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醫(yī)學課件_第1頁
脈診醫(yī)學課件_第2頁
脈診醫(yī)學課件_第3頁
脈診醫(yī)學課件_第4頁
脈診醫(yī)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脈診

切而知之謂之巧。脈診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五世紀著名醫(yī)家扁鵲擅長候脈診病?!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曰:“今天下之言脈者,由扁鵲也。”《黃帝內(nèi)經(jīng)》記載了“三部九候”遍診脈法;《難經(jīng)》弘揚“獨取寸口”候脈言病。西晉王叔和著《脈經(jīng)》,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分述三部九候脈法和寸口脈法等臨床意義,確定了24脈,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1編輯版ppt第一節(jié)診脈概述

脈診原理:脈象的產(chǎn)生,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管的順暢,氣血的盈虧,各臟腑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有關。(一)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1、心臟的搏動2、脈管的通暢3、心陰與心陽的協(xié)調(diào)心臟一縮一張有節(jié)律的搏動,把血液排入脈管而形成脈搏。脈為血之府,是氣血運行的通道2編輯版ppt(二)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zhì)基礎

氣、血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心氣、心血是心臟生理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心臟的搏動離不開氣血的供養(yǎng),氣血盈虧直接影響脈道的充盈度。

血在脈管中運行全賴于氣的推動,血液不溢于脈外全靠氣的固攝,脈搏的強弱和節(jié)律有賴氣的調(diào)節(jié)。若氣血不足,則脈象細弱或虛豁而無力;氣滯或血瘀,則脈象細澀而不利等。

3編輯版ppt(三)其他臟腑與脈象的關系

肺有主氣,司呼吸,朝百脈的功能。肺對脈的影響體現(xiàn)在肺與心及氣與血的功能關系上。脾胃主運化水谷精微,統(tǒng)血的功能,為氣血生化之源,又稱“后天之本”。氣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現(xiàn)為脈之“胃氣”的多少。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diào)節(jié)血量,調(diào)暢氣機的作用,有利于使全身氣血調(diào)暢,經(jīng)脈通利,臟腑功能正常。腎藏精,為元氣之根,是臟腑功能的動力源泉,亦是全身陰陽的根本。腎氣充盛則脈搏重按不絕,尺脈有力,是“有根”的特征。

4編輯版ppt二、診脈部位和方法

(一)診脈部位

1、三部九候診法:《素問·三部九候論》2、人迎寸口趺陽或太谿脈診法: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3、獨取寸口診法:《素問·五臟別論》

寸口部位切脈始見《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對此有較詳細的論述,到晉代·王叔和的《脈經(jīng)》對脈診的理論上已日趨完善,并在臨床上已得到了廣泛運用,直至當今脈診仍是中醫(yī)臨床診病辨證不可缺少的診斷方法之一。

5編輯版ppt寸口脈法

部位:腕后橈動脈,古代又稱“氣口”或“脈口”。原理:寸口脈象為什么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是脈之大會——

太淵為肺經(jīng)原穴。肺朝百脈。位置淺顯——

便于操作。

6編輯版ppt7編輯版ppt寸口分候臟腑

《難經(jīng)》

左手:心、肝、腎小腸、膽、膀胱

右手:肺、脾、腎大腸、胃、命門8編輯版ppt(二)、診脈方法

診脈指法要領概括為:三指平齊、中指定關、以指目按脈脊,以及舉、按、尋、總按、單按等指法。三指平齊是指診脈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齊,手指略呈弓形,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左右為宜,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處。切脈時注意選指、布指和運指。

9編輯版ppt1、舉法

是指用較輕的指力,以體察脈搏部位的方法。亦稱“輕取”或“浮取”。2、按法是指用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體察脈象的方法。此法又稱“重取”或“沉取”。用力適中,按至肌肉以體察脈象的方法稱為中取。3、尋法尋是尋找的意思。指力從輕到重,或從重到輕,左右推尋,調(diào)節(jié)最適當?shù)闹噶?,尋找三部脈動最明顯的部位,統(tǒng)稱尋法。4、總按即三指同時用力診脈的方法。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兩手脈象的形態(tài)、脈位的浮沉等??偘磿r一般指力均勻。5、單按用一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別了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形態(tài)特征。

10編輯版ppt(三)診脈注意事項

1、平息平息是指醫(yī)生在診病是注意調(diào)整呼吸。以每次呼吸脈動4次,閏以5次計算。2、體位診脈時病人的正確體位是正坐或仰臥,前臂自然向前平展,與心臟置于同一水平。3、診脈時間診脈的時間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末進食時為最佳。11編輯版ppt三、構成脈象的要素

