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導學案-高三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1頁
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導學案-高三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2頁
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導學案-高三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3頁
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導學案-高三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4頁
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導學案-高三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0講現(xiàn)代世界的人口遷徙、戰(zhàn)爭和文化交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課標考題1.了解現(xiàn)代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2.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shù)厣鐣^程中出現(xiàn)的文化認同。3.通過了解現(xiàn)代戰(zhàn)爭,理解戰(zhàn)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4.認識戰(zhàn)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5.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yè)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6.通過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意義(2021·浙江6月·2)(2021·浙江6月·16)【基礎課】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1.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1)原因:①促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生產的國際化大大加強。

(2)開始時間:②。

(3)表現(xiàn)A.西歐、北美和大洋洲等發(fā)達地區(qū)從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勞動力。B.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勞動力涌向中東產油國。C.同期,經濟高速發(fā)展的③以及亞洲新興工業(yè)國家和地區(qū)吸引了許多亞非移民。

D.20世紀90年代,東歐國家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的來源地。2.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化(1)變化的原因: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和發(fā)達國家的產業(yè)升級,企業(yè)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全球勞動力的流動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④”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yè)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難民”的困境和救助1.難民產生的原因:因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經濟惡化等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原籍國,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國。2.產生的主要地區(qū):二戰(zhàn)前的難民主要產生于歐洲;二戰(zhàn)后的難民主要產生于⑤、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qū)。

3.聯(lián)合國解決難民問題的措施(1)1950年,成立聯(lián)合國難民署,專門協(xié)調處理難民問題。(2)1951年,通過《⑥》,規(guī)定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

(3)1966年,聯(lián)合國通過《⑦》,擴大了1951年公約的適用范圍。

(4)2000年12月4日,聯(lián)合國大會決定,從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為“⑧”。

三、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1.美國的移民文化(1)特點:以⑨為主流;民族和文化的⑩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

(2)存在問題: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2.新加坡:具有特征的城市國家;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各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四、現(xiàn)代戰(zhàn)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1)覺醒的原因:一戰(zhàn)客觀上將自由、民主和的思想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民族意識覺醒,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十月革命的影響。

(2)覺醒的表現(xiàn)A.亞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胡志明通過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印度甘地領導的持續(xù)開展,尼赫魯更加明確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

B.非洲:埃及掀起了。

C.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3)覺醒的影響: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1)瓦解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對的致命打擊;反法西斯聯(lián)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殖民主義的急速衰落、亞非拉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和民族民主意識更為廣泛的傳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瓦解的表現(xiàn):日本戰(zhàn)敗,朝鮮獲得獨立,中國收復;英帝國的解體;阿爾及利亞反法斗爭取得勝利。

(3)瓦解的影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普遍建立,民族文化得以復興;有利于崛起;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與和平進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fā)展(1)印度:政治體制學習,主要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注重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2)新加坡和韓國:經濟發(fā)展中注意發(fā)揚的精華,同時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現(xiàn)代的東方文化。

(3)埃及:現(xiàn)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五、西方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1.近代西方大學(1)法國拿破侖建立的“”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

(2)德國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chuàng)辦的柏林大學,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3)美國大學逐漸傾向于與商業(yè)化。2.圖書館的成長(1)公元前7世紀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圖書館是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2)中國古代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私家藏書也得到發(fā)展,明清出現(xiàn)一批著名的藏書家和藏書樓。(3)近代西方的修道院、和大學圖書館在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私人圖書館也隨之興起。

(4)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xiàn)了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

(5)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京師圖書館改名為“北京圖書館”,1998年改稱“國家圖書館”。3.博物館的成長(1)“”一般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

(2)1683年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3)18世紀,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等重要的博物館建立,博物館建設邁出重要的一步。(4)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5)1905年張謇建立的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6)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

(7)1959年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2003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六、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1.《世界遺產公約》(1972年制定)(1)宗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2)內容: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加以重點保護;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

2.各國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1)古代世界:雅典衛(wèi)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世界: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

