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物理課件- 認識分子 全國獲獎_第1頁
初中八年級物理課件- 認識分子 全國獲獎_第2頁
初中八年級物理課件- 認識分子 全國獲獎_第3頁
初中八年級物理課件- 認識分子 全國獲獎_第4頁
初中八年級物理課件- 認識分子 全國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認識分子10.1認識分子第十章從粒子到宇宙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隨堂訓練仔細觀察下面的圖片:1.水滴石穿→水磨石頭水沖刷石頭時間長了,為什么能使石頭表面變得圓滑?情景引入2.銅像→變小,變光滑為什么銅像的手被摸多了,會變小變光亮?3.鐵鏟鐵鏟用久了,為什么會變???4.花園→花香彌漫走進花園,為什么很遠就能聞到花香??這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共同特點共同特點:物質一點一點地散失反過來,我們可以猜想:物質是怎樣組成的??物質微粒合作探究德謨克里特德謨克里特(古希臘哲學家)猜想:大塊物體是由極小的物質粒子組成的。他把這種微粒叫作“原子”。一、德謨克里特的猜想

猜想是經(jīng)驗素材和科學理論之間的一座橋梁,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探究經(jīng)常需要猜想。閱讀課本P104的金鑰匙

繼德謨克里特的猜想之后,化學家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確實存在著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首先把它命名為分子。二、什么是分子分子: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很小,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大多數(shù)分子直徑尺度的數(shù)量級為10-10m

(0.1nm)。10-1=0.110-10=0.000000000110-2=0.0110-3=0.00110-9m=1nm10-10m=0.1nm三、分子的大小活動:想象分子的大小一小滴油滴的體積為7.5×10-6cm3,將它在水面上散開后,油酸膜的面積為250cm2,由此可以推斷,油酸分子的直徑約為_________m?;顒樱合胂蠓肿拥拇笮?×10-10體積

·分子的直徑很小,自然它的體積很小。通常1cm3的空氣中,約有2.7×1019個分子,如果在一個容積為1cm3的小盒子上開一個小孔,每秒讓1億個分子跑出來,要經(jīng)過9000年,容器中的分子才能全部跑出來。

分子質量也很小

如: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為3×10-26kg,你流的一滴汗里,大約有1×1027個水分子,可見分子質量之小。1.我們應該由一些物理現(xiàn)象作出大膽猜想。2.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3.分子直徑很小,其數(shù)量級為10-10m(0.1nm)。課堂小結1.古希臘哲學家______________把組成物質的微粒叫________。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____________把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

的最小微粒叫________。德謨克里特原子阿伏加德羅分子隨堂訓練提示:通常1cm3的空氣中,約有2.7×1019個分子。解:(

2.7×1019)×1000=2.7×1019×103=2.7×1022(個)答:一口氣吞進2.7×1022個空氣分子。3.某中學生深吸一口氣,約能吸進1000cm3的空氣,

相當于一口氣吞進多少空氣分子?4.1g酒精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1.2×1022個,將它倒入蓄滿水

的三峽水庫中(庫容為400億m3)。如果酒精分子能

均勻分布到水中,則1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