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8/31/wKhkGWXhKCKAAlxWAAHwPY0a4wA156.jpg)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8/31/wKhkGWXhKCKAAlxWAAHwPY0a4wA1562.jpg)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8/31/wKhkGWXhKCKAAlxWAAHwPY0a4wA1563.jpg)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8/31/wKhkGWXhKCKAAlxWAAHwPY0a4wA1564.jpg)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8/31/wKhkGWXhKCKAAlxWAAHwPY0a4wA15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磨
勘
考
滿
考
課|
學堂選??屏魧W生
路
六科都察院
|
官制度舉選官制1904
|1905
|1906中古時期(500—1500)內閣制和政黨政治形成后
18世紀初—1870188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恩賜官爵政黨分肥制英國文官制度美國文官制度法德日建立文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古代選官制度西周—春秋
戰(zhàn)國
秦
朝
兩
漢
魏晉
隋唐
宋朝
明朝
清末
近代時期(1840-1949)西方文官制度特點:公開考核,擇優(yōu)錄用,政治中立,工作隱名,職務常任,論功晉升古代考核與監(jiān)察制度---------------------
晚清選官制度刺
史
吏
部制度
御史臺、道時空定位↑1933
《公務員
任用法》↑1913
文官考
試制度上計制御史大夫現(xiàn)代時期(1949-至今)公務員制度民國時期選官制度現(xiàn)代中國選官制
·薦舉軍功官位世襲干部制度科舉制御史中丞刺史制度考核御史臺道監(jiān)察區(qū)監(jiān)察御史臺臺諫合一
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察舉
九品
科舉制
中正制制考滿、考察
考課制度八股取士南北卷制度選官御史大夫上計制-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秦朝世
官
薦舉制
制
軍功制先秦時期220年
581年618年907年1271年1368年1644年1840年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
公元前475
221中國古代選官與管理都察院和六科廠衛(wèi)制度漢朝
;魏晉南北隋朝唐朝:
兩
宋
元朝公元前202嚴格的考核標準監(jiān)
(察路監(jiān)察區(qū)選官I
B
(月PRA
A朝代制度途徑標準西周世官制世襲(世卿世祿)血緣春秋戰(zhàn)國薦舉功勞制舉薦、通過戰(zhàn)爭獲得軍功才能、軍功奏朱“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向官員學習律令而為官明習法律兩漢察舉制(積功勞、征辟)先考察后推舉,分??坪吞乜菩⒘⒚诺任簳x九品中正制中正定品,吏部授官家世、道德、才能隋唐科舉制分科考試,分為制舉和常舉才學兩宋科舉制“取士不問家世”才學元蒙古傳統(tǒng)和科舉制世襲、軍功、科舉比例小血緣、軍功、才學明清科舉制從學校參加科舉,分三級考試才學朝代制度演變趨勢實質西周世官制①選拔標準:由重家世門第到重學識才能②選拔方式:由推薦到公開考試,嚴密科
學。③選拔形式:逐漸走向制度化,體系化,相對公平、公開、客觀。④選官權力:選官權從地方收歸中央,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加強。漢唐以來選官制度變化的實質:把官員的選拔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反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春秋戰(zhàn)國薦舉功勞制秦“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兩漢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科舉制兩宋科舉制元蒙古傳統(tǒng)和科舉制明清科舉制確立-隋
朝隋文帝分科舉人;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形成)。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明經和進士為主;武則天創(chuàng)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地位。發(fā)展-宋朝考試實行糊名
、謄錄等;南北分卷;“取士不問家世”,科舉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謴?元朝時斷時續(xù),比例不大;將儒家經書作為科舉考試基本內容,答題標準以程朱理學的解釋為主。加強-明
清考試分鄉(xiāng)試(舉人)、會試(貢士)、殿試(進士)三級;八股取士;南北卷—南北中卷廢除-清末清末新政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建立較為完整的學校制度科舉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fā)展內容,歸納科舉制的特征,認識科舉制是中國
古代重大的創(chuàng)舉材料:隨著門閥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開皇
年間被隋文帝廢除,改為主要通過察舉選拔官員。隋唐時期,
……崛起的庶族地主階級強烈要求加入
政權,分享政治權力,唐代統(tǒng)治者也在治國方針上
確立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選天下之才為
