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重慶市一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段秀實,字成公,隴州淠陽人也。秀實性至孝,六歲,母疾,水漿不入口七日,疾有間,然后飲食。及長,沉厚有斷。德宗嗣位,就加檢校禮部尚書、張掖郡王。建中元年,宰相楊炎欲行元載舊志,筑原州城,開陵陽渠,詔中使上聞,仍問秀實可否之狀。秀實以為方春不可興土功,請俟農(nóng)隙。炎以其沮己之謀,遂除司農(nóng)卿。以邠寧節(jié)度李懷光兼涇原節(jié)度使,以事西拓。無何,劉文喜叛,亦不果城。四年,朱泚盜據(jù)宮闕,源休教泚偽迎鑾駕,陰濟逆志。泚以秀實嘗為涇原節(jié)度,頗得士心,后罷兵權,以為蓄憤且久,必肯同惡,乃召與謀議。秀實初詐從之,陰說大將劉海賓、何明禮、姚令言判官岐靈岳同謀殺泚,以兵迎乘輿。及韓旻追駕,秀實以為宗社之危,期于頃刻,乃使人走諭靈岳,竊令言印。不遂,乃盜用司農(nóng)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駱驛得符,軍人亦莫辯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實謂海賓等曰:“旻之來吾黨無遺類矣我當直搏殺泚不得則死,終不能向此賊稱臣?!泵魅眨瑳佌傩銓嵶h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實戎服,與泚并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zhí)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我豈逐汝反耶!”因以笏擊泚,泚舉手捍之,才中其額,流血匍匐而走。兇黨群至,遂遇害焉。德宗在奉天聞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初,秀實見禁兵寡少,不足以備非常,乃上疏曰:“臣聞天子曰萬乘,諸侯曰千乘,大夫曰百乘,此蓋以大制小,以十制一也。尊君卑臣,強干弱枝之義,在于此矣。今外有不庭之虜,內(nèi)有梗命之臣,竊觀禁兵不精,其數(shù)全少,卒有患難,將何待之!且猛虎所以百獸畏者,為爪牙也。若去其爪牙,則犬彘馬牛悉能為敵。伏愿少留圣慮,冀裨萬一?!奔皼茉鱽y,召神策六軍,遂無一人至者。秀實守節(jié)不二,竟歿于賊,其明略義烈如此。(摘自《舊唐書·列傳七十八》,有刪改)文本二:今之稱太尉(段太尉,指段實秀)大節(jié)者出入,以為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嘗出入岐周邠斄間,過真定,北上馬嶺,歷亭障堡戍,竊好問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人視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者。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蚩稚幸輭嫞醇肥?,敢以狀私于執(zhí)事。謹狀。(摘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將對應字母寫在答題卡上。旻[A]之[B]來[C]吾[D]黨[E]無[F]遺[G]類[H]矣[I]我[J]當[K]直[L]搏[M]殺[N]泚[O]不[P]得[Q]則[R]死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何,劉文喜叛”與“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兩句中的“無何”的意思相同。B.乘輿,漢代蔡邕在《獨斷》上將其解釋為“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文中用作皇帝的代稱。C.非常,文中指突如其來事變。與“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非?!钡囊馑枷嗤?。D.卒,文中是“終究、終于”的意思。與“庶劉僥幸,保卒余年”(《陳情表》)中“卒”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段秀實極孝順,六歲時,母親生病,他不吃不喝七天,等到母親病情好轉,才喝水吃飯。B.段秀實曾經(jīng)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盜用了司農(nóng)印印符,僥幸地追回了叛將韓旻的部隊。C.段秀實趁著參加議事會的機會,拼力搶奪朱泚手上的象笏,當場大罵,并想要擊殺朱泚。D.段秀實以百獸畏懼猛虎為喻,強調加強禁兵的重要性,后來涇原兵作亂,印證了這一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秀實以為方春不可興土功,請俟農(nóng)隙。炎以其沮己之謀,遂除司農(nóng)卿。(2)因以笏擊泚,泚舉手捍之,才中其額,流血匍匐而走。14.文本二中,柳宗元認為段實秀除了勇武之外,還有哪些個性值得人稱贊?請簡要概述。【答案】10.CIO11.D12.C13.(1)段秀實認為剛到春天不能興工動土,請求等待農(nóng)閑。楊炎認為他阻止自己的計劃,就任命他為司農(nóng)卿。(2)于是用象牙笏板擊打朱泚。朱泚舉起手臂抵擋,只打中他的額頭,流著血爬行而逃。14.①太尉為人和顏悅色。

②遇到不能贊同之事,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旻到來,我們同黨便沒有能生存的了!我自當直接搏殺朱泚,不成功就死?!皶F之來”的主語是韓旻,“吾黨無遺類矣”的主語是“吾黨”,這是兩個句子,所以從“來”后邊斷開,選C;“矣”是句末語氣詞,所以從“矣”后邊斷開,選I;“我當直搏殺泚”的“我”是主語,“泚”是賓語,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從“泚”后邊斷開,選O。故選CIO?!?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及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兩個“無何”都是不久的意思,句意:不久,劉聞喜叛亂。/不久,縣官也因才能卓越而聞名了。B.正確。C.正確。句意:不足以應付突發(fā)事件。/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D.“卒,文中是‘終究、終于’的意思”錯誤,文中“卒”,通“猝”,突然;倉猝。“卒有患難”句意:突然發(fā)生禍難。/卒,完成,完結?!笆鼊e幸,保卒余年”句意: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保全她的余生。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拼力搶奪朱泚手上的象笏”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執(zhí)休腕奪其象笏”可知,奪的是源休手上的象笏,不是朱泚手上的象笏。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興土工”,興工動土;“俟”,等待;“沮”,同“阻”,阻止,反對;“除”,任命。(2)“因”,于是或者趁機;“捍”,捍,抵御,抵擋;“才”,只;“走”,跑?!?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根據(jù)文本二“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可知,太尉為人和顏悅色;根據(jù)文本二“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者”可知,太尉遇到不能贊同之事,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參考譯文:文本一:段秀實,字成公,隴州淠陽人。