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重慶市江津中學等七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每道小題僅有一個最合適的答案,每小題3分,共45分)1.下圖為秦至清糧食生產與需求演變示意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兩宋人均糧食占有量高體現了經濟格局的變化B.生產力停滯使清朝糧食總需求量大于總產量C.分裂對峙時期人均糧食占有量會下降D.明清高產農作物引進改變了糧食緊張狀況【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范圍為中國古代。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遼金元時期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側面反映出兩宋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南方經濟的進一步開發(fā),糧食產量進一步提高,體現了這時期經濟格局的變化,A項正確;明清時期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停滯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魏晉南北朝和宋遼金屬于分裂時期,但圖中兩個時期的人均糧食占有卻顯示為增長趨勢,排除C項;明清時期,雖有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和推廣,但糧食的總需求量依然高于總產量并且人均糧食占有呈現下降趨勢,糧食緊張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排除D項。故選A項。2.新航路開辟后,蔗糖作為奢侈品傳入歐洲;18世紀,蔗糖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時也帶來蛀牙、肥胖等健康問題;19世紀80年代后,甜菜糖產量超過了蔗糖并迅速成為糖類產品的主角(甜菜糖是由化學方法制成的熱量很低的甜味劑)。這反映了()A.人們對糖類多樣化需求的增長 B.拉美殖民地的蔗糖產量供不應求C.社會需求推動科學技術的革新 D.壟斷組織的形成控制了蔗糖銷售【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6世紀-19世紀(歐美)。據材料信息可知,18世紀人們日常食用的蔗糖帶來蛀牙、肥胖等健康問題,促使制糖技術改進,由化學方法制成的低熱量的甜菜糖出現,體現社會需求推動科學技術的革新,C項正確;材料所述不是人們對蔗糖和甜菜糖的多樣需求,而是品質更優(yōu)的甜菜糖取代蔗糖成為糖類產品的主角,排除A項;蔗糖被甜菜糖取代,是因為熱量高,引發(fā)健康問題,而非產量供不應求,排除B項;壟斷組織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而當時蔗糖的地位已經逐漸被甜菜糖取代,且材料未提及壟斷組織,排除D項。故選C項。3.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英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也帶來英國社會的深刻變化,19世紀以來英國政府陸續(xù)出臺多部“工廠法”。對下表內容的解讀,正確的是()時間議會立法相關內容1802年《學徒道德健康法案》,保障棉紡廠和其他工廠學徒工的健康和道德情況1819年規(guī)定工廠童工的工作條件,任何紡織工廠不得雇傭不滿9歲的兒童,16周歲以下工人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1825年禁止兒童在夜間工作A.英國由此建立現代福利國家 B.雇傭童工的現象得到了根本遏制C.英國立法重在維護下層民眾利益 D.立法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9世紀以來(英國)。據表格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以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工廠為節(jié)約成本、追逐利潤,剝削壓榨工人,甚至招募童工,政府立法對雇傭童工的行為進行約束與規(guī)范,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D項正確;英國建立現代福利國家在二戰(zhàn)后,排除A項;“根本遏制”表達太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英國立法是為資產階級服務,并非保護下層民眾利益,排除C項。故選D項。4.如表所示為清代中期四海關征收稅銀情況(單位:兩)據表可知,當時清政府()
粵海關稅收額閩海關稅收額江蘇海關稅收額浙海關稅收額1753年51000032000077000510001755年51530032796951759757591777年58845336887772390538441778年5561853744077242854256A.放棄了海禁政策 B.閉關鎖國有名無實C.加強了對外聯(lián)系 D.適度發(fā)展對外貿易【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清代中期四海關征收稅銀情況”,結合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在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開設海關,處理對外貿易,說明此時的清政府適度發(fā)展對外貿易,D項正確;開設四個海關,不能得出“放棄了海禁政策”,排除A項;從當時清朝整體而言,仍是閉關鎖國政策,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外貿易,不能說明政府對外聯(lián)系的加強,整體上仍是閉關鎖國,排除C項。故選D項。5.1934年,學術界圍繞當時中國農村社會性質展開論戰(zhàn)。甲方的意見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中國農村已經占優(yōu)勢,今日中國的農村問題已經是一個資本問題。乙方的意見認為中國的農村還停留在半封建的階段,今日中國農村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一個鏟除封建秩序的土地問題。由此可見,兩方所持觀點共同的理論基礎是()A.無政府主義 B.馬克思主義 C.實驗主義 D.自由主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4年(中國)。根據材料“甲方的意見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中國農村已經占優(yōu)勢,今日中國的農村問題已經是一個資本問題”“乙方的意見認為中國的農村還停留在半封建的階段,今日中國農村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一個鏟除封建秩序的土地問題”可知,兩方所持觀點都以經濟基礎判斷社會性質,這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說明兩方所持觀點共同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B項正確;無政府主義是以極端個人主義為核心的世界觀,主要內容有主張絕對的個人自由,反對一切權威;以建立無政府、無秩序狀態(tài)的社會為最高理想,否定一切國家政權和政治組織;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采取盲動的或者和平的策略實現無政府的社會,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實驗主義是杜威教授的理論,他認為觀念必須在實驗中鍛煉,只有經過實驗證明,在實踐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觀念,才是“有價值的觀念”,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自由主義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的一種資產階級政治思想,主張個人活動和發(fā)展的完全自由,反對政治的、社會的和宗教的束縛,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B項。