![平衡教學設計范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08/wKhkGWWqikaATkg3AAFAFO6ckIA198.jpg)
![平衡教學設計范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08/wKhkGWWqikaATkg3AAFAFO6ckIA1982.jpg)
![平衡教學設計范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08/wKhkGWWqikaATkg3AAFAFO6ckIA1983.jpg)
![平衡教學設計范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08/wKhkGWWqikaATkg3AAFAFO6ckIA1984.jpg)
![平衡教學設計范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08/wKhkGWWqikaATkg3AAFAFO6ckIA19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平衡教學設計范文平衡教學設計1
中學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第六節(jié)二力平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了解認識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3、情感、立場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說明物理問題
教學難點
同學設計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器材:
視頻光盤、木塊、帶滑輪的長木版、細線、勾碼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牛頓第肯定律的內(nèi)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思索:凡是靜止的物體就不受力嗎?凡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不受力嗎?舉例說明。
(1)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筆盒
(2)吊著的吊燈
(3)在平直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
那為什么生活中的這些物體受力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其緣由。
(二)新課教學
一、探究:力的平衡
1、試驗:讓同學提著書包不動。
2、提問:假如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為什么?(由于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索:那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落地,而是靜止?請畫出受力示意圖(1)。
4、爭論:由于除了受豎直向下的重力,還受豎直向上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受力一樣,所以書包靜止。
同樣在平直馬路上勻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牽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有受力一樣,所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實際物體往往同時受多個力作用,而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結(jié)論:象這樣,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假如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約的平衡。
問題:物體受兩個力作用肯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嗎?
舉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對下滑;電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問題:假如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應當滿意什么樣的條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備什么條件?
(可能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
(2)讓同學依據(jù)給出的試驗器材設計試驗。
(3)提示:討論一個因素對二力平衡的影響,要掌握其他條件不便,既“掌握變量法”。
(4)選擇合理方案,讓同學分組進行試驗。
A、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觀測現(xiàn)象。(此時小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
B、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不同的勾碼,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觀測現(xiàn)象。(小車象勾碼多的一端加速運動)
C、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將線移到一端,使木塊受到兩力方向相同。
D、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轉(zhuǎn)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貫線上。
依據(jù)試驗請同學總結(jié)二力平衡的條件。
(5)結(jié)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貫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例題:重力為6N的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多大?
A、確定討論對象:木塊
B、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為平衡狀態(tài):靜止平衡狀態(tài)
D、分析物體所受力的關系:二力平衡
E、依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N=G=6N方向:豎直向上
練習:
(1)看課本圖12—6—2,吊在空中靜止不動的燈,假設電線的拉力為2N,那么燈重力是多少N?
(2)看課本圖12—6—4,跳傘運動員和傘在空中勻速直線下落,假設傘和人總重500N,那么他們說受的阻力是多少N?
(3)在平直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假設向前的牽引力是1000N,那么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時汽車只受這兩個力嗎?是“二力平衡”嗎?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第5題。
判斷: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肯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總結(jié):原來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那么保持靜止;
原來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那么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四、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兩種狀況:可依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受力狀況,也可依據(jù)受力狀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3、4題。
一課三練:基礎練習。
七、板書設計:
-、力的平衡:
1、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假如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2、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約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貫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八、反思:
平衡教學設計2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學是中學物理的重點內(nèi)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學中的重點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貫線上的二力合成,為同學學習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識預備,而二力平衡的學習是同學探究摩擦力、力和運動的關系以及浮力、壓強知識的重要基礎,更為高中學習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鋪墊,所以,本節(jié)知識是聯(lián)系新舊知識的紐帶,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解決力學問題的理論基礎。
(2)對教材的處理
北師大版的試驗教材,將二力平衡這一節(jié)內(nèi)容安排在第三章《運動和力》的第五節(jié),它的前面是力、力的測量、重力和同一貫線的二力合成,后面是摩擦力、力和運動的關系。
關于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本教材是徑直給出。但是生活閱歷和直覺告知同學:靜止的物體是平衡,而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是平衡狀態(tài)卻沒有這種認知。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先由同學依據(jù)已有閱歷得出靜平衡,通過老師的演示試驗,發(fā)覺受平衡力的物體也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來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試驗,我依據(jù)初二同學的新奇心,將書上的試驗裝置進行改進,在硬紙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個孔,同學用兩端帶有掛鉤的細線,依據(jù)自己的意愿任意選擇兩個受力點,試驗操作簡約方便,既進展了同學的性格,又加強了試驗的全面性。
課本中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這種平衡狀態(tài)的受力狀況沒有探究,為了援助同學能直觀理解,我增加了演示試驗,同學通過觀測勻速提升鉤碼的試驗,會對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認識。
通過探究和演示試驗,同學的觀測、分析、歸納和演繹技能得到進一步加強,為今后討論問題奠定了技能基礎。
2.學情分析
初二的同學,對新生事物有劇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擅長觀測,熱衷于動手試驗。前面同學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相關概念和同一貫線上二力合成,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了知識鋪墊;他們也經(jīng)受了一些簡約的探究活動,具備肯定的試驗操作技能和合作的意識。
3.教學目標
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同學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能說出什么是平衡狀態(tài);
②對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能進行受力分析,認識平衡力的概念;
③會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簡約平衡問題。
【過程與方法】
①經(jīng)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培育分析、歸納的技能;
②通過分析與爭論生活中的平衡問題,培育同學的規(guī)律思維技能。
【情感立場和價值觀】
①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中體味物理的簡捷之美,獲得勝利的喜悅;
②通過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體受力狀況,培育關注科技的意識;
4.重點難點
二力平衡條件是本節(jié)的重點,是通過試驗探究得出的,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后繼學習的基礎性;而同學剛剛接觸到力,對實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分析,同學感到比較生疏,因此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就成為同學學習的難點。
5.教法分析
為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教學中采納情境引入、引導探究、指導爭論、演示突破的方法為同學搭建支架,同學主要以觀測現(xiàn)象、親歷試驗探究、組間協(xié)作、爭論歸納等方式來獵取新知識。
6.教學資源
老師:多媒體課件、示教板、彈簧測力計
同學:兩端帶有定滑輪的木板、帶孔的硬紙板、細線、鉤碼、刻度尺
五、教學過程分析
依據(jù)教學目標,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視頻引入
從同學感愛好的真實情景出發(fā),激疑生趣,引發(fā)同學思索,很徑直的引出平衡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二:觀現(xiàn)象、究本質(zhì)→認識平衡與平衡力
同學憑借已有的閱歷結(jié)合對四周物體的觀測,列舉出他們認為平衡的物體,例如:桌面上的物理書,懸掛的燈管等,進而得出靜止的物體是平衡狀態(tài)。這是同學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究其本質(zhì)是什么呢?老師立即提出問題,要求同學對他們所列舉的幾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對平衡物體的受力有個全面地認識,進一步指出一個物體假如只受兩個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
環(huán)節(jié)三:師生合作、解讀探究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活動一: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猜一猜]引導同學從力的三要素方面考慮,猜想二力平衡的條件。
[議一議]在猜想的基礎上,以小組爭論的方式,結(jié)合老師提供的試驗器材進行設計試驗,并說明合理的試驗步驟;
[做一做]在老師的指導下,參照老師提供的試驗探究卡,分組合作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詳細做法:將兩端帶有掛鉤的細線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將一端鉤在帶孔的硬紙板上,另一端跨過定滑輪用鉤碼來拉,進行試驗,探究出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關系以及合力。
[畫一畫]平衡狀態(tài)時,同學用刻度尺將兩個力的作用點連接劃線,觀測兩根細線和所畫的線的位置關系,清楚同一貫線的特點;
活動二:對比演示、觀測歸納
與同學試驗對比,老師對硬紙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貫線上的兩個力,同學觀測硬紙板的運動狀態(tài),進一步體會同一貫線的深刻含義。
硬紙板處于平衡狀態(tài),用剪刀將硬紙板一剪兩半,鉤碼和半張硬紙板會向兩側(cè)掉下,說明兩個力需要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同學通過爭論、補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一個物體、同一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動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體肯定靜止嗎?老師演示鉤瑪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同學通過觀測,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體也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同學熟識的廂式電梯中間的運行過程就是勻速直線運動,試驗結(jié)合生活,同學清晰了平衡狀態(tài),不僅局限于靜止,也有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但完善了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更清楚了平衡狀態(tài)與平衡力的關系,為學習力和運動的關系作了很好的鋪墊。
環(huán)節(jié)四: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為使同學學到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實現(xiàn)正遷移,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爭論問題,檢測不同層次同學達標狀況,面對全體,激勵內(nèi)化。
【議一議1】:為什么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表示物體所受重力?
