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_第1頁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_第2頁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_第3頁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_第4頁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通用15篇)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一、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情感。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tài)規(guī)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tài)的方法。3.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學習人物動態(tài)的畫法。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第一課時課前準備(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教學過程1.情境引入。(1)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yè)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fā)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當時的心情怎樣?(2)學生回憶并交流。2.欣賞感受。(1)教師用課件出示作品《夯歌》,請學生欣賞討論: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們的勞動動作有什么特點?(2)教師小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優(yōu)美動態(tài)。(3)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欣賞其他繪畫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種勞動動態(tài)及特點。3.研究體驗。(1)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2)體驗:同桌互相模擬動態(tài)并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guī)律。(3)展示:教師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變化和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平衡關系。(4)小結:任何動態(tài)都有他的動態(tài)特點,頭、軀干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fā)生位置關系。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tài)線。繪畫時抓住表現出動態(tài)趨向的動態(tài)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tài)。4.嘗試練習。(1)作業(yè)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各種勞動的動態(tài)。(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tài)線范例。5.作品交流。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建議:作品是否表現了勞動時的動態(tài)?線條是否流暢、肯定?6.課外拓展。觀察各種勞動的場景,用速寫的形式記錄各種勞動動態(tài)。第二課時課前準備(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教學過程1.欣賞體會。(1)欣賞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關系。(2)教師小結:選擇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和周圍的環(huán)境可以使畫面達到傳神的效果。2.討論研究。(1)小組活動: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huán)境來表現主題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現方法?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3.創(chuàng)作表現。(1)提出要求:畫一畫自己從事過的某種勞動。(2)教師建議:除畫出自己勞動時最典型的動態(tài)外,還要畫出當時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等。色彩的使用也應突出主題。4.展示評價。(1)學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2)同學互評,教師小結。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2一、知識目標:1.通過本課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們了解紐扣的有關知識,宏揚傳統(tǒng)文化。2.通過本課實踐了解紉針、打線結、釘紐扣的方法,學會利用合適的針和線釘紐扣。二、能力目標:1.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能根據老師要求收集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做事認真的好習慣。3.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三、德育目標: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2.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四、教學重難點:重點:1.通過學生收集和匯報資料使學生理解紐扣中的文化。2.學會紉針、打結、釘紐扣的方法。難點:掌握不同紐扣的不同釘法。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各式各樣的扣子、針、錄相帶、電化教具等。學生準備:各種針、線、紐扣、卡紙、剪刀等。六、教學過程:1、激趣導入:師:同學們,首先我們一起看大屏幕。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幅圖,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誰的觀察能力強?(自由答)師:那就讓我們幫他把扣子釘上。(學生操作)(出示課題)2、激發(fā)學生探究師:同學們你們準備了什么樣的扣子?(自由答)師:哪一組匯報一下你們都收集到了多少種類的扣子?師:好,老師這還有這樣的一些扣子,請同學們看一看。師:你能說出衣服上為什么釘扣子嗎?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實物)師:紐扣有這么多的作用,誰來說一說釘扣子需要什么工具?