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全部教案
5.《地球》教案
【課標落實】
一、本課通過一系列閱讀、探究、實驗、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
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地球的運動特征,知道與地球有關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
證據(jù)和結果。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教師引導下,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
科學態(tài)度: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協(xié)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樂于為
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二、本課學習內(nèi)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
13.4太陽系是人類已經(jīng)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知
道地球是一個球體。
14.2知道地球的板塊結構和地形地貌。
【教材分析】
《地球》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第一課。通過
二年級下冊第2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
的星體,會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太陽、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產(chǎn)生了對星體觀察與研究的興
趣。對于地球學生是比較熟悉的,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但不知道人類在認識地球的形狀經(jīng)歷了
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歷程。本課要著重帶領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
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閱讀與思辨,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生活在海邊的人通過海岸觀船認為海面不是平的;我國漢代科學家
張衡的“渾天說”比“蓋天說”又進了一步;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是
弧形來推測地球是球體。就這樣,古人不斷通過實證質疑前人的猜想,形成新的假設繼續(xù)探究
求證。第二部分,安排了兩個實驗。實驗1,引導學生在球面上模擬帆船回港的情況并進行
觀察,驗證“大地不是平的”這個猜想。而在人類的探索過程中,麥哲倫的航行,是具有劃
時代意義的,因為他第一次用親身實踐證明了地球是球體。所以教材安排了第2個實驗:在
地球儀上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讓學生動手探究,論證地球的形狀。第三部分,閱讀和交流
在太空中觀察到的地球,以及小活動,參考地球儀,將陸地板塊貼紙貼在一個藍色氣球上。學
生從中了解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一步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知道地
球的板塊構造,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經(jīng)歷了由猜想一一尋找證據(jù)形成新的猜想一一繼
續(xù)尋找新的證據(jù)再次形成新的猜想這一曲折的漫長歷程。
【學情分析】
通過二年級下冊第2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太陽、月亮、星星都
是天空中的星體,會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太陽、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產(chǎn)生了對星體觀察與
研究的興趣。對于地球學生是比較熟悉的,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但不知道人類在認識地球的
形狀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歷程。本課重點是通過兩個模擬實驗,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
察、尋求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體會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收獲和意義。四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二、
三年級的實驗教學,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明確關鍵點
后自己動手實驗,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等實驗習慣,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引
導學生及時分析并解決問題。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四年級的小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通過二年級下冊第2單
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體,會通過多
種感官觀察太陽、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產(chǎn)生了對星體觀察與研究的興趣。經(jīng)過前面階段
的科學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初步的觀察和實驗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所經(jīng)歷的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2.通過實驗論證地球的形狀,知道地球的陸地板塊和地形地貌。
科學探究:
1.能從海岸觀船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作出地球不是平的,地球是球體的猜想。能在球面
上模擬帆船回港和在地球儀上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尋找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
2.能通過閱讀資料和參考地球儀將陸地板塊貼紙貼到藍色氣球上的活動,了解地球的板
塊構造和地形地貌。
3.注重實驗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并交流、
反思等。
科學態(tài)度:
1.在科學探究中,懂得要用實驗尋找證據(jù)證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學探究中,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論證地球的形狀。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知道科技的發(fā)展進一步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2.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由猜想到實踐,再到精細觀察的歷程。
【教學重點】
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懂得用實驗論證地球的形狀。
【教學難點】
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論證地球的形狀。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和視頻。
學生材料:模擬球面實驗儀、地球儀、小帆船、小紅旗、紅繩、實驗記錄單、六大板塊
貼紙、藍色大球。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咱們先做個小活動。讓我們跟著鏡頭由近到遠看地球:現(xiàn)在我們離地球很近,我
們看到地是?(平的);漸漸地……漸漸地……地球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我們在
太空中了!我們看到地球是個(球體)
地球什么形狀?(生:球體)你說?(生:球體)
2.過渡:地球的形狀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但古代的人也這么認為嗎?古代的人是如何認識
地球形狀的?(板書:地球的形狀?)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視頻跟著鏡頭由近到遠看地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也
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類為什么會把地球看成平的作鋪墊。]
二、閱讀與交流
1.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請同學們先通過閱讀材料了解(科學書
P14)教師巡視,提示:邊看邊想,你認為這些解釋合理嗎?
2.結合閱讀材料,你認為這些解釋合理嗎?(指名兩三個學生說)
討論交流:古代的人一開始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什么?(生:天圓地方……地是平的……)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各種說法都有,但都認為地是平的,為什么呢?(因為古代的人活動范圍小,有
這樣想象和猜測正符合他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當時沒人認為地球是球體。相機板書:天圓地
方、平的)但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和引導學生思辨,了解古人的猜想符合他們當時的認知水平,
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合理,并提供事實讓學生自主思考,尋找證據(jù),形成新的假設。]
三、操作與探究
(-)在球面上模擬帆船回港的情況
1.人們在海岸觀船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當帆船回港時,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
于是懷疑?假設?你說?(生:地球不是平的……地球是球體……)當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有了猜
想,接下來要怎么做?(生:做實驗……)
2.集體討論交流,明確實驗目的和步驟:
引導:這個實驗,我們在科學課堂上可以怎么做?(生:模擬……模擬帆船在球面上航
行...)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藍色的卡紙和小船,你看這個實驗可以怎么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
為什么?其他同學呢?還有想說的嗎?
