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1頁
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2頁
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3頁
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4頁
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浙江卷語文模擬卷匯編一一文言文閱讀

一、【2021-2022學年高三5月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模擬檢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小題。(20分)

示弟立志說

王陽明

予弟守文來學,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請次第其語,使得時時觀省;且請淺近其辭,則易

于通曉也。因書以與之。

夫學英先寺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世之所以因循

茍且,隨俗習非,而卒歸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為圣人之志,然后

可與共學?!叭似堈\有求為圣人之志,則必思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純乎天

理而無人欲之私歟?圣人之所以為圣人,惟?其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欲,則我之欲為圣人,

亦惟在于此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欲耳。欲此心之純乎大理而無人欲,則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務去人欲而存天理,則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則必正

諸生?,考諸古訓,而凡所謂學問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講。

夫所謂正諸先覺者,既以其人為先覺而師之矣,則當專心致志,惟先覺冬為聽。言有不

合,不得棄置,必從而思之;思之不得,又從而辨之,務求了釋,不敢輒生疑惑。故《記》

日:“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逼垷o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言之而聽之不審,猶不聽也;聽之而思之不慎,猶不思也。是則雖日師之,猶不師也。

夫所謂考諸古訓者,圣賢垂訓,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經》《四書》是

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才是以求之于此則其展卷之際真如饑者之于食求

飽而已;病者之于藥,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燈,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

記誦講說,以算口耳之弊哉?

夫立志亦不易矣??鬃?,圣人也,猶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绷⒄撸?/p>

立也。志豈可易而視哉!夫志,氣之師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

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xù)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

正目平視之,無他見也;傾耳而聽之,無他聞也。如貓捕鼠,如雞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結,

而不復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氣精明,義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覺,自然容住不

得矣。

自古圣賢,因時立教,雖若不同,其用功大指無或少異?!稌分^“惟精惟一”,《易》

謂“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孔子謂博文約禮,曾子謂“忠恕”,子思謂“尊德性而道問學”

孟子謂集義養(yǎng)氣,“求其放心”,雖若人自為說,有不可強同者,而求其要領歸宿,合若符

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則心同,心同則學同。其干不同者,皆邪說也。

后世大中,尤在無志,故今以立志為說。中間字字句句,莫非立志。蓋終身問學之功,

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說而合精一,則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說而合敬義,則字字句

句皆敬義之功。其諸“格致”“博約”“忠恕”等說,無不吻合。但能實心體之,然后信予

言之非妄也。

(選自《傳習錄》,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則必正諸光集先覺:覺悟早的人

B.以貨口耳之弊哉資:幫助

C.其卒不同者卒:最終

D.后世大患患:憂慮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夫學莫先于立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惟以其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欲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

C.惟先覺之為聽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D.正目頂視之因人之力顧敝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的寫作緣由是作者應弟弟之請求,把關于立志的道理寫出來。本文語言淺近,易于

通曉,說理之中包含有諄諄勸誡之意,辭意懇切。

B.作者直接點明立志的重要性后,從反面說明不立志的危害,再用程子的觀點加以證明然

后層層推進,得出"去人欲""存天理"的方法,即學習研究古圣先賢的教導。

C.作者認為立志貫穿求學始終,人一旦立了志便會有了根本,便會心凝神聚,神清氣明,

如此這樣,也正合乎古人所謂"惟精惟一”"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的奧妙與精髓。

D.全文緊緊圍繞著"立志"二字,層次清晰,引經據(jù)典,正反結合,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寓理于情,運用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文采斐然,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則

其展卷之際真如饑者之于食求飽而已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人茍誠有求為圣人之志,則必思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安在。(4分)

(2)而求其要領歸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4分)

二、【2021-2022學年高三下學期浙江省精誠聯(lián)盟適應性聯(lián)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題。(20分)

生員論(中)

[清]顧炎武

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蘇: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

之習除;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

今天下之出入公門,以撓官府之政者,生員也;倚勢以武斷于鄉(xiāng)里者,生員也;官府一

拂其意,則群起而哄者,生員也。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鋤之而不可鋤也。小有所知,

則日:是殺士也,坑儒也。百年以來,以此為大患,而一二識體能言之士,又皆身出于生員,

西不敢顯言其弊,故不能曠然一舉而除之也。故曰: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也。

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日鄉(xiāng)宦,日生員,目吏胥。是三者,法皆得以復其戶,而無雜泛之

差,于是雜泛之差乃盡歸于小民。今之大縣至有生員千人以上考,比比也。富者行關節(jié)以求

為生員,而貧者相率而逃且死,故生員之于其邑人,無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年。然而一切

考試科舉之費,猶皆派取之民,故病民之尤者,生員也。故曰: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

蘇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識之人而人之使為朋黨。生員多在天下.近或數(shù)百千里,