既學習了豎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實現(xiàn)了測量物體重力方法上的逆向遷移;
【議一議2】播放視頻
起重機豎直勻速吊起重2×104N的貨物,在空中水平勻速移動3m,又豎直勻在這三個階段,起重機的拉力大小關系:
著重方法教學,指導思維過程,進展同學思維技能。
【議一議3】利用二力平衡知識,請你設計一個試驗方案,測一下物理課本沿水平桌面移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目的:應用知識、遷移技能
環(huán)節(jié)五: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以解決雜技椅子頂為話題,總結(jié)出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條件,又結(jié)合圖片,利用平衡知識說明生活中其他的平衡問題,拓展同學的思維,提高應用意識。
環(huán)節(jié)六:巧布作業(yè),動手動腦
作業(yè)的布置從同學實際出發(fā),分層布置,同學既動手,又動腦,不但鞏固新知,而且表達可持續(xù)進展的價值。
總之,這節(jié)課同學從已有認知出發(fā),以觀測平衡現(xiàn)象為切入,經(jīng)受探究、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和動手活動,不但學到了知識,進展了技能,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對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闡述,感謝各位!
平衡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同學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技能目標
培育同學對知識的理解技能,通過對改變規(guī)律本質(zhì)的認識,培育同學分析、推理、歸納、總結(jié)的技能。
情感目標
培育同學實事求是的科學立場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科學的討論方法。
教學建議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jié)的教學,系統(tǒng)性較好,有利于啟發(fā)同學思索,便于同學接受。
本節(jié)重點: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點: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nèi)容,不僅在知識上為本節(jié)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同學進行本書的學習。所以本節(jié)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轉(zhuǎn)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fā)生移動。同時指出,討論化學平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保持平衡狀態(tài)不變,而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轉(zhuǎn)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說明學習本節(jié)的實際意義。
教材重視由試驗引入教學,通過對試驗現(xiàn)象的觀測和分析,引導同學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jié)論。反之,那么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在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后通過對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教材中采納對合成氨反應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引導同學得出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教材在充分確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同學在應用原理時,應留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同學進行科學立場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學可從演示試驗入手,采納邊演示試驗邊講解的方法,引導同學仔細觀測試驗現(xiàn)象,啟發(fā)同學充分爭論,由師生共同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新課的引入:
①復習上一節(jié)講過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強調(diào)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建立在肯定條件基礎上的,當濃度、壓強、溫度等反應條件轉(zhuǎn)變時,原平衡的反應混合物里各組分的濃度也會隨著轉(zhuǎn)變,從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
②給出“化學平衡的移動”概念,強調(diào)化學平衡的移動是可逆反應中舊平衡的破壞、新平衡的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一貫在改變著。
③指出學習和討論化學平衡的實際意義正是利用外界條件的轉(zhuǎn)變,使舊的化學平衡破壞并建立新的較抱負的化學平衡。
詳細的教學建議如下:
1.重點講解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觀測上一節(jié)教材中的表3-l,對比第1和第4組數(shù)據(jù),讓同學思索:可從中得出什么結(jié)論?
(2)從演示試驗或同學試驗入手,通過對試驗現(xiàn)象的觀測和分析,引導同學得出結(jié)論。這里應明確,溶液顏色的深淺改變,實質(zhì)是濃度的增大與減小而造成的。
(3)引導同學運用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開展爭論,說明濃度的轉(zhuǎn)變?yōu)槭裁磿够瘜W平衡發(fā)生移動。爭論時,應討論一個詳細的可逆反應。爭論后,應明確濃度的轉(zhuǎn)變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增加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會使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進行調(diào)整;新平衡建立時,生成物的濃度要較原平衡時增加,該反應物的濃度較剛增加時減小,但較原平衡時增加。
2.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應引導同學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并從中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也是從試驗入手。要引導同學通過觀測試驗現(xiàn)象,歸納出壓強和溫度的轉(zhuǎn)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學:在明確了濃度、壓強、溫度的轉(zhuǎn)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后,可采納歸納法,突破對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減弱這種轉(zhuǎn)變”含義理解上的困難:
其他幾個問題:
1.關于催化劑問題,應明確:①由于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②運用催化劑,能轉(zhuǎn)變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
2.關于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范圍和局限性,應明確:①平衡移動原理對全部的動態(tài)平衡都適用,為后面將要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作鋪墊;②平衡移動原理能用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但不能用來判斷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教育同學在應用原理時應留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同學進行科學立場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3.對本節(jié)設置的爭論題,可在同學思索的基礎上,提問同學回答,這是對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較全面的復習和鞏固。
4.對于本節(jié)編入的資料,可結(jié)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學,讓同學當堂閱讀,以了解勒夏特列的討論成果和對人類的貢獻;可回顧第二節(jié)“工程師的設想”的爭論,明確:欲減削煉鐵高爐氣中CO的含量,這屬于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而利用增加高爐高度以增加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的做法并未轉(zhuǎn)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因而是徒勞的。