對,我們可以把卡紙兩端往中間收攏形成拱橋狀來模擬球面,然后在球面上模擬帆船回港;
注意觀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行是否符合現(xiàn)實。操作員開船的速度要慢;為了觀察得更準備,
所有觀察員在操作員的對面,平視觀察。(ppt出示實驗記錄單)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匯報,集體討論交流
實驗時間到!請同學們回到座位上坐好,面向老師。
同學們,你們在球面上模擬帆船回港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符合現(xiàn)實嗎?所以你們的發(fā)現(xiàn)是?
(小組匯報,集體討論交流。)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老師給你們點贊?。ㄉ恼疲?/p>
帆船回港
先看見后看見
球而船帆船身
我的發(fā)現(xiàn):帆船在球面上回港的情況符合現(xiàn)實,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體。
5.師:既然大地的表面是不平的,它可能是什么形狀呢?(學生預測:半球體、橢球體、
圓錐……)相機板書。
6.提問:還可能有這么多形狀,那么根據(jù)事實,我們可以推翻哪些形狀?師引導學生思
辨,力求用證據(jù)將不合理的形狀推翻。
7.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很多,只有半球體、橢球體和球體符合現(xiàn)有的證據(jù)。隨著時間的
推移,亞里士多德又通過月食來推斷大地的形狀。我們來看看什么是月食?(微課視頻:月食)
8.根據(jù)月食的形成,同學們對大地的形狀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引導學生再次思辨,認
識到地球只能是球體。(相機板書: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陰影)
[設計意圖:由海岸觀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在學生分組實驗前作充分
的討論交流,明確實驗目的與注意事項再開展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從觀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行
情況中推斷出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體;引導學生思辨,力求用證據(jù)將不合理的形狀推翻,
認識到地球只能是球體。]
(二)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過渡:既然很多證據(jù)都推測大地是球體,那么只要從起點出發(fā)必然可以回到起點?;?/p>
這樣的想法,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歷經(jīng)1082天又回到了出
發(fā)地,用親身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這樣人們才開始接受地球是球體。
1.請同學們通過閱讀材料了解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活動記錄P5),并在地球儀上找出
麥哲倫航海路線的主要??奎c。(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師:下面正式開始(板書: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各小組隨著老師的引述,在地球儀上找出麥
哲倫航海路線的主要??奎c并插上一面小旗。各小組請準備!準備好了嗎?我宣布,模擬麥哲
倫環(huán)球航行之旅啟航啦?。≒PT帆船鳴笛啟航)
師結合學生準備情況作出如下適當提醒:起點是歐洲的?(西班牙),穿過大西洋,到達
南美洲的?(巴西)。一路南下航行4個月發(fā)現(xiàn)一個平靜的港灣,命名為(“圣胡利安港”)。
探險船隊沿著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發(fā)現(xiàn)了一條通往太平洋的海峽一一“麥哲倫海峽”。穿
過海峽,便到達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前方是一片浩瀚的太平洋。1521年,麥哲倫
船隊橫渡太平洋,抵達菲律賓群島。在那里,麥哲倫和當?shù)氐耐林l(fā)生沖突不幸身亡。船員
們繼續(xù)未完成的航程,橫渡印度洋,繞過非洲的(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歷
時1082天,完成了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
3.同學們,咱們用紅繩按航行的路線將小旗連起來,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從起點出發(fā)又
回到了起點……地球是球體……)
小結:至U此,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又進了一大步,證實了(生:地球是球體;板書:
球體、地球是球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麥哲倫航行故事、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用親身實踐證
實地球是球體,能比較深刻地體會這個有著劃時代意義的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針對新的假設,
教師再次提供事實讓學生自主思考,尋找證據(jù),就這樣引導學生逐步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
所經(jīng)歷的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四、閱讀與交流
1.師: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進入太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地球的形狀,請看視頻
(《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
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怎樣的?(一顆藍色的星球)這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確證了地球是球體
(板:確證球體)
師生共同小結:到此,我們了解到,從地是平的一一不平(弧形)一一球體一一確證球體,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經(jīng)歷了猜想、由現(xiàn)象進行推測、尋求證據(jù)修正認識形成新的猜想、環(huán)
球航行親身實踐驗證、到地球衛(wèi)星照片確證,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是漫長而曲折的(板
書);是客觀求真的過程;無論什么時代,哪個國家、民族、地區(qū)都這樣,這就是實事求是的科
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板:實事求是)
2.讓我們通過視頻了解更多關于地球的知識
師:關于地球,你知道了什么?請你說?地球自己會發(fā)光嗎?(不會)光從哪里來?(太陽
光)對,像地球這樣,自身不發(fā)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地球
是正圓球體嗎?(不是,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轉橢球體。)
3.來看這張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白色部分可能是?藍色呢?咖啡色
和綠色部分呢?(生:白色為冰雪或云層;幽叱面的藍色是海洋;黃色和綠色是陸地,其中綠
色是植被。)比較藍色、咖啡色、綠色部分的面積,哪個更大?(海洋)
[設計意圖:閱讀和交流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觀看幾段小視頻《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地球的小知識》,生動形象地讓學生認識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人
類進入了太空時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地球。從師生共同小結中進一步了解人類認識
地球形狀的漫長而曲折的歷程,從中領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五、拓展與總結
1.拓展小活動:參考地球儀,將陸地板塊貼在藍色球上。
同學們看,這是地球的六大板塊分布圖: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請小組長到講臺拿一張板塊圖,在小組內(nèi)參考地球儀觀察和定位,然
后派代表把陸地板塊貼到講臺的藍色球上。
2.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上*地球〉這一課,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來說說?
