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阿Q正傳(節(jié)選)》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阿Q正傳(節(jié)選)》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阿Q正傳(節(jié)選)》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阿Q正傳(節(jié)選)》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阿Q正傳(節(jié)選)》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必下第二單元《阿Q正傳》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高中語文選修下冊第二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代文學作品,要求結合歷史文化背景,了解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學習任務群10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本任務群研習中國現(xiàn)當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旨在大體了解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概貌,培養(yǎng)閱讀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興趣,以正確的價值觀鑒賞文學作品,進一步提高文學閱讀和寫作能力,把握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1.學習目標與內容(1)精讀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內涵與藝術價值。至少選讀10位現(xiàn)當代代表性作家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方面的作品,大體了解現(xiàn)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概貌。(2)關注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動態(tài),選讀新近發(fā)表的有影響的作品及相關評論。(3)養(yǎng)成撰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作品應寫出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選擇喜歡的作品,從不同角度撰寫作品評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4)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文學體裁,練習創(chuàng)作短篇作品。2.教學提示本任務群為0.5學分,9課時。(1)閱讀材料可以是單篇作品,包括作家作品專集的選篇,也可以是長篇著作的節(jié)選。建議從體裁特征、題材內容、文學發(fā)展階段等不同角度,組織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的專題內容。其中,反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2)要有足夠的課時保證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設計促進學生個性化體驗的閱讀活動。如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豐富學習體驗;朗誦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詩歌、散文,體悟作品的情感特點和語言風格;閱讀劇本,把握戲劇沖突,并選擇片段嘗試表演。(3)要有一定的課時開展研討活動,交流閱讀和寫作的體會與感悟。重視學生研讀后的交流和評價活動。如為“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讀書報告會”做一份文案設計;在讀書報告會上,推薦一部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并說明理由;制作一份“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讀情況”調查問卷;等等?!緦W情分析】高二學生通過高一的學習已能較好地理解文章所描寫的社會情景,需要重點關注學生自身思考情況,培養(yǎng)學生從文章提煉思想的能力,深刻感受時代民族精神創(chuàng)傷,增強民族責任感。1、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魯迅的小說《孔乙己》、《祝福》等,對魯迅及其作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2、魯迅小說以思想深刻,高一學生人生閱歷尚淺,人生感悟相對粗淺簡單,對“精神勝利法”所反映的國民劣根性的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3、學生對阿Q這個人物會比較感興趣,他身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再去理解“精神勝利法”的悲劇內涵,這一點學生還是可以做到的。4、高考對小說人物形象的考核是高考的一個重點,可以結合高考“賞析人物形象”的要求,教授學生歸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窘虒W目標】1.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領會主題思想。2.感知人物形象,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體會阿Q“精神勝利法”。3.通過初讀、細讀、深讀,理解魯迅塑造阿Q群像的意義?!窘虒W重難點】教學重點:顧及全篇,整體把握人物形象。要全面準確地了解阿Q的性格特征,僅僅閱讀節(jié)選部分是不夠的,特別是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描繪貫穿于小說的始終。學生通讀整篇小說,既可以了解阿Q生活經(jīng)歷的全貌,又可以加深對其性格特征的認識。教學難點:魯迅的小說,因負載了十分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運用了文白相間的語言,使很多學生望而生畏。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小說所反映的時代特征與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意圖,這樣既可以準確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又能降低學生理解小說的難度。