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精品試卷PAGEPAGE1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選擇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由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組成,總分100分,測試時間75分鐘。2.請將試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上,試卷由考生自己保留。第一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含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提出“一邊倒”的政策,堅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會主義一邊”;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國家,只要他們愿意,我們也愿意同他們合作。我們愿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边@一變化緣于A.兩極格局形成 B.全方位、立體化的外交布局C.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答案]D[解析]根據“就是西方國家,只要他們愿意,我們也愿意同他們合作”以及1955年這一時間,可得出正是此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提出,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使毛澤東提出中國也可以與西方國家合作,故D項正確;兩極格局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排除AC;B項不符合1955年的階段特征,排除。2.下面為1952—1958年我國科研成果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時間1952-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數據科研項目100項科研項目400項科研成果3406項A.新中國逐步邁入了“科技的春天” B.“一五”計劃實施激發(fā)了科研熱情C.“科教興國”戰(zhàn)略推動了科研騰飛 D.“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答案]D[解析]科研項目從100項激增到3406項,明顯是體現了大躍進和浮夸風,說明“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D項正確;僅從表格內容無法體現新中國邁入了“科技的春天”,排除A項;科研項目的激增已經突破正常值范圍,不僅僅是激發(fā)科研熱情的結果,排除B項;“科教興國”提出于1995年,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3.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由農村向城市、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歷程。從1985年到1987年,我國指令性計劃的工業(yè)產品由120種減少到60種,計劃管理的商品由188種減少到23種,計劃供應出口商品由70種減少到36種。這說明了A我國放棄了計劃經濟體制 B.企業(yè)自主權不斷得到擴大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D.私營工商業(yè)逐漸恢復和發(fā)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85年到1987年,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國家對生產、管理和供應的指令性計劃大幅度減少,這意味著政府對企業(yè)經營的干預減少,也說明了企業(yè)自主權不斷擴大,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家指令性計劃減少,而不是完全放棄,排除A項;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到私營工商業(yè)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4.上海市檔案館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賬本。賬本記載,1980年夫婦倆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雖然兩人都已退休,但全年總收入仍然達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這一賬本是上海()A.社會生活變遷的見證 B.率先跨入小康的見證C.政治體制改革的見證 D.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見證[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80年夫婦倆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雖然兩人都已退休,但全年總收入仍然達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反映的時間節(jié)點的收入,實際上是對社會變遷的見證。故[答案]選A。當時中國沒有跨入小康社會,排除B;題干反映的是經濟體制改革,C與題干無關;市場經濟1992年提出,排除D??键c: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社會變遷的見證5.在一些較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寫成一個比較大的“1”,但后來被簡化成原來的大小,再將數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數,帶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進位法于是誕生。從歷史發(fā)明的角度看,此處與“古老泥板”有關的應是()A.楔形文字——埃及人 B.象形文字——印度人C.象形文字——希臘人 D.楔形文字——蘇美爾人[答案]D[解析]蘇美爾人發(fā)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楔形文字是由蘇美爾人創(chuàng)制的,因此與“古老泥板”有關的應是楔形文字和蘇美爾人,故[答案]為D項;古代埃及人發(fā)明象形文字,排除A項;古代印度人發(fā)明0到9十個數字來計數,排除B項;古代希臘人使用字母文字,排除C項。6.“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么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并不一定能夠創(chuàng)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覀儧]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辈牧现荚谡f明A.世界文明的多樣性B.希臘文明的包容性C.東方文明的先進性D.希臘文明的民族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表明希臘文明在發(fā)展形成過程中深受其他地區(qū)文明的影響,說明希臘文明具有包容性。故[答案]為B項。材料探討的是希臘文明,不是世界文明,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東方文明比希臘文明先進,排除C項;希臘文明吸收其他文明成分,不屬于民族性的體現,排除D項。7.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下,地產不能隨意變賣,但很多人利用技術上的漏洞,脫離此種束縛。名義上不出售,賣方仍自稱“領主”,將土地“封”給買方,約為“陪臣”,得價之后只責成他供奉一點名義上的義務,甚至“每個夏天采辦一朵薔薇花”即可。這說明A.當時西歐封建制度已經名存實亡B.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出現了偏差C.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關系變化D.契約制度是維系歐洲發(fā)展的根本[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名義上不出售,賣方仍自稱‘領主’,將土地‘封’給買方,約為‘陪臣’”可知,地產買賣雙方名義上為領主與陪臣的關系,實際上是土地買賣關系,體現出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關系變化,故C項正確。