升華: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設計意圖:拓展小活動通過參考地球儀,將陸地板塊貼紙貼在藍色球上的小活動讓學
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板塊構造,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最后談談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本課的總
結,同時滲透環(huán)保教育,引導學生懂得珍愛地球。]
【板書設計】
5.地球
地球的形狀?實
事
地球是球體求
是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是漫長而曲折的
天圓地方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陰影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球衛(wèi)星照片
平的不平(弧形)球體---->確證球體
6.《月球(第一課時)》教案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實驗、測量、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
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認識月球的面貌。
知道地球、月球、太陽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選擇恰當?shù)墓ぞ?,觀察并描述對象的特征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教師引導下,能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科學態(tài)度:
對自然現(xiàn)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參加觀察、實驗、制作、調查等科學活動,并
能在活動中克服困難,完成預定的任務。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對產(chǎn)品不斷改進以適應自己不斷增加的需求;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
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2.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
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guī)律地運動著。
13.1描述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13.3月球圍繞地球運動,月相每月有規(guī)律地變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描述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13.4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描述月球表面的概況。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
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對太陽和月球等天體的觀察,學習實地觀察和觀測的方法,初步
認識一日內(nèi)太陽在天空中位置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模擬實驗和建構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
的自轉和公轉運動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以下活動。
(1)觀察、記錄、描述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認識太陽每天的位置變化規(guī)律,學習
觀察的方法。(學習內(nèi)容13.1)
(2)觀測、記錄一天中不同時段和一段時間內(nèi)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描述影子變化
的規(guī)律(模擬地球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狀態(tài),并將影子的變化與地球運動聯(lián)系起來。(學
習內(nèi)容13.1,13.2)
(3)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nèi)!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和月相變化,學習長
期觀測的方法(用做游戲等方式,模擬日、地、月三球的運動模式。(學習內(nèi)容13.3,13.4)
【教材分析】
《月球》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第二課。通過二年
級上冊第2單元《看月亮》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狀及月亮是如何移動的。
對于本課的觀察月相有了一個較好的幫助,為記錄月相觀察日記提供了方便。
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這是一個導入活動,讓學生知道用近代科學技術
觀察月亮,了解到月球上有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引發(fā)對環(huán)形山是如何形成的研究興趣。
第二部分,研究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先是實驗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分二層進行,一是在不同高
度丟相同大小的石子;二是在同一高度丟不同大小的石子。再是觀察“環(huán)形山”投影的變化,
用手電筒光直射和斜射沙盤里的石子坑。第三部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知道必要的月球
信息。第四部分,連續(xù)觀察月亮,記錄、整理月相觀察日記,模擬月球的公轉,觀察月相變
化。
【學情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第2單元《看月亮》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直觀地認識了月亮有不同的形狀,
初步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動的,但對于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和月亮的移動和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沒有
形成相應概念。本課教學中通過對月球基本知識的了解,知道月球上的相關信息,并模擬月
球環(huán)形山的形成,讓學生意識到利用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解釋某些自然現(xiàn)象。通過長期觀察月
亮,記錄月相觀察日記,培養(yǎng)學生長期觀察、及時記錄的實驗習慣,認識到科學的學習需要
恒心和細心。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推斷環(huán)形山的形成。
2.月球圍繞地球運動,月相每月有規(guī)律地變化。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描述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科學探究:
1.能利用多種途徑或媒體搜集關于月球的圖片、錄像和文字資料。
2.能對月相觀察日記按要求進行歸類。
3.能夠模擬月球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
科學態(tài)度:
1.意識到人類對宇宙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的。
2.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認識宇宙的幫助。
2.體會到人類登月工程偉大。
【教學重點】
學會用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月球的基本概況。
【教學難點】
描述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視頻、臺燈、小排球。
學生材料:沙盤、大小相同及大小不同的石子、手電筒、小氣球泡1個,大頭針1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出示中秋賞月圖)瞧,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美麗夜景呢?同學們,你們知道么,
月亮是天空中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天體。你了解月球嗎?誰愿意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學生分
享,了解學生前概念)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月球》。揭題,板書。
2.談話: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了月球(出示圖片),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月球跟地球有什么區(qū)別呢?
