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訓練: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訓練: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訓練: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訓練: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訓練: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部編語文七下專題訓練: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

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①,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

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安渴拐咚]之,調(diào)南安軍司理參軍。有

囚法不當死,轉(zhuǎn)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

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卞游?,囚得免。

(選自《宋史》)

[注]①任:推薦。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列

出上奏的事項。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亭亭凈粳(豎立)B.有赧久不決(案件)

C.有囚法不當死(法律)D.將棄官去(離開)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蓮冬出淤泥而不染敦頤獨與專辯

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不知而不慍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C.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殺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歸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

4.甲文,借“蓮”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敘事寫人,通

過“速決一獄”和“”兩件事分別表現(xiàn)了周敦頤、

的特點。(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

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劉禹錫《陋室銘》)

[乙]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謫龍

場,龍場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②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

之。始予至,無室以止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④也;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

予嘗圃于叢棘之右,夷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⑤竹,苛@

之以卉藥,琴編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⑦焉,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選自王守仁《何陋軒記》,有刪節(jié))

[注]①蔡:周代古國。②上國:京城;國都。③止:居住。④郁:阻滯。⑤檜(gui):

一種柏樹。⑥前(shi):栽種。⑦通都:四通八達的都市。⑧信:伸張。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有仙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弗能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予學圃于叢棘之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

7.兩文作者都引用了孔子的話,有何共同作用?(4分)

8.從甲、乙兩文來看,王守仁和劉禹錫具有哪些相同點?(4分)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三、2018?齊齊哈爾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

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

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照。

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

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

點燃后可照明。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不知其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負笈不遠險阻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11.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觀書有會/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凈衣易之

12.對以上兩段選文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甲文選自《禮記?學記》?!秾W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

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

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

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guān)系,乙文強調(diào)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13.結(jié)合甲、乙兩文中的內(nèi)容,談?wù)勀阍谧灾骰ブ鷮W習中的啟示。(2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李侍郎?線②,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費③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譯,無不成誦。

偶入城市,街衢?鋪店名號皆默識之。后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⑤,公皆讀之。同

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選自《嘯亭雜錄》)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線(fli):李線,人名。③斃(zi):同"資",錢財。④

衢(qu):四通八達的道路,大路。⑤《永樂大典》: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式

文獻集。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⑴少時家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無不立札

15.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16.結(jié)合選文,舉例說明李線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五、2018?綏化閱讀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問題。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

酒坤,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

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

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選自《清朝藝苑》)

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1)必無所疑乃。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⑵若與平生所聞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20.亭林先生哪些品質(zhì)值得你學習?(2分)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詳解詳析

1.[解析]C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

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聯(lián)系和變化。C項,“法”是名詞用作狀語,“依照法律”

的意思。

2.[解析]BA項,“之”分別為“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

指代轉(zhuǎn)運使王逵”;B項,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C項,“以”分別為“介詞,憑

借”“連詞,來”;D項,“乃”分別為“連詞,于是、就”“副詞,竟然”。

3.[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特別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等文言現(xiàn)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者”應(yīng)譯

為“……的人”,同時注意句子的反問語氣。第(2)句中需要注意“酷悍”是“殘酷兇悍”

的意思,“眾莫敢爭”應(yīng)為“眾莫敢(與之)爭”。

[答案](1)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大家沒有人敢(和他)爭。

4.[解析]此題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寫法、人物性格的理解,是一道綜合考查題。從“乙

文敘事寫人”的提示中,可確定第一空是對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從“借'蓮’表達自己的志向

和情操”的提示中,可以確定甲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二空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考查。通

讀文本,從''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中,概括出“與王逵爭辯”。最后

一空是對人物性格特點的考查。通過分析乙文內(nèi)容,由''速決一獄”可見他富有才能,由''與

王逵爭辯”可見他為官正直。

[答案]托物言志與王逵爭辯富有才能為官正直(后三空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憑借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

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里

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他)??!”部使者推薦他,調(diào)任(他)到南安軍擔任司理參

軍。有個囚犯依照法律不應(yīng)當判處死刑,轉(zhuǎn)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

大家沒有人敢(和他)爭,只有周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

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別人,我不做。”王

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于一死。

5.(1)出名,有名。(2)德行美好。

(3)居住。⑷曾經(jīng)。

6.(1)(和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交往的沒有沒有功名的人。

(2)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個月,卻很安樂。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7.甲、乙兩文引用孔子的話強調(diào)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8.①都身居陋室,并不覺得簡陋;②都具有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③都喜歡與飽學之

士交游;④都喜歡清幽的居住環(huán)境;⑤都志趣高雅(寫出任意四點,意近即可)

[參考譯文]

[乙]當初,孔子想搬到九夷(邊遠之地)去住,別人都認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說:

“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簡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上古蔡國屬地以外的

邊遠地區(qū)。人們都以為我來自京城,一定會嫌棄這里偏僻落后,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

了十個月,卻很安樂。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在叢棘之中,阻滯不便;搬到東峰,

靠近石洞住下,卻又陰暗潮濕。我曾在叢棘的旁邊開園種菜,夷民紛紛砍伐木材,就著那塊

地搭建起一座軒房讓我居住。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擺上)琴書和圖冊

史書,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到了四通八

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遠夷之地。于是(給軒)取名為“何陋軒”,來弘揚孔子的

思想言論。

9.⑴味美。⑵背。

10.(1)所以,學習之后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

11.B

12.[解析]D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感知文

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D項中的“乙文強調(diào)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表述有誤,乙文強調(diào)的是“勤奮

好學的重要性”。

13.[解析]本題考查結(jié)合文章主旨談個人感悟。解答此題,要在通讀、理解文章的基

礎(chǔ)上,找到表現(xiàn)主旨的語句。結(jié)合這些主旨句來談個人感悟即可。

[答案]示例: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

增光添彩。在互助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

不學,也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

有困惑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

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秲睹分姓f''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

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去向老師求學),不怕路途

遙遠、危險困阻。(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有時(他)靠在林木

語文下冊試卷單元練課課練

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

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書有領(lǐng)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學生們

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干凈的衣服換取任未寫滿字的衣服。(任末)快死時告誡說:“人喜

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p>

14.(1)年幼。(2)回答。

15.書庫中原來的藏書有《永樂大典》,他都讀過了。

16.李線是一個天性聰慧、勤奮好學的人?!盁o不成誦”“皆默識之”“無不立對”,

體現(xiàn)了他的聰慧;“無贊買書,乃借貸于鄰人"''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

體現(xiàn)了他的勤奮好學。

[參考譯文]

侍郎李線,天資聰慧,年幼時家里貧窮,沒有錢財買書,于是(他就)向鄰居們借錢買書,

看書時只要翻譯解釋一遍后,便能誦讀。偶然到城市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