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合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1+選擇性必修2前三單元。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所示為秦漢制度對照情況。據表可知,秦漢時期()制度秦漢皇帝制度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出現文書避諱制度沿用不廢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名稱、職司略有改變璽印制度以和氏璧制成玉璽,李斯書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秦亡入漢,曰“傳國璽”軍功爵制沿用商鞅變法確定二十等爵制沿用不廢,爵號有所變更郡縣制秦并天下,廢分封,設36郡,約1000個縣郡縣如秦制,另有封國制與之并行,郡國增至103個,縣1587個A.中央強化對地方的管理 B.中樞機構行政效率提高C.政治制度在繼承中發(fā)展 D.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漢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漢朝繼承和發(fā)展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璽印制度”“軍功爵制”“郡縣制”等制度,體現了政治制度在繼承中發(fā)展,C項正確;漢初的郡國并行,導致了王國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中央統(tǒng)治,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秦漢制度的對比,沒有涉及具體運作流程,無法判斷中樞機構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B項;郡縣制的推行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材料還有其他方面制度的對比,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不能全面體現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2.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法國各種類型的憲法頻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設計卻只是一紙文本,如1793年憲法;有的則被視為共和體制憲法的倒退,如1795年憲法;有的則被視為拿破侖加強權力的工具,如1799年憲法、1802年憲法、1804年憲法等。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啟蒙運動的深刻影響 B.工業(yè)革命的蓬勃開展C.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大陸法系的不斷完善〖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的法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法國各種類型的憲法頻繁更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正處于法國大革命時期,各種政治力量角力不斷,法國的政體也幾經轉換,由此出現各種類型的憲法,C項正確;這些憲法中,有的屬于歷史倒退,是對啟蒙運動精神的反叛,排除A項;18世紀末,法國工業(yè)革命尚未開始,排除B項;這些不同類型的憲法的出現,不是由大陸法系的發(fā)展所決定的,排除D項。故選C項。3.如圖是唐代入仕、致仕的流程圖。由此可見,唐代()A.科舉制促進了社會結構變動 B.官僚政治走上了瓦解的道路C.擁有眾多政治素養(yǎng)高的治才 D.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育體制〖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唐代不同社會出身的學子通過科舉考試入仕,這反映了科舉制促進了社會結構變動,A項正確;唐代屬于官僚政治大發(fā)展時期,排除B項;該圖只是介紹唐代的入仕、致仕流程,沒有科舉入仕的數量統(tǒng)計,排除C項;從圖中信息看不出唐代教育體制的完備,排除D項。故選A項。4.古羅馬帝國滅亡后,羅馬法發(fā)展開始處于停滯甚至衰退的狀態(tài),西歐各國普遍以“日耳曼法”為自己的法律標準。直到6世紀,伴隨著《羅馬民法大全》的頒布,羅馬法再一次登上了歷史舞臺。由此可知,中世紀的西歐()A.法律體系逐漸走向了統(tǒng)一 B.法律制度開始趨于完善C.羅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羅馬法得到傳承和發(fā)揚〖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根據材料“直到6世紀,伴隨著《羅馬民法大全》的頒布,羅馬法再一次登上了歷史舞臺?!辈⒔Y合所學可知,隨著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民眾認知水平的提高,《民法大全》的重新發(fā)現等,羅馬法得到復興、傳承和發(fā)揚,D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羅馬法的復興,未體現法律體系逐漸統(tǒng)一的內容,排除A項;“開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實,且“完善”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只提及羅馬法被重新發(fā)揚,并不意味著日耳曼法就被取代,排除C項。故選D項。5.20世紀90年代,我國公司法、商業(yè)銀行法、合伙企業(yè)法、證券法、個人獨資企業(yè)法等法律接連出臺。據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的經濟法數量,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1/3,制定的民商法數量更是翻了一番。這反映出20世紀90年代我國()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則 B.法治建設開始進入新的時期C.廣大民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 D.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法制建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相繼制定各種經濟法律,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D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這些法律制定的過程,體現不出人民民主原則,排除A項;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進入法治建設新的時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民眾的法律意識,排除C項。故選D項。6.貞觀年間,東突厥被唐所滅。隨后,唐太宗在東突厥故地設置定襄、云中兩都督府,下設六州,任用突厥貴族為都督;唐太宗還將大量突厥降戶遷入長安,對部分突厥酋帥首領授予將軍、中郎將等官職。這反映出唐初()A.民族政策較為開明與靈活 B.內地與邊疆治理一體化發(fā)展C.