[設計意圖:利用中秋賞月圖和學生聽說過的關于月球的故事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
習興趣,了解學生前概念。用月球現(xiàn)實圖片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沖突,讓學生初步感知月球概況
二、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
1.提問:指著環(huán)形山,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我們放大來看看?(出示環(huán)形山放大圖)
2.談話:這些坑洞深淺不一,大大小小,遍布月球表面。如果讓你來命名,你會稱它為
什么?
3.談話:科學家稱它為“環(huán)形山”。觀察環(huán)形山的特點,你能猜猜它是如何形成的?
4.學生交流、猜測。(隕石撞擊或者火山爆發(fā))
5.(課件出示隕石坑和環(huán)形山圖)談話:真的如同學們所說環(huán)形山是流星和隕石撞擊而
成的嗎?我們?nèi)绾蝸眚炞C呢?如果是火山爆發(fā)所形成,你又打算如何來驗證呢?
6.根據(jù)不同的假設,師生交流實驗方案。(需要什么材料?實驗步驟?)
7.談話:老師為大家提供了沙盤、小石子和小氣球泡1個,大頭針1根,結合這些實驗
材料,實驗怎樣設計呢?
8.師生完善實驗方案。(如何模擬隕石不同的撞擊力?如何利用小氣球泡模擬火山噴發(fā)
的內(nèi)部力量)
9.小組領各自需要的器材,進行分組實驗。
10.思辨活動:各組出示模擬的環(huán)形山,對比月球環(huán)形山圖片,說說環(huán)形山形成的最可
能的原因是什么?你為什么這么想?
11.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山的形成最有可能是隕石的撞擊。
12.教師追問:那么為什么環(huán)形山有大有小呢?說說你們的想法?
13.學生匯報:通過實驗,我們還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山的大小與深淺不僅取決于流星和隕石的大
小,而且還取決于它們的撞擊速度。
14.提問:如果要觀察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你覺得在什么時候觀察效果最好?
15.學生猜測。
16.談話:我們用手電筒光來模擬太陽光,請同學們用手電筒照射(直射、斜射)這些
大小不一樣的坑,仔細觀察影子的變化。
17.小組完成實驗并回答。
18.小結:觀察環(huán)形山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太陽光斜射月球表面的時候。
19.過渡:什么時間才是太陽光斜射的時候呢?就需要我們來了解月球是如何公轉的。
(太陽光斜射與月球公轉有關嗎?)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師生雙方共同確立一個比較合理的實
驗方案。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既是模擬實驗,又是對比實驗,對于實驗條件的控制還
是要稍微引領下的,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對比實驗的條件控制。]
三、觀察月亮,記錄月相觀察日記
1.談話:月亮是東升西落的,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形狀的月亮。下面我們來模擬月球的公
轉,觀察“月相”的變化。月相就是對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的不同的稱呼,
也就是不同形狀的月亮。
2.提問:你打算如何模擬月球的公轉呢?需要用到什么器材?
3.學生討論、交流。
4.出示實驗要求,學生述說觀察要點。
(1)打開的臺燈模擬太陽,排球模擬月球。
(2)手臂伸直,托住的排球比頭稍高。
(3)原地轉運身體,讓球一直保持在身體的前方,觀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5.請學生上前模擬實驗,教師從旁手機現(xiàn)場投屏實驗影像。在“月相”變化的顯著特征
時期,教師講解當時月相的名稱。
6.回顧交流觀察到的月相變化。
7.談話:真實的月相變化是這樣的嗎?這就需要我們連續(xù)觀察月亮,并做好相應記錄。
8.出示記錄月相觀察日記的要求。
(1)記錄當天的日期(公歷和農(nóng)歷)和天氣;
(2)觀察當天的月亮形狀并按樣畫下來;
(3)記錄當時觀察的時間。
9.歸納總結記錄月相觀察日記的方法,并提醒學生注意什么時間才是太陽光斜射月球表
面的時候,此刻才是觀察環(huán)形山最好的時間。
[時間是每個月的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因為這個時候太陽剛好斜射月球表面,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挑選這樣的夜晚去觀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二年級時學過的月亮知識,進一步深入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通
過模擬實驗和視頻觀看,讓學生描述月相變化,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及各種月相名稱。]
四、了解月球的概況
1.談話:下面一起來自讀一段資料,說說你對月球的了解。
2.學生自讀資料并回答。
3.教師補充講解月球的信息。
4.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對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師有個小問題想考一考你們: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人,他的腳印還在嗎?
