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 《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_第1頁
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 《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_第2頁
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 《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_第3頁
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 《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_第4頁
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 《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統(tǒng)編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統(tǒng)編版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歧韻(zhī)一椽(yuán)嘶叫(sī)耗子(hào)

B.潭柘寺(zhè)落蕊(ruǐ)橄欖(lǎn)落寞(mò)

C.普陀山(tuó)點綴(zhuì)陪襯(chèn)夾襖(ǎo)

D.廿四橋(niàn)著衣(zhuó)混沌(dùn)橢圓(tuǒ)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B.“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C.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

D.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語使用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位于眉山市的“三蘇祠”園內(nèi)廊廡相連,池沼掩映,竹木參天,殿宇軒敞,極具南國流風余韻。

B.以前的科幻電影中的許多設想,當時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現(xiàn)在卻不斷變?yōu)楝F(xiàn)實。

C.迎面一聲招呼,回頭一個微笑,其實溫暖早就在我身邊了。只是它像空氣一樣融入了我的生活,渾然天成而不覺了。

D.“木馬”等網(wǎng)絡新病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威脅著計算機的安全。

4.下列對“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句話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句話綜合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饒有趣味。四個比喻多從飲食文化入手,讓人從飲食中的“味”去領(lǐng)悟秋之“味”,從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B.北國之秋就像“白干”“饃饃”“大蟹”“駱駝”,形象地寫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濃、味久的特色。

C.南國之秋就像“黃酒”“稀飯”“鱸魚”“黃犬”,形象地寫出了其味潤、味淺、味淡、味短的特色。

D.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北”襯“南”。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就不但在情調(diào)上,而且在語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統(tǒng)一起來了__________。

①但是,郁達夫卻在這里構(gòu)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的情調(diào)。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這里又有稀飯、饃饃、黃犬、大蟹等。

③這是因為他的情感亮點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為一體。

④這些話語本來就是缺乏詩意的,用在這充滿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諧的風險的。

⑤郁達夫把秋天寫得這么有詩意,賦予它一系列詩意的、高雅的話語,然而不時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語進去。

A.②①⑤④③B.⑤②④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②④①

6.下列有關(guān)郁達夫的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小說家、散文家。

B.他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創(chuàng)造社”,后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

D.小說《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

7.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B.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

C.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

8.下列詩句描寫的季節(jié),不是秋天的一項是()

A.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B.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C.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1934年,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B.《故都的秋》對我們每一個中學生都是冉熟悉不過的,因為在課堂上語文老師把這課講得很透徹。

C.郁達夫不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革命烈士,作為他的后代,能不為此由衷地感到自豪嗎?

D.為了傳達精細的感覺,郁達夫仿佛一直在尋覓、摸索語詞,調(diào)整、選擇句式,以確保文章氣韻的流暢與貫通。

二、語言表述

10.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請認真閱讀,然后仿照畫線句子另寫一個句子,必須另選喻體。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11.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寫,請從表述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要求:語言表述準確、簡明,語意連貫,不超過40個字。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篙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絕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巴韥硖煊?,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支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

12.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從多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景,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

B.蘆花、紅葉、柏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將這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

C.《故都的秋》包含一種清、靜、悲涼之美;本文描寫的江南的冬天也隱含著這種情調(diào),但近乎荒涼的風景掩蓋不住精神的奢華。

D.江南的冬天,也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氣,所以說“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13.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對江南的冬景作了大量描述,并始終將景物與自身感受融為一體來寫,思路清晰,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圓合。

B.文中在描繪江南冬雨圖時,遠近結(jié)合,以動襯靜,黑白的畫面上點綴紅黃的亮色,給人以既古樸又幽雅的感受。

C.全文語調(diào)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淳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D.描寫江南雪景時,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并多次引用古詩名句,既巧妙地贊美了江南的美景,又使文章顯得韻味豐厚。