材料表明,當時土地不能直接買賣,說明西歐的封建制度仍然在起作用,而不是西歐封建制度已經名存實亡,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人文主義發(fā)展方向的信息,B項錯誤;維系歐洲發(fā)展的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是契約制度,D項錯誤。8.“詔書規(guī)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土產(調)。第三……”據此推斷,頒發(fā)該詔書的為()A.明治天皇 B.源賴朝 C.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當時在位天皇是孝德天皇,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D項正確;明治天皇是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走向資本主義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首位征夷大將軍,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9.中國瓷器輸入東非以后,東非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用瓷器作食具,飲具和裝飾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裝飾材料,模仿中國瓷器燒制技術,燒制伊斯蘭——斯瓦希里風格的陶瓷?!八黢R里有一種裝潢美觀的飲器至今一直叫新納(sina)?!边@表明()A.中國與東非文明互相影響和吸收B.中國瓷器文化影響了東非人民生活C.東非國家積極學習中國的制瓷技術D.東非國家為瓷器生產的適宜地區(qū)[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東非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用瓷器作食具,飲具和裝飾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裝飾材料,模仿中國瓷器燒制技術,燒制伊斯蘭——斯瓦希里風格的陶瓷”及所學知識可得,中國的瓷器文化影響了東非人們的生活,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對東非的影響,沒有體現東非對中國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東非對中國制瓷技術的態(tài)度是積極學習的,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沒有強調東非國家是否適宜生產瓷器,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0.如圖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錫莫霍韋爾地區(qū)(今墨西哥東南部)石斧上的一個側面人像,可能代表著玉米神。綠石是與“珍貴”“生命”“繁衍”這些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綠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禱玉米豐收的寓意。這反映了A.印加人對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瑪雅人的農業(yè)以種植玉米為主C.阿茲特克人出口玉米頗負盛名 D.瑪雅人以盛產綠石聞名于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文物出土地點可以判斷這是瑪雅人活動區(qū)域,其對玉米神的崇拜說明當時瑪雅人以種植玉米為主,B項正確;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脈地區(qū),排除A項;阿茲特克人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對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生產綠石,排除D項。故選B項。11.據記載,當達·迦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問他是否帶來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說“總數不多,是樣品”,并請求準予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這反映達·迦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強經濟文化交流B.積極搶占海外地盤C.追求豐厚商業(yè)利益D.謀求控制印度王室[答案]C[解析]材料沒有涉及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搶占殖民地的信息,排除B;由材料“總數不多,是樣品”和“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說明達·伽馬東行的目的是希望開拓新的商品市場,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排除D。12.17世紀初,英國、荷蘭、丹麥、法國等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其中,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國的澎湖和臺灣。由此可知,這些東印度公司A.推動了西歐的殖民擴張B.是現代意義的跨國公司C.是西歐貿易興盛的根源D.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fā)展[答案]A[解析]從材料“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可見東印度公司幫助政府,對外殖民統(tǒng)治,故A符合題意,選A。從材料“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國的澎湖和臺灣”可見,東印度公司不是現代意義的跨國公司,故排除B。西歐貿易興盛的根源是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東印度公司只是起推動作用,故排除C。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擴張是對亞洲經濟的掠奪,導致了亞洲的長期落后,故D表述錯誤,故排除D。13.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說,“不用像以前那樣要經常到威尼斯去進貨和長途奔波了,黃金像水一樣直往口袋里流,擋都擋不住。我打算投資辦個工場再賺它一把?!辈牧现饕从沉耍ǎ〢.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商業(yè)革命 B.荷蘭發(fā)達的航運業(yè)格局C.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價格革命 D.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形成[答案]A[解析]根據題中關鍵信息“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不用像以前那樣要經常到威尼斯去進貨和長途奔波了”結合知識可知,這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商業(yè)革命,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yè)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后來居上,逐漸占有海上貿易中心地位,A項正確;材料未直接反映荷蘭的航運業(yè),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商業(yè)革命,不是價格革命,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世界市場的發(fā)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A項。14.15世紀中期,意大利的許多城市都頒布了“禁奢條例”,企圖限制人們的過度消費,特別是在女性的服飾和宴會的用度方面。但是強烈的虛榮心讓人們無視這些法律的存在,每當上流社會大擺筵席或是舉辦各種社交活動時,賓客們的穿戴總是爭芳斗艷,琳瑯滿目。這反映了當時A.人們紛紛追求奢侈與享樂 B.人文主義思潮盛行C.民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D.