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助手 論文_第1頁
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助手 論文_第2頁
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助手 論文_第3頁
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助手 論文_第4頁
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助手 論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讓學具成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摘要:數學是一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它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要求學生們擁有較好的計算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空間想象合作探究能力,這對思維還沒有成熟的小學生來講是比較難懂的一門學科,也是教學難度最大的一科。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則是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力量,不斷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并實行“題海戰(zhàn)術”,這樣非常容易使得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利,從而出現消極排斥心理。小學生們現在正處在求知欲望非常旺盛的時期,與此同時又有好動活潑的一面。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認知特點合理運用學具,同時主體地位、從課堂趣味性等方面加強學具的運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果。關鍵詞:學具;小學數學;能力引言: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師應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體驗、合作探究中獲取數學知識。數學課堂應是學生的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創(chuàng)造學習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的策略解決問題。學具是學生學習用好學具,能增加學生操作體驗的機會,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探究,親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有效突破課堂的重點難點,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讓數學課堂更高效。一、運用學具,提高學生的計算理解能力數學是富有邏輯的,但又比較抽象。數學課堂中的難點,常常又是學生的痛點。假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聽不懂、無法會,教學質量將不能夠得到保證,并且對后期學習新知識帶來困難。所以,教師要采用積極高效的方法來突破重難點。合理運用學具,可以將抽為具體問題,不斷強化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學得扎實,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并能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問題,突顯數學本質。在教學一年級下“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這一課時,學生們基本都可以準確口算,可是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算理,沒握這一重點難點。為了突破重點難點,加強算理理解,教師讓學生拿出他們的學具助手—小棒來幫忙,學生們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探索“兩位(退位)”的算法和算理。學生在使用學具過程中,發(fā)現了許多方法。比如:34-8=?學生1:用小棒擺出34,先拿走散落的4根,在拿出一捆拆開,然后再從這10根中拿走4根,剩下的就是答案。學生2:先拿出一捆小棒拆開,然后直接從10根小棒里拿走8根,剩下的就是答案。學生3:先拿出一捆小棒拆開,外面散落的小棒一共14根,我直接拿走8根,剩余的就是答案。學生們運用學具動手操作來加強對問題理解,把抽象的知易懂,不但發(fā)現了計算的方法,即算法,同時學生們也明白了算理,突破了重點難點,也快速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并加強學生的學具操作,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借助學具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互幫互助,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整個過程,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把好學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改善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數學課堂更加高效。二、運用學具,提高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應當提高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全過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鍛煉推理能力、建構知識。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忽略知識形成的這是對學生推理論證的扼殺[2]。小學生尚處于形成思維推理論證的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加強推理論證體驗。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使用學具進行推理論證,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促使學生更識、內化知識。例如在“圓的面積”這一課中,圓的面積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重點難點。有的教師給學生看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動畫演示,這樣學生圓面積的求法,代入公式計算。但是這樣一來,學生只是被地接受知識,并沒有機會經歷知識獲得的全過程,對知識的掌握不靈活、不牢固,可能今式,明天就忘記了,對圓面積公式的內涵沒有掌握,沒有能理解其本質。因此,本著“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全”這一理念,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張圓片和剪刀等學具,在課堂中,指導學生用剪刀把圓沿著半徑剪開,平均分成16、32份……得到一個個小扇形,然后把這些紙片交叉拼接在一起,就會得到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而且紙片分的份數越多,分得越細,就越接近長方形。通過剪拼活動,學生親歷了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就很容易理解并推導出圓公式,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一知識就學得非常扎實,為以后學習圓柱的體積等知識打下很好的基礎。三、運用學具,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通過對實物學具的動手操作,形成初步的圖形概念,建構起良好的空間幾何觀念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軸對”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手中剪下的蝴蝶、天壇、飛機圖案,通過組內折一折的辦法,感受這些圖案的特征,通過組內交流、實踐操作的方式,初步感受“軸對稱圖形”的概折常見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豐富學生對已有空間圖形的特征和內涵的認識,讓幾何知識體系更加完整。越來越多的人對學具問題研究的深入,教師開始逐漸重視學具的使用,甚至還拓寬了學具使用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形和正方形”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手中的紙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試驗和驗證。學生有的比一比,有的量一量,有的有的是采用撕一撕的方法,他們都用了自己的方法驗證出了兩種圖形的特征。這里不僅成功地讓學生自主構建概念,掌握探索知識的一般流程,更是了“想象力”的翅膀,孕育了創(chuàng)造力的土壤。四、運用學具,激發(fā)主動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數學教學要通過學具的使用,努力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合理運用學具,能有效地引導學生[3]。例如:我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的練習課時,“有一個長方體木塊長10cm、寬4cm、高2cm,把它鋸成棱長是2cm的小正方體,可以鋸多少個?”學生稍加思索就解答出來了(10×4×2)÷(2×2×2)=10(個),此時讓學生用橡皮泥親手切一切驗證了他們的答案,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就這時我又提出:“有一個長方體木塊,長5cm,寬4cm,高4m,把它鋸成棱長是2cm的小正方體,可以鋸多少個?”學生立刻用上面的方法解答:(5×4×4)÷(2×2×2)=10(個),我沒有直接否認學生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再用橡皮泥切一切進行驗證。學生發(fā)現只能切8個,這一發(fā)現使學生自然進入探究的角色。運用學具,讓學生動手實踐、驗證、探究,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結束語總之,學習輔助工具不僅有助于教師解決抽象難懂的知識問題,而且是教師的得力助手,還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和思考的機會,幫助他們體驗知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