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之風俗禮儀練習題匯編
一、選擇類
1.下列文化常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的總稱。文房即書房。
B.犧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保w全為“牲”。
C.社稷:對土神和谷神的總稱,舊時也代指國家。
D.禊:古代春季在水邊舉行的除去所謂不祥的祭祀。
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春秋時期,一輛
兵車,配甲±3人,步卒72人,稱一乘。
B.“參乘”又叫“車右”,指陪乘并護主的人,樊噲作為一名武士,當時身份為沛公的
保鏢。
C.冠者,成年人,20歲以上的人。古時女子和男子20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童
子,少年,指不到20歲的男子。
D.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
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3.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母卷的一項是()
A.“齋戒”,古代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節(jié)制飲食,表示虔誠。
B.中國是禮儀之邦,來往稱呼接洽,多使用敬辭,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
在下,都是敬稱用語。
C.“進諫”,是對君主、尊長或朋友進言規(guī)勸,同樣指下級對上級、臣子對君主、年
幼者對長者進行的勸告建議的方式。
D.“避諱”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黛
玉因母親名字有“敏”字,所以寫“敏”字時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筆,即為“避諱”之舉。
4.下列關于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古時一車四馬是一乘,同時配有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
B.古人的名字,幼年時取名,成人時(男子20歲,女子15歲)取字。平輩之間互
稱字,上對下、長對少稱名,自稱稱名表示謙卑。
C.《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史書,相傳為魯
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D.“釁鐘”,是一種祭祀儀式。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叫作“釁
第1頁共19頁
鐘”。
5.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三公,官名合稱。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為
三公。
B.頓首即叩頭,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空首即以頭至手而不觸地,是尊長
對對方的答禮或古人在書信末表致敬。
C.秩:可指官員的官階、品級?!百H秩”指官員降級,“增秩”指官員加級,“秩滿”指
官員任期屆滿。
D.隋唐以后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審議、草
擬和執(zhí)行。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五之夜:農(nóng)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B.先大母:敬稱自己已去世的祖母。
C.束發(fā):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標志。
D.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
7.下列各項有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原指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兩個丫髻的發(fā)型,后來用以代指少年時代。
B.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下九,在這一天婦女常置酒歡聚,嬉戲娛樂。
C.孝廉,本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亦是漢代所設的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
D.鳳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因為中書省設在禁苑之中,所以常用以代稱中書省。
8.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祭祀時,牛羊豕三牲全備被稱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則為少牢。古代祭祀所
用犧牲行祭前須先飼養(yǎng)于牢。
B.郎中本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戰(zhàn)國始有,秦漢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
郎為各部要職。
C.“爵通侯”中,“通侯”是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分為
不同的等級,有些爵位可以世襲。
D."為降虜于蠻夷”中的“蠻夷”,古代指邊遠地區(qū)的民族?!耙摹笔侵袊糯鷮δ戏降?/p>
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蠻”是中國古代對東方的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在本文中指年號,不指地名。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漢武帝時始建。
B.尚書,該句中指官名,為尚書省吏、戶、禮、兵、開h工六部之長官,副職為侍
第2頁共19頁
郎。
C.服闋,指守喪期滿脫除喪服,又稱服竟、服除。服,指喪禮規(guī)定應穿戴的喪服。
D.致仕,指交還官職,亦即辭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詞與它的意義相同。
10.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之交”指的是平民身份(沒有做官)時候就結(jié)交的朋友。
B.漢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擔任官職,叫“舉孝廉”。
C.封建時代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叫“乞骸骨”,意即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養(yǎng)老。
D.秦漢之前,位次以左為尊,以右為卑。
1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乏碩的一項是()
A.青青子衿子:對對方的尊稱。
B.令以責之里正里:古代基層行政組織。
C.千乘之國乘:古時一車一馬為一乘。
D.押正旦帶枷上正旦:傳統(tǒng)戲曲中的女主角。
12.下列各項對文學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荊軻刺秦王》中的“變
徵之聲”是角徵二音之間接近徵音的聲音,聲調(diào)悲壯。。
B.“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源自《左傳》“晉楚治兵,源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