(出示板書)工具:針、線師: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針,哪位同學到前面匯報一下你們收集到的針。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同學們準備好的線,請大家把它舉起來。(學生展示)師:釘扣子選擇線時要注意線不能太粗,線的顏色也要與扣子搭配好。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中是如何教我們釘扣子的,大家邊看邊想釘扣子需要哪幾步?(錄像演示)(1)紉針:(2)打線結:(3)釘紐扣師:誰來匯報一下釘紐扣一共分幾步完成?都是什么?(出示板書)師:同學們今天帶來了很多種紐扣,可在錄像中只示范了兩個眼兒紐扣的釘法,如果給你一個不是兩個眼的扣子,你能釘好嗎?(生答)師:為了保證同學們在釘紐扣比賽中能安全操作,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課件演示)3、學生研究實踐:師:希望同學在分組實踐時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帶來的紐扣該怎樣釘?(學生研究實踐,老師輔助指導)4、師生共評: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舉起來讓大家看一下。師:誰來匯報一下你釘了幾個紐扣?都是幾個眼的?(學生匯報展示)師:誰能說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5、師生共結:師: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今天我們學會了釘紐扣的步驟,希望同學們從今天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3教學目的:學會做簡單的家務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工具、材料:高壓鍋或電飯鍋,水、米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動手煮飯的興趣。二、學學做做(一)高壓鍋煮飯:1、揀米、淘洗、加水。2、檢查密封圈、排氣孔后加蓋。3、先用旺火燒煮,沖氣后調成小火燜3——5分鐘。4、待鍋冷卻,鍋內氣壓下降后,才能旋開鍋蓋。(二)用電飯鍋煮飯:1、注意電飯鍋內膽與外表面要抹干凈。2、插電時要注意安全。三、想想練練1、淘米時,是不是淘洗的次數越多,洗得越干凈就越好呢?2、回家練習煮飯,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做媽媽的好幫手。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4教學目標: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2、使學生初步具有技術的感知、思維、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教學重難點: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自然泥、刀、成品碗一個。2、學生準備:組成4-6人一組,準備塑料一次性臺布、水。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泥巴很好玩,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我們要它變什么樣子,它就變成什么樣子。只要你肯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許多東西來。2、出示泥碗,看這個泥碗怎么樣?我們也可以捏出這樣漂亮的泥碗來的。二、學習教材,講解制作方法。1、請你們仔細欣賞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2、比較一下,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3、誰能說說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呢?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步驟:(1)團泥團;(2)摳洞捏凹;(3)修齊邊口;(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6)裝底圈;(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注意點:1、在裝底圈之前,應先把碗底圈處刮一下,使其粗糙,再涂泥漿。2、制作中不要把工具對著別人。3、制作中盡可能保持桌面和場地的整潔三、學生分組實踐,教師巡視。1、捏泥碗的方法你掌握了嗎?那就動手做一做吧!2、播放音樂。3、教師巡視,如發(fā)現個別學生有困難,引導同組互助合作,如有困難學生較多,請做得好的學生在投影儀器前演示。四、作品展示,互動評價。1、出示評價標準:從制作方法、作品美觀、互助合作安全操作、準備與結束工作5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總分5顆星。2、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五、總結回顧,啟迪創(chuàng)新。1、剛才同學們都能巧手制作這可愛的小泥碗,但是似乎還不夠漂亮。你看這個,出示荷葉紋小碗圖片或實物,你知道這樣的泥碗是怎么做出來的嗎?2、學生思考,相互交流。3、這是用泥片貼碗的方法做出來的。4、引導學生課后嘗試制作。板書設計:巧手捏泥碗步驟:(1)團泥團;(2)摳洞捏凹;(3)修齊邊口;(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6)裝底圈;(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教學反思:學生對捏泥碗非常感興趣,看到老師發(fā)下材料時都已經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造成小部分學生在教師引導進行觀察圖畫與講解步驟的過程中沒有仔細聽,在制作過程中出現了手忙腳亂的現象,但是也是正常的,因為畢竟現在的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在進行拓展后,學生表示更有興趣,對他們進行了美的熏陶。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5設計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學習目標:牎1、通過聆聽和表演本課歌曲,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牐2、能用學過的唱名填寫并準確演唱,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系。牐3、認識和節(jié)奏,能準確地讀拍。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重點難點:1、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系。2、認識和節(jié)奏,能準確地讀拍。教學準備:電子琴、打擊樂、彩筆教學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表演《小漁簍》2、編創(chuàng)與活動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老師與學生一起隨音樂《勞動最光榮》進入音樂課堂。