遠或萬里,語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則有所謂主考官者,謂之座師;有所謂同考

官者,謂之房師;同榜之士,謂之同年。如中膠固,牢不可解。書牘交于道路,請托遍于官

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黨傾軋,取入主太阿之柄而顛倒之,皆此之

由也。故日: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除也。

國家之所以取生員而考之以經文、論、策、表、判者,欲以明六經之旨,通當世之務也。

今以書坊所刻之義,謂之時文,舍圣人之經典、先儒之注疏與前代之史不讀,而讀其所謂時

文。時文之出,每科一變,五尺童子能誦數(shù)十篇而小變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鈍者至白首

而不得單。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歲月,銷磨之場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視天下國

家之事,以為人生之所以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敗壞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土不成士官不成官

兵不成兵將不成將夫然后寇賊奸完得而乘之敵國外侮得而勝之。茍以時文之功,用于經史及

當世之務,則必有聰明俊杰通達治體之土,起于其間矣。故日: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

出矣。

(選自《顧亭林詩文集》,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無砸的一項是()(3分)

A.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際除:清除

B.而有丘山之般累:負擔

C.期牛膠固朋比:互相勾結

D.而鈍者至白首而不得遇遇:相逢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頂不敢顯言其弊吾嘗終日項思矣

B.今之大縣至有生員千人以上有求人可使報秦春

C.生員之在天下安能以身?察察

D.今場書坊所刻之義以資政殿學士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開宗明義,開篇直截了當?shù)靥岢隽藦U生員之制才能解決各種弊端的觀點,然后層層

深入地加以論述,得出結論。

B.文章指責時弊,切實有力,明清時,凡經過省內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都稱為“生員",

其矛頭指向當時的科舉制度。

C.作者希望生員專注于經史及當代的政務,那么將會出現(xiàn)經世治國之才,國家也能夠取勝

于外來侵侮者,不會敗亡。

D.本文講述生員制度造成的嚴重后果,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戰(zhàn)斗性,

顯示作者高超的說理藝術。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故敗壞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土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將不

成將夫然后寇賊奸完得而乘之敵國外侮得而勝之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識之人而交之使為朋黨。(4分)

(2)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視天下國家之事,以為人生之所以為功名者,惟此而已。(4分)

三、【2021-2022學年高三5月浙江省金華市、麗水市、衢州市十二校聯(lián)考語文試題】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讀通鑒論

王夫之

夫人之持志以務修能,亦難乎其始耳。血氣未定,物誘易遷,智未開,守未固,得失貞

淫治亂之故未熟嘗,而易生其驕情;及其年富力強,見聞益廣,浮蕩之志氣已斂,聲色之娛

樂已厭,而好修之成效有可居,則靡而淫,玩而弛,縱而暴,皆日損以向于善;此中人之恒

也。太甲、成王終為令主,亦此而已矣。

夫茍以修德為心與?德者,無盡之藏也,未之見,則一善成而已若有余矣;既見之矣,既

習之矣,仁不熟不安于心,義未精不利于用,浩乎其無涯矣,森乎其不可犯矣,亶蠢乎相引

以深密。若登高山,愈陟而愈見其峻,勿容自釋也。故所患者,始之不自振也,繼之不自省

也,而不患其終之不自保也。

茍其以立功為心,而不知德在己而不在事與?則功者,有盡之規(guī)也,內賊未除,除之而

內見清矣;外寇未戢,戢之而外見寧矣;百姓未富,富之而人有其生矣;法制未修,修之而國

有其典矣。夫既內無肘腋之奸,外無跳梁之敵,野鮮流亡,而朝有綱紀,則過此以往,復奚

事哉?志大而求盈,則貪荒遠之功;心滿而自得,則偷晏安之樂;所愿者在是,所行者及是,

所成者止是,復奚事哉?邪佞進,女寵興,酣歌恒舞,而日與民同樂;深居晏起,而日無為自

正。進厝火積薪之說者,無可見之征;抱蟻穴金堤之慮者,被苛求之責。智淺者不可使深,志

小者不可使大,度量有涯,淫溢必汛,蓋必然之勢矣。

古之圣王后治而先學貴德而賤功望之天下者輕而責之身心者重故耄修益勤死而后已,非以為

天下也,為已而已矣。為已者,功不欲居,名不欲立,以天子而無殊于巖穴之土,志日專,

氣日斂,欲日,澹忘,心日內守,則但患其始之未正也,不患其終之不永也,無可見之功勛,

則無告成之逸豫也。唐以功立國,而道德之旨,自天子以至于學士大夫置不講焉,三君?之

不終,有以夫!

