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新學考歷史岳麓必修一精練第7單元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_第1頁
2019年秋新學考歷史岳麓必修一精練第7單元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_第2頁
2019年秋新學考歷史岳麓必修一精練第7單元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_第3頁
2019年秋新學考歷史岳麓必修一精練第7單元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_第4頁
2019年秋新學考歷史岳麓必修一精練第7單元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5課世界多極化趨勢課后篇鞏固提升學業(yè)水平引導一、選擇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的政治家們認識到,歐洲的聯(lián)合有利于歐洲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初,邁出西歐國家聯(lián)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A.歐洲煤鋼共同體 B.歐洲經濟共同體C.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D.歐洲共同體解析根據(jù)所學,西歐國家聯(lián)合的進程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1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年;歐洲共同體——1967年,A項符合題意。答案A2.法國和德國是兩個宿怨深厚的鄰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的1100多年中,它們一共發(fā)生了200多場戰(zhàn)爭,平均5年就開戰(zhàn)一次。歷史給這兩個持續(xù)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它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這種“政治智慧”是()A.都接受“馬歇爾計劃”的援助B.共同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法德和解,開始歐洲一體化的探索D.自力更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析法德和解是歐洲開始一體化的關鍵,故C項正確。答案C3.20世紀50年代以后,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末,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國家是()A.英國 B.法國C.聯(lián)邦德國 D.日本解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與再現(xiàn)。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崛起的日本積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故選D項。答案D4.下圖為華君武先生所作的政治諷刺漫畫《美國重新武裝日本》,對該漫畫主旨理解正確的是()A.美日勾結企圖共同瓜分中國B.美國改變對日政策扶持日本C.美國支持日本成為政治大國D.美國削弱日本維護自己霸權解析結合1949年新中國成立及圖片中美國重新武裝日本可知,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美國改變對日政策,開始扶持日本,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圖片信息不符。答案B5.關于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它體現(xiàn)了世界多極化趨勢B.它以歐洲國家為主體C.它體現(xiàn)了第三世界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D.它意味著美蘇“冷戰(zhàn)”的結束解析不結盟運動體現(xiàn)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故選A項。不結盟運動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B項錯誤;不結盟運動不是區(qū)域性經濟集團,C項錯誤;美蘇“冷戰(zhàn)”結束的標志是蘇聯(lián)解體,D項錯誤。答案A6.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說:“它(不結盟運動)在重大問題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個只作出消極反應的運動,它太有用了,因此不會消失?!边@說明不結盟運動()A.改變了超級大國控制世界的局面B.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C.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fā)展D.積極幫助亞非國家獲得“獨立”解析不結盟運動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和非集團的基本原則,這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zhàn)”,實行全面徹底裁軍,銷毀核武器。答案B7.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這些活躍的‘地緣戰(zhàn)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聲音,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這表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xiàn)出()A.全球化趨勢 B.多極化趨勢C.一體化趨勢 D.區(qū)域集團化解析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表明,當今世界格局出現(xiàn)多極化趨勢,故選B項。答案B二、非選擇題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歐洲人的歐洲”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此下去,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摘編自《世界史》(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政治家們擔憂“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的主要原因。(2)上面是一幅政治漫畫,畫中的法國人和聯(lián)邦德國人正在討論,他們最后達成的共識是什么?