提出問題:剛才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孩子們你們還會唱哪些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養(yǎng)孩子們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記憶力,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多多積累好聽的音樂。)二、表演《小漁簍》:“孩子們,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皇缀_吅⒆觿趧拥母枨?,大家想聽嗎?、完整初聽歌曲,讓孩子初步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及內容。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讓孩子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小朋友的心情。3、用“La”輕聲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緒。4、隨伴奏輕聲唱歌詞,老師給予及時糾正。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歌曲。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同學們的歌聲太動聽了,瞧!海邊的小朋友給大家送禮物來了?!保ǘ嗝襟w出示帶有唱名的貝殼、海星、海螺等等)1、讓孩子們劃分小組進行討論。2、每小組討論、填寫唱名形成旋律。3、每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寫的唱名形成旋律。4、比一比,哪一小組演唱的準確、流暢,旋律好聽,便將哪一組選為優(yōu)勝組。(也許有些小組編寫的并不流暢,老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因為只要每個孩子都動腦參與進來了,就是最大的收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1、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2、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3、編創(chuàng)與活動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隨音樂《小漁簍》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可以借此鞏固復習歌曲《小漁簍》)二、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導入新課:“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用海邊小朋友送來的禮物創(chuàng)編出了那么多好聽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著急了,她說她也有一首好聽的歌要送給大家,你們聽,她唱著歌來了?!?、完整地聆聽歌曲,老師引導孩子輕輕合著音樂拍手?!把?!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聽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內容?我們一起邊聽邊用動作來表演,好嗎?”2、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3、分組聽音樂表演,看哪一組表演的好。讓孩子自由發(fā)揮,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表演中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我表現能力。三、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1、完整地聆聽歌曲。(直接播放歌曲)“今天來了這么多的朋友,孩子們,你們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筆畫一畫?!?、復聽歌曲。讓孩子隨著音樂在紙上畫線條,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3、再次復聽。讓孩子用打擊樂或拍手輕輕合著音樂,老師啟發(fā)孩子輕輕隨著歌聲哼唱,看看能記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1、讓孩子隨著音樂將《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紙上畫出對比線條,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2、讓孩子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應喜歡的色彩圖畫到課本上。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表演《采山》2、編創(chuàng)與活動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聽音樂《采山》進教室,讓孩子初步感知音樂旋律。二、表演《采山》:新課導入:談話(有關山里的知識包括民族風情、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等都會激發(fā)起孩子的興趣)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跟大家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首先,老師帶小朋友到美麗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訴請你告訴老師你都聽到、看到了什么。(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展現“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我們今天就學習這首新歌《采山》。1、歌曲學唱。(用跟唱法教學)2、找出自己演唱覺得困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3、設計表演動作,邊演唱邊表演。4、分組選小小表演家來臺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5、跟著老師拍擊歌曲的節(jié)奏。出示歌譜中提煉出的節(jié)奏。6、跟著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現的地方。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孩子們快看,老師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小蘑菇,我們一起來克服困難,把他們采摘回去,好嗎?”1、讓學生將蘑菇上的節(jié)奏拍一拍。2、分小組組合節(jié)奏,按著課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組合四拍,然后將一組幾個人組合的節(jié)奏連起來讀拍,形成一條節(jié)奏長龍,一個人接著一個人,讀一讀,拍一拍自己組合的節(jié)奏。3、每人選擇一種打擊樂器,分組用打擊樂器一人接著一人來表現。