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魯隱公十一年夏,公會鄭伯于郲,謀伐許也。鄭伯將伐許,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宮。公孫閼與潁考叔①爭車,潁考叔辀②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③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wèi)。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蹦伺c鄭人。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④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xié),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公孫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fù)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⑤,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節(jié)選自《左傳·隱公十一年》,有刪改)【注】①公孫閼與潁考叔:公孫閼,字子都,與潁考叔都是鄭國大夫。②辀:車轅。③傅:迫近。④許叔:許莊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親。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B.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C.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D.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會鄭伯”中的“公”“伯”以及“公會齊侯”中的“侯”,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稱謂。B.“君謂許不共”與“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共”字含義相同。C.“經(jīng)國家,定社稷”與“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庖丁解?!罚﹥删渲械摹敖?jīng)”字含義不同。D.“度德而處之”與“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兩句中的“度”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鄭伯將要攻打許國時,他的手下公孫閼與潁考叔為搶奪兵車而發(fā)生矛盾,之后潁考叔在登上城墻后被公孫閼暗箭射死。B.魯、齊、鄭三國逼走許國國君后,許國的歸屬成為難題,齊侯與魯隱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許國,最終許國落到鄭伯手中。C.鄭伯對許國的管理考慮得相對全面,讓許國大夫百里服侍許叔主持國政,并安排公孫獲住在許國西部邊遠之地進行輔助。D.鄭伯告訴百里只有鄭國能夠像姻親一樣對待許國,希望百里不要讓別國迫于形勢占有許國,進而與鄭國發(fā)生沖突。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2)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14.“君子”為何說“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法又有什么意義?【答案】10.C11.B12.D13.(1)許國已經(jīng)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參與接受(許國)。(2)我之所以讓您留在這里,不只是為了許國,也是姑且鞏固我的邊疆。14.原因:①許國無視法度,鄭莊公便討伐它,服罪便寬恕它;

②鄭莊公估量德行來與人相處,量力而行,相時而動,不連累后人。意義:禮法能夠幫助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稷,讓百姓有次序等級,對后代有益。【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你的一切器用財物,不要放在許國。我死后,你就馬上離開許國。我已故的父親在這里建立新的城邑,而周王室已經(jīng)衰敗,周王室的子孫日漸丟失他們的祖業(yè)。根據(jù)前后文可推斷出“乃亟去之”的主語不是“我”,因此“我死”與“乃亟去之”中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BD;“于此”做狀語,“吾先君新邑于此”是狀語后置句,其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A。故選C?!?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文化常識以及把握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B.“兩句中的‘共’字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熬^許不共”中,“共”通“恭”,恭敬,恭順;“共其乏困”中,“共”同“供”,供給。句意:您說許國不恭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C.治理;經(jīng)脈。句意:是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稷。/經(jīng)絡(luò)結(jié)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D.估量;估計。句意:估量德行來與人相處。/估計我回到軍營里,你才進去。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鄭伯告訴百里只有鄭國能夠像姻親一樣對待許國”錯誤。由原文“其況能久有許乎”“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可知,鄭伯認為鄭國無法長久占有許國,此處是在請求百里,如果鄭國以后有求于許國,希望許國能夠像老姻親一樣幫助鄭國。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既”,已經(jīng);“雖”,即使;“與聞”,參與并知道。(2)“吾子”,尊稱,您;“唯”,只是;“圉”,邊境?!?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可知,許國無視法度,鄭莊公便討伐它,服罪便寬恕它;根據(jù)“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可知,鄭莊公估量德行來與人相處,量力而行,相時而動,不連累后人。