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考點1詞義理解】
一、巧記本義,緊扣語境,正確理解一詞多義
文言實詞一詞多義是個普遍現(xiàn)象,有的詞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義項,這給掌握多義實詞帶
來了一定的困難。除靠平時積累外,還要:
I.巧記本義引申解
對常見常用的多義詞,要了解多義詞的意義衍變分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它往往以其本義為基
礎(chǔ)引申出其他義項,眾多義項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識記多義詞,一定要找出其本義(工具
書中一般列為第一條)或基本義項,尋求眾多義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例如,從:會意字,像兩人相隨行走在路上。
本義:跟隨、隨從。如“吾從而師之”。
引申義:①聽從、服從,如“從善如流”;②次要的,如“從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親
者叫從(zeng),如''從弟"。
2.緊扣語境推敲解
每個詞語雖然都有它自己的含義,但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含義不同,或為本義或
為引申義。只有緊扣語境,才能確切地解釋詞語。
例如:解釋下文中“過”的意思。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孽而擊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口:“吾醉
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
“過”有動詞義、形容詞義、名詞義等多個義項。首先確定這里的“過”應(yīng)是一個動詞。
“過”作動詞有“經(jīng)過”“拜訪”“犯錯誤”等義項,結(jié)合語境,只有“經(jīng)過”和“犯錯誤”
兩個義項比較合適。再看下一句楚厲王的解釋,顯然,“犯錯誤”更符合上下文語境。
二、了解詞義演變特點,重點掌握古今同形異義詞
L“古今異義”是指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書寫相同(同形)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
的現(xiàn)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
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等幾種?
①詞義擴大: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如“中國”,古義只指中原地區(qū),現(xiàn)指整個中國。
②詞義縮?。汗帕x的范圍大于今義,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如“谷不可勝食也”中的
“谷”,是糧食作物的總稱,故有“五谷”“百谷”之說,今義在北方專指小米,在南方
專指稻谷。
③詞義轉(zhuǎn)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如“孫子臏腳”中的“腳”,古義指“小
腿”,現(xiàn)在專指“足”。
④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今天表示的語義較弱。如“羞”,古
義是“羞愧,感到恥辱”,今義是“害羞,不好意思”。
⑤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今天表示的語義增強。如“宣言”,
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
⑥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如“逢迎”,古義是“迎接”,
中性義;今義是“迎合”,貶義。2.另外,古今同形異義詞是文言實詞考查的重點,尤其碰到與
現(xiàn)代同形的雙音節(jié)詞時,應(yīng)格外留心。少數(shù)是與今天相同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與今天不同的,即
現(xiàn)代是一個詞,而古代是兩個詞,須拆開翻譯。
典例分析:
(1)試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體會這一特點。
①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基買百倍:它的好處
②微本A之力不及此:那個人
③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走一趟
④(吳漢)及得召見,遂見親信:親近信任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仲長統(tǒng)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xué),博涉學(xué)KO贍于文辭?!y(tǒng)過斡(并州刺史高斡,
袁紹甥也),斡善待遇,訪以當(dāng)收之事。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
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博涉節(jié)訊B.斡善待遇
c.訪以m町之事D.可以自娛
答案:C
[解題思路]A項,書記:同義復(fù)詞,意為“書籍”,不同于今義。B項,待遇:同義復(fù)詞,意為“對
待”,不同于今義。D項,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用來”,不同于今義。
[參考譯文]
仲長統(tǒng),字公理,山陽高平人。年少時喜歡讀書,廣泛地閱讀書籍,富于文辭?!?仲長統(tǒng)拜訪高
干,高干對他很友善,向他請教當(dāng)時的事情。.…每次州郡奉命征否,他都稱病不去。常常認(rèn)為
凡是游說帝王的人,都是想要立身揚名罷了,然而名不常存,人生容易消亡,悠閑自得,可以
用來自娛自樂,想卜居清靜空曠之處,來滿足自己的心志。
三、找規(guī)律、析特點,掌握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這種語法功
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來說,主要
包括以下幾類:
(一)名詞活用
L名詞用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卻經(jīng)常作狀語,在
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來引申為“慢慢地、逐漸地”。
2.名詞用作動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
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
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4.名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dāng)做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
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二)動詞活用
1.動詞用作名詞
在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的修飾限制,
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即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
“敗逃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
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動詞的為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
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
哀憐”的意思。
(三)形容詞活用
【整合點撥】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擔(dān)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
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就是“堅固的鎧
甲”“銳利的兵器”的意思。
2.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而是表示相應(yīng)的動作行為
或變化發(fā)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就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
方式,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
“使……變綠”的意思。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rèn)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
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rèn)為……小”的意思。
(四)數(shù)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往往用來擔(dān)當(dāng)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某個具有數(shù)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統(tǒng)一”的意思。
