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06/wKhkGWXjzMiAPMj3AAMka-s8hJY374.jpg)
![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06/wKhkGWXjzMiAPMj3AAMka-s8hJY3742.jpg)
![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06/wKhkGWXjzMiAPMj3AAMka-s8hJY3743.jpg)
![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06/wKhkGWXjzMiAPMj3AAMka-s8hJY3744.jpg)
![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06/wKhkGWXjzMiAPMj3AAMka-s8hJY37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從唐詩中的燈意象品讀唐代文人的情深與思深
摘要:《全唐詩》中燈意象很多,而燈意象是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體驗、情緒和心態(tài)的,具有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耙褂旯聼魤?,春風幾度花”——唐代文人情深,“水窗席冷未能臥,挑盡殘燈秋夜長”——唐代文人思深。象由心生,因而筆者試從燈意象入手,去觀照唐代文人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以期對其進行淺陋的分析。
關(guān)鍵詞:燈意象情深
思深
《全唐詩》中寫到燈的意象共有1563次,燈從一種不帶有任何主觀情感的自然現(xiàn)象到被刻意營造成中國文學中傳統(tǒng)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體驗、情緒和心態(tài),具有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黑夜,不同的情境里,那微弱而溫厚的光給予人們以切真的光明以及種種細微和深刻的感受。象由心生,因而筆者試從此意象入手,去觀照唐代文人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借一盞唐代文人的青燈,去品讀他們的情深和思深,再現(xiàn)他們昔日的心路歷程?!耙褂旯聼魤簦猴L幾度花”——唐代文人情深
“燈”往往與“孤”字相連,我們可以試著想象1200年前,靜寂的黑夜中,浩瀚的長空下,一盞孤燈在靜默地嘆息著,我們可以感受到來自遙遠的唐朝文人的孤獨、愁苦,智者的索莫、寂然與情思。而每位詩人黑夜中的那盞“孤燈”又非決然相同的,而又非決然不同的。下文將著重對燈意象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中的親情進行淺易的分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重人倫重親情的社會。唐詩中以此類親情為題材的詩作較多,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感恩的心靈和重親情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jié)。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屈原列傳》),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不可割舍的血緣關(guān)系,有著最為濃烈而真摯的親情。孟郊有首詩《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詩人孟郊一生窮困潦倒,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而“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對孩子的牽掛則是無時無刻不在的,亦是無微不至的,詩中的母親縫衣的鏡頭印刻在每個讀者的心中。“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的深篤之情,盡在眼中,催人淚下。雖然詩中并未出現(xiàn)“孤燈”的意象,但不難想象,慈母是在夜里微弱的燈光下走針紉線,縫制即將遠行的孩子的衣服的,那種昏暗的燈光下的母親慈愛而偉大的身影,是多么令人敬畏??!班固的《漢書食貨志》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顏師古的注解是:“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也就是說,古代婦女比男人要辛苦得多。一盞油燈伴隨著母親度過黑冷的漫漫長夜,這種情境是游子無論走到哪里都難以忘卻的,“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孤燈中搖曳著母親對游子的眷眷之情,也搖曳著遠方游子對母親的拳拳之心。