根據(jù)“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可知,禮法的意義,即能夠幫助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稷、讓百姓有次序等級、對后代有益。參考譯文:魯隱公十一年夏,魯隱公在郲地會見鄭伯,謀劃進攻許國。鄭伯將要進攻許國,五月甲辰日,在祖廟里分發(fā)武器。公孫閼與潁考叔搶奪兵車,潁考叔挾起車轅便跑,子都(即公孫閼)拔出戟去追他,到了大路,沒有追上,子都惱火。秋七月,魯隱公會合齊侯、鄭伯進攻許國。庚辰日,軍隊迫近許國。潁考叔拿著鄭伯的蝥弧旗搶先登上城墻。子都從城下向他射箭,潁考叔(從城墻)墜落(而死)。瑕叔盈又拿著蝥孤旗登上城墻,向四周揮動旗幟并大聲喊:“國君登上城墻了!”鄭國軍隊全都登上城墻。壬午日,終于進入許國。許莊公逃到衛(wèi)國。齊侯把許國讓給魯隱公。魯隱公說:“您說許國不恭順,所以我跟隨您征討它。許國已經(jīng)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參與并知道?!庇谑驱R侯把許國讓給鄭伯。鄭伯讓許國大夫百里服侍許叔,并居住在許國東部邊遠之地,說:“上天降災(zāi)難于許國,鬼神實際上對許國國君不滿意,借我的手來懲罰他。我只是這樣連一兩個父老兄弟都不能和諧相處(的人),怎敢把征討許國當作自己的功勞呢?我有一個弟弟,不能和睦相處,讓他在各處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難道還能長久占有許國嗎?您服待許叔來安撫這里的百姓,我將派公孫獲來輔佐您。如果我得以壽終埋葬于土地,上天或許會依禮撤除對許國造成的災(zāi)難,寧可就讓許公重新為國家效勞。希望我鄭國對許國有所請求時,你們能像老姻親一般,可以降低身份同意。不要讓別的國家滋長,迫于形勢而占有此處,來和我鄭國搶奪這方土地。我的子孫如果連挽救(自己)滅亡的時間都沒有,又哪能替許國祭祀呢?我之所以讓您留在這里,不只是為了許國,也姑且為了穩(wěn)定我國的邊境。”于是派公孫獲住在許國西部邊遠之地,說:“你的一切器用財物,不要放在許國。我死后,你就馬上離開許國。我已故的父親在這里建立新的城邑,而周王室已經(jīng)衰敗,周王室的子孫日漸丟失他們的祖業(yè)。許國,是四岳的后代,上天已經(jīng)討厭周王室的德治,我們?nèi)绾文芨S國相爭呢?”君子說:“鄭莊公在這件事情上合乎禮法。禮法,是治理國家、穩(wěn)定社稷、讓百姓有次序等級、對后代有益的法規(guī)。許國無視法度便討伐它,服罪便寬恕它,估量德行來與人相處,估測能力去做事,看準時機才行動,不連累后人,可以說是懂禮了?!标兾魇∥靼彩写舐?lián)考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劉鉉,字宗器,長洲人。生彌月而孤。及長,割股療母疾。母卒,衣毀,以孝聞。永樂中,用善書征入翰林,舉順天鄉(xiāng)試,授中書舍人。宣德時,預(yù)修成祖、仁宗《實錄》,遷兵部主事,仍供事內(nèi)廷。正統(tǒng)中,再修《宣宗實錄》,進侍講。以學(xué)士曹鼐等薦,與修撰王振教習庶吉士。景帝立,進侍講學(xué)士,直經(jīng)筵。三年以高谷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愿歸者停其月廩。鉉言:“養(yǎng)才,國家急務(wù)。今倉廩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復(fù)給。又令甄別六館生,年老貌寢,學(xué)藝疏淺者,斥為民。鉉言:“諸生荷教澤久,豈無片長?況離親戚,棄墳?zāi)?,艱苦備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揀年貌衰而有學(xué)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尋以母喪歸。服闕,赴都,陳詢已為祭酒。帝重鉉,命與詢并任。天順初,改少詹事,侍東宮講讀。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賜祭,賻贈有加。憲宗立,贈禮部侍郎,謚文恭。鉉性介特,言行不茍。教庶吉士及課國子生,規(guī)條嚴整,讀書至老彌篤。仲子瀚以進士使南方,瀕行,閱其衣篋,比還,篋如故,乃喜曰:“無玷吾門矣?!卞俳K副使,能守父訓(xùn)。(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五十一》)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三年/以高谷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愿歸者停其月廩B.三年/以高谷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愿歸者/停其月廩C.三年/以高谷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愿歸者/停其月廩D.三年/以高谷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譴諸生/不愿歸者停其月廩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選用、考查以及有關(guān)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B.《宣宗實錄》,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謚號命名的一部編年史,專記其統(tǒng)治時期的大事。C.服闕,守喪期滿除去喪服。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親疏,所穿喪服由重至輕,分為五服。D.祭酒,為國子監(jiān)最高負責人,中央官職之一。主要任務(wù)為掌管大學(xué)之法與教學(xué)考試。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鉉以孝聞名。他曾割下大腿肉為母親治?。荒赣H去世時,因為哀傷過度,健康受到損害。B.劉鉉愛惜人才?;实塾馔瞬糠至^生為民,劉鉉認為與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議量才任官。C.劉鉉深受器重。他去世時,皇帝和太子都賜贈財物治喪,并追贈他禮部侍郎官銜,謚號文恭。D.劉鉉治學(xué)嚴謹。他喜好讀書,至老彌篤;教導(dǎo)庶吉士和國子生時,制定了嚴整的規(guī)章制度。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永樂中,用善書征入翰林,舉順天鄉(xiāng)試,授中書舍人。(2)瀕行,閱其衣篋。比還,篋如故,乃喜曰:“無玷吾門矣?!薄敬鸢浮?0.D11.B12.C13.(1)永樂年間,他因擅長書法被征入翰林院。后來在順天鄉(xiāng)試中舉,被授予中書舍人。(2)臨行前,劉鉉查看他的衣箱。等到(劉瀚)回來后,箱中所裝的東西和原來一樣,(劉鉉)于是高興地說:“沒有玷污我的家門?!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三年,因高谷的推薦,他升為國子監(jiān)祭酒。當時因國家用度不足,朝廷把太學(xué)生遣放回去,不愿回去的便停給月糧。“遷”是動詞,賓語是“國子祭酒”,而“時”是時間狀語,表示“以國計不足”的時間,應(yīng)放在下一句的開頭,排除AB兩項;“放譴”的對象是“諸生”,“停其月廩”的對象是“不愿歸者”,應(yīng)在“諸生”和“不愿歸者”之間斷開,排除C項。