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_第1頁
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_第2頁
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_第3頁
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_第4頁
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初高中銜接古文考點示例與特練

考點:

1.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與秦觀《龍井題名記》——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孟子?梁惠王上》與《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3.“兼愛”和“仁愛”的異同點

4.范仲淹《岳陽樓記》《瀑布》與《宋史?范仲淹傳》——關(guān)鍵字詞解釋

【考點研究】

一、常見考點

1.解釋詞語

意義和用法

3.翻譯句子

4.寫景角度

5.文言斷句

6.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7.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8.“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考點示例】

一、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與秦觀《龍井題名記》——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考點解讀】

1.解釋詞語

意義和用法

3.翻譯句子

4.寫景角度

文本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

甲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文本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節(jié)邀余入山。比出

乙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②,則曰:“以不時至,去矣?!?/p>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

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

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

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秦觀《龍井題名記》)

【注釋】①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講經(jīng),與下文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②籃輿(yii):

竹轎。③天宇開霽: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風(fēng)景區(qū)南岸夕照山上。

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月色入廣()(2)但少閑人()

(3)以至邀余()(4)遇辨才于朝音堂()

答案(1)門;(2)只/只是;(3)信/書信;(4)拜見/拜訪。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月色入戶:月光從門里射進(jìn)來。戶,古今異義詞,門。

(2)但少閑人:只是缺少兩個閑人。但,古今異義詞,只,只是。

(3)以書邀余: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書,書信。

(4)謁辨才于朝音堂: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謁,拜訪。

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濯足于惠因澗嘗射于家圃

B.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橫柯上蔽

C.殆非人間年境馬年千里者

D.明日乃還乃不知有漢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A.介詞,在/介詞,在;

B.動詞,爬上/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C.結(jié)構(gòu)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標(biāo)志:

D.副詞,便/副詞,竟然;

故選A。

問題3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

答案(我們)在龍井亭休息,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頭上喝(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頭

上然后喝水)。

解析得分點:憩,休息;于,在;酌泉:舀取泉水;據(jù)石:靠著石頭。

問題4甲、乙兩文都寫了月夜之景,但寫景觀察的兔度不同,請作再停分析。

答案示例一:甲文運用定點觀察,寫出月色空明空靈澄澈,疏影搖曳的美妙境界。乙文采用移步換景,

交代行蹤游蹤,寫從普寧到壽圣院沿途的景色。

示例二:甲文從視覺角度寫出月色空明空靈澄澈,疏影搖曳的美妙境界。乙文從聽覺角度寫出夜

晚環(huán)境的幽寂/幽靜。

解析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內(nèi)容分析。

(1)感官角度。結(jié)合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巷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這句具體描

繪了庭中的月色,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色的空明澄澈,描繪了疏影搖曳的美妙境界。是眼前

所見,視覺角度的描寫。結(jié)合乙文“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可知,有視覺角度的描寫,

突出月色的清澈;結(jié)合''自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

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可知,也有聽覺角度的描寫,用流水的聲音側(cè)面烘托了夜晚環(huán)境

的幽靜。

(2)觀察角度。結(jié)合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作者描繪的

只有庭院中的月夜景色,屬于定點觀察。結(jié)合乙文“自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

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可知,作者一路前行,所感知到的

景色是不斷變化的,廬舍、燈火、草木、流水、佛寺十五座等,屬于移步換景,通過交代游蹤,

展現(xiàn)了從普寧到壽圣院沿途的景色。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jìn)來,不由

甲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

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

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譯文元豐二年,中秋節(jié)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后)再向東趕回會稽。龍井有位辨才大師,

乙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jīng)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

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傭的竹轎,(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

(轎子)已經(jīng)離開了?!?/p>

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fā)都能數(shù)清。于是(我)

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注:

山溝)洗腳(注: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jìn)入靈石塢,發(fā)現(xiàn)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fēng)篁

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jīng)過了十五座

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xiàn),草木長得蔥蔥郁郁,水流得

很急,發(fā)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xù))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

呈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二、《孟子?梁惠王上》與《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考點解讀】

1.文言斷句

2.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4.翻譯

5.“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文本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甲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p>

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聞之胡敞: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日:

“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毅獻(xiàn),若無罪而就死地?!睂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

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p>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毅獻(xiàn),若無罪而就死地,故

以羊易之也?!?/p>

日:“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

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p>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

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p>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

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文本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乙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

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

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

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

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p>

(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問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B.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C.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D.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

進(jìn)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不是因為

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

“所以……者”是判斷句式,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語意完整,“孺子將入于井”做“見”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

故選B。

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B.釁鐘,是古代的一種禮儀。在古代,新鑄成的鐘要用牲口的鮮血予以祭祀。

C.《詩》即《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葉的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D.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周制,古代五百家為鄉(xiāng),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黨,合而稱鄉(xiāng)黨。這里指同