【課時安排】2課時課前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料1.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1902年去日本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試圖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在《自嘲》里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這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棒斞浮笔撬?918年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1919年到1936年間,他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魯迅的小說取材于當時病態(tài)的現(xiàn)實社會,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雜文數(shù)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散文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2.寫作背景。《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實面貌它的發(fā)表有著特定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內憂外患,政治腐敗,民眾愚昧,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而以孫中山為首的少數(shù)有志之士,披荊斬棘,浴血奮戰(zhàn),為挽救危亡的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了,中國似乎出現(xiàn)了希望的曙光??墒牵捎陬I導這次革命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沒有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民一起參加革命,壯大革命隊伍,反而對要求革命的農民采取排斥和壓制的態(tài)度;他們也沒有徹底打擊和鎮(zhèn)壓封建勢力,反而采取了妥協(xié)、寬容和姑息態(tài)度。例如,在武漢,曾任協(xié)統(tǒng),多次破壞湖南革命黨人活動又親手殺害過起義士兵的黎元洪,卻當上了革命后湖北省軍政府的大都督;在紹興,曾在徐錫麟案件中直接籌劃殺害秋瑾的章介眉,也當上了革命后紹興軍政府的治安科長氣當時,在“咸與維新”的幌子下,封建軍閥、官吏通過各種途徑紛紛鉆進革命陣營,一旦得勢,便回過頭來屠殺革命黨。在這種形勢下,帝國主義得以與封建勢力勾結,一起向新生的資產(chǎn)階級政權進行反撲,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辭去大總統(tǒng)的職務,而代表地主買辦階級的袁世凱竊取了政權。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資產(chǎn)階級把有強烈革命要求的農民拒之門外,而與封建勢力妥協(xié),這就不可能解決中國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問題。因此,廣大農民在革命之后,仍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jīng)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向來采取暴力鎮(zhèn)壓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說,是利用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業(yè)績”和被奴役者嚴重的精神“內傷”。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中國歷史,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屈辱史,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一種變態(tài)的心理,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奴顏婢膝,表現(xiàn)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自己統(tǒng)治下的臣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進行瘋狂的鎮(zhèn)壓和兇狠的剝削,魯迅不止一次地對這種畸形變態(tài)心理作出精妙的概括:“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冊'這些話來粉飾,聊以自慰。所以中國人倘有權利,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數(shù)'作他護符的時候,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做事并不中滴?!保ā度A蓋集·通訊》)他們對帝國主義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地步,但偏要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已經(jīng)到了死亡的邊緣,加追求精神的勝利。這一思想深深毒害著處于下層的勞動人民。我們從《阿Q正傳》中就可以看出,阿Q和趙太爺,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都是一類貨色,假如阿Q得勢.將是個趙太爺,假如趙太爺失勢,則又會是活脫脫一個阿Q從更遠的思想根源來說,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思想,封建禮教、封建道德規(guī)范一代代從精神麻醉和毒害勞動人民,這種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統(tǒng)治者的“精神勝利法”對人民精神的麻醉和毒害,造成勞動人民不榮耀,忘卻壓迫和屈辱,無反抗,無斗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態(tài)中,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奴才和順民。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思考,以文學家的敏感和專注,觀察、分析著所經(jīng)歷所思考的一切,感受著時代的脈搏,逐步認識自己所經(jīng)歷的革命、所處的社會和所接觸的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這便是《阿Q正傳》基本的寫作背景。