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同步練 高一上學期生物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1 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同步練 高一上學期生物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1 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同步練 高一上學期生物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1 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同步練 高一上學期生物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1 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同步練 高一上學期生物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卷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請仔細校對后使用,答案僅供參考高中生物必修1PAGE答案第=2頁總=sectionpages22頁PAGE1課時作業(yè)6:2.1細胞學說——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石”學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一、單選題(共8小題)1.(1分)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A.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 B.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C.構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D.細胞是先前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2.(1分)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觀察植物的結構,得出細胞是構成植物的基本結構。之后,施旺將這一結論推廣到動物細胞,由此共同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再之后,魏爾肖指出“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睆亩晟屏思毎麑W說。細胞學說()A.是通過觀察和分離細胞結構后創(chuàng)立的 B.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兩人創(chuàng)立并完善的C.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進入分子水平 D.使動物和植物通過細胞這一共同的結構統(tǒng)一起來3.(1分)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同一生物體不同部位的細胞形態(tài)、大小完全相同B.同一生物體不同部位的細胞形態(tài)、大小千差萬別C.不同生物體的細胞形態(tài)、大小有所差別D.細胞的形態(tài)、大小與其功能相適應4.(1分)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器官的大小和細胞的數(shù)量成正比 B.鴕鳥的卵細胞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C.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的形態(tài)相同 D.細胞是構成動植物的基本單位5.(1分)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放大倍數(shù)下,所呈現(xiàn)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C.若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6.(1分)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A.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可選用凹面反光鏡和調大光圈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物體的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shù)C.若要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必須先升高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D.若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細胞質順時針流動,則實際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7.(1分)下面是5位同學在顯微鏡觀察實驗中的具體操作。其中操作正確的是()甲:用凹面鏡對著光源以增大視野的亮度乙:用衛(wèi)生紙擦拭目鏡丙:使用低倍鏡找不到細胞,于是立即換上高倍鏡期望能快速找到丁:使用高倍鏡已經(jīng)看到細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戊:發(fā)現(xiàn)被觀察對象位于視野左下角,為將其移向視野中心,將玻片移向右上角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丁 D.甲、戊8.(1分)“細胞學說”是在不斷修正中發(fā)展起來的,下列有關“細胞學說”內容的理解正確的是()①揭示了動植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構成的③細胞可以不通過分裂產(chǎn)生④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多選題(共2小題)9.(1分)(多選)如下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物鏡,③④表示目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錯誤的是()A.丙中觀察到的高倍圖像應是圖甲中②③⑥條件下觀測所得B.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0倍C.欲放大觀察乙圖左下方的細胞成丙圖狀態(tài)時,應先向左下方移動至視野的中央D.圖丁物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10.(1分)(多選)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錯誤的是()A.①中的a、b表示目鏡,鏡頭a的放大倍數(shù)大于鏡頭bB.若要放大②中c處的細胞,應將玻片左移C.③中放大的是物像的面積,其中X應為4D.③中換用高倍物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壓壞玻片三、非選擇題(共3小題)11.(1分)下圖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如果轉換器上安置的兩個物鏡標有40×和10×,目鏡①標10×,那么根據(jù)圖中物鏡的安放狀態(tài),所觀察到物像的

(填“長度或寬度”、“面積”或“體積”)是物體的

倍。(2)用顯微鏡鏡檢人血涂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右上方有一清晰的淋巴細胞。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正中央,則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

。(3)在低倍鏡下的視野內圖像是“d”,實際圖像是

。(4)關于顯微鏡的使用:(5)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若視野中圖像模糊不清,這時應調節(jié)

至物像清晰。12.(1分)蘇北某校高三學生在實驗室內做了如下三個實驗:實驗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許棉纖維,然后蓋上蓋玻片,先用顯微鏡的低倍鏡再用高倍鏡觀察,所看到的圖像如圖甲。實驗二: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組織切片,看到的圖像如圖乙。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圖像如圖丙。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所看到的圖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嗎?為什么?

。(2)通過實驗一與實驗二中的圖甲與圖乙的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從圖甲、圖乙、圖丙中看到的細胞形態(tài)相同嗎?