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6第一單元家政烹飪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我家的新廚房教學目標:1、了解廚房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2、學會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選用灶具,學習各類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3、做生活的小主人,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新廚房整體布局的照片若干張、各種灶具、各類鍋的實物或。2、學生準備:課前向家長請教廚房設備的名稱及用途,尤其是鍋、灶的安全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以備交流。教學過程:一、導入最近幾年,許多同學家都搬進了新居,住的房子寬敞又明亮,廚房也改變了模樣,讓我們先來參觀這樣一間新廚房。二、常用的廚房設備1、這間廚房里有那些設備?它們各有什么用途?把它們的名稱與用途填寫在下面的表格里。(學生填表格)2、交流3、你們自己家的廚房里都有些什么設備?4、學生小組討論。三、灶具的使用1、出示各種灶具的實物和照片。2、你家使用的是那種灶具?3、你做過飯菜、燒過水嗎?說說你使用灶具的經驗和體會。四、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1、出示各種鍋的實物和照片。2、說一說鍋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么?3、看書P6,齊讀“怎樣使用和保養(yǎng)鍋”五、拓展觀看各種灶具和各類鍋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當好小小采購員教學目標:1、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2、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量。3、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辦事能力。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相關電教設備或購物掛圖,印制好購物計劃表。2、學生準備:每人收集一個食品包裝袋,上網查找相關信息資料,隨父母去超市或菜場先體驗、經歷一次買菜的過程。教學過程:一:導入你一定去過超市購物或者去過菜場買菜,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曾購買過什么東西,并說說你的經歷和體會嗎?二、購物要有計劃1、出示問題“小蘇科去超市買東西”問:小蘇科帶上30元錢就去超市,你們說他能很好地完成媽媽交給的采購任務嗎?2、小組討論,完成填表(書上P6)三、購買的食品要新鮮繼續(xù)看交流第三課時教學內容:學做家常菜(涼拌黃瓜)教學準備:菜刀、燈板、黃瓜、蒜泥、盤子、碗、調味品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你吃過涼拌菜嗎?你覺得味道怎樣?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二、總結做法:1、涼拌黃瓜屬于哪一類?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嗎?(學生討論制作方法)2、請同學示范切黃瓜3、講解注意點及制作方法。三、學生動手操作(各小組分工合作,教師巡視)四、評比小組民主評議,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評它?五、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做涼拌黃瓜,回家以后,我們還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做另外的涼拌菜,希望同學們能夠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動手,多才按語,做生活的主人,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好幫手。六、拓展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學做家常菜。第四課時教學內容:學做家常菜(什錦菜)教學準備:1、原料:芹菜、藕、胡蘿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2、調料:鹽、白糖、味精、麻油、食油3、廚房用品4、教師課前制作好一盤什錦菜教學過程:一、課題導入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菜請同學品嘗。提問:好吃嗎?你知道這菜名嗎?出示課題:學做什錦菜二、看看學學1、介紹做什錦菜的原料、調料。(同時出示,幫助學生認識)2、介紹制作方法。3、將有關的蔬菜出示。4、讓學生說說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狀?(學生說教師提示并操作)5、把這些蔬菜分別放在開水里燙一遍,撈出瀝干。6、在炒菜鍋里倒入適量的食油,燒熱,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會。7、加入適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等。8、讓學生說說制作的過程。三、學生做做試試。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四、評品同學間相互評品,得獎小組談體會。五、課外延伸第五課時教學內容:學做家常菜教學目標:指導學生了解烹調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調原料,及洗滌炊具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讓大家向父母討教了,誰來說說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二、探討烹調方法及基本要求1、學生討論2、看書本第15頁烹調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3、指導學習第15——16頁常用烹調作料。三、網絡學習上網瀏覽飲食類網站,老師可以提供幾個網站地址四、學生談體會看了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學交流的?五、課后拓展,堅持學習做家常菜。第二單元技術初步小木工第一課時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教學目標:1、了解木加工技術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理解技術革新的意義。2、認識、了解常見的木工工具,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3、學會基本的木料截取與連接的方法。教學準備:教師:木工工具若干,有關木工技術的錄像,或資料。學生:小鋼鋸、釘錘、起子、鋼筆、直尺、大頭針、乳膠、砂紙、木邊料等,有關木工技術的信息資料?;顒舆^程:1、出示、交流活動前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找到的一些關于木工技術的資料。如:魯班的故事教師介紹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與注意點①小鋼鋸的調整使用②釘錘的使用③起子的使用2、介紹木材的特點和用途①楠木②泡桐③水曲柳④水杉⑤香樟3、解讀、明確更各種勞動工具的操作規(guī)則與使用注意點,練習使用各種勞動工具。注意點介紹:①工具使用②紀律③工具擺放④空間4、組織學生進行對邊角料的截取和連接學生操作教師從旁指導。第二課時模仿制作教學目標:1、通過對木工制品的觀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藝流程。