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

1.下列關于“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的歸納。最接近歷史真相的是()

A.地方勢力膨脹,威脅封建統(tǒng)治B.推行世襲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統(tǒng)治殘暴或朝政腐敗D.沒有處理好與犬戎部族的關系

2.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3.歌曲《中國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車舟,坐立走,中國人寫中國字,有中國心有中國

情……”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中國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隸書

4.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nóng)具(如圖)。在《戰(zhàn)國

策?趙策》中有秦國用牛耕田,用河流運糧食的記載。這反映了

A.古代冶煉工藝完善

B.水利灌溉技術成熟

C.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5.根據(jù)規(guī)定,諸侯國國君每五年就要朝見周天子一次。據(jù)魯史《春秋》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魯國國君

朝見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二十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

A.中央集權加強B.周王室衰微C.社會和平穩(wěn)定D.儒學居主導地位

6.如圖為興修于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譽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是()

A.長城

B.都江堰

C.靈渠

D.大運河

7.孔子招收學生不受貴賤、貧富、老幼等條件限制,很多學生出身于貧賤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張

是()

A.有教無類B.崇尚“自然”C.克己復禮D.民貴君輕

8.如圖中的內(nèi)容反映的主題是()

墨子主張“兼愛”“非

攻”孟子主張實行“仁

政”

莊子強調(diào)治國要順應自然

韓非強調(diào)依法治國

A.百家爭鳴B.效法古代C.諸侯爭霸D.政權并立

9.如圖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據(jù)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是()

(

I

?|主

)

A.推行分封制B.實行郡縣制C.實施“推恩令”D.采取“獨尊儒術”

10.如圖是我國統(tǒng)一貨幣秦半兩錢。下列對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半兩形制沿用至今

B.“半兩”字體是草書

C.春秋戰(zhàn)國各國通用

D.促進交流鞏固統(tǒng)一

11.作為語言精華存在的成語,其蘊含的歷史信息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對歷史教學也有特殊的價值。

下列成語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有關的是()

A.四面楚歌B.破釜沉舟C.圍魏救趙D.退避三舍

12.為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漢武帝針對封國勢力強大的狀況(如表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表),采

取的措施是()

人口(萬)郡(個)

中央45015

封國85039

A.分封制B.推恩令C.察舉制D.屯田令

13.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在經(jīng)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鑄造五銖錢

②把煮鹽、冶鐵等經(jīng)營權收歸國有

③統(tǒng)一度量衡

④統(tǒng)一調(diào)配物資,平抑物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4.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zhí)行職權。由此導致()

A.百家爭鳴出現(xiàn)B.東漢走向衰亡C.民族政權并立D.藩鎮(zhèn)割據(jù)形成

15.西漢時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滿懷堅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蒼涼,不畏艱險、勇于開拓,歷

經(jīng)13年完成了“鑿空”的壯舉。這位郎官是()

A.張騫B.班超C.玄奘D.鑒真

16.圖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

”蜩、漆器.開集、核桃、的⑥、石棺、

漢朝(中西域

書件等技術首茶、香料、玻璃等

A.絲綢之路的開通B.班超經(jīng)營西域C.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D.文成公主入藏

17.以下示意圖反映出()

A.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B.三國鼎立局面形成C.魏晉時期政權并立D.統(tǒng)一趨勢不

斷加強

18.在我國南方各省,分布著數(shù)以百萬計的客家人。史學界普遍認為客家人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

人。下列有關中原人口南遷的說法正確的是

A.西漢末年開始出現(xiàn)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xiàn)象B.自然災害頻繁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

C.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D.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引發(fā)南方社會動蕩不安

19.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吸收漢魏諸家之精華,集書法之大成,時人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

浮云,矯若驚龍”。下列書法作品中,最能體現(xiàn)王羲之行書風格的是()

?…

兵大2A次

而、火?冰境

.號秋中2方

B.4兒關房尸《張猛龍碑》

飛法與約

于叔君

C.《顏氏家廟碑》

千頁其,堆

U先J

R卷辿俅

D.《九成宮醴泉碑銘》

島火不大

汰渾世道

UtA次K

20.公益書屋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麗風景,豐厚了城市的文化內(nèi)涵,新華書店贈給公益書屋棗莊漫谷書屋

的一批圖書將要歸類上架。下列涉及農(nóng)業(yè)技術類的是()

A.《水經(jīng)注》B.《傷寒雜病論》C.《齊民要術》D.《論語》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遺址中的歷史】

*於

中“肉小?八AZK分*E

(1)上圖中A、B兩處涉及三個古人類遺址。結合所學知識,按其所處年代的先后順序,寫出遺址名稱。

【文物中的歷史】

圖2豬及陶體93人面更統(tǒng)彩陶蜜

(2)與圖2和圖3相關的原始居民已經(jīng)進入了農(nóng)耕時代,請你結合史實分別加以說明?