1、位:位是指脈動部位的淺深。其變化受氣溫季節(jié)影響,夏秋季較浮,冬季較沉。

2、數(shù):數(shù)是指脈搏的至數(shù)和節(jié)律。脈率的快慢與病性的寒熱、情緒、運動、飲酒、睡眠等因素有關。12編輯版ppt3、形:形是指脈動的軸向長短和徑向粗細。脈形受形體高矮影響,形體高大者則脈形較大較長;形體矮小者則脈形較細較短。此外,也與氣血的充盈度、心臟收縮力的強弱、血管緊張度等因素有關。

4、勢:勢是指脈搏力量的強弱,包含著脈象流利度、(硬度)血管緊張度。

13編輯版ppt四、正常脈象(一)、正常脈象的特點1、有胃:從容、和緩、流利。2、有神:(1)應指有力柔和;(2)節(jié)律整齊。3、有根:(1)尺脈有力、(2)沉取不絕,所以有“尺以候腎”、“沉取候腎”的說法。14編輯版ppt(二)正常脈象的生理變異

1、年齡:兒童脈象多小數(shù),青年脈象多滑,老人脈象多弦硬。

2、性別:婦人脈象較濡細而帶數(shù),妊娠脈象多滑數(shù)。3、形體:肥胖者脈象多沉細,消瘦者脈較浮大。身材高大者脈象較長,矮小者脈象較短。4、運動、飽餐、酒后:氣血流暢,脈滑.15編輯版ppt5、精神情志:人在恐懼、興奮、憂慮、緊張等情緒變化時,都可以引起脈象變化,當情緒寧靜之后,脈象亦可恢復正常。6、四時氣候7、地理環(huán)境:北方之人脈多沉實,南方之人脈多弱。8、脈位變異:寸口不見脈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若脈象出現(xiàn)于寸口的背側,稱為反關脈。此屬于撓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于病脈。

16編輯版ppt五、常見病脈及臨床意義

(一)浮脈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按力減;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臨床意義:主表證。當外邪侵襲肌表,人體正氣趨向肌表以御外邪,故脈氣鼓動于外,脈象顯浮。浮而有力,邪盛正不虛;浮而無力,體虛外感,邪盛而正虛;若脈浮緊,外感風寒,寒主收引,血脈拘急所致;若脈浮數(shù),外感風熱,熱則血流薄疾所致。17編輯版ppt浮脈的相類脈:(1)洪脈脈象特征脈形寬大,來盛去衰,應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滿指,呈波濤洶涌之勢。臨床意義洪脈主熱甚。多因邪熱亢盛,內(nèi)熱充斥而致脈道擴張,氣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嘔血、咳血致陰血虧損,元氣大傷亦可出現(xiàn)洪脈,但應指浮取盛大而沉取無根,此為邪盛正衰之危候。此外,夏令陽氣亢盛,脈象稍現(xiàn)洪大,為夏令之平脈。

18編輯版ppt

(2)散脈:浮大無根,節(jié)律不齊,脈力不均。故曰“散似楊花無定蹤”。為元氣耗散,精氣欲絕,病情危重的征象。(3)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應指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多因突然失血過多,血量驟然減少,營血不足,無以充脈;或津液大傷,血液不得充養(yǎng),陰血不能維系陽氣,陽氣浮散所致。在血崩、大咯血、外傷性大出血或嚴重吐瀉時均可出現(xiàn)。19編輯版ppt(4)革脈脈象特征革脈浮弦,中空外堅,如按鼓皮,切脈時手指感覺有一定的緊張度。脈形如弦,按之中空,與芤脈浮虛而軟又有不同。臨床意義精氣不藏,正氣不固,氣無所戀而浮越于外的表現(xiàn),所以多見于亡血、失精、半產(chǎn)、漏下等病癥。

20編輯版ppt

(二)沉脈

脈象特征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脈搏顯現(xiàn)的部位較深。

臨床意義沉脈為里證的主脈。邪郁于里,氣血內(nèi)困則脈沉有力,屬于實證;若臟腑弱,正氣不足,陽虛氣陷不能升舉則脈沉無力。

有的人兩手六部脈象都沉細,但無病候稱為六陰脈,亦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

21編輯版ppt沉脈的相類脈

(1)伏脈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重按著骨方可應指主邪閉、厥病和痛極。多因邪氣內(nèi)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現(xiàn)伏脈為陰盛陽衰厥脫證之先兆;久病見之為氣血虧損,陰枯陽竭之癥。是疾病深重或惡化的標志之一。危重病的伏脈,兩手寸口脈同時潛伏,太溪和趺陽脈則不顯脈。