段秀實品性十分孝順,六歲時,母親患病,他一連七天沒喝一口漿湯,母親的病稍好一些,這才開始飲食。等到長大,變得深沉而果斷。德宗皇帝即位,加封為檢校禮部尚書、張掖郡王。建中元年(780),宰相楊炎想實施元載過去的計劃,修筑原州城,開挖陵陽渠,派宮中使者收集意見,于是問段秀實是否可行。段秀實認為剛到春天不能興工動土,請求等待農(nóng)閑。楊炎認為他阻止自己的計劃,就任命他為司農(nóng)卿,派邠寧節(jié)度使李懷光兼任涇原節(jié)度使,向西擴張。不久,劉聞喜叛亂,城也沒能建。四年,朱泚竊取占據(jù)京城,源休教朱泚假意迎接皇上,暗中實現(xiàn)叛逆之志。朱泚因為段秀實曾任涇原節(jié)度,很得士兵之心,后來罷免兵權,認為他心中懷恨已久,必定肯共同作惡,便召段秀實一起謀議。段秀實起初假裝聽從,暗中勸說大將劉海賓、何明禮、姚令言的判官岐靈岳共同謀劃誅殺朱泚,舉兵迎接皇帝。等到韓旻追趕皇上,段秀實認為是國家的危險,在于頃刻之間,便派人速去告訴岐靈岳,竊走姚令言的兵印,沒有成功,便將司農(nóng)印倒著印在兵符上追趕軍隊。韓旻到達駱驛時得到兵符,軍人也不能辨認那印文,急忙返回。段秀實對劉海賓等人說:“韓旻到來,我們同黨便沒有能生存的了!我自當直接搏殺朱泚,不成功就死,終究不能向這叛賊稱臣?!钡诙?,朱泚召段秀實議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都在座。段秀實穿著軍服,與朱泚相對而坐,說到越位稱帝時,段秀實勃然而起,抓住源休的手腕奪下他手中的象牙笏板,奮力跳躍向前,唾著朱泚的臉大聲斥罵:“狂賊!我恨不得把你斬成萬段,我豈能跟著你反叛!”于是用象牙笏板擊打朱泚。朱泚舉起手臂防衛(wèi),只打中他的額頭,流著血爬行而逃。兇黨一起上前。于是將段秀實殺害了。德宗在奉天聽說此事,惋惜對他們的任用不能盡其才能,哭泣了很久。當初,段秀實見禁兵人少,不足以應付突發(fā)事件,就上疏說:“我聽說天子稱萬乘、諸侯稱千乘、大夫稱百乘,這是用大控制小,用十控制一。使國君尊顯臣子卑下,是和樹干強壯樹枝細弱同一道理?,F(xiàn)在國外有不服從的異族,國內(nèi)有不聽命的臣子,我看到禁軍不精銳,數(shù)量太少,突然發(fā)生禍難,用什么對付?況且猛虎之所以被百獸畏懼,是因為爪子和牙齒厲害。如果除去它的爪子和牙齒,那么狗豬馬牛都能和它對抗了。請求稍加留意,希望有補于萬一?!钡?jīng)茉娕褋y,調神策六軍,竟沒一個人來。段秀實守臣下節(jié)操不變,竟然死在叛賊手里,他的明察勇敢于此可見。文本二:現(xiàn)今稱贊太尉大節(jié)的,不外乎是認為武夫一時奮不顧身,沒考慮到死,以此來揚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為人并不是這樣。我曾往來于歧、周、邠、斄之間,經(jīng)過真定,北上馬嶺,經(jīng)歷亭崗堡壘哨所等,私下里喜歡詢問年老的軍校和退役的士卒,他們都能說一些當時的事情。太尉為人和顏悅色,經(jīng)常低頭拱手走路,說話的口氣謙恭溫和,未曾以不好的臉色待人。人們見到他,倒像個讀書人。遇到不能贊同之事,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偶爾這樣做。適逢永州刺史崔公來,說話信實,行事正直,詳備地獲得了太尉的遺事,再次核對沒有什么疑問。有的事實恐怕還有散失遺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膽將這篇行狀私下送交給您。鄭重地寫下這篇逸事狀。重慶市巴蜀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赕⒃谖釕眩蛇啥?;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二)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shù)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崩蠇炓员⒍葸M,曰:“飲此后,妊不數(shù)矣?!比嫒伺e之盡,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于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币远有つ敢?。孺人諱桂,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資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①說村中語,見子弟甥侄無不愛。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棉。入城,則緝纑②,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爐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nèi)灑然。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姁(xǔ)姁:言語溫和親切。②緝纑(lú):把麻搓成線,準備織布。(摘編自明代歸有光《先妣事略》)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B.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C.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D.遇童仆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娘以指叩門扉曰”與“叩關而攻秦”(《過秦論》)兩句中的“叩”含義不同。B.“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與“盛以錦囊”(《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盛”含義相同。C.“小者乳抱”與“羝乳乃得歸”(《蘇武傳》)兩句中的“乳”含義不同。D.“馀則茫然矣”與“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兩句中的“茫然”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有光母親十六歲就嫁到夫家,一生共生育了七個子女,前后有兩人不幸夭折,其中生下歸有尚的時候懷孕了十二個月。B.歸有光母親家世代居住在吳家橋,他的外祖父為人忠厚正直,崇尚簡樸。雖然家里很富有,但其也常常和和氣氣與村里人談家常。C.歸有光七歲時便和堂兄歸有嘉進學塾讀書。每次遇到陰雨天氣,他的堂兄就在學塾過夜,歸有光卻對家戀戀不舍,所以沒有留住學塾。D.歸有光大姐的婚事是他母親生前應允的,歸有光的婚事也是其母親生前給他聘定的,突出了母親對歸有光兄妹強烈的責任感。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2)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shù)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14.歸有光用往昔生活瑣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請根據(jù)文段找出能體現(xiàn)母親勤勞品德的事件并簡要概括?!敬鸢浮?0.B11.D12.C13.(1)等到離開時,她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的人讀書老不見成效,這個孩子的功成名就,總可以期待了吧!”

