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地理二模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18.0分)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幾乎所有的地圖在繪制時都需要對真實的地表做一定扭曲。1943年美國發(fā)

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開發(fā)了一種新的制圖方法、能有效控制繪制時產生的扭曲,使地圖上陸地的

大小與現實保持較為準確的比例,人稱“戴馬克松地圖”(如圖),完成各小題。

1.陸地面積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⑤②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①

2.圖中a代表的海域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據圖可以得出()

A.地球不斷自轉和公轉B.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C.南美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D.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可分為六大板塊

河南登封市觀星臺(113聽,34oN),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天文

臺建筑。觀星臺上有兩間小屋,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觀星臺

正北側下方有一“長堤”(如圖),每天中某一時刻,“橫梁”

的影子會投在“長堤”上,利用它可以授時和了解四季變化,完

成各小題。

4.每天中當“橫梁”的影子投在“長堤”上時,當地地方時是()

A.6時B.12時C.18時D.24時

5.當橫梁在長堤上的影子距離觀星臺最遠時()

A.濟南晝長夜短B.北半球正值冬至節(jié)氣

C.長江正值汛期D.長城站迎來極夜

卡塔爾位于波斯灣西南岸半島上,是一個沙漠國家,缺少天然可耕地、糧食、蔬菜、肉類主要依

靠進口,2022年足球世界杯于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該國舉行,是歷史上首次在秋冬季舉行

的足球世界杯,如圖示意卡塔爾位置和卡塔爾氣候資料,完成各小題。

6.卡塔爾足球世界杯選擇在11?12月舉辦,并將重要賽事安排在晚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炎熱,秋冬季夜晚較涼爽B.降水豐富,秋冬季夜晚降水較稀少

C.工作繁忙,秋冬季夜晚較空閑D.沙漠廣布,秋冬季夜晚風沙較微弱

7.卡塔爾本土生產的糧食、蔬菜短缺,其原因主要是()

A.耕地缺少B.城市用地過多C.能源不足D.農業(yè)勞動力

8.“世界杯”是展現體育風貌和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到場館建設、公交服務,小到品

牌宣傳、紀念品生產,中國元素在卡塔爾已隨處可見。卡中兩國合作有利于()

①促進共同發(fā)展

②消除經濟差異

③實現互惠互利

④推動貿易往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D.②③④

茶樹一般生長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區(qū),雨量充沛,多云霧、少日照,阿薩姆紅茶產自印度東北部

喜馬拉雅山麓的阿薩姆溪谷一帶,當地日照強烈,雨量豐富,盛產大葉紅茶。一年采收夏秋兩季。

當地茶農多在茶田中種樹,這些樹枝葉茂密,稀疏分布于茶園內,完成各小題。

9.阿薩姆盛產熱帶大葉紅茶的有利條件是()

①全年高溫,熱量充足

②溪谷地形,排水良好

③降水豐沛,濕度大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茶農在茶田種植高大喬木的主要作用是()

A.減輕洪澇災害B.降低光照強度C.增加茶葉產量D.改良茶葉品種

11.我國某飲料企業(yè)瓶裝奶茶的原料采用阿薩姆紅茶,原因不包括()

A.阿薩姆紅茶品質優(yōu)良,知名度高B.阿薩姆紅茶一年產兩季,產量大

C.該地勞動力豐富且成本較低D.該地信息技術發(fā)展較早

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qū)輪廓圖,完成各小題。

A.①地區(qū)一中緯度大陸東岸

B.②國家一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優(yōu)良港灣眾多

C.③國家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D.④國家一赤道穿過北部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13.四個國家和地區(qū)氣候、農業(yè)說法合理的是()

A.①地區(qū)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盛產水稻B.②國熱帶季風氣候,盛產熱帶經濟作物

C.③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牧草多汁D.④國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4.四個國家和地區(qū)人文地理方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區(qū)被稱為“民族大熔爐”B.②國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C.③國有大量混血種人,文化多元D.④國被稱為火山地震之國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以自身的可愛擄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芳心。大熊貓皮厚、體態(tài)肥碩、

憨態(tài)可掬,有黑白相間的外表和發(fā)達有力的前后肢,視力較差,目光短淺,但是聽覺極為靈敏。

秦嶺片區(qū)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峽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讀圖,完成各小

題。

15.大熊貓國家公園()

A.主要位于第一級階梯B.主體位于北方地區(qū)