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和平交往是各族人民的意愿〖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在東突厥故地設置都督府,任用突厥貴族為都督,并授予部分突厥酋帥首領官職,這體現了唐初民族政策的開放與靈活,A項正確;當時邊疆地區(qū)采取因俗而治的措施,非與內地一體化發(fā)展,排除B項;因俗而治是指因襲、保留少數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生產與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材料信息體現不出,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東突厥這一個民族,沒有說明其他民族對和平交往的態(tài)度,排除D項。故選A項。7.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后,雖然法國和瑞典在戰(zhàn)爭中獲得了大片領土,但這也導致了其他國家的不滿。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加穩(wěn)固,宗教方面的紛爭也沒有得到解決。據此可知,這個體系()A.為自身的瓦解埋下了禍根 B.激化了歐洲大國之間矛盾C.進一步導致了歐洲的混亂 D.破壞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雖然法國和瑞典在戰(zhàn)爭中獲得了大片領土,但這也導致了其他國家的不滿。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加穩(wěn)固,宗教方面的紛爭也沒有得到解決”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為最終的瓦解埋下了禍根,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暫時結束了歐洲的混戰(zhàn)局面,緩和了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歐洲的穩(wěn)定,排除BC項;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排除D項。故選A項。8.宋代貨幣貯藏十分流行,許多富人有庫藏,稱為“鎮(zhèn)庫錢”,這些貨幣一旦被貯藏則可能被埋藏于地下永無見天之日,或藏之庫中至累世不用。上述現象()A.不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 B.源自白銀貨幣化的沖擊C.體現了紙幣的主幣化 D.導致通貨膨脹日益加劇〖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貨幣是用于貿易的,可以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而將貨幣貯藏,不利于貨幣投入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使貨幣失去了流通功能,A項正確;明朝白銀出現貨幣化趨勢,而且白銀貨幣化與貯藏錢幣關系不大,中國古代的錢幣指的是銅鐵等材質的錢幣,排除B項;宋代紙幣并沒有主幣化,是輔幣,排除C項;大量貯藏會使流通的錢幣減少,從而會一定程度上遏制通貨夠脹,排除D項。故選A項。9.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認為《晉察冀邊區(qū)統(tǒng)一累進稅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的稅收免征點(起征點)太高,并強調免征點的規(guī)定一般應遷就生活水準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晉察冀邊區(qū)統(tǒng)一累進稅征稅辦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順利完成征收。這表明晉察冀邊區(qū)的稅制調整()A.旨在強化中共的政治權威 B.擴大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有利于各階層稅負合理化 D.與減租減息運動背道而馳〖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晉察冀邊區(qū)的稅制調整降低了稅收免征點,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有利于各階層稅負合理化,C項正確;晉察冀邊區(qū)的稅制調整是為了團結各階層抗日,不是為了強化中共的政治權威,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擴大,排除B項;晉察冀邊區(qū)的稅制調整與減租減息運動都是為了團結各階層抗日,不是背道而馳,排除D項。故選C項。10.20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瑞典等北歐國家的政府學前教育補貼覆蓋面從3—6歲兒童,擴大到1—2歲兒童;以公立機構為主,私營機構為輔的托幼體系逐步形成;部分國家甚至在延長父母雙方育兒假的基礎上,追加“性別平等獎勵”。這些做法旨在()A.提高婦女的地位 B.保證人口的繁衍C.防止社會矛盾激化 D.消除高福利的弊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歐洲)。根據材料“瑞典等北歐國家的政府學前教育補貼覆蓋面從3—6歲兒童,擴大到1—2歲兒童;以公立機構為主,私營機構為輔的托幼體系逐步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歐政府的這些措施完善了社會福利政策,緩解了社會的矛盾,C項正確;本題主旨是“社會福利政策”,而“提高婦女的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保證人口的繁衍”夸大福利政策的作用,排除B項;“消除高福利的弊端”的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C項。11.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當我們看到人類總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從532萬直線上升到13300萬,即足足增加25倍時,也不會感到驚奇了。這一觀點所依托的時代背景是()A.階級的形成 B.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 C.物種的交流 D.農業(yè)的出現和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世界。根據材料“當我們看到人類總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從532萬直線上升到13300萬”可知,距今10000年開始人口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結合所學可知,大約1萬年前,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農業(yè)的出現有助于養(yǎng)活大量的人口,D項正確;階級形成與人口增長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距今10000年時,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當時商業(yè)并不繁榮,且商業(yè)只是互通有無,并不會直接促進人口增長,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前,全球物種交流并不十分頻繁,且物種交流與人口增長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2.