法律成了一紙空文[答案]B[解析]材料“奢侈消費在(15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地區(qū)已經形成一股相當盛行的風氣”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文藝復興的開展等角度得出15世紀的歐洲崇尚奢侈的消費的現象出現的原因,故選B;文藝復興運動限于知識分子和社會上層,故“紛紛”表述太絕對,排除A;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限于“上流社會”,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法律的效果,排除D。15.法國思想家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說:“人們一旦用理性檢查了宗教的偏見之后,馬上就會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見上去;人們明白了教皇的篡權之后,終于也要弄明白國王們的篡權。”為此,歐洲的思想家們()A.用啟蒙思想批判專制制度 B.為純潔信仰改造天主教會C.借文學藝術譏諷教會腐敗 D.以暴力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人們一旦用理性檢查了宗教的偏見之后,馬上就會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見上去;人們明白了教皇的篡權之后,終于也要弄明白國王們的篡權”可以看出,孔多塞強調人們在用理性批判宗教愚昧和教皇權威之后繼續(xù)批判政治壓迫與君主專制,即啟蒙運動中歐洲思想家用平等、自由、法治、天賦人權、權力制衡等思想批判專制制度,A項正確;思想家的目的是批判專制統(tǒng)治,不是純潔信仰,他們也沒有進行教會改造,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專制王權的批判,而不是對教會腐敗的譏諷,排除C項;思想家主要進行思想的啟蒙,并沒有進行暴力革命,排除D項。故選A項。16.改革前,土地貧瘠的非黑土地區(qū)的地主們主張帶土地解放農奴,由農奴交付巨款贖買;黑土地區(qū)的地主則希望解放農奴時不帶土地,或只是贖買少量土地。1861年,沙皇改革法令規(guī)定,農民“可贖買一塊份地”,但“具體面積由地主決定”。據此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后A.地主階級無法達成共識 B.沙皇政府權威嚴重下降C.統(tǒng)治集團利益得以維護 D.農民并未獲得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沙皇政府綜合不同地區(qū)地主的主張,頒布廢除農奴制改革的法令,規(guī)定農民解放時要高價贖買一塊地主劃定的份地,反映出俄國農奴制改革維護了統(tǒng)治集團的利益,C項正確;地主階級“無法”達成共識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農奴制改革使沙皇政府權威嚴重下降,排除B項;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使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排除D項。故選C項。第二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小題,共計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見另頁)。1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關系是制約中國及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的主導性因素之一,其影響極其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東西方冷戰(zhàn)時期,美國為了在政治上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實行讓步性的經濟政策。日本、南朝鮮、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因此出現高增長勢頭?!捎诿绹鴮χ袊姆怄i和禁運政策,使中國這個亞太地區(qū)的大國被排除在亞太經濟大循環(huán)之外,這對“亞太經濟合作圈”的形成和亞太經濟發(fā)展的不利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國對其亞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發(fā)展亞太地區(qū)經濟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國的烙印。——冀伯祥《試論中美關系轉折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材料二國際上,中國的核國家地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承認,日本崛起為美國經濟的競爭者。在國內,自由派政治家和學者普遍呼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商界人士強烈渴望開展對華貿易……尼克松結束了遏制政策,轉而采取一項新政策,讓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蘇聯(lián)。在這樣一種“新穎”的外交格局中,美國將獨占鰲頭,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幾孕熘屑s《中國近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亞太盟友經濟援助的目的和影響。(2)據材料二,說明尼克松政府主動改善與中國關系的主要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兩國關系發(fā)展的因素。[答案](1)目的: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服務于遏制中國的戰(zhàn)略。影響:①對盟友:促進了亞太盟友經濟的高增長;②對中國:導致中國被排除在亞太經濟大循環(huán)之外;③對亞太:對亞太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或導致經濟循環(huán)的畸形結構,阻礙經濟的持久增長)。(2)原因: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日本競爭;美國國內的呼聲;利用中國遏制蘇聯(lián);維護美國霸主地位。(3)因素: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綜合國力;國內形勢;國際局勢。[解析](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遏制中國的烙印”的信息歸納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從盟友、中國和亞太地區(qū)三個視角分析回答。(2)依據材料二“中國的核國家地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承認,日本崛起為美國經濟的競爭者。在國內,自由派政治家和學者普遍呼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遏制蘇聯(lián),美國將獨占鰲頭,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等信息提取觀點。(3)依據材料和所學從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綜合國力以及國內外形勢回答。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紀的西歐,稱雄一方的封建領主掌握著城市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他們想方設法地加大對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度,如萊茵河上領主設置的關卡12世紀為19座,13世紀末增加到35座,15世紀高達60座。西歐城市興起后,很快便展開了反封建領主的斗爭。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領主的斗爭中,英國市民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tǒng)一的國家里,中世紀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米蘭市民發(fā)動了武裝起義,將領主米蘭大主教及其所屬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熱那亞、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礎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國。