14.文中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請用最簡潔的文字給各圖起一個名字。

15.文章描寫江南的冬景,卻從北國的冬天寫起,還穿插了許多其他地方的景物。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解析解答部分

1.A

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習慣性誤讀字字音

A項,“歧”讀“qí”;“椽”讀“chuán”。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該題每一個選項中的字詞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復習字音和字形字義結(jié)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

2.D

標點符號的使用

D項,“等等”與省略號不能同時并用。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jié)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zhì)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zhì)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解答本題,需認真判斷每一句中標點符號的使用。

3.B

成語的使用;其他熟語的使用

A項,流風余韻:指前人流傳下來的風度、情操。B項,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C項,渾然天成: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謹自然,用詞用典毫無斧鑿痕跡,應為“渾然一體”。D項,雨后春筍:比喻大量涌現(xiàn),蓬勃發(fā)展的新生事物。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jié)合語境辨析正誤。

4.D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

D項,應是以“南”襯“北”。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選項涉及內(nèi)容、修辭手法、表述效果等,應結(jié)合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認真分析選項,判斷正誤。

5.B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

⑤句“賦予它一系列詩意的、高雅的話語,然而不時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語進去”是對橫線前的句子的進一步說明,故排在首位。②句是對⑤句中的“平常的俗語”的具體說明。④句中的“這些話語”緊承②句。①句與④句構(gòu)成語意上的轉(zhuǎn)折,故①句應緊跟其后。③句點明出現(xiàn)①句所說的情況的原因。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語言表述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語言表述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需要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nèi)容。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nèi)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nèi)排序,然后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guān)聯(lián)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后據(jù)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chǔ)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6.D

文學常識

D項,《故都的秋》是散文。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學常識題一般出自課文內(nèi)容,又有所延伸,所以應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積累、識記。解答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

7.B

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

B項,將“棗子顆兒”比喻為“橄欖”“鴿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詞句而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述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要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記于心。解答本題,需認真分析哪個選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8.C

形象、意象、意境類題目

C項,桂花,在詩句中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根據(jù)“春山”,可知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認真分析每句詩,分析其中寫到的意象,看是否是秋天的景物,如果是,就是描寫秋季的詩句。

9.A

語序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

B.主客顛倒,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中學生對《故都的秋》都是再熟悉不過的”。C.語序不當,“由衷地感到自豪"中“由衷”的位置不當,“由衷"應是作“自豪”的定語,故應為“感到由衷的自豪”。D.語序不當,應該是先“選擇”,再“調(diào)整”。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

10.(示例)正像奶茶之與咖啡,甜蔗之與辣椒,河貝之與鮑魚,家鴨之與鴕鳥。

仿寫句式

原句結(jié)構(gòu)特點:正像是之與,之與,之與,之與。這里是四組對比,第一組,“黃酒”與“白干”都是酒,但是前者酒性柔和,后者酒性濃烈;第二組,“稀飯”與“饃饃”都是主食,但是前者是稀的,后者是硬的;第三組,“鱸魚”與“大蟹”都是魚類,但是前者是淡水魚,后者是海鮮;第四組,“黃犬”與“駱駝”,都是哺乳動物,前者體型較小,后者體型較大。仿寫時需要考慮這些方面。

故解析為:正像奶茶之與咖啡,甜蔗之與辣椒,河貝之與鮑魚,家鴨之與鴕鳥。

本題考查學生仿寫語句的能力。解答時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內(nèi)涵。仿寫要注意三點,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辭,三是注意字數(shù)。如果給出的示例字數(shù)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數(shù)保持相同的情況下做嚴格的仿寫。仿寫同時還要緊扣主題,還要注意選擇的中心詞與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

11.(示例)從聽覺角度,通過對比寫蟬鳴,用“殘聲”“嘶叫”寥寥數(shù)詞便寫出了秋之悲涼的特點。(意思對即可)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