【傳說中的歷史】

材料“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需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賢》

(3)材料的內(nèi)容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哪一種推選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了解歷史的途徑有很多,除了以上材料

所示的三種途徑外,請再舉出一例。

22.改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戰(zhàn)國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秦國“宗室貴戚多怨望者”與變法中的哪條措施的實行有著直接關系?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

學知識,分析“諸侯畏懼”秦國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南北朝時期,中國民族觀念經(jīng)過民族沖突與交融的長期實踐,產(chǎn)生了巨大進步。特別是他在統(tǒng)治范

圍內(nèi)雷厲風行推行漢化,使得一大批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上基本不存在差別,同

時奠定了隋唐政權處理民族關系的思想基礎,為執(zhí)行更開放的民族政策、更大范圍內(nèi)的民族交融提供了經(jīng)

驗。

(2)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三所述內(nèi)容與哪次改革有關?并說明此次改革的作用。

(3)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次改革的相同點(兩點即可)。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蓋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綠帛(絲織品)者謂之為紙。嫌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

(想出一種方法),用樹膚、麻頭及敝(破舊)布、魚網(wǎng)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夸贊)其能

(才能),自是莫不從用焉(從此都用他造的紙),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范曄《后漢書》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蔡侯紙”出現(xiàn)前主要的書寫材料,并分析蔡侯紙“自是莫不從用

焉”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圖3《史記》書影

圖4四川成都青城山圖5河南洛陽白馬寺

(2)圖1中的歷史建筑是為了紀念圖2中的歷史人物所建,寫出該建筑的名稱。圖3中的著作在史學界具有

怎樣的地位?圖4與圖5中的歷史遺跡都與宗教有關,其中與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有關的遺跡是哪一個

(寫圖片序號)?

(3)根據(jù)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兩漢時期文化得以燦爛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兩點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夏、商、西周是奴隸制時代,表述錯誤,排除。

B.歷代王朝都實行世襲制,不能把其做為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排除。

C.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桀實行暴政,他建造許多豪華宮室,無休止地征發(fā)百姓,強迫他們服勞役,平民和奴

隸紛紛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導致桀成了亡國之君。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

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zhèn)壓人民,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zhàn)中商軍在陣前紛紛倒

戈,引導周軍攻入商都。商紂自焚而死,商朝滅亡。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無道,為取悅于王妃褒姒,竟

烽火戲諸侯。后來,戎族進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西周滅亡。故

關于“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的歸納。最接近歷史真相的是王朝末期統(tǒng)治殘暴或朝政腐敗。

D.西周沒有處理好與犬戎族的關系,夏朝和商朝不涉及,不是其共同原因,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屬識記層面的要求,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

列表對比記憶夏、商、西周的更替,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答案】B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

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選項ACD與商朝文化無關。選項B符合

題意。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文物的相關史實。商周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文物的相關

史實?

3.【答案】A

【解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寫在龜甲或者獸骨上面,這種文字已經(jīng)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迄今為止發(fā)

現(xiàn)最早的“中國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故選:A。

本題以歌曲《中國字》為切入點,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

識記甲骨文的歷史地位及我國古代文字演變的知識。

4.【答案】C

【解析】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nóng)具(如圖)。在《戰(zhàn)國策?趙策》中有秦國用牛耕

田,用河流運糧食的記載。這反映了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春秋后期,鐵制農(nóng)具和牛耕出現(xiàn),促進了農(nóng)業(yè)上

的深耕細作,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提高。AB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xiàn),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xiàn),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只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

次,朝晉20次”可知,春秋時期,諸侯勢力強大,周天子的權勢日漸衰落,B是正確的選項;ACD不符

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原因,理解基本知識點是解題的關鍵。

本題考查春秋爭霸的原因,需要掌握基本知識點。

6.【答案】B

【解析】根據(jù)圖示“寶瓶口、魚嘴”以及文字“興修于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譽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

范”可以判斷,圖示是都江堰。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

灌溉網(wǎng)兩大系統(tǒng)工程構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3個主體工程。都江堰是

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僮”,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

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共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

產(chǎn)名錄。B符合題意,長城不是水利工程,排除A;靈渠與大運河分別開鑿與秦朝和隋朝,時間不符,排

除CD。

故選:B。

本題考查都江堰的作用和地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

國”。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相關知

識。

7.【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干“孔子招收學生不受貴賤、貧富、老幼等條件限制,很多學生出身于貧賤之家”可知,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鬃硬粌H是大思想家,而且還是大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

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yǎng)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fā)展。B

是道家的觀點,C克己復禮與題干內(nèi)容無關;D是孟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CD。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主張,重點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重點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答案】A