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換取了在兩個港口的免稅權?!幾酝跛沟轮骶帯妒澜缤ㄊ贰凡牧隙▏陀木鱾兯鶕碛械男铝α?,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lián)盟。君主保護市民們不受頻繁的戰(zhàn)爭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雜稅的侵害,而市民們則向君主提供財政支援作為報答。隨著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漸增強、國家機構逐漸完備,君主們在動員人力、物力以從事海外冒險事業(yè)方面,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城市興起后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內容,并簡析其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和英國封建君主能戰(zhàn)勝教皇權威的主要條件以及造成的影響。[答案](1)內容: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tǒng)一;反對領主統(tǒng)治,爭取城市自治;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負擔。積極作用:沖擊了封建勢力,推動了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于城市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2)條件: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支持封建君主與封建割據勢力和教皇勢力進行斗爭。影響: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解析](1)內容:根據材料“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tǒng)一的國家里,中世紀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可知,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tǒng)一;根據材料“米蘭市民發(fā)動了武裝起義,將領主米蘭大主教及其所屬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可知,反對領主統(tǒng)治,爭取城市自治;根據材料“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換取了在兩個港口的免稅權?!笨芍磳︻I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負擔。積極作用:市民階層反對領主,沖擊了封建勢力,推動了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權,有利于城市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市民階層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2)條件:根據材料“法國和英國的君主們所擁有的新力量,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lián)盟”可知,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支持封建君主與封建割據勢力和教皇勢力進行斗爭。影響:根據材料“隨著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漸增強、國家機構逐漸完備,君主們在動員人力、物力以從事海外冒險事業(yè)方面,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可知,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國作家笛福創(chuàng)作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出版于1719年,其中許多情節(jié)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歷史現象,小說梗概如下:魯濱遜出生于英國一個生活優(yōu)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險。他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種植谷物,馴養(yǎng)動物,經過十多年,生活居然“過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撐魯濱遜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教導下,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無師自通的”。后來,魯濱遜救出一個瀕臨被殺的“野人”,島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個小島是他的個人財產。魯濱遜獲救回國后,還去“視察”過他的領地。結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jié)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答案]情節(jié):魯濱遜遇險漂流到海島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領地。歷史現象:這一情節(jié)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歐殖民擴張。概述和評價:近代西方殖民擴張始于新航路開辟,在亞非拉地區(qū)依靠武力等方式強占殖民地,掠奪財富,進行移民,開展貿易。殖民擴張掠奪的大量財富流入西歐,為資本主義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給遭受侵略的地區(qū)和人民造成極大災難,客觀上帶動了世界市場的發(fā)展。[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是全國卷亮點,也是廣大師生最頭疼的一道試題。今年的試題一如既往的出乎所有師生的意料,本題以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相關情節(jié)為素材,通過開放式設問,引導考生發(fā)現問題,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小說中蘊含的歷史現象,為考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造空間,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能力上說,在考查基本思維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增強情境的探究性和設問的啟示性、開放性,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解題思維過程是,首先閱讀材料提取一個情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歷史現象,如“他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反映了黑奴貿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座荒島上……整個小島都是他的個人財產”反映了早期殖民擴張;“在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教導下,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無師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結合世界近代史對該歷史現象進行概述和評價即可?!狐c石成金』:本題以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相關情節(jié)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唯物主義、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yǎng),一改觀點論述類題目的限定,讓人耳目一新,體現出高考求新求變的思想。