(3)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2個。[基礎判斷]1.1996年,中國的外國入境人數(shù)是674萬人,到2013年增長為2629萬人,平均年增幅為10.2%。這一態(tài)勢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確立。()錯誤【詳解】這一態(tài)勢得益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對外開放的政策,以及加入世貿組織都推動著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化的潮流。2.一戰(zhàn)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超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開始注入新的內容,有了新的方向”。印度國大黨支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便符合這一特點。()錯誤【詳解】新的內容指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3.20世紀30年代,美國對拉美的政策從之前“大棒加金元”式的霸權外交調整為友好的“睦鄰政策”。美國政策調整旨在緩和拉美國家不斷高漲的反美斗爭形勢。()錯誤【詳解】“睦鄰政策”比霸權外交更有助于控制拉美,美國此舉完全是基于國家利益的需要。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需要穩(wěn)住拉美貿易市場。4.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觀動機在于調整戰(zhàn)略以加強同蘇聯(lián)的對抗。()錯誤【詳解】《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其主觀動機是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在印度地區(qū)的影響力。5.二戰(zhàn)后的去殖民化并沒有給先前被統(tǒng)治的民族帶來和平與繁榮。戰(zhàn)后阻礙發(fā)展中國家崛起的最大挑戰(zhàn)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尚未實現(xiàn)民族獨立。()錯誤【詳解】阻礙發(fā)展中國家崛起的最大挑戰(zhàn)是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6.二戰(zhàn)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在建設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復興。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完全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文化控制。()錯誤【詳解】二戰(zhàn)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在發(fā)展道路上兼收并蓄,將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結合,構建多元文化模式。7.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一方面注重加強本國的文物保護,另一方面肆意破壞、掠奪東方文明古國的文化遺產。這種行為可視為對東方國家文化遺產的變相保護。()錯誤【詳解】這體現(xiàn)了西方國家的侵略本性,不能忽視殖民主義的罪惡。[概念闡釋]1.民族意識、民主意識、民族自決(1)民族意識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意識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凝結起來的表現(xiàn)在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心理狀態(tài)。(2)民主意識是人們對于民主的觀點和態(tài)度的總稱。

(3)民族自決是指處于外國奴役和殖民統(tǒng)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命運、擺脫殖民統(tǒng)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2.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雙重遺產(1)文化遺產:指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物、建筑或遺址。(2)自然遺產:指從審美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動植物景觀或自然景觀。(3)雙重遺產:指既具有突出文化價值又具有突出自然價值的景觀。