《尚書·君陳第二十三》:“惟孝友于兄弟。”意為兄弟之間友好相處,也是對父母的孝敬。實際上上溯到《詩經(jīng)》,我們也可找到這種表現(xiàn)兄弟之情的詩作,如《唐風·杕杜》、《王風·葛藟》,都是寫流浪異鄉(xiāng)無兄弟相助的孤單和哀傷,而在唐代,文人對于兄弟之情則體味得更深:
悄悄初別夜,去住兩盤桓。行子孤燈店,居人明月軒。
平生共貧苦,未必日成歡。及此暫為別,懷抱已憂煩。
況是庭葉盡,復思山路寒。如何為不念,馬瘦衣裳單。
——《別舍弟后月夜》(白居易)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萬里經(jīng)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除夜寄弟妹》(白居易)在第一首詩中,先是寫了與舍弟分別后的彼此都相同的慘然的心緒——“去住兩盤桓”,再續(xù)寫兩人的不同的住所環(huán)境:孤燈店,居人軒。雖然在空間上他們相隔遙遠,但心靈卻是息息相連的,“行子孤燈店”,是老哥哥對舍弟的擔憂、牽掛和不舍的留戀。時令已是深秋,落夜?jié)M園,山路峭寒,怎能放得下心呢?怎能不牽掛他呢?可知道馬瘦衣正單?。』蛟S詩人此時所盼望的惟有黑夜饑冷之時,舍弟能夠找到一盞孤燈,安頓他的行程。孤燈,看似幽冷,卻寄寓了詩人太多的牽掛和深情。第二首詩歌讀后令人潸然淚下,除夕之夜本是家人圍坐爐火,團聚歡樂的時刻,可是很久都未曾見面,相隔遙遠,音信杳然,只有讓彼此眼中的這盞孤燈寄予美好的新年的祝愿。這似乎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味深在其中。而眼前的孤燈和想象中弟弟和妹妹屋中的孤燈竟是包含無限意緒的,彼此正像眼前的孤燈,冥冥之中注定了分離與孤寂,但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并未沖淡兄弟和兄妹之間的親情,反而愈遠愈濃,愈久愈深。
除了母子之情,兄弟、兄妹之情外,還有一種親情叫鄉(xiāng)情?!叭漳和厩疫h,游子悲故鄉(xiāng)”,中華民族是一個農(nóng)耕民族,重土安遷,有一種對家庭的眷戀與落葉歸根意識,因而鄉(xiāng)愁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劉若愚曾指出:“中國詩人似乎永遠悲嘆流浪和希望還鄉(xiāng)。對于西洋讀者,這可能也顯得太感傷”。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而思鄉(xiāng)詩正是這些作品中“能感動激發(fā)人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鄉(xiāng)愁恰如春水,在孤燈的青影下,緩緩地流淌在每一個游子的心房中:“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xiāng)愁?!保ㄡ瘏ⅰ端揸P(guān)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寶初七月初三日在內(nèi)學見有高道舉征》),“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鄉(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保f莊《章臺夜思》),孤燈下,搗衣聲里,楚角聲中,飄蕩的永遠是游子深切而悲慨的思鄉(xiāng)的濃情。“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保ɡ钲对绨l(fā)》)“昨夜孤燈下,闌干泣數(shù)行。辭家從早歲,落第在初場?!?黃滔《下第》)“十上書仍寢,如流歲又遷。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虛牖傳寒柝,孤燈照絕編。誰應問窮轍,泣盡更潸然?!?歐陽詹《除夜長安客舍》)在異鄉(xiāng)的孤燈下徘徊的是詩人孤寂而落寞的心靈。這一盞盞昏暗的異鄉(xiāng)的孤燈,照亮了詩人寒凄的住處,卻溫暖不了他們孤獨而寒苦的身心。