(2)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養(yǎng)他比前幾個兒女時更費力。于是她常常皺著眉頭對幾個女傭說:“孩子這樣多,我真苦死了?!?/p>

14.①先母回到娘家,就做棉花活;②進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繩,常常勞動到深更半夜;③兒女大的牽著衣服,小的抱在懷里喂奶,手里還縫縫補補一刻不停,每間房里都整齊清潔。【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平時)對待僮仆們很寬厚,即使責打了他們,他們也都不忍在背后說些難聽的話。吳家橋每年要送來魚、蟹、糕餅,總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聽說吳家橋有人來。“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鉺”中,“吳家橋”是主語,“致”是謂語?!棒~蟹餅鉺”是賓語,結構完整,在本句前后斷開,排除ACD。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敲;攻打。兩句中的“叩”含義不同。句意: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攻打函谷關進攻秦國。B.正確。都是“裝”的意思。兩句中的“盛”含義相同。句意:有位老婆婆端來一杯水,裝著兩只田螺。/把它裝在錦緞制成的口袋里。C.正確。喂奶;生子。兩句中的“乳”含義不同。句意:小的抱在懷里喂奶。/要等要公羊生小羊才放蘇武回去。D.錯誤。模糊不清;廣闊無邊。兩句中的“茫然”含義不同。句意:別的就都記不起來了。/越過茫茫的萬頃江面。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歸有光卻對家戀戀不舍,所以沒有留住學塾”錯,由原文“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可知,應是他心里非常想留在書塾,但是卻不能留住(必定要趕回家)。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比”,等到;“闔”,關;“效”,成效。(2)“乳”,哺養(yǎng);“健”,費力;“顰蹙”,皺眉。【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棉”可知,先母回到娘家,就做棉花活;②由原文“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可知,進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繩,常常勞動到深更半夜;③由原文“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nèi)灑然”可知,兒女大的牽著衣服,小的抱在懷里喂奶,手里還縫縫補補一刻不停,每間房里都整齊清潔。參考譯文:(一)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已經(jīng)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nèi)室相連,去世的母親曾經(jīng)來過這里。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里?!崩掀牌庞终f:“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痹掃€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nèi)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很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她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的人讀書老不見成效,這個孩子的功成名就,總可以期待了吧!”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事物,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二)亡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歲嫁到夫家。過了一年多,生下一女淑靜,就是我的大姐。一年后,生下我,又過一年,生了一男一女雙胞胎。夭折一人,另一個滿周歲時也死了。又過一年多,生下有尚,懷孕足有十二個月。第二年生下生淑順,過一年,又生下有功。生有功后,先母哺養(yǎng)他比前幾個兒女更費力。于是經(jīng)常皺著眉頭向婢女們講:“孩子這樣多,我真苦死了?!庇形焕掀牌哦藖硪槐?,裝著兩只田螺,說:“喝下這水就不會老懷孕了?!蹦赣H舉起杯來一飲而盡,從此失聲變啞,不能說話。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親溘然長逝。兒女還小,見家里人哭,也跟著哭起來,可心里還以為母親睡著了。真是傷心呀!那時家里請來畫師,為先母畫遺像,喊出大姐和有光來,囑咐人家:“鼻子以上,照著有光畫,鼻子下面,照淑靜姐畫?!币驗檫@兩個孩子長得最像母親。先母名桂,世世輩輩住吳家橋。吳家橋在昆山縣城東南,離城三十里。外祖父和他三個哥哥都因為富有而出名,為人忠厚正直,崇尚簡樸。外祖父常常和和氣氣與村里人談家常,看到小輩外甥侄子個個都喜愛。先母到吳家橋娘家,就做棉花活。進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線,常常點盞小燈,勞動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兩天差個人來送點東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卻終日勞苦,像是窮得揭不開鍋。冬天生爐火用的炭屑,叫丫環(huán)做成炭團,一顆挨一顆曬在臺階下面。屋里沒有廢物,家里沒有閑人。兒女大的牽著衣服,小的抱在懷里喂奶,手里還縫縫補補一刻不停,每間房里都整齊清潔。(平時)對待僮仆們很寬厚,即使責打了他們,他們也都不忍在背后說些難聽的話。吳家橋每年要送來魚、蟹、糕餅,總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聽說吳家橋有人來,個個都歡喜。我七歲時和堂兄有嘉進學塾讀書。每次遇到陰雨天也氣,堂兄總是在學塾里過夜,我心里非常想留在書塾,但是卻不能留住(必定要趕回家)。先母半夜醒來,就督促我小聲誦讀《孝經(jīng)》,如果我能熱練地、一字不錯地背下來,(母親)就十分高興。先母過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靜嫁給王三接,這婚事是先母生前應允的。過世十二年后,我補上了生員。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給我聘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個女兒,我們夫婦都很喜愛女兒,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著眼淚,回想她生前的幾件事,仿佛像是昨天發(fā)生的一樣,別的就都記不起來了。世界上竟有沒有娘親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重慶市西南大學附中等三校拔尖強基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重到沭陽圖記袁枚古之人往往于舊治之所,三致意焉。