[注]①三君:唐代以貞觀、開元、元和為年號的三位君主。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中人之恒也恒:常態(tài)

B.仁不熟不去于心安:安全

C.填之而外見寧矣戢:平定

D.則無告成之逸豫也逸豫:閑適安樂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外無跳梁之敵鵬之徙于南冥也

B.則貪荒遠之功則群聚而笑之

C.而日與民同樂堤騎按劍池前

D.智淺者不可使深客有吹洞簫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作為,開始時因血氣不穩(wěn)定、心智未開化等原因,很難實現(xiàn),因此

要等到年富力強之時。太甲、成王最后成為好的君主,就是源于此。

B.道德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寶藏,研究學習道德的人未發(fā)現(xiàn)它時,會容易對自己滿足,了解

熟悉它之,后就會擔心不能振作、反思自己,不擔心無法保全自己。

C.作者認為唐代的三位執(zhí)政者在位期間有始無終的原因,是君主及臣子只專注于建立功業(yè)

而忽視了對道德意義的探究,這和古代的圣王有相似之處。

D.為了更形象地論述唐代三君的執(zhí)政之失,作者運用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事例論證等,

并大量使用對仗、排比等句式,引古鑒今、文采飛揚、議論縱橫。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古之圣王后治而先學貴德而賤功望之天下者輕而責之身心

者重故耄修益勤死而后已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夫人之持志以務修能,亦難乎其始耳。(4分)

(2)若登高山,愈陟而愈見其峻,勿容自釋也。(4分)

四、【2022屆浙江省Z20名校聯(lián)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20分)

答彭尺木進土書

袁枚

來書教以禪學,引文文山?詩語云云。似乎文山不遇楚黃道人,便不能了死生者。仆不

以為然。古豪杰視死如歸,不勝屈指,倘必待禪悟而后能死節(jié),則佛未入中國時,當無龍逢、

比干。居士之意,以為必通禪而后能了生死耳。殊不知從古來不能了生死者,英如禪。夫有

生有死,天之道也。養(yǎng)生送死,人之道也。今舍其人道多可知,而求諸天道之不可知,以為

生本無生,死本無死,又以為生有所來,死有所往。此皆由于貪生畏死之一念縈結于胸而不

釋,夫然后畫餅指梅,故反其詞?自解,此洪爐躍冶,莊子所謂不祥之金也。其于生死之道

了乎否乎?子路問死,子日:“未知生,焉知死?”當時圣人若逆知后之人必有借生死以惑

世者,故于子路之問,萌芽初發(fā)而逆折之。

來書云:生死去來,不可置之度外。尤謬。天下事有不可不置之度內者,“德之不修,

學之不講”是也。有不可不置之度外者,“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是也。若以度外之事而度

內求之,是即出位之思,妄之至也。

雖然,富萬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使佛果能出死人生,仆亦何妨援儒入墨。

而無如二千年來凡所謂佛者率皆支離誕幻如捕風然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禱之而不應。如來、

釋跡與夏畦之庸鬼同一虛無,有異端之虛名,無異端之實效,以故智者不為也。試思居士參

穆二十年,自謂深于彼法者矣。然而知生之所由來,能不生乎?知死之所由去,能不死乎?

如仆者自暴自棄,甘心為門外人矣。然而不知生之所由來,便不生乎?不知死之所由去,便

速死乎?生死去來,知之者與不知者無以異也,盍亦聽其自生自死、自去自來而已矣。

《易》日:“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毖郧び袝r而生死也?!对姟啡眨骸案甙稙楣?,

深谷為陵?!毖粤旯扔袝r而來去也。生死去來,天地不能自主,而況于人?居士寧靜寡欲,

有作圣基,惜于生死之際,未免有己之見存,致為禪氏所誘。有所慕于彼者,無所得于此故

也。獨不見孟子之論生死乎?日:“天壽不如,修身以俟之?!碧諠撝撋篮酰咳眨骸案?/p>

沉大化中,不戀亦不懼?!巴辆涌v不能學孟子,亦當法淵明,奚必他適!

昔曹操聘虞翻,翻笑日:“孟德欲以盜賊馀贓污人耶?”居士招我之意有類孟德,故敢

誦仲翔之語?奉謝。

【注解】①文文山:文天祥。彭尺木來信云:“昔文信公在燕獄時遇楚黃道人,受出世法,

始得脫然于生死之際。”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養(yǎng)生送死,人之道也養(yǎng):供養(yǎng)

B.萌芽初發(fā)而座折之逆:預先

C.試思居士參稽二十年稽:跪拜

D.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貳:兩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今舍其人道之可知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富加可求也秦以城求璧阿趙不許

C.致為禪氏所誘然此可為智者道

D.故敢誦仲翔之語"奉謝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彭尺木借文天祥來勸說自己修佛學禪,作者不以為然,并以龍逢、比干為例加以反

駁,證明自古以來豪杰們舍生取義并非因為"禪悟"而為。

B.作者反對友人舍棄現(xiàn)實人道、追求虛妄來世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混淆了生死之別,無非

