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_第1頁
丹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_第2頁
丹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_第3頁
丹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_第4頁
丹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19~2020學年度(上)期末質量監(jiān)測高二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1.2009年出土于隨州文峰塔墓地曾侯輿編鐘,身刻180多字的銘文。文中記載了春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不同的是《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據此可推論的是A.曾、隨為一國兩名 B.口傳史料與實物史料互佐證C。銘文記載真實可信 D。春秋時期分封制宗法制崩潰【答案】A【解析】【詳解】文中記載了春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可推知曾、隨為一國兩名,故造A;材料中沒有涉及口傳史料,排除B;材料不能說明《左傳》記載的歷史沒有銘文記載真實可信,排除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潰,排除D。2.韓非嘲諷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復古主義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樣思想僵化,歷史上所謂“圣人"都是根據當時的條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的。他意在說明A.法術勢相互結合的必要 B。社會進步根源是變法C.孔子被奉為圣人原因 D.儒家恢復周禮為倒退【答案】D【解析】【詳解】韓非嘲諷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復古主義者,反對因循守舊,主張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調整政策.主要是因為儒家思想主張恢復周禮,這不符合歷史的發(fā)展潮流,故選D;A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社會進步的根源在于生產力的發(fā)展,B排除;材料強調因時而變,C排除。3.在莊子看來,世界上那么多看似矛盾對立的雙方,例如生死、貴賤、榮辱、成敗、大小、是非、彼此等等都是齊一且無差別的,“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由此可知,莊子認為A.萬物是道的外化形式 B。矛盾對立事物本質同一C。客觀事物不存在差距 D.要參與到事物變化當中【答案】B【解析】【詳解】“生死、貴賤、榮辱、成敗、大小、是非、彼此等等都是齊一且無差別的”體現(xiàn)了莊子齊物的思想,認為矛盾對立事物本質是相同的,故選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道”,排除A;C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質,且說法明顯錯誤,排除;D材料不能體現(xiàn),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生死、貴賤、榮辱、成敗、大小、是非、彼此等等都是齊一且無差別的”,聯(lián)系所學莊子的思想分析解答。4。漢宣帝地節(jié)四年(公元前66年)下詔明確規(guī)定:“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但凡遇謀反、謀大逆等重大犯罪,則引“大義滅親”為據。這反映了當時A。三綱五常的世俗趨向 B。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C。以德輔刑的治國理念 D.外儒內法的統(tǒng)治思想【答案】D【解析】【詳解】“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體現(xiàn)儒家倫理思想,“但凡遇謀反、謀大逆等重大犯罪,則引‘大義滅親’為據”體現(xiàn)法家思想,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時確立儒學獨尊地位,形成外儒內法的治國思想,故選D;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信息與中央集權無關,排除B;漢朝漢武帝時確立儒學獨尊地位,形成外儒內法的治國思想,并非以德輔刑,排除C。5.王禎將自己對木活字工藝的改良寫成《造活字印書法》附入《農書》中,這是最早記述木活字工藝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他獨創(chuàng)的轉輪排字盤,按韻字、雜字和字號進行分類(如圖)。對此信息理解準確的是A。統(tǒng)一了各活字模大小高低 B。王禎最早記錄活字印刷術C.提高了活字印刷排字效率 D.木活字版印本出現(xiàn)于元朝【答案】C【解析】【詳解】王禎獨創(chuàng)的轉輪排字盤,按韻字、雜字和字號進行分類,有利于提高活字印刷排字效率,故選C;王禎獨創(chuàng)的轉輪排字盤,按韻字、雜字和字號進行分類,與活字模大小高低與關,排除A;王禎的農書是最早記錄木活字印刷術的著作,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農書》是最早記述木活字工藝的著作,無法體現(xiàn)木活字版印本出現(xiàn)于元朝,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他獨創(chuàng)的轉輪排字盤,按韻字、雜字和字號進行分類”,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6。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期間,恍然悟得格物致知之真諦,其不是向外格物而是向自己心上求,將心與理合而為一;而后進一步說明良知是心的本體,人人皆有。其思想A。否定了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 B。強調理是萬物的本原C.有利于提升大眾的獨立人格 D。包含公正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詳解】王陽明認為格物應向自己心上求,強調內心反省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人的獨立人格,故選C;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材料反映王陽明悟出格物致知之真諦是向自己心上求,A項“否定”表述錯誤,排除;B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不是向外格物而是向自己心上求",聯(lián)系王陽明的思想分析解答。7.