古代行軍計程以十五里為一舍,主動退讓四十五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C.陛下是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
的尊稱。
D.郎中,戰(zhàn)國時為宮廷近侍,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
司事務。宋代以來,南方方言也尊稱醫(yī)生為郎中。
13.下列對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禊,一種祭禮。修禊,古代民俗,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后始固定
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祛除不祥。
B.“三徑”:西漢末年,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條小徑,只與求
仲、羊仲來往,后人因以“三徑”代隱士住處。
C.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只供長輩
和自己稱呼。
D.《水經(jīng)注》,由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可稱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
創(chuàng)者,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影響頗大。
1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3頁共19頁
A.祖餞,古代餞行的一種隆重儀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設宴為人送行,“祖帳”
是指在道旁設帳餞行。
B.丁憂是指根據(jù)儒家傳統(tǒng)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必須
辭官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憂”又有“內(nèi)外憂”,其中“內(nèi)憂”指的是母親去世。
C.奉朝請,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請,秋季朝見為
朝。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隋唐列為六部之首。長官為吏部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歷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事務。
15.下列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指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所以“左遷”是升職,“超遷”是超級提拔,“喬遷”
是祝賀別人喜遷新居或升官。
B.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
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C.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
稱呼年齡是有區(qū)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D.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玄宗、欽宗、太祖,并非
所有帝王都有廟號。
16.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說法,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相坐,即“連坐”,古時的一種罪名,指一個人犯了罪,有關的人連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詞,表示尊敬對方。
C.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少牢”,一般用于天子祭祀社稷。
D.丈人,古代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與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譯為“您”。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考之宴,言笑晏晏(《氓》)
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束為兩結(jié),向上分開,形狀如角,叫“總角”,后用以指
代少年時代。
B.帝高陽之苗裔兮,朕辜手日伯庸食(《離騷(節(jié)選)》)
皇考:古代有王族血統(tǒng)的人對已故父親的美稱,屈原和楚王同姓,故用此稱???,
稱已故的父親。
C.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古代下九日,婦
女常置酒歡聚,嬉戲娛樂。
第4頁共19頁
D.捫爹歷升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難》)
參、井:星宿名,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
宿,參、井是其中的兩宿。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
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察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
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
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
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俱疏言之。
正統(tǒng)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谷各數(shù)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
戶,隨分支給,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
足,不聽離任。仍令用筆彎以時稽察?!痹t行之。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筑堤
障,計里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并令種樹鑿井,榆柳夾路,道無渴者。大同孤
懸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別設御史治之。盡奪鎮(zhèn)將私墾田為官屯,以資邊用。威惠
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在官九年,遷左侍郎,食一心修。
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quán)
責人丕黑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
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
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
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shù),前后在任十九年,TP?卜磨,皆令歸治喪,旋起復。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及駕陷土木①,大