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陽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呂嶧亭觀察三札見招,十月五日渡黃河,宿錢君接三家。錢故當時東道主,其父鳴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與談乃父事,轉不甚曉。余離沭時,渠裁斷乳故也。夜闌置酒,聞車聲哼哼,則嶧亭遣使來迎。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食傾,望見百雉遮世,知沭城新筑。衣冠數(shù)十輩爭來扶車。大概昔時騎竹馬者,俱龍鐘杖藜矣。越翌日,入縣署游觀,到先人秩膳處,姊妹斗草處,昔會賓客治文卷處,緩步婆娑,凄然雪涕,雖一庖福、一井醫(yī),對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憬然重提,如理兒時舊書,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廣文工詩,吳中翰精鑒賞,解、陳二生善畫與棋,主人喜論史鑒,每漏盡,口猶瀾翻。余或飲,或吟,或弈,或寫小影,或評書畫,或上下古今,或招人來,或呼車往,無須臾閑。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忍傷君而云不來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來舊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世之如呂君者更少矣。離而合,合而離,離可以復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zhèn)魇咀訉O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宮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提筆記之,可以風世①,又不徒為區(qū)區(qū)友朋聚散之感也?!咀ⅰ竣亠L世,勸勉世人。(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節(jié)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zhèn)鱘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B.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zhèn)鱘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C.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D.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渠,與《插秧歌》“喚渠朝餐歇半霎”和《孔雀東南飛》“渠會永無緣”中的“渠”意思皆同。B.漏盡,指夜深之時。漏是古代可滴水或漏沙用以計時的工具。漏盡也可說漏斷,如“漏斷人初靜”。C.百雉,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百雉指城墻的長度達三百丈,春秋時是國君才可用的定制;后可借指城墻。D.“宰沭陽”中的“宰”意為治理,“決某獄”中的“決”意為打開,“代為治筐篋”的“治”意為“備辦”。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品官員呂嶧亭在家閑居期間,連續(xù)寫信邀請老縣令舊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陽。B.當年袁枚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因此談及其父錢鳴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C.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D.呂嶧亭在寒冬時節(jié)送客至十字橋,賓主作別時,袁枚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難再來了。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②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14.文中“可以風世”的內(nèi)容有哪些?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C11.D12.C13.①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車一同前往。

②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14.①為官當勤政愛民,百姓會懷念他;

②為人當感恩重義,后代會仿效他。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意:在此一別后,我不可能學到修養(yǎng)最高的人可以忘記喜怒哀樂之情,所以摹畫了兩幅畫,一幅送給呂嶧亭,一幅自己保存,留傳給子孫看,讓他們知道當官的可以重新到(當初為官之地),那些官員可以考慮,迎接舊官如同迎接新官,那些當?shù)厝丝梢钥紤]?!坝嗖荒軐W太上之忘情”,“太上之忘情”作“學”賓語,其后應斷開;“故寫兩圖”,“故”,連詞,位于句首,其前應斷開,排除BD;“一以付呂”“一以自存”,結構對稱,各自成句,排除A。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以及掌握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渠裁斷乳故也”的“渠”,代詞,他,代指“錢接三”;句意:錢接三才斷奶。“喚渠朝餐歇半霎”的“渠”,,代詞,他,他們;句意:呼喚他們歇息一會把早飯吃了?!犊兹笘|南飛》“渠會永無緣”中的“渠”,代詞,他,指仲卿;句意: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B.正確。C.正確。D.“‘決某獄’中的‘決’意為打開”錯誤?!皼Q”,裁決;句意:裁決某個訴訟。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表述錯誤。文中說,當年袁枚的老同事張、沈兩個老吏,如今均已八旬,他們敘說當年“我”判決某個訴訟、作為閱卷官進入試院履職推薦某個學子的試卷等往事,但是“我”全都不記得了。即是“我”忘記了,不是他們忘記多數(shù)事。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①“遲明”,即“質明”,指的是天剛剛亮的時候;“延”,迎接;“駢轔”,“駢”表示兩匹馬同行,“轔”指車行,可以意譯為“一起”。②“風”,高風、品節(jié);“奮”,振作、奮發(fā);“乎”,介詞,對于;“炙”,熏陶?!?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審題,把握題干的要求,“文中‘可以風世’的內(nèi)容有哪些”,“風世”根據(jù)注解可知是勸勉世人的意思。作答時需要從全文概括。可以從作者在沭陽為官離任后重到沭陽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說明為官當勤政愛民,百姓會懷念他。為人當感恩重義,后代會仿效他。參考譯文:古人往往對曾經(jīng)任職的地方多次表達心意。大概是因為賢能的官員把百姓視為家人,做官的不能忘記他曾為官的地方,而那個地方的百姓,也不會忘記他。我曾經(jīng)治理沭陽兩年,乙丑年遷職到白下為官?,F(xiàn)在已經(jīng)是戊申年了,感謝呂嶧亭觀察使的多封信邀請我,十月五日我渡過黃河,住宿在錢接三家。