6.據2022年9月國家發(fā)改委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在境外投資存量從2012年末0.5萬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7萬億美元,連續(xù)10年位列全球前三名;10年來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長53.1%,連續(xù)5年位居全球第二。這體現了中國()①逐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②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③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④國內投資環(huán)境吸引力明顯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202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在境外投資存量大幅度增加,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同時,隨著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xù)釋放發(fā)展?jié)撃?,中國經濟能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注入更大信心、更強動力。②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中國經濟發(fā)展?jié)摿薮?,國內投資環(huán)境吸引力強。①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7.1949~1957年是新中國城市化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我國的城市化在此時期取得顯著成效:城鎮(zhèn)數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國建制市增至176個;城鎮(zhèn)人口迅速增長,8年內由5765萬人增加到9949萬人,年均遞增率高達7.05%……城市建設取得較大成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公用事業(yè)均得到較大發(fā)展。造成新中國城市化第一個黃金時期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國經濟環(huán)境的改善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 D.一五計劃的實施【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1949~1957年(中國)。據材料“我國的城市化在此時期取得顯著成效:城鎮(zhèn)數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國建制市增至176個……”可知,1949~1957年是新中國城市化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由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建設,土地改革增加自由勞動力,一五計劃促進工業(yè)化建設等使得經濟環(huán)境得以改善,城市化建設發(fā)展起來,A項正確;土地改革的完成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排除B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不符合時間,排除C項;一五計劃的實施也是原因之一,排除D項。故選A項。8.冷戰(zhàn)結束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由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以及各國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同時也因為軍事性質的安全威脅相對緩解,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對各國以及整個人類的威脅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下列不屬于“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的是()A.恐怖主義 B.敘利亞內戰(zhàn) C.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D.重大傳染性疾病【答案】B【解析】傳統(tǒng)安全威脅主要是指國家面臨的軍事威脅及威脅國際安全的軍事因素。按照威脅程度的大小,可以劃分為軍備競賽、軍事威懾和戰(zhàn)爭三類,結合材料和傳統(tǒng)安全威脅的界定敘利亞內戰(zhàn)屬于傳統(tǒng)軍事威脅,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是相對于傳統(tǒng)安全威脅而言的,主要是指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見或者很少見到的,這些年逐漸凸現出來的,發(fā)生在戰(zhàn)場之外的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國家相互作用,并對本國和別國乃至地區(qū)與全球的生存與發(fā)展,國家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能夠構成的重大威脅。網絡安全、恐怖主義、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重大傳染性疾病均屬近年來凸顯出來的非戰(zhàn)場上的對本國和別國乃至地區(qū)與全球的生存與發(fā)展,國家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構成重大威脅事情,A、C、D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9.與殷商“敬鬼侍神”思想不同,西周統(tǒng)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認為“天命靡常”,上天會以“德”為原則,改換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即所謂:“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天惠本歸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薄N髦艿倪@一思想()A.反映了禮制與政治的相結合 B.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觀上的反映C.注重強化統(tǒng)治者的自我約束 D.陷入不可知論的神秘主義窠臼【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上天會以“德”為原則,改換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可知西周的思想強調統(tǒng)治者要重視自身品德修養(yǎng),C項正確;材料主要展示西周時期“以德配天”的思想,沒有涉及禮制,排除A項;“天惠本歸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福”材料展示的是民本思想,排除B項;不可知論認為除了感覺或現象之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材料中天命思想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排除D項。故選C項。10.