王夫之著《讀通鑒論》,一方面認為“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興亡”,不滿意于君主“任獨斷"和“擅天下之士”;另一方面又提出尊君是治道的基石,需設君民之大防.這說明A.新經濟因素發(fā)展不充分 B.君權受到進一步的制約C。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動搖 D。受到西方啟蒙思想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反映王夫之反對君主專制,這是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在思想領域的體現(xiàn),王夫之提出尊君是治道的基石,反映了王夫之思想保守的一面,這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決定的,故選A;材料只是王夫之的觀點,無法得出君權是否受到制約,排除B;明清時期儒家思想仍占統(tǒng)治地位,排除C;材料信息沒有涉及西方啟蒙思想,排除D。8.明初雜劇除繼承元雜劇基本形式外,也以民間演出為主。到永樂年間,雜劇演出引起朝廷重視,政府的干預限制,使得雜劇以教化戲和神仙戲為主,并逐漸出現(xiàn)在皇室權貴文人活動中。該變化反映出雜劇A.繼續(xù)為官方正統(tǒng)戲曲 B.進入雅文化的行列C。退出了民間表演舞臺 D.是戲曲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詳解】雜劇由民間演出到逐漸出現(xiàn)在皇室權貴文人活動中,說明雜劇進入雅文化的行列,故選B;雜劇在明初以民間演出為主,A項“繼續(xù)”表述錯誤,排除;C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說明雜劇是戲曲文化的主流,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并逐漸出現(xiàn)在皇室權貴文人活動中”,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9。館閣體是因科舉制度而形成的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沼為特點?!陡傻撔聲菲渥⒄f:“定公(龔自珍)不善館閣體,以是不能入翰林,乃作干祿新書,以刺執(zhí)政?!毕铝锌烧J為是館閣體的為A。 B.C。 D。【答案】D【解析】【詳解】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沼為特點,屬于楷書,故選D;A是行書,B是草書,C是隸書,不符合題意,排除。10.林則徐在廣州期間“凡以海洋事進者,無不納之,所得夷書,就地翻譯”,使1839—1840年間廣州出現(xiàn)了一個“海外圖說畢集"的局面。這說明A。廣州最先開始了西學東漸 B。林則徐積極準備禁煙運動C。廣州主動對外開放的態(tài)勢 D。林則徐逐漸打破思想禁錮【答案】D【解析】【詳解】林則徐翻譯外國書籍,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情況,逐漸打破“華夷之辨”的思想禁錮,故選D;僅從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廣州最先開始了西學東漸的結論,排除A;B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林則徐翻譯外國書籍,不等同于主動對外開放,排除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凡以海洋事進者,無不納之,所得夷書,就地翻譯”,聯(lián)系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分析解答。11.梁啟超認為,法律是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而形成的,中國的舊法由于不是“生于契約”,而是“起于命令”,所以官民都不愿意遵守。據此可知,梁啟超A。要求社會公平 B.主張廢君主制 C.倡導三權分立 D.反對專制獨裁【答案】D【解析】【詳解】梁啟超認為中國的舊法是“起于命令”,不是“生于契約”,所以官民都不愿意遵守,反映了梁啟超反對君主的一家之法,反對君主專制,故選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梁啟超主張君主立憲,排除B;材料信息與三權分立無關,排除C。12.下表為1850—1904年中國譯著概況簡表時間科目1850-18991902-1904總數(shù)英美日本總數(shù)英美日本史地、社會科學103632226434173自然、應用科學399278611682597對表格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日本綜合國力已經超越英美 B。中國對西學認識的逐漸深入C。知識界否定了西方自然科學 D。甲午戰(zhàn)后西學傳播范圍擴大【答案】B【解析】【詳解】表格信息顯示,1902—1904年中國譯著中,史地、社會科學書籍遠遠超過自然、應用科學,也遠遠超過1850—1899年史地、社會科學書籍的數(shù)量,說明中國向西方學習逐步由技術深入到制度,故選B;材料是中國翻譯外國書籍的概況,不能體現(xiàn)日英美的綜合國力,排除A;1902—1904年中國譯著中,自然、應用科學仍占較大比重,不能體現(xiàn)“否定了西方自然科學”,排除C;表格信息無法體現(xiàn)西學傳播范圍,排除D。13.1915年,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提到“消滅商人的壟斷,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增加國家的財富,更用這種財富來把運輸和交通收歸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衛(wèi)生和工廠的設備,來增加社會上的生產力?!睋送茢啵瑢O中山A.認為稅收是富強根本 B.主張建立工人階級政權C.發(fā)展了民生主義思想 D。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體現(xiàn)了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即以民生為重點,關注的是人民生存所需要的經濟生活,故選C;A材料無法體現(xiàn),且民族獨立是富強的根本,排除;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排除B;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fā),D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更用這種財富來把運輸和交通收歸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衛(wèi)生和工廠的設備,來增加社會上的生產力”,聯(lián)系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分析解答。14。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大量反映新思潮的報刊在京津地區(qū)出現(xiàn).