錢接三家過去就是當年的東道主,他的父親錢鳴和身體清瘦,有長胡須,錢接三容貌很像他,我跟錢接三談及他的父親的事情,他不是很了解。是因為我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夜盡時分,錢接三擺酒(為我接風),我聽到了哼哼的車聲,那是呂嶧亭派使者來迎接我了。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車一同前往。不多時,遠遠望見成百只野雞遮擋(前路),我獲知沭陽城剛剛修筑。有幾十個長者爭著來扶車,這些人大概是那時的騎竹馬玩耍的少年兒童,現(xiàn)在都行動不便拄拐杖了。第三天,我進入縣衙游覽,到了祖輩吃飯的地方,到了姐妹們斗草玩的地方,還到了過去會見賓客、處理文書的地方,我步履緩慢,很傷感不時擦眼淚,即使是一間浴室、一口坑池,面對它們也能生出感情,我也不解其中什么緣故。有張、沈兩個老吏來了,他們都八十多了。他們說起當年(我)裁決某個訴訟、進入試院履職推薦某個學子的試卷等事,我全部不記得了?;腥恍盐蛑匦绿崞?,就好像整理小時候的舊書,好像丟失的東西重新獲得。城里朱廣文擅長詩歌,吳中翰精于鑒賞,解、陳兩位年輕人擅長繪畫和下棋,呂嶧亭喜歡談論歷史,每每夜深時分,我們還都滔滔不絕。我有時飲酒,有時吟唱,有時下棋,有時慕畫肖像,有時評評書畫,有時談古論今,有時招別人來,有時喊人坐車去別處,沒有片刻能閑下來。于是我忘記了是在做客,也忘記了我自己年紀大了并且身體衰弱了。停留了半個月,冰雪飄揚,到了年底了,我不得不苦苦告別呂嶧亭。呂嶧亭仍把我送到先前迎接的地方,替我備辦好筐簍,束好御馬的韁繩和引車前行的皮帶后,握著我的手問:“什么時候能再跟先生相見?“我不能回答,不是不答,而是不忍回答。唉,我今年七十三了,怎么忍心欺騙你說再來呢?怎么忍心讓你傷心說不來呢?但是,憑五十年前的縣令身份去故地游玩,這世上像我這樣的人少??;作為四品高官,侍奉母親,閑居在家,還能夠想及五十年前的老縣令,這世上像呂嶧亭這樣的人更少啊。分離后聚合,聚合后分離,分離可以再聚合,但是年紀大了不可能再年輕。在此一別后,我不可能學到修養(yǎng)最高的人可以忘記喜怒哀樂之情,所以摹畫了兩幅畫,一幅送給呂嶧亭,一幅自己保存,留傳給子孫看,讓他們知道當官的可以重新到(當初為官之地),那些官員可以考慮,迎接舊官如同迎接新官,那些當?shù)厝丝梢钥紤]。孟子說: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我提筆記下這些,可以用來勸勉世人,就又不僅僅是感情真摯的朋友聚會和分離的感慨了。重慶市三峽名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春季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guī)飭也。諸生試內(nèi)省,萬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于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人將不信我,且無贖于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于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選自王守仁①《教條示龍場諸生》,有刪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之外,于今為要綏,而習類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求其所謂甚陋者而莫得。獨其結題②鳥言,山棲羝服,無軒裳宮室之觀、文儀揖讓之縟,然此猶淳麗質素之遺焉。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辭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謂然也。(選自王守仁《何陋軒記》,有刪改)【注】①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在寫材料一、二時,作者自京城謫龍場驛丞。②結題,指少數(shù)民族結發(fā)于額裝束。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大A言B欺C人D者E使F其G人H資I稟G雖K甚L超M邁N儕O輩P之Q中R有S弗T疾U惡V之W者X乎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必其志之尚未篤也”與“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陳情表》)兩句中的“篤”字含義不同。B.薄,意為“迫近”“靠近”,與《陳情表》中“但以劉日薄西山”的“薄”字意思相同。C.“諸生殆不至于此”與“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殆”字含義相同。D.要綏,即要服、綏服,這兩者均屬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區(qū)劃名,文中泛指邊遠地區(qū)。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陽明為了教誨學生進德與修業(yè),在材料一第一段談立志,主要談到了兩個內(nèi)容:立志的重要性、不立志的危害。B.王陽明談勤學,強調自己對門人弟子的評價標準:相比聰明機警敏捷,他更看重學生們的勤奮謙遜謙讓。C.王陽明認為,人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即便曾有過,只要能改之,則不害為賢為君子。人懂得基本的道德準則并以之律己,是乃大善。D.材料二中王陽明認為龍場有著質樸淳厚的古代遺風,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大賢者,為其能改也。(2)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14.材料一第二段談勤學的問題,請簡要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述的?!敬鸢浮?0.ENR11.B12.C13.(1)說到過失,從大賢人開始就不能避免,但是不妨礙他最終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夠改正啊。(2)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小時候)就遭遇不幸之事。出生才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棄我而去(去世了)。14.①首先通過立志來引出觀點,要勤奮學習。②然后通過將身邊人的事例進行正反對比,突出觀點。③最后總結觀點——君子應勤于治學?!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大話騙人的人,假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很優(yōu)異,同學當中,有不痛恨厭惡他的嗎?“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使”,假使,表假設的連詞,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應斷開,即在E處斷開?!皟娸呏小眴为氉骱竺婢渥拥臓钫Z,在其前后斷開,即在N處R處斷開。所以在ENR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A.正確。含義不同?!昂V”,忠實專一/病重,沉重。