【解析】戰(zhàn)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

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

墨子是墨家創(chuàng)始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當時,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

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

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故A符合題意;圖片

內(nèi)容反映的是百家爭鳴,不是效法古代、諸侯爭霸、政權并立,排除BCD。

故選:Ao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內(nèi)容反映的是百家爭鳴。

9.【答案】B

【解析】秦朝時期,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

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在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和縣長??たh的長官都

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xiāng)、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觀察題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可知,秦朝中

央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是實行郡縣制,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出現(xiàn)在西周時期;選項CD

出現(xiàn)在西漢漢武帝時期,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郡縣制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秦朝中央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郡縣制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解析】如圖是我國統(tǒng)一貨幣秦半兩錢。對它的敘述正確的是促進交流鞏固統(tǒng)一。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

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tǒng)一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

家對經(jīng)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jīng)濟的交流。ABC說法錯誤,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楚漢之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解答】

A.“四面楚歌”源于楚漢相爭,與劉邦、項羽有關;劉邦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這時,

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四面楚歌使得

項羽軍心渙散,故A正確。

B.“破釜沉舟”源于項羽和秦軍巨鹿之戰(zhàn),與項羽有關;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渡河后將渡船沉于水中,搗毀

做飯用的鍋灶,每個士兵僅帶三日口糧,表示與秦軍血戰(zhàn)到底,義無反顧,故B錯誤。

C.圍魏救趙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戰(zhàn)例,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宣王采納孫臏建議,攻

打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兵回援,從而解了趙國之圍。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無關,故C錯誤。

D.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zhàn)時,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zhàn)場上。決戰(zhàn)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

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無關,故D錯誤。

故選Ao

12.【答案】B

【解析】西漢初年,分封了許多封國,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橫征暴斂,導致社會秩序混

亂,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為消除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

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

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使西

漢實現(xiàn)了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為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漢武帝針對封國勢力強大的狀況,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

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圖表內(nèi)容無關,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推恩令的相關史實。重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推恩令的相關史實。

13.【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內(nèi)容可知,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在經(jīng)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有鑄造五銖錢,

把煮鹽、冶鐵等經(jīng)營權收歸國有和統(tǒng)一調(diào)配物資,平抑物價。①②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統(tǒng)一度量衡是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措施,③不正確,排除AB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4.【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內(nèi)容可知,外戚和宦官專權導致東漢的衰亡,故選B;百家爭鳴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

除A;民族政權并立是在宋遼時期,排除C;藩鎮(zhèn)割據(jù)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了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與影響。

15.【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歷經(jīng)13年最后回到祖國,使?jié)h朝了解到西域的

具體情況,從而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的壯舉,A項正確;東漢班超出使西域,重建西域

各國與漢朝的聯(lián)系,排除B項;玄奘、鑒真都是唐朝人,排除CD項。

故選:Ao

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干圖示信息“漢朝、絲綢、漆器、開渠、鑿井等技術”“西域、核桃、葡萄、石榴、苜

蓿、香料、玻璃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反映的是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原地區(qū)與西域地區(qū)的物質(zhì)文化

交流?!敖z綢之路”成為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促

進作用。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漆器以及開渠、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西域的的良種馬、香

料、玻璃、寶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樂器、歌舞等傳入中國,A項正確;班超經(jīng)營西域與題干

無關,排除B項;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排除C項;文成公主入藏發(fā)生在唐朝,排除D

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意義等知識,注意圖示的正確解讀。

本題主要考查了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意義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7.【答案】D

【解析】分析圖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它主要控制

北方地區(qū);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區(qū)。222年,孫權稱王,國號

吳,后定都建業(yè),主要控制東南地區(qū)。266年,司馬炎(晉武帝)建立西晉,都城洛陽。280年,西晉滅

吳,統(tǒng)一了全國,所以示意圖反映出統(tǒng)一趨勢不斷加強,D符合題意;ABC項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以示意圖為切入點,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tǒng)一的相關史實。

18.【答案】C

【解析】東漢末年開始出現(xiàn)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xiàn)象;北方戰(zhàn)亂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中原人口大量

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故選C。

本題考查人口南遷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知道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本題考查人口南遷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答案】A

【解析】最能體現(xiàn)王羲之行書風格的書法作品是《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集序》被稱為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由于在書法藝術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譽為“書圣”。BCD不符合題意,排

除。

故選:Ao

本題考查王羲之,最能體現(xiàn)王羲之行書風格的書法作品是《蘭亭集序》。

本題考查王羲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C

【解析】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nóng)學家,著有《齊民要術》?!洱R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北方勞

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介紹了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的生產(chǎn)技術和方法;強調(dià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遵循自然

規(guī)律,農(nóng)作物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