臣憂國無主,請皇太后立郵王。九月,景帝立。
景帝知謙深,所論奏無不從者。用一人,必密訪謙。謙具實對,無所隱,不避嫌怨。
由是諸不任職者皆怨,而用弗如謙者,亦往往嫉之。諸御史以深文彈劾者屢矣,賴景帝
破眾議用之。
謙性故剛,又始終不主和議,雖上皇實以是得還,不快也。徐有貞以議南遷,為謙
所斥,嘗切齒謙。石亨本以失律削職,亦不樂謙,內(nèi)侍曹吉祥等皆素憾謙。
港拳八年正月壬午,亨與吉祥、有貞等既迎上皇復位,即執(zhí)謙下獄。都御史蕭惟禎
定澈,坐以謀逆,處極刑。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
及籍沒,家無余資。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英宗亦悔之。又數(shù)年,謙事白。
第5頁共19頁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注]①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發(fā)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瓦剌俘虜。于謙等大臣奏
明皇太后,立邸王朱祁在為帝(即景帝),尊明英宗為上皇(太上皇)。
1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
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
B.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
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
C.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
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
D.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
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
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憲官,指監(jiān)察執(zhí)行法紀的官吏。風憲,即風紀法度。古代御史掌糾彈百官,
正吏治之職,故以“風憲”稱御史。
B.二品俸,即二品官員的俸祿。二品,官階等級,即九品官階中的第二個等級。
三國魏始設九品官階,歷朝因之。
C.丁內(nèi)外艱,指的是遭遇父母親人之喪,回鄉(xiāng)守孝。古時父親或祖父去世,稱丁內(nèi)
艱;母親或祖母去世,稱丁外艱。
D.景泰,邸王朱祁鈕稱帝后的年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
皇帝開國后首立年號稱為建元。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謙富有才華,受人尊重。他與皇上對答時,皇上為之側(cè)耳傾聽;顧佐任都御
史時,對待屬下非常嚴厲,卻唯獨禮敬于謙。
B.于謙勤于政務,體恤百姓。他輕騎巡視,接見走訪父老;建議朝廷給缺糧的下
等民戶提供糧食,年老有病及貧困者免除償還。
C.于謙為人正直,遭人嫉恨。他不阿諛賄賂權(quán)貴,回答皇上詢問,毫無隱瞞,不
稱職的恨他,不如他的妒他,因而被多次彈劾。
D.于謙為官清廉,含冤而死。他死后被抄家,家無余財。英宗曾力排眾議任用于
謙,但仍將于謙處死。數(shù)年后冤案才大白天下。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
第6頁共19頁
(2)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
22.于謙巡撫河南、山西,“威惠流行”。請列舉“威”的表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溫仲舒,字乘陽,河南人木十洋目二年,舉進土,端拱初,拜右正言,三年,拜工
部中。秋,彗星見,召對別殿,仲舒以為:“國家平太原以來,燕、代之交,城守年深,
殺傷剽掠,彼此迭見。大河以北,農(nóng)桑廢業(yè),戶口減耗。凋敝之余,極力奉邊,丁壯備
徭,老弱供賦。遺廬壞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猶云樂輸。加以兵卒踐更,行者辛苦,
居者怨曠。愿推恩宥,以綏民庶?!蹦臼壹渭{之,遂故河北。淳化二年,拜右諫議大夫、
樞密副使。四年,罷知秦州。先是,俗雜羌、戎,有兩馬家、朵藏、梟波等部,唐末以
來,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門若,多產(chǎn)良木,為其所據(jù)。歲調(diào)卒采伐給京師,必以
費假道于羌戶。然不免攘奪,甚至殺掠,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歷按諸卷,諭其首以
威信諸部獻地內(nèi)屬。既而悉徒其部落于渭北,立堡若以限之。民感其惠,為畫像祠之。
會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謂近臣日:“仲舒嘗總機密之職,在吾左右,當以綏懷為務古伊、
洛之間,尚有羌、渾雜居,況此羌部內(nèi)屬,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
騷動,又煩吾關右之民?!蹦嗣P翔薛惟吉與仲舒對易其任。連知興元江陵二府加給
事中會內(nèi)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戶部侍尋參知政事二后為內(nèi)地歲獲
巨木之利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門重鎮(zhèn)須大臣鎮(zhèn)撫,非張齊賢、溫仲舒不可,令宰
相諭旨,皆不愿往。未幾,復知審官院。大中祥符中,進秩戶部尚書三年,判昭文館大
學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贈左仆射,謚恭肅。仲舒敏于應務。少與呂蒙正契厚,又
同登第仲舒黜廢累年,蒙正居中書,極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土論簿之自為正
言至貳樞密,皆與寇準同進,時人謂之“溫寇”。
(節(jié)選自《宋史?溫仲舒?zhèn)鳌罚?/p>
23.下列對文言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連知興元/江陵二府加給事中/會內(nèi)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戶
部侍郎/尋參知政事/二省后為內(nèi)地/歲獲巨木之利/
B.連知興元/江陵二府/加給事中/會內(nèi)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
戶部侍郎/尋參知政事/二碧后為內(nèi)地/歲獲巨木之利/
C.連知興元/江陵二府/加給事中/會內(nèi)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戶
部侍郎/尋參知政事/二若后為內(nèi)地/歲獲巨木之利/
D.連知興元/江陵二府/加給事中會內(nèi)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
戶部侍郎/尋參知政事/二碧后為內(nèi)地/歲獲巨木之利/
第7頁共19頁
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號是古代帝王紀元所立名號?!疤脚d國”是宋太宗所用年號,表示要成就一
番新事業(yè)。
B.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疤凇笔菑R號,開國第二位君
主多以此稱呼。
C.戶部是中國封建時代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軍需等事務的官署,其長官
為戶部尚書。
D.謚是古代皇帝、貴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帶有褒揚意義的稱號,
例如“恭肅