C.不容易發(fā)生地質災害D.跨川、陜、隴三省

16.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可能()

A.經過湍急的河流B.經過大片的熱帶雨林

C.看到壯麗的高原風光D.看到成群的駱駝、牛羊

17.關于秦嶺片區(qū)環(huán)境特征與野生大熊貓的體貌特征的關系不匹配的是()

A.氣候溫曖,生長迅速一體型肥碩,皮厚可以御寒

B.海拔較高,竹林多積雪一黑白相間的外表利于隱藏

C.多山多樹一發(fā)達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樹

D.竹林茂密,視線受阻一視力不發(fā)達而聽力靈敏

北京中軸線代表著我國古代在都城建設中的最高成就。北京市某校學生利用周末參觀首都博物館

舉辦的“讀城一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手繪了“北京中軸線圖”(如圖)。讀圖,完成各小題。

昌山公園

中山公園近方動人民之化宮

先農垢

東定口

18.北京中軸線上最能體現古都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底蘊深厚的知名學府B.小橋流水的城市公園

C.高大雄偉的皇家建筑D.四通八達的古代運河

19.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北京發(fā)展的主要意義是()

①改變城市核心職能

②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③擴大城市用地規(guī)模

④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在一些平原地帶,人們找不到開窯洞的山域,于是發(fā)明了另類的窯洞一地坑院。修建地坑院時,

人們先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窯洞。大多數人家的院中會栽一棵樹,樹

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掉進地坑……”紀錄片《航拍中國》解說詞?如圖是渭河流域圖和陜西

咸陽市附近地坑院俯視圖。讀圖完成各小題。

20.此地適合開鑿窯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濕潤,土質粘重B.土層深厚,直立性好

C.歷史悠久,人口稠密D.凍土廣布,不易坍塌

21.與其他地區(qū)相比,此地多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較平坦B.山崖溝谷多C.高溫多雨D.植被茂密

22.近年來,涇河水質越來越好,“涇濁渭清”的現象日趨少見,原因是()

A.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提高,生態(tài)改善B.渭河水土流失嚴重,兩河含沙量差異小

C.渭河流域城市人口集中,河水污染嚴重D.渭河徑流量比涇河小,泥沙含量小

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于西藏日喀則市的河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灌溉工程遺產,當地先民

克服困難,用石頭修筑敞口形式的蓄水池,使用經太陽照曬的池水灌溉農田,時至今日,薩迦灘

區(qū)仍有400多個蓄水池在發(fā)揮作用,助力日喀則發(fā)展成為“世界青棵之鄉(xiāng)”,如圖為日喀則位置

和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局部景觀圖,讀圖完成各小題。

23.結構和大小不一的水池能夠()

①攔蓄徑流保存水資源

②順應地勢便于自流灌溉

③削減洪峰減輕洪澇

④淤積泥沙增加農田面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D.①②④

24.采用敞口水池曬水,目的是()

A.增加水量B.減少蒸發(fā)C.提高水溫D.改善水質

25.日喀則青棵種植在薩迦河谷的有利條件()

A.光照充足,氣溫年較差大B.生長期長,可一年兩熟

C.氣候濕潤,降水豐沛D.海拔較低,熱量充足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8.0分)

26.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石油的對外依存與日俱增。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前

我國已建成舟山、大連、獨山子、天津等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如圖為我國石油儲備基地

分布圖及中國石油來源圈。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正確”,錯誤的打“錯誤”。

①我國消費的石油以國內生產為主。

②我國進口的油氣資源以管道輸入為主。

③東南通道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的中東地區(qū)。

④獨山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石油主要來自哈薩克斯坦。

(2)我國石油儲備基地主要分布在地區(qū)。并分析這種分布特征的優(yōu)勢

俄羅斯是我國石海重要來源地之一,主要通過管道輸送我國。

(3)俄羅斯石油主要分布在(地形區(qū))和(地形區(qū)),說明輸油管道在建

設時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條件o

(4)為保障能源安全,除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外,我國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7.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推進,中國和肯尼亞的合作日益密切,閱讀圖文資料,

完成下列內容。

(1.3*S,?.7,E,海拔1798In)

(1)肯尼亞位于非洲部;(緯線)穿過,跨半球,東臨印度洋。

肯尼亞是世界第三大鮮花出口國。以出口玫瑰為主。絕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歐洲,被譽為歐洲