句意:必定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定的緣故/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B.文中“亦有薄于孝友之道”的“薄”,意為“輕視”,“但以劉日薄西山”的“薄”,意為“迫近”“靠近”。含義不同,說法錯誤。句意:也有輕視于孝順友愛的道理。/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C.正確。含義相同。“殆”都表揣測,可譯為恐怕、大概。句意:各位同學恐怕不至于這樣/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吧!D.正確。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人懂得基本的道德準則并以之律己,是乃大善”錯,原文只說“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并未涉及“大善”的問題,選項無中生有。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過”,過失;“害”,妨礙;“卒”,最終;“為”,因為。(2)“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好;“夙”,早年;“見背”,棄我而去,指尊長去世。【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由“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可知,首先通過立志來引出觀點,要勤奮學習?!皟娸呏杏懈ゼ矏褐吆??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可知,通過將身邊人的事例進行正反對比,突出觀點。由“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可知,最后總結觀點——君子應勤于治學。參考譯文:材料一: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種工匠、有技能才藝的人,也沒有不以立志為根本的?,F(xiàn)在的讀書人,曠廢學業(yè),墮落懶散,貪玩而荒費時日,因此百事無成,這都是由于(他們)未能立定志向罷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為圣人了;立志做賢人就可成為賢人了。志向沒有立定,就好象沒有舵的船,沒有銜環(huán)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為止呢?古人所說:“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氣,兄弟怨恨他,族人鄉(xiāng)親輕視厭惡他,如像這樣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xiāng)親尊敬信服他,何苦卻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壞事可是父母疼愛他,兄弟喜歡他,族人鄉(xiāng)親尊敬信服他,如像這樣就做壞事,是可以的。做壞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氣,兄弟怨恨也,族人鄉(xiāng)親輕視厭惡他,何苦卻一定要做壞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學想到這點,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立定志向了。已經(jīng)立志做一個君子,自然應當從事于學問。凡是求學不能勤奮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定的緣故。跟隨我求學的人,不是以聰明智能機警敏捷為高尚,卻是以勤奮確實謙遜有禮為上等之選。各位同學試看你們同學當中,假若有人本來空虛卻裝作充實,本來沒有卻裝作已有,掩飾自己的無能,忌恨他人的長處,自我炫耀自以為是,大話騙人的人,假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很優(yōu)異,同學當中有不痛恨厭惡他的嗎?有不鄙棄輕視他的嗎?他固然可以欺騙人,別人果真就被他欺騙,有不暗中譏笑他的嗎?假如有人謙虛沉默自我持重,以無才能自居,堅定意志努力實行,勤奮求學,喜好請教;稱贊別人的長處,并且責備自己的過失;學習別人的長處,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處;忠誠信實和樂平易,外表內(nèi)心一致的人,即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很愚魯遲鈍,同學當中,有不稱贊羨慕他的嗎?他固然以無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過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為他是無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嗎?各位同學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勤于治學了。說到過失,從大賢人開始就不能避免,但是不妨礙他最終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夠改正啊。所以做人沒有過失不重要,可是能夠改過最重要。各位同學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恥忠信的德行吧?也有輕視于孝順友愛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詐茍且刻薄的習氣吧?各位同學恐怕不至于這樣。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誤犯過錯,平日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學習規(guī)勤約束的緣故啊。各位同學試著反省,萬一有近似這樣的行為,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要僅僅憑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錯誤發(fā)揚從善方面失掉勇氣。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過去的錯誤,即使過去是盜賊流寇,今后也可以成為君子。如果說我過去已經(jīng)是這樣了,現(xiàn)在即使改正錯誤做好事了,萬一人們不相信我,且不寬恕我之前的罪過,反而讓我懷著羞恥之心無顏見人,進而甘心墮落,一錯再錯,那么我也絕望了。材料二:以前孔子要住在九夷(邊遠之地),別人都認為那里簡陋落后。孔子說:“(如果是)君子居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簡陋的呢?”守仁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夷蔡之外,屬于邊遠地區(qū),還沿襲著過去的風俗習慣。人們都以為我來自京城,一定會嫌棄這里簡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卻很安樂,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所說的簡陋落后。只是這里的人們,結發(fā)于額頭,說話似鳥語,住在深山里,穿著羊皮做的衣服。