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 《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_第1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 《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_第2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 《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_第3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 《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_第4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 《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論語》十二章-課文全解講義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全解第三單元

第十一課《論語》十二章

本單元重點是關(guān)注學習生活,了解成長經(jīng)歷。四篇課文從趣、真、理三個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國籍和階層的學習生活。有的充滿自由,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充滿真誠和愛戀,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充滿了理性的思考,如《論語》十二章。這些文章,有的運用眾多修辭,描寫細膩入微,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風光;有的敘寫故事,妙趣橫生,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神奇美女蛇及捕鳥場面,有的引人深思,充滿遐想,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所讀的書的神秘,《論語十二章》充滿哲理性的名言警句等,三篇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標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本單元重點學習欺讀。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以保證閱讀感知的完整性

和一定的閱讀速度。還要學會在閱讀中把握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標題、開頭、結(jié)尾及文段中的關(guān)鍵

語句,都是閱讀時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

課文題目文體作者/出處整體感知每課一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敘事散文魯迅本文通過描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種生活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了解插敘的作用

《再塑生命的人》敘事散文海倫·凱勒本文記敘了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表現(xiàn)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了解心理描寫的作用

《論語》十二章語錄體孔子及其弟子本文記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內(nèi)容涉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個人修養(yǎng)等。學習翻譯句子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十二章》是從《論語》中節(jié)選的有關(guān)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十二條語錄,是孔子在不同時間與弟子們的談話記錄?!罢?的意思就是編纂?!墩撜Z》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492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

《論語》是過去蒙童教育的必讀書,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文題解說

本文是從《論語》中節(jié)選的有關(guān)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和他的弟

子們在不同時間的談話記錄。

主題解說

《《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的內(nèi)容。

結(jié)構(gòu)圖示

11《論語》十二章

選自《論(lún)語譯注》?!墩撜Z》,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東漢列為“七經(jīng)"之一,宋代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鬃樱ㄇ?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0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

子:古代對男于的尊稱。這里指孔子。而: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這里是“然后”“之后"的意思、時習:按時溫習。時,按時。之:代詞,指學過的知識技能。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問。說,同“悅”,愉快。乎,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于“嗎"。【句解:這句話主要說的是學習的方法,強調(diào)“溫習”或“復習"的重要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訪,不也是很快樂嗎

朋:古代以同師為朋,同志為友,這里指志同的人?!揪浣猓哼@句話說的是學習的樂趣。這是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所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而: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慍:生氣,惱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揪浣猓哼@句話說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p>

第一章:講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及做人要有修養(yǎng)的問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曾子:孔子的弟子。即曾參(shen)(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人。日:每天。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一說,實指,即下文所說的三個方面省,自我檢查、反省。為:替。謀:出主意,謀劃。忠:竭盡自己的心力。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信:誠信。傳(chu(n):傳授,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揪浣猓骸叭杖 北砻髟又匾曌晕曳词?,“忠"“信”“習"是其反省的三個方面?!?/p>

第二章:講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p>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說話辦事都有把握,四十歲心里不再感到迷惑感,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但不超過法度。"

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螅好曰?,疑惑。大命:上大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認為縣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逾:越過,矩:法度,【句解:“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論”,指對社會、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體察和認識,能自然地與社會、與他人和請相處。“從心所欲,不逾矩"是指主觀意識和社會規(guī)則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不管怎么做都與社會要求相契合?!?/p>

第三章:孔子自述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思想境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的過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p>

溫:溫習,復習。故:形容詞用作名詞,學過的知識。而:為師矣。"去做老師了?!北沓薪?,這里是“就"的意思。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新的理解和體會。以:介詞,憑,靠。為:動詞,成為,做?!揪浣猓簭娬{(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皽毓省薄爸?不是并列的兩件事,強調(diào)的是“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p>

第四章:強調(diào)“溫故而知新"這一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適從。"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相當于“但是”“卻"。則:連詞,表結(jié)果,相當于疑惑?!薄熬?,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句解:“學”是基礎,孔子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的胡思亂想?!?/p>

第五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也有用蘆葦制成的??埃耗苋淌?。

【句解:反復贊嘆“賢哉,回也”,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zhì)?!?/p>

第六章:通過夸贊顏回表明自己對這種人生志趣的肯定與褒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一說,指仁德。者:代詞,…的人?!比?。好:喜愛,愛好。樂: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快樂?!揪浣猓罕菊聫娬{(diào)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p>

第七章:講學習態(tài)度,指出學習的三個層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緊承“好之者"突出“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呢敻缓偷匚?,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p>

[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

[肱(go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于]介詞,對,對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樣。