的“后花園”,一枝早上7點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達荷蘭,再由荷蘭的拍賣市場銷

往世界各地。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銷售的淡季。

(2)奈瓦沙湖畔位于(地形類型)地區(qū),地形起伏較小,屬于氣候,每年

6-9月,為當地干季,較少,鮮花品質下降??拷矗渥?。依靠航空運

輸便于玫瑰及時運往歐洲市場。

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亞著名的玫瑰產地,玫瑰農場鱗次櫛比,全部采用溫棚種植玫瑰,使用計

算機控制其生長條件,一年四季均可以生產玫瑰,玫瑰品質好,是真正的“鼠標農業(yè)”。在

溫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獲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種植量的兩倍。

(3)概括溫室大棚對肯尼亞鮮花生產的作用。

蒙內鐵路是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現代化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標準、

技術和裝備建造。蒙內鐵路可將非洲特色物產運往蒙巴薩港,出口到世界各地,這是為發(fā)展

提速的“大動脈”,也是體現綠色和諧、改善民生的“友誼路”

(4)簡述蒙內鐵路對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8.京新高速公路(G7)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戈壁、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下圖為京新高速沿

線示意圖,某研學小組在老師帶領下沿京新高速開展了研學活動,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研學小組在日記中寫道:京新高速被譽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沿途我們看到了草原

青、沙漠黃、戈壁灰、胡楊金、湖泊藍……。該研學小組考察的方向是,沿途色彩

多樣的原因是O

(2)在巴彥淖爾,研學小組看見大片的草場。為了保持畜牧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給當地提出了建

議??赡鼙徊杉{的是(填序號)。

①開墾草地、增加種植面積,提高牧民收入

②限定放牧牲畜的范圍,保持牧草的輪替生長

③逐步從游牧變?yōu)槎ň?,減少對草場的破壞

④控制牲畜數量的過快增長,保證草場的恢復

(3)在額濟納,同學們發(fā)現草方格沙障是當地常見的固沙工程。人們將秸稈、蘆葦等插在沙

土中,制成沙障,呈方格狀設置在公路兩側。同學們設計了三組實驗,實驗效果如圖所示。

同學們設計這三組實驗的探究目的是,其中與當地草方格沙障最相似的一組是

(4)在吐魯番,同學們品嘗了香甜又營養(yǎng)豐富的葡萄,參觀了古老的坎兒井。請分析坎兒井

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完成填空。

ABCD

29.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曾強調,要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明確提

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從此東北迎來了轉型發(fā)展的新時代。讀圖文

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從“北大倉”又回到“北大荒”

(1)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fā)經歷了兩個階段,結合所學知識將內容補充完整。

?∕-A?..

L~wr

①②③④⑤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2)圖中陰影區(qū)域是我國工業(yè)基地,其發(fā)展工業(yè)的優(yōu)勢是,.由

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需要依靠進步和人才支撐。

從“冷資源”到“熱產業(yè)”

吉林地處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擁有得天獨厚獨特的冰雪資源?!都质”┊a業(yè)高質量發(fā)

展規(guī)劃(2021-2035年)》提出,構建以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和冰雪裝備為核心的

“4+X”現代化冰雪產業(yè)體系,建設冰雪經濟強省和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

(3)簡要分析吉林省發(fā)展冰雪產業(yè)的有利條件。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D、B

【解析】解:據圖可知,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南極洲,⑤是非洲,⑥是大

洋洲。亞洲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達4400萬平方千米;第二的是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

第三是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第四,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第五是南極洲,

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面積最小的是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由此可知,題中所給四

個選項中,陸地面積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①⑤②,A符合題意。

故選:Ao

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四

大洋按面積從大到小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題考查大洲的面積大小,牢記課本知識結合地圖解答即可。

解:讀圖可知,圖中a代表的海域是位于北極地區(qū)的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北美洲所包圍,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不位于北極地區(qū),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和大西洋四個大洋。

本題考查大洋的分布,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是答題的基礎。

解:圖中沒有關于地球運動的相關信息,所以據圖不能得出“地球不斷自轉和公轉”的結論,A

錯誤;該圖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據圖可知,地球表面海洋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B正確;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C錯誤;該圖反映了地球表面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狀況,并

沒有將其分為六大板塊,所以據圖不能得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可分為六大板塊”的結論,