沒有華麗的車子,沒有高大的房子,也沒有繁復的禮節(jié),然而這是一種質樸、淳厚的古代遺風,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還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就都這樣了,并不能認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他們好罵人,說粗話,但性情率真淳樸。世人只是因為他們說話低微,就認為他們落后,我不這樣認為。重慶市渝東九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載,字子厚,長安人。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書謁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币騽褡x《中庸》。載讀其書,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jīng)》。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一夕,二程至,與論《易》,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背纷z講。與二程語道學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庇谑潜M棄異學,淳如也。舉進士,為祈州司法參軍,云巖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鄉(xiāng)人高年會縣庭,親為勸酬。使人知養(yǎng)老事長之義,因問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熙寧初,御史中丞呂公著言其有古學,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帝悅,以為崇文院校書。他日見王安石,安石問以新政,載曰:“公與人為善,則人以善歸公;如教玉人琢玉,則宜有不受命者矣?!边€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敝衣蔬食,與諸生講學,每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圣人而后已,以為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不求為圣人,此秦、漢以來學者大蔽也。故其學尊禮貴德、樂天安命,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喪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禮。呂大防薦之曰:“載之始終,善發(fā)明圣人之遺旨,其論政治略,可復古,宜還其舊職,以備諮訪”。乃詔知太常禮院。與有司議禮不合,復以疾歸,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寢,旦而卒。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翰林學士許將等言其恬于進取,乞加贈恤,詔賜館職半賻。載學古力行,為關中士人宗師,著書《西銘》。程頤嘗言:“《西銘》擴前圣所未發(fā),與孟子性善養(yǎng)氣之論同功,自孟子后蓋未之見?!睂W者至今尊其書。嘉定十三年,賜謚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從祀孔子廟庭。弟戩。(節(jié)選自《宋史·張載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B.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C.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D.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士,是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朝廷考試者。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二甲三甲,賜進士及第。B.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首創(chuàng)年號,后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C.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它的由來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nèi)相”。首席翰林學士稱承旨。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為專職。D.詔,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對下。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載抱負遠大,少年時喜歡談論軍事,以致想交結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盤。曾以書信拜謁范仲淹并得到范仲淹的告誡。B.張載治理有方,任祈州司法參軍、云巖縣令時,治理政事著重敦厚根本,在縣衙向老人們敬酒,使人們知道侍奉年長的道義。C.張載學問深厚,即使因病隱居時,也從未停止過志向道義的思考;認為秦、漢以來學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賢人而不要求做圣人。D.張載清貧守道,隱居時穿自己的衣服吃蔬食;死后沒有錢財辦理喪事,由他的門生合起來買棺材辦理后事,翰林學士許將請求追加贈賜優(yōu)恤。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保?)每月吉,具酒食,召鄉(xiāng)人高年會縣庭。14.張載擔任祁州司法參軍、云巖令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B11.A12.D13.(1)(張載)第二天告訴別人說:“近來(等到)見到二程,(覺得他們)對《易經(jīng)》的理解深刻透徹,是我所比不上的,你們可以拜他們?yōu)閹??!?/p>

(2)每月初一,準備好酒菜,召集鄉(xiāng)里年紀大的老人會聚在縣衙署。14.①治理政務上把敦促百姓務本、引導民俗向善放在首位;

②使百姓都懂得敬養(yǎng)老人、尊奉長輩的道理;

③教給百姓訓導告誡子弟的方法。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這時)神宗正在推行改革,盼望得到睿智的才士來謀劃諸事,于是召見了張載,向他詢問治國之道,他回答說:“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三代(夏、商、周)的話,終究是茍且之道?!薄鞍俣取?,百次,作“思”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不法三代”是動賓結構,意思是不效法三代,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一甲二甲三甲,賜進士及第”錯誤,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D.“隱居時穿自己的衣服吃蔬食”錯誤,“敝衣蔬食”意思是穿著破舊的衣服吃著粗劣的飯菜,應是“穿破舊的衣服”。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語”,告訴;“比”,近來;“弗及”,比不上;“師”,意動用法,拜……為師。