天下之務”的原則。從南北朝時代考試取士措施中
發(fā)展起來的科舉制便在這樣的氛圍中確立?!囁糜怼吨袊婆e制度起源考》1.隋唐:產生與發(fā)展(
1
)
背
景
:①寒門庶族地主勢力上升,積極要求參政。②為加強中央集權。
③九品中正制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2)標準:分科考試選拔人才殿試圖材料:明經科主要考帖經,旨在檢測應試者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主要考經史和時務策,后改以詩賦為主,較能體現(xiàn)應試者的文才學識。當時的高官多出身于進士科,非進士出身者,即便位極人臣,也難享時人美譽?!跫曳丁洞髮W中國史》科
目結果制舉皇帝自設科目考試選人考試合格只是取得為官資
格,吏部選拔后正式任官c(銓選)常舉每年舉行,科目有秀才、明
經、進士等幾十種,其中明
經和進士兩科最受社會重視??颇扛艣r秀才等級最高,及第極
難,高宗時廢止進士考士人詩賦文才明經考士人對儒家經典及其注疏的理解明法選拔明習法令、文
字書法、數學計算等方面的專門人才,社會影響不大明書明算(3)內容:2.兩宋:進一步發(fā)展完善(1)“取士不問家世”,嚴查薦舉,嚴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試。(2)嚴格考試制度,“鎖院”
“糊名”“謄錄”等,保障考試的公平性。(3)
考試程序和內容有了明顯的變革。
南北分卷制度、殿試制度、以經義取代詩賦,
注重真才實學。材料2:鎖院就是在貢舉考官被任命之后,立即被送入貢
院或其他考試場所,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tài)下,擬題、引試、
考校試卷、確定等第,放榜之后,才能解禁出院,以防止請
托之弊。此制自太宗淳化三年創(chuàng)立之后,
一直沿用。第房個精神照作好:的
其
料
得
坦作
料
的
的
心之
分
見
難
過已糊名彌封材料1:北宋“取士不問家世”原則的確立,
堪稱我國封建選士制度史上的一大變革。至
此,魏晉隋唐“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的時代始告終結?!獜埌顭槨墩摫彼巍叭∈坎粏柤沂馈薄?/p>
——張希清《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宋代卷上》①籍
貫
信
息腳
色③所
習
經
典拆去糊名彌封神:病單代省
集②悲(六)隋唐至清:科舉制3.元朝:時斷時續(xù)(1)官員選拔部分保留了蒙古傳統(tǒng)方式。(2)隨著上層統(tǒng)治者漢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1313年宣布次年開考,恢復科舉制,但時斷時續(xù)。(3)元朝科舉錄取人數不多,科舉出身的官員比例也不高。材料1:元對漢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徹底的,比如說開科舉,
……元朝一直不斷拖延,議而不行。
……(忽必烈)覺得儒生沒什么太大用處,所以一直沒有搞科舉?!h寶?!墩鞣c磨合:元》材料3:從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
開始,整個元代存在的年間,其中開科取士不過斷斷續(xù)續(xù)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年至元代滅亡,共取進士1135人,
……
科舉入仕者只占元代官員比例的1/22?!嬶w《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與審美風尚的變遷》材料2:仁宗一登基就
宣布:
“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圖至治。然
匪用儒士,何以至此?”皇慶二年,頒
布行科舉詔。——據《元史》整理元朝科舉制理學走向官學化八股文結構表(常式)-破題(兩句,或偶或散)——承題(三、四散句)—起講《七、八句至十余句,或偶或散)一入題《一、二句至三、四散句)——起二股
股)(前后對偶成文)——出題(一、二至三、四散句)—
中二股{
}((前后對偶成文)—后二股
{需殿)(前后對偶成文)束二股{酸)(前后對偶成文-收結(結語或落下)材料:
“科舉考試必須按照宋儒的4.明清:由盛到衰殿試(1)形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
會試與殿試三級。傳注,寫作教條的、死板的八股文,
以功名利祿來僵化人們的思想。注重
的是背誦千篇一律的高頭講章,寫作
與國計民生毫無關系的八股文,那些
舉人、進士,大多并無真才實學。這
種使人別無選擇的愚民政策,是另一
種形式的文化專制?!迸嗟?/p>
光
二
四
年
十
月
架:進游
進(2)生源:主要是國子監(jiān)和府州縣學的學生等。(3)內容:從四書五經中命題。進士貢士舉人秀才童生——樊樹志:
《國史十六講》,第266頁。道光二十四年殿試大金榜狀元榜眼
探花盈會試題日童試鄉(xiāng)試一分股奉期F明朝科舉考試中采取南北卷制度材料:1397年明朝科舉考試錄取進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舉人全數落選。北方舉人強烈不滿,紛紛指責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壓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復查,結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違法,史稱“南北榜爭”。1425年,
明朝實行按地域調配進士名額的制度,
規(guī)定“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后來被清朝繼承沿用?!职住⒅烀诽K著《中國科舉史話》思考:你怎樣看待材料中的“南北榜爭”及其最終結果?①“南北榜爭”反映了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舉錄取的公平性(科舉錄取與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關系)問題;②明朝最終按地域分配進士名額的做法,有利于籠絡北方士人,鞏固明朝統(tǒng)治,為后世借鑒(沿用)。5.清末:廢除(1905年)(1)1898年戊戌變法曾改革科舉制,廢八股,改試策論;(2)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婆e,光緒帝詔準。