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對馬鈴薯等美洲作物的記載??墒?,直到1744年普魯士大饑荒,馬鈴薯這種后來的歐洲大主糧,才走出西班牙,來到德意志。這說明()A.新物種被接納需要一定契機 B.美洲物種遭到歐洲各國排斥C.德意志的農業(yè)長期停滯不前 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種傳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44年(德國)。根據材料信息可以得出結論,推動馬鈴薯成為歐洲主糧的主要因素是1744年普魯士發(fā)生了大饑荒,由此可以推斷出,馬鈴薯作為新物種被接納需要一定契機,A項正確。根據材料中“1744年普魯士大饑荒,馬鈴薯這種后來的歐洲大主糧,才走出西班牙,來到德意志”可以說明馬鈴薯作為美洲物種并未遭到歐洲各國的排斥,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提及德意志農業(yè)發(fā)展情況,無法得出德意志的農業(yè)長期停滯不前的結論,排除C項;馬鈴薯從1542年有記載,到1744年才在歐洲廣泛傳播,主要是在普魯士大饑荒之前,缺少需求,而不是“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種傳播”,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3.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fā)明了水力風箱水排(見如圖)。水排以水力為動力,裝置皮囊鼓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A.增強了抵御災害的能力 B.提高了冶鐵業(yè)的生產效率C.提高了農業(yè)灌溉的效率 D.實現了手工業(yè)動力的變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東漢。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冶鐵業(y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節(jié)約了人力,提高了冶煉業(yè)的生產效率,B項正確。水排不是防災工具,排除A項;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排除C項;D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就是要使機器“像人一樣行動”,“理性地行動”,其中的“行動”應廣義地理解為采取行動,或制定行動的決策,而非肢體動作。這說明人工智能立足于()A.發(fā)展尖端科技 B.解決實際問題 C.改善人類生活 D.提高生產效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工智能是要使機器人像人一樣“理性地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B項正確;發(fā)展尖端科技、改善人類生活、提高生產效率均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15.1750年,《紐約公報》上有廣告稱:“華爾街的羅謝爾和夏普進口了來自英國倫敦的一些商品以低價出售,包括咸菜……綠茶、胡椒……瓶裝腌制蘑菇、腌制洋蔥、醬(油)等一批價格優(yōu)惠的商品?!边@主要反映了()A.近代世界商品貿易的發(fā)展 B.地理大發(fā)現后的物種交流C.西方在商貿中的壟斷地位 D.工業(yè)化時代的世界性交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50年(英國和美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英國商船將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運往美國進行銷售,這說明當時世界貿易商品種類繁多,反映了近代世界商品貿易的發(fā)展,A項正確;材料中商品不只包含物種,還包含其他加工食品,排除B項;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世界商品貿易的發(fā)展,體現不出西方在商貿中的壟斷地位,排除C項;當時工業(yè)革命尚未開始,未進入工業(yè)化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2年4月,歐洲央行行長指出了全球貿易的三個變化:…是通過努力創(chuàng)造冗余并使與私營企業(yè)發(fā)展業(yè)務關系的國家數量增多,重新強調供應鏈的韌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對“經濟安全”的新關注,而不是關注自由化和對自由市場的依賴;三是加強區(qū)域貿易流動。這可以用來說明()A.新世界格局業(yè)已建立 B.經濟全球化模式發(fā)生變化C.多極化趨勢發(fā)生逆轉 D.布雷頓森林體系趨向解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全球貿易在私營企業(yè)的參與程度、自由市場的地位、區(qū)域貿易流動等三個方面發(fā)生變化,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模式的變化,B項正確;新的世界格局仍在形成過程中,尚未建立,排除A項;多極化是一種歷史發(fā)展趨勢,這種趨勢在不斷加強,排除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崩潰,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鄉(xiāng)里制度乃是“皇權”(君主制專制主義國家權力)滲透鄉(xiāng)村區(qū)域、直接間接控制鄉(xiāng)村區(qū)域及其民眾的制度性安排。沒有相對健全有效的鄉(xiāng)里制度,王朝國家就不能有效地控制鄉(xiāng)村民戶、征發(fā)賦役,亦難以建立并維護相對穩(wěn)定的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正因為此,歷代封建王朝均不遺余力地制定適應其統(tǒng)治需要的鄉(xiāng)里制度,并努力將其推行到其統(tǒng)治下的各地去。鄉(xiāng)里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實行,說明“皇權”程度不同地滲透到鄉(xiāng)村區(qū)域,基本實現了對鄉(xiāng)村區(qū)域與民眾的控制。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歷史上的“皇權”是“下縣”的。自秦漢以來,雖然鄉(xiāng)里制度屢有變革,但作為王朝國家的一種基層統(tǒng)治制度,卻是一脈相承的、從未斷絕?!幾贼斘髌妗丁跋驴h的皇權”:中國古代鄉(xiāng)里制度及其實質》材料二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受新自由主義影響,西方發(fā)達國家第三條道路興起……社區(qū)重新進入政府的決策視野,積極的公民權利和社會融合成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罢蠓鳒p公共開支,積極推進公共部門的私有化,政府對社區(qū)服務的投入急劇下降”“政府逐漸從服務供給的壟斷者身份轉變?yōu)榉召徺I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區(qū)為依托的社區(qū)照顧政策”。發(fā)達國家的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空間得以擴大,在美國發(fā)展出一些以發(fā)展經濟為重點的“社區(qū)發(fā)展公司”……在英國,一些社區(qū)志愿者組織相繼出現,陸續(xù)進入社區(qū)治理領域。