【答案】①經濟全球化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③日本④知識精英⑤中東⑥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⑦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⑧世界難民日⑨歐洲文化⑩多樣性移民社會民族獨立馬克思列寧主義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民族民主運動殖民主義臺灣新興民族國家第三世界英國儒家文化阿拉伯文化大學區(qū)世俗化大教堂公共圖書館亞歷山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故宮博物院世界遺產名錄佛羅倫薩長城[視野拓展]1.移民文化的特點(1)創(chuàng)新性:移民文化總是能夠展現(xiàn)出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是對原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的簡單繼承,而是建立在既有文化基礎之上的文化創(chuàng)新。(2)生成性:是指移民文化總是處于一種自我更新的狀態(tài)。新的文化要素的不斷介入,使移民文化成為源頭活水,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3)動態(tài)性:是指移民文化總是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移民流動所帶來的文化流動與移民文化本身的不斷融合發(fā)展。移民和文化流動之間有著因果聯(lián)系,移民文化生生不息,造就了文化之間的傳承與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繁衍??梢哉f,動態(tài)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特性,是移民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特點之一。(4)開放性、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獨特之處還在于開放與兼容。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和融合,構成了移民文化的開放性;對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再塑,構成了移民文化的兼容性。2.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1)歷史價值:它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人們認識歷史文化的無比珍貴的教科書。這種價值不僅屬于當代人,也屬于未來的人類。(2)世界價值:它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進行交流、了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寶貴資源。(3)學術價值:它是進行學術研究,尤其是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九鄡?yōu)磨尖課】主觀題突破層級一信息提取:日本和美國的茶文化材料一1191年,①日本僧人榮西在南宋留學期間從禪寺質樸的飲茶方式中有所領悟,②便把茶帶回日本九州地區(qū)培植,期望在日本將茶文化發(fā)揚光大。當時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獨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種全新的形式——茶之湯。③“茶禪一味”恰是對日本茶道與佛教文化這種共生關系的最佳寫照。④1214年,榮西將自己所著的《吃茶養(yǎng)生記》進獻給當時的鐮倉幕府將軍源實朝,該書受到其推崇,⑤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從佛教界走向武士階層。此后,幕府將軍中喜愛茶道者迭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將自己隱退后的居所命名為“同仁齋茶室”,這是日本最早的書院風格茶室?!幾詮埐吨袊栉幕瘜θ毡静璧赖挠绊憽凡牧隙?7世紀末,①茶葉隨同歐洲移民一起來到美洲大陸,并很快成為廣受移民歡迎的飲料。1784年,美國一艘名為“中國皇后號”的商船首航中國并運回茶葉等物資,開創(chuàng)了中美茶葉貿易的時代,推動了飲茶之風在美國的興起。②日益頻繁的茶葉貿易活動也大大促進了中美茶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③美國的飲茶習俗主要是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礎上,④通過加檸檬、白糖、新鮮果汁、牛奶、可可等調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沖飲,一般作為夏季清涼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飲。⑤其消費量僅次于可口可樂,被稱為第二號軟性飲料。——摘編自黃敏《中美兩國茶文化特點及比較》【提取信息】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現(xiàn)代美國茶文化的不同?!窘棠闾崛 竣佟鷱囊氩栉幕那啦町悂砜?②→從茶葉主產地的差異來看;③→從茶文化內涵的差異來看;④→從茶文化發(fā)展推動力量的差異來看;⑤→從茶文化受眾的差異來看。試答:不同: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為媒介,美國引入茶文化依托商貿活動;日本茶葉以自身栽培茶樹為主,美國茶葉大多來自進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國茶文化主要在民間傳播發(fā)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眾較小,美國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眾廣泛。層級二歷史解析:明長城文化遺產材料明代長城是歷代長城中體系最嚴密、留存最完整的長城軍事防御系統(tǒng)。長城防御體系包括長城本體和沿線的軍事聚落,軍事聚落包括駐防合一的衛(wèi)所、堡寨,以及驛傳(烽傳)運輸系統(tǒng)中的驛站、烽燧、墩臺。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包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構成要素。評估明長城防御體系內在價值,是對其文物價值的具體解釋,是長城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前提與基礎,也為其今后修復設計與展示利用的工作提供了研究和發(fā)展方向。對于明長城防御體系的內在價值,也可以將其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以及社會價值以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評估?!幾孕炝栌?、張玉坤、李嚴《明長城防御體系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研究》【探究問題】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中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構成要素。【教你探究】圍繞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構成要素分析長城軍事防御體系。試答:物質:本體建筑、軍事聚落、公共建筑、遺跡遺存。非物質:防御編制、屯田貿易、民俗文化、歷史人物事件。層級三開放寫作:文物背后的歷史價值材料文物,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承載著燦爛的文明,傳承著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講述著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經歷的苦難與創(chuàng)造的輝煌。【寫作題目】圍繞“歷史中的文物”,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圖片信息,自擬論題,展開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教你寫作】先審題,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確觀點再讀圖文材料,定信息時空定位近代中國關系定位文化遺產后分析并論證分析材料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物論證觀點用史實分別說明不同文物的特點和背后的歷史價值試答: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是后人眼中的“歷史”。以馬首為代表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圖1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馬首造工精美、栩栩如生,眼神、張口和微伏耳形等都自然逼真。