延續(xù)1300多年的科舉制廢至此正式廢除了。材料: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
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薄_茲曼主編的《中國的現(xiàn)代化》撫
廣
投
學
堂
將
傳
全
宙
之
人
成
進
常
學
以
備
任
伏用
意
至
為
深
厚
前
圖
管
學
大
臣
等
疏
奏
已
推
將
鄉(xiāng)含
試
中
頑
分
三
科
遍
減
滋
讓
戰(zhàn)
臺
等
春
稱
升
舉
不亦
與
有
老
禁
經
此
決
喻
前
後
若
學
務
大
臣
退
連
湖發(fā)
各
種
教
科
書
以
定
指
飾
而
宏
造
就
業(yè)
著
責
成
各茲
督
撫
實
力
通
著
嚴
防
府
處
州
驗
超
紫
於
城
鄭
各我
法中圖
捐興三登代育才
前之
遙,怪
士就gp束
學西
校洋各面
人富
操之寬光緒
三
十
一
年
八
日內上物袁凱等奏靖停菜質學登等處
搞
級
蒙
小
學
堂
填
謀
師
脊
廣
閉
民
智
其
各
思
真果
瓣
隨
時
考
容
不
得
敏
行
瞻
徇
致
激
流
弊
務
期
進停
民
間
相
率
觀
叁
欲
推
廣
學
堂
必
先
停
科
樂
等
鹽所
陳
不
為
無
見
著
即
自
內
午
科
為
始
所
有
鄉(xiāng)
含
武一律
停止各省成科考
戰(zhàn)
亦
Pp
停止其V人
前之
裂廢除科舉制的詔書期
理
想
之
學
堂
本
古
學
校
之
制
其
英
翻
出
身
人
典德
修
業(yè)
能
用
榮
照
共
副
朝
悲
勤
學
作
人
之
至
意
飲
此廷近日科果每智空夫
廉
澤
明
品
筋
今各
省
價科
舉
熱
其
監(jiān)
次
定
某
原
以
修
身
清
經
雞
本
各
制
科貢
生
員
分
別
量
予
出
路
及
其
除
各
馀
均
著
照
所
請效
亦
無
不
本
於
學
堂
方
今
時
局
多
跟
備
才
為
急
朝多
建
學
堂
杏
發(fā)
報
有
國
家
既
搜
衢
人
之
滋
p
地
方學
又
官
切
檢
官
用
是
在
官
神
中
明
宗
旨
崗
風
興
起月
n四強力的壟斷,使國家行政機構的組成向著盡可能大的社會面開放。
②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少
小
須
勘
當
立
意
可
立
包
洪
胡
生
些
電
只縣法書人③有利于形成社會重學風氣,提高官員文化素質,推動教育的發(fā)展——注沫
L唐」
《神重詩》電料2??谱u制度“為所有兩方風宏以老試錄用人員的文官考試制④對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產生積極影響度提供了一個造選的粉桿。——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bs!AL
Hh
一
上
1
山工
.B
H
⑤明清八股取士禁錮思想,阻礙自然科學發(fā)展,不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坑者四百六
十余人也?!?/p>
—
—
顧炎武根據史料結合所學,概括科舉制的影響
以
4
小
應
兒
目
1
日
山
L①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了豪門世族對政治權之郊所朝代考核制度或歸屬部門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結果秦漢上計制每年歲末地方行政長官官員賞罰的依據隋唐兩宋尚書省吏部負責考核每年九品以上官員官員升降的依據明朝考滿三年、六年、九年任職期滿的官員分三等,是決定官
員升降的依據考察三年外地官員查處官員貪、酷和作為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官員獎懲的依據大計外省官員朝代一是考核方法與考核法規(guī)完善考核的發(fā)展趨勢秦漢考核法規(guī)普遍制定隋唐兩宋地方官和京官分別考核二
是
考
核
重
德尚能三是據考核結果獎懲激勵。明朝考祭考核日趨嚴密清朝四是監(jiān)察監(jiān)督人員介入考核過程功績?yōu)橹鞯膯?/p>
一
的考核標準發(fā)展為績相結合的考核標準。地方監(jiān)察史統(tǒng)完善十三州刺史mH唐太宗將全國分為10道監(jiān)察區(qū),派監(jiān)察官巡回監(jiān)察地方劃分路為監(jiān)察區(qū)(四監(jiān)司)、通判四是重視輿論監(jiān)察。合一御史臺、肅政廉訪司元朝御史臺明朝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清朝都察院特點:沿襲變革;下穩(wěn)(縣)上動(縣之上);
監(jiān)察變行政;控制加強;
趨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
日益削弱;認識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1、特點①
以輕制重;②
監(jiān)察機構獨立化(專門化、垂直領導)并日趨完備;③
監(jiān)察對象廣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級官員);
④
監(jiān)察范圍廣(凡官員之違法與不良行為)等。;2、評價積極:◆一定程度上整頓了吏治,打擊了地方割據勢力,有利于維護中
央集權;◆在諫正皇帝過失,防止決策失誤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局限:◆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官僚隊伍的腐敗和低效現(xiàn)象;◆
更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探究1
