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重點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歷史

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30.0分)

1.大運河的修建,使得隋朝統(tǒng)治者能夠把南方的糧食物資運送到長安、洛陽,解決了這些

地區(qū)的糧食需求,而且為北方邊境提供了足夠的戰(zhàn)略物資。上述材料強調(diào)大運河的開通()

A.安定了社會秩序B.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的聯(lián)系

C.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D.加強了對北方的控制

2.《唐語林》記載:“…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描述的是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

社會景象.歷史上稱之為()

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

3.“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留水,高則瀉水”。

材料描述了圖中工具的好處是O

A.節(jié)省人力,利于灌溉B.排水泄洪

C.省時省力,利于耕作D.便于開溝

4.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①?篥聚②唐三彩③《鼻IK仕女圖》@《步系圖》

A.對外交往頻繁B.開明的民族政策C.經(jīng)濟繁榮D.繁榮與開放

5.隋唐時期,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fā)展。有一少數(shù)民族首領曾給唐朝皇帝寫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據(jù)此判斷該民族是()

A.回紇B.吐蕃C.蛛羯D.匈奴

6.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唐朝在書法藝術方面建樹頗豐。下列書法家中都

屬于唐代名家的一組是O

A.鐘繇、胡昭B.顏真卿、柳公權C.王羲之、懷素D.趙孟)澳、歐陽詢

7.“及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逐路兩京。材宗所述歷史事

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zhèn)之兵共起誅賊。其后祿山子慶緒及史思明父子繼起,中國大

亂。”材料所述歷史事導致了()

A.唐朝國勢由盛轉衰B.文學藝術豐富多彩C.五代十國政權割據(jù)

D.唐朝統(tǒng)治至此滅亡

8.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國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武將專橫,政治更迭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jīng)濟

的發(fā)展,國家處于分裂割據(jù)的狀態(tài)。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前代的教訓,為了維護自身的

統(tǒng)治,他采取的政策是()

A.分封諸侯的政策B.獨尊儒術的政策C.重文輕武的政策D.閉關鎖國的政策

9.《文獻通考》記載:“王安石變法后,熙寧(宋神宗)十年(1077年),國家財政收入

增加與治平(宋英宗)時相比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shù)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jīng)

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據(jù)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變法

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財政收入

C.阻礙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D.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10.對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作出重大貢獻的少數(shù)民族有()

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電視劇《精忠岳飛》聚焦一代英雄岳飛,用符合史料記載的方式,來講述岳飛的生平及

他帶領“岳家軍”征戰(zhàn)的傳奇故事。在此劇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情節(jié)是()

A.岳飛與西夏議和B.岳飛打敗遼軍C.岳飛取得耶城大捷D.他率領岳家軍抗元

12.不同時期人口出現(xiàn)如圖所示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公元2%公元750年公元1078年

長江流炳YF"一長江流紇人珠江流域"珠江流域

冶乾不、7%

23%、%

(黃河%場)(長汀丫A-黃河

W地域、?流域

?58%√35%

總人口約900萬總人口約5300萬總人口約9000萬

A.南方戰(zhàn)亂不斷B.國家政策的推行C.經(jīng)濟重心南移D.市民階層的發(fā)展

13.鄧小平同志說:“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不容否定,西藏獨立不

行,半獨立不行,變相獨立也不行。”下列史實中能證明西藏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的是()

A.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B.唐朝時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D.清朝時設置駐藏大臣

14.下列各項活動屬于成吉思汗歷史功績的是()

①統(tǒng)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權

③發(fā)動大規(guī)模擴張戰(zhàn)爭

④定國號為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5.百度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貴族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搜索出

的結果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16.掌握歷史發(fā)展的時序是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之一。如圖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中,空白

處應填入的是()

Γ?i618Γ?i9604'≈Γ^?^l^i254≈:公元年:

Γ??^755??^":1368I

,….…f............1..........................i............................i...............f〉

IΓ-

Γ"?'??^i^^≈;…泰天五…j*?