(2)牢脈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中取均不應指,沉取始得,堅著不移。主陰寒內(nèi)盛,疝氣癥瘕之實證。由陰寒內(nèi)積,陽氣沉潛所致。22編輯版ppt(三)、遲脈脈象特征脈來緩慢,一息脈動三---四至臨床意義主里寒證,亦可見于邪熱結聚的里實熱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寒邪凝滯或陽氣虛弱失于溫運而致。若邪熱結聚,伴腹?jié)M便秘、發(fā)熱等胃腸實熱證,也可出現(xiàn)遲脈,如《傷寒論》陽明腑實證即屬此類,故脈遲不可一概認為是寒證。23編輯版ppt遲脈的相類脈緩脈

一是脈來和緩,一息四至(約每分鐘60~70次)??梢娪谡H?,又稱為平緩脈。是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xiàn)。二是脈勢縱緩,緩怠無力。多主脾虛,濕困。脾虛氣血不足,血脈失充,鼓動無力,或為濕邪困阻,陽氣受遏,血行緩怠所致。

24編輯版ppt(四)、數(shù)脈脈象特征脈來急促,一息五----六至。臨床意義數(shù)脈主熱證。數(shù)而有力為實熱;數(shù)而無力為虛熱。邪熱亢盛,氣血運行加速則脈數(shù)有力;久病陰虛,虛熱內(nèi)生則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浮大虛數(shù),按之空豁為虛陽外浮。正常人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脈率加速。小兒脈率與年齡成反比,即年齡越小,脈率越快。兒童一息六至左右(每分鐘110次左右);嬰兒一息七至左右(每分鐘120次左右)均為正常生理脈象數(shù)脈的相類脈疾脈:一息七八至以上為疾脈。疾而有力,多見于陽亢無制,真陰垂絕之候;疾而虛弱為陽氣將絕之征。25編輯版ppt(五)、虛脈脈象特征

三部舉之無力,按之空豁。臨床意義虛脈主虛證。見于氣血兩虛,氣虛無力推動血行,搏擊力弱故脈來無力;氣虛不斂則脈道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虛不能充盈脈道,則脈細無力。遲而無力多陽虛,數(shù)而無力多陰虛。

26編輯版ppt(六)實脈脈象特征脈來充盛有力,其勢來盛去亦盛,舉按皆然,為一切有力脈的總稱臨床意義實脈主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正邪相搏,氣血壅盛,脈道充滿所致,脈實而偏浮數(shù)為實熱證,實而偏沉遲為寒實證。實脈見于正常人,必兼和緩之象,且無病癥表現(xiàn)。兩手六部脈均實大,稱為六陽脈。為氣血充盛,脈道充盈,搏動力強所致。27編輯版ppt

大脈大脈是指脈體寬大,但脈來無洶涌之勢。大脈可見于健康人,其特點大而和緩從容,三部皆大,為體魄健壯之征象。疾病時出現(xiàn)脈大,提示病情加重。長脈脈動應指的范圍超過寸、關、尺三部,脈體較長。臨床意義長脈主陽證、實證、熱證。多由邪氣盛實,正氣不衰,邪正搏擊所致。長脈亦見于正常人。28編輯版ppt(八)、細脈脈象特征脈細如線,應指明顯,切脈指感為脈道狹小,細直而軟,按之不絕。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又主濕邪為病。

營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氣不足則無力鼓動血液運行,故脈道細小而軟弱無力;或濕邪阻遏脈道則脈象細緩。故細脈不得概言為虛。

29編輯版ppt細脈的相類脈(1)濡脈浮而細軟,應指少力,如絮浮水,輕手相得,重按不顯,又稱軟脈。主虛或濕困。凡久病精血虧損,脾虛化源不足,營血虧少;陽氣虛弱,衛(wèi)表不固及中氣虛弱者,或濕困脾胃,阻遏陽氣,都可以出現(xiàn)濡脈。(2)弱脈極軟而沉細的脈稱為弱脈。切脈時沉取方得,細而無力。主氣血不足,血虛則脈道不充,陽氣虛則脈搏無力,多見于久病虛弱之體。

30編輯版ppt(3)微脈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主陰陽氣血虛甚,陽氣衰微,久病見之為正氣將絕,新病見之為陽氣暴脫鼓動無力所致(4)短脈首尾俱短,不能滿部。短脈主氣病。短而有力為氣郁,短而無力為氣損。31編輯版ppt(九)、滑脈脈象特征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臨床意義主痰飲、實熱、食積諸證?;}亦是青壯年的常脈,婦人的孕脈。正常人脈滑為平脈,是營衛(wèi)充實之象。