5.小組討論并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資料,提取資料中的有用信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
很有幫助的。]
五、運用與拓展
1.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月亮,記錄月相觀察日記。
2.近日來,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在進行探月,請同學們了解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
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長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結合課本,了解實
時航空航天事件,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板書設計】
6.月球(第一課時)
環(huán)形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隕石撞擊
(環(huán)形山最佳觀察時間:太陽斜射時)
月相示意圖:
6.《月球(第二課時)》教案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實驗、測量、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
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月球的運動特征,知道與它有關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
證據(jù)和結果。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教師引導下,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
科學態(tài)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象和事件發(fā)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協(xié)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樂于為
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對產(chǎn)品不斷改進以適應自己不斷增加的需求;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
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2)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
和“技術與工程領域”的中年段要求。
13.3月球圍繞地球運動,月相每月有規(guī)律地變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
描述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13.4描述月球表面的概況。
18.2工程的關鍵是設計。
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計一個產(chǎn)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務。
【教材分析】
《月球》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第二課時。在地面
上觀察月球,最直觀的現(xiàn)象就是月相的規(guī)律變化。在低年級,學生雖然看過月亮,學生通過
二年級上冊第2單元《天空中的星體》中《看月亮》的學習對月相這種現(xiàn)象也有所了解,但
是并沒有經(jīng)歷完整的長周期觀察月相變化的過程。因此,教材通過指導連續(xù)觀察月相和整理
月相觀察日記,培養(yǎng)學生的堅持性、意志力和責任心。經(jīng)由長周期的觀察,并輔助于模擬實
驗,可以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類似于天文學家的研究行為,讓學生體驗科學家的工作,讓學生在
發(fā)現(xiàn)事物運行規(guī)律中獲得滿足感。
這部分內(nèi)容包括兩個活動:一是觀察和整理記錄一個月的月相;二是月相知識的應用。
月相觀測對于小學生來說周期相對較長,所以要提示學生在觀察前應先考慮好觀察計劃,包
括制訂步驟、選擇時間和考慮安全措施。在觀察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天氣不好,不能進行觀
測的情況,還應注意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的科學精神??紤]到
學生要堅持一個月的觀察和記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課文設計了用擺放月相卡片的方法表示
月相變化過程的活動,這既是對第一個活動的彌補措施,又是引導學生對月相變化現(xiàn)象進行
總結的一個條理化過程。在觀察和記錄月相變化時,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月球位置的變化。對于
位置變化可安排學生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時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進行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月球
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學情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科學二單元《天空中的星體》中《看月亮》的學習,學生對月相這種現(xiàn)
象、月相的周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并沒有經(jīng)歷完整的長周期觀察月相變化的過程,
對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產(chǎn)生原因卻了解甚少。僅靠教師單純地講解,學生會被動地接受這些
知識,但卻無法體驗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實地觀察月相變化,
體驗月相變化過程,提煉月相變化規(guī)律,同時通過月相變化模擬實驗進行驗證,使學生對抽
象的天體運動形成初步的推理、想象能力。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有
很強的求知欲。由于學生在一、二、三年級已經(jīng)有了科學課的實驗教學,學生也掌握了一定
的觀察和記錄方法。在月相觀察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明確關鍵點后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
及時記錄等實驗習慣,對觀察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及時分析并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從月相變化的記錄發(fā)現(xiàn)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2.了解月亮每天同一時間位置變化的規(guī)律。
科學探究:
1.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
2.初步具有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其變化,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科學態(tài)度:
1.通過連續(xù)觀察月相和整理月相觀察日記,培養(yǎng)堅持性、意志力和責任心。
2.通過親自觀察月相變化,體會自然的奧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能根據(jù)常見的月相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總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連續(xù)觀察1個月以上的月相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或相關幻燈片、圖片,提前一個月布置學生觀察月球并記錄。
學生準備:月相記錄單。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整理月相觀察日記
準備:提前一個月應布置學生觀察月相,冬季農(nóng)歷上半月每晚6點對月亮進行定點觀察
(農(nóng)歷下半月每早6點對月亮進行定點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月亮形狀和它的位置畫在月相
記錄單上。(不同的季節(jié)可以根據(jù)日落時間調整觀察月相的時間)
活動一:月相形狀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1.提問:請看大屏幕,這樣的月球你看到過嗎?這樣的呢?(教師PPT展示不同的月相
圖片),我們通常把月球圓缺的形狀變化叫做什么?
(生:月亮的樣子,月相……)
2.小結:我們通常把月球圓缺的形狀變化叫做月相。(板書:月相)
3.過渡:接下來老師就要考考大家前段時間對月相觀察的結果如何。黑板上老師給同學
們準備了一組月相的小卡片,待會兒我會請一小組同學上來擺放你觀察記錄到的月相。老師
給其他組準備了一張月相實驗記錄單,請你們將觀察記錄到的月相依次用小卡片擺放好。
(生活動:小組合作擺放月相卡片)
4.過渡:根據(jù)組內(nèi)擺放的月相卡片,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樣變化的?