——摘編自吳曉琳、郝麗娜《“社區(qū)復興運動”以來國外社區(qū)治理研究的理論考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古代鄉(xiāng)里制度的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社區(qū)治理的變化?!即鸢浮剑?)積極作用: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為征發(fā)賦役提供了保障;穩(wěn)定了地方秩序,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推動了鄉(xiāng)村地區(qū)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積累了基層自治經驗。(任答三點)(2)變化:強調公民的自為和積極參與;政府減少對社區(qū)治理的干預;社區(qū)治理走向市場化;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空間擴大;政府從壟斷服務轉向鼓勵發(fā)展志愿服務。(任答三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古代(中國)。據材料一“滲透鄉(xiāng)村區(qū)域、直接間接控制鄉(xiāng)村區(qū)域及其民眾的制度性安排”可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據材料一“沒有相對健全有效的鄉(xiāng)里制度,王朝國家就不能有效地控制鄉(xiāng)村民戶、征發(fā)賦役”可知,為征發(fā)賦役提供了保障;據材料一“亦難以建立并維護相對穩(wěn)定的鄉(xiāng)村社會秩序”可知,穩(wěn)定了地方秩序,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結合所學從推動了鄉(xiāng)村地區(qū)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為基層自治積累經驗的角度分析。【小問2】本題是比較類材料分析題。時空: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據材料二“積極的公民權利和社會融合成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可知,強調公民的自為和積極參與;據材料二“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政府對社區(qū)服務的投入急劇下降”可知,政府減少對社區(qū)治理的干預;據材料二“積極推進公共部門的私有化”課,社區(qū)治理走向市場化;據材料二“發(fā)達國家的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治理的空間得以擴大”可知,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空間擴大;據材料二“政府逐漸從服務供給的壟斷者身份”與“在英國,一些社區(qū)志愿者組織相繼出現,陸續(xù)進入社區(qū)治理領域”可知,政府從壟斷服務轉向鼓勵發(fā)展志愿服務。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政治權力逐漸由國王轉移到了國會和執(zhí)政黨手中,政府官員的任用,均由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掌握。結果政黨的更迭導致政府行政人員大規(guī)模更換,政局不穩(wěn),引起英國資產階級的強烈不滿,進而英國資產階級產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議會通過《吏治澄清法》,區(qū)分了“政務官”和“事務官”。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凡受國王的任命及取得國王年金,皆不能當選為下院議員?!?805年,英國財政部率先建立常務次官制度,首先設立了一個地位相當于副大臣的常務次官負責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參加政黨活動,不隨政黨的更迭而更換,長期擔任實際行政職務。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英國資產階級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1830年后,這項制度在內閣各部全面推廣?!幾怨叛唷段鞣秸蔚姆€(wěn)定器文官制度》材料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創(chuàng)舉。然而,原先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日益增多。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當前干部管理方式單一、一切按行政級別劃線?!皣腋刹俊笔且粋€龐雜的隊伍,如果不能夠根據人員的特征和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管理,就不能夠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傳統(tǒng)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各級黨委一直對干部實行統(tǒng)一管理,企事業(yè)單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權,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與管事相脫節(jié)。整體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幾苑冻h《我國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8、19世紀初英國官吏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解決這些弊端的主要制度性措施?!即鸢浮剑?)積極影響:限制了國王的官員任命權;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減少因內閣更迭造成的政治動蕩;適應了政府行政工作中高效率、專業(yè)化的要求;為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任答三點)(2)弊端:干部管理方式單一;干部管理對象龐雜;干部管理權限過分集中,管人與管事相脫節(jié);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任答三點)制度性措施: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解析〗【小問1】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積極影響:根據材料“政府官員的任用,均由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掌握”可知,限制了國王的官員任命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根據材料“不參加政黨活動,不隨政黨的更迭而更換,長期擔任實際行政職務”可知,有利于減少因內閣更迭造成的政治動蕩;根據材料“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英國資產階級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可知,適應了政府行政工作中高效率、專業(yè)化的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英國文官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拘?】