分析可知,這是一段散文化的語言,是一段景物描寫文字??忌梢韵戎赋霰憩F(xiàn)手法,再分析表述效果。可以點評的角度有:“衰弱”“啼唱”“嘶叫”,運用擬人手法;“秋蟬的衰弱的殘聲”“這秋蟬的嘶叫”,運用聽覺描寫。分析表述效果時,抓住“衰弱的殘聲”,注意結(jié)合景物傳達的悲涼的特點。

故解析為:從聽覺角度,通過對比寫蟬鳴,用“殘聲”“嘶叫”寥寥數(shù)詞便寫出了秋之悲涼的特點。(意思對即可)

本題考查語言表述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具體考查點評景物描寫。解答此題,基本方法是審清題意,明確要求;找準角度,恰當點評。由題干“請從表述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可知,答題關(guān)鍵詞“表述效果”,可以從手法、情感角度組織解析。

12.C

13.A

14.冬晨談天圖(晨霜街景圖)、寒郊草木圖、寒村微雨圖(農(nóng)村冬雨圖)、江南冬雪圖(江南雪景圖)、寒冬閑步圖。

15.這是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兒來對比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以閩粵之冬的和暖來襯托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以德國作家冬天的散步來襯托江南散步,進而側(cè)面寫江南冬景宜人。通過對比、襯托,鮮明地表述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分析文本的結(jié)構(gòu),概括文本的主題;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品味精彩語句的表述藝術(shù);散文

(1)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jié)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guān)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jié)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藝術(shù)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概括散文的內(nèi)容。解答本題,先在文本中找到描寫江南冬景圖的段落,再分析關(guān)鍵句,根據(jù)內(nèi)容概括出各圖的名字。

(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寫作手法的賞析能力。解答本題,先分析這樣安排材料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再分析這樣安排有什么表述效果。

12.C項,“隱含這種情調(diào)”、“近乎荒涼的風景”有誤,本文的情調(diào)是明朗、閑適,風景也是充滿了生機。故選C。

13.A項,“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圓合”錯誤,總寫江南冬景與北國冬景的不同之處,突出江南冬景的可愛。然后以“寒郊散步”“江南的雨景”“江南雪景”“旱冬的快活逍遙、最受歡迎”等方面來寫江南冬景的特點,最后要去親身感受江南的冬景等。首尾沒有呼應,結(jié)構(gòu)也談不上圓合。故選A。

14.根據(jù)文本中②至⑧段內(nèi)容加以概括即可。描繪的畫面具體內(nèi)容為文章第2、5、6、7、8段。各段關(guān)鍵詞語句依次為“老翁小孩……坐著曝背談天”“……養(yǎng)得住植物……蘆花、紅葉、烏桕樹雪白的桕子、草赭色、綠意”“江南的冬日……散步”“下著微雨……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江南的雪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據(jù)此概括得出解析:冬晨談天圖(晨霜街景圖)、寒郊草木圖、寒村微雨圖(農(nóng)村冬雨圖)、江南冬雪圖(江南雪景圖)、寒冬閑步圖。

15.根據(jù)對題干的理解,很容易能確定文本中是對比襯托的手法。從內(nèi)容上分析,開頭寫的是北方的冬天是極其寒冷的,讓人無法忍受,文本通過寫北方的冬天是為了進一步的渲染出南方冬天的一種溫和,進一步展示出人們無法在北國冬天的環(huán)境里感受生命的樂趣。運用的寫作手法是對比,拿北國冬和江南冬天進行對比。文中這種對比手法有多處,比如,第二節(jié)中,江南的秋天是讀書寫字的“最惠節(jié)季“,而江南的冬天則“抵得過北方夏夜”,是對比;三、四兩節(jié)拿閩粵地區(qū)與江南地區(qū)冬天的比較;寫德國的散步也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寫江南冬景的美麗和怡人。最后運用了詩句進一步寫出了江南冬景的美和別致,表述了自己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統(tǒng)編版2021-2022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4.1《故都的秋》課時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歧韻(zhī)一椽(yuán)嘶叫(sī)耗子(hào)