周恩來在天津創(chuàng)辦的《覺悟》把宣傳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周恩來還親自深入工人當中,參加宣傳活動,并著文抨擊帝國主義與軍閥政府.這A。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條件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C。促使民眾民族意識開始覺醒D.表明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的選擇【答案】A【解析】【詳解】周恩來等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促使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條件,故選A;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排除B;甲午戰(zhàn)爭后民眾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排除C;材料無法體現(xiàn)工人是否選擇馬克思主義,排除D。15?!八窃谥袊锩D入低潮的形勢下,在戰(zhàn)略上把向敵人政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展開進攻和從敵人統(tǒng)治力量強大的城市暫時退卻兩者結合起來的范例?!痹摲独鼳。表明毛澤東思想理論的成熟 B。體現(xiàn)土地革命時期的道路探索C。指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 D。利于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它”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這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選B;《新民主主義論》表明毛澤東思想理論的成熟,指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目標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與抗日戰(zhàn)爭無關,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在戰(zhàn)略上把向敵人政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展開進攻",聯(lián)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的史實分析解答.16.1952年,中央教育部決定開展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大量專門學院從舊有綜合性大學中獨立出來。武漢大學和南昌大學的水利系、廣西大學土木系的水利組,三者實現(xiàn)合并,在武漢成立獨立的水利學院。中央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養(yǎng)工業(yè)建設專門人才 B.提高國民的科技素質C。全面借鑒蘇聯(lián)教育經驗 D。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我國開始實行一五計劃,1952年中央教育部決定開展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是為了培養(yǎng)工業(yè)建設專門人才,故選A;B無法體現(xiàn)當時的工業(yè)化建設的時代特點,排除;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且不符合史實,排除;1952年底,我國國民經濟已經恢復,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52年,中央教育部決定開展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聯(lián)系一五計劃的史實分析解答。17。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如宋璞《紅豆》、鄧友梅的《在懸崖上》、陸文夫的《小巷深處》、豐村的《美麗》等一批文學作品.他們涉及了以往不敢輕易描寫的愛情生活題材,揭示了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時代的變遷。這一現(xiàn)象A.反映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B.得益于正確的社會主義文化方針C。根源于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D。說明文學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答案】B【解析】【詳解】1956年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促進了材料中我國文藝繁榮的景象,故選B;百家爭鳴是學術領域,不符合題意,排除A;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排除C;D不符合史實,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聯(lián)系雙百方針的提出與實踐分析解答.18。鄧小平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薄坝媱澖洕坏扔谏鐣髁x,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些論斷的意義在于A。糾正了長期的“左”傾錯誤 B。實現(xiàn)了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C.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 D.推動了上海浦東的對外開放【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信息是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這些論斷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故選C;A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定,材料是1992年南方談話的內容,排除B;1990年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排除D.19。某網站發(fā)起了以“具有原創(chuàng)性”“具有世界級影響力”“能產生社會效益”為評判標準的主題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新四大發(fā)明”的評選活動.下列科技成果中最符合中國當代“新四大發(fā)明”的是A?!皷|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 B。袁隆平選育水稻新品種C.