A.靖康之變B.南宋滅亡C.明朝建立D.清軍入關

17.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

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澳門被葡萄牙占領最早開始的朝代是

()

A.南宋B.北宋C.元朝D.明朝

18.“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

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B.隋大運河C.明長城D.北京故宮

19.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都城,全面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建筑藝術的精髓,

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它有四重,其中被稱為紫禁城的是()

A.宮城B.皇城C.內(nèi)城D.外城

20.明朝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處于黃金時期,產(chǎn)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最著名的是《三國演

義》《水滸傳》和《西游記》,這三部小說體現(xiàn)的特點是()

A.都是長篇歷史小說B.主題和風格各異

C.勾畫了神奇光怪的情景D.都創(chuàng)作于明代后期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0分)

21.明朝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皇權鞏固,經(jīng)濟繁榮,科技成就突出。然而,由于

種種社會矛盾,它最終走向滅亡。

材料一明朝的國家體制形成了“我朝罷丞相,設五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的格局。明朝還

設立錦衣衛(wèi)和東廠,監(jiān)視官民。

一一摘編自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1)依據(jù)材料一,明朝在中央官制的設置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同時,在地方官制中做了怎樣的

改動?這些變化和改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錦衣衛(wèi)和東廠這兩個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明朝的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形成了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明朝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較快的發(fā)展。

一一摘自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2)依據(jù)材料二,明朝經(jīng)濟繁榮的原因是什么?農(nóng)業(yè)上引進了原產(chǎn)于IW里的新品種?列舉一項

手工業(yè)發(fā)展的表現(xiàn)。明朝商業(yè)與前代相比不同之處是什么?

材料三

圖一《本草綱目》插圖圖二《天工開物》插圖圖三《農(nóng)政全書》書影

(3)材料三中的圖一巨著在世界上處于什么地位?圖二著作被譽為什么?圖三農(nóng)書的作者是

誰?

材料四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fā)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

負,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當時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饑民遍野,

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災難深重的廣大農(nóng)民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紛紛舉行起義,反

抗朝廷的統(tǒng)治。

——摘自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

(4)材料四反映出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推翻明朝統(tǒng)治的是誰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

軍?他領導的起義相比過去有什么突出特點?(答出一點即可)

(5)根據(jù)明朝的興衰歷史,你認為對現(xiàn)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借鑒之處?

22.科舉制誕生后,一直為后世歷朝所沿用,影響深遠,成為國家興盛的基石。閱讀下列材

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隋王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設立州、縣學。原有的秀才、明經(jīng)兩種科目可由州

縣學的生徒“升進于朝”,進行考試;也可由諸州把人才舉送中央,考試錄用。隋煬帝時又

添設了進士科。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其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依據(jù)材料,這一制度與九品中

正制有什么不同?你認為該如何評價科舉制?

材料二(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轂中(原指箭射

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圈套)矣?!薄^“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

雄盡白頭”。

(2)材料二中,唐太宗為使“天下英雄入吾骰中”而采取的具體措施是什么?唐朝還有哪位皇

帝也大力發(fā)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她創(chuàng)立了什么制度,親自面試考生?

材料三

圖一南京江南貢院的科舉考場圖二舉子看榜圖

(3)材料三反映了哪個朝代科舉制的情況?這個朝代科舉考試與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變化?

這種變化在教育和選官方面有什么弊端?

(4)說說古代科舉制與當今高考制度有何相同之處。

23.中外交流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方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鑒真像圖二玄奘像圖三大食人俑圖四黑人俑

(1)材料一中圖一、圖二兩個人物都是哪個朝代的?他們對外交往的活動分別是什么?他們有

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圖三和圖四文物反映了怎樣的史實?

材料二與前代相比,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宋朝由于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

的海上貿(mào)易頻繁,海路交通發(fā)達。元朝建立后,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chuàng)了

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一一摘自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

(2)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結合材料二,分析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fā)達的原因是什么?說出這一時期陸

上交通的一個特點。(寫出一例即可)元朝進入鼎盛時期的是哪一航路?

材料三

圖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圖二戚繼光像

(3)材料三的圖一歷史事件發(fā)生在明朝哪個皇帝統(tǒng)治時期?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這一

歷史事件有什么影響?圖二人物的主要功績是什么?圖一圖二反映了明朝對外關系的特點是

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當今時代,我國該如何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關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中的“把南方的糧食物資運送到長安、洛陽……為北方邊境提供了足夠的

戰(zhàn)略物資”可知,隋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開始開鑿大運河。自605

年起,隋煬帝下令陸續(xù)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

杭,全長2700多千米。大運河的開通便利了南北地區(qū)的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的聯(lián)系,B項正確;

雖然“把南方的糧食物資運送到長安、洛陽,解決了這些地區(qū)的糧食需求”,的確可以起到安定

社會秩序,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為北方邊境提供了足夠的戰(zhàn)略物資”也可以加強中央對北方

的控制,但材料強調(diào)的是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作用,排除ACD三項。

故選:B0

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開通的作用,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隋朝大運河開通的作用。

2.【答案】D

【解析】在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即開元年間穩(wěn)定了動蕩的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才,提倡節(jié)儉、興

修水利,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開元盛世。

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主要的盛世局面.