32編輯版ppt(十)、澀脈脈象特征形細而行遲,往來艱澀不暢,脈律和脈力不勻,應指如輕刀刮竹,故可理解為不流利脈。臨床意義主傷精、血少、痰食內(nèi)停、氣滯血瘀等征。澀而有力為實證;澀而無力為虛證。若精血衰少,津液耗傷,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致血行不暢,故澀而無力;若痰食膠固,脈道不暢,或血瘀氣滯,導致血脈痹阻,則脈澀而有力。33編輯版ppt(十一)、弦脈脈象特征端直而長,如按琴弦,脈勢較強、較硬。臨床意義主肝膽病,諸痛,痰飲、瘧疾。弦為肝脈。七情不遂、痰飲內(nèi)蓄、疼痛等原因,均可使肝失疏泄,氣機失常,經(jīng)脈拘急,脈來勁急而弦。痰飲內(nèi)蓄,脈多弦滑;肝病及腎,損及根本,則脈弦細。健康中年人,脈多兼弦,老年人脈象多弦硬,為精血衰減的征象。是屬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種征象。34編輯版ppt弦脈的相類脈緊脈:脈象特征脈形緊急,狀如牽繩轉索,脈勢緊張有力,或按之左右彈指。緊脈指感比弦脈更加繃急有力。臨床意義主實寒證,痛癥和宿食內(nèi)阻等。寒主收引,致脈道緊束而拘急。劇痛,氣機不暢,脈氣緊張則緊。

35編輯版ppt(十二)、結脈脈象特征脈來緩慢,時有一止,止無定數(shù)。臨床意義主陰盛氣結,寒痰,血瘀,積聚;亦主氣血虛衰。由氣、血、痰、食停滯及寒邪阻遏經(jīng)絡,致心陽被抑,脈氣阻滯,故脈來遲滯中止,結而有力;若氣虛血弱導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脈結而無力。

36編輯版ppt結脈的相類脈1、代脈緩而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方來。臨床意義主臟氣衰微,亦主痛證,跌打損傷或七情驚恐。氣血虛衰而致脈氣運行不相連續(xù),故脈有歇止,良久不能自還。若痹病疼痛、跌打損傷或七情驚恐見代脈,則是邪氣阻抑脈道,血行澀滯所致,脈代而應指有力。

37編輯版ppt2、促脈脈來數(shù)而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臨床意義主陽盛實熱,氣血痰飲宿食邪等實邪阻滯,亦主臟氣衰敗。陽邪亢盛,熱迫血行故脈急數(shù),熱灼陰津則津血衰少,心氣受損,致急行之血氣不相接續(xù),或氣滯、血瘀、痰飲、食積阻滯,脈氣接續(xù)不及亦可產(chǎn)生間歇。兩者均為邪氣內(nèi)擾,臟氣失常所致,故其脈來促而有力。如因臟氣衰敗,陰液虧耗,真元衰憊,致氣血運行不相順接而見脈促者,其脈必促而無力,多是虛脫之象。38編輯版ppt二、脈象鑒別

(一)比類法

浮芤散革;沉伏牢;遲緩結;數(shù)疾滑促;細微弱濡;實洪長大;短動;結代促。

(二)對舉法:

浮脈與沉脈;遲脈與數(shù)脈;虛脈與實脈;滑脈與澀脈;洪脈與細脈;長脈與短脈;弦脈與濡脈;緊脈與緩脈;散脈與牢脈。39編輯版ppt三、相兼脈一是指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單因素脈象同時出現(xiàn)而構成的脈象;二是有些脈象本身就是由幾種單因素脈合成的,如弱脈是由沉、細、虛三種因素合成;濡脈是由浮、細、虛三種因素合成;動脈由滑、數(shù)、短三者合成;牢脈由沉、實、大、弦、長五種合成。現(xiàn)將臨床常見的相兼脈及其主病列舉如下:浮緊脈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證,或風寒痹病疼痛浮緩脈主風邪傷衛(wèi),營衛(wèi)不和的太陽中風證浮數(shù)脈主風熱襲表的表熱證。浮滑脈主表證挾痰,常見于素體多痰濕而又感受外邪者。40編輯版ppt沉遲脈主里寒證。沉弦脈主肝郁氣滯,或水飲內(nèi)停。沉澀脈主血瘀,尤常見于陽虛而寒凝血瘀者。沉緩脈主脾腎陽虛,水濕停留諸證。沉細數(shù)脈主陰虛內(nèi)熱或血虛。弦緊脈主寒主痛,常見于寒滯肝脈,或肝郁氣滯,兩脅作痛等病證。弦數(shù)脈主肝郁化火或肝膽濕熱、肝陽上亢。弦滑數(shù)脈多見于肝火挾痰,肝膽濕熱或肝陽上擾,痰火內(nèi)蘊等證。41編輯版ppt弦細脈主肝腎陰虛或血虛肝郁,或肝郁脾虛等證。滑數(shù)脈主痰熱或食積內(nèi)熱。洪數(shù)脈主氣分熱盛,多見于外感熱病。42編輯版ppt四、真臟脈真臟脈又稱“敗脈”、“絕脈”、“死脈”、“怪脈”。其特點是無胃、無神、無根,在疾病重危時出現(xiàn)的脈象,是病邪深重,元氣衰竭,胃氣已敗的象征。43編輯版ppt七、診婦人脈和小兒脈(一)診婦人脈婦人有經(jīng)、孕、產(chǎn)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動和相關的疾病,其脈象亦隨之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1、