本題整體難度不太大,讓學生感覺比較平和。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語句,然后結合所學知識找出反映的歷史現象。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19世紀(中后期),俄羅斯、中國和日本社會都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zhàn),和歐美軍事力量的碰撞顯示出農業(yè)社會在軍事上要遠遠弱于工業(yè)化國家。……所有這些國家都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因國內不滿和外國入侵給他們帶來的統(tǒng)治危機?!母镉媱澰诓煌瑖倚Ч步厝徊煌?,在俄羅斯和中華帝國,保守的統(tǒng)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圍;雖然他們大體上支持工業(yè)化和軍事改革。卻扼殺了可能威脅他們社會地位的政治和社會改革。而在日本,反對派倒幕運動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機會進行比在俄羅斯和中國社會中更為徹底的改革計劃。在20世紀早期,在明治維新領導人所實施的改革的基礎上,日本成為一個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強國。——(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指出當時俄、中、日各進行了哪些改革。(2)概括三國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并歸納日本改革能夠成功的原因。[答案](1)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2)表現:經濟工業(yè)化;軍事近代化。原因:封建專制統(tǒng)治相對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進行了大刀闊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列強集中侵略中國,客觀上為日本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等。[解析](1)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2)表現:根據材料“顯示出農業(yè)社會在軍事上要遠遠弱于工業(yè)化國家”“雖然他們大體上支持工業(yè)化和軍事改革”可知,經濟工業(yè)化、軍事近代化。原因:從封建勢力的力量強弱罰看,日本封建專制統(tǒng)治相對薄弱;根據材料“反對派倒幕運動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機會進行比在俄羅斯和中國社會中更為徹底的改革計劃”可知,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從國境環(huán)境看,當時列強集中侵略中國,客觀上為日本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等。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選擇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由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組成,總分100分,測試時間75分鐘。2.請將試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上,試卷由考生自己保留。第一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含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提出“一邊倒”的政策,堅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會主義一邊”;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國家,只要他們愿意,我們也愿意同他們合作。我們愿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边@一變化緣于A.兩極格局形成 B.全方位、立體化的外交布局C.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答案]D[解析]根據“就是西方國家,只要他們愿意,我們也愿意同他們合作”以及1955年這一時間,可得出正是此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提出,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使毛澤東提出中國也可以與西方國家合作,故D項正確;兩極格局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排除AC;B項不符合1955年的階段特征,排除。2.下面為1952—1958年我國科研成果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時間1952-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數據科研項目100項科研項目400項科研成果3406項A.新中國逐步邁入了“科技的春天” B.“一五”計劃實施激發(fā)了科研熱情C.“科教興國”戰(zhàn)略推動了科研騰飛 D.“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答案]D[解析]科研項目從100項激增到3406項,明顯是體現了大躍進和浮夸風,說明“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D項正確;僅從表格內容無法體現新中國邁入了“科技的春天”,排除A項;科研項目的激增已經突破正常值范圍,不僅僅是激發(fā)科研熱情的結果,排除B項;“科教興國”提出于1995年,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3.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由農村向城市、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歷程。從1985年到1987年,我國指令性計劃的工業(yè)產品由120種減少到60種,計劃管理的商品由188種減少到23種,計劃供應出口商品由70種減少到36種。這說明了A我國放棄了計劃經濟體制 B.企業(yè)自主權不斷得到擴大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D.私營工商業(yè)逐漸恢復和發(fā)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85年到1987年,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國家對生產、管理和供應的指令性計劃大幅度減少,這意味著政府對企業(yè)經營的干預減少,也說明了企業(yè)自主權不斷擴大,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家指令性計劃減少,而不是完全放棄,排除A項;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到私營工商業(yè)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4.上海市檔案館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賬本。賬本記載,1980年夫婦倆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雖然兩人都已退休,但全年總收入仍然達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這一賬本是上海()A.社會生活變遷的見證 B.率先跨入小康的見證C.政治體制改革的見證 D.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見證[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80年夫婦倆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雖然兩人都已退休,但全年總收入仍然達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反映的時間節(jié)點的收入,實際上是對社會變遷的見證。故[答案]選A。當時中國沒有跨入小康社會,排除B;題干反映的是經濟體制改革,C與題干無關;市場經濟1992年提出,排除D??键c: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社會變遷的見證5.