在大一統(tǒng)王朝統(tǒng)治下主要有四個,分別是漢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清初的

康乾盛世.

3.【答案】A

【解析】據(jù)“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簡,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

并觀察題干圖片可知,材料描述的工具是筒車,其好處是節(jié)省人力,利于灌溉,選項A符合題意;

選項BCD與題干內(nèi)容無關,排除。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筒車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筒車的相關史

實。

4.【答案】D

【解析】依據(jù)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曲轅犁是唐朝人民發(fā)明的農(nóng)耕工具,促進了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唐三彩是唐朝時期的手工業(yè)繁榮的體現(xiàn),《弈棋仕女圖》和《步輦圖》體現(xiàn)了

文化的繁榮和開明的民族政策,由此可知,題干圖片描述了唐朝時期的繁榮和開放,D項符合題

意;ABC三項的內(nèi)容不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以四幅圖片為背景材料,考查了盛世唐朝的氣象,掌握唐朝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繪畫成就,掌握

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考查了盛世唐朝的氣象,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B

【解析】唐中宗時,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蕃“和同為一家”有利于漢藏兩族的

友好相處,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

故選:Bo

由材料里的“唐朝皇帝”“金城公主”可以判斷該民族為吐蕃。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民族關系的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鐘繇、胡昭是曹魏時期人,顏真卿、柳公權是唐朝的著名書法家,分別創(chuàng)

建了顏體和柳體。王羲之是東晉人,懷素是唐朝人,趙孟^是宋朝人,歐陽詢是唐朝人。

故選:B0

本題考查唐朝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是唐朝的著名書法家。

掌握唐朝的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和影響.

7.【答案】A

【解析】據(jù)“及范陽節(jié)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zhèn)之

兵共起誅賊?!奔八鶎W知識可知,題干與身兼范陽等三地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發(fā)動的安

史之亂有關。安史之亂對社會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A項正確;題干事

件與文學藝術無關,排除B項;五代十國是在唐朝滅亡之后,排除C項;唐朝統(tǒng)治至此滅亡是907

年朱溫建立后梁,排除D項。

故選:A0

本題主要考查安史之亂的影響的相關史實。安史之亂對社會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國勢從此

由盛轉衰。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安史之亂的相關史實。

8.【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為了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xiàn),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C是正確的選項;宋代并沒有分封諸侯,排除A;獨

尊儒術的政策是漢武帝推行的,排除B:清朝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排除D。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宋朝重文輕武政策。注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宋朝重文輕武政策,才能做出正

確選擇。

9.【答案】B

【解析】A.抑制土地兼并,與題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

B.根據(jù)題干材料“王安石變法后,熙寧(宋神宗)十年(1077年),國家財政收入增加與治平(宋

英宗)時相比增長了4倍”結合所學分析可知,王安石變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正確。

C.王安石變法阻礙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符合史實,排除。

D.材料強調(diào)的是王安石變法增加財政收入,并未涉及加強對人民控制的內(nèi)容,排除。

故選:B0

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的影響,解答的關鍵信息是“國家財政收入增加與治平(宋英宗)時相比增

長了4倍”。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側重考查學生對王安石變法影響的認識。

10.【答案】A

【解析】題目給出的①契丹②女真生活在東北地區(qū);③突厥生活在西北地區(qū),④吐蕃生活在西南

地區(qū)。

故選:Ao

本題考查了東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相關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區(qū)域。

Ii.【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岳飛是南宋抗金將領,從金軍手中收復失地;1140年在耶城岳飛大敗金

軍;宋高宗和秦檜以“謀反”罪殺害了岳飛。所以在此劇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情節(jié)是岳飛取得哪

城大捷,C項正確;岳飛為抗金將領,沒有與西夏議和,排除A項;岳飛為抗金將領,沒有與遼

軍作戰(zhàn),排除B項;岳飛為抗金將領,沒有與元軍作戰(zhàn),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岳飛抗金的相關史實。南宋初年,金軍南下,抗金名將岳飛收復建康,后在哪城大