思鄉(xiāng)的孤燈下,情感與理智,愿望與責任,常人之情與榮譽之心交匯成一種深沉的鄉(xiāng)愁,以鄉(xiāng)愁之心觀物,物也皆染上鄉(xiāng)愁。詩人懷著他那顆敏感的心靈,耳聞異鄉(xiāng)的窗外風雨聲,寒夜搗衣聲,或是畫角的哀鳴,或是秋蟲的低唱;目穿天邊殘月,或是案上青書,而燈下垂淚到天明,此種境界中的“孤燈”,是詩人鄉(xiāng)愁的象征與希望的寄托,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統(tǒng)一,融入了詩人濃郁的思鄉(xiāng)的情愫。身經(jīng)生命的沉淪,或仕途的失意,或厭倦官場生活,或只身異鄉(xiāng)飄蕩的生涯中度日如年的詩人,便常常對故鄉(xiāng)產(chǎn)生一種永恒的憶念和向往?!肮聼簟被璋档墓饬?,獨處的靜默無疑都給詩人以帶來無限的鄉(xiāng)愁,而唐代詩人在表達這種鄉(xiāng)愁之時,涉筆于“孤燈”,便增加了詩作的情感內(nèi)蘊,“孤燈”是一種文人味極濃的意象,一方面,“孤燈”是詩人孤身一人的隱喻,看燈如見己,而又帶有一種自憐自惜的意味,那孤燈之外的遠方的故鄉(xiāng)則是游子心靈的歸宿,“孤燈”給人以一種空間的遙遠感;另一方面,“孤燈”下,詩人的心境是比較平和的,此時的所思所想往往是真實的,“孤燈”意象所營造的意境又恰恰形象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鄉(xiāng)愁這樣沉重而永恒的主題。
“水窗席冷未能臥,挑盡殘燈秋夜長”——唐代文人思深
唐代儒、釋、道三教并重與合流,這種情況深刻地影響了文人的創(chuàng)作思想、創(chuàng)作方法和審美情趣。而當時濃厚的文化藝術(shù)氛圍又大大地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學修養(yǎng)。在這種狀況下,唐代文人的思想意識變得自覺而深刻,他們善于深思、反思,而詩作中也表現(xiàn)出此種思想的深刻。李澤厚先生認為宋代的時代精神是“已不在馬上,而在閨房,不在世間,而在心境。”而筆者認為唐代的時代精神不僅僅在馬上,也在閨房,不僅僅在世間,也在心境,只是側(cè)重點有所不同而已。唐代經(jīng)歷了由盛而衰的發(fā)展過程,那么其中處在不同階段的文人因遭際不同,而感受自是不相同,但是對于生命意識的自覺思索則是他們共同的永恒的人生的主題。無論是對生命的哀嘆,還是對家國的痛思都根源于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它是唐代文人對生命的自我意識,也使得唐代文人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熱愛生活。具體分析如下:對生命的哀嘆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夜雨》(白居易)
在此詩中,“所念人”、“所感事”應當是泛指的,即所有詩人懷念的、遠在它鄉(xiāng)的、甚至可以說是普天下所有的人和所有深結(jié)于心中的難以忘卻的事(家事、國事、天下事),詩人的心緒是惆悵而復雜的,因為思念不得的希望的渺遠,因為思量不解的饒腸的煩憂,況且又是風雨蒼蒼的秋夜(又是盛極而衰的中唐),殘燈照壁,是怎樣的一番苦味?“殘燈”這個意象之中又融入了多少失意與無奈?它是詩人深思的外在表現(xiàn),它不僅僅具有“孤燈”的孤獨寂寥之意味,更有一種殘破、零落等不完滿的意緒旨歸等深在其中,透過“殘燈”,我們仿佛看見詩人心靈經(jīng)受創(chuàng)傷后的迷茫的心緒,看到詩人眼中中唐受苦百姓的堅忍的愁容,看到中唐士人對生命價值的不住地質(zhì)問,看到人們對于盛唐氣象的苦苦的追憶。而從本質(zhì)上說,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唐以后,人們在仰慕前日的輝煌,追尋昨日的殘夢之時,對個體生命的體察和把握常常賦予一種社會的思索,表現(xiàn)出了沉重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因而對生命的關(guān)懷也不再限于個體存在而表現(xiàn)出一種群體的民族意識,對生命的態(tài)度也不再那么張揚充滿激情,而是較內(nèi)斂平和的,同時也充滿著困惑與憤懣。因而,此處的“殘燈”及詩人在其微暗之光中的細微而深刻的思想與感受就不能從單一層面上去理解,而應聯(lián)系時代社會背景去多層面的解析。
再看晚唐的詩作: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態(tài)還堪賞,
嘯志歌懷亦自如。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齊安郡晚秋》(杜牧)