(2)“月吉”,農(nóng)歷每月初一;“具”,準備、備辦;“鄉(xiāng)人高年”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鄉(xiāng)高年人”;“會縣庭”為省略句,正常語序為“會(于)縣庭”?!?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由原文“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可概括為:治理政務上把敦促百姓務本、引導民俗向善放在首位。由原文“使人知養(yǎng)老事長之義”可概括為:使百姓都懂得敬養(yǎng)老人、尊奉長輩的道理。由原文“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可概括為:教給百姓訓導告誡子弟的方法。參考譯文:張載,字子厚,長安。少年時代喜好談論軍事,以至于想糾集人去奪取洮西的地盤。二十一歲那年,他以書信拜謁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能成大器的人,于是就告誡他說:“儒學之士自有名教作為樂事,為什么要談論軍事呢?”于是鼓勵他讀《中庸》。張載讀了這本書,還以為不滿足,又訪求佛教、道家之書,長年累月探究這種說教的深刻含意,無所收獲,就返歸而研求《六經(jīng)》。他曾經(jīng)在京城坐在虎皮上講解《易》,跟隨他聽講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頤、程顥二兄弟來了,與他談論《易》,第二天張載告訴眾人說:“近來(或譯為“等到”)見到二程,看他們都深刻明曉《易》中道義,我比不上,你們可以去拜他為老師?!庇谑浅纷T講。他同二程談論道學的要領之后,精神煥發(fā),充滿自信,說道:“我求得的道義已滿足了,為何還要向別處尋求呢?”從此他全部拋棄異端的學說,十分純粹。張載考中進士后,作了祁州司法參軍,云巖縣令。治理政務把敦促百姓務本、引導民俗向善放在首位,每月初一,準備好酒菜,召集鄉(xiāng)里年紀大的老人會聚在縣衙署,親自勸酒招待。使百姓都懂得敬養(yǎng)老人、尊奉長輩的道理,并以此(借此)詢問百姓疾苦,以及教給他們訓導告誡子弟的方法。熙寧初年,御史中丞呂公著進言張載具備古人之學,(這時)神宗正在推行改革,盼望得到睿智的才士來謀劃諸事,于是召見了張載,向他詢問治國之道,他回答說:“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三代(夏、商、周)的話,終究是茍且之道?!鄙褡诤芨吲d,讓他作崇文院校書。有一天他見到了王安石,王安石用新政來問他,張載回答說:“您與人為善,那么別人也以善道報答您;如果像教導玉工雕琢玉器那樣,則應該有不接受聽從命令的人了?!被氐匠?,張載隨即稱病隱居于南山之下,整天在房中正襟危坐,左右都是書籍,附身閱讀,仰面而思,有心得就記下來,有時候半夜坐起來,點上蠟燭書寫。他的志向道義、精于思考,一刻也未曾停止一刻也未曾忘記。穿著破舊的衣服吃著粗劣的飯菜,和諸位弟子一起講學論道,常常告訴他們遵循禮以養(yǎng)成道德、改變氣質的道理,告訴他們學習一定要達到圣人的標準才可以停止。認為只知道人而不知道天,只求做賢人而不求做圣人,這是秦、漢以來學者的一大弊病。所以他的學問是尊崇禮教,以德為貴,樂天安命,以《易》經(jīng)為學的宗旨,以《中庸》為本體,以《孔子》《孟子》為效法的對象,黜除怪誕妖妄,辨清鬼神妖怪。他的家里婚、喪、葬、祭之禮,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現(xiàn)在的禮節(jié)。呂大防推薦他說:“張載自始至終,善于發(fā)現(xiàn)圣人遺留下來的旨意,他所談論的政治是稍可復行古制。應當恢復他原來的官職,以備咨詢探訪?!庇谑腔实巯略t張載授知太常禮院。他跟有關官員論禮意見不合,于是又因病而歸,半路上病情加重,沐浴更衣而臥,第二天早晨去世。家貧無法入殮,他的弟子共同買好棺材將他送回家鄉(xiāng),翰林學士許將等人進言說他不在乎(不熱衷)追求仕途,請求給與封贈和撫恤?;实巯略t賜予館職和一半的喪葬費。張載學習古道并且身體力行,是關中士人的宗師,寫了《西銘》。程顥曾經(jīng)說:“《西銘》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與孟子的性善論養(yǎng)氣說有同等功績,從孟子后沒見過它?!奔味ㄊ辏n謚號為明公。淳祐元年封為郿伯,在孔子廟接受配祭(配享)。他的弟弟叫張戩。重慶市萬州區(qū)二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令狐熙,字長熙,敦煌人也,代為西州豪右。熙性嚴重,不妄通賓客,凡所交結,必一時名士。博覽群書,尤明《三禮》;善騎射,頗知音律。起家以通經(jīng)為吏部上士,尋授帥都督,轉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憂去職,殆不勝喪。其父戒之日:“大孝在于安親,義不絕嗣。何得過爾毀頓,貽吾憂也!”高祖受禪之際,熙以本官行納言事。后拜滄州刺史,在職數(shù)年,風教大洽。開皇四年,上幸洛陽,熙來朝,滄州吏民恐其遷易,悲泣于道。及熙復還,百姓出境迎謁,歡叫盈路。及上祠太山還,次汴州,惡其殷盛,多有奸俠,于是以熙為汴州刺史。下車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其年來朝,考績?yōu)樘煜轮睿C告天下。上以嶺南夷、越數(shù)為反亂,征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許以便宜從事。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帥更相謂曰:“前時總管皆以兵威相脅,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輩其可違乎?”于是相率歸附。先是,州縣生梗,長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總管府。熙悉遣之,為建城邑,開設學校,華夷感敬,稱為大化。在職數(shù)年,上表日:“臣忝寄嶺表,四載于茲,犬馬之年,六十有一。才輕任重,愧懼兼深,常愿收拙避賢,稍免官謗。然所管遐曠,綏撫尤難,雖未能頓革夷風,頗亦漸識皇化。且筋力精神,轉就衰邁。請解所任。”優(yōu)詔不許,賜以醫(yī)藥。熙奉詔,令交州渠帥李佛子入朝。佛子欲為亂,請至仲冬上道。熙意在羈縻,遂從之。有人詣闕訟熙受佛子賂而舍之,上聞而固疑之。既而佛子反問至,上大怒,以為信然,遣使者鎖熙詣闕。熙性素剛,郁郁不得志,行至永州,憂憤發(fā)病而卒,時年六十三。(選自《隋書·令狐熙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劃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B.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C.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D.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豪右,指占有大量田產(chǎn)的豪族。古代“凡居以富強為右,貧弱為左”,故豪族又稱“豪右”。B.祠太山,古代帝王去泰山封禪,向天地之神致謝,同時也是向天下宣告自己統(tǒng)治的合法。C.下車,代指官吏就職。因為古代官員都是坐驛車去上任,故后來用下車表示官吏初到任所。D.犬馬,臣子對君王的自喻,表示忠誠、甘愿服役奔走。犬馬之年,對尊上稱自己年齡已大。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令狐熙潔身自好,博學多能。他對朋友的選擇極為嚴格,凡結交的均為當時名士;他博覽群書,文武兼?zhèn)?,而且通曉音律?/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