,這說明了

。(4)實驗三(即圖丙),看到的是葉表皮的保衛(wèi)細胞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同樣紅細胞為兩面凹的圓餅狀、神經(jīng)細胞伸起的突起有的達1米左右,以上這些事實說明

。(5)圖乙、圖丙分別代表動植物細胞,但最早通過細胞將動植物看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科學家是

,這個理論是

。13.(1分)下圖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玻片的制作步驟(順序被打亂),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玻片的制作步驟的正確順序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2)圖D滴的液體是

,如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這一步驟滴的液體是

,圖G滴的液體是

。(3)圖E這樣蓋蓋玻片的目的是避免

。1.【答案】D【解析】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是細胞的命名者,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是細胞學說的主要提出者;細胞學說將動物和植物統(tǒng)一到細胞的基礎上,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tǒng)一性,但并沒有揭示動植物細胞的多樣性;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1858年,魏爾肖指出: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2.【答案】D【解析】施萊登和施旺并沒有分離細胞結構,A錯誤;細胞學說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兩人創(chuàng)立,并由魏爾肖進行完善的,B錯誤;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進入細胞水平,C錯誤。3.【答案】A【解析】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中不同部位的細胞的形態(tài)、大小是不同的,這與它們的功能密切相關。4.【答案】C【解析】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的形態(tài)不同,功能也不相同。5.【答案】A【解析】隨著放大倍數(shù)增大,視野變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視野較乙視野亮。甲是低倍鏡下看到的圖像,若置于高倍鏡下,視野范圍變小,故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觀察到;由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動;高倍鏡下觀察物像需要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鏡下并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至清晰。6.【答案】A【解析】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應調亮視野,即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調大光圈,A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B錯誤;換用高倍物鏡時,一般直接轉動轉換器換到高倍物鏡即可,不需升高鏡筒,C錯誤;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的順時針流動方向與實際相同,D錯誤。7.【答案】C【解析】乙應該用擦鏡紙擦拭目鏡;丙使用低倍鏡找不到細胞,換上高倍鏡更看不到;由于顯微鏡成的是倒像,因此戊發(fā)現(xiàn)被觀察對象位于視野左下角,為將其移向視野中心,應將玻片向左下角移動。8.【答案】D【解析】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物和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故揭示了動植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①正確;一切動植物(不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②錯誤;細胞是先前存在的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③錯誤;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④正確。9.【答案】AD【解析】分析圖可知,放大倍數(shù)①>②,③<④,⑤>⑥,所以丙中觀察到的高倍圖像應是圖甲中①④⑤條件下觀測所得,A錯誤;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是對長度或寬度的放大,不是對面積的放大,所以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0倍,B正確;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所以應該“同向移動”,因此欲放大觀察乙圖左下方的細胞成丙圖狀態(tài)時,應先向左下方移動至視野的中央,C正確;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圖丁呈逆時針流動,物質的實際流動方向也為逆時針,D錯誤。10.【答案】ACD【解析】由圖中可看出,a、b有螺紋,屬于物鏡,物鏡長短和放大倍數(shù)成正比,因此,鏡頭a的放大倍數(shù)小于鏡頭b,A錯誤;顯微鏡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虛像,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中實物的運動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將左側的c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左移,B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而非面積,由于視野中充滿細胞,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與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放大倍數(shù)為之前的4倍時,所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應為原先的1/16,所以X應為16×64=1024,C錯誤;在換用高倍物鏡前無需提升鏡筒,D錯誤。11.【答案】(1)長度或寬度100(2)右上方(3)p(4)①無②?、鄞螈苄《耽蓍L⑥小⑦大而亮(5)細準焦螺旋【解析】(1)顯微鏡放大的不是物體的體積或面積,而是長度或寬度,據(jù)圖示可知,所用物鏡為低倍物鏡,目鏡①標10×,故放大倍數(shù)為10×10=100倍。(2)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一個倒立的虛像,用顯微鏡鏡檢人血涂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右上方有一清晰的淋巴細胞。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正中央,細胞圖像應該向左下方移動,則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右上方。(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一個倒立的虛像,在低倍鏡下的視野內圖像是“d”,實際圖像是p。(4)目鏡無螺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反之,鏡頭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小而暗。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頭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大而亮。(5)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若視野中圖像模糊不清,這時應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12.【答案】(1)沒有。因為病毒個體微小,必須用電鏡才能觀察到(2)不同生物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