【句解:在富貴和義發(fā)生矛盾時,孔子寧愿貧賤而堅守義??鬃犹岢胁徽?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我來說,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如理想、有道德的君子應該具有安貧樂道的思想,與前面對顏回的贊美是一致的?!?/p>

第八章:講修養(yǎng)態(tài)度,提倡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發(fā)現(xiàn)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句解:孔子無常師,他善于從每個人身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p>

第九章:講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

孔子在河岸上說:“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①[川上]河邊。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fu),不舍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于語末,表示感嘆。

【句解:從學習態(tài)度上談要珍惜時間?!?/p>

第十章:講時光易逝,一定要珍惜時間。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p>

[三軍]指軍隊。②[奪]改變。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

【句解:從個人修養(yǎng)上談一個人要有堅定的志向?!?/p>

第十一童:講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要堅定自己的志向,并為之奮斗,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p>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孔子的弟子。

[篤(di)志]堅定志向。篤,堅定。[切問而近思]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

[仁]仁德

【句解:講求近思,仁在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仁”的途徑,是從學習方法上講的。博學而志向堅定,好問而多想當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p>

第十二章:講儒家增進學業(yè)、修養(yǎng)人格的功夫。

1.《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我們今天學習它,有怎樣的意義?

首先,《論語》中包含著許多超越特定時代的內(nèi)容,如本課所選的各章,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有的提出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鑒的,對我們的學習、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論語》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上長期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學習《論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

語言精練,生動傳神。

課文選取的這幾章語錄雖然都是寥寥數(shù)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甚至說話人的神態(tài)都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句式的變化也很生動,有的是排比句、反問句,對弟子進行耐心的啟發(fā);有的是對偶句,從正反兩個方面道出學和思的辯證關(guān)系;有的是用感嘆句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課文選取的這幾章語錄闡述了謙虛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樂學精神,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的

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節(jié)操的個人修養(yǎng),至今仍是人們學習和做人的基本準則。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簡練曉暢、語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點。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有朋自遠方來()

(3)人不知而不慍()(4)思而不學則殆()

(5)吾日三省吾身()(6)學而不思則罔()

(7)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博學而篤志()

【答案】(1)按時。同“悅",愉快。(2)從。(3)生氣,惱怒。(4)疑惑。(5)自我檢查、反省。(6)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7)越過。(8)喜愛,愛好。(9)堅定。

【解析】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罢f”在這里指:同“悅",愉快;“慍”,生氣,惱怒;“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博學而篤志。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C項中“說”通“悅",喜悅,高興。其他選項沒有通假字。

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___B.溫故而知新

C.學而時習之___D.擇其善者而從之

【答案】A

【解析】A項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B項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C項的“而":表b承接關(guān)系;D項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故選A。

5.下面各項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B.學而時習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溫故而知新;博學而篤志___D.學而時習之;傳不習乎

【答案】D

【解析】A.了解/得到;B.指學過的知識/指學問和事業(yè);C.表承接/表并列;D項“習"均譯為“復習”。

6.下面語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C.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D.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答案】C

【解析】C項有誤,該項應為“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記錄言行的一部書,是______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鬃用鸰_______,字________,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________家。

(2)人們常說的“四書”是指《________》《大學》《中庸》《________》這四部書。

【答案】(1)孔子及其弟子儒丘仲尼教育

(2)論語孟子

【解析】牢記有關(guān)孔子和“四書五經(jīng)"的文學常識??鬃?,名丘,字仲尼。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八臅褰?jīng)”是四書、五經(jīng)的合稱,泛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八臅?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8.按要求用課文中的原句填空。

(1)《論語》中表達要善于學習周圍人的長處的名句是: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許多人都是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怎樣對待他們的優(yōu)缺點呢?《論語》中的“____,____"給出了答案。

(3)《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5)孔子強調(diào)要珍惜時間,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解析】傳統(tǒng)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學生直接默寫出指定的文句,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全文(詩),選擇符合語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罔"“殆”“曲肱"“斯夫”是此題中的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古詩文名句的書寫,要想得滿分,關(guān)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稙檎?/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答: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答: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答: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答: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

10.文中談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有哪些?本文教導我們對待學習應有怎樣的態(tài)度?

答:

11.文中談學習方法的句子有哪些?本文教導我們對待學習應有怎樣的方法?

答:

12.文中談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有哪些?本文教導我們應有怎樣的品德修養(yǎng)?