參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形成了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兩極格局;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成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我們太小,實在無奈。趕快聯(lián)合,求得生存。能力素養(yǎng)拓展一、選擇題1.《西方文明史》中寫道:“在人類積極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經濟發(fā)展趨勢影響下,歐洲產生了一種輕快的充滿生機的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明?!蔽闹兴傅摹拔拿鳌毙袨槭?)A.接受馬歇爾計劃B.參加了經濟互助委員會C.成立歐洲共同體D.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解析引文的主體是“歐洲”,注意此句“歐洲產生了一種輕快的充滿生機的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明”,主要體現(xiàn)的是歐洲的復興。1967年歐共體成立后,歐洲經濟迅速崛起,國際地位提高,故C項正確。答案C2.1970年,聯(lián)邦德國和波蘭簽訂條約,實現(xiàn)了兩國關系正?;?簽約當天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為表示誠意,在華沙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下跪獻花。這些外交活動()A.推動了歐洲共同體的擴大B.首次確認了德國為戰(zhàn)敗國C.加速了華沙條約組織解體D.有利于緩和歐洲緊張局勢答案D3.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這表明()A.西歐經濟實現(xiàn)一體化 B.西歐實現(xiàn)政治一體化C.歐洲聯(lián)盟成立 D.美國開始調整對歐政策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歐遭受了重創(chuàng),處于美國的政治、經濟控制之下。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歐共體的成立和迅速發(fā)展及美國深陷越南戰(zhàn)爭泥潭等,美國被迫改變對歐政策,由控制變?yōu)槠降鹊幕锇殛P系,故D項正確。答案D4.《全球通史》指出:“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贝司置骈_始于()A.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B.1967年歐共體形成C.1993年歐盟的出現(xiàn)D.2002年歐元發(fā)行解析材料反映了歐洲實力的增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歐洲的聯(lián)合。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僅僅是歐洲合作的開始,排除A項。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故選B項。答案B5.關于右圖漫畫所反映的對外政策,在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它“開了使用本國納稅人金錢援助他國的先例”。批評者的理由是()A.無視歐共體力量的壯大B.主觀上排斥東歐國家加入C.公開叫囂遏制共產主義D.扶植了潛在的競爭對手解析從材料信息看,美國此舉是“使用本國納稅人金錢”援助歐洲,可知這是“馬歇爾計劃”。美國希望通過該計劃扶植和控制西歐國家,但也使西歐國家經濟實力增強,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因此出現(xiàn)了“批評意見”,故選D項。歐共體成立于1967年,“馬歇爾計劃”提出于1947年,可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C項表述不當,“馬歇爾計劃”是用隱蔽的經濟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答案D6.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政府公開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為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穩(wěn)定的自立經濟的民主國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qū)的擴張B.確立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C.實現(xiàn)美國戰(zhàn)略重心的轉移D.適應世界多極化發(fā)展的需要解析根據(jù)材料中“扶植為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穩(wěn)定的自立經濟的民主國家”的信息可知,美國扶植日本的目的是為了反蘇反共,遏制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qū)的擴張,A項正確。答案A7.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通過向日本“特需訂貨”促進了其經濟發(fā)展。越南戰(zhàn)爭爆發(fā)時,日本已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第二位,美國深陷越戰(zhàn)不能自拔,又為日本發(fā)展提供了契機。這表明()A.國際格局發(fā)生重大改變B.世界經濟中心開始轉移C.“冷戰(zhàn)”改變了日本的命運D.日本重獲政治大國地位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對日本占領懲治,而隨著“冷戰(zhàn)”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故C項正確。答案C8.“兩個超級大國(‘冷戰(zhàn)’中的美蘇)面臨了許多挑戰(zhàn),一部分挑戰(zhàn)來自于他們自己的盟國,一部分挑戰(zhàn)來自于尋求擺脫超級大國干涉的小國。”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挑戰(zhàn)”意指一超多強的多極化趨勢B.“小國”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國家C.美國盟國的“挑戰(zhàn)”來自歐盟與日本D.蘇聯(lián)盟國的“挑戰(zhàn)”來自東盟與東歐解析美蘇面臨挑戰(zhàn)與新興力量崛起有關,新興力量主要指西歐、日本、中國、第三世界國家,因此“小國”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國家,故B項正確。答案B9.