四、依據(jù)條件,判斷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對于它,除靠平時積累外,還要依據(jù)通假條件,判
斷該字是否通假。這兩個條件為:①通假字自身特點,a.讀音相通(有些字因語音演變今天已看
不出相通了),b.字形相似;②語境條件,在具體句子中,當(dāng)某個字用它的本義、引申義等義項
都講不通時,就可以考慮通假。
典例分析:
試分析下面句子中的“茲”是否通假。如是通假,試說明其通假理由。
(1)總此十思,宏慈九德。此
(2)茍?zhí)澣擞?,其不仁尊甚?/p>
答:
同“滋”,更
五、關(guān)注特殊實詞:同義復(fù)詞和偏義復(fù)詞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一般是一個字一個詞;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合成詞)為主,兩個
字一個詞。但古代漢語中也有特殊現(xiàn)象,仍存在少數(shù)雙音節(jié)詞(即復(fù)詞),同義復(fù)詞和偏義復(fù)詞就
是較典型的兩類詞。
同義復(fù)詞,是指構(gòu)成合成詞的兩個語素的意義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
物長在土里的部分”,“謗譏”中“謗”“譏”都是“批評”的意思。
偏義復(fù)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gòu)成,而詞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
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雖然它在古漢語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會成為閱讀的障礙。
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兩個語素的構(gòu)成方式——意義上相近或相對,二要結(jié)合語境加以揣摩、
判斷。如“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中的“車騎”,結(jié)合下句則可知偏在“車”義。偏義復(fù)
詞具有臨時、動態(tài)、借用的性質(zhì),一定要借助語境判斷。
須要注意的是:同義詞連用與偏義復(fù)詞很相似,而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區(qū)分開來。同義詞連
用時,其中的每一個實詞的意義都有所保留;而偏義復(fù)詞,是在某一語境下,其中一個語素的
意義失去了。如''無毛羽以御寒暑”(《漢書?刑法志》)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兩個句子相比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義復(fù)詞,偏在“寒”義;后一句中的“寒暑”是兩
個單音節(jié)詞,兼有“寒”“暑”的意思,是兩詞連用。
I.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C
A.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也△與非常也
B.今有一人,入其國期,竊其桃李
C.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嫡姻
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義復(fù)詞必須聯(lián)系語境推斷。A項,出入:本義指出去和進(jìn)來,在語境中偏取“入”的意義,指劉
邦入關(guān)后,嚴(yán)加防守,不讓“他盜”進(jìn)關(guān)。B項,種果樹的地方叫“園”,種蔬菜的地方叫“圃”,
這里偏指“園二C項,婚姻:在古代,女方的父親為“婚”,男方的父親為“姻”,夫婦雙方的父母互
稱作“婚姻”,統(tǒng)稱為親家。D項,存亡:本來指生存與衰亡,在語境中與“危急”對應(yīng),偏取“亡”
的意義,用以強調(diào)蜀漢所處的艱難形勢。A、B、D三項都屬偏義復(fù)詞,C項沒有這種用法。]
2.下列句中有無偏義復(fù)詞,如有,請指出并釋義。
(1)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答:(2)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奉使往來,無留北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巷陌”,偏在“巷”(2)無?!扳孕颉笔峭x復(fù)詞
(3)“異同",偏在"異"(4)無(5)“往來”,偏在“往”
六、依據(jù)語境推斷疑難實詞的含義
高考不僅考查120個常見實詞,還考查許多陌生、疑難的實詞的含義,以及常見實詞的不
常用含義。為此,既要靠平時的積累,又要靠臨場推斷,且兩者要緊密結(jié)合。推斷有方法技巧,
掌握主要推斷方法,并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是應(yīng)對高考文言實詞考查的重要策略。
L對稱推斷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
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jìn)行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
典例分析:
(1)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來推斷加點字的意思。
①彈其地之出,錯誤!其廬之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錯誤!朱纓寶飾之帽,櫻白玉之環(huán)。
③則思錯誤!始而敢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忠不必錯誤!兮,賢不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盡;佩戴;慎重;任用;
(2)翻譯下面文段中的畫線的句子,體會一下對稱法的運用。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
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也?!对姟吩疲?自西向東,自南向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保ü?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依靠道德施行仁義的可以稱王,稱王不必要要等到具有大國的條件。
2.語境推斷法
它主要是利用語境(句內(nèi)語境和句外語境)語句連貫、相承相接的特點,其意義也是上下連貫、
相承相接的特點來推斷實詞含義。這是推斷最主要的方法。
3語法推斷法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
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狀語大
多由副詞充當(dāng)?shù)取#?)劃分句子成分法
“信義著于四?!保ā靶帕x”作主語,可判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煙波微茫值難求”(狀語,確實)
“楚王貪而信張儀”(謂語,信任)
(2)看搭配
“輟耕之壟上”(“之”后接表地點的“壟上”,很明顯,“之”在這里只能譯成動詞“到”才
能與之搭配)
例如:“自放驢,取樵炊爨",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伴浴弊智坝袆釉~“取”,
后有動詞“炊爨”,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yīng)該是“木柴”
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dāng)。
聯(lián)想推斷有課本聯(lián)想推斷和成語聯(lián)想推斷兩種?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
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xué)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不少成語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
后,便可以根據(jù)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
推斷只是推斷,不是確定;推斷不是萬能的,它只是考場上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而且推
斷方法技巧往往不是單一使用的,而要綜合運用。關(guān)鍵在于平時多積累,不斷提高文言文的綜
合閱讀能力。并且,這些推斷方法技巧需要運用嫻熟,能內(nèi)化為一種習(xí)慣,方可有效、高效,
在考場上“過關(guān)斬將”。
【考點2特殊句式】
一、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
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diào)。如:“何厭之有”
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
條件是:①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净靖袷剑褐魇e「誰、奚、胡、何、曷、
安、惡、焉「+動/介】這類句子,介詞(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
向”等)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guān)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