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史實結論A自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航線開通后的20年間,平均每年約有150噸白銀被運到馬尼拉,這些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B1607年,外國來華傳教士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翻譯出版了《幾何原本》,對我國的幾何學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依賴中西科技交流C埃及福斯塔特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萬片,來自中國的陶瓷約12000片,時間從唐朝綿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國陶瓷的仿制品中華文化影響了當時埃及人民的審美D1756年,伏爾泰在《風俗論》中借用中國儒家思想對當時法國的專制制度進行了批判啟蒙思想的源頭是儒家思想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據本題材料,埃及福斯塔特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中出土陶瓷很多,除中國的陶瓷外,其余都是中國陶瓷的仿制品,體現出中華文化影響了當時埃及人民的審美,C項正確;據所學,出超指的是貿易出口額大于進口額,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但不知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值,無法得出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排除A項;據材料,“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翻譯出版了《幾何原本》,對我國的幾何學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說明中西交流有利于科技發(fā)展,但科技發(fā)展依賴中西交流夸大了作用,排除B項;據所學,啟蒙思想的源頭是資產階級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排除D項。故選C項。11.希臘戲劇題材限于一般人熟知的希臘早期神話與傳說,只能反映命運與人或神之間的沖突,劇情雖然已知,但詩、音樂、舞蹈與哲學說教每次都不同,往往抒發(fā)公民的情感,關注廣大觀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諸如城邦政治、社會矛盾、人生困惑等。對材料解讀最合理的是A.古希臘的人文主義產生于希臘戲劇作品之中B.古希臘戲劇內容需要進一步擴展,內涵有待進一步提升C.古希臘戲劇有助于培育城邦公民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D.古希臘戲劇創(chuàng)作開始面向社會生活,解決日常問題【答案】C【解析】由材料“詩、音樂、舞蹈與哲學……往往抒發(fā)公民的情感,關注廣大觀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可知,古代希臘的戲劇關注公民的現實問題,有助于培育城邦公民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故選C;材料只能顯示古希臘戲劇是人文主義的一種載體,但不能由此就說人文主義就是產生于古希臘戲劇的,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古希臘戲劇的優(yōu)點,而非缺點,B項“內容需要進一步擴展”的結論無法得出,排除;材料沒有至少兩個時間段的對比,因此無法得出“開始面向社會生活”的結論,排除D。12.《大清律例》規(guī)定:“凡國人在蕃托故不歸,復偷漏私回者,一經拿獲,即行正法?!?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處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中法《北京條約》也做出了類似規(guī)定。清政府前后移民政策的變化()A.體現清政府對外政策發(fā)生根本轉變 B.表明清政府主動改變適應國際形勢C.映射出晚清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D.有利于中國掌握外交主動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6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清政府移民政策從厲行禁止,到1860年《北京條約》后的允許,這并非主動求變做出的決定,而是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下被迫做出的決定,因此映射了民族危機越發(fā)嚴重,C項正確;移民政策與對外政策發(fā)生根本轉變無關,排除A項;1860年《北京條約》的規(guī)定說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強迫下,清政府被動同意華民出國,不是主動改變,排除B項;1860年《北京條約》后清政府允許華民出國,是因為不平等條約中規(guī)定的,不會使中國掌握外交主動權,排除D項。故選C項。13.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通關文牒《石染典過所》,記載了這樣一份契約:馬壹匹騮敦六歲。開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練(絲織品)拾捌匹,今于西州市,買康思禮邊上件馬。其馬及練,即日各交相付了。如后有人寒盜識認者,一仰主、保(保人)知當,不關買人之事??秩藷o信,故立私契。兩共和可,畫指為記。據此可以得知的歷史信息為()①馬是邊境貿易的重要商品②唐代商貿活動注重誠信精神③唐朝政府重視契約規(guī)范化④唐代西州商貿已有契約精神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馬壹匹騮敦六歲。開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練(絲織品)拾捌匹,今于西州市,買康思禮邊上件馬。其馬及練,即日各交相付了”可知馬是邊境貿易的重要商品,①正確;據材料“恐人無信,故立私契。兩共和可,畫指為記”可知唐代西州的商業(yè)貿易已具有契約精神,②錯誤,④正確;材料強調私契訂立,未提及政府的作用,故③錯誤;①④正確,D項正確;②③錯誤,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14.對于拿破侖戰(zhàn)爭對俄國和世界影響,普希金在《偉大的人物——拿破侖》里如此描述“那個偉大的人已然逝去/……而你將永遠閃爍著不朽的光芒/是他給俄羅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給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遺贈”。據此可知,普希金意在強調拿破侖戰(zhàn)爭()A.推動了俄國政治文化的重構 B.為俄國革命指明了方向C.激發(fā)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 D.推動了俄國人民的普遍覺醒【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俄國及世界。據材料“是他給俄羅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給世界以永恒的自由”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反抗法國征服的斗爭中,歐洲各地出現了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拿破侖戰(zhàn)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A項正確;《四月提綱》為俄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拿破侖戰(zhàn)爭沒為俄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排除B項;拿破侖戰(zhàn)爭后,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但“各國”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D項中“普遍覺醒”表述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5.