D錯誤。

故選:Bo

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大

洲是亞洲I,面積約為4400萬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

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個大洋,其中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千米。

本題考查了對海陸分布概況等的認識,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

4~5.【答案】BxB

【解析】解:讀題可知,該觀星臺地理位置為(113聽,34oN),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長

堤”位于觀星臺正北側,當“橫梁”的影子投在“長堤”上時,太陽光的照射方向是自南向北,

一天當中,該地太陽光自南向北照射時正好是正午12時,B正確,ABD錯誤。

故選:B0

觀星臺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光的照射方向是自南向北,影子在不同時間的朝

向不同,通過影子朝向和影子長短,了解時間和四季的變化情況。

本題考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等知識,內容抽象,難度偏大。

解:“橫梁”的影子投在“長堤”上時是正午12時,所以當橫梁在長堤上的影子距離觀星臺最遠

時,是橫梁正午影子最長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物體正午影子最長時,是一年當中正午太陽高

度最低時,河南位于北半球,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低時是每年的冬至日,B正確,河南的冬至日,

濟南晝短夜長,長江進入枯水期,AC錯誤;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長城

站緯度低于66.5。,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D錯誤。

故選:Bo

觀星臺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光的照射方向是自南向北,影子在不同時間的朝

向不同,通過影子朝向和影子長短,了解時間和四季的變化情況。橫梁在長堤上得影子距離觀星

臺最遠,說明影子一年中最長,此時觀星臺距離太陽直射所在緯線最遠,為冬至日。

本題考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等,難易適中。

6~8.【答案】A、AxC

【解析】解:根據卡塔爾的氣候資料圖可知,5?7月份,卡塔爾月平均氣溫在30C以上,氣溫較

高,不利于開展體育運動,11月到12月氣溫相對較低,比較溫和,適合比賽;且卡塔爾屬于熱

帶沙漠氣候,晝夜溫差大,晚上氣溫降得快,較為涼爽,所以很多重要賽事都安排在晚上,A正

確;

卡塔爾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水稀少,且11月―12月降水并不比其他月份少,B錯誤;

卡塔爾全年的夜晚均屬于下班后的空閑期,秋冬季夜晚的空閑期不具備特殊性,C錯誤;

卡塔爾秋冬季夜晚風沙不一定比其他季節(jié)微弱,D錯誤。

故選:Ao

中東地處亞歐大陸中部高原,光照很強,距離海岸線很遠,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卡塔爾位于

中東,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干燥。

本題考查中東的氣候特點及其影響,理解解答即可。

解:卡塔爾全年炎熱干燥,地表沙漠廣布,大部分地區(qū)不適宜種植農作物,耕地缺少,所以糧食、

蔬菜短缺;

城市用地過多不是卡塔爾本土糧食、蔬菜短缺的主要原因;

卡塔爾本土生產的糧食、蔬菜短缺與能源充足與否無關,且卡塔爾石油資源豐富,能源充足;

卡塔爾并不缺乏農業(yè)勞動力。

故選:Ao

影響農業(yè)生產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地形、氣候、河流等;主要社會經濟因素是技術、交通、市

場、政策等。

本題考查西亞的相關知識,理解答題即可。

解:卡中兩國合作有利于加強兩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實現互惠互利,推動貿易往來,

共同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qū)的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

秩序。

故選:Co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來臨,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各國各地區(qū)的

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相互依賴,相互融合,并朝著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fā)展。

本題考查國際合作與經濟全球化,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

9~11.【答案】D、B、D

【解析】解:茶樹一般生長于酸性土壤、排水良好的中低山區(qū),需要雨量充沛,多云霧,少日照

的氣候環(huán)境。阿薩姆紅茶產自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阿薩姆溪谷一帶,當地屬于熱帶季風氣

候,全年高溫,熱量充足,①正確,④錯誤。且地形為溪谷,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②正確。

當地日照強烈,雨量豐富,則空氣濕度大,③正確。

故選:D。

可通過茶葉喜好的環(huán)境與當地環(huán)境特點的對比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題目以阿薩姆紅茶為引入,涉及當地氣候判別、農業(yè)優(yōu)勢分析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應用課本