B.潭柘寺(zhè)落蕊(ruǐ)橄欖(lǎn)落寞(mò)

C.普陀山(tuó)點綴(zhuì)陪襯(chèn)夾襖(ǎo)

D.廿四橋(niàn)著衣(zhuó)混沌(dùn)橢圓(tuǒ)

A

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習慣性誤讀字字音

A項,“歧”讀“qí”;“椽”讀“chuán”。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該題每一個選項中的字詞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復習字音和字形字義結(jié)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B.“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C.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

D.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D

標點符號的使用

D項,“等等”與省略號不能同時并用。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jié)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zhì)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zhì)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解答本題,需認真判斷每一句中標點符號的使用。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語使用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位于眉山市的“三蘇祠”園內(nèi)廊廡相連,池沼掩映,竹木參天,殿宇軒敞,極具南國流風余韻。

B.以前的科幻電影中的許多設想,當時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現(xiàn)在卻不斷變?yōu)楝F(xiàn)實。

C.迎面一聲招呼,回頭一個微笑,其實溫暖早就在我身邊了。只是它像空氣一樣融入了我的生活,渾然天成而不覺了。

D.“木馬”等網(wǎng)絡新病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威脅著計算機的安全。

B

成語的使用;其他熟語的使用

A項,流風余韻:指前人流傳下來的風度、情操。B項,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C項,渾然天成: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謹自然,用詞用典毫無斧鑿痕跡,應為“渾然一體”。D項,雨后春筍:比喻大量涌現(xiàn),蓬勃發(fā)展的新生事物。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jié)合語境辨析正誤。

4.下列對“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句話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句話綜合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饒有趣味。四個比喻多從飲食文化入手,讓人從飲食中的“味”去領(lǐng)悟秋之“味”,從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B.北國之秋就像“白干”“饃饃”“大蟹”“駱駝”,形象地寫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濃、味久的特色。

C.南國之秋就像“黃酒”“稀飯”“鱸魚”“黃犬”,形象地寫出了其味潤、味淺、味淡、味短的特色。

D.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北”襯“南”。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D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

D項,應是以“南”襯“北”。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選項涉及內(nèi)容、修辭手法、表述效果等,應結(jié)合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認真分析選項,判斷正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边@就不但在情調(diào)上,而且在語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統(tǒng)一起來了__________。

①但是,郁達夫卻在這里構(gòu)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的情調(diào)。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這里又有稀飯、饃饃、黃犬、大蟹等。

③這是因為他的情感亮點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為一體。

④這些話語本來就是缺乏詩意的,用在這充滿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諧的風險的。

⑤郁達夫把秋天寫得這么有詩意,賦予它一系列詩意的、高雅的話語,然而不時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語進去。

A.②①⑤④③B.⑤②④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②④①

B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

⑤句“賦予它一系列詩意的、高雅的話語,然而不時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語進去”是對橫線前的句子的進一步說明,故排在首位。②句是對⑤句中的“平常的俗語”的具體說明。④句中的“這些話語”緊承②句。①句與④句構(gòu)成語意上的轉(zhuǎn)折,故①句應緊跟其后。③句點明出現(xiàn)①句所說的情況的原因。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語言表述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語言表述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需要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nèi)容。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nèi)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nèi)排序,然后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guān)聯(lián)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后據(jù)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chǔ)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6.下列有關(guān)郁達夫的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小說家、散文家。

B.他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創(chuàng)造社”,后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

D.小說《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

D

文學常識

D項,《故都的秋》是散文。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學常識題一般出自課文內(nèi)容,又有所延伸,所以應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積累、識記。解答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

7.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B.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

C.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

B

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

B項,將“棗子顆兒”比喻為“橄欖”“鴿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詞句而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述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要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記于心。解答本題,需認真分析哪個選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8.下列詩句描寫的季節(jié),不是秋天的一項是()