毛發(fā)的刻畫纖毫畢現(xiàn)、細致動人,實為清代銅器中的精品。馬首既融合了中西方藝術的精華,亦展示了中國古代手工業(yè)工藝水平的精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以馬首為代表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流失海外,成為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民族被侵略被掠奪的恥辱印記。馬首銅像被掠奪后藏于法國,2007年由何鴻燊先生購得后捐獻給國家。正所謂“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選擇題突破】【樣題透析】(2021·浙江6月·2)秦兵馬俑造型精美,比例勻稱,神態(tài)逼真,威武雄壯的軍陣生動再現(xiàn)了秦統(tǒng)一中國的磅礴氣勢。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體現(xiàn)了()。A.和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B.實用性與裝飾性精確巧妙結合C.鮮明的民本意識和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D.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情境設置秦兵馬俑聚焦考點中國文化遺產秦兵馬俑的藝術特點素養(yǎng)立意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問題要求“體現(xiàn)了”:判斷結論易錯排查A、B兩項史實錯誤長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則,和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取得了協(xié)調一致的效果,排除A項;紫禁城許多建筑構件集實用性與裝飾性于一體,如太和殿兩側及乾清門前的鎏金大銅缸,外表富麗精致,除了消防滅火的作用以外,還是一種很好的裝飾品,排除B項C項與題干信息無關傳統(tǒng)的民本意識是仁政、愛惜民力,排除C項合理推論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體現(xiàn)了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真實地刻畫了秦軍的風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軍隊的兵種、編制和武器裝備的情況,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秦軍的磅礴氣勢,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故選D項【類題精練】1.(2022·山東臨沭高三期末)下圖為美國不同時期主要移民來源和移民結構示意圖。由此可推知()。A.移民推動美國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導地位狀況日益改變C.移民解決了美國主流文化內在矛盾 D.移民解決了美國以往種族歧視問題【答案】A【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1901~1990年,美國的移民來源于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結合所學可知,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A項符合題意;在美國社會中,歐洲文化為主流,白人移民仍占主導地位,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多元文化傳統(tǒng)使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排除C項;當前美國種族歧視問題仍很嚴重,排除D項。2.(2022·馬鞍山模擬)下圖為15世紀建成的佛羅倫薩大教堂,該建筑主體由紅、白、綠三種顏色的大理石組成,在古典柱式風格上穿插了曲面和橢圓空間,使每一個形體宛若天成,讓人產生愉悅之情。該建筑風格()。A.抒發(fā)了浪漫情懷 B.突出了理性和諧C.體現(xiàn)了教權至上 D.表達了紛華靡麗【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使每一個形體宛若天成,讓人產生愉悅之情”可知,佛羅倫薩大教堂通過人為的設計表達了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令人產生愉悅說明該建筑的風格突出了理性的和諧,B項正確;材料中的建筑未體現(xiàn)浪漫主義和紛華靡麗,排除A、D兩項;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沖擊了天主教會權威,排除C項?!緞?chuàng)新衍練】[新情境]歷史圖畫1.(2022·河北邯鄲二模)下圖左側為基督教中仁慈善良的圣人,生活在4世紀的圣尼古拉,也是圣誕老人的原型。右側為20世紀可口可樂公司廣告中出現(xiàn)的圣誕老人的形象,成為全球認可的大眾形象。圣誕老人形象的演變說明了()。A.商業(yè)發(fā)展削弱了宗教信仰B.通俗文化助推全球化進程C.美國確立了文化霸權地位D.西方文化滿足了時代需要【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兩幅圖片可以看出,左圖的圣誕老人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而右圖宗教色彩被極大淡化,成為全球認可的大眾形象,這說明了文化通俗化推動了全球化進程,B項正確。[新視角]聚焦變化2.(2023·山東臨沂高三考試)下圖為坎迪斯·古切爾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人類自古至今的歷程》中描繪的全球人口遷徙模式圖(1650~1940年)。其中,1840年至1940年間歐洲人遷徙的主要原因是()。A.奴隸貿易利潤的刺激 B.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C.美洲對勞動力的需求 D.工業(yè)革命的推動【答案】D【解析】根據(jù)地圖信息可知,1840年至1940年,歐洲人遷徙的主要方向是美洲、亞洲和非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時間段正處于工業(yè)革命時期,隨著歐洲工業(yè)文明的不斷擴展,歐洲人口也隨之遷徙,故選D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19世紀中后期,黑奴貿易已基本停止,排除A項;一戰(zhàn)的戰(zhàn)爭區(qū)域主要在歐洲,這與人口遷徙無關,排除B項;美洲勞動力的缺乏是歐洲人口遷徙至美洲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歐洲人口還遷徙到了亞洲和非洲,排除C項。3.(2022·山東棗莊高三階段練習)2015年以來,歐洲經歷了規(guī)??涨暗碾y民危機,歐盟不得不在內部邊境上重啟臨時管控,民眾對難民的排斥情緒日益增加,這種狀況被稱為歐洲的“再邊境化”。這表明,歐洲()。A.一體化進程遭遇重大挫折 B.難民問題嚴重威脅世界和平C.反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D.傳統(tǒng)治理模式面臨新的挑戰(zhàn)【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歐洲的難民問題及民眾對難民的排斥情緒有增無減,使歐盟不得不在內部邊境上重啟臨時管控,說明歐洲傳統(tǒng)治理模式面臨新的挑戰(zhàn),D項正確;材料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難民問題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排除B項;材料信息與反全球化無關,排除C項。4.(2023·浙江十校聯(lián)盟高三10月聯(lián)考)下表為二戰(zhàn)后部分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情況表,據(jù)此可知這些國家文化發(fā)展的共同點是()。國家文化印度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種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響新加坡發(fā)揚儒家文化精華;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管理知識埃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被廣泛使用A.注重發(fā)揚儒家文化精華B.文化多樣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C.全盤否定本土傳統(tǒng)文化D.注意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政治體制學習英國……種姓因素”“儒家文化精華;吸收西方科學技術”“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