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宣宗實錄》,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謚號命名”錯誤,“宣宗”不是謚號,是廟號。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C.“他去世時,皇帝和太子……追贈他禮部侍郎官銜”錯誤,第二段最后說的是“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賜祭,賻贈有加。憲宗立,贈禮部侍郎,謚文恭”,意思是“第二年十月去世?;噬虾吞佣冀o他賜祭,贈給財物治喪。憲宗即位后,贈予他禮部侍郎,謚文恭”,可見應(yīng)是憲宗即位后贈予他禮部侍郎,謚文恭。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該句為省略句,句首添加主語“他”;“用”,因為;“善”,擅長;“征入……”是被動句,應(yīng)是“被征入”;“舉”,中舉;“舉順天鄉(xiāng)試”省略介詞“于”,應(yīng)為“舉(于)順天鄉(xiāng)試”;“授中書舍人”是被動句,“授”意思是“(被)授予”。(2)“瀕”,臨近;“閱其衣篋”省略主語“劉鉉”;“比”,等到;“還”,回來;“比還”省略主語“劉瀚”;“乃喜”省略主語“劉鉉”;“玷”,玷污。參考譯文:劉鉉,字宗器,長洲人。生下來剛滿月父親就去世了。長大后,曾割下大腿肉為母親治病。母親去世時,他因哀傷過度,容貌盡毀,以孝聞名。永樂年間,他因擅長書法被征入翰林院,后來考中順天府鄉(xiāng)試,被授予中書舍人。宣德時期,參與編修《成祖實錄》和《仁宗實錄》,升為兵部主事,仍在內(nèi)廷供事。正統(tǒng)年間,又參與編修《宣宗實錄》,升為侍講。因?qū)W士曹鼐的推薦,與修撰王振教導(dǎo)庶吉士。景帝即位后,他進升為侍講學(xué)士,在講經(jīng)筵當值。三年,因高谷的推薦,他升為國子監(jiān)祭酒。當時因國家用度不足,朝廷把太學(xué)生遣放回去,不愿回去的便停給月糧。劉鉉說:“培養(yǎng)人才是國家當急之務(wù)?,F(xiàn)在倉庫還充盈,為什么吝嗇這一點財物?”結(jié)果得恢復(fù)太學(xué)生月糧?;噬嫌至钫鐒e六館的學(xué)生,年紀過老、長相較差以及學(xué)藝疏淺的人,都要斥退為民。劉鉉說:“學(xué)生們受教年久,怎能沒有某些長處?況且他們離開親人,放棄祖宗墳?zāi)?,十分艱苦,現(xiàn)在突然被斥退回去,這樣做不是朝廷育才之意。請選擇那些年貌衰老而有學(xué)問的人,量才任官?!被噬吓鷾柿怂淖嗾垺2痪盟蚰赣H去世歸家。守孝期滿后,劉鉉赴京,陳詢已經(jīng)被任為祭酒?;噬暇粗貏C,命他與陳詢并任祭酒。天順初年,他改任少詹事,侍奉東宮太子讀書。第二年十月去世?;噬虾吞佣冀o他賜祭,贈給財物治喪。憲宗即位后,贈予他禮部侍郎頭銜,謚文恭。劉鉉個性獨特,言行不茍。在教庶吉士和給國子生上課時,他制定有嚴整的規(guī)章。喜好讀書,至老彌篤。他的次子劉瀚以進士身份出使南方,臨行前劉鉉檢查他的衣箱。回來后,箱中所裝的還是那些東西,劉鉉于是高興地說:“沒有玷污我的家門?!眲㈠詈笕蔚礁笔?,能遵守父訓(xùn)。陜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注】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鼻財?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后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高祖始微少時,數(shù)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選自《史記》,有刪改)【注】晉鄙:戰(zhàn)國時期魏國將領(lǐng)。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B.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C.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D.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A.“公子所以重于趙”的“所以”,意思是“……的原因”,與《鴻門宴》中“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的“所以”含義相同。B.“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與“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齊桓晉文之事》)中的“徒”字含義相同。C.“魏急而公子不恤”的“而”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與《庖丁解?!分小疤岬抖?,為之四顧”的“而”用法不同。D.薨,對古代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的一種稱呼,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毛公和薛公認為,之所以魏公子在趙國受到尊重并且名揚諸侯,是因為有魏國存在,若魏國滅亡,對魏公子不利。B.魏王天天聽到毀謗魏公子的話,就信以為真,撤了魏公子的職,以致魏公子沉湎飲酒,終因“病酒”而死。C.魏公子死后,秦王派蒙驁進攻魏國,攻城略地,設(shè)立東郡。后來又俘虜了魏王,屠殺大梁軍民,毀掉了大梁。D.劉邦非常敬重魏公子的賢德與才干,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守魏公子的墳?zāi)埂?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②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14.魏公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0.B11.B12.D13.①公子派使臣遍告各個諸侯國。諸侯們聽說公子領(lǐng)兵,都各自派遣大將領(lǐng)兵救援魏國。

②秦王擔心此事,就用一萬斤黃金到魏國行賄,求見晉鄙的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毀謗。14.①從善如流,善于納諫。

②不謀私利,一心為國。