3.寫作意圖。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自然,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晕业娜〔?,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又在《〈吶喊〉自序》中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彼谡劦健栋正傳》的成因時,說他要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又說:我雖然竭力想摸索人們的魂靈,但時時總,自憾有些隔膜。在將來,圍在高墻里面的一切大眾,該會自己覺醒,走出,都來開口的罷,而現(xiàn)在還少見,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作為在我的眼里所經(jīng)過的中國的人生根據(jù)魯迅做小說的目的、治療國民弱點的論述和《阿Q正傳》的成因等言論,我們可以概括《阿Q正傳》的創(chuàng)作意圖:著眼于啟蒙,寫出中國人特別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慘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作者在這篇小說中,為療救這樣病態(tài)的社會、病態(tài)的國民而發(fā)出痛苦的吶喊。4.情節(jié)內容?!栋正傳》繼承我國小說的民族傳統(tǒng),用“傳”的形式構成全篇。小說緊緊圍繞阿Q而“傳”,自始至終以阿Q的活動作為唯一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敘寫了阿Q短暫而可悲的一生。小說共九章,課文節(jié)選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章“序”交代了給阿Q作傳的緣起。概括介紹了阿Q的身世、處境;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和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著重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三章屬于小說的交代部分,在情節(jié)結構上屬序幕和開端第四章“戀愛悲劇”,第五章“生計問題”,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是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著重描寫了阿Q的精神痛苦與不幸。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準革命”,描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后,阿Q自發(fā)地“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動,而假洋鬼子不準他革命,致使他對辛亥革命極度失望。這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第九章“大團圓”描寫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害的悲慘結局,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結局。課文節(jié),選了小說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時,辛亥革命的暴風雨來了,城里的“舉人老爺”視革命如洪水猛獸,要逃難了。莊的“一群鳥男女驚恐萬狀,誤傳革命軍是為崇禎報仇的軍隊。阿Q則最具有代表性,由于他的思想深處的保守心理,使他對一切新生事物都持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所以起先對革命“深惡而痛絕之”;但他又從自己的處境和感受出發(fā),感到“革命也好吧產(chǎn)生了“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的要求,因此他高喊造反了!造反了!”表達了他革命的愿望。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實質是什么呢?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這就注定了革命不可能成功。小說以形象的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再看阿Q的對立面,趙太爺父子在革命到來時嚇得六神無主,低聲下氣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這時候的趙太爺和阿Q儼然換了一個位置。還是年輕一輩詭計多,趙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約革命,革掉了靜修庵里的一塊龍牌,還順手抄走了一個宣德爐。這就是當時非常普遍的混跡于革命中的假革命現(xiàn)象。第八章,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莊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陣風一掃而過,并沒有到達未莊,人心日漸安定。政權落到投機鉆營者手中。變化最大的不過是掀起了盤辮的風潮。趙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銀桃子”的革命黨的政權仍在這些從前的壓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黨,結果誤投假洋鬼子門下不成,被“哭喪棒”趕出門。他被剝奪了革命的權利。同時寫趙家遭搶,這就預示著阿Q的悲劇命運就要到來。簡單地說,未莊、阿Q、假洋鬼子在革命中的表現(xiàn).都可以用“三部曲”來概括。未莊革命三部曲是“不安——騷動——太平”,阿Q革命三部曲是“神往一失意一破滅”,假洋鬼子等反革命三部曲是“驚恐一投機一奪權”。5.布置預習任務:(1)阿Q是怎樣的人?(2)阿Q精神的含義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阿Q精神。注:用詞語概括即可,能用句子或文段表述更佳。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1、展示圖片,提出問題。魯迅筆下最經(jīng)典的三個悲劇人物,你知道他們是誰嗎?(孔乙己、祥林嫂、阿Q)2、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斞浮栋正傳?序》二、初讀,檢查預習任務一:結構分析。請將課文劃分成不同的部分并概括內容。預設提示:第一部分——優(yōu)勝記略:阿Q地位處境、鄙薄城里人、癩瘡疤的故事、押牌寶的故事;第二部分——續(xù)優(yōu)勝記略:趙太爺?shù)陌驼啤⑼鹾呐鰤?、假洋鬼子的“哭喪棒”、調戲小尼姑。