2、正確運用木工工具,認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3、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勞動態(tài)度、精確嚴密的技術活動習慣和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教學準備:教師:木工工具若干,范作(角尺、木凳、木蜻蜓、快艇模型等)學生:角尺、直尺、鉛筆、美工刀、鋸子、錘子、大頭針、木塊、砂紙、乳膠等。活動過程:1、出示范作,學生小組觀察。師:通過觀察,你了解了哪些東西?(形狀,結構……)師:誰能來試著說說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來的?學生交流2、教師介紹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紹連接木料的常用方法。制作流程:先設計后制作連接木料常用方法:①膠合②釘釘③榫接3、制作角尺。師:下面,我們就自己來制作一把角尺。師:做角尺需分幾步完成?學生交流學生在紙上畫好草圖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從旁指導。第三課時設計制作教學目標:1、運用所學到的木工知識和木工技術,自己設計、制作一件木工制品。2、培養(yǎng)學生對技術設計、技術實踐及作品的反思和評價能力,養(yǎng)成親近技術、積極主動進行技術探究的良好習慣。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高其對作品的認知、鑒賞、創(chuàng)造的能力。教學準備:教師:鳥籠、信插、屏風、筆盒等學生設計的范作。學生:生活中的木制品(實物或),鉛筆,直尺等工具及以前做過的木制品。活動過程:一、激趣導入。1、出示木工制品實物或,引導欣賞作品師:談談設計者的意圖與設計方式師:說說看后自己的感覺師: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制作啟發(fā)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木制品,談談感受。學生小組交流學生全班交流二、討論設計1、討論:①你想做什么木制品②你是怎么想的?教師提示構思作品的基本原則。根據討論情況,學生分成若干小組。2、設計:先畫成品草圖,再商討制作步驟,畫出部件圖。標明數據尺寸。設計創(chuàng)作常用技法:①加一加②減一減③擴一擴④縮一縮⑤改一改⑥代一代3、創(chuàng)作:按照設計方案和制作步驟動手制作。教師指導,學生合作。4、裝飾:“你做得怎樣?能不能再裝飾或修改一下,使作品更漂亮或功能更多些?”三、學生評價1、組織學生互評同組間互相評價自己組內組員的合作精神,動手能力等。2、組織自評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需改進的地方第三單元技術初步小塑料工用塑料材料制作單元解讀一、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塑料制品與生活的關系。2.通過操作實踐,掌握簡單技巧,培養(yǎng)初步的技術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呵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3.“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提高環(huán)保意識。二、教學內容1.模仿制作:一課時。2.設計制作:一課時。模仿制作一、教學目標。1.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墊、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驟,熟悉材料和工具。2.實踐操作,完成作品,并通過評價對作品進行改進、完善和創(chuàng)新。3.培養(yǎng)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二、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范作如盆景、杯墊、塑絲毽子、滌綸彩球各一套。2.師生共同準備:(1)塑料的相關知識和資料。(2)假山欣賞。(3)工具:剪刀、美工刀、圓規(guī)、毛筆、針、梳子。(4)材料: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滌綸薄膜、塑料、各色稱紙、雙面膠。三、教學過程。1.認識、了解塑料的種類和特點。(1)一一展示書上的各種物品。問:它們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2)學生介紹自己對塑料材料的認識。小組交流,全班交流。了解塑料的發(fā)展、性能、特點。對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2.實踐操作,完成作品。(1)展示四種常見的塑料小制品。觀察意識哪個這些作品,說說它們分別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盆景”選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膠合、挖刻、上色燈操作方法?!氨瓑|”采用分組捆扎的方法。“塑絲毽子”采用對折、穿繩、打結、梳絲等方法,將塑料絲繩制成毽子。“滌綸彩球”采用了分組制作的方法,運用了畫、剪、卷、貼的方法制成喇叭狀,最后用針線進行組合。(2)學生制作作品。你準備用什么材料學習制作哪件作品?3.評價,完善作品。組內交流作品的制作過程,經驗得失。4.全課小結。學生談談體會感受。5.組織作品展示。設計制作一、教學目標。1、能夠設計塑料手工制品,在討論中完善作品,并動手制作,完成作品.2、培養(yǎng)學生對設計技術、技術實踐過程及產品的思考和評估能力,養(yǎng)成親近技術、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3、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興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鑒賞力。二、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各式塑管小動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藝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2、學生準備:3、收集到的各種塑料工藝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鉛筆,尺,白紙,收集到的各種塑料材料等。三、教學過程。1、欣賞作品。出示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讓學生評價。請你看看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提供相關,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及作品,讓學生談談作品的構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獨特和巧妙,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3、說一說。閱讀書本“說一說”,回答問題。4、設計制作。問:看了以上的一些,給了你什么啟發(fā)?你能設計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嗎?學生按以下步驟創(chuàng)作:構思、討論,設計、畫出草圖,準備材料、工具,制作、修改。