③自暴自棄,不夠堅韌?!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魏王見到公子,兩人不禁相對落淚,魏王把上將軍大印授給公子,公子便正式擔任了上將軍這個統(tǒng)帥軍隊最高職務(wù)。“卒”指“說完”,“語未及卒”的意思是話還沒說完;而“公子”是“立變色”的主語,所以在“卒”后斷開,排除AC?!拔和跻姽印敝?,“公子”是“見”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詞語含義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句意:公子在趙國受到尊重的原因。/派遣將領(lǐng)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B.“含義相同”說法錯誤。含義不同,“徒以有魏也”“徒”解釋為“只是”;“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的“徒”解釋為“門徒,弟子”。句意: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孔子的門徒?jīng)]有談?wù)擙R桓公、晉文公事情的。C.正確。“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的“而”表修飾關(guān)系。句意: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戶人家”說法錯誤,依據(jù)原文“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可知,不是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戶人家,而是擊敗黥布回來經(jīng)過大梁時安置。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翻譯能力。①“使使”,派使臣;“聞”,聽說;“將兵”,率領(lǐng)士兵。②“患”,擔心;“金萬斤”,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萬斤金”;“求”,求見;“毀”,毀謗?!?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文中“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可知,魏公子從善如流,善于納諫。由文中“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可知,魏公子不謀私利,一心為國。由文中“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可知,魏公子自暴自棄,不夠堅韌。參考譯文: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之所以公子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F(xiàn)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魏王見到公子,兩人不禁相對落淚,魏王把上將軍大印授給公子,公子便正式擔任了上將軍這個統(tǒng)帥軍隊的最高職務(wù)。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派使臣遍告各個諸侯國。諸侯們聽說公子領(lǐng)兵,都各自派遣大將領(lǐng)兵救援魏國。公子率領(lǐng)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黃河以南地區(qū)把秦軍打得大敗,使秦將蒙驁敗逃。進而乘勝追擊直到函谷關(guān),把秦軍壓在函谷關(guān)內(nèi),使他們不敢再出關(guān)。當時,公子的聲威震動天下,各諸侯國來的賓客都進獻兵法,公子把它們合在一起簽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擔心此事,就用一萬斤黃金到魏國行賄,求見晉鄙的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毀謗說:“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現(xiàn)在擔任魏國大將,諸侯國的將領(lǐng)都歸他指揮,諸侯們只知道魏國有個魏公子,不知道還有個魏王。公子也要乘這個時機決定平定南面稱王,諸侯們害怕公子的權(quán)勢聲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擁立他為王呢。”秦國又多次實行反間計,假裝祝賀公子,問是否已經(jīng)立公子為魏王了。魏王天天聽到這些毀謗公子的話,不能不信以為真,后來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擔任上將軍。公子自己明知這是又一次因毀謗而被廢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與賓客們通宵達旦地宴飲,痛飲烈性酒。這樣日日夜夜尋歡作樂度過了四年,終于因飲酒無度患病病死亡。這一年,魏安嫠王也去世了。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驁進攻魏國,攻占了二十座城邑,開始設(shè)立東郡。從此以后,秦國逐漸地像蠶含桑葉一樣侵占魏國領(lǐng)土,過了十八年便俘虜了魏王,屠殺大梁軍民。漢高祖當初地位低賤時,就多次聽別人說魏公子賢德有才。等到漢高祖做了皇帝后,每次經(jīng)過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他從擊敗叛將黥布的前線歸來,經(jīng)過大梁時為公子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守他的墳?zāi)?,讓他們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太史公說:我經(jīng)過大梁廢墟時,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jié)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結(jié)下層賤民為恥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的確不是虛傳。因此,漢高祖每次經(jīng)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斷絕。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一)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7.下列各項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①毋無以也②失其所與,不知 B.①刑于寡妻②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C.①砉然向然②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①莫春者②異乎三子者之撰【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以”通“已”,停止。句意: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爸蓖ā爸恰?,明智。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結(jié)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B.“刑”通“型”,樹立榜樣。句意:(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奥尽蓖ā皠邸?。句意: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C.“向”通“響”,響聲。句意:都發(fā)出皮骨相離聲。“頒”通“斑”。句意: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D.