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
以記之,以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保谠恫渡哒哒f》)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薄蛾惽楸怼?/p>
例子:“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
賦.》
彼且奚適也?《逍遙游》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净靖袷剑褐?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I
+賓「余、吾、爾、自、之、是「+動】
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弗”、
“莫”、“弗”、“非”、“否”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保悏邸度?/p>
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yīng)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③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净靖袷剑褐?賓+之(是)
十動】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J(韓愈《師說》)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惟”,構(gòu)成“惟......是.......”的格式,
可將副詞“惟”譯成“只”“只是”或“?!薄耙欢ā钡?。如:“惟利是圖”、“惟命是從”等。
⑷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
時也前置。
例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保ā而欓T宴》);“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保ā而欓T
宴》)
⑤“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
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而。
如: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已經(jīng)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yīng)你”
[“相”代“你”(焦仲卿)]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xiāng)偶書》)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rèn)識我”
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保留,如:請你相信
⑥“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
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
如: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劉蘭芝)”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項脊軒志》)譯文:“生下我六個月,父親就背棄了我(李密)(意
思是父親就去逝了)”
這種情況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ㄏM銓捤∥遥?;有何見教(有什么指教我
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見示”(請指示我)、“見
告”(請告訴我)等。
2.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F(xiàn)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diào)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種情況叫做"定語
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一般都應(yīng)提到中心詞前邊來。另外,定語后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
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后面加“者"字。(1)“中心詞+之+定語+者”這可以看作古漢
語定語后置句式的標(biāo)準(zhǔn)格式。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為學(xué)》)(富和尚不能到達(dá),窮和尚卻到了那里)③石之
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發(fā)出鏗鏘的聲音的石頭,到處的石頭都是這樣的)
(2)“中心詞+定語+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促織》)(村子里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養(yǎng)著一只蟋蟀)
②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想找一個可以出使秦國向秦國回復(fù)的人,
也沒有找到)
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
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給荊軻送行。)
(3)“中心詞+之+定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健強的筋骨)
可以看出,這類例子中的定語一般是由形容詞擔(dān)任,反過來說,由形容詞擔(dān)任的修飾性定語如
果后置,通常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
(4)“中心詞+定語”
這種格式和判斷句中的主語直接加表語一樣,沒有任何語言標(biāo)志,辨識起來較困難。但這
種情況出現(xiàn)很少,曾經(jīng)選進(jìn)過中學(xué)教材的《西門豹治鄴》中有一句:“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縉
單衣,立大巫后?!保ǜS著十來個女徒弟/跟隨的女徒弟有十來個……)這里,“女”是“弟子”
的定語,被后置了。如果辨識不清,學(xué)生可能理解成“堂弟的子女十來個人……”或“跟著弟
弟、兒子、女兒大約十來個人”?!肚迨犯濉肪矶宓摹稖髠鳌?,內(nèi)中有一句:“江南人客都
下者,將擊鼓訟冤,繼知無其事,乃散?!边@里的“江南人客都下者”就是一個“中心詞+定語
+者”模式的定語后置句,意思是“?。木樱┰诰┏堑慕先恕?。如果不熟悉定語后置句的語
法結(jié)構(gòu),這樣的句子就無法理解和翻譯。
(5)“中心詞+而+定語+者”
①''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張溥《五人碑墓記》("能夠不改變自己
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
(6)數(shù)量詞做岸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格式:“中心語+數(shù)量岸語”
①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
多名騎兵,數(shù)萬名士兵"
3、狀語后置
我們知道,在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
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文言文中,
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
(1)格式:動+以+賓
①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譯文:"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稟告大功告成"
②申之以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fù)講述"
(2)格式:動+于(乎,相當(dāng)"于")+賓
①生乎吾前(《師說》)譯文:"生在我的前面"(3)格式:形+于+賓
①長于臣(《鴻門宴》)譯文:"(他,指項伯)比我長(大)"
(4)省略了介詞的狀語后置句:格式:動+賓①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荊軻刺秦王》
4、主謂倒置【主語后置句】
為了強調(diào)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dá)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ā队薰粕健罚┳g文:"你太不聰明了"
二、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的句式。
(1)用"者......也"表判斷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②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而欓T宴》
(3)用“者"表判斷
①"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5)用唧""乃""則""皆""本""誠""亦"嗦""必”“固”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
