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學期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1頁
新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學期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2頁
新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學期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3頁
新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學期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4頁
新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學期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無言之美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間的關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2.理清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作者所舉實例,體會其與作者觀點的關系。

3.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

1課時

布置學生完成第15課課前預習卡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詩歌中,有時雖然“無言”,但是感情卻能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寫出了陶淵明悠閑自得的心境;“無言獨上西樓”寫出了李煜深切的故國之思。可

見,無言中往往包含了千言萬語,我們需要學會去品味其中的“無言之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詩句導入,引出論述的對象,也和文中舉的例子相照應,引發(fā)學生

的思考。

二、初讀課文,梳理思路

閱讀課文,按照“話題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順序劃分文

章層次,并按課件中的提示寫出相應的層意。

話題導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問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問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結論(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

話題導入(1—2段):由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

提出問題(3—6段):闡述言和意的關系——文學能不能、要不要盡意。

分析問題(7—12段):列舉繪畫、文學、音樂和雕塑的實例,論證無言之美。

得出結論(11段):歸納出觀點——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引起的美感就

越大越深越真切。

【設計意圖】

由于本文是文藝論文,學生不易把握論述思路,所以由教師進行引導,給出劃分依據(jù),

從而梳理文章的論證順序。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細讀課文,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1.閱讀第1—2段。

(1)作者是如何引出“無言”這一話題的?

預設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

(2)作者認為要探究“無言”的意蘊應該從哪方面著手研究?

預設作者認為要探究“無言”的意蘊,應該從美術的觀點去研究。

2.閱讀第3—6段。

怎么理解“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這句話?

預設把“言達意”比作“虛線畫實物”,運用類比區(qū)分言和意,指出言不可能完全

達意,只能近似。

3.閱讀第7—12段。

(1)怎么理解“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

希求的”這句話?

預設在作者看來,對一切的美術作品來說,文字語言有其局限性,都只能盡量表現(xiàn)

情緒意旨,卻不能完全傳達。相反,用盡量簡潔精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思想意緒,含蓄

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讓讀者發(fā)揮想象,去體悟品味,會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美感

更濃厚,美的印象會更深刻。

(2)在作者看來,文學能否滿足“盡善盡美”這個條件?文學是否能達到“美”的

境界?

預設“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因此文學難以滿足“盡善盡美”的

條件。但文學依然能達到“美”的境界,因為作者認為對于表達全部意旨,不僅是文學,

“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xiàn),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就算言語不能表現(xiàn)所有

意旨也能達到“美”的境界。

(3)為什么音樂也講究“無言之美”?

預設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唱歌奏樂都離不開聲音的變化。但是在唱歌奏樂中,有時

“音調(diào)由宏壯急促而變到低微以至于無聲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揮想象,體會無聲之美的

滋味,所以音樂也講究“無聲勝有聲”的無言之美。

(4)如何理解作者通過舉雕刻塑像“含蓄不露”之美的例子論述無言之美?

預設因為雕刻塑像是無言的,雕刻“以靜體傳神”,它的情感有些是流露的,有些

是含蓄的,體現(xiàn)出一種無言之美。

4.縱觀全文,總結概括。

(1)結合全文,闡釋“無言之美””的內(nèi)涵。

預設①“無言”中包含著無限深遠的情緒意旨。②“無言”是種含蓄藝術,簡單的

表述常比冗長的演繹更值得玩味。③“無言”留下了廣闊的藝術空間,讓欣賞者獲得美的

體驗。

(2)小組討論: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其論證的過程和效果分別是怎樣

的?

預設

論證方法論證過程效果

舉例論證①以相片和圖畫為例證明美術作品不逼真表使文章的概念和理論更易讓

現(xiàn),效果更好,論證無言之美。人理解,也使論證更有說服

②以古詩詞中言不盡意的例子體現(xiàn)含蓄美,論力,更令人信服

證無言之美。

③列舉白香山《琵琶行》和濟慈《希臘花瓶歌》

的例子說明音樂的無聲美,論證無言之美。

④列舉希臘著名雕刻《拉奧孔》的例子說明含

蓄勝過流露,論證無言之美。

道理論證第11自然段引用諺語,說明雕刻的含蓄不露,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

論證無言之美威數(shù)據(jù),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

力和權威性

對比論證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進行比較,論述通過對比,特別是正反對比,

言不能完全達意形象鮮明地突出論點

結束語:“言有盡而意無窮”,學完本課,相信同學們體會到了無言的美。其實生活

中,我們也應該懂得無言的道理,適時的沉默,反而比絮絮叨叨更能起到好效果。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精讀文本,體會句子的意思,思考質(zhì)疑。讓學生小組討論,激發(fā)

他們探索的熱情,在討論互答中探究文章的內(nèi)容,突破難點。

四、布置作業(yè)

1.在下面體現(xiàn)無言之美的古詩詞名句中任選一句,說說你對其中的“無言之美”的理解。

(1)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拙右住稇浗稀?/p>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R知章《詠柳》