“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 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答案】B【解析】【詳解】1973年袁隆平選育水稻新品種,有利于解決世界饑餓問題,“具有世界級影響力”“能產生社會效益",故選B;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但都不符合“具有原創(chuàng)性”,排除AC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具有原創(chuàng)性",聯(lián)系袁隆平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20。路德用德意志方言翻譯了《圣經》全文。在那之前,德意志各地語言迥異,彼此之間難以交流,但隨著路德所譯《圣經》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語不久就成為整個德意志標準語言.這反映了宗教改革A。推進了德意志國家的統(tǒng)一 B。獲得了德意志世俗王公支持C。使得德意志民族意識產生 D.加強了德意志民族的認同感【答案】D【解析】【詳解】路德用德意志方言翻譯了《圣經》全文,它所用的德語不久就成為整個德意志標準語言,語言的統(tǒng)一有利于增強德意志民族的認同感,故選D;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1871年德意志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排除A;B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21.這里存在著一種色彩的邏輯,老實說,畫家必須依順它,而不是依順頭腦的邏輯……繪畫是一種“光學”,我們這項藝術的內容,基本上是存在于我們眼睛的思維里。符合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作品是A。 B.C。 D.【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反映了印象派繪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向月葵》是印象派繪畫作品,故選C;A是浪漫主義作品,B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D是現(xiàn)代主義作品,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22。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1961年,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遨游太空的人;美國隨即提出了阿波羅登月計劃,1962年,在西雅圖舉辦了“太空時代的人類生活”主題博覽會。上述信息表明A。人類開始了探索太空的夢想 B。美蘇冷戰(zhàn)推動空間技術發(fā)展C.蘇聯(lián)在美蘇爭霸中占有優(yōu)勢 D。美國航天技術全面反超蘇聯(lián)【答案】B【解析】【詳解】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美蘇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空間技術發(fā)展,美國也不甘落后,體現(xiàn)了美蘇冷戰(zhàn)推動空間技術發(fā)展,故選B;蘇聯(lián)、美國已經實現(xiàn)遨游太空的夢想,排除A;蘇聯(lián)在太空技術方面領先美國,不能說明蘇聯(lián)在美蘇爭霸中占有優(yōu)勢,排除C;D表述太絕對,錯誤。23.王安石于熙寧二年頒行均輸法,以朝廷的支出所需界定調運的數(shù)量,可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熙寧五年頒行市易法,商販可以金銀產業(yè)為抵押向市易機構賒購貨物販賣,加息一分或二分.這兩項措施有利于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C。保障農民的生產生活 D.增強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答案】A【解析】【詳解】均輸法“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市易法,商販可以金銀產業(yè)為抵押低息向市易機構賒購貨物販賣,這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故選A;北宋仍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C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24。據1882年的人口調查,753469名莫斯科市人口中,當?shù)厝藶?96559人(26%),而556910人(74%)則不是在莫斯科市出生.莫斯科的外來人口比例超過了巴黎、柏林、倫敦等歐洲國家首都。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俄國工業(yè)高速發(fā)展 B.農民獲得人身自由C。俄國加緊殖民擴張 D.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實行農奴制改革,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故選B;A不符合史實,排除;殖民擴張與莫斯科外來人口比例較高關系不大,C排除;當時俄國處于沙皇專制體制,D選項不符合史實,排除.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有人提出,革命、改革與改良都是人類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手段和推動歷史進步的杠桿。人類究竟運用怎樣的方法解決社會矛盾,并不是主觀意志使然,而是由歷史的客觀要求決定的,因而都具有歷史必然性.-—摘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中的觀點提出你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論據充分,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贊同材料中的改革和革命共同促進了社會進步的觀點。革命通過打碎舊制度,推動社會發(fā)展。中國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實現(xiàn)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一次巨大變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開創(chuàng)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模式。同樣,改革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中國的商鞅變法,打破了秦國的舊制度,促進了社會發(fā)展,為秦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日本的明治維新學習西方,進行全面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的強國。