知識的能力。

解:在茶田種植高大喬木不能減輕洪澇災害,題目也未給出當地洪澇災害的提示,A為無關選項,

是錯誤的;據題干可知,“當地日照強烈”,而茶樹喜“多云霧、少日照”的環(huán)境,茶農在茶田

種植喬木,據生物生態(tài)位相關知識,茶葉較為低矮的植物,樹木較為高大,茶葉在樹木的遮蓋下

獲得了較少的光照強度,形成了“少日照”的環(huán)境,有利于茶的生長,B正確;在茶田種植高大

喬木對增加茶葉產量影響不大,C錯誤;在茶田種植高大喬木不能改良茶葉品和JD錯誤。

故選:Bo

可通過當地日照強烈的特點和茶葉偏好“少日照”特點的對?比,分析出種樹的作用。

本題目涉及地理學的農業(yè)優(yōu)勢分析、生物學的生態(tài)位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應用課本知識的能力。

解:阿薩姆紅茶產自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阿薩姆溪谷一帶,長期盛產大葉紅茶,即該茶葉

長期產量較大,說明該茶葉在市場上長期暢銷,側面說明其品質優(yōu)良、知名度高,A正確。據材

料可知,當地環(huán)境符合阿薩姆紅茶喜好的環(huán)境,且“一年采收夏、秋兩季,盛產大葉紅茶”,說

明產量大,B正確。阿薩姆紅茶產地屬于印度,有大量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采收成本較低,有

利于降低生產成本,C正確。題目中未見到該地信息技術發(fā)展較早的優(yōu)勢與我國飲料生產的直接

聯系,故為無關選項,D錯誤。

故選:D。

可根據當地茶葉的歷史、質量和產量的特點、勞動力優(yōu)勢分析原因,要注重無關選項的排除。

本題目以阿薩姆紅茶為引入點,涉及農業(yè)優(yōu)勢分析、印度國情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應用課本知

識和聯系實際的能力。

12~14.【答案】BxDxC

【解析】解:據圖可知,①地區(qū)為歐洲西部,位于中高緯度大陸西岸;②國是日本,日本是位于

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③國是巴西,澳大利亞獨占一個大陸;④國是

澳大利亞,巴西北部被赤道穿過,有熱帶雨林分布。

故選:Bo

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眾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地理特點不同。

本題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國家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解:①地區(qū)為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較為典型,畜牧業(yè)發(fā)達,不適合水稻的生長:②國是日

本,沒有地區(qū)位于熱帶,也沒有熱帶季風氣候分布,不可能盛產熱帶經濟作物;③國家是巴西,

巴西大部分領土位于熱帶,氣候濕熱,牧草不具備多汁的特點,“溫暖濕潤,牧草多汁”是圖中

①地區(qū)的農業(yè)特點;④國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yǎng)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故選:D。

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眾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地理特點不同。

本題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國家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解:讀圖可知,①地區(qū)為歐洲西部,被稱為“民族大熔爐”的是美國;②國是日本,被稱為“世

界活化石博物館”的是澳大利亞;③國是巴西,巴西人口眾多,最顯著的特征是混血種人數量多,

在這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里,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fā)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元

文化;④國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很少發(fā)生火山地震。

故選:Co

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眾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地理特點不同。

本題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國家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5~17.【答案】DNAXA

【解析】解:讀圖分析可知:大熊貓國家公園主要位于第二級階梯;主體位于秦嶺以南的南方地

區(qū);主要位于山區(qū),容易發(fā)生地質災害;四川省岷山片區(qū)、四川省邛煤山-大相嶺片區(qū)、陜西省秦

嶺片區(qū)、甘肅省白水江片區(qū)組成,跨川、陜、隴三省。

故選:D。

大熊貓國家公園位于中國西部地區(qū),由四川省岷山片區(qū)、四川省邛竦山-大相嶺片區(qū)、陜西省秦嶺

片區(qū)、甘肅省白水江片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為27134平方千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

102olΓI0rt-108o30,52“,北緯28°51'03a-34o10,07”之間。

本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及數字的位置解答即可。

解:讀圖可得,大熊貓國家公園地形以山地為主,該地區(qū)有湍急的河流,該地區(qū)主位于長江上游

地區(qū),無熱帶雨林景觀,無壯麗的高原風光,無成群的駱駝、牛羊。

故選:Ao

大熊貓國家公園位于中國西部地區(qū),由四川省岷山片區(qū)、四川省邛珠山-大相嶺片區(qū)、陜西省秦嶺

片區(qū)、甘肅省白水江片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為27134平方千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