“莫”通“暮”。句意:晩春?!爱惡跞诱咧保瑳]有通假字。句意:和他們?nèi)耍ㄗ勇贰⑷接?、公西華)的志向不同。故選D。8.下列各項句中的加點詞,不全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A.①約為婚姻②未嘗見全牛也 B.①依乎天理②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C.①蒞中國而保四夷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①而聽細說②視為止,行為遲【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婚姻”,古義為“親家”,今義指“結(jié)婚的事情”。句意:(和項伯)約定結(jié)為兒女親家?!拔磭L”,古今同義,都指“不曾”。句意:再也不曾見過完整的牛了。B.“天理”,古義為“牛體的自然結(jié)構(gòu)”,今義指“天然的道理”。句意:遵循自然規(guī)律或道德標準?!胺浅!?,古義指“意外的變故”,今義指“很,十分”。句意: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C.“中國”,古義指“中原地區(qū)”,今義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句意: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以及”,古義指“從而推廣到”,今義指“表并列的詞或詞組”。句意:孝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D.“細說”,古義指“小人的讒言”,今義指“詳細地講述”。句意: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靶袨椤保帕x指“動作因此”,今義指“一個人的做法或者活動”。句意:目光因為有這個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動作也因此而緩慢下來。故選A。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詞類活用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風乎舞雩②然后從而刑之 B.①以無厚入有間②謹庠序之教C.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②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D.①族庖月更刀②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①名詞作動詞,吹風。句意:在舞雩臺上吹風。②名詞作動詞,處罰。句意:然后就用刑法處罰他們。B.①形容詞作名詞,厚度。句意: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jié)。②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句意:認真從事學(xué)校的教育。C.①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句意: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停止。句意:交叉持戟的守衛(wèi)想要阻止他不讓他進。D.①名詞作狀語,每月。句意:技術(shù)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②名詞作狀語,早晨。句意: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選B。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全正確一項是()A.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等待)百姓皆以王為愛也(憐惜)B.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哀憐)故幸來告良(幸虧)C.素善留侯張良(交好)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的規(guī)律)D.嘗為晉軍賜矣(恩惠)沛公則置車騎(放棄)【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A.“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句意:至于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來施行了?!鞍傩战砸酝鯙閻垡病保湟猓豪习傩斩颊J為大王是吝惜一頭牛。愛,吝惜。B.“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句意:您要是哀憐牲畜沒有過錯卻往死地里送。“故幸來告良”,句意:因此幸虧他來告訴我。C.“素善留侯張良”,句意: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俺贾谜叩酪病保湟猓何宜⒅靥骄渴墙馀5囊?guī)律。D.“嘗為晉軍賜矣”,句意:國君您(秦伯)曾經(jīng)施予晉君(晉惠公)恩惠?!芭婀珓t置車騎”,句意:劉邦就放棄車輛和隨從人馬。故選A。11.下列各項,特殊句式不一致的一項是()A.①然則一羽之不舉②籍何以至此B.①百姓之不見保②吾屬今為之虜矣C.①加之以師旅②王坐于堂上D.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以其無禮于晉【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兩句均為賓語前置句,①正常語序為“不舉一羽”,“之”,起提賓作用。句意:這樣看來,那么拿不起一根羽毛。②正常語序為“籍以何至此”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句意:我怎么會這樣對你呢?B.兩句均為被動句,①“見”表被動,句意:老百姓沒有被保護。②“為”表被動,句意: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C.兩句均為狀語后置句,①正常語序為“以師旅加之”,句意:有別國的軍隊來侵犯它。②正常語序為“王于堂上坐”,句意:大王在殿堂上坐著。D.①為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②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以其于晉無禮”,句意:因為鄭國曾對晉?公?禮。故選D。(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guān)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表椡跻娗貙m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表椡趼勚?,烹說者。