答:

【答案】9.(1)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2)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疑惑。(3)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4)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5)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定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0.語句: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態(tài)度:學習應該謙虛好學,善于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以學習為樂。

11.語句:①學而時習之。②溫故而知新。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方法:注重復習,學思結(jié)合。

12.語句:①人不知而不慍。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④匹夫不可奪志也。⑤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修養(yǎng):要寬容別人,心態(tài)平和;要堅持自我反省;要能堅守節(jié)操和志向,安貧樂道。

【解析】

9.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殆”疑惑;“博學",廣泛地學習;“切問”,懇切地發(fā)問求教。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讀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句意來判斷,然后分類概括。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導我們應該具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應該謙虛好學,善于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以學習為樂。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讀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句意來判斷,然后分類概括。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教導我們在學習時,注重復習,學思結(jié)合。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讀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句意來判斷,然后分類概括。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寬容別人,心態(tài)平和;要堅持自我反?。灰軋允毓?jié)操和志向,安貧樂道。

(2023·內(nèi)蒙古通遼·統(tǒng)考中考真題)領(lǐng)略了古詩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來請你一起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論語》。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節(jié)選自《論語》)

【乙】

(4)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①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②。君子篤③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④。"

(5)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p>

(節(jié)選自《論語》)

【注釋】①葸(xǐ):過分拘謹,膽怯懦弱。②絞:說話尖酸刻薄,出口傷人;太急切而無容忍。③篤:誠實,厚待。④偷:刻薄。

9.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為人謀而不忠乎

(2)四十而不惑

(3)故舊不遺

(4)天下有道則見

10.請你用“/"給【乙】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

11.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12.請你從以上五則《論語》中任選一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答案】9.替迷惑,疑惑遺忘出仕做官10.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11.(1)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2)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卻無所作為,貧窮低賤,這是可恥的。12.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對生活的和人生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可知,時間飛逝,歲月不等人,我們要珍惜時光,進德修業(yè),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告訴我們,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講禮,社會就會興起仁德的風氣,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會更和諧友善。

【解析】9.此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解釋詞語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為:替。

(2)四十而不惑: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螅好曰螅苫?。

(3)故舊不遺: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遺:遺忘。

(4)天下有道則見: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見:出仕做官。

10.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明確句意,同時運用以下方法:明詞性(根據(jù)詞性找句子結(jié)構(gòu)),找句式(注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對稱句、倒裝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對話(標志詞如曰、云、言),據(jù)修辭(排比、對偶、反復、頂針)等。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的意思是: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這是一組排比句,根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而……則……”可斷句為: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

11.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diào)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

(1)逝:往,離去;如:像;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于句末,表示感嘆;不舍晝夜:日夜不停。

(2)邦:國家;有道:治國有方,社會講道德有法治,國泰民安,政治清明;貧:貧窮;賤:低賤;恥:恥辱。

12.此題考查理解和認識。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告訴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要經(jīng)常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反思,做得好的地方要保持,要發(fā)揚,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改進。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边@句話強調(diào)了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有不同的心態(tài)和目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4)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說:“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心直口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淡漠然了。”闡釋了內(nèi)在修養(yǎng)、遵循禮儀規(guī)范的重要性;

(5)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意思是:孔子說:“堅定信念并努力學習,誓死守衛(wèi)并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wěn)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天下政局混亂就隱居不出。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卻無所作為,貧窮低賤,這是可恥的;國家政局混亂而自己位高權(quán)重,這也是可恥的?!边@句話告訴我們,好和壞的環(huán)境都要堅持好學和善良,要相信學習和道德的力量。

【點睛】參考譯文:

【甲】文:

(1)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2)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

(3)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乙】文:

(4)孔子說:“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心直口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淡漠然了?!?/p>

(5)孔子說:“堅定信念并努力學習,誓死守衛(wèi)并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wěn)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天下政局混亂就隱居不出。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卻無所作為,貧窮低賤,這是可恥的;國家政局混亂而自己位高權(quán)重,這也是可恥的。"

【寫法借鑒】

《論語》是孔子弟子對其言行的記錄,而且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錘煉和檢驗,語言的精煉性、概括性都是無可挑剔的,是語言中的精品,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佳肴。寫作中,我們重點是對每一則進行細致的品析,深刻的解讀、廣泛的聯(lián)系,從中運用學習方法,感悟人生,提高修養(yǎng),學習語言表達藝術(shù)。

【品讀感悟】

這是《論語》摘錄,屬于語錄體,內(nèi)容主要涉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同時兼顧學習品質(zhì),個人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語言精練,概括性強;成語疊出,名句紛呈。每一則,都可以作為感悟?qū)W習方法,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修養(yǎng)個性品質(zhì)的座右銘。

【情境創(chuàng)設】

請你從本科中選擇一則你體會最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