化學平衡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化學平衡的建立,這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為化學平衡常數(shù),在最新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2022年版)中,該部分沒有要求。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肯定的難度。教材留意細心設置知識臺階,采納圖畫和聯(lián)想等方法,援助同學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合成氨工業(yè)為例,指出在化學討論和化工生產(chǎn)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速率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即化學平衡。建立化學平衡觀點的關鍵,是援助同學理解在肯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會趨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為例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jié)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tài),并進而以()的可逆反應為例,說明在上述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這樣層層引導,通過圖畫等援助同學聯(lián)想,借以在肯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tài)建立的教學難點。
教材接著通過對19世紀后期,在英國曾涌現(xiàn)的用建造高大高爐的方法來減削高爐氣中含量的錯誤做法開展爭論。通過對該史實的爭論,使同學對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育同學分析實際問題的技能,并訓練同學的科學方法。
化學平衡教學建議
教學中應留意細心設置知識臺階,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jié)內(nèi)的圖畫等啟發(fā)同學聯(lián)想,借以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學可采用以下步驟:
1.以合成氨工業(yè)為例,引入新課,明確化學平衡討論的課題。
(1)復習提問,工業(yè)上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
(2)明確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并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強調(diào)“二同”——即正反應、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強調(diào)可逆反應不能進行究竟,所以對任一可逆反應來講,都有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業(yè)中要考慮的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即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合成氨的產(chǎn)量;一是如何使和盡可能多地轉(zhuǎn)變?yōu)?,即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各種條件對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化學平衡討論的問題。
2.從詳細的化學反應入手,層層引導,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如蔗糖飽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jié)晶的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tài)。
又如,說明肯定溫度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可逆反應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反應無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混合物中各氣體的濃度都不再發(fā)生改變。
通過向同學提出問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有何特征?讓同學爭論。最末得出: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指在肯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此時化學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在肯定條件下建立的。
3.為進一步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書中的史實為例引導同學爭論分析。得出在肯定條件下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增加高爐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并沒有轉(zhuǎn)變化學平衡建立時的條件,所以平衡狀態(tài)不變,即CO的濃度是相同的。關于CO濃度的改變是一個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將在下一節(jié)教學中主要爭論。從而使同學明白本節(jié)的爭論題的涵義。
平衡教學設計4
民教育出版社九班級物理第十三章的內(nèi)容是力和機械。第四節(jié)“杠桿”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有用性,杠桿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廣泛,它源于生活,服務社會,充分表達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桿平衡條件要求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這一結(jié)論。三是基礎性,這一節(jié)是學習滑輪和其他機械以及機械效率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內(nèi)容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并畫出力臂;
2.知道杠桿平衡條件;
3.了解杠桿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測和試驗,了解杠桿中的幾個概念。
2.經(jīng)受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試驗數(shù)據(jù)。
三、情感、立場與價值觀
1.關懷社會生產(chǎn)、生活,保持對自然現(xiàn)象的新奇心,并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逐步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同學通過探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
難點:1.通過試驗,理解力臂概念。
2.杠桿平衡條件的運用。
【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鐵架臺,木棍,磚塊,繩子,彈簧測力計,鉤碼,杠桿原理演示器(教材圖13.4-5),三角板,多媒體設備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導入;
2.出示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調(diào)動同學激情。
二、認識杠桿
用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介紹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列圖)。
三、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用上圖實物,演示并講解什么叫杠桿平衡。
2.提出問題:假如將支點右移,觀測l1、l2如何改變?f1又會如何改變?反之,又會怎樣改變呢?(同學憑閱歷應當說能回答正確)。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參照教材圖13.4-5,引導同學思索:為什么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為什么要轉(zhuǎn)變幾次鉤碼重和位置(f1、f2以及l(fā)1、l2)?
(3)分組合作探究,老師巡回指導。
(4)同學填寫數(shù)據(jù),并引導同學認真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找出規(guī)律。
(5)同學溝通發(fā)言,最末總結(jié)得出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鞏固與拓展
(1)在上面試驗中,假如將兩個鉤碼(質(zhì)量均為50g)掛在右端8cm處,那么在右端20cm處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方向如何?
(2)用彈簧測力計演示、驗證。
(3)設問:假如將彈簧測力計改為斜向上拉,那么讀數(shù)會如何改變?
(4)同學猜想,老師演示,設問:為什么會這樣改變?