5.生分組討論并上臺匯報,師生點評。
6.小結:(師板書)
農(nóng)歷上半月月相:月相:缺---圓;亮面:朝西(右)
農(nóng)歷下半月月相:月相:圓---缺;亮面:朝東(左)
7.師過渡:在長達一個月的月相觀察中,有時由于天氣或忘記等原因,我們沒有及時地
記錄月相,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月相規(guī)律將自己的月相日記補充完整嗎?
(生完善月相日記)
8.過渡:同學們已經(jīng)對月相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觀察,現(xiàn)在請觀察這一個月的月相,將
記錄的月相對照形狀進行分類。
(生認識新月、蛾眉月、弦月、凸月、滿月)
9.追問:根據(jù)月相觀察記錄,數(shù)一數(shù)相鄰的兩次滿月大約間隔多少天。
10.生開始計算天數(shù)并匯報(需要注意:應不超過30天)
活動二:月球升起的位置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1.提問:根據(jù)觀察結果,請小組討論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
變動?
生(小組討論并分組匯報)。
師生總結:(師完善板書)
農(nóng)歷上半月月相:月相:缺一一圓
亮面:朝西(右)
位置:西---東移
農(nóng)歷下半月月相:月相:圓---缺
亮面:朝東(左)
位置:東一一西移
2.提問:為什么老師會讓大家把月相是按這個方向(逆時針)擺放的呢?
生:(月球是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的)。
師追問:那為什么老師把農(nóng)歷的初一放在右側,十五放在另一側?
(生:初一時,月球運動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此時月球的亮面都朝著太陽,暗面朝著地
球)
(生:十五時,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月球亮面全部朝著地球)
3.提問:我們在觀察中有時看不到月相,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生:(1)新月
(2)天氣原因
(3)觀察位置不對
(4)觀察時間不對...
針對第四種猜測,教師提供月球時刻表便于學生分析。
4.歸納:便于理解和記憶月相知識,善于創(chuàng)作的人們編排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和口訣,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
生: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5.月相歌活動:讓學生根據(jù)月相歌,變唱邊在黑板上擺放不同月相的位置,擺放結束后,
向所有學生介紹為什么這么擺放。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師生一起消化月相變化歌,同時嘗試理解口訣意思:上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上半月的上
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
東半天空。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連續(xù)性的觀察月相,對于月球亮面變化和位置變化可安排學生
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時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進行對比觀察結合一系列有指向性的問題,進
一步明確月球亮面變化和位置變化過程。]
二、習題鞏固
同學們剛才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將整塊內(nèi)容都呈現(xiàn)在了黑板上,老師設計了一系
列的觀察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了多少。
1.我會推測:
請說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重陽、中秋節(jié))當天的月相。
2.我是小詩人: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A.初一B.初三C.十五
(2)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A.初一B.初七C.二十三
3.我是小偵探:
情景:農(nóng)歷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長把某嫌疑犯捉回來審問。
疑犯對探長說:“我昨晚借著月光,看見老張從牛棚中偷走了?!?。探長馬上斷定疑犯在撒
謊。
為什么探長說他在撒謊?
[設計意圖:學生將通過我會推測、我是小詩人、我是小偵探三個板塊進一步加深對月
相知識的情景應用。]
三、拓展探究
1.提問:通過觀察與探究我們認識了各種不同的月相,那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2.生1:地球擋住了一部分太陽的光。
生2:由于月球的公轉,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反射太陽光的部分會發(fā)生變化。
生討論,最后達成一致: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積總會處于被太陽照亮的狀
態(tài)。隨著日、地、月三者位置關系的變化,我們從地球上會看到月球明亮的區(qū)域大小發(fā)生改
變。
[設計意圖:通過“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拓展,也
進一步將有關月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全面化。]
【板書設計】
6.地球(第二課時)
7.《太陽》教案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觀測、探究、閱讀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
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太陽、地球的大小比例及距離;太陽是一顆恒星,形成“行星”“衛(wèi)星”“恒星”
的天體概念。
太陽高度角在不同時間段的有規(guī)律變化。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
證據(jù)和結果。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科學態(tài)度: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象和事件發(fā)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2.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
13.4太陽系是人類已經(jīng)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太陽是一顆恒星,形成“行星”“衛(wèi)星”“恒星”的天體概念。
太陽高度角在不同時間段的有規(guī)律變化。
【教材分析】
《太陽》是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第三課,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太
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恒星,知道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學會測量太陽高度角,了解太陽高
度角在不同時間段有規(guī)律的變化著。通過測量太陽高度角,學生能夠體會太陽與地球之間的
內(nèi)在聯(lián)系,體驗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重要性,為下節(jié)課有關太陽其他方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
礎。
【學情分析】
太陽對同學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對太陽的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對于太陽發(fā)光發(fā)熱,
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生活經(jīng)驗,但僅僅是感性認識,沒有理性的認識,也沒有用科學
的實驗方法來探究過太陽。但是,通過平時的學習情況看,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非常高,
再加上學生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已初步具備觀察、實驗、探究的能力。所以,學生學習的目
標達成應該不成問題。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認識太陽大小和溫度,知道太陽是一顆會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恒星。
2.能夠探究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
科學探究: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2.通過實驗,收集證據(jù),驗證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
科學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
2.在實驗中能夠與他人合作。
3.意識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在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認識到科技的發(fā)展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便利。
【教學重點】
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
能夠探究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學會測量太陽高度角。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課件
學生材料:量角器、棉線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太陽
1.謎語導入:
早晨跳出東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
夏天我們躲著它,冬天人人都喜歡。(謎底:太陽)
2.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關于太陽的哪些信息呢?