是以探究天道為名,掩蓋貪生怕死的實質。

C.作者認為修德講學是不可不放在心上之事,死生富貴是可置之度外之事,而彭尺木恰是

將度內之事放在度外求之,這是非分之想。

D.本文針對彭尺木來信,以儒家學說為根據(jù),通過論證,主張注重人道,不盲從天道;全

文破立結合,語言明快簡潔。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而無如二千年來凡所謂佛者率皆支離誕幻如捕風然視之而

不見聽之而不聞禱之而不應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生死去來,知之者與不知者無以異也,盍亦聽其自生自死、自去自來而已矣。(5分)

(2)土君子縱不能學孟子,亦當法淵明,奚必他適?。?分)

五、【2022屆浙江省高考模擬金標卷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20分)

讀通鑒論?敘論四

王夫之

治道之極致,上稽《尚書》,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樞,則君心之敬肆也;其

戒,則怠荒刻霞,不及者倦,過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賢而興教也;其施及于民,仁愛中錫

以極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漢而下,迄至于今,無不可?此理推而行也;以

理鈴選①,以均賦役,以詰戎兵,以飭刑罰,以定典式,無不待此以得其宜也。至于設為規(guī)

畫,措之科條,《尚書》不言,孔子不言,豈遺其實而弗求詳哉?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

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

事法。故封建、井田、朝會、征伐、建官、頒祿之制,《尚書》不言,孔子不言。豈德不如

舜、禹、孔子者,而敢以記誦所得者斷萬世之大經乎?

《夏書》專有《禹貢》,實也,而系之以禹,則夏后一代之法,固不行于商、周;《周書》

之有《周官》,實也,而系之以周,則成周一代之規(guī),初不上日于商、夏。孔子日:“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焙我宰悖我孕?,豈靳言哉?言所以足,而即啟不足之階;言所以信,

而且致不信之咎也。

孟子之言異是,何也?戰(zhàn)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令也,侯王分士,各自為政,而皆以放

恣漁獵之情,聽《耕戰(zhàn)》《刑名》《殃民》之說,與《尚書》、孔子之言背道而馳。勿暇論其

存主之敬怠仁暴,而所行者,一令出而生民即趨人于死亡。三王之遺澤,存十一千千百,而

可以稍蘇,則抑不能預謀漢、唐已后之天下,勢異局遷,而通變以使民不倦者奚若。蓋救焚

拯溺,一時之所迫,于是有“徒善不足為政”之說,而未成乎郡縣之天下,猶有可遵先王之

理勢,所繇與《尚書》、孔子之言異也。要非以參萬世而成可率繇②也。

編中所論,推本得失之原,勉自竭以求合于圣治之本:而就事論法,因其時而酌其宜,

即一代而各有弛張,均一事而互有伸訕,寧為無定之言,不敢執(zhí)一以賊道。有自相跖鰲④者

矣,無強天下以必從其獨見者也。若井田、封建、鄉(xiāng)舉、里選、寓兵于農、舍笞杖而行肉刑

諸法,先儒有欲必行之者矣。襲《周官》之名跡而適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據(jù)《禹貢》以導

河而適以益其潰決者李仲昌也。盡破天下之成規(guī),駭萬物而從其記誦之所得,逢使為之,吾

惡知其所終哉!

(節(jié)選自《讀通鑒論》)

【注】①鏗選:選才授官。②率繇:遵循,沿用。③訕:同“屈”。④跖鑫(zhlN):乖

舛,謬誤。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稽《尚書》稽:考察

B.君子不以事法垂:接近

C.古今一大變革之窗也會:聚合

D.。使為之浸:逐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仁愛加錫以極也君子博學頂日參省乎己

B.無不可以此理推而行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初不上用于商、夏國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存H--■于千百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尚書》提出治國的要領,即君主要遵守制度,戒除懈怠,做事不過分苛刻,任用賢者

以興教化并且能夠對百姓施加仁愛。

B.作者認為,古時的法制能否限制今日發(fā)展,今日的法規(guī)能否決定以后的事情,往往在于

君子是否愿意以之為規(guī)并將其流傳。

C.作者認為,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窮兵魏武,聽從兵、法、農等家的學說主張,對百姓實施

暴政,將三王遺留的美德?lián)]霍殆盡。

D.《讀通鑒論》一書既推求政事得失的根本,使其符合于圣人治理的根本,而且能夠就事

論法,通過議論來發(fā)表個人的見解。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襲《周官》之名跡而適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據(jù)《禹貢》以導河

而適以益其潰決者李仲昌也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以飭刑罰,以定典式,無不待此以得其宜也。(4分)

(2)孔子日:“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焙我宰悖我孕?,豈靳言哉?(4分)

六、【2022屆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二模二模(4月份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諫買浙燈狀

(宋)蘇軾

臣伏見中使傳宣下府市司買浙燈四千余盞,有司具實直①以聞,陛下②又令減價收買,

見已盡數(shù)拘收,禁止私買,以須上令。臣始聞之,驚愕不信,咨嗟累日。何者?竊為陛下惜

此舉動也。臣雖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經術動法堯舜窮天下之嗜欲不足以易其樂盡天下之玩好不、

足必解其怩而豈以為為怩者哉?此不過以奉二宮③之歡,而極天下之養(yǎng)耳。然大孝在乎養(yǎng)志,

百姓不可戶曉,皆謂陛下以耳目不急多玩,而奪其口體必用之資。賣燈之民,例非豪戶,舉

債出息,畜之彌年;衣食之計,望此旬日。陛下為民父母,唯可添價貴買,豈可減價賤酬?