(5)引導同學找出斜向上拉時,f1、f2以及l(fā)1、l2在哪里?f2與l2的乘積變了沒有?比較l1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四、杠桿的應用
1.引導同學畫出以下幾個杠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錘拔釘子(2)收漁網(wǎng)
(3)天平
2、比較以上三種杠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杠桿。
v5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同學了解仰臥推起成橋的動作概念及“孤島取寶”游戲的方法和規(guī)章。
2.技能目標:使同學較好地掌控仰臥推起成橋的動作方法,進展同學脊柱部位的柔韌性。
3.情感目標:培育同學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拓展同學思維,提高同學自主學習的技能,激發(fā)同學的潛能,促進同學身心健康的進展。
二.教材分析:
1.本課為四班級的教材內(nèi)容,仰臥推起成橋,屬于平衡類技巧,此項練習曾經(jīng)在三班級涌現(xiàn)過,但由于當時同學年齡小,能量素養(yǎng)較差,掌握技能薄弱,因此完成的質(zhì)量不高。本次課以同學已有的閱歷為切入點,安排了練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主要靠雙臂、兩腿、推蹬、頂髖、挺腰,使身體拉滿弓成“橋”。讓同學體會身體倒置的體位感覺和運動感覺,提高掌握身體平衡技能,為學習手翻類技巧教材打下基礎。
2.“孤島取寶”游戲的目的是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加強團隊溝通,提升團隊協(xié)作精神,拓展同學的思維,激發(fā)同學的潛能,加強主動性和制造精神。
三.學情分析:
四班級同學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關鍵的時期,比較樂于參加體育活動,并樂于向同伴展示運動動作,而且絕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學會多種運動基本技能,并且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愛好愛好,有所專長,他們仿照技能強、新奇心強、依靠性強,但是自我約束技能差,絕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社會適應技能,能在集體活動中和他人團結(jié)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四.教學方法:
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同學入境動情,充分調(diào)動同學學習、熬煉的積極性。
2.發(fā)覺教學法,引導同學運用已有的知識和閱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去探究。
3.評價激勵法,激發(fā)同學進取動機,使同學更積極、更主動、更有信心的進行學習。
學法:
采用了嘗試學習法、想象創(chuàng)新學習法、爭論探究學練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促進同學主動積極的參加學習,提高同學學習的主動性。
五.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從生活走向體育,再從體育走向生活的原那么,努力為同學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同學差異進展為起點,導趣、導疑、導思、導創(chuàng),鼓舞同學大膽質(zhì)疑,異想天開,讓同學在享受學習、體驗的勝利和歡樂的同時增進健康,提高體能。
六.教學思路:
(一)紐帶之光
1.展圖激趣
通過讓同學觀賞各國不同時代、不同結(jié)構(gòu)和不同外形的橋的圖片,激發(fā)同學學習愛好,導入課題
2.熱身游戲
采納同學喜歡的幾個小游戲來活動,使同學在玩中練,練中學,即達到了熱身的效果又為完成用身體造橋做好了充分的預備。
(二)橋的暢想
老師實時有效地引導,導趣、導思、導疑、導創(chuàng),采用多種教法手段,充分發(fā)揮同學想象力、制造力,鼓舞同學大膽實,異想天開。通過創(chuàng)想練習、嘗試練習、學導練習、目標練習、自主練習、探究練習等環(huán)節(jié),使同學更好的完成仰臥推起成橋的動作,同時培育了同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技能。
(三)歡樂參加
1.創(chuàng)設情境,現(xiàn)在腳下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不要掉進大海,不要迷失方向。讓同學自己閱讀任務書,并敏捷運用任務書規(guī)章共同完成任務。2.激發(fā)思索,自己想方法搭橋過河取寶。3.點撥引導,怎樣就可以既快又安全的取到寶貝?制訂可行的方案。4.總結(jié)反饋,游戲結(jié)束各團隊爭論成敗緣由。
(四)復原身心
舒緩的音樂響起,老師用極富感染力的、富有詩意的語言把同學帶到逍遙自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方面離婚協(xié)議書
- 房地產(chǎn)開發(fā)代建合作協(xié)議書模板
- 圍擋制作安裝合同
- 區(qū)獨棟洋房買賣合同
- 防火門承包合同
- 經(jīng)典樁機租賃合同范文
- 簡單外墻涂料施工合同
- 售后服務協(xié)議書三包售后協(xié)議書
- 牛奶采購合同
- 咨詢報告服務合同
- 蛋糕店服務員勞動合同
- 土地買賣合同參考模板
- 2025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專題一-微專題10-同構(gòu)函數(shù)問題-專項訓練【含答案】
- 四川省綿陽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設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八省適應性 歷史試卷(西北卷)
- 2024-2030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yè)運營效益及營銷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上半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事業(yè)單位招聘68人(湖北武漢)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地方政府專項發(fā)債項目培訓課件
- 寧德時代筆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