在一些較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寫成一個比較大的“1”,但后來被簡化成原來的大小,再將數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數,帶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進位法于是誕生。從歷史發(fā)明的角度看,此處與“古老泥板”有關的應是()A.楔形文字——埃及人 B.象形文字——印度人C.象形文字——希臘人 D.楔形文字——蘇美爾人[答案]D[解析]蘇美爾人發(fā)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楔形文字是由蘇美爾人創(chuàng)制的,因此與“古老泥板”有關的應是楔形文字和蘇美爾人,故[答案]為D項;古代埃及人發(fā)明象形文字,排除A項;古代印度人發(fā)明0到9十個數字來計數,排除B項;古代希臘人使用字母文字,排除C項。6.“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么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并不一定能夠創(chuàng)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覀儧]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辈牧现荚谡f明A.世界文明的多樣性B.希臘文明的包容性C.東方文明的先進性D.希臘文明的民族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表明希臘文明在發(fā)展形成過程中深受其他地區(qū)文明的影響,說明希臘文明具有包容性。故[答案]為B項。材料探討的是希臘文明,不是世界文明,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東方文明比希臘文明先進,排除C項;希臘文明吸收其他文明成分,不屬于民族性的體現,排除D項。7.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下,地產不能隨意變賣,但很多人利用技術上的漏洞,脫離此種束縛。名義上不出售,賣方仍自稱“領主”,將土地“封”給買方,約為“陪臣”,得價之后只責成他供奉一點名義上的義務,甚至“每個夏天采辦一朵薔薇花”即可。這說明A.當時西歐封建制度已經名存實亡B.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出現了偏差C.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關系變化D.契約制度是維系歐洲發(fā)展的根本[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名義上不出售,賣方仍自稱‘領主’,將土地‘封’給買方,約為‘陪臣’”可知,地產買賣雙方名義上為領主與陪臣的關系,實際上是土地買賣關系,體現出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關系變化,故C項正確。材料表明,當時土地不能直接買賣,說明西歐的封建制度仍然在起作用,而不是西歐封建制度已經名存實亡,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人文主義發(fā)展方向的信息,B項錯誤;維系歐洲發(fā)展的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是契約制度,D項錯誤。8.“詔書規(guī)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土產(調)。第三……”據此推斷,頒發(fā)該詔書的為()A.明治天皇 B.源賴朝 C.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當時在位天皇是孝德天皇,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D項正確;明治天皇是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走向資本主義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首位征夷大將軍,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9.中國瓷器輸入東非以后,東非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用瓷器作食具,飲具和裝飾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裝飾材料,模仿中國瓷器燒制技術,燒制伊斯蘭——斯瓦希里風格的陶瓷?!八黢R里有一種裝潢美觀的飲器至今一直叫新納(sina)?!边@表明()A.中國與東非文明互相影響和吸收B.中國瓷器文化影響了東非人民生活C.東非國家積極學習中國的制瓷技術D.東非國家為瓷器生產的適宜地區(qū)[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東非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用瓷器作食具,飲具和裝飾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裝飾材料,模仿中國瓷器燒制技術,燒制伊斯蘭——斯瓦希里風格的陶瓷”及所學知識可得,中國的瓷器文化影響了東非人們的生活,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對東非的影響,沒有體現東非對中國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東非對中國制瓷技術的態(tài)度是積極學習的,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沒有強調東非國家是否適宜生產瓷器,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0.如圖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錫莫霍韋爾地區(qū)(今墨西哥東南部)石斧上的一個側面人像,可能代表著玉米神。綠石是與“珍貴”“生命”“繁衍”這些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綠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禱玉米豐收的寓意。這反映了A.印加人對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瑪雅人的農業(yè)以種植玉米為主C.阿茲特克人出口玉米頗負盛名 D.瑪雅人以盛產綠石聞名于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文物出土地點可以判斷這是瑪雅人活動區(qū)域,其對玉米神的崇拜說明當時瑪雅人以種植玉米為主,B項正確;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脈地區(qū),排除A項;阿茲特克人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對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生產綠石,排除D項。故選B項。11.據記載,當達·迦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問他是否帶來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說“總數不多,是樣品”,并請求準予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這反映達·迦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強經濟文化交流B.積極搶占海外地盤C.追求豐厚商業(yè)利益D.謀求控制印度王室[答案]C[解析]材料沒有涉及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搶占殖民地的信息,排除B;由材料“總數不多,是樣品”和“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說明達·伽馬東行的目的是希望開拓新的商品市場,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排除D。12.17世紀初,英國、荷蘭、丹麥、法國等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其中,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國的澎湖和臺灣。由此可知,這些東印度公司A.推動了西歐的殖民擴張B.是現代意義的跨國公司C.是西歐貿易興盛的根源D.