此事至小,體則甚大。凡陛下所以減價者,非欲以與此小民爭此豪末,豈以其無用而厚費也?

如知其無用,何必更索;惡其厚費,則如勿買。且內庭竺事,每遇放燈,不過令內東門雜物

務臨時收買,數(shù)目既少,又無拘收督迫之嚴,費用不多,民亦無憾。故臣愿追還前命,凡悉

如舊。京城百姓,不慣侵擾,恩德已厚,怨蠡易生,可不慎歟!可不畏歟!

方今百冗未除,物力凋弊,陛下縱出內帑④財物,不用大司農錢,而內帑所儲,孰非民

力,與其平時耗于不急之用,曷若留貯以待乏絕之供。故臣愿陛下將來放燈與凡游觀苑囿宴

好賜予之類,皆飭有司,務從儉約。頃者詔旨裁減皇族恩例,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

遠慮,割愛為民。然竊號其間,不能無少望千陛下,惟當痛自刻損,以身先之,使知人主耳

猶若此,而況于吾徒哉。非惟省費,亦且弭怨。

昔唐太宗遣使往涼州對李大亮獻其名鷹,大亮不可,太宗深嘉之。詔日:“有臣若此,

朕復何憂?!泵骰蔬z使江南采焦鵲,汴州刺史倪若水論之,為反其使。又令益州織半臂背子、

琵琶捍撥、鏤牙合子等,蘇許公不奉詔。李德裕在浙西,詔造銀疊蚤子妝具二十事,織綾二

千匹,德裕上疏極論,亦為罷之。使陛下內之臺諫有如此數(shù)人者,則買燈之事,必須力言。

外之有司有如此數(shù)人者,則買燈之事,必不奉詔。陛下聰明睿圣,追跡堯舜,平群臣不以唐

大宗、明皇事陛下,竊嘗深咎之。臣忝谷府寮,親見其事,若又不言,臣罪大矣。陛下若赦

之不誅,則臣又有非職之言大于此者,忍不為陛下盡之。若不赦,亦臣之分也。謹錄奏聞,

伏候敕下。

(有刪減)

【注】①直:通“值:②陛下:指宋神宗。③二宮:指神宗祖母曹氏、母親高氏。④內

帑:內庫,指皇帝、皇室的私財、私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碩的一項是()(3分)

A.且內庭故事故事:先例,舊例。

B.然竊談其間揆:估量,揣測。

C.胡李大亮獻其名鷹諷:委婉暗示、勸告。

D.臣忝備府寮備:預備,準備。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皆謂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安能以身之察察

B.不能無少望于陛下寄蜉螳于天地

C.使知人主耳猶若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阿群臣不以唐太宗、明皇事陛下簡能則任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無琥的一項是()(3分)

A.對神宗下令減價購買、禁止私買浙燈一事,作者態(tài)度鮮明地表示反對,并指出茲事體大,

容易滋生民怨,故宜采取審慎態(tài)度。

B.作者提出,在百冗未除、物力凋弊的情況下,君主應厲行節(jié)儉,能裁減皇族恩例固然體

現(xiàn)其圣明,但還要減少自身用度,親身垂范。

C.作者一方面以唐太宗等君主的做法勸諫宋神宗,另一方面則借李大亮等臣子的行為批評

群臣不能力諫,流露出自己為國建言的堅定決心。

D.本文借買燈事件指出弊政,并圍繞君民關系層層剖析,提出"割愛為民"的核心觀點,反

映出作者關注民生、敢于進言的態(tài)度和精神。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3分)

臣雖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經術動法堯舜窮天下之嗜欲不足以

易其樂盡天下之玩好不足以解其憂而豈以燈為悅者哉?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賣燈之民,例非豪戶,舉債出息,畜之彌年;衣食之計,望此旬日。(4分)

(2)而內帑所儲,孰非民力,與其平時耗于不急之用,曷若留貯以待乏絕之供。(4分)

七、【2022屆浙江省嘉興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20分)

與王定國①書

蘇軾

某再拜。遞中領手教,知已到官無恙,自處泰然,頓解憂懸。又知攝二千石②,風采震

于殊俗,一段奇事?。某羈寓粗遣,但八月中喪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復聞堂兄中舍卒于成

都。異鄉(xiāng)罹此,觸物凄感,奈何奈何!

