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 1.2教學(二)_第1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 1.2教學(二)_第2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 1.2教學(二)_第3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 1.2教學(二)_第4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 1.2教學(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內(nèi)容《回延安》教學目標1.了解“信天游”的特點并學習其形式。2.熟讀成誦,品味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3.體會詩人對延安的深情厚誼重點難點1.體味滲透于詩句中的作者的真摯的感情2.擅用比興和夸張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比興的學習是本詩的難點。教學環(huán)節(jié)自主研讀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當你踏上你離別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親山、親水、親人,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賀敬之寫的《回延安》。賀敬之于1940年到達延安革命勝地,1946年離開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新戰(zhàn)場。1956年,詩人重回曾經(jīng)生活戰(zhàn)斗過的勝地延安,此時正好是十年時間,那么,當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熱情的鄉(xiāng)親們時,他的心情如何,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二、作者作品介紹。賀敬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劇作家。1924年11月出生于山東嶧縣。1940年到延安,曾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工作。1942年5月,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5年曾經(jīng)與丁毅等人集體創(chuàng)作歌劇《白毛女》。1956年用陜北“信天游”民歌體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詩歌《回延安》,影響較大。此后創(chuàng)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門峽歌》也成了詩人創(chuàng)作藝術的高峰。這些抒情詩充分展示了詩人提煉生活的藝術才情,情真意切,構思精巧,音律生動。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如《放聲歌唱》《十年放歌》《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等,在藝術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鑒了國外政治抒情詩歌中的“樓梯式”,并將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和對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獨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56年作者參加西北五省(區(qū))青年造林大會,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變化,無限興奮喜悅,因此寫了這首詩,抒發(fā)了對延安的深切懷念,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信天游,也叫“順天游”,流行于陜北的一種民歌,兩行一節(jié),上下句押韻,一節(jié)一韻,詩行錯落有致,讀來高亢悠遠。有的一節(jié)表達一個簡單獨立的意思,有的幾節(jié)構成一組,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來抒情,亦可敘事。注意運用比興手法,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聯(lián)想豐富,感情深切。三、初步感知。1、自主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詩情。2、聽讀,讀準節(jié)奏和字音。摟定(lǒu)

腦畔(pàn)

糜子(méi)

油饃(mó)3、學生初讀全詩,體會詩歌的基本特點。(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2)要求學生說說:這首詩和自己以前所讀的新詩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處?(3)教師介紹“信天游”的基本特點。明確:①章法上:兩句一節(jié),節(jié)數(shù)不定。②韻律上:幾節(jié)一韻,或一韻到底。③語言上:七言為基本句式,可長可短,靈活自由。④藝術上:多用“比興”手法。4、自由朗讀,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師生點評。5、你認為洋溢于全詩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抒發(fā)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么?參考:激動、喜悅?;匮影驳倪^程。6、本詩共五個自然節(jié),請分別用一兩句話概括這五個自然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參考第一部分:寫與親人重逢時的激動和喜悅。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延安的戰(zhàn)斗生活。第三部分:描繪會見親人的熱烈場景。第四部分:描繪延安城的嶄新面貌。第五部分: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展望前程。這首詩,緊扣一個“回”字,寫出了回延安的過程;并以此作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延安的熱愛和歌頌。四、學生再讀全詩,逐步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采用問題組合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1.問題組合一:(1)學生自行回想詩歌整體內(nèi)容,然后思考:這首詩的結構層次該如何劃分?(2)概括各個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寫下表: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3)體會:你認為洋溢于全詩中的感情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抒發(fā)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么?2.問題組合二:(1)學生齊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然后標畫出表現(xiàn)詩人回延安心情的動詞。(2)請選用其他意義相近的動詞來替換你所標畫的動詞,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3)指名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思考:詩人寫過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圖?(4)自讀第三部分內(nèi)容,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一部分內(nèi)容想像詩人與延安親人相見時的場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5)在寫與延安親人見面的場景時,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出這個熱鬧的場面的?(6)女生齊讀第四部分,然后從中選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部分的內(nèi)容。(7)男生齊讀第五部分,然后畫出表明延安的歷史功績或者影響的詞語或句子。(8)回答:詩中寫道:“赤衛(wèi)軍……青年團……紅領巾,徒著咱英雄幾輩輩人……”這兩句話如何理解?3.問題組合三:(1)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怎么樣?請大膽談談你的看法。合作探究五、指導朗讀,要求讀出詩歌中的感情1.指名學生朗讀全詩,然后教師引導評判朗讀在感情表達方面所存在的問題。2.介紹寫作背景。介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背景的把握,領會作者對延安的真摯感情,以理解詩歌中的情感,增強朗讀的情感表達力。3.學生自由地散讀全詩,要求盡量讀出感情。4.聽朗讀帶,比較自己與朗讀帶中的朗讀在感情方面的表達差距。有關朗讀的指導請參照“教學設計(A)”。5.指名學生朗讀全詩,或者學生齊讀全詩。學生朗讀后,教師注意及時準確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優(yōu)劣,進一步把握朗讀的要點。六、體會詩歌中修辭方法運用的效果1.學生默讀全詩,思考:這首詩運用的修辭手法主要有哪些?明確:主要有比興和夸張。特別是比興手法的運用,為詩歌增色不少。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詩句體會各種修辭手法運用的效果。拓展提升七、學習遷移1.課前布置:上圖書館或者上網(wǎng)查找有關延安的資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2.交流。指名學生講述與延安有關的故事或介紹有關延安的資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