(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畎住锻麖]山瀑布》

(6)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2.課外查找并欣賞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說說這幅繪畫作品中體現(xiàn)的無言之美。

【設計意圖】

在課后作業(yè)中讓學生賞析詩句、繪畫中的無言之美,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無言之美的體

會。

本課是自讀課文,但整體上不易理解,因此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盡量引導,

有難理解的地方給出提示,組織討論活動,這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

極性。本課探究活動分為梳理結構層次、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分析論證方法三大部分,條理清

楚,內(nèi)容充實。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主欣賞古詩詞及名家畫作,加強其對其他藝術“無

言之美”的理解和感受,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內(nèi)容。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學家、翻譯家。朱光潛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

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朱光潛以自己精湛的研究

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

“五四”以來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當代美學。他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

“橋梁”,是我國現(xiàn)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了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有刪改。本文寫

于1924年冬天,是朱光潛的第一篇美學論文,原載《民鐸》第五卷第五期(1924年出版),

當時作者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文章論述的對象就是標題所示的“無言之

美”,這是一個關乎文學本質(zhì)的美學范疇。在本文未選入的后半部分中,作者對“無言之

美”有一個總結,可幫助我們理解其內(nèi)涵:“流行語中有一句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無

窮之意達之以有盡之言,所以有許多意,盡在不言中。文學之所以美,不僅在有盡之言,

而尤在無窮之意。推廣地說,美術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現(xiàn)的一小部分,尤其是

美在未表現(xiàn)而含蓄無窮的一大部分,這就是本文所謂無言之美。”

疑難探究

如何理解文中對于言與意關系的分析?

文章分析了言和意的關系,認為言是用以表達情感意緒的工具,但意“決不是完全可

以”用言來傳達的。因為意是豐富的、無限的、縹緲易逝的,具有混整的特性;而一旦用

言語表現(xiàn)出來,意思就固定了、單一了,如果再考慮交流中信息的損耗、接受者理解的不

同等因素,用言來表現(xiàn)的意就會出現(xiàn)偏差,而失去其豐富性。這里道出了人類語言先天的

局限性。自從產(chǎn)生語言,人類逐漸習慣于以語言來思維,以固定的語義系統(tǒng)來指稱和描述

外在世界,但世界是豐富的、具體的,語言卻是概括的、抽象的,再完備的語義系統(tǒng),都

無法完全準確地指稱和描摹每一個個體事物。黑格爾甚至斷言:”語言本質(zhì)上只表達普遍

的東西,但人們所想的卻是特殊的東西,因此不能用語言表達人們所想的東西?!币蚨?,

作者說,以言語來表達豐富的“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當

然,如果通過詞語、概念的辨析,使語言表述精確化、嚴密化,或者采用修辭或文學的手

段,拓展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表現(xiàn)空間,就可以盡可能地使“言”來表達豐富的“意”。

類文閱讀

無言之美(節(jié)選)

朱光潛

這個公例不過是許多事實的總結束?,F(xiàn)在我們要進一步求出解釋這個公例的理由。我

們栗問何以說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何以無言之美有如許勢力?

想答復這個問題,先要明白美術的使命。人類何以有美術的要求?這個問題本非一言

可盡?,F(xiàn)在我們姑且說,美術是幫助我們超現(xiàn)實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人類的意志可向

兩方面發(fā)展:一是現(xiàn)實界,一是理想界。不過現(xiàn)實界有時受我們的意志支配,有時不受我

們的意志支配。譬如我們想造一所房屋,這是一種意志。要達到這個意志,必費許多力氣

去征服現(xiàn)實,要開荒辟地,要造磚瓦,要架梁柱,要賺錢去請泥水匠。這些事都是人力可

以辦到的,都是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但是現(xiàn)實界凡物皆向地心下墜這一條定律,就不可以

用意志征服。所以意志在現(xiàn)實界活動,處處遇障礙,處處受限制,不能圓滿地達到目的,

實際上我們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現(xiàn)實限制,不能自由發(fā)展。譬如誰不想有美滿的家庭?

然而在現(xiàn)實界絕沒有所謂美滿的東西存在。因此我們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

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大半讓現(xiàn)實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觀煩悶的路

上去,以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還有什么意味?所以墮落、逃避種種的消極的解決法

就乘虛而入了,不過這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解決意志和現(xiàn)實沖突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nèi)?/p>

類生來不是懦弱者,而這種消極的人生觀甘心讓現(xiàn)實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種極懦弱的表現(xiàn)。

然則此外還有較好的解決法嗎?有的,就是我所謂超現(xiàn)實。我們處世有兩種態(tài)度:人

力所能做到的時候,我們竭力征服現(xiàn)實;人力莫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就要暫時超脫現(xiàn)實,

儲蓄精力待將來再征服現(xiàn)實。超脫到哪里去呢?超脫到理想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