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11課件_第1頁
詩歌鑒賞11課件_第2頁
詩歌鑒賞11課件_第3頁
詩歌鑒賞11課件_第4頁
詩歌鑒賞1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111回顧詩歌的表技技巧2了解詩歌表達技巧題的設題方法3學習詩歌表達技巧題的一般解題步驟4學習解答表達技巧類的詩歌鑒賞題學習目標表達技巧1抒情手法2描寫手法3修辭手法4篇章結(jié)構(gòu)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懷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諷今

5用典抒情描寫手法1、對比與襯托:正襯(烘托)與反襯(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明襯暗以樂景襯哀情)2、虛實結(jié)合3、聯(lián)想和想象4、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視覺、觸覺、聽覺、嗅覺5、白描與細描6、點面結(jié)合

7、近景遠景8、色彩搭配9、動靜結(jié)合

10、明暗結(jié)合田園樂01、比興02、比喻03、擬人04、對偶05、對比06、用典07、雙關:諧音雙關08、夸張09、疊字10、互文11、反問設問12、反語修辭手法篇章結(jié)構(gòu)2、用于中間:前后鋪墊、巧妙過渡、有總有分、詳細得當、點面結(jié)合、以小見大、層層深入、伏筆照應、3、用于結(jié)尾:

卒章顯志、點明主題、深化主題、首尾呼應

常用的術語有:1、用于開頭:

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總起全文表現(xiàn)技巧的設題方法1、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xiàn)手法)2、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樣的效果?3、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4、試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分析詩人是如何使用XX這一手法的?解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步驟一)2、結(jié)合詩句解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步驟二)3、這種手法怎樣地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步驟三)

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李白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畎兹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其中當然也流露著對權貴的蔑視,他和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脈相承的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2、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記人敘事記敘:描寫:(直接描寫、側(cè)面描寫)

議論:借古喻今

借用典故: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3、運用典故:

(1)典故原義:引用的意義與原典故相同,則目的是豐富文章內(nèi)容,突出表現(xiàn)思想情感,增強表達效果,使文章顯得典雅富有文化內(nèi)涵,富于文采。(2)典故反義:(3)典故翻新: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問:詩歌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詩歌最后兩句引用了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第一步)作者仰慕諸葛亮,他可以上表請求北發(fā)中原,實現(xiàn)人生夙愿,千載以來無人堪比。(第二步)詩人運用這個典故抒發(fā)了詩人自己想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的感嘆。(第三步)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問:詩歌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詩歌最后兩句引用了屈原《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第一步)但詩人反其義而用之,他覺得“山中”的景色如此美麗迷人,王孫自可留。(第二步)詩人運用這個典故抒發(fā)了詩人遠離仕途之路,喜愛隱居山中,過寧靜的生活的情感和愿望。(第三步)例探景象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詩人引用了項羽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自刎烏江的典故。詩人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問:詩歌引用了項羽的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4、借古諷今:很多詩人在詩詞中喜好用典故(即引用古人事跡或者古人的詩句),其目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諷今。

泊秦淮(晚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逗笸セā罚杭礃非队駱浜笸セā罚鄠魇悄铣惡笾麝愂鍖毸?。因陳后主是荒淫誤國,,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后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作者表面上是批評歌女不知亡國恨,仍舊唱著靡靡之音,其實是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之故事諷喻晚唐統(tǒng)治者不要昏庸荒淫,重蹈六朝滅亡的覆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問:詩歌引用南朝陳后主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門外樓頭”的典故,指陳滅亡時,隋大將韓擒虎從朱雀門外入宮擒陳后及寵妃張麗華的故事;“商女”句,用杜牧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句原意。這兩個典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之故事,揭露六朝亡國相續(xù)不斷的原因正在于統(tǒng)治階級“繁華竟逐”的腐朽生活,諷喻當今統(tǒng)治者不要驕奢淫逸,重蹈六朝滅亡的覆轍。問:詩歌引用了兩個典故,有什么用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很多詩人在詩詞中喜好用典故(即引用古人事跡或者古人的詩句),其目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諷今,而辛詞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南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為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被異族金人占領,因此南宋的很多詩詞抒發(fā)了收復失地的愛國主義情懷。但由于南宋統(tǒng)治者懦弱,不想抗戰(zhàn)收復失地,所以很多有識之士的詩歌中又有許多英雄報國無門的感慨和對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和不能任賢唯能的諷刺和譴責。辛棄疾的許多詞都有這方面的思想與情懷。二、描寫手法1、對比與襯托:正襯(烘托)與反襯(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明襯暗以樂景襯哀情)2、虛實結(jié)合3、聯(lián)想和想象4、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視覺、觸覺、聽覺、嗅覺5、白描與細描6、點面結(jié)合