鄉(xiāng),鄉(xiāng)親。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D.“古代五百家為鄉(xiāng),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黨”錯,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而

稱為“鄉(xiāng)黨”。

故選D。

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是因為齊桓公和晉文公,春秋時先后稱霸,為當(dāng)時諸侯盟主。

齊宣王有志效法齊桓、晉文,稱霸于諸侯,故以此問孟子。

B.甲文齊宣王“以羊易牛”,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是吝惜一頭牛。而孟子認(rèn)為如果齊宣王是因為痛惜

牛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那么牛和羊沒有什么區(qū)別。

C.乙文孟子的思路是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由此發(fā)展出“仁義禮智”,擴(kuò)而充之推導(dǎo)

出仁政。由于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他主張人性本善,否定后天培養(yǎng)的作

用。

D.兩篇選文體現(xiàn)出孟子長于說理,善于論辯,邏輯嚴(yán)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學(xué)說的德政思

想繼承了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礎(chǔ)上進(jìn)行發(fā)展,同時是對孔子德政思想的超越。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否定后天培養(yǎng)的作用”錯,孟子不完全否定后天培養(yǎng)的作用,例如“擴(kuò)而充之”就是后天培

養(yǎng)的表現(xiàn)。

故選C。

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2)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答案(1)您不要對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感到奇怪。以?。ǖ膭游铮Q下大(的動物),他們怎么知道您

的想法呢?

(2)有了這四種開端卻認(rèn)為自己不行的,是傷害自己的人;認(rèn)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傷害君主的

人。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異”,意動用法,以……為異,認(rèn)為……奇怪;"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狀語后置句,

對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感到奇怪;“愛”,吝嗇;“惡”,怎么。

(2)“端”,開端,起源,源頭;“……者,……也”:判斷句式;“自謂不能”:賓語前置句,

認(rèn)為自己不行;“賊”,傷害。

問題5結(jié)合兩則材料,說說“不忍之心”和孟子“保民而王”思想之間的聯(lián)系。

答案①王天下的關(guān)鍵,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

②古代圣王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

③如果能夠擴(kuò)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kuò)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可得出:王天下的關(guān)鍵,在于

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

由“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可得出:古代圣王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

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

由“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得出:如果能夠擴(kuò)充四端,便足以安

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kuò)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

譯文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甲孟子回答說:“在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講述有關(guān)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沒有流傳。

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德行怎么樣,才可以稱王呢?”

(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保全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p>

(齊宣王)說:“從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從胡舫那聽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

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zhǔn)備用它(的血)來涂在鐘上行祭。'您說:

'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那人問)道:'那

么既然這樣,(需要)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

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吝嗇。(但是)誠然我知道您是

出于于心不忍(的緣故)?!?/p>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嗇

一頭牛?就是因為不忍看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

去換它?!?/p>

(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動物)換下大(的動物),他

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

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因為)吝嗇

錢財才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牧??!?/p>

(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

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p>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

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

觸動??!這種心和王道仁政契合的原因,是什么呢?”

譯文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

乙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

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

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jìn)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

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

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

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

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rèn)為

不行的,是傷害自己的人;認(rèn)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傷害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

道都要擴(kuò)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kuò)充它們,便足以安

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kuò)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p>

【考題對接】

一、“兼愛”和“仁愛”的異同點

1.閱讀下面材料,分析“兼愛”和“仁愛”的異同點。

材料一: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

此所謂亂也。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

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愛》)

材料二:

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保ā吨杏埂罚?/p>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保ā睹献印罚?/p>

核心概念兼愛仁愛

觀點句

共性

愛的基礎(chǔ)

愛的含量

愛的關(guān)系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視人之國若視其少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

[注]①其:反身代詞,指自己。

一—簡要分析上述兩段文字含義的異同及所體現(xiàn)的儒、墨兩家思想的異同,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勀愕目捶ā?00

字左右。(9分)

“兼愛”和“仁愛”的異同點【答案】

1.“兼愛”和“仁愛”的異同點表格

核心概念兼愛仁愛

故虧父而自利;故虧兄而自利;故虧君親親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觀點句而自利;若使天下兼相愛……故不孝不及人之幼。

慈亡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共性儒家的“泛愛眾”與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都體現(xiàn)了愛的普遍性、廣泛性。

愛的基礎(chǔ)利益血緣

愛的含量無差等的,均衡的有差等的,以自己為中心

愛的關(guān)系雙向交互不言回報

①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因而損害父親以自利;弟弟愛自己而不愛兄長,因而損害兄

長以自利;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因而損害君上以自利,這就是所謂混亂。

譯文1②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

上,像看待自己一樣,怎么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慈愛的嗎?看待弟弟、兒子與

臣下,就像看待自己一樣,怎么會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現(xiàn)象都沒有了。