近頗知養(yǎng)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更相闊數(shù)年,索我鬧風之上

③矣。兼畫得寒林墨什,已入神品,行草尤工,只是詩筆殊退也,不知何故。子由在筠,甚

苦局事煩碎,深羨老兄之安逸也。非久,冬至,已借得天慶觀道堂三間,舂坐其中,闔戶反

視,想當有深益也。

定國產寄臨江軍書,久已收得。二書反復議論及處憂患者甚詳,既以解憂,又以洗我昏

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謂“非茍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常誦此語也。杜子美在困窮之中,

一飲一食,未嘗忘君,詩人以來,一人而已。今見定國,每有書皆有感恩念咎之語,甚得詩

人之本意。仆雖不肖,亦嘗庶幾仿佛于此也。

文字與詩,皆不復作。近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書,輒書此奉寄。今日馬鋪

李孝基送君謨④石刻一卷來,其后有定國題字,又動我相思之懷,作惡久蕓。數(shù)日前,沈達

過此,亦云與定國熟,船中會話半夜,強半是說定國。

近有人不丹砂少許,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人教以養(yǎng)火,觀蘇變化,聊以怡神遣日。

賓去桂不甚遠,朱砂若易致,或為致數(shù)兩,因寄及,稍難即罷,非急用也。窮荒之中,恐亦

有一二奇士,當以冷眼陰求之。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解化,而丹材多出南荒,故葛稚川乞峋

蟆令,竟化于廣州,不可不留意也。道術多方難得其要然以某觀之惟能靜心閉目以漸習之但

閉得百十息為益甚大。

知有殺賣鵝鴨甚便,此間無有,但買斫肉魚,亦足矣。膜入雖不繼,痛自節(jié)儉,每日限

用百五十,自月朔日取錢四千五百足,系作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明以畫杈子挑取一塊,即

藏去杈子,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可謂至儉,然猶每日一肉,蓋此間物賤故也。囊中所有,

可支一年以上,日下未須慮也。兒子正如所料,不肯出官。信筆亂書,無復倫次,不覺學幅。

書到此,恰二鼓,室前霜月滿空,想識我此懷也。言不可盡,惟萬萬住曹而已。

(選自《唐宋八大家文集?蘇軾文》)

【注】①王定國:名鞏,出身名門,從蘇軾游,在蘇軾被貶后,遭牽連。②二千石:代指

知州。漢太守俸祿為二千石,宋代知州相當于當漢太守。③間風之上:闿風,山名泛指仙界。

④君謨:宋代書法家蔡襄的字。

1.對下列向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越坐其中燕:通"宴",安定,安閑。

B.近有人墨丹砂少許惠:贈送

C.不覺累幅累:拖累

D.惟萬萬保嗇而已保嗇:保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一段奇事也斯固百世之遇也

B.定國折寄臨江軍書若屬皆且為所虜

C作惡久之茍以天下之大

D.觀其變化吾其還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關心朋友到任后的情況,勉勵朋友,寄送文章,并不時流露思念之情,可見作者與

王定國友情甚篤。

B.作者認為自己在養(yǎng)生上頗有心得,服食丹砂等養(yǎng)生法讓他的精神面貌有很大變化,詩書

畫都有很大進步。

C.作者與朋友似是相對而談,語言質樸而親切;最后在談及節(jié)省家用妙法的時候,細碎具

體而又幽默風趣。

D.文章從回應友人信件開始,穿插了對自己當下生活的敘寫和思考,以對友人的關切叮囑

收尾,結構緊湊。.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道術多方難得其要然以某觀之惟能靜心閉目以漸習之但閉

得百十息為益甚大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二書反復議論及處憂患者甚詳,既以解憂,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4分)

(2)數(shù)日前,沈達過此,亦云與定國熟,船中會話半夜,強半是說定國。(4分)

八、【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宋】王安石

臣竊觀陛下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而又公選天下之所

愿以為輔相者,用之以事,而不貳于讒邪傾巧之臣。此雖二帝、三王?之用心,不過如此而

已。宜其家給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顧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

夷狄,天下之財力日多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魂13②然??痔煜轮貌话病?/p>

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嚴令具,無所不有,而臣以謂無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

政故也。孟子日:“有仁心仁聞,而澤不加于百姓亨,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币悦献又?/p>

說,觀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遠,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雖甚愚

者,猶知其難也。然臣以謂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謂當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

王,相去蓋千有余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時具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

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臣故日:當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罩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雖然以方今之勢揆之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勢必不能也何也以方

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嘗試竊觀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時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則有沈廢伏匿在下,而

不為當時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閭巷草野之間,而亦未見其多百。豈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

而然乎?臣以謂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則可知矣。今以一路?數(shù)千里之

間,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緩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職事者甚少,而不才茍簡貪鄙之

人,至不可勝數(shù)。其能講先王之意以合當時之變者,蓋闔郡之間,往往而絕也。朝廷每一令

下,其意雖善,在位者猶不能推行,使膏澤加于民,而吏輒緣之為奸,以擾百姓。臣故日:

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閭巷之間,亦未見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則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

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雖有能當陛下之意而欲領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遠,孰能稱陛

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日:其勢必未能也。孟子日:“徒法不能

以自行?!狈谴酥^乎?