中國古代私人藏書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興起,《莊子》記載“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書五車”,孔子“藏書于周室”,《墨子》記載“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到唐朝,私人藏書有所發(fā)展,藏書種類包羅萬象,藏書萬卷以上者近20人。古代私人藏書的興起與發(fā)展()A.得益于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 B.有利于推動人才培養(yǎng)與文化傳承C.得益于印刷術的發(fā)展 D.體現了民眾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和原因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到唐朝,私人藏書有所發(fā)展,藏書種類包羅萬象,藏書萬卷以上者近20人”,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私人藏書興起,唐朝私人藏書發(fā)展,都有利于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yǎng),B項正確;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適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但不適用于唐朝,排除A項;于印刷術的發(fā)展,適用于唐朝,但不適用于春秋戰(zhàn)國,排除C項;“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題(共55分)16.【糧食儲備與糧食安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歷代政府均把糧食安全擺在治國安邦的重要地位……漢代賈誼積極主張發(fā)展糧食生產,重視糧食儲備,認為糧食儲備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時期,形成了體系健全的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歷代政府一方面發(fā)揮政府在糧食流通中的干預作用;另一方面,還發(fā)揮自由貿易在調節(jié)糧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對建立全國統(tǒng)一糧食市場的必要性就有著清醒的認識,并給糧食市場的建立與發(fā)展提供政策支持?!幾詤琴e等《試論中國古代的糧食安全觀》材料二農業(yè)倉庫是一種起源于西方國家的現代農業(yè)金融制度,于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通過“各縣必須要有由農民銀行設立的農業(yè)倉庫”的決議,大力推行新型農倉建設,這是中國糧食儲備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貨資金建設倉儲設施為指導各地農倉建設,國民政府陸續(xù)頒布《農倉法》《農倉業(yè)法》等法規(guī),確立了農業(yè)倉庫的法律地位。農倉也從局限于儲藏糧食,擴展到輔助農業(yè)生產的功能,加之金融資本的進入使得新農倉在當時獲得了較快發(fā)展。一定時期內,全國倉儲容量大幅增加,對保障糧食供應發(fā)揮了作用。然而,農業(yè)倉庫畢竟屬于新生事物,無現成經驗可借鑒,在推廣過程中出現政府財力匱乏、經營思路單一、農戶受益不大缺乏熱情、倉儲農產品不足、存儲設備簡陋糧食發(fā)霉、不能有效防蟲、交通運輸障礙等問題,于1937年最終陷入低谷?!幾园惼肌睹駠鴷r期關于“農業(yè)倉庫”的研究和討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重視糧食安全的主要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京國民政府的農倉建設特點。(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京國民政府農倉建設的影響?!敬鸢浮浚?)表現:把糧食安全提高到治國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糧食市場;實行政府干預和自由貿易相結合的政策等。(2)特點:受西方國家影響;政府主導建設;立法推動;農倉功能擴展。(3)影響:積極:確立了農業(yè)倉庫的法律地位;有利于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一定時期內,使全國倉儲容量的大幅增加,對保障糧食供應和抗日戰(zhàn)爭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局限:因時代和階級局限性,農倉建設和社會作用有限。
【解析】【小問1詳解】表現: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歷代政府均把糧食安全擺在治國安邦的重要地位”可知,把糧食安全提高到治國安邦的地位;根據材料“唐宋時期,形成了體系健全的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可知,建立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根據材料“漢代賈誼積極主張發(fā)展糧食生產”可知,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根據材料“歷代政府一方面發(fā)揮政府在糧食流通中的干預作用;另一方面,還發(fā)揮自由貿易在調節(jié)糧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對建立全國統(tǒng)一糧食市場的必要性就有著清醒的認識,并給糧食市場的建立與發(fā)展提供政策支持”可知,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糧食市場;實行政府干預和自由貿易相結合的政策等?!拘?詳解】特點: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中國)。根據材料“農業(yè)倉庫是一種起源于西方國家的現代農業(yè)金融制度,于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可知,受西方國家影響;根據材料“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通過‘各縣必須要有由農民銀行設立的農業(yè)倉庫’的決議,大力推行新型農倉建設,這是中國糧食儲備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貨資金建設倉儲設施”可知,政府主導建設;根據材料“為指導各地農倉建設,國民政府陸續(xù)頒布《農倉法》《農倉業(yè)法》等法規(guī),確立了農業(yè)倉庫的法律地位”可知,立法推動;根據材料“農倉也從局限于儲藏糧食,擴展到輔助農業(yè)生產的功能,加之金融資本的進入使得新農倉在當時獲得了較快發(fā)展”可知,農倉功能擴展?!拘?詳解】影響: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中國)。積極:根據材料“為指導各地農倉建設,國民政府陸續(xù)頒布《農倉法》《農倉業(yè)法》等法規(guī),確立了農業(yè)倉庫的法律地位”可知,確立了農業(yè)倉庫的法律地位;根據材料“農倉也從局限于儲藏糧食,擴展到輔助農業(yè)生產的功能,加之金融資本的進入使得新農倉在當時獲得了較快發(fā)展”可知,有利于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一定時期內,全國倉儲容量大幅增加,對保障糧食供應發(fā)揮了作用”可知,一定時期內,使全國倉儲容量的大幅增加,對保障糧食供應和抗日戰(zhàn)爭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局限:根據材料“農業(yè)倉庫畢竟屬于新生事物,無現成經驗可借鑒,在推廣過程中出現政府財力匱乏、經營思路單一、農戶受益不大缺乏熱情、倉儲農產品不足、存儲設備簡陋糧食發(fā)霉、不能有效防蟲、交通運輸障礙等問題,于1937年最終陷入低谷”可知,因時代和階級局限性,農倉建設和社會作用有限。