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蹦俗饝淹鯙榱x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①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②、泗水,殺漢卒十余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于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fā)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shù)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③,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qū),奈何棄之?”于是遂得脫。(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注]①蕭:蕭縣。②榖:榖水。③孝惠、魯元:劉邦的子女。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B.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C.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D.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之地,這里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在秦、漢時“關(guān)”專指函谷關(guān)。B.致命,指宣布命令。文中“使人致命懷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懷王那里宣布項王的命令。C.“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王”字含義不同。D.“漢軍皆走”與“沛公軍霸上”(《鴻門宴》)兩句中的“軍”字含義不同。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項羽手段殘忍。為奪天下,他向西進軍,屠戮咸陽,殺死子嬰,焚燒秦宮,大火三月不熄。B.項羽有私心。他為實現(xiàn)稱王的目的,立諸將為侯王,立沛公為漢王,封自己為西楚霸王。C.項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戰(zhàn)中,殺死漢兵十多萬人,且把漢軍追趕到靈壁東面的睢水邊上。D.項羽做事遲疑。在睢水之戰(zhàn)中,項羽的軍隊把漢軍層層包圍,但沒有抓住有利戰(zhàn)機,致使?jié)h王借狂風從西北吹來之際逃脫。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子薄也。【答案】12.D13.B14.D15.(1)然而身披堅硬的鎧甲,手持銳利的兵器,帶頭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滅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將相和我項籍的力量。(2)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遥屛抑卫硭?,等到三年后,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推行)了。(3)越過別的國家把遠方的鄭國作為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使鄭國滅亡而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四月,漢軍已經(jīng)進入彭城,擄掠那里的財寶、美女,每天擺酒席大會賓客。項王于是引兵向西從蕭縣進軍,早晨向東攻打漢軍,推進到彭城,中午時分,把漢軍打得大敗?!捌湄泴毭廊恕笔恰笆铡钡馁e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日中”為時間狀語,“日中大破漢軍”說的是“日中”時“大破漢軍”,故“日中”前應(yīng)斷開,排除C。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確。B.錯誤,“致命”指傳達言辭、使命?!笆谷酥旅鼞淹酢钡囊馑际桥扇巳淹跄抢飯蟾嬲埵酒脐P(guān)入侵的情況。C.正確。名詞使動用法,使……稱王。/名詞作動詞,“稱王”。句意:按理也應(yīng)當分給他土地使他稱王。/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于天下的,還沒有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D.正確。將士。/名詞作動詞,駐軍。句意:漢朝將士都四處逃跑。/劉邦駐軍在霸上。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項羽做事遲疑”“但沒有抓住有利戰(zhàn)機”原文沒有相關(guān)內(nèi)容,選項無中生有。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被”,同“披”,披著;“執(zhí)”,拿著;“定”,平定。(2)“如”,第一處為“或者”,第二處為“至于”;“比及”,等到;“俟”,等待。(3)“鄙”,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亡”,使……滅亡;“陪”,增加。參考譯文:項羽率兵向西進軍屠掠咸陽城,殺死了秦國的降王子嬰,焚燒了秦朝的宮殿,大火三個月都沒有熄滅,劫取了秦朝的財寶、美女,往東而去。有人勸項羽說:“關(guān)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饒,可以建都成就霸業(yè)?!表椨鹂吹角爻瘜m殿都被大火燒得殘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鄉(xiāng),打算向東而歸,說:“富貴以后不回故鄉(xiāng),就好像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誰能知道他富貴了呢!”那個勸項羽的人說:“人說楚人好像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表椨鹇牭竭@話,把那個勸說的人扔進油鍋里烹炸而死。項王派人向懷王稟報破關(guān)入秦的情況。懷王說:“就按以前約定的那樣辦?!庇谑琼椨鹱鸱Q懷王為義帝。項王打算自己稱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為王,并對他們說:“天下發(fā)動起義之初,暫時封立諸侯,為的是討伐秦朝。然而身披堅硬的鎧甲,手持銳利的兵器,帶頭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滅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將相和我項籍的力量。義帝雖說沒有什么戰(zhàn)功,按理也應(yīng)當分給他土地使他稱王?!敝T將都說:“好?!庇谑欠址馓煜拢⒅T將做侯王。立沛公為漢王,統(tǒng)轄巴、蜀、漢中的土地,在南鄭建都。項王立自己為西楚霸王,統(tǒng)轄九個郡,在彭城建都。這年春天,漢王部署五個諸侯國的兵馬,共五十六萬人,向東進兵討伐楚國。