診月經(jīng)脈(1)月經(jīng)將至左關、尺脈忽洪,大于右手,伴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2)月經(jīng)已至氣血調(diào)和者,脈多滑利。(3)月經(jīng)不利脈為寸關脈調(diào)和而尺脈弱或細澀。(4)婦人閉經(jīng)精血虧少之虛閉,脈多尺脈虛細澀;若氣滯血瘀之實閉,脈為尺脈弦澀;痰濕阻于胞宮之經(jīng)閉,脈多弦滑。44編輯版ppt2、診妊娠脈已婚婦女月經(jīng)正常,若突然停經(jīng),脈滑數(shù)沖和,尺脈尤顯,兼有飲食偏嗜,嘔惡等是妊娠表現(xiàn)。《素問·平人氣象論》“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贝送?,妊娠停經(jīng)之脈須與疾病引起的閉經(jīng)之脈相鑒別。妊娠脈多滑,閉經(jīng)脈多澀。

45編輯版ppt

(二)診小兒脈小兒寸口部位狹小,難以區(qū)分寸、關、尺三部,而且小兒就診時容易驚哭,驚則氣亂,氣亂則脈無序,故難以診察。1、診小兒脈方法診小兒脈的方法歸納為“一指定三關”。

2、小兒脈象主病小兒脈象一般只診浮沉、遲數(shù)、強弱、緩急。以辨別陰陽、表里、寒熱和邪正盛衰,不詳求廿八脈。數(shù)為熱,遲為寒,浮為表,沉為里。強弱可測虛實,緩緊可測邪正。沉滑為食積,浮滑為風痰。緊主寒,緩主濕,大小不齊多滯。

46編輯版ppt脈診的臨床意義1、探求病因2、辨別病位:浮主表,沉主里。3、判斷病性:數(shù)洪滑長脈多見于熱證;遲、緊脈多見于寒證。4、分辨邪正盛衰:虛脈主虛證,實脈主實證。5、推斷預后:脈由浮轉沉表示病邪由表入里,脈由沉轉浮表示病邪由里出表;久病脈力增強表示胃氣漸復,久病脈弱或虛大表示病重。47編輯版ppt脈癥順逆與從舍1、舍脈從癥當癥真脈假時,必須舍脈從癥。如熱結胃腸而脈遲。2、舍癥從脈當脈真癥假時,必須舍癥從脈。如胸腹灼熱,心煩尿黃,四肢厥冷,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48編輯版ppt第二節(jié)按診概述

按診是醫(yī)生用是手摸、觸、推、按病人的某些部位,從而推斷疾病部位、性質(zhì)和病情等情況的一種方法。一、按診的方法與意義:1.體位:2.手法:觸、摸、按、叩(直接叩與間接叩)3.注意事項:舉止大方、態(tài)度端正、手法柔和、醫(yī)患合作。49編輯版ppt二、按診的內(nèi)容(一)按肌膚:1.診寒熱:以了解人體陰陽的盛衰。一般而言,皮膚不熱多為陰證;皮膚灼熱多為陽證。2.診潤燥滑澀:以了解汗出與否及氣血津液的盛衰。肌膚滑潤為氣血充盛;肌膚甲錯為血虛失榮或瘀血所致。3.診疼痛:按之痛減多為虛證;硬痛拒按多為實證。4.診腫脹: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多為水腫;按之凹陷舉手即起者多為氣腫。5.診瘡瘍:觸按瘡瘍局部的涼熱、軟硬來判斷證之陰陽寒熱。50編輯版ppt(二)按手足:通過觸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熱,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熱證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