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fā)展[答案]A[解析]從材料“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可見東印度公司幫助政府,對外殖民統(tǒng)治,故A符合題意,選A。從材料“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國的澎湖和臺灣”可見,東印度公司不是現代意義的跨國公司,故排除B。西歐貿易興盛的根源是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東印度公司只是起推動作用,故排除C。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擴張是對亞洲經濟的掠奪,導致了亞洲的長期落后,故D表述錯誤,故排除D。13.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說,“不用像以前那樣要經常到威尼斯去進貨和長途奔波了,黃金像水一樣直往口袋里流,擋都擋不住。我打算投資辦個工場再賺它一把?!辈牧现饕从沉耍ǎ〢.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商業(yè)革命 B.荷蘭發(fā)達的航運業(yè)格局C.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價格革命 D.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形成[答案]A[解析]根據題中關鍵信息“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不用像以前那樣要經常到威尼斯去進貨和長途奔波了”結合知識可知,這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引發(fā)的商業(yè)革命,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yè)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后來居上,逐漸占有海上貿易中心地位,A項正確;材料未直接反映荷蘭的航運業(yè),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商業(yè)革命,不是價格革命,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世界市場的發(fā)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A項。14.15世紀中期,意大利的許多城市都頒布了“禁奢條例”,企圖限制人們的過度消費,特別是在女性的服飾和宴會的用度方面。但是強烈的虛榮心讓人們無視這些法律的存在,每當上流社會大擺筵席或是舉辦各種社交活動時,賓客們的穿戴總是爭芳斗艷,琳瑯滿目。這反映了當時A.人們紛紛追求奢侈與享樂 B.人文主義思潮盛行C.民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D.法律成了一紙空文[答案]B[解析]材料“奢侈消費在(15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地區(qū)已經形成一股相當盛行的風氣”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文藝復興的開展等角度得出15世紀的歐洲崇尚奢侈的消費的現象出現的原因,故選B;文藝復興運動限于知識分子和社會上層,故“紛紛”表述太絕對,排除A;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限于“上流社會”,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法律的效果,排除D。15.法國思想家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說:“人們一旦用理性檢查了宗教的偏見之后,馬上就會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見上去;人們明白了教皇的篡權之后,終于也要弄明白國王們的篡權。”為此,歐洲的思想家們()A.用啟蒙思想批判專制制度 B.為純潔信仰改造天主教會C.借文學藝術譏諷教會腐敗 D.以暴力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人們一旦用理性檢查了宗教的偏見之后,馬上就會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見上去;人們明白了教皇的篡權之后,終于也要弄明白國王們的篡權”可以看出,孔多塞強調人們在用理性批判宗教愚昧和教皇權威之后繼續(xù)批判政治壓迫與君主專制,即啟蒙運動中歐洲思想家用平等、自由、法治、天賦人權、權力制衡等思想批判專制制度,A項正確;思想家的目的是批判專制統(tǒng)治,不是純潔信仰,他們也沒有進行教會改造,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專制王權的批判,而不是對教會腐敗的譏諷,排除C項;思想家主要進行思想的啟蒙,并沒有進行暴力革命,排除D項。故選A項。16.改革前,土地貧瘠的非黑土地區(qū)的地主們主張帶土地解放農奴,由農奴交付巨款贖買;黑土地區(qū)的地主則希望解放農奴時不帶土地,或只是贖買少量土地。1861年,沙皇改革法令規(guī)定,農民“可贖買一塊份地”,但“具體面積由地主決定”。據此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后A.地主階級無法達成共識 B.沙皇政府權威嚴重下降C.統(tǒng)治集團利益得以維護 D.農民并未獲得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沙皇政府綜合不同地區(qū)地主的主張,頒布廢除農奴制改革的法令,規(guī)定農民解放時要高價贖買一塊地主劃定的份地,反映出俄國農奴制改革維護了統(tǒng)治集團的利益,C項正確;地主階級“無法”達成共識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農奴制改革使沙皇政府權威嚴重下降,排除B項;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使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排除D項。故選C項。第二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小題,共計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見另頁)。1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關系是制約中國及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的主導性因素之一,其影響極其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東西方冷戰(zhàn)時期,美國為了在政治上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實行讓步性的經濟政策。日本、南朝鮮、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因此出現高增長勢頭?!捎诿绹鴮χ袊姆怄i和禁運政策,使中國這個亞太地區(qū)的大國被排除在亞太經濟大循環(huán)之外,這對“亞太經濟合作圈”的形成和亞太經濟發(fā)展的不利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國對其亞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發(fā)展亞太地區(qū)經濟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國的烙印。——冀伯祥《試論中美關系轉折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材料二國際上,中國的核國家地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承認,日本崛起為美國經濟的競爭者。在國內,自由派政治家和學者普遍呼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商界人士強烈渴望開展對華貿易……尼克松結束了遏制政策,轉而采取一項新政策,讓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蘇聯(lián)。在這樣一種“新穎”的外交格局中,美國將獨占鰲頭,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亞太盟友經濟援助的目的和影響。(2)據材料二,說明尼克松政府主動改善與中國關系的主要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兩國關系發(fā)展的因素。