譯文2仁就是愛人,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

2.①兩段文字都體現(xiàn)了愛的思想,但儒家倡導(dǎo)的是有等級的仁愛,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別;墨家

主張的是無差別的兼愛,“若視”表明的是一視同仁,愛無等差。

②可以從強(qiáng)調(diào)人的平等和社會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強(qiáng)調(diào)將個人命運融于國家與社會利益之中,增強(qiáng)社會

責(zé)任感的角度,還可以從儒、墨兼同,各取所長,有助于維護(hù)人的尊嚴(yán)與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角度等,聯(lián)系實

際談看法。

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hù)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

譯文3廣到愛護(hù)別人家里的兒女。第一個老字用作動詞,作敬愛第一個幼字也用作動詞,作愛

護(hù)講。及是動詞。

孟子說:“君子對于萬物,愛惜它,但談不上仁愛;對于百姓,仁愛,但談不上親

愛。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p>

【解讀】

我們今天也說:“讓世界充滿愛。”不過,充滿什么樣的愛?我們沒有具體分析,

也沒有說。

孟子這里作出了分析,說出了愛的層次差等。

譯文4

對于物(朱熹注釋說,指禽獸草木),主要是愛惜。愛惜的具體表現(xiàn),按照朱熹的

說法,就是要“取之有時,用之有節(jié)?!边@種思想,倒是有我們今天環(huán)境保護(hù),珍惜自

然資源的意識了。

對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愛。仁愛的具體表現(xiàn),按照朱熹引程頤的看法,也

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上》里面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倍@

種推己及人的仁愛,對禽獸草木等“物”是談不上的。

對于親,也就是自己的親人,則不是愛情和仁愛的問題,而是一種以血緣關(guān)系為紐

帶的親愛,是愛之中最自然最親密的一個層次了。

但是,只有當(dāng)你能夠親愛親人時,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愛百姓;只有當(dāng)你能夠

仁愛百姓時,才有可能愛惜萬物。不然的話,就會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不可能

維系下去的。所以,愛雖然有親疏,有差等,但這些親疏差等之間卻又有著內(nèi)在的必然

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愛之所以有親疏,有差等,不是我們主觀方面隨意決定的,

而是因為客觀方面,這些對象本身有所差別,用朱熹引楊氏的話來說,叫做‘'其分不同,

故所施不能無差等?!?,總起來說,有差等又有聯(lián)系,“統(tǒng)而言之則皆仁,分而言之則

首序。”(程頤)

從親愛自己的親人出發(fā),推向仁愛百姓,再推向愛惜萬物,這就形成了儒學(xué)的‘'愛

的系列”,而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系列又正好是和《大學(xué)》所開列的“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階梯相統(tǒng)一的。由此可見,圣賢所論,無不用心深刻。既然如此,讀者也只有

用心體會,才能得其真髓。

回到開始時的話題,”讓世界充滿愛?!笔遣皇菓?yīng)該充滿各種各樣的愛呢?

對待別人的國家,要象對待自己國家一樣;對待別人的家庭,要象對待自己家庭一樣;

譯文5

對待別人的身體,要象對待自己身體一樣。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瀑布》與《宋史?范仲淹傳》——關(guān)鍵字詞解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更充分地了解艾青其人其情,在金秋詩會準(zhǔn)備過程中,老師建議小甘和小泉比對

范仲淹與艾青,了解中國文人身上的特質(zhì),進(jìn)一步讀懂艾青,讀懂詩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節(jié)選

【乙】

瀑布

范仲淹

迥與眾流異,發(fā)源高更孤。

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

勢斗蛟龍惡,聲吹雨雹粗。

晚來云一色,詩句自成圖。

背景:范仲淹在第三次貶謫期間在廬州欣賞廬山深布時所作。

【丙】

《宋史?范仲淹傳》(節(jié)選)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應(yīng)天府,依戚同文學(xué)。晝夜不息,冬月憊甚,輒以水沃面;食不給,

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應(yīng)天府?,聞仲淹名,召真府學(xué)久嘗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fēng)節(jié)?,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獻(xiàn)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之,且曰:“奉親于內(nèi),自有家人禮,

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后世法。”且上疏請?zhí)筮€政,不報。

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guān)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

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圖謂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弊嘀粒鄞笙苍唬骸拔峁讨?/p>

仲淹可用也?!边M(jìn)樞密直學(xué)士支仲淹以軍出無功,辭不敢受命,詔不聽久

伸淹內(nèi)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⑥,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

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wù)?,皆為嘆

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數(shù)百人,哭

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注釋】①知應(yīng)天府:掌管應(yīng)天府。②召真府學(xué):召請他到府學(xué)任職。③矯厲尚風(fēng)節(jié):振奮地崇尚風(fēng)度節(jié)