任務二:分析人物形象?;顒右唬喊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阿Q為什么會這么看不起那些未莊的居民?預設提示:阿Q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形象。面對所有未莊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因為他進過城,覺得自己見多識廣,非常的驕傲,看不起那些沒有進過城市的人。阿Q甚至對趙太爺和錢太爺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但是一旦被人打敗,就承認自己是蟲豸,因為他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勢單力???不敢去反抗那些比他厲害的人?;顒佣喝绻闶前,你非??床黄鹉切┚用?,但是又打不過、爭辯不過那些不如你的人,只能自己默默忍受別人的毒打、嘲諷,你的心情怎么樣?預設提示:我會感覺很屈辱、很憤怒,想要去和別人發(fā)泄。但是那些打人的都非常厲害,又不敢報復回去,只能去找那些比我弱小的人去攻擊,比如說小尼姑,發(fā)泄自己心中的郁氣。小結:阿Q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自尊自大而又自輕自賤。(2)爭強好勝但又忍辱屈從。(3)狹隘保守但又盲目趨時。(4)畏懼強暴而又欺壓弱小。(5)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三,細讀,體會“精神勝利法”。任務一:課文里寫阿Q動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請把這五次找出來,比較一下五次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刻畫了阿Q怎樣的性格特征。預設提示小結并引出“精神勝利法”。阿Q的五次被打,除第三次外,大致都經(jīng)歷了言語進攻他人或言語反擊他人——飽受皮肉之苦,并用言語摧殘自己——“勝利者”走后,他獨自用“精神勝利法”療治創(chuàng)傷,同時也用言語來安撫自己,很快就從不平衡達到了新的平衡這一過程。通過著五次打人,我們可以看出,阿Q受著深重的壓迫卻沒有覺悟。他無法正視自己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每當他受欺凌的時候,他選擇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把失敗當作“優(yōu)勝”,而實現(xiàn)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任務二:說到精神勝利法,我們便會想到西方一個小說人物——唐吉坷德。唐吉坷德是一位鄉(xiāng)紳,他向往成為一名騎士,于是年老的他騎著瘦馬四處游行,要求客棧老板為他封行,與風車怪物決斗,大家覺得,這兩個人為什么都為沉迷于一個虛擬的精神世界里呢?阿Q在現(xiàn)實中為什么非常失???預設提示:因為他們在現(xiàn)實里非常失敗,只能在幻想里成為一個勝利者。因為阿Q是一個農民,他遭受著封建鄉(xiāng)紳的精神毒害和剝削壓迫,過得非常低微貧窮,又因為無法接受到教育,他的思想也非常保守落后,他長期處于痛苦、悲慘、屈辱的生活境遇中。教師總結:從大家剛剛對阿Q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阿Q的性格中充滿著矛盾。這不是阿Q一個造成的,而是他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等級森嚴的封建地主統(tǒng)治和中國國力衰微、外國勢力入侵。所以阿Q并不是特指那個時代的某個具體的人物,而是當時中國社會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縮影。魯迅先生通過塑造阿Q這樣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國國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讓大家去發(fā)現(xiàn),周圍還有這么多的阿Q。他希望可以引起有識之士的注意,去拯救、改造阿Q、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和過度,有著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刻的社會思考。四、深讀,拓展延伸。任務一:有人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我們民族落后的國民性的集中體現(xiàn),也有人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因其具有豐富的內涵,已經(jīng)超越時代,成為人類精神的一種共同寫照。你能結合文本,具體說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內涵嗎?預設提示:阿Q的“精神勝利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第一,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第二,死愛面子,諱疾忌醫(yī),不敢正視自己的弱點和缺點;第三,欺善怕惡,欺弱怕強;第四,麻木健忘。任務二:阿Q是圓形人物還是扁平人物?依據(jù)是什么?預設提示:阿Q是圓形人物。他的性格有矛盾對立的兩面性。既質樸愚昧,又圓滑無賴;既率真任性,又正統(tǒng)衛(wèi)道;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既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既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既排斥異端,又向往革命;既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既不滿現(xiàn)狀,又安于現(xiàn)狀。任務三:請概述阿Q形象的典型意義。預設提示:第一,阿Q是中國人的一面鏡子。阿Q的“精神勝利法”,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近百年來因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欺凌而在全體國民中形成的一種思潮,是一種在社會各階層中普遍存在的國民劣根性;而阿Q則是其集中的載體,因而,成為中國人的一面鏡子;每一個中國人幾乎都可以從這一人物形象中看出自己精神的某一方面,從而警醒自己,因此,它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具有針砭作用。第二,阿Q的形象非常形象地提出了農民問題。小說不僅揭示了阿Q的物質“病苦”——他甚至到了生計斷絕活不下去的境地;而且還揭示了阿Q的精神“病苦”——極端麻木糊涂。阿Q的物質“病苦”和精神“病苦”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僅僅關涉到他自己的個人問題,而是一個嚴重的農民問題。