[答案](1)目的: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服務于遏制中國的戰(zhàn)略。影響:①對盟友:促進了亞太盟友經濟的高增長;②對中國:導致中國被排除在亞太經濟大循環(huán)之外;③對亞太:對亞太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或導致經濟循環(huán)的畸形結構,阻礙經濟的持久增長)。(2)原因: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日本競爭;美國國內的呼聲;利用中國遏制蘇聯(lián);維護美國霸主地位。(3)因素: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綜合國力;國內形勢;國際局勢。[解析](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控制亞太地區(qū)的盟友”“遏制中國的烙印”的信息歸納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從盟友、中國和亞太地區(qū)三個視角分析回答。(2)依據材料二“中國的核國家地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承認,日本崛起為美國經濟的競爭者。在國內,自由派政治家和學者普遍呼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遏制蘇聯(lián),美國將獨占鰲頭,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等信息提取觀點。(3)依據材料和所學從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綜合國力以及國內外形勢回答。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紀的西歐,稱雄一方的封建領主掌握著城市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他們想方設法地加大對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度,如萊茵河上領主設置的關卡12世紀為19座,13世紀末增加到35座,15世紀高達60座。西歐城市興起后,很快便展開了反封建領主的斗爭。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領主的斗爭中,英國市民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tǒng)一的國家里,中世紀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米蘭市民發(fā)動了武裝起義,將領主米蘭大主教及其所屬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熱那亞、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礎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國。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換取了在兩個港口的免稅權?!幾酝跛沟轮骶帯妒澜缤ㄊ贰凡牧隙▏陀木鱾兯鶕碛械男铝α?,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lián)盟。君主保護市民們不受頻繁的戰(zhàn)爭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雜稅的侵害,而市民們則向君主提供財政支援作為報答。隨著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漸增強、國家機構逐漸完備,君主們在動員人力、物力以從事海外冒險事業(yè)方面,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城市興起后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內容,并簡析其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和英國封建君主能戰(zhàn)勝教皇權威的主要條件以及造成的影響。[答案](1)內容: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tǒng)一;反對領主統(tǒng)治,爭取城市自治;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負擔。積極作用:沖擊了封建勢力,推動了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于城市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2)條件: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支持封建君主與封建割據勢力和教皇勢力進行斗爭。影響: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解析](1)內容:根據材料“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tǒng)一的國家里,中世紀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可知,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tǒng)一;根據材料“米蘭市民發(fā)動了武裝起義,將領主米蘭大主教及其所屬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可知,反對領主統(tǒng)治,爭取城市自治;根據材料“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換取了在兩個港口的免稅權。”可知,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負擔。積極作用:市民階層反對領主,沖擊了封建勢力,推動了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權,有利于城市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市民階層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2)條件:根據材料“法國和英國的君主們所擁有的新力量,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lián)盟”可知,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支持封建君主與封建割據勢力和教皇勢力進行斗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國際貿易物流運輸合同3篇
- 2024年城市綜合體停車場租賃管理服務協(xié)議2篇
- 洛陽文化旅游職業(yè)學院《框架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洛陽商業(yè)職業(yè)學院《素描4(油畫方向)》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影視項目部攝影師聘用合同
- 2024年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項目電力設施遷移與接入合同3篇
- 清潔公司精裝房施工合同
- 2024年某科技公司關于云計算服務提供合同
- 2025泥工包工合同范文
- 市場研究保密風險評估報告
- 福建百校2025屆高三12月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益陽市安化縣招聘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護理人員筆試真題
- 人音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課件
- 2024年度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服務合同3篇
- 2024年度拼多多店鋪托管經營合同2篇
- 2023年北京腫瘤醫(yī)院(含社會人員)招聘筆試真題
- 能源管理總結報告
- 2024年時事政治試題庫
-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達標檢測卷(原卷+答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內文言文基礎知識 》專項測試卷及答案
- 【初中數學】基本平面圖形單元測試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