本題是影響類、內容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弊端:根據材料“當前干部管理方式單一、一切按行政級別劃線”可知,干部管理方式單一;根據材料“‘國家干部’是一個龐雜的隊伍”可知,干部管理對象龐雜;根據材料“各級黨委一直對干部實行統(tǒng)一管理,企事業(yè)單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權,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與管事相脫節(jié)”可知,干部管理權限過分集中,管人與管事相脫節(jié);根據材料“整體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可知,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制度性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針對我國傳統(tǒng)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改革開放后,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85-2006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家庭部分食品人均消費量比較(單位:千克/人)。年份食用油豬牛羊肉家禽水產品農村城市農村城市農村城市農村城市19854.05.811.018.71.03.2167.119905.26.411.321.71.33.4217.119955.87.611.319.71.84.03.49.220007.18.214.620.11.92.43.911.720056.09.317.123.9379.04.912.620065.89.417.023.83.58.35.013.——摘編自林亮《食品生產現代化與食品安全問題芻議》材料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食品生產現代化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食品生產的現代化超越了時間限制(如反季節(jié)食品)、地域限制(如跨國食品)以及經濟條件限制(如食品廉價化趨勢),使食品消費也更加快捷與便利.“快吃、快走”的麥當勞哲學受到青年人的青睞?!幾詣w、孫中偉《食品風險與消費者抵抗:西方案例及其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1985-2006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油脂及肉類食品人均消費量的變化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食品生產現代化的因素?!即鸢浮剑?)趨勢:呈上升趨勢;城市增長速度總體快于農村。原因: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存在差距。(答出兩點即可)(2)因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交通運輸方式的進步;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食品儲存技術的進步;食品銷售方式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小問趨勢:根據材料一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油脂及肉類食品人均消費量數據變化可知,呈上升趨勢;根據材料中的城鄉(xiāng)數據來看,城市增長速度總體快于農村。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及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存在差距等角度進行分析?!拘?】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因素:根據材料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食品生產現代化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快吃、快走’的麥當勞哲學受到青年人的青睞”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交通運輸方式的進步、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食品儲存技術的進步、食品銷售方式的變化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角度進行分析。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紀英國立法活動時間法律主要內容1802年《工廠法》規(guī)定車間的衛(wèi)生條件、童工工作時間、工廠應承擔兒童的教育1834年新濟貧法新設濟貧院,廢除院外救濟;改進濟貧管理1842年《礦井法》禁止婦女和10歲以下兒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礦工惡劣的勞動條件1848年《公共衛(wèi)生保障法》設立地方性委員會:處理污水.改善生活環(huán)境;等等1867年議會改革法案進一步降低選舉資格;46個“衰敗選區(qū)”被取消、空余出來的席位,分配給各大城市1896年《調解法》政府成立調解委員會,負責處理各地委員會不能處理的勞動爭議問題——據趙虹《英國工業(yè)革命期間的社會立法》整理提煉材料信息,就材料整體或部分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進行論述。(要求:論題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理人員培訓》課件
- 2025年度個人融資擔保合同范本大全2篇
- 2025個人蝦池承包養(yǎng)殖技術研發(fā)與應用合同4篇
- 2025版?zhèn)€人樹木種植基地租賃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度個人車輛租賃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汽車級紗線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電池保護裝置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無孔微膠囊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度鋼管租賃與工程質量保證協議
- 2025年鋼管加工定制合同
- 介入科圍手術期護理
- 體檢科運營可行性報告
- 青光眼術后護理課件
- 設立工程公司組建方案
- 設立項目管理公司組建方案
- 《物理因子治療技術》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退款協議書范本(通用版)docx
- 薪酬戰(zhàn)略與實踐
- 焊錫膏技術培訓教材
-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2023年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末復習試卷【含答案】
- 答案之書(解答之書)-電子版精選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