比較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相同(1)繼承性。同為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在對漢朝察舉制的繼承與改進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的,實際是一種發(fā)展了的察舉制。(2)選材依據:才德都曾成為兩者選拔人才依據。(3)特點:以官舉士,權操于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xiàn)。不同(1)出現(xiàn)背景不同(2)選材依據:察舉制主要看重才德;九品中正制偏重門第高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3)薦舉方式:察舉制是推舉和考試相
輔而行;九品中正看是否出身于世家大族(血統(tǒng)與姓族是否高貴)(2015·安徽高考·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諶,以知人出名。田歆對他
說
:“如今應推舉六名孝廉,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我想自己選一位名士
以報效國家,你助我求之?!斑@體現(xiàn)了A.
地方無選官權
B.
選拔官吏以品評為主C.察舉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選官方式【解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選一位名士以報效國家"說明地方是有選官權的,故A項錯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選拔官員時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品德等綜合品評,這與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項錯誤;“推舉孝廉”反映了西漢開始的察舉
制,但是“貴戚……相命“又反映了權貴開始干涉控制察舉制,客觀上反映了察舉制的弊端,
故C項正確;察舉制是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故D項錯誤。探究2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稱為“考課”
“考績”。秦朝的《為吏之道》提出“互善”。所謂“五善
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摘編自李治安、杜家驥《中國古代官僚政治》根據史料,指出從秦朝到宋朝官員考核標準的變化情況,并對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進行簡要評價。變化:秦朝時期考核標準以德行為主;西漢時期注重實際業(yè)績;唐代對官員的道德和才干進行綜合考量;宋代考核標準走向具體化。評價:考核制度對官吏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有利于提升官員隊伍的素養(yǎng);但考核
制度的本質是為了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能根本杜絕官員工作中的腐敗和
低效現(xiàn)象。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西漢時,上述標準尺度開始有了較大改變。地方官通過“上計”向中央匯報的主要內容已經是
“
戶
口
墾
田
,
錢
谷
入出,盜賊多少”。唐代考課標準是“四善’
十
七
最
”
“四善”主要指的是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則是針對具體部門提出的具體要求。宋代考課標準依據職官不同而有很多具體規(guī)定。如對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對監(jiān)司(監(jiān)察官員)有“七事”等。探究3中國古代官員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史料,中國古代監(jiān)察官的設置源于先秦時期。自秦漢歷經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屬機構多變動、仍身兼他任的監(jiān)察官,發(fā)展成機構完全直屬皇帝、專司藍察的官員①。隋唐以后,御史監(jiān)察機構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級行政部門長官的指令,行使監(jiān)察權也不受其干預②。御史彈劾、諫管言事??梢圆唤涍^本部門長官而
直
接
上
奏
皇帝。漢
御
史
秩皆
六
百
石,
隋
唐
御
史
都
在
六
品
至
八
品
之
間
,
明
代御更和給事中均為七品,清代提高到五品③。藍察管員的選任有品質、年限、出身等諸多要求。御史制度是上對下的監(jiān)察糾禁,諫官制度是下對上的匡正建根據史料,概括指出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并簡要分析其產生的歷史影響。趨勢:由兼職向專職化方向發(fā)展;機構獨立性越來越強;地位、官階逐漸上
升;對監(jiān)察官員的資格要求越來越高。影
響
(
1
)積極:有利于規(guī)范各級官員的執(zhí)政行為,減少官員的腐敗;有利
于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2)消極:封建君主專制下,監(jiān)察效能有限;封建專制皇權得以強化,易滋生監(jiān)察官員的腐敗。議,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起著鞏
封志
統(tǒng)《
御史、諫官制度的特點及作用》國的丕建【直擊高考】1.(2016·江蘇高考·4)“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然唐時猶兼采譽望,不專辭章。宋則糊名考校,
一決文字而已?!庇纱丝梢姡c唐代科舉相比,宋代A.