項王聽到這個消息,就命令諸將攻打齊國,他自己又率領(lǐng)三萬精兵向南從魯縣穿過胡陵。四月,漢軍已經(jīng)進入彭城,擄掠那里的財寶、美女,每天擺酒席大會賓客。項王于是引兵向西從蕭縣進軍,早晨向東攻打漢軍,推進到彭城,中午時分,把漢軍打得大敗。漢朝的將士都四處逃跑,前后相隨掉進穀水、泗水,楚軍殺了漢兵十多萬人。漢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軍又追趕到靈壁東面的睢水邊上。漢軍退卻,被楚軍逼擠,被殺的人很多,漢軍十多萬士兵都掉進睢水,睢水因被漢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動了。楚軍把漢王包圍了三層。正在這個時候,狂風從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樹木,掀毀房含,飛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變成了黑夜,向著楚軍迎面撲來。楚軍非?;靵y,隊陣崩潰,四處逃散,這時,漢王才得以帶領(lǐng)幾十名騎兵慌忙逃離戰(zhàn)場,漢王原打算到沛縣,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項王也派人追趕他到沛縣,擒取漢王的家眷,漢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沒有跟漢王見面。漢王在路上遇見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帶上車,一塊兒選。楚軍騎兵追趕漢王,漢王感到情況危急,就把孝惠帝、魯元公主推落車下,滕公夏侯嬰每次都下車把他倆重新扶上車。這樣推下扶上有好幾次。滕公對漢王說:“雖然情況危急,馬也不能趕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們?nèi)拥裟??”就這樣,姐弟倆才得以脫險。陜西省西安市鐵一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趙公,官宮詹,致仕歸。有少年伺門下,求司筆札,自言陸押官,不索傭值。公留之,慧過凡仆,趙益優(yōu)寵之。諸僚仆見其得主人青目,戲索作筵。押官許之,會別業(yè)主計者約三十余人,眾悉告之。眾赴臨街店。酒甫行,有按壺起者曰:“諸君姑勿酌,請問今日誰作東道主?宜先出資為質(zhì),不然:一舉數(shù)千,哄然都散,尚何取償也?”眾目押官。把官笑曰:“我固有錢?!毕蚺柚心頋衩嫒缛?,碎掐置幾上,隨擲遂化為鼠竄動滿案押官任捉一頭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頃刻鼠盡,碎金滿前。眾異之,乃共恣飲。既畢,會①直三兩余,眾秤金,適符其數(shù)。眾索一枚懷歸,白其異于主人。主人命取金,搜之已亡。反質(zhì)肆主,則償資悉化蒺藜。眾復(fù)責償。押官曰:“某村麥穰②中,再一簸揚,可得麥二石,足償酒價?!敝聊炒?,則凈麥數(shù)斛,已堆場中矣。一日,趙赴友筵,堂中有盆蘭甚茂,愛之。歸猶贊嘆之。押官曰:“誠愛此蘭,無難致者?!绷璩恐笼S,忽聞異香蓬勃,則有蘭花一盆,箭葉多寡,宛如所見。因疑其竊,審之。押官曰:“臣家所蓄,不下千百,何須竊焉?”趙不信。適某友至,見蘭驚曰:“何酷肖寒家物!”趙曰:“余適購之,亦不識所自來。但君出門時,見蘭花尚在否?”某曰:“我實不曾至齋,有無固不可知?!毖汗僭唬骸按藷o難辨:公家盆破有補綴處,此盆無也。”驗之始信。夜告主人曰:“向言某家花卉頗多,今屈玉趾,乘月往觀?!盵注]①會:付錢;②穰:稻、麥等的稈。17.下面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隨擲遂化為鼠/竄動滿案/押官任捉一頭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B.隨擲遂化/為鼠竄動滿案/押官任捉一頭/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C.隨擲遂化為鼠/竄動滿案/押官任捉一頭/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D.隨擲遂化/為鼠竄動滿案/押官任捉一頭裂之/啾然腹破/得小金/再捉/亦如之/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致仕”意為交還官職,即辭官,意思相近的詞有“休致”“致政”“乞骸骨”等。B.文中的“我固有錢”與《促織》“少年固強之”兩句中的“固”意思不一致。C.文中的“東道主”和《燭之武退秦師》中“以為東道主”中的“東道主”意思不一致。D.文中的“愛”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為愛也”中的“愛”意思一致。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開頭介紹陸押官初到,懇求趙公收留他掌管文書,但是卻說情愿不要工錢,已經(jīng)顯示出他的不同尋常。B.趙公對陸押官十分優(yōu)寵,引起眾奴仆嫉妒,他們讓陸押官請客,故意請來趙公田莊里的管家三十多人刁難他。C.文中陸押官能從面團變鼠腹中取金,所取之金化為蒺藜。又以麥稈堆中揚出的凈麥抵酒錢,情節(jié)曲折奇異。D.友人無法辨別眼前的蘭花是否屬于自家,陸押官指出友人家蘭花盆有修補之處而這盆沒有,檢查后果然如此。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眾索一枚懷歸,白其異于主人。主人命取金,搜之已亡。(2)適某友至,見蘭驚曰:“何酷肖寒家物!”21.趙公為什么懷疑陸押官偷竊蘭花?請簡要概括?!敬鸢浮?7.A18.D19.B20.(1)有個人要了一枚碎銀揣在懷里回去,跟主人稟報這件奇異的事。主人聽了命他拿出銀子來看看,他忙往懷里一摸,銀子卻沒有了。

(2)正好那個朋友來了,見了蘭花驚異地說:“怎么這么像我家的那一盆!”21.(1)陸押官承諾過如果趙公真的喜歡那盆蘭花,不難弄來。

(2)蘭花箭葉的多少跟在朋友家看到的那盆完全一樣?!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小面團)隨扔隨變成了老鼠,滿桌子亂竄。陸押官隨便捉住一只老鼠,用手一裂,哧地一聲肚子破了,取出一小塊銀子;再捉一只,又取出塊銀子?!半S擲遂化為鼠”中,“鼠”作“化”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任捉一頭”“裂之”為連動句,動作之間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能力。B.前“固”:本來。句意:我本來就有錢。后“固”:執(zhí)意,堅決地。句意:少年執(zhí)意要斗(蟋蟀)。C.前“東道主”: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句意:請問今天誰是宴請賓客的主人?后“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句意: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D.“意思一致”錯誤。前“愛”:喜歡,喜愛。句意:喜歡它。后“愛”:吝嗇。句意:百姓都認為大王您吝嗇。兩字意思不一致。故選D?!?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故意請來”錯誤。原文說“會別業(yè)主計者約三十余人”,意思是恰巧趙公田莊里的管家們聚集了三十多人,所以這些人不是他們“故意請來”的,而是“恰巧”來的。