102olΓ10α-108o30'52rt,北緯28。51’03"-34。10'07”之間。大熊貓國家公園地處秦嶺、岷山、邛

味山和大小相嶺山系,整體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5588米,土壤類型有山地棕壤、黃棕

壤、水稻土、潮土、山地褐土等。屬大陸性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qū),森林覆蓋率72.07%,

有種子植物197科1007屬3446種,有脊椎動物641種。

本題考查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解:熊貓的棲息地位于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峽谷,海拔高,冬季氣溫低,熊貓體型肥碩,皮

厚可以御寒,A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冬季山上竹林多積雪,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于隱藏,躲避天敵,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熊貓的前后肢發(fā)達有力,便于爬山爬樹,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茂密的竹林阻擋視線,導致視力不發(fā)達,而聽力靈敏,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生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

特征或行為。大熊貓棲息地位于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峽谷的茂密竹林,海拔高,因此熊貓的

體貌特征與之相適應。

本題以野生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的圖文材料為背景,考查了野生大熊貓的體貌特征與環(huán)境之間的

關系,讀圖分析解答即可。

18~19.【答案】CxD

【解析】解:讀圖可知,北京中軸線上最能體現古都地域文化特色的是以故宮為代表的高大雄偉

的皇家建筑。

故選:Co

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

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交往中心。

本題主要考查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北京發(fā)展的主要意義是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保護歷史文化名

城。

故選:D。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本題主要考查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北京發(fā)展的主要意義,要分析理解解答。

20~22.【答案】BNASA

【解析】解:窯洞是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黃土高原土層深厚,直立性好,不易崩塌,而且又比

較干燥,容易開挖,適宜開鑿窯洞,作為居所。

故選:Bo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qū),面積約50萬千米2,是我國第三大高原。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

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

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形成了

獨特的黃土嫄、黃土埋、黃土卵等地貌類型。

本題考查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民居及自然環(huán)境特點,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黃土的特點,牢記解答即

可。

解:根據材料得知,地坑院為另類的窯洞,地處黃土高原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相比,黃土高原傳統

民居多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較平坦,山崖溝谷少,與“高溫多雨”、“植被茂密”無關。

故選:Ao

“地坑院”是黃土高原上的一種傳統穴居建筑,人們挖掘深坑并在深坑的四壁開鑿洞穴用來居住,

“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種一棵大樹,露出地坑的樹冠可起到警示作用,防止行人跌入。

本題考查陜西省不同地區(qū)的窯洞及地形特點,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關中地區(qū)的地形類型,牢記

即可。

解:涇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涇河含沙量大。而近年來,人們

在黃土高原地區(qū)植樹種草,使得植被覆蓋率提高,生態(tài)改善,涇河含沙量減少。涇河水質越來越

好,“涇濁渭清”的現象日趨少見。

故選:Ao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因表面覆蓋著深厚的黃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東

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秦嶺。

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讀圖分析解答。

23~25.【答案】A、C、D

【解析】解:水池屬于古代蓄水灌溉系統,可以攔蓄徑流保存水資源,方便灌溉;蓄水灌溉系統

位于西藏日喀則市的河谷,高山冰雪融水豐富,蓄水池能夠順應地勢便于自流灌溉;日喀則夏季

氣溫高,冰雪融水增多,蓄水池能夠削減洪峰,減輕洪澇,有利于農業(yè)生產;泥沙在水池淤積,

因此蓄水池不會增加農田面積。

故選:Ao

題干中描述: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于西藏日喀則市的河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灌溉工程遺

產,當地先民克服困難,用石頭修筑敞口形式的蓄水池,使用經太陽照曬的池水灌溉農田。水池

的作用類似于水庫,可以緩解當地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本題考查日喀則水池的作用,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立即解答即可。

解: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于西藏日喀則市的河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灌溉工程遺產,由于

海拔高,氣溫低,河水冰涼。結合材料“使用經太陽照曬的池水灌溉農田”可推知,蓄水池敞口

曬水,使得原本由融雪冰水匯集成的冰涼的池水,溫度得到大大提升,從而有助于青裸在高寒環(huán)

境下茁壯成長。

故選:Co

蓄水池利于曬水的理由可以從地形條件、太陽輻射、比熱容、蓄水池結構等角度分析。

本題考查采用敞口水池曬水的目的,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解答即可。

解:日喀則位于青藏地區(qū),受地形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高寒氣候,熱量條件難以滿足農作物正常