考試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減少C.
進士及第尤為尊貴
D.
錄取人數大大增加2.(2018·全國Ⅲ卷高考·25)
表
1
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表1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
A.
世家大族影響巨大【解析】材料中從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案任官的宰相人數在減少,世家尖族
影響削弱,故A
項錯誤;隨著宋代科舉制的發(fā)展,材料中無官職記錄的平民子弟擔任
宰相的人數增加,從而躋身于社會上層,加強社會階層流動,故B
項正確;材料反映
出宰相的來源,與其權力變化無關,故C
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宋代科舉制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功能加強,而不是弱化,故D
項錯誤。曾祖、祖父或
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天
官
職
記
錄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
C.
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
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直擊高考】3.(2019.4·浙江高考·27)史載,漢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有學者認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監(jiān)(御史)嬗變而成。秦時除置一守
一尉外,又置一監(jiān)。漢興,省監(jiān)不置?;莸廴辏跋鄧嘤繁O(jiān)三輔?!拔涞壑么淌?,“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這說明⊙秦與漢在地方均設有專門負責監(jiān)察的官員金秦與漢監(jiān)察方向有別,
一在中央,
一在地方函秦漢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有限④秦漢監(jiān)察機構的設置受到最高執(zhí)政集團的重視A
A.θ④
B.6
C.
日&④
D.
白因④根據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
“刺史是由秦代的監(jiān)(御史)
嬗變而成”,秦與漢均設置專門的地方監(jiān)察官,故①正確;根據材料“秦時除置一守一
尉外,又置
一
監(jiān)”,監(jiān)御史為郡
一
級監(jiān)察官,故②錯誤;秦漢的監(jiān)察體制對整頓吏
治,防止貪腐,加強中央集權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故③錯誤;根據材料“秦時除置
一
守
一
尉外,又置
一
監(jiān)
…
…
武帝置刺史
…
…
刺史得面奏事”,表明秦漢
統(tǒng)治者對監(jiān)察制度的重視,故④正確,選擇A項符合題意。監(jiān)察官可以風聞奏事(根據道聽途說來參奏大臣),是我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中獨有的
一項規(guī)定。東晉南朝、唐武則天、宋代及清代時,為大開言諫之門,都曾允許臺諫官
風聞奏事,并規(guī)定所奏涉虛,亦不坐罪。這一規(guī)定A.彰顯了法律權威
B.提高了監(jiān)察效率C.保證了社會秩序
D.強化了君主權力隋文帝在開皇三年廢郡,以州直接領縣,規(guī)定州縣長官不得辟署屬僚;開皇七年,朝廷下制,令諸州每歲推薦貢士三人到中央,由中央派遣擔任各州縣屬僚。以上措施A.標志著隋朝科舉制的正式形成
B.
表明推薦成為任官的主要方式C.調動了知識分子參政的積極性
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據材料“規(guī)定州縣長官不得辟署屬僚”和“由中央派遣擔任各州縣屬僚”可知朝廷嚴
格管理對地方官員的任用,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故選D項據材料“允許臺諫官風聞奏事,并規(guī)定所奏涉虛,亦不坐罪”可知封建皇帝重視加強
對大臣的監(jiān)管,此舉有利于君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學校食堂廚師崗位聘任協(xié)議
- 2025年度辦公樓租賃合同全新版
- 2025年度體育場館清潔工勞動合同范本(含設施清潔與保養(yǎng))
- 2025年度租賃型公寓退房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電商企業(yè)客服外包智能服務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
- 交通監(jiān)控設施安裝合同書樣本
- 二手房交易合同定金協(xié)議范本
- 二手房按揭貸款購房合同
- 二手車輛買賣合同范本
- 個人股權轉讓合同范本標準
- 跨領域安檢操作標準化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 大模型落地應用實踐方案
- 催收質檢報告范文
- 2024山東一卡通文化旅游一卡通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4-2025年江蘇專轉本英語歷年真題(含答案)
- 投標廢標培訓
- 腦卒中課件完整版本
- 藥房保潔流程規(guī)范
- 電子信息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血液透析器課件
- 吊車司機雇傭合同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