杜牧才兼文武,志在經(jīng)世,但因當時牛李黨爭激烈,而受到牽連而屢受排擠與驅(qū)逐,“得洲荒僻中,更直連江雨”,他展轉(zhuǎn)出任刺史的黃、池、睦、湖諸洲,也都是些偏遠的地區(qū),這對于他來說無疑是一次身心的巨大磨難和考驗,體現(xiàn)在這首詩中則是一種對于生命人世的深層理解與感悟,強烈的生命意識卻呈現(xiàn)為另一種形態(tài):這里似乎沒有對生命的嘆息和命運的感傷,沒有厭棄和悲觀絕望,一片云水野意,空靈清明。但是,細細讀來,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種清澄的表層下面,還沉淀著詩人對于整個人生和生命的空幻、覺悟和淡然。它雖然沒有濃墨重彩,但在這種質(zhì)樸自然、平淡無奇中顯露出來的是一種透徹了悟的人生觀?!坝臧禋垷羝迳⒑?,酒醒孤枕雁來初??蓱z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笔侨姷闹髦妓?,詩人所表達的是一種靜悟,是對灰色人生歷程的詩意的解讀,“殘燈”與“孤枕”正是詩人心緒的時間與空間載體,是詩人對悲苦人生、風雨年歲形象化的寄寓對象。對家國的痛思
具體體現(xiàn)在中晚唐時代,在這里以晚唐為例。由于晚唐人困縛在離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巨大陰霾氛圍下,走不出歷史的藩籬。精神家園失落了,前途憧憬渺茫無依。無數(shù)文人的責任感與儒家的濟世精神曾一度激起他們的愁緒——國家、民族的未來在哪里?現(xiàn)實中經(jīng)歷坎途、挫折、失意和跌落,使他們已看不到國家王朝振興的力量,他們在思索中緬懷盛世,哀嘆盛世遠去,對國運衰落產(chǎn)生了潛在性的悲劇憂患,他們的憂患意識在詩歌中再次感發(fā)。這又是另一番悠遠傷感的悲美。文人眼睹耳聞的是“千家數(shù)人在,一稅十年空”(黃濤《書事》)的亂離之象,所親身體驗的是“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崔涂《旅懷》)的流亡生活。所痛切感受的是“大道將窮阮籍哀,紅塵深翳步遲回”(李咸用《途中逢友人》)的暗淡前程。災難與痛苦折磨著整個社會,野蠻與黑暗吞沒了一切,大唐復明的希望在他們看來是虛無的了。一些深感現(xiàn)實黑暗政治腐敗的文人在詩文中表現(xiàn)一種憤世思想,這時的憤世,是一種看不到時代曙光而詛咒失望的憤世,是一種深思的憤世,是一種靜默的不滿與抗爭。如下面的一首詩: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華上二首》其一(司空圖)
故國的再次興盛已成明日黃花,春日永不再來,“西北鄉(xiāng)關(guān)近帝京,煙塵一片正傷情。愁看地色連空色,靜聽歌聲似哭聲”(司空圖《淅上》),處處是衰颯之風,心寒之景,“未有涯”僅三字便道出了詩人內(nèi)心沉痛而深厚的對于國家衰敗的深切哀嘆,看似平常心說出,但其后隱藏的情感則是極其復雜、極其沉郁的?!靶诟邫憚e人家”,則寫出了晚唐文人共同的心靈感受——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他們的心靈找不到歸宿,懷著高潔的品質(zhì),懷著對美好的渴望,在現(xiàn)實中歷經(jīng)創(chuàng)痛,于是理想破滅,身世家國的雙重衰落,使得一切的一切在現(xiàn)實中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據(jù)。詩人抒發(fā)的是對歷史時空及世事沉浮的感喟,所謂“山水永恒,人易湮滅”,是一種宇宙意識的滄桑感和空茫感以及塵世的幻滅感。“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眲t是晚唐文人的真實寫照——擔慮國事,輾轉(zhuǎn)反側(cè),無力回天,惆悵不眠;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訴說自己的家國之痛,但在詩人注目的“殘燈”單調(diào)而反復地照落花的情境中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得到詩人那顆飽經(jīng)風霜、千瘡百孔的受傷的心靈,那是一種大悲之后的落寞,是一種思國思家的無助的蒼涼,歷史的劇變引發(fā)詩人無限悲嘆,人力微弱,如在汪洋巨浪中顛簸的一葉扁舟?!皻垷簟笔撬〉奶仆醭膶懻?,而落花則是復興的希望,是詩人對于國家的深切而真摯的期望,但又是短暫即逝,杳杳無望的希望。