A.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B.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C.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C

形象、意象、意境類題目

C項,桂花,在詩句中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根據(jù)“春山”,可知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故解析為:C

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認真分析每句詩,分析其中寫到的意象,看是否是秋天的景物,如果是,就是描寫秋季的詩句。

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1934年,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B.《故都的秋》對我們每一個中學生都是冉熟悉不過的,因為在課堂上語文老師把這課講得很透徹。

C.郁達夫不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革命烈士,作為他的后代,能不為此由衷地感到自豪嗎?

D.為了傳達精細的感覺,郁達夫仿佛一直在尋覓、摸索語詞,調(diào)整、選擇句式,以確保文章氣韻的流暢與貫通。

A

語序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

B.主客顛倒,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中學生對《故都的秋》都是再熟悉不過的”。C.語序不當,“由衷地感到自豪"中“由衷”的位置不當,“由衷"應是作“自豪”的定語,故應為“感到由衷的自豪”。D.語序不當,應該是先“選擇”,再“調(diào)整”。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

二、語言表述

10.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請認真閱讀,然后仿照畫線句子另寫一個句子,必須另選喻體。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示例)正像奶茶之與咖啡,甜蔗之與辣椒,河貝之與鮑魚,家鴨之與鴕鳥。

仿寫句式

原句結(jié)構(gòu)特點:正像是之與,之與,之與,之與。這里是四組對比,第一組,“黃酒”與“白干”都是酒,但是前者酒性柔和,后者酒性濃烈;第二組,“稀飯”與“饃饃”都是主食,但是前者是稀的,后者是硬的;第三組,“鱸魚”與“大蟹”都是魚類,但是前者是淡水魚,后者是海鮮;第四組,“黃犬”與“駱駝”,都是哺乳動物,前者體型較小,后者體型較大。仿寫時需要考慮這些方面。

故解析為:正像奶茶之與咖啡,甜蔗之與辣椒,河貝之與鮑魚,家鴨之與鴕鳥。

本題考查學生仿寫語句的能力。解答時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內(nèi)涵。仿寫要注意三點,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辭,三是注意字數(shù)。如果給出的示例字數(shù)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數(shù)保持相同的情況下做嚴格的仿寫。仿寫同時還要緊扣主題,還要注意選擇的中心詞與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

11.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寫,請從表述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要求:語言表述準確、簡明,語意連貫,不超過40個字。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示例)從聽覺角度,通過對比寫蟬鳴,用“殘聲”“嘶叫”寥寥數(shù)詞便寫出了秋之悲涼的特點。(意思對即可)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

分析可知,這是一段散文化的語言,是一段景物描寫文字??忌梢韵戎赋霰憩F(xiàn)手法,再分析表述效果??梢渣c評的角度有:“衰弱”“啼唱”“嘶叫”,運用擬人手法;“秋蟬的衰弱的殘聲”“這秋蟬的嘶叫”,運用聽覺描寫。分析表述效果時,抓住“衰弱的殘聲”,注意結(jié)合景物傳達的悲涼的特點。

故解析為:從聽覺角度,通過對比寫蟬鳴,用“殘聲”“嘶叫”寥寥數(shù)詞便寫出了秋之悲涼的特點。(意思對即可)

本題考查語言表述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具體考查點評景物描寫。解答此題,基本方法是審清題意,明確要求;找準角度,恰當點評。由題干“請從表述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可知,答題關(guān)鍵詞“表述效果”,可以從手法、情感角度組織解析。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篙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絕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巴韥硖煊茱嬕槐瓱o?”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支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

12.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從多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景,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

B.蘆花、紅葉、柏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將這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

C.《故都的秋》包含一種清、靜、悲涼之美;本文描寫的江南的冬天也隱含著這種情調(diào),但近乎荒涼的風景掩蓋不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