生自由回答,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前概念。(對于典型的前概念可以適當板書記錄)
3.看來大家都知道一些關于太陽的信息,下面請各組閱讀資料,談談自己對太陽新的體
會。
小組閱讀資料。
4.小組匯報: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700C,內(nèi)部溫度可達1600萬°C,那可不就是一個大
火球嘛。像太陽這種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星球,科學家稱為“恒星”。
師:太陽到底有多大呢?在太陽系中,各個星球大小差別挺大的,我們可以給各個星球
按大小排個順序,
5.學生嘗試用星球圖片排序。(想一想地球排在什么位置)
師在排序活動中適當提醒:第一幅圖地球還能顯示出它的大,第二幅圖已經(jīng)被比下去了,
第三幅圖上大家找一下地球在哪呢?(通過三張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在不同比例下的太陽
與地球)。
6.過渡:太陽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太陽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看似再熟悉
不過的太陽對于我們來說又是那么陌生,在人們的印象中它始終是那么平靜,那么明亮,但
假設能靠近更多,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太陽。最近在歐洲有一架太陽望遠鏡拍攝到了迄
今為止最清晰的照片,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視頻)
7.看完后,讓學生談談體會(注意結合學生之前的前概念,教師應適當修正迷思概念。
8.小結:是??!看了視頻,讓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太陽的灼熱感,流光溢彩的動感
讓我們看到金子一般的太陽表面。除此之外,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點
綴下有一條淡云薄霧般的白色光帶,那就是銀河。銀河從側面看是中間厚邊緣薄的圓盤狀,
正面看是旋渦形,太陽就處在離銀河2.3萬光年的旋臂上。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恒星,
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一千多億顆。(結合星圖講解)
[設計意圖]通過謎語導入,既可以點出太陽的特點,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
太陽給我們帶來光和熱的概念??磮D片了解到太陽與銀河系的關系,看視頻直接感受太陽的
表面,知道恒星的概念。通過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匯報,尊重他人的勞動成
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體會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之遠
1.提問: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但我們知道實際上太陽離地球很遠很遠,那是
有多遠呢?
生:1.5億千米。
2.測算活動:1.5億千米?那有多遠呢?我們可以以我們學校的操場來換算一下:繞操
場一圈是200米,150000000000除以200等于多少圈呢?
生:750000000圈。(學生有驚訝之聲)
師:我們?nèi)绻@著操場跑這么多圈肯定是累的不行不行的,得換一個速度比較快的,我
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最快的速度是誰的?
生:光速30萬千米每秒。
師: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乘坐一種光速飛行器飛向太陽的話,需要多長時間?
生:1.5億千米除以30萬千米每秒等于500秒。
師:那就是說此刻照在身上的太陽光是現(xiàn)在發(fā)出來的嗎?什么時候發(fā)出來的?
生:不是此刻發(fā)出的,此刻照在我們身上的光是太陽500秒(約等于8.3分鐘)前發(fā)出
來的。
3.總結:那我們可以再來試想一下,排除掉其他因素,假設我們可以乘坐速度為1000
千米/時的飛機,要連續(xù)飛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為40000千米/時的火箭,要連續(xù)飛行
5個月。
師:假如我們從地球上開車出發(fā)去太陽呢?需要多久能夠到達呢?一一165年!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激發(fā)學生思考,并設計類似的題型鍛煉學生關于大數(shù)的計算。同
時學生對太陽系以及與宇宙的大小有一個具體的概念,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方法,
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學生留下深
刻的印象,今后在描述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三、測量太陽高度角
1.提問:你們知道早晨6點,中午12點,傍晚6點的時候,太陽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呢?
生自由答(關注方向和高度)
2.剛才大家都用了自己語言描述了一天中太陽的位置變化,那么如何才能更準確的描述
呢?科學家用了“太陽高度角”來描述,太陽高度角就是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
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
3.師提問:太陽高度角怎樣測量?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小組或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后回
答。
生1:數(shù)學課上測量角會使用到量角器,太陽高度角的使用是不是也可以用量角器測量?