2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仲舒正直敢言,切中時弊。他分析邊境多年戰(zhàn)爭給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造成的禍
患,指摘奸臣不實之說,勸諫皇上推恩安民,這些意見被采納。
B.溫仲舒善于治理,為民愛戴。他在秦州知州任上,采用多種手段來限制當?shù)厍?/p>
族各部落活動范圍,人民感念他的恩德,為他畫像來奉祀他。
C.溫仲舒曾受重用,頗受信賴。他先后在工部、戶部任職,還曾任中樞職務,為
皇帝近臣;他曾經(jīng)遭小人讒言攻擊,但皇帝不為小人所惑。
D.溫仲舒以怨報德,被人詬病。他被貶謫多年,后經(jīng)與他交情深厚的呂蒙正引薦,
才被重新任用;他沒有感恩反倒攻擊呂蒙正,被土人鄙薄。
2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歲調(diào)卒采伐給京師,必以贊假道于羌戶。
(2)仲舒至,部兵歷按諸碧,諭其酋以威信,諸部獻地內(nèi)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周迪,臨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強弩,以弋獵為事。侯景之亂,迪
宗人周續(xù)起兵于臨川,梁始興王蕭毅以郡讓續(xù),迪召募鄉(xiāng)人從之,每戰(zhàn)必勇冠眾軍。續(xù)
所部渠帥,皆郡中豪族,稍驕橫,續(xù)頗禁之,渠帥等并怨望,乃相率殺續(xù),推迪為主,
迪乃據(jù)有臨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討蕭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觀成敗。文育使
長史陸山才說迪,迪乃大出糧餉,以資文育。勃平,以功加振遠將軍,遷江州刺史。
高祖學禪,王琳東下,迪欲自據(jù)南川,乃總召所部八郡守宰結(jié)盟,聲言入赴,朝廷
恐其為變,因厚慰撫之。世祖町住,進號安南將軍。熊曇朗之反也,迪與周敷、黃法撲
等率兵共圍曇朗,屠之,盡有其眾。王琳敗后,世祖征迪出鎮(zhèn)濫城,又征其子入朝,迪
越起顧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屬于迪。至是與黃法撲率其所部單巧,世祖錄其破
第8頁共19頁
熊曇朗之功,并加官賞,迪聞之,甚不平,乃陰與留異相結(jié)。及不呼討異,迪疑懼不自
安,乃使其弟方興率兵襲周敷,敷與戰(zhàn),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詔赦南川土民為
迪所掛誤者,使江州刺史吳明徹都督眾軍,與高州刺史黃法撲、豫章太守周敷討迪。
初,侯景之亂也,百姓皆棄本業(yè),群聚為盜,唯迪所部,獨不侵擾,并分給田疇,
督其耕作,民下肆業(yè),各有贏儲,政教嚴明,征斂必至,余郡乏絕者,皆仰以取給。迪
性質(zhì)樸,不事威儀,然輕財好施,凡所周贍,毫厘必鈞,訥于言語,而襟懷信實,臨川
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雖加誅戮,無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靈洗擊破之,迪又與十
余人竄于山穴中。目月轉(zhuǎn)久桐隨之花稍苦叁后遣人士出隕山郡克魚鞋邑鹿金丈魚主邑壬
壹憧川木堂整木牙執(zhí)之仝要迎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隨入山中,誘迪出獵,伏兵于道傍,
斬之,傳首京都。
(選自《陳書?周迪傳》,有刪改)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月轉(zhuǎn)久/相隨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臨
川太守駱牙/牙執(zhí)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轉(zhuǎn)久/相隨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處/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臨川
太守駱牙/牙執(zhí)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轉(zhuǎn)久/相隨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臨川
太守駱牙/牙執(zhí)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轉(zhuǎn)久/相隨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處/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臨川
太守駱牙/牙執(zhí)之/令取迪自效
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受禪,,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B.“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
C.“闕”是指古代王宮祠廟門前兩邊的高建筑物,“詣闕”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師”指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如“王師北定中原日”中“王師”。
2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迪作戰(zhàn)勇敢,被擁為主。侯景叛亂時,周迪跟隨周續(xù)作戰(zhàn),每次戰(zhàn)斗必定勇
冠三軍;后周續(xù)對部下嚴加約束,被部下怨恨而殺,大家推舉周迪為主。
B.周迪明辨局勢,受到封賞。周文育討伐蕭勃時,周迪按兵不動觀望成??;后來
周迪主動提供大量糧餉來資助周文育,平定蕭勃后他因功加封為振遠將軍。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黃法撲等打敗熊曇朗的功勞,對他們
升官賜賞,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異勾結(jié),并派弟弟領軍襲擊了周敷。
第9頁共19頁
D.周迪體恤民情,受民保護。侯景叛亂時,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嚴明;世祖
討伐周迪時,百姓感念其德,雖遭誅戮,也無人說出他的蹤跡。
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輕財好施,凡所周贍,毫厘必鈞,訥于言語,而襟懷信實,臨川人皆德之。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第10頁共19頁
參考答案:
1.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文化常識的能力。
D.“古代春季在水邊舉行的除去所謂不祥的祭祀”錯誤,應該是“古代春、秋兩季為消除不祥
而在水邊舉行的祭祀”。
故選D。
2.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古時女子和男子20歲行冠禮”錯,應該是“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不行冠禮,而在
十五歲時行“笄禮”。
故選C。
3.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膝下……在下,都是敬稱用語”錯誤。“膝下”“在下”是謙辭。
故選B。
4.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紀傳體史書”錯誤,《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故選C。
5.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錯。東漢至魏晉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B.“是尊長對對方的答禮或古人在書信末表致敬”錯。頓首,古人在書信開頭或末尾表致敬。