表示否定判斷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賤人。
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
(6)無標(biāo)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biāo)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O
如:此亡秦之續(xù)耳?!而欓T宴》
(7)句末用也表判斷。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
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
判斷詞則多起來。
三、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動關(guān)系,也就是說,主語是位于動詞所表示的
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1.有標(biāo)志(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①“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J(……被天下人嘲笑)
②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而欓T宴》
(2)用"被"表被動
①“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或“見……于……”表被動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J
(4)用“于”或“受……于……”表被動
①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稁熣f》
②使不辱于諸侯?!读H藺相如列傳》
③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冻啾谫x》
2.無志
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
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保ā顿Y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舉孝廉不行?!稄埡廪D(zhuǎn)》
「注意」"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
諫議書》),但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么樣”
的客氣說法,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主語的省略
A.承前省
沛公軍霸上,(沛公)未得與項羽相見?!而欓T宴》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
B.蒙后省
(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而欓T宴》
C.對話省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鴻門宴》
D.自稱省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華
(2)謂語的省略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
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省略兼語“使”“令”“命”等動詞的賓語常兼做后邊一個主謂短語的主語,這個詞就稱為
兼語。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读H藺相如列傳》
【高考文言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
1.【而】
(1)作連詞
①表并列,譯為“并且、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
注:并列關(guān)系連詞兩側(cè)的詞語可以調(diào)換,調(diào)換后語意不發(fā)生變化。
②表承接,譯為“就、接著、然后”。
例: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表遞進(jìn),譯為“而且”。
例: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師說》)
④表轉(zhuǎn)折,譯為“卻、但”。
例: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⑤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使”。
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⑥表因果,譯為“因而、所以”。
例: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⑦表修飾,譯為“著、地、的”。
例:吾嘗踐而望矣。(《勸學(xué)》)
⑧表示目的關(guān)系,譯為“來”。
例:綬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2)作代詞
表第二人稱,譯為“你(們)、你(們)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3)與“而”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而已】放在句末,相當(dāng)于“罷了”。
例: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而后】譯為“才,方才”。
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而況】即“何況”,表反問的語氣。
例: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ā吨G太宗十思疏》)
【既而】譯為“不久,一會兒”。
例:既而得其尸于并。(《促織》)
【鏈接高考】(1)(全國卷1)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而: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不
逢
(2)(新高考I卷)閹人憤而去。而: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不譯
(3)(新高考∏卷)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而: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邊……一邊
2.【何】
(1)作疑問代詞
①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譯為“哪里,什么”。
例: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作定語,譯為“什么”。
例: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作疑問副詞
①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譯為“為什么、怎么”。
例: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②用在形容詞前,表程度深,譯為''多么”。
例:隱隱何句甸。(《孔雀東南飛》)
⑶通“呵",譯為“喝問”。
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4)與“何”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
沛公大驚,日:“為之奈何?”(《鴻門宴》)
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
“拿什么”“憑什么”等。
例: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例:無何,宰以卓異聞。(《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例: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何必】譯為“不必”,表反問語氣。
例: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何許】譯為“什么地方”。
例:大鐵椎,不知何許人。(《大鐵椎傳》)
【何其】譯為“多么、怎么這樣”,表程度。
例: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p>
【鏈接高考】
(1)(江蘇高考)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
無何:不久、沒多久(2)(江蘇高考)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xù),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
一快也?若之何:為什么
(3)(全國卷In)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何:疑問副同,怎么
3.【乎】
(1)作語氣助詞
①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呢”。
例: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③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④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譯為“啊、呀”等。
例: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2)作介詞