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5、評議。展示作品,在小組內交流、評議。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思路和創(chuàng)作過程。6、全課總結。學生談體會、感受。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7一、課題:愛勞動、愛集體二、本課目的: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認真值日是愛勞動的表現,也是對班集體盡職盡責,教育學生當好值日生。三、過程設計1.激發(fā)興趣引入活動:①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的環(huán)境怎樣,你感覺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干凈整潔的教室。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上課,心情舒暢,感到很愉快。)②今天哪幾個同學值日?你們給大家說一說是怎樣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對工作負責嗎?(同學們討論后,引導學生說出:值日生同學愛勞動、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班級,不怕臟和累,為班級盡職盡責。)③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班會活動的主題是什么?:“當好值日生”)2.怎樣當好值日生:①出示掛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有的灑水、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擺桌椅??)②這些事怎樣才能做好呢?(a.學生動手實踐,老師指導。b.討論說出全小組同學齊心合力,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3.談體會明道理:為什么要每天值日而且輪流當值日生呢?(引導學生說出:值日是為了同學們能在干凈的教室里學習,值日勞動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動手做,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應該當好值日生。)4.辨是非升華認識①下雨了,小明兩腳都是泥,就進了教室;②玲玲掃地時,滿教室都飛著灰塵;③小剛拖完地說:“強強咱倆去倒臟水?!睆姀娬f:“我是擺桌椅的,我不去。”小蘭跑過來說:“我去。”④今天冬冬當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學他就回家了;⑤手工課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紙都弄到了地下。5.夸夸這些值日生①各小隊討論選出優(yōu)秀值日生,并組織大家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當值日生的。③給優(yōu)秀值日生贈小紅花,并發(fā)小獎品。四、活動總結:通過這次班會活動,同學們都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知道了我們都是班級的小主人,值日勞動是我們應該做的,值日就應該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圍環(huán)境打掃干凈并保持整潔,使同學們能在干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我提議:人人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好嗎?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8教學目的:學會做簡單的家務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工具、材料:高壓鍋或電飯鍋,水、米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動手煮飯的興趣。二、學學做做(一)高壓鍋煮飯:1、揀米、淘洗、加水。2、檢查密封圈、排氣孔后加蓋。3、先用旺火燒煮,沖氣后調成小火燜3——5分鐘。4、待鍋冷卻,鍋內氣壓下降后,才能旋開鍋蓋。(二)用電飯鍋煮飯:1、注意電飯鍋內膽與外表面要抹干凈。2、插電時要注意安全。三、想想練練1、淘米時,是不是淘洗的次數越多,洗得越干凈就越好呢?2、回家練習煮飯,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做媽媽的好幫手。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9一.活動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公益勞動,怎樣正確對待公益勞動,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為人民服務、熱愛公益事業(yè)、團結協(xié)作、樂于助人的思想品質。2.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一切的勞動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二.會前準備:歌曲《勞動最光榮》。三.活動過程:引言:達.芬奇曾經說過:勞動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勞動一世可得幸福的長眠。的確,只有親自參加勞動的人,才能尊重勞動人民,才會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才會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就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呢?“五一”是國際勞動節(jié),那讓我們?yōu)檫@個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jié)日唱出勞動的贊歌吧。全班齊聲合唱歌曲《勞動最光榮》。學生講話助人為樂的故事。1.請同學講《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2.表揚部分同學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0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品味作者緊緊圍繞“豆芽菜”這一中心事物,運用樸實平易的語言進行敘述描寫的方法。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中所體現的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深厚感情。3、引導學生體味并學習文中山鄉(xiāng)學生的刻苦、頑強、樂觀的精神,以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重點: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難點:文中兩處對豆芽菜描寫的內容在文中的深刻含義。教學設想:本文是一片比較淺顯易懂的記敘文,沒有什么文字障礙,文章思想內容都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自主閱讀。