小說還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阿Q神往于革命,但他的“革命”觀中卻又夾雜著極端的糊涂觀念和私欲;而且直到被作為搶匪槍斃時,他也沒弄懂什么叫做革命。作為民主革命基本力量——農民的一分子,阿Q竟如此的精神麻木!在這里,小說實際上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啟發(fā)農民覺悟的重要問題。第三,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阿Q這一人物形象實際上是對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的形象總結:其一,從時代和環(huán)境來看,阿Q所生活的時代是辛亥革命前后,環(huán)境是江南農村,未莊是辛亥革命的浪潮所波及的地方。其二,從對辛亥革命的認識來看,阿Q原來對革命毫無認識,甚至認為“造反便是與他為難”,只是極端貧困的經(jīng)濟地位才使他最終傾向革命的,特別當他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也發(fā)生恐慌時,他便對革命“神往”了——從阿Q的向往革命這一點可以看到在他身上始終潛藏著革命的可能性。但阿Q對革命的認識又十分幼稚和糊涂,充滿著農民式的私有思想和復仇情緒。他鼓起勇氣投奔革命,但又不知道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甚至還去找假洋鬼子。向往革命的阿Q對革命的認識尚且如此,與阿Q共同生活在未莊的其他人對革命的認識也就可想而知了。其三,從結局來看,阿Q最后被當作搶犯抓了去,成了新政府“懲一儆百”的犧牲品。而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舉人老爺占了民政幫辦,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這些都說明了辛亥革命不但沒有發(fā)動農民、引導農民、依靠農民,反而以犧牲農民的利益向封建勢力妥協(xié)而告終。任務四:讀《阿Q正傳》,讀者常常“含淚微笑”。請結合文本說說“含淚微笑”的原因。預設提示:《阿Q正傳》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用喜劇的外衣包裹著一個悲劇性的故事。微笑——文章語言幽默詼諧,運用反語、夸張、大詞小用、莊詞諧用、邏輯飛白等手法,對人物進行調侃、挖苦、諷刺。阿Q的言行總讓人忍俊不禁。含淚——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下場更是令人唏噓。任務五:聯(lián)系讀過的魯迅作品,思考魯迅筆下的其他人物人物身上是不是也存在“阿Q精神勝利法”?(教師提供一組材料)片段一:1.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北闩懦鼍盼拇箦X。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片段二:1.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桿抬秤。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xiàn)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豆枢l(xiāng)》片段三:1.“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彼敃r并不回答什么話,但大約非??鄲灹?,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早飯之后,她便到鎮(zhèn)的西頭的土地廟里去求捐門檻,廟祝(15)起初執(zhí)意不允許,直到她急得流淚,才勉強答應了。價目是大錢十二千。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拔覇沃老卵┑臅r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清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我的話句句聽;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鍋,要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口看,只見豆撒得一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別家去玩的;各處去一問,果然沒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尋。直到下半天,尋來尋去尋到山坳里,看見刺柴上桂著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jīng)都給吃空了,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彼又菃柩?,說不出成句的話來?!蹲8!菲嗡模骸拔?!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這給誰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聽得有人問他,但他并不答應;他的精神,現(xiàn)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xiàn)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獲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端帯菲挝澹阂籽勒袅怂麅鹤樱o桀紂吃,還是以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2]—1907年7月7日),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zhèn)人。),從徐錫林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狂人日記》預設提示孔乙己穿長衫意味著他與那些考下苦力的人們有區(qū)別,從身上排出幾紋銅錢,其掏錢的動作,很是派頭十足,足以看出孔乙己盡管落魄,還不想放下知識分子的臭架子。被人揭了短處,明明是“偷”,卻狡辯說,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足見其自欺欺人。中年閏土向我要了香爐等,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到迷信虛無的鬼神身上。祥林嫂死后怕被兩個死鬼爭,捐門檻以贖罪的愚昧行為。祥林嫂反復說“我真傻,真的”,表顯出的是一種無濟于事的自我安慰。華老栓花錢買沾了革命者血的饅頭治療兒子的癆病,表現(xiàn)出的迷信與愚昧無知??袢巳沼浺灿涊d了生癆病的人,用饅頭沾人血吃。顯然,這些人身上也都存在著“阿Q的精神勝利法”:屈服、逃避、麻木、健忘、愚昧、怯弱!任務六:魯迅筆下的人物為什么都有這樣的性格特點?魯迅塑造這樣的群像有何用意?補充資料1: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