然則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時,人才嘗眾矣,何

至于今而獨不足乎?故日:學心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節(jié)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有刪改)

【注】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堯、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②(xi):

擔心害怕貌。③路:宋元時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現(xiàn)代的“省”。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思顧的一項是()(3分)

A.展之以事屬:委托,托付

B.尊天下之口囂:喧嘩,使……議論紛紛

C.而不才茍簡貪鄙之人不才:對自己的謙稱,我

D.阿迨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陶冶:培育,造就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②死猶為厲鬼以擊賊

B.①而澤不加于百姓?、诩僦坶?/p>

C.①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②知不可乎驟得

D.①而亦未見其多焉②子亦有不利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揭示了北宋王朝內外交困、財窮俗衰的深重危機,指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法

令制度不夠嚴密完備,并大膽提出變法改革的政治主張。

B.作者認為,當今時代所面臨的形勢與先王時不同,不應照搬先王治國的具體措施,而應

效法其治國用意,體現(xiàn)了因時而變、與時俱進的思想。

C.朝廷下達的法令本意很好,但在職的官吏不能推行,不能使朝廷的恩惠施予百姓,一些

官吏甚至借機狼狽為奸,欺擾百姓,弊政改革難以實現(xiàn)。

D.本文逐層剖析,得出“當下最緊迫的是人才問題”的結論,說理深刻透辟,議論方式多樣;

語言整散結合,張弛有度,多處運用反問句,增加了說理氣勢。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3分)

雖然以方今之勢揆之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

之意其勢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4分)

(2)孰能稱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4分)

九、【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適應性檢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題。(20分)

孝友堂記

[明]劉基

堂日“孝友”,教人倫也。善父母為孝,善兄弟日友,陶君忱仲及其子凱,俱有孝友之

行,于是臨川葛元哲請以“孝友”名其堂。按《書》言:“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于

兄弟,克施有政?!薄对姟费裕骸皬堉傩⒂??!笔墙蕴熳又蟪迹瑒t不舉其事業(yè),而以孝友稱之,

蓋以修身齊家為治國平天下之本也。故日:其為父子兄患足法,而后民法本。孝友也者,所

謂懿德之首與。

陶君者,臺之臨海人也,舊為巨室。生八年而母卒,繼母弗能愛。及長娶吳氏,相與謹

事母,母終不能容。君?與妻出居于外,力勤苦,織績?為食,朝夕入冬哲弗曠,而父與繼

母自治其產業(yè),不使君與聞。久之,家日匱,父又且老,繼母所生弟妹皆無以具婚嫁。君乃

迎父及繼母于已恭,以其資為弟娶婦,嫁其妹,成得所。由是繼母大感悔。君益虔,門庭之

內,穆穆如也。吳氏早喪父,其母沈無以養(yǎng),君亦迎養(yǎng)之,以壽終于陶氏。

凱讀書有文行,為貧故,恒出外,以經學教授弟子。弟子自四方來從者甚眾,故得以其

束脩之入,佐父治喪葬,供祭祀,悉如禮。上世墓域有奪于勢家者,成贖而表之。凱無他兄

弟,惟一妹,哆顧氏,早卒。凱為有其子及女以成人,如己子。故鄉(xiāng)黨之稱孝友,莫不日陶

氏父子。而士大夫又皆為詩以歌詠之,于是枯蒼劉基既敘其事,復為之言日:

《詩》不云乎:“天生烝民力有物有則,民之秉彝②,好是懿德”。夫孝友之在人心,不

求諸外,而民鮮能者,欲昏之也。世教既衰,彝倫攸教?,于是有借極鋤而德色,取箕帚而

諦語,如賈子之云者,況敢望其能奉不愛已之繼母于艱苦之余哉?又敢望其施及于異產之

弟妹哉?若陶君者,真可以當孝友之名矣乎。方其軍之寅也見棄于親甘遠身而不朱于禮及其

貧也弟妹無所托又竭力自任而不貽父母憂。嗚呼,難哉,若陶君,可謂能盡孝友之道矣!抑

亦可謂能處人倫之變矣!君陳、張仲皆以孝友施于政,而達于天下。陶君無其位,不得流其

澤于民,而獨行于家。至其子,又克類,天將昌陶氏乎?子類父,孫類子,繩繩焉而不絕,

能無昌乎?善之有后,天之道也。凱字中立,今之鄉(xiāng)貢乙科,為永豐縣教諭,與余善。是為

記。

(選自《誠意伯文集》卷八《覆版集》,有刪改)