在教學設計上主要加強師生、生生、學生語文本之間的對話活動,注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積極主動地進行表達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其自主意識、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新課標精神,教學進程:一、導入:你覺得現在學校的伙食怎樣?說好的是因為飯菜花樣較多,味道可口;說不好的當然是對這些花樣和口味還不夠滿意。那么,如果讓你每天都以豆芽菜為菜,你覺得怎樣?……下面咱們就看看文中的這些學生在學校的伙食如何,并看看圍繞著豆芽菜發(fā)生了怎樣感人的故事。(以設問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閱讀文本)二、范讀課文(緊承導入進行朗讀,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并調動自身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心靈震動)三、請學生結合文本談談自己的感受。小組內部交流,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交流,不同小組間感受相同者不再重復。(剛剛讀完課文,學生對文章內容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并會產生表達交流的想法,此時積極引導,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體驗表達交流的快感。)四、進一步對文本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共同討論、解決,然后班內交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探究精神。)五、針對學生疑問進行適當引導、補充。(使學生在解決自身疑問的同時,對文本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挖掘,不斷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和欣賞品位。)補充問題:1、結合全文,你來分析一下,這位老師抓質量的經驗是什么?2、豆芽菜是再普通不過的菜了,為什么要耽誤考試去搶呢?從文中找出你的答題根據。3、老師的關愛,學生們是怎樣回報老師的呢?重考消息宣布時,幾個女孩為什么哭了?4、文章開頭對小溪的描寫及有關小溪的故事有何作用?5、文中對豆芽菜的描寫有何深意?六、學生選取自己最欣賞的語段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體味文章思想內容,獲得審美愉悅,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七、總結拓展:學完這篇文章,我們一定還有許多感想沒有表達出來,那么就請你結合課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隨筆,可以寫師生之間的感人故事;可以寫你對師生關系的看法、建議;也可以寫你從文中山鄉(xiāng)學生身上所獲得的思想啟迪……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1教學目的:讓學生學會做酸泡菜,增強生活實踐能力。工具、材料:盆、刀、泡菜壇、蘿卜、鹽、蒜球、花椒、辣椒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二、學學做做學做酸蘿卜:(一)洗菜、涼曬1、洗凈蘿卜,挖掉破爛的地方。2、切塊(條)、晾干。(二)調制泡壇水1、洗凈、晾干壇子2、往壇中加入半壇冷開水,并加適量的鹽3、加入大蒜、辣椒和花椒等4、可加少許糖(三)腌制1、將蘿卜夾住放入壇中2、加蓋,放陰涼處,并將托盤中加入水。注意不要讓生水落入壇中。三、想想練練1、酸泡菜要制作和取食時,都要講究衛(wèi)生。請你想想這是為什么?2、說說圖中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見書)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2教學目標1、聽賞歌曲《勞動回家轉》,用打擊樂器演奏歌曲的前奏。2、練習山谷回聲。教學重難點用輕柔、深情,有變化的聲音表現歌曲教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具電子琴、手風琴教學過程(一)、聽賞歌曲《勞動回家轉》1、初聽歌曲《勞動回家轉》2、教師提問3、復聽《勞動回家轉》4、敲打擊樂器(二)、詞組卡農1、山谷回聲2、用學過的歌謠《唐僧騎馬咚得咚》,進行二聲部卡農3、請學生舉出生活中熟悉的詞語或歌謠,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做簡單的二聲部或三聲部卡農。(三)、聽音樂,走部1、認識小矮人2、帶著表情做動作跟音樂,邊做動作邊列隊齊部走(四)、分組表演請兩組學生表演,一組用打擊樂器敲前奏,一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樂減弱時,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五)、小結課后分析1、學生用打擊樂器敲擊前奏時,節(jié)奏是否準確。2、學生是否喜歡與其他同學合作練習詞語卡農。3、學生表演時是否能準確地踏在節(jié)拍點上。板書設計第五單元動畫城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3教材分析:《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zhàn)斗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jié)選于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教學目標:1.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2.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過。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4、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教學重點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教學準備:教師: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勞動的開端》,作者是吳運鐸。你們對課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談一談。(教師可以適時簡介吳運鐸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jié)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二、認讀字詞。出示生字詞,指名讀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后頭。(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閱讀障礙。)]三、初讀課文,分段。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小組交流:說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師生討論,第9自然段應歸第二段還是第三段,講明理由。3.討論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師予以肯定。