生長的需求,只有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qū),氣溫較高,熱量較為充足,有利于農業(yè)生產,所以日

喀則青棵種植在薩迦河谷。

故選:D。

青藏地區(qū)氣溫較低,日照較長。在一些海拔較低的地區(qū),如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東部的混水

谷地,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條件較好,分布著河谷農業(yè)。這里氣溫較高,土質較肥沃,適宜喜溫涼的

青裸、小麥等作物的生長。

本題考查影響農業(yè)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26.【答案】XX√√東部沿??拷Q?,運輸便利,靠近消費市場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

原凍土廣布,氣候寒冷,施工難度大

【解析】解:(1)根據“中國石油來源”示意圖可知,我國消費的石油以國外進口為主,①說法

錯誤;我國進口的油氣資源以海洋運輸為主,②說法錯誤;據圖可知,東南通道從有“世界石油

寶庫”之稱的中東地區(qū)進口石油,經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運抵我國,③說法正確;據圖

可知,獨山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石油來自西北通道,主要儲存從哈薩克斯坦輸入的原油,④說

法正確。

(2)目前,我國的石油儲備基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一方面沿海地區(qū)海運便利,便于從中

東或非洲進口石油;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能源消耗量大,石

油儲備基地分布在沿海地區(qū),靠近消費市場,節(jié)省了運輸成本。

(3)俄羅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中西西伯利亞平原有俄羅斯最大的

油田一一秋明油田,東歐平原有俄羅斯次于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yè)區(qū)一一第二巴庫。俄羅

斯緯度高,氣溫低,凍土廣布,地形復雜,許多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且輸油管道經過山區(qū),因此

在建設時,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凍土層厚、氣候寒冷、施工季短、施工難度大等困難。

(4)加緊勘探,開發(fā)國內新油田;調整能源結構,開發(fā)國內其他能源;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石油

利用率;發(fā)展節(jié)能技術,提倡節(jié)約用油。

故答案為:

(1)×;×;√;√;

(2)東部沿海;靠近海洋,運輸便利,靠近消費市場;

(3)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凍土廣布,氣候寒冷,施工難度大;

(4)加強勘探,開發(fā)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我國消費的石油以國外進口為主,進口的油氣資源以海洋運輸為主,東南通道從有“世界石

油寶庫”之稱的中東地區(qū)進口石油,經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運抵我國。

(2)目前,我國的石油儲備基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一方面沿海地區(qū)海運便利,便于從中

東或非洲進口石油;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能源消耗量大,石

油儲備基地分布在沿海地區(qū),靠近消費市場,節(jié)省了運輸成本。

(3)俄羅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中西西伯利亞平原有俄羅斯最大的

油田一一秋明油田,東歐平原有俄羅斯次于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yè)區(qū)一一第二巴庫。俄羅

斯緯度高,氣溫低,凍土廣布,地形復雜,許多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且輸油管道經過山區(qū),因此

在建設時,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凍土層厚、氣候寒冷、施工季短、施工難度大等困難。

(4)加緊勘探,開發(fā)國內新油田;調整能源結構,開發(fā)國內其他能源;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石油

利用率;發(fā)展節(jié)能技術,提倡節(jié)約用油。

本題以我國石油儲備基地分布圖、中國石油來源圖、為材料,涉及我國的石油來源與石油儲備、

俄羅斯的石油分布與輸油管道在建設時需要克服的困難、保障我國能源供給的措施等相關知識,

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7?【答案】東赤道南北高原熱帶草原降水灌溉水源

【解析】解:(1)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網辨別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

向。據圖可知,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使得肯尼亞地跨南北半球,東鄰索馬里,

西連烏干達,北與埃塞俄比亞、南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

(2)奈瓦沙湖畔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區(qū),海拔1800米,地形起伏較小,土地面積廣;從氣候

看,奈瓦沙湖畔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光照充足;從灌溉水源看,該地區(qū)

靠近湖泊,水源豐富優(yōu)質,有利于鮮花的生長;從運輸條件看,奈瓦沙湖畔附近有機場,便于玫

瑰及時運往歐洲市場,交通便利。根據奈瓦沙湖畔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知,每年6-9月,