操。④樞密直學(xué)士:官名。⑤詔不聽:仁宗皇帝沒有接受他的辭呈。⑥貴:做了大官。

1.在閱讀這三篇古詩文時,小甘發(fā)現(xiàn)一些難解的字,在小泉的方法提點下,他順利破解了以下字義,形成

文言字詞整理單,請你補全:

(1)關(guān)鍵字詞整理單

文言詞匯方法解釋

冬月拿甚組詞法①()

輒以水沃面查找字典:(1)總是(2)立即,就(3)獨斷專行②()

斯卒,嗟悼久之聯(lián)系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D()

齋三日而去遷移課內(nèi):去國懷鄉(xiāng)@()

(2)一詞多義整理單

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輒以水沃面

B.或異二者之為為政尚忠厚

C.卮天下之樂而樂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拳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2.小甘和小泉在讀《瀑布》時,發(fā)現(xiàn)范仲淹的美好情操是借瀑布“下山猶宜在,到海得清無”的特點體現(xiàn)

出來的,請你結(jié)合【丙】文中的具體事例對“直”與“清”的含義加以解說。

3.小甘和小泉在讀《宋史?范仲淹傳》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文中的朗讀技巧也可以運用到古文中,比如:

(1)停頓(給下面句子劃兩處停頓)

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2)語氣

小甘小泉讀到“也”“其”“乎”這些虛詞時,發(fā)現(xiàn)缺了它們,句子表達(dá)效果就不一樣,也請你試著讀一

讀,寫下你的朗讀感受。

例句朗讀感受

①基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A.__________

②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①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Bo__________

②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

虛詞在文言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讀完范仲淹的相關(guān)資料,小甘對范仲淹的“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特別有感觸,他覺得艾青

就是那個“與其歸”的“斯人”,你贊成嗎?請結(jié)合【賞讀詩歌的魅力】資料一和三,【傳承詩歌的文脈】

丙文,說說你的理解。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瀑布》與《宋史?范仲淹傳》【答案】

1.(1)①疲憊(意對即可);立即,就(寫序號亦可);已經(jīng);離開。

【解析】(1)①句意:冬天讀書十分疲乏時。憊:疲憊,疲乏;

②句意:就用冷水澆臉。輒:于是,就,應(yīng)選②;

③句意:已經(jīng)去世,哀嘆悼念很久。既:已經(jīng),和成語“一言既出”中的“既”意思相同;

④句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去:離開。和“齋三日而去”中的“去”意思相同。

(2)D【解析】以:因為/用;為:表現(xiàn)/治理;后:在……之后/以后;嘗:都是“曾經(jīng)”的意思;

2.范仲淹少年時期十分貧苦,后來即使做了大官,依然清貧度日,“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

自充”;當(dāng)百官為太后做壽時,他一人直言進(jìn)諫。由此可見他如同詩中的瀑布一樣,剛正不阿,至死也是

清廉自持。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guān)鍵語句分析概括?!跋律姜q直在,到海得清無”句意:

從大山高處傾瀉而下的時候何等氣勢,流入大海時不知是否能保持自己的清直不污。從“輒以水沃面;食

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可知,范仲淹少年時期十分貧苦,從“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

能自充”可知,范仲淹做了大官后,依然樸素節(jié)儉,清貧度日,他如同詩中的瀑布一樣,始終清廉自持。

從“奉親于內(nèi),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后世法”可知,當(dāng)百官為太后做壽時,

只有范仲淹一人直言進(jìn)諫,由此可見他如同詩中的瀑布一樣,剛正不阿,正直無私。

3.(1)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解析】句意: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門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說出他的名字。

(2)其”字加強(qiáng)了肯定的語氣,突出了對先憂后樂這種思想的推崇?!昂酢庇幸环N聲音的延長,有對話感,

有感嘆的意味。

加上“也”,“不苦”的語意被延長,增強(qiáng)了作者對范仲淹能吃苦的敬佩之情。虛詞在文言中的作用:使

句子語氣富有變化,深化了語意的內(nèi)涵,增強(qiáng)表情達(dá)意的效果。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從句式、表現(xiàn)內(nèi)容、表達(dá)情感、表達(dá)效果等方面考

慮,簡潔準(zhǔn)確表述。A①句意: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其”

字加強(qiáng)了肯定的語氣,突出了作者對先憂后樂思想的推崇。“乎'’表示聲音的延長,有感嘆的意味。B①句

意:有時無東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加上“也”,

“不苦”的語意被延長,增強(qiáng)了作者對范仲淹艱苦奮斗的贊美之情。歸結(jié)兩個示例,可以看出虛詞在文言

中的作用有:使句子語氣富有變化,深化了語意的內(nèi)涵,更便于表達(dá)真情實感。

4.示例:范仲淹倡導(dǎo)“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凡談?wù)摰絿业氖虑?,總是奮不顧身。他

帶兵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