師:數(shù)學課上的角是有兩條射線和一個交點組成的,那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是什么樣的
呢?我們只要找到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和交點就能進行測量。
生2:太陽高度角的定義是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那就是說地面可
以看作其中的一條邊。
生3:另一條邊是陽光,但是陽光是看得到摸不著的,怎樣去測量呢?
師: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好,怎樣解決呢?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陽光照射到的地方
與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什么區(qū)別?
生4: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是一片光明,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留下一片陰影。
師:光明與陰影的分界是不是很明顯的?
生5:光明與陰影有很明顯的交界線,我們可以把這個交界處當成角的交點,陽光照射
到物體上在地面上都會留有影子,可以把從物體頂上射下來的那一束陽光當成角的一邊,對
應的影子當成另一條邊,我們就可以用量角器測量角度了。
師:從頭頂上照射下來的陽光也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我們有沒有什么方法讓大家更方便
地確定那一束光呢?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哦。
生6:我們可以用一條線來代替陽光,其他物體投射的影子好找,但是物體的頂不好測。
可以選擇人與影子,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
生7:這個實驗我們必須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至少需要3個人。
師:那這3個人在實驗中都擔當什么樣的角色呢?
生8:第一位同學A站立不動,作為模特,為了確定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第二位同學B
與A同學分別扯著棉線的兩端,并且保持量角器的穩(wěn)定;第三位同學C輔助B同學測量夾角
的大小并讀數(shù),我們還需要一位記錄員D,所以這個實驗我們每個小組需要4位同學。
4.師: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可以用棉線和影子可以確定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在測量
時需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呢?
(1)實驗時為了安全,實驗者要背對太陽,以免眼睛被刺傷。
(2)棉線從頭頂拉到地面一定要到人影前端,并且拉直。
(3)量角器使用時要平放在地面上,眼睛與讀數(shù)保持同一平面。
(4)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相互配合。
5.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
(1)一名同學背對太陽站定。
(2)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做好記錄。
(3)一天中選擇至少3個時間段進行測量,觀察太陽高度角一天的變化。
6.小結:太陽高度角在一天中是有規(guī)律的變化的。
[設計意圖]由數(shù)學上角的概念來舉一反三理解太陽高度角,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與老師的引
導找出太陽高度角的兩條邊與交點,進而學會測量太陽高度角,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測量太
陽高度角之前強調安全與注意事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好習慣。
四、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nèi)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有了太陽,地球上才有了晝夜變化與四季的變
換,有了太陽,我們才有了光與熱。那太陽還會在哪些方面影響到我們呢?我們下節(jié)課將會
學習,利用太陽高度的原理而發(fā)明的一一《太陽鐘》。
【板書設計】
7.太陽
自身發(fā)光發(fā)熱
恒星
溫度:高
表面溫度約為5500℃,內(nèi)部溫度可達1500萬。C
體積:大
相當于130萬個地球
8.《太陽鐘》教案
【課標落實】
i.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實驗、測量、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
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特征,知道與它們有關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知道
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況,知道晝夜交替、四季變化分別與地球自轉和公轉有關;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選擇恰當?shù)墓ぞ?,觀察并描述對象的特征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教師引導下,能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科學態(tài)度: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jù),
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創(chuàng)新樂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對產(chǎn)品不斷改進以適應自己不斷增加的需求;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
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2.本課學習內(nèi)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與宇宙科學領
域”的中年段要求。
6.2.2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fā)生反射,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會形成陰影。
描述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17.3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
使用和制作簡易的古代的測量儀器模型,如日暑、沙漏等。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析】
《太陽鐘》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2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第四課時。通過
前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人站在陽光下會有影子,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有影子的特征,
因此影子對學生來講是非常熟悉的。本課帶領學生認識太陽與影子的關系。但學生對如何利
用太陽的影子變化規(guī)律制作一個太陽鐘是存在困擾的。本課要幫助學生弄清影子的長短、方
向與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美體內(nèi)衣市場銷售策略分析與前景盈利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版
- 中國紅外線石材切割機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碳氮化鈦行業(yè)前景動態(tài)及盈利前景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電梯維修保養(yǎng)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及投資效益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工傷保險課程設計
- 培訓課程設計的培訓
- 生物工藝學課程設計
- 獨立基礎課程設計a軸
- 軟件課程設計報告小結
- 生態(tài)修復培訓課程設計
- 綿陽市高中2022級(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一診)語文試卷(含答案)
- 自然資源調查監(jiān)測勞動和技能競賽
- 2 0 2 4 年 7 月 國開??啤斗ɡ韺W》期末紙質考試 試題及答案
- 6.1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經(jīng)開區(qū)國際學校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 DB23T 3842-2024 一般化工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評定規(guī)范
- 期中模擬押題卷(1-3單元)(試題)-2024-2025學年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
- 環(huán)氧樹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報告
-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測量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2024新信息科技三年級第四單元:創(chuàng)作數(shù)字作品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