7、近景遠景8、色彩搭配9、動靜結(jié)合

10、明暗結(jié)合田園樂主要描寫手法的妙處情景交融——間接而含蓄,景色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情感愛憎。2.對比烘托——對比烘托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3.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想想象想象猶如天馬行空,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jié)合。4.用典——用典使詩歌語言精煉,內(nèi)容豐富,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生動具體,化實為虛。6.使用疊詞——增強韻律感,起強調(diào)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懷,隱晦的表情達意,含蓄蘊藉。8.細節(jié)——真實準確傳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筆勾勒,真切深刻。需要特別留意的高考常見的

六種描寫手法1.對比襯托。2.動靜結(jié)合。3.虛實結(jié)合。4.點面結(jié)合。5.觀察角度。

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6.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

1、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生):

(1)類型: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gòu)之景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正面為實,側(cè)面為虛。

(2)作用: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可使作品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答: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

類型1: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gòu)之景為虛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問: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問: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實景是“在”的景物:依然拍打著城郭的潮水,依然在圍繞著故都的群山,秦淮河東邊仍舊多情地升起照見殘破的古城的明月,這些都在,可是什么“空”了呢?物雖在但城已空,故國已經(jīng)滅亡,六朝顯赫的王公貴族們已然湮沒,秦淮河曾經(jīng)徹夜笙歌醉生夢死的繁華熱鬧場已然空了,這些是虛景,需要想象。以實襯虛,抒發(fā)了物是人非、朝代更迭、滄海桑田的感嘆。詩人的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種虛表現(xiàn)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類型2:景物為實,情感為虛v蛙聲十里出山泉

v踏花歸去馬蹄香

v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v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無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边@就是詩畫中的空白藝術。類型3: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v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xiàn)無限之春意)v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v斷臂的維納斯之美——想象的美v齊白石畫蝦類型4:正面為實,側(cè)面為虛

側(cè)面描寫能化實為虛,以虛寫實,從而造成含蓄蘊藉的效果,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首詩是虛實結(jié)合的典范?!疤扉T中斷楚江開”,看似寫天門山,實則寫水;“碧水東流至此回”,看似寫水,實則寫山。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以“花”之閑反襯人之忙

作者從三個側(cè)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這一主題:

一,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

二,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

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問:作者描寫夜雪怎樣的特點?怎樣表現(xiàn)的?2、襯托(1)、以景襯情: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②以樂景襯哀情(反襯)(2)、以鬧襯靜:(3)、以明襯暗:類型1:

以景襯情:①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②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問: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

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景色越美,思鄉(xiāng)之情愁則更深。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參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類型2:以明襯暗、以鬧襯靜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體現(xiàn)了詩人親近自然的樂趣1、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2、詩中的山客是怎樣的心境?答案要點:A、a.詩中有畫,突出色彩的描寫,繪形繪色。b.以聲襯寂,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閑恬淡的靜謐氣氛.答案要點:閑適恬靜。樂于歸隱。寫景(2004年全國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綠綺: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鐘:《山海經(jīng)》載,豐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問題:結(jié)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鞏固練習5答: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時間過得真快?。?1、比興02、比喻03、擬人04、對偶05、對比06、用典07、雙關:諧音雙關08、夸張09、疊字10、互文11、反問設問12、反語修辭手法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2、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5、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夸張)(反問)(對比、借代)(對偶)(比喻)三、修辭手法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1、比喻、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2、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富有人的精神。2、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3、夸張: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zhì)和特征,便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4、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tài)和情思。5、對偶: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有結(jié)構(gòu)美和音樂美。6、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7、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8、設問、反問: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和思考,設置懸念。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問: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運用了擬人手法,使穿樹飛花的春雪具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問: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步驟一),將潭面比作未磨之鏡,將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銀輝下銀盤里的一顆青螺(步驟二),兩個比喻的運用,使得本詩的景物描寫生動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之情。(步驟三).

三江小渡

楊萬里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問:詩人采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山溪渡”比作“交情”、“水上風波”比作“人生波折”,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使用借代的手法。(第一步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問: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以顏色代兩種事物?!胺省毙稳萦旰蟮娜~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由這四個字生發(fā)聯(lián)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第二步)詩人在此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第三步)

陶者

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問: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的憤慨之情。

竹枝詞

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問: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運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雨后池上劉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比喻。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1)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靜態(tài)。(2)三四句“忽起””垂楊舞”以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寫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動態(tài)之美。本詩既寫出了雨后池塘的靜態(tài)之美,又寫出了它的動態(tài)之美,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異常優(yōu)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圖。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