故選B。【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索”,索要,要;“白”,稟報;“白其異于主人”,狀語后置句;“亡”,通“無”,沒有。(2)“適”,正好,恰巧;“何”,怎么;“酷肖”,很像,非常相似。【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由原文“押官曰:‘誠愛此蘭,無難致者’”可知,陸押官曾經(jīng)承諾如果趙公真的喜歡那盆蘭花,不難弄來。由原文“箭葉多寡,宛如所見”可知,箭葉的多少跟在朋友家看到的那盆完全一樣。參考譯文:趙公,曾在太子宮中做過詹事官,年老后退休還鄉(xiāng)。有個少年人來到趙公門口,懇求趙公收留他掌管文書,少年人自稱叫陸押官,還說情愿不要工錢,趙公便留下了他。陸押官非常聰明,勝過其他仆人。趙公更加寵愛他。其他仆人見他得到主人的青睞,便鬧著要他請客。陸押官答應(yīng)了,恰巧趙公田莊里的管家們聚集了約三十多人。大家便把這些人都告訴了他。眾人前往臨街一家酒店。剛要開始喝,有個人一把按住酒壺,站起身說:“大家先不要喝。請問今天誰是東道主?應(yīng)當先拿出錢抵押在這里。不然,最后一下子花掉上千錢,大家一哄而散,跟誰要錢去?”大家聽了,一齊看陸押官。陸押官笑著說:“我本來就有錢!”說著起身向面盆中抓了一塊拳頭大小的面團,又一點一點掐下來扔到桌子上;小面團隨扔隨變成了老鼠,滿桌子亂竄。陸押官隨便捉住一只老鼠,用手一裂,哧地一聲肚子破了,取出一小塊銀子;再捉一只,又取出塊銀子。頃刻之間,老鼠都捉完了,碎銀擺滿了桌面。眾人見了,大感驚異。于是一起痛飲。喝完灑,算了算帳,花了三兩多銀子。大家再稱稱桌上的碎銀,剛好符合這個數(shù)目。有個人要了一枚碎銀揣在懷里回去,跟主人稟報這件奇異的事。主人聽了命他拿出銀子來看看,他忙往懷里一摸,銀子卻沒有了。于是他又回酒店去告訴店主,店主一看,那些碎銀都變成了蒺藜。大家又要他還酒店錢,陸押官說:“某處田莊有個麥穰垛,再去揚揚場,可得兩石小麥,足以償還酒錢了!”一到場中,只見幾斛收拾干凈的小麥已堆在那里了。一天,趙公去一個朋友那里赴酒宴。朋友家堂屋中有盆蘭花,開得十分茂盛。趙公見了非常喜歡,回來后還在贊嘆不已。陸押官說:“大人如真喜歡這盆蘭花,也不難弄來。”第二天凌晨,趙公到書房中去,忽聞異香撲鼻,一盆蘭花赫然入目。箭葉的多少跟在朋友家看到的那盆完全一樣。趙公懷疑是陸押官偷來的,便詢問他。陸押官說:“我家里養(yǎng)的花,有成百上千盆,何須偷呢?”趙公不信。正好那個朋友來了,見了蘭花驚異地說:“怎么這么像我家的那一盆!”趙公說:“我剛買了來,也不知這盆花出自哪里。只是你出門的時候,見你的那盆蘭花還在嗎?”朋友說:“我來時沒去書房,那盆花還在沒在,實在不知?!标懷汗僬f:“這很好分辨:您家的那盆蘭花,盆子破了,有修補的地方;這盆卻沒有?!贝蠹乙粰z查,果然不錯。到了夜晚,陸押官告訴主人說:“剛才我說我家有很多花卉,現(xiàn)在請您前去,乘月觀賞。”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工業(yè)大附中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shù)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韓生說項羽曰:“關(guān)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表椨鹨娗貙m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韓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表椨鹇勚?,烹韓生。項羽使人致命楚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怒曰:“懷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懷王雖無功,固當分其地而王之?!敝T將皆曰;“善?!贝赫拢痍栕饝淹鯙榱x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蹦酸懔x帝于江南,都郴。二月,羽分天下王諸將。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羽與范增疑沛公,而業(yè)已講解,又惡負約,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之?!蹦嗽唬骸鞍汀⑹褚嚓P(guān)中地也?!惫柿⑴婀珵闈h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guān)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路。漢王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蕭何諫曰:“雖王漢中之悉,不猶愈于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曰:“今眾弗如,百戰(zhàn)百敗,不死何為?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漢中,養(yǎng)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睗h王曰:“善?!蹦怂炀蛧院螢樨┫?。漢王賜張良金百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盡請漢中地,項王許之。夏四月,諸侯罷戲下兵,各就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漢王之國。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張良送至褒中,漢王遣良歸韓。良固說漢王燒絕所過棧道,以備諸侯盜兵,且示項羽無東意。(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B.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C.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D.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郡,古代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六國后,郡是地方最高行政區(qū)域。B.萬乘,周代制度規(guī)定,諸侯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諸侯。C.湯、武,指商湯王、周武王,他們都發(fā)動了以武力推翻前朝的戰(zhàn)爭。D.斗,文中指容量單位,漢制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項羽率兵向西進攻咸陽城時,不僅將已投降的秦王子嬰殺掉,還放火燒毀秦的宮殿,秦地的百姓對項羽的所作所為非常失望。B.韓生認為關(guān)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勸說項羽定都關(guān)中以成就霸業(yè),但項羽一心想回到家鄉(xiāng),并沒有聽從韓生的建議。C.項羽分封天下王時將自己封為西楚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