[注]①烝民:庶民,百姓。然:眾。②秉彝(yi):常道,常理,常性。③彝倫:倫常。攸:

語助詞,無義。?。簲?。④借穆鋤而德色,取笑帶面淬(sui)語:出自西漢賈誼《治安

策》,形容風俗牧壞,不仁愛。諦語:惡言。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敦人倫也敦:敦促,督促

B.翼夕入定省弗曠定?。赫埌?,問安

C.不使君與田與聞:參與聽聞

D.道顧氏適:女子出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而后民法之②填然鼓考,兵刃既接

B.①君乃與妻出居于外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C.①織績以為食②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

D.①上世墓域有奪于勢家者②圣人不凝滯于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本文敘議結合,由堂及人,因事見義,闡述了作者的"孝友"觀,

體現(xiàn)了“文以載道”的傾向。

B.陶忱仲自幼喪母,一直不受繼母喜歡,后主動將陷入困境的父親、繼母接來奉養(yǎng),并為

弟妹操辦婚事,迎養(yǎng)寡居的岳母直至終老。

C.作者認為"孝友"是美德之首,人既要孝敬父母,又要友愛兄弟姐妹,"友孝"能施行于政

事,所謂"修身"乃"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D.文章開篇交代“孝友堂"名稱由來,然后詳述陶氏父子種種孝友之行,末段闡明世風敗壞、

孝友少見是因為人性本惡、天生糊涂。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方其家之富也見棄于親甘遠身而不失于禮及其貧也第妹無所

托又竭力自任而不貽父母憂。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由是繼母大感悔。君益虔,門庭之內,穆穆如也。(4分)

(2)子類父,孫類子,繩繩焉而不絕,能無昌乎?善之有后,天之道也。(4分)

十、【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一模(返校檢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小題。(20分)

一清泉記

【明】劉震

一清泉,出溫州華蓋山下東甌王祠之左方也。前此地有東岳行宮,久且傾。成化壬寅(十

八年),永嘉令劉遜時讓①寓是,督版籍事,相視區(qū)畫,改修今祠。以王受漢封,舊有功乎

茲士,故自海壇山徙祀之。又以祀必有敬,辟地為致齋所而得泉,焉。泉甘且冽食者往往愈病

溫之士民遂相與矩鑿為池砌以石而亭其上題日一清泉蓋喜其澄澈一色不染纖泥故名之以況

令也。明年,館是祠者李云從走幣京師,因中書舍人黃君璨請予記。

《禮》云:“王道和平而醴泉出?!崩铄a為蘆城令,苦井變甘。予嘗怪夫水泉無知而系

人事,無乃政善民安而和氣召之乎。令使民事而事神敬,清泉出而甘,其有由矣。

予聞溫人言:永嘉郡,事煩劇,案族填委。令下車勤政,每忘食,首省浮費,禁雇納,

恤孤老,均科役。然后興學養(yǎng)士,辨獄平冤,懲奸去魁,明版藉以止民偽,制軍衛(wèi)以除民梗,

量漲地以補民業(yè),葺正祠以用民義。暇則自為祠記碑文,以示當祀與前人賢否可勸戒者。于

是人心悅,盜賊息,期月而政聲著,三年而百務舉。歲饑,不數(shù)日而輸谷者六萬余斛。吏舍

火,吁天自罪西風焰息,禁庫連椽不及災。考績當北上,民遮道泣留者數(shù)千人,懇諭五經宿

而后出郭,猶趨送二百馀里。自郡長而上,凡浙之藩臬、巡守、行臺諸使,羨賞一口,奏為

令治第一。若此者,則其和氣感召而得乎神人,豈獨泉哉!雖然,因泉而知令之德與政終始,

一清以為左臉,則名泉之義又烏可忽也。

嗟夫!賢如李錫而泉始甘,賢如令而泉甘以清,使天下之為縣者皆然,則和氣充洽極矣,

何必醴泉出而后可占王道盛治耶?求玉于石,累金于沙,金玉固自少也。予于是知令之名與

是泉同久矣。況泉因令而得美名,則令之賢又泉之遭際也不亦榮幸矣哉!予于令有師友誼,

家同里,喜其行不負?學,故記泉而兼書之,以替溫人惺港刻石之意,以告于后冬為令者。

(選自《弘治溫州府志》,有刪改)

【注】①劉遜:字時讓,曾為永嘉縣令。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觸的一項是()(3分)

A.令修民事而事神敬修:治理

B.葺正祠以風民義風:教化

C.三年而百務舉舉:振興

D.以鴻溫人圈'卷刻石之意泄:表露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舊有功于茲士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