相當(dāng)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3)作形容詞詞尾
譯為“……的樣子”“……地”。
例: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赤壁賦》)
【鏈接高考】
(1)(江蘇高考)兒饑否?將無寒乎?乎:助詞,表疑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
(2)(江蘇高考)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乎:助詞,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
(3)(全國卷IID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乎:助詞,用在句中起
緩和語氣的作用或表示語氣的停頓
4.【乃】
(1)作副詞
①表順承,譯為“就”。
例: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表條件,譯為“才"。
例: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③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④表示對事物范圍的限制,譯為“只”等。
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jì)》)
⑤表判斷,用在判斷句中,譯為“是、就是”。
例: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2)作代詞
用作第二人稱,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3)與“乃”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例: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鏈接高考】
(1)(全國卷I)乃裒羨緡得二千,復(fù)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乃:表順承,于是、就
(2)(全國卷ΠI)文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蹦耍焊痹~,表判斷,是
(3)(全國卷IlD陵寢皆在邑境,歲時繕治無虛日,今乃與百縣均賦,曷若置此。乃:《轉(zhuǎn)折,
去口、竟然
5.【其】
(1)作代詞
①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譯為“他(們)的”。
例: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②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的小主語,譯為“他”。
例: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③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例: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④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例: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⑤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作副詞
①表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還是”。
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p>
②表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③加強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
例: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3)作連詞
①表示選擇關(guān)系,譯為“是……還是……”。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ā恶R說》)
②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4)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例:路曼曼其修遠(yuǎn)今。(《離騷》)
【鏈接高考】
(1)(全國卷II)其見重如此。其:指代第三人稱,他(2)(江蘇高考)即不能慈琴燔鶴以飽,夫
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其:反問語氣。難道
(3)(全國卷I)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其:第三人稱代詞,他的
6.【且】
(1)作連詞
①表遞進(jìn),譯為“而且”“況且”。
例:且爾言過矣。(《季氏將伐顓臾》)
②表讓步,譯為“尚且”“還”。
例:為眾人師且不敢。(《柳河?xùn)|集》)
③表并列,譯為“又”“和”。
例: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作副詞
①將,將要。
例: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②暫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3)與“且”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
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兵車行》)
【鏈接高考】
(1)(全國卷[)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且:表遞進(jìn)關(guān)系,譯為“而且”“并
(2)(江蘇高考)且休矣!且:副詞,暫且,姑且
(3)(全國卷ΠI)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且:副詞,譯
為“況且”
7.【若】
(1)作動詞
①像,好像。
例:背若泰山。(《逍遙游》)
②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作代詞
①表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們)的”。
例: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②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
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3)作連詞
①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設(shè)”等。
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孔雀東南飛》)②表揣測,譯為“好像”“似乎”。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4)與“若”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之
意。
例:若夫霍雨霏霏。(《岳陽樓記》)
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鏈接高考】
(1)(全國卷W)若先面咨,必反為所責(zé)矣。若:連詞,住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如,如果”
(2)(江蘇高考)遍視其困篋而索然若故。若:動詞,譯為“像”“好像”“如同”
(3)(全國卷IlD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若: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如,如
果“
8.【所】
(1)作名詞,譯為“處所,地方”。
例: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2)作助詞
①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名詞性“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的人”"……的事物”“……的
情況”等。
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②“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
例: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③“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所以”。
?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
例: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3)與“所”有關(guān)的復(fù)合虛詞
【所謂】所說的。
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到處,所在之處。
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鏈接高考】(1)(全國卷II)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shù)之士,當(dāng)責(zé)所屬保任。所:放在
動詞前,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