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共體形成、日本興起、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這些事件突出反映出()①新興力量沖擊著美國的霸權②世界格局表現(xiàn)出多極化趨勢③兩極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④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歐共體、日本、中國都屬于兩極格局之外的新興力量,其崛起反映出美國霸權地位受到挑戰(zhàn),故①正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逐漸出現(xiàn),故②正確;兩極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如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與材料中多極化趨勢信息不符,故③錯誤;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與材料信息無關,故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答案A10.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指出,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是國際局勢緊張和沖突的根源,還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國際經濟領域“新秩序”的口號。這反映了不結盟運動()A.要求打破大國對國際政治的壟斷B.希望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由反對霸權主義到謀求經濟發(fā)展D.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正義解析B項全面概括了題干關于政治和經濟的要求,故B項正確。答案B11.在不結盟運動興起時,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攻擊“不結盟”是“一種不道德的近視的概念”;蘇聯(lián)也預言這個運動“像走鋼絲一樣長不了”。這些現(xiàn)象說明()A.不結盟運動是一個與美蘇相抗衡的軍事政治集團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C.不結盟運動興起后日益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D.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是美蘇“冷戰(zhàn)”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解析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表明處于美蘇兩極格局之下的亞非拉等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實現(xiàn)發(fā)展與和平的愿望,所以選C項。答案C12.下列圖片反映的當代國際形勢是()A.美國已經徹底衰落B.多極化趨勢C.加入國際集團才能生存D.全球化趨勢解析根據(jù)圖片可知,歐盟、第三世界的興起及日本的崛起,推動世界局勢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故B項正確。題干與美國無關,A項錯誤;日本為單獨一個國家,不存在加入國際集團的問題,C項錯誤;圖片的內容不屬于全球化,D項錯誤。答案B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劃分占領區(qū)。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行動?!抖鹏旈T回憶錄》材料二美國首先是一再削減直至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zhàn)爭賠償,并將已拆遷的工業(yè)設備全部發(fā)還日本。同時,美國還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材料三中曾根內閣(1982—1987年)任職時期是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轉折時期,這一轉折的重要標志是中曾根提出“戰(zhàn)后政治總決算”的口號和日本要成為“政治大國”(或“國際國家”)的國家發(fā)展目標?!幾浴度毡臼贰凡牧纤?014年2月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相官邸與美國議會“日本研究小組”的美民主黨眾議員戴安娜·迪蓋特等舉行了會談,并表達了希望擴大美日議員交流的愿望。迪蓋特稱:“在亞洲,美日關系是美國最重要的戰(zhàn)略關系。這點希望日本能夠理解。”(1)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日關系特征的形成原因。(2)根據(jù)材料三,指出日本20世紀80年代對外政策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這種變化給當時國際關系格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對日本關系發(fā)展變化的軌跡。據(jù)此,你認為影響國家關系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參考答案(1)日本戰(zhàn)敗;美國遏制蘇聯(lián)、中國;美國爭奪地區(qū)和世界霸權的需要;“冷戰(zhàn)”的需要。(2)變化:日本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主要原因:日本經濟的發(fā)展。影響: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3)軌跡:控制(占領)——扶植——競爭——伙伴。主要因素:綜合國力、國家利益是影響國家關系變化的主要因素。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當前趨勢的繼續(xù):蘇聯(lián)在經濟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軍事上保持強大;它小心翼翼地保衛(wèi)其正在衰落的東歐帝國;它與美國的關系沒有重大變化,并與美國在三條中心戰(zhàn)略戰(zhàn)線繼續(xù)進行競爭?!猍美]布熱津斯基《未來十年美蘇關系展望》材料二現(xiàn)在,當我們環(huán)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發(fā)現(xiàn)美國已經不再處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最富的國家,但是,現(xiàn)在我們面臨著這樣一種局面:另外四個潛在的經濟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個方面向我們挑戰(zhàn)——即使沒有可以那樣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樣做的人?!赌峥怂稍诳八_斯城的講話》(1971年7月6日)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并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以示對西歐的重視。1974年,出任歐共體執(zhí)行主席的聯(lián)邦德國外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