17.世界文明的形成過程,就是各民族各地區(qū)文明相互交流、碰撞與融合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fā)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tǒng),在實驗科學、醫(yī)學、化學、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自由思想的發(fā)展和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材料二在1000年至1500年間,東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貿易、交流和互動方面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頻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龐大帝國為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政治基礎。除了游牧帝國外,航海技術的改進也帶來了印度洋和南中國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遠距離旅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圖泰和馬可·波羅這樣的個人旅行家有時還冒險在東半球大部分地區(qū)旅行。到15世紀初期……在歐洲,當他們尋找進入亞洲市場的途徑時,歐洲的航海家們不僅建立了與非洲和亞洲各民族的直接聯(lián)系,還向西駛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們的航行使得東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間進行了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交流與互動?!裕溃┙芾铩け咎乩詹亍R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三中國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倡導者、踐行者。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與外來文化通過互相溝通和交流,達到和諧共處……多樣性不僅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這些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快速融合的世界文化潮流中,文化多樣性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鶕?012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等資料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社會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1000年至1500年間跨文化互動頻繁和密切的原因。結合所學,從世界整體發(fā)展的角度,指出“歐洲航海家們的航行”對全球聯(lián)系的促進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兩例)。談談你認為我國應該如何應對文化多樣性的挑戰(zhàn)。【答案】(1)影響:推動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傳承,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三點)(2)原因: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龐大帝國提供政治基礎;航海技術的改進;旅行家個人的旅行或探險;新航路的開辟。(任答三點)作用:使人類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陸和海洋的全球性聯(lián)系;各個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tài)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或“推動了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3)載體:學校教育;印刷書(書籍);圖書館;博物館;口頭傳說。(任答兩點即可)應對:傳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阿拉伯和歐洲。影響:根據材料“現代天文學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可分析出推動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根據材料“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可分析出推動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傳承,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根據材料“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可分析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公元1000年至1500年間的世界。原因:據材料“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龐大帝國為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政治基礎”可知,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龐大帝國提供政治基礎;據材料“航海技術的改進也帶來了印度洋和南中國海上的交通的增加”可知,航海技術的改進;據材料“遠距離旅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圖泰和馬可·波羅這樣的個人旅行家有時還冒險在東半球大部分地區(qū)旅行”可知,旅行家個人的旅行或探險;據材料“到15世紀初期……在歐洲,當他們尋找進入亞洲市場的途徑時,歐洲的航海家們不僅建立了與非洲和亞洲各民族的直接聯(lián)系,還向西駛入西半球和太平洋”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作用:結合所學可知,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綜合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年勞動合同樣式手冊
- 2025年醫(yī)院第三方派遣服務合同范文
- 2025年個人投資購房合同官方版范本
- 2025年農業(yè)科研大棚承包合同
- 2025年專業(yè)康復治療師勞務合同
- 2025年入職人員策劃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農村畜牧基地租賃合同
- 2025年全程咨詢服務合同樣本
- 2025合作意向書合同模板電子版
- 機動車牌證申請表格模板(完整版)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學期課程綱要
-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政復議申請書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測定計算公式
- 六宮格數獨解題技巧
- 公安機關通用告知書模板
- 工程款支付審批流程圖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填空題
- 封頭重量和容積計算
-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教學大綱
- 《手機攝影》全套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