四、精讀、理解課文內容(一)、學習第一段1、指名朗讀第一段2、理解“揭不開鍋”的意思,體會“像油煎—樣”是寫“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說出這是用什么來比什么。3、感情朗讀第一段。(二)學習第二段1.默讀第二段,邊讀邊用筆劃出本段兩個最能反映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生命沒有保障的句子,齊讀。2、師生討論,聯(lián)系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3、分角色朗讀“我找從小在一塊玩的小趙商量……準備半夜就走路”這部分課文。問:小趙說“我”像個”“瘦猴子”,說明“我”身體怎么樣?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聯(lián)系?(說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說明第—天挑煤的艱難,為表達中心服務)。4.這部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窮,勞動條件差?(生默讀本段的最后小節(jié),按提問要求劃出“沒有燈籠”、“沒有火把”、“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擦過機器油”等詞句,抽答)。(三)學習第三段1.指名朗讀第三大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用筆畫出本段的中心句(窮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2.生默讀,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兩段話(指“睡得正熟……稱煤了”和礦上辦事人所說的話這兩處)。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話,齊讀。生理解“淵”字的意思和整個詞語的意思?!昂孟衤湓谌f丈深淵,渾身疼痛”說明“我”摔得怎么樣?(摔得重,摔得厲害)。整段活反映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樣對待窮人?(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動身挑煤,板書)(四)學習第四段1.指名讀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趕路”和“跌倒山腰”分別屬于哪幾節(jié),板書這兩個詞語。2.指名讀“我挑著煤趕路……”一節(jié)。生邊聽邊思考,劃出反映挑煤艱難動作的詞,指答,深入體會,齊讀本節(jié)。3.自讀“哪知挑東西走路……”一節(jié)。理解本節(jié)的一個比喻句,說出這是用什么比什么、說明什么。4.生自由感情朗讀“我鼓起勇氣……我怎么辦呢?”這部分課文,體會“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艱難情境。(結合看插圖)5.自由讀“我”“空筐回家”這部分課文。提問:課文哪幾處寫出“我”人小,卻很懂事?(不肯下地洗腳和“我不餓”這兩處).五、熟讀三、四兩大段,準備按板書的提綱,抓重點,有順序地復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經過。六、總結全文問: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談談自己對勞動的理解。六、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把課文縮寫成100字左右的短文。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4教學目標:1、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并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學會正確操作彩色電視機。2、了解彩色電視機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避免不當操作。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準備一臺常用性的彩色電視機(若有條件的話)。有條件的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6組,準備與小組數距相等的電視機。每一小組準備一把之一用的皮尺。2、學生準備:事先了解家中彩電的品牌,屏幕對角線的尺寸以及平時觀看電視時離開屏幕的距離。教學過程:(一)、碳化激趣,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是否喜歡看電視?平時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讓學充分交流,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出示本課的教學內容。(二)、讀毒、說說、了解屏幕尺寸含義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文后了解到了什么知識。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然后歸納出:(1)電視機在每個家庭中是十分重要的設備。可以讓敘述交流看電視增長了那些知識。(2)了解電視機屏幕尺寸的大小及相應的觀看電視的最佳距離。可以讓學生動手量一量教師里電視機屏幕對角線的長度以增強認識。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家中的彩電是什么品牌,屏幕對角線的尺寸是多少,你觀看電視時離開屏幕的距離有多遠。情緒水對照一下肯穩(wěn)重的表格,看一看自己平時觀看電視機時,與最佳距離是否一致,便于今后調整,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恰當的距離看電視可以得到較好的視覺效果,也有利于保護視力。(四)做做、議議、明確做法、掌握要領。讓學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操作。指導學先閱讀使用說明書,了解電視機和遙控器上各個按鈕的用途及觀看電視時的操作方法。學會操作后,要充分調動學社以往的經驗,讓學生說說怎樣正確使用和保養(yǎng)電視機。在學生說到電視機的擺放位置時,可組織學上討論:電視機擺放在怎樣的位置才合適?討論后,教師和學生共歸納:(1)電視機應放在熒光屏不會直接受到陽光照射的室內;(2)遠離熱源,放在通風,干燥處,而不應放在潮濕的地方;(3)不要放在廚房附近,以避免油煙。(4)不要放在如書架或嵌入式壁櫥等封閉地方。在雷雨天氣時,怎樣注意防雷安全?讓學生現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在全班匯報,最后學生自己:(1)雷雨天氣時,從電源插座上拔去電視機的插頭;(2)放下天線;(3)不要去觸摸電視機的任何部位。(五)評評,學習結果。小組互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勞動教育課教案篇15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二、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容。三、能夠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chuàng)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教學內容一、歌表演《洗手絹》二、聆聽《勞動最光榮》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