空首,尊長對對方的答禮,是國君答拜臣下的禮節(jié)。
D.“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審議、草擬和執(zhí)行''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分別負責草擬、審議和執(zhí)行。
故選Co
6.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標志”錯誤。應該是成童的年齡。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以
第1頁共19頁
代指成童之年。
故選C。
7.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
B.“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下九”說法錯誤。下九:農(nóng)歷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
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
故選B。
8.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J“夷,是中國古代對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蠻,是中國古代對東方的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錯。
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是“南蠻、北狄、東夷、西戎”。
故選D。
9.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尚書,該句中指官名”錯誤。根據(jù)語境,“尚書”應指尚書省,不指官名?!吧袝筘辈攀?/p>
官名,是尚書令及仆射的屬官,隋、唐時秩正四品。
故選B。
10.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D.“秦漢之前,位次以左為尊,以右為卑”說法錯誤,秦漢之前,位次以右為尊?!读H藺相
如列傳》中海池之會后“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可以佐證。
故選D。
11.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一車一馬為一乘”錯誤,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故選Co
12.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舍,古代行軍計程以十五里為一舍,主動退讓四十五里”說法錯誤,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
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
第2頁共19頁
故選B。
13.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字是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錯。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女子十五歲笄禮后,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
可見字是給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稱呼的,名是給長輩和自己稱呼的。
故選C。
14.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請,秋季朝見為朝"錯誤。諸侯春天朝見皇帝叫朝,秋天朝見皇
帝叫請。泛稱朝見皇帝。
故選C。
15.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所以,左遷是升職”錯,左遷,降低官職,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
稱為左遷。
故選Ao
16.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叫,少牢,”說法有誤。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
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吧倮巍敝挥醒?、豕,沒有牛。牛、羊、
豕三牲全備為“太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故選C。
17.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古代有王族血統(tǒng)的人對己故父親的美稱“錯誤?;士迹瑢σ压矢赣H的美稱,不限于“古代
有王族血統(tǒng)的人
故選B。
18.C19.C20.D21.(1)(于謙)出京城巡察江西時,昭雪數(shù)百件冤案。他上書
說陜西一些地方的官校成為民間禍害,皇上命令派御史去逮捕他們。
第3頁共19頁
(2)通政使李錫迎合王振的旨意,彈劾于謙,說他因為長久不得升遷而有怨恨情緒,擅自推
薦別人來代替自己。于謙被交付法司,判了死罪,在獄中關了三個月。22.①監(jiān)察縣吏,
預備糧不足者,不得離任;②責令亭長監(jiān)督修繕堤壩;③把將領私墾田地全部收為官有;④
太行山的盜賊因為于謙而不敢露面。
【解析】18.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縱觀四個選項,“三楊”指三個人,作“在政府”的主語,不可斷開,而且“初”指當初,作時間
狀語,應與后面斷開,故排除A、D項。“朝上”與“夕報”都是主謂結(jié)構(gòu),不可斷開,且“空
橐以入”句意完整,需與后文斷開,故排除B項。
故選C。
19.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
C項,錯誤。古時父親或祖父去世,稱丁外艱;母親或祖母去世,稱丁內(nèi)艱。
故選C。
20.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項,“英宗曾力排眾議任用于謙”錯誤。根據(jù)原文“賴景帝破眾議用之”可知力排眾議任用于
謙的是“景帝”,處死于謙的是“英宗”。
故選D。
21.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⑴按,巡察;雪,昭雪;疏奏,同義復用,上書;為,成為;捕,逮捕;補充省略的主語“于
謙”。
(2)阿,阿諛、迎合;指,通“旨”,旨意;以,因為;怨望,同義復用,怨恨;“自代”,賓語
前置,應為‘'代自",代替自己;論,判罪;系,拘囚。
22.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信息點集中在第三段,“威”指的是治政嚴厲、秉公辦事的部分。
由“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可知答案①,要求官員善始善終。
由“謙令厚筑堤障,計里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可知答案②,要求亭長盡職盡責。
由“盡奪鎮(zhèn)將私墾田為官屯,以資邊用”可知答案③,要求邊將公而忘私。
由“太行伏盜皆避匿”可知答案④,震懾盜賊不敢輕舉妄動。
參考譯文: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
第4頁共19頁
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
有對于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
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陜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
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实壑烙谥t可以承擔重任,于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