唐代文人正是于對國、家、人、事的執(zhí)著而沉重地深思中總結(jié)歷史教訓,憧憬未來,安頓一己生命的,生命意識在這里成為他們的詩作與人生的不朽的主題,而詩作中的“殘燈”意象,便間接地體現(xiàn)出了詩人的這種生命意識:夜使人和外界之間形成阻隔,而殘燈微弱的光則成為黑夜中人的所有情思的載體,燈光柔婉朦朧,令人更容易細膩而敏銳地回視、反省內(nèi)心世界,更深刻地解讀人生和世界——“水窗席冷未能臥,挑盡殘燈秋夜長”(白居易《秋房夜》),“微風時動牖,殘燈尚留壁。惆悵平生懷,偏來委今夕”(韋應物《秋夜二首》),“我有愁襟無可那,才成好夢剛驚破。背壁殘燈不及螢,重挑卻向燈前坐?!?陸龜蒙《五歌·雨夜》),凡此種種無不映現(xiàn)著唐代文人的思深。1燈燭是中國古典詩人心目中不滅的神圣之光,小小的一盞燈是歷史的延續(xù),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燈光燭影里度過的。燈光下不知演繹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有著豐富細膩情感和獨特人文體驗的詩人們,用他們的心靈感悟,為燈燭意象營造了一幅幅完整的社會生活畫卷。2燈燭具有光和火原型的意味,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燈燭的搖曳明滅和人的悲歡離合相契合,同對一盞燈燭,閨中思婦表達的是相思離別之愁,在外的游子抒發(fā)的是懷鄉(xiāng)戀土之情。而燈燭的亙古更能襯托出人的生命的短暫,因此又會引起文人的宇宙人生之思。在隱逸詩中,燈燭也是一個出現(xiàn)較多的意象,它成為詩人悠遠、淡泊心境的對應體,寄托著詞人的超拔脫俗之志。3、燈燭客觀的美感特質(zhì)吸引了詩人的審美目光。它的出現(xiàn)是在夜晚這一特殊時空,從外形看,光亮但不刺目,有著含蓄的光彩。這些都暗合了中國人的審美感知世界。它給人柔和、優(yōu)美、圓渾的感覺,很切合“中國詩詞‘溫柔敦厚’、‘味外之味’的意境追求的美學價值取向,是一個入詩的上佳的‘象’?!碧拼咳说纳鏍顟B(tài)燈燭意象在詩歌里反映出時代特有的文化風貌,也與當時文人的悲歡際遇、升沉榮辱等生存狀態(tài)密不可分。唐詩中帶有燈燭意象又記載唐人“勤苦詩書’’生活的詩如: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苦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云相伴宿。(薛令之《靈巖寺》)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畜禽水產(chǎn)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借款合同范本免息
- 2025年國際貿(mào)易融資與風險管理實訓合同
- 2025年脫膠毛大豆油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代辦股權(quán)糾紛居間合同范本
- 2025年藤竹制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智慧水務系統(tǒng)工程簡易建筑工程合同
- 2023-2029年中國公路工程承包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0-2025年中國疾病遠距檢測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年度建筑垃圾處理技術(shù)研發(fā)與成果轉(zhuǎn)化合同
- QC成果地下室基礎(chǔ)抗浮錨桿節(jié)點處防水施工方法的創(chuàng)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論模型
- 中藥審核處方的內(nèi)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務禮儀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體系電子信息企業(yè)認證要求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銨、磷酸二銨
- 公司財務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論證)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新商業(yè)、新鏈接、新物流》配套教學課件
- 物聯(lián)網(wǎng)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
- MDD指令附錄一 基本要求檢查表201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