(2)(新高考I卷)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所:“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
所……”的格式,表示被動(3)(新高考∏卷)葛幃敝籬,有寒士所不堪者。所:放在動詞前,
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
9.【為】
(1)作動詞,讀w6i
①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應(yīng)該根據(jù)具體語境判斷。
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②以為,認(rèn)為。
例: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③判斷詞,是。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2)作介詞,讀WGi
①表被動,譯為“被”。
例: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②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因為”。
例: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③介紹涉及的對象,譯為“給、替”。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④對,向。
例:為之奈何?(《鴻門宴》)
(3)作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讀w6i。
例: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鏈接高考】
(1)(全國卷II)徽宗觀所作,稱為奇才。為:判斷動詞,是
(2)(全國卷I)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為:動詞,作,寫
(3)(新高考U卷)瑞生平為學(xué),以剛為主。為:動詞,作
10.【之】
(1)人稱代詞
①代自身或?qū)Ψ???勺g為“我”或“你二
例: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藺頗藺相如列傳》
君將哀而生之乎?您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捕蛇者說》
②第三人稱代詞??纱?、事、物,譯為“他”、“他們”、“它”等。
例:作《師說》以貽之?!稁熣f》
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鴻門宴》
③指示代詞,可譯為“此”、“這”、“這樣"例:之二蟲,又何如?《逍遙游》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读H藺相如列傳》
(2)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輟耕之壟上?!蛾惿媸兰摇?/p>
胡為乎遑遑于何之?《歸去來兮辭》
(3)結(jié)構(gòu)助詞
①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的
例: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稁熣f》
壬戌年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②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定語與中心語是領(lǐng)屬關(guān)系,可不譯。
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稁熣f》
③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定語與中心語是同一關(guān)系,可譯為“這樣的、那樣的”說是
指示代詞也可。
例: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④補語的標(biāo)志,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例: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
在也。
⑤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取消獨立性后該句子就做了某句子的成分了),可不譯。
例: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稜T之武退秦師》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队|龍說趙太后》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風(fēng)之搖草木。
⑥用在前置賓語和謂語之間,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刹蛔g。
例:夫晉何厭之有?!稜T之武退秦師》
⑦用在中心語之后,是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刹蛔g。
例:蚓無爪牙之利?!秳駥W(xué)》
馬之千里者。《馬說》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
(4)語氣助詞,
①“之”字用在句末,在動詞、形容詞或時間名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不譯出。
例: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肚G軻刺秦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
11.【于】
(1)介詞
①表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在”、“從”、“到”
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投之于河。
②“在……方面”、“在……中”
例: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冻鰩?/p>
表》
③“由于”、“因為”
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jìn)學(xué)解》
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nóng)。
④表示行為的時間范圍,可譯為“在”、“到”
例: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恫渡哒哒f》
⑤表示動作的方向或?qū)ο?,可譯為:“向”、“對,對于"、“給”等
例: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冻啾谥畱?zhàn)》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日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稁熣f》
嫁禍于人
⑥用于被動句中,可譯為“被”
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稁熣f》
兵破于陳涉,地奪于劉氏?!稘h書賈山傳》
⑦用于形容詞、不及物動詞后面,表比較,可譯為“比”
例: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妒竦离y》
苛政猛于虎也?!恫渡哒哒f》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秳駥W(xué)》
⑧引出動作的發(fā)出者,可譯為“由”、“讓”
例:不自選擇,但決于狐。
(2)連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豆角烘干機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草酸分析純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航空用鋁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及產(chǎn)銷需求預(yù)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聚光太陽能發(fā)電行業(yè)運營動態(tài)及投資風(fēng)險分析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離子管行業(yè)供需趨勢及投資風(fēng)險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電氣控制器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球籠修理包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煤灰轉(zhuǎn)行業(yè)市場運營模式及未來發(fā)展動向預(yù)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青年聲樂班課程設(shè)計
- 模具設(shè)計與塑件課程設(shè)計
- 口袋妖怪黃版隱藏道具
- excel自動生產(chǎn)排程(至柔Ⅱ) 最新版
- 湖北某創(chuàng)省優(yōu)質(zhì)安全文明工地實施方案(楚天杯)_secret
- 案例分折----奇瑞信息化
- 九陽真經(jīng)原文
- 企業(yè)有價證券管理制度
- 機關(guān)工作人員考勤表Excel模板
- 日照市重點支柱產(chǎn)業(yè)情況
- 兒童過敏性休克ppt課件
- 安全生產(chǎn)文明施工措施費用明細(xì)報表范文
- 腹腔鏡設(shè)備的使用和保養(yǎng)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