奈瓦沙湖畔降水稀少,屬于干季,鮮花品質下降。

(3)未使用溫室大棚前,奈瓦沙湖畔的鮮花種植受氣候影響較大,例如每年6-9月,奈瓦沙湖畔

降水稀少,鮮花品質下降。使用溫室大棚后,鮮花生長期內,通過計算機控制可以及時補充鮮花

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yǎng)料,減少了自然條件變化對鮮花生長的影響,既利于保證鮮花品質,增加產

量,(“一年四季均可以生產玫瑰”、“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獲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種

植量的兩倍”),又實現了自動化管理,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4)蒙內鐵路的修建,一是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絡,使交通更加便捷,利于人們出行和貨物運輸;

二是可以加強沿線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利于引進人才,帶動沿線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三是“蒙內鐵

路可將非洲特色物產運往蒙巴薩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帶動沿線地區(qū)工業(yè)的發(fā)展,并為當地提

供大量的就業(yè)機會,促進經濟發(fā)展。

故答案為:(1)東;赤道;南北;

(2)高原;熱帶草原;降水;灌溉水源;

(3)溫棚種植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小,保證玫瑰品質;自動化管理,生產效率高,產量增加,生

產成本降低;

(4)蒙內鐵路不僅為當地民眾出行和物流運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選擇,更是帶動了當地旅游業(yè)及

沿線城鎮(zhèn)的快速發(fā)展。

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里,南接坦桑尼亞,西連

烏干達,北與埃塞俄比亞、南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夏醽喪鞘澜绲谌篚r花出口國,以

出口玫瑰為主,絕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歐洲,被譽為歐洲的“后花園”。一枝早上7點采摘的玫瑰,

次El早晨就能抵達荷蘭,再由荷蘭的拍賣市場銷往世界各地??夏醽喴荒晁募揪梢陨a玫瑰,

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銷售的淡季。據題干中信息解答。

本題以肯尼亞示意圖、奈瓦沙湖畔氣候圖等為材料,涉及肯尼亞的位置、氣候、地形、農業(yè)、交

通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8.【答案】自東向西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步減少②④探究怎樣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擋風沙第一

組冰雪融水暗渠水分蒸發(fā)夏季氣溫高,晝夜溫差大

【解析】解:(1)據圖可知,京新高速途徑內蒙古自治區(qū)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其中,“草原青”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沙漠、戈壁和胡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部和新疆,所以該研學小組考察

的方向是自東向西,即從內蒙古自治區(qū)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京新高速公路連接北京和新疆,位

于北半球中緯度的內陸地區(qū),受海陸位置影響,自東向西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導

致沿途景觀自東向西變化明顯,故京新高速沿途色彩多樣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差異大。

(2)“開墾草地、增加種植面積”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最終導致草地沙漠化,不利于畜牧業(yè)的穩(wěn)定

發(fā)展,①錯誤;限定放牧牲畜的范圍,保持牧草的輪替生長,可以提高牧草的利用率,有利于保

持畜牧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②正確;逐步從游牧變?yōu)槎ň樱瑥娀瘜λ诘夭輬龅倪^度放牧,不利于保

持畜牧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③錯誤;控制牲畜數量的過快增長,可以防止因過度放牧造成的草地沙漠

化,保證草場的恢復,有利于保持畜牧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④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題中四條建

議中,可取的是②④。

(3)同學們設計了三組實驗,三組實驗的區(qū)別在于沙障的方向不同,第一組是垂直放置,第二組

是順風放置,第三組是逆風放置,可以看出同學們設計這三組實驗的探究目的是怎樣使草方格更

好的阻擋風沙。沙障應與當地的主風向垂直,在風接觸沙障時漏風少、阻力大,便于風沙沉降,

效果最好,所以與當地草方格沙障最相似的一組是第一組。

(4)吐魯番位于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降水稀少,天然降水難以滿足農作物正常生長的需求,為

保證農作物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人們發(fā)明了坎兒井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矁壕畬儆诘叵掳登?/p>

水,利用在山麓地帶豐富的高山冰雪融水,通過修建暗渠,將優(yōu)質的水源引到綠洲進行灌溉,不

受季節(jié)、風沙影響,避免水分大量蒸發(fā),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由于吐魯番夏季晝夜溫

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養(yǎng)分的積累,所以吐魯番的葡萄香甜又有營養(yǎng)。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A處答案為冰雪融水,B處答案“暗渠”,C處答案為“水分蒸發(fā)”,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