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岳飛抗金的相關史實。

12.【答案】C

【解析】A.北方戰(zhàn)亂不斷是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南方戰(zhàn)亂不斷與史實不符,排除。

B.在中國古代國家沒有推行人口南遷的政策,排除。

C.根據(jù)題干餅狀圖可知,公元2年,黃河流域人口占人口總量的75%,公元750年下降到61%,

公元1078年下降到35%;長江流域人口在人口總量中的占比由公元2年的23%上升到公元1078

年的58%,反映出南方人口占比逐漸超過北方,這主要與我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有關,符合題意。

D.公元2年是西漢末年,公元750年是在唐朝,這時市民階層還沒有興起,所以說市民階層的發(fā)

展不是人口變化的原因,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和原因,屬理解層面的要求,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

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和原因,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3.【答案】C

【解析】能證明西藏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是元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元朝設置宣

政院管理西藏地區(qū)軍政要務,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qū)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

從此,西藏地區(qū)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

故選:Co

本題以鄧小平同志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元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元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4.【答案】B

【解析】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鐵木真完成蒙古統(tǒng)一大業(yè),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1206年,

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

古政權。之后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擴張戰(zhàn)爭,為后來元朝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故選:B0

本題以成吉思汗歷史功績?yōu)榍腥朦c,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解析】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tǒng)一王朝。元朝疆域“北

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

廣大地區(qū)、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tǒng)治范圍之內(nèi)。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C項

正確;唐朝、宋朝是由漢族建立,排除AB項;清朝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但疆域不及元朝,排除D

項。

故選:C0

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的建立以及元朝的疆域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的建立以及元朝的疆域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6.【答案】C

【解析】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名為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公元1368年,應填入的是明朝建立。

故選:Co

本題考查明朝的建立,知道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時間的識記,準確把握明朝建立的都城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7.【答案】D

【解析】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明朝1368

年建立,1644年滅亡,所以澳門被葡萄牙占領最早開始的朝代是明朝,D項正確;澳門被葡萄牙

占領最早開始的朝代是明朝,與南宋、北宋、元朝無關,排除AB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澳門被葡萄牙占領最早開始的朝代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

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葡萄牙的殖民擴張。

18.【答案】C

【解析】為了防御北方蒙古騎兵南下侵擾,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時間修

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guī)

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我們今天所

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據(jù)“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

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奔八鶎W知識可知,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明長城。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明長城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明長城的相關史實。

19.【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都城,他有四重,其中被稱為紫禁城

的是宮城。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nèi)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它是由木匠出身

的蒯祥等人設計的,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A項正確;皇城、內(nèi)城、外城并不

是紫禁城,排除BCD項。

故選:A0

本題考查北京紫禁城。明朝北京城分為四重,分別是宮城、皇城、內(nèi)城、外城。宮城即紫禁城,

今稱故宮。所以被稱為紫禁城的是宮城。

本題考查北京紫禁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最著名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

游記》,這三部小說雖然主題和風格各異,但都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所

以這三部小說體現(xiàn)的特點是主題和風格各異。《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俗稱《三國

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這部小說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充分運用文學手段,生動地描寫了魏、

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tǒng)一的強烈愿

望。全書結構宏偉,脈絡細密,情節(jié)跌宕起伏?!度龂就ㄋ籽萘x》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

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在這部小說之后,長篇說史的小說大量涌現(xiàn)出來。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另一部優(yōu)秀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施耐庵。書中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揭

示了從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

通過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西游記》出現(xiàn)于明代中

期,作者是吳承恩。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章回體神話小說,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

的艱難歷程,突出刻畫了膽大藝高、愛憎分明、滿懷智慧的孫悟空這一神話英雄。作者運用大膽

的想象和夸張的筆調(diào),勾畫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發(fā)了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小說的語言生動流

暢,故事引人入勝,B項正確;《西游記》屬于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章回體神魔小說,排除

A項;勾畫了神奇光怪的情景的是《西游記》,排除C項;《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排除

D項。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三部小說的體裁的相關史實。《三國演義》《水

滸傳》《西游記》三部小說是屬于長篇章回體小說。

本題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時期科技、文化和藝術成就。

21?【答案】【小題1】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取消行中書省,設置“三司”;

權力的分散與制衡;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