所以,在社會發(fā)展中,革命和改革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選取哪條道路是由國情及歷史發(fā)展決定的。也可以提出如下觀點:革命(或改革)在社會發(fā)展中起主要作用;和平時期,改革在社會矛盾的調和與解決方面起重要作用;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變或革命是歷史發(fā)展的選擇等?!窘馕觥俊驹斀狻扛鶕案锩⒏母锱c改良都是人類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手段和推動歷史進步的杠桿",可提出觀點:贊同材料中的改革和革命共同促進了社會進步的觀點。論述:可從革命通過打碎舊制度,推動社會發(fā)展說明革命促進社會進步,可以中中國的辛亥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例進行闡述。可以中國的商鞅變法、日本的明治維新等為例說明改革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最后總結說明,革命和改革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選取哪條道路是由國情及歷史發(fā)展決定的。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儒學發(fā)展史上比較艱難的一個時期?!堵尻栙に{記》記載,洛陽處處有寺,江南佛寺之盛,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詩句為證;道教的行為規(guī)范,承襲儒家倫理道德,顯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借用了佛教的制度儀式,超越了民間信仰的有限格局。東晉時,道教的一支-—天師道盛行于濱海地區(qū),高門如王羲之的家族,都世奉天師道.——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材料二據《北史·魏本紀》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元年,“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倍?,“初令五經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后,北魏漢化運動進入高潮,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漢語、遷都城……他曾以馮氏喪事破鮮卑舊規(guī),為其服喪三年,大興儒家喪服之禮。-—摘編自田照軍、肖嵐《魏晉南北朝儒學芻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發(fā)展艱難"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點?!敬鸢浮浚?)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儒學理論粗糙,不適應時代發(fā)展;佛教興盛和道教發(fā)展沖擊儒學;士人階層儒學信念的動搖。(2)特點:具有一定繼承性;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漢化、封建化);順應民族交融趨勢;涉及范圍廣.【解析】【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處處有寺,江南佛寺之盛"、“道教的行為規(guī)范,承襲儒家倫理道德,顯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借用了佛教的制度儀式,超越了民間信仰的有限格局”和所學知識,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儒學理論不適應時代發(fā)展、佛教興盛和道教發(fā)展等角度分析總結。(2)特點:根據“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后,北魏漢化運動進入高潮”得出具有一定繼承性,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根據“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漢語、遷都城”得出順應民族交融趨勢,涉及范圍廣。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康有為曾經說道,越是了解“西學西理”,越覺“中學中理”之深邃廣大。在他心中,中國古代淳美的社會風尚皆因孔子學說教化所致,相形之下,“近日風俗人心之壞”,令人痛心。欲挽救此種亂象,還須用“孔子舊方”??涤袨楸榭记貪h典籍,指出孔子最大的貢獻在于改制立法。他進一步指出,孔子改制最核心的主張即三世進化,即從據亂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從君主制到立憲制再到民主制的進化,這是孔子借《春秋》而闡發(fā)的微言大義.如此,則維新變法具有了理論上的合理性、必要性.陳獨秀認為“孔子的思想產生于兩千年前,原本就是服務于封建君王的專制統(tǒng)治的,而今已是共和制孔子的言論就沒有發(fā)揮作用的地方了”.孔教只是與帝制有“不可離散的因緣",三綱五常違背了人的自由權利,緣此而生的道德名詞,曰忠、曰孝、曰節(jié),“皆非推已及人之主人道德,而為以己屬人之奴隸道德也。”這種泯滅個性的儒家思想倫理禁錮,必須破除,“儒家孔道不大破壞,中國一切政治、道德、倫理、社會、風俗、學術、思想均無有救治之法?!薄?摘編自王鵬燕《康有為的孔教觀與五四時期的反孔思潮》(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康有為與陳獨秀思想觀點的異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和陳獨秀對儒學持不同態(tài)度的原因?!敬鸢浮?1)不同點:康有為主張借助儒家思想改善社會風氣;借孔子學說推行君主立憲(托古改制)。陳獨秀認為儒家思想服務于專制;儒家思想不適應現(xiàn)實需要,應該廢除.相同點:都主張學習西方,救亡圖存。(2)原因:康有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借孔子名望減少變法阻力;康有為個人經歷。陳獨秀:民國初年,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壯大;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西學進一步傳播?!窘馕觥俊驹斀狻?1)不同點:根據“欲挽救此種亂象,還須用‘孔子舊方'"得出康有為主張借助儒家思想改善社會風氣;根據“從君主制到立憲制再到民主制的進化,這是孔子借《春秋》而闡發(fā)的微言大義"得出借孔子學說推行君主立憲(托古改制)。根據“孔子的思想產生于兩千年前,原本就是服務于封建君王的專制統(tǒng)治的”得出陳獨秀認為儒家思想服務于專制;根據“儒家孔道不大破壞,中國一切政治、道德、倫理、社會、風俗、學術、思想均無有救治之法。”得出儒家思想不適應現(xiàn)實需要,應該廢除.相同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