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到任后,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qū),訪問
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
正統(tǒng)六年,于謙上疏說:“現(xiàn)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shù)百萬谷物。請于每年三月,令
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貧困戶,把谷物分發(fā)給他們。等秋收后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
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并命
令監(jiān)察官員經(jīng)?;橐暡??!毕略t令照此執(zhí)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漲水沖缺堤岸。
于謙令加厚防護堤,計里數(shù)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于
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單獨遠在邊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難于前往,奏請
另設御史管理。把鎮(zhèn)守將領私自開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用以資助邊防經(jīng)費。他的威望恩德
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在職九年,升任左侍郎,領二品官的俸祿。
當初,楊士奇、楊榮、楊博主持朝政,素來很看重于謙。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
章,晚上便得到批準,都是“三楊”主辦的。但于謙每次進京商議國事時,都是空著口袋進
去,那些有權(quán)勢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這時,“三楊”已經(jīng)去世,太監(jiān)王振掌權(quán),正好
有個姓名和于謙相似的御史,曾經(jīng)頂撞過王振。于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
通政使李錫逢迎王振的指使,彈劾于謙因為長期未得晉升而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
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后來王振知道搞錯了,把他放出來,降職為大
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宮門前上書,請求于謙留任的人數(shù)以千計。前后
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時,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不久便起用原職。
正統(tǒng)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
帝親征。正統(tǒng)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
持皇帝親征。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請皇太后立郵王為皇帝。九
月,郵玉即帝位為景帝。
皇帝很了解于謙,所議論奏請的事沒有不聽從的。任用一個人,一定悄悄訪問于謙。于
謙實事求是地回答,沒有隱瞞,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稱職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
他那樣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詞上奏彈劾他,全靠景帝力排
眾議,加以任有。
第5頁共19頁
于謙的性格很剛強,又始終不贊成講和,雖然上皇因此能夠回來,但上皇并不滿意。徐
有貞因為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經(jīng)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石亨本來因為違犯了軍法
被削職,也不喜歡于謙,內(nèi)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謙。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上皇恢復了帝位,立即把于謙逮捕入獄。
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因為謀反,于諭被判處死刑。丁亥,把于謙在鬧市處死并棄尸街頭,
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軍邊疆。
到抄家的時候,家里沒有多余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全國的人都認為他是
冤枉的。英宗也后悔了。又過了幾年,于謙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23.C24.D25.C26.(1)(朝廷)每年調(diào)遣士兵砍伐(樹木)來供應京都的
需要,必須用財物向羌族人借道。
(2)溫仲舒到任后,部署軍隊依次巡視各寨,向他們的首領宣示威信,各部落獻出地盤歸
附(朝廷)。
【解析】2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
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連知興元、江陵
二府”語意已盡,應該斷開;排除A,“給事中”為官職,做“加”的賓語,其后應斷開,排除D;
“還”做“內(nèi)侍”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后邊的“尋”、“歲”都為時間狀語,前邊都應
斷開。故選C。
24.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
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
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
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D項,“謚是古代皇帝、貴族、
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錯,應為“謚,是指古代皇帝、貴族、大臣、杰出官員或其
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故選D。
2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
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
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C項,“他曾經(jīng)遭小人讒言攻擊,但皇帝
不為小人所惑”錯誤,原文為“乃命知鳳翔薛惟吉與仲舒對易其任”,說明皇上還是首小人之
言影響了。故選C。
第6頁共19頁
2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
行調(diào)、換、冊。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歲”,每年;“卒”,土
兵;“供”,供給;“翳,財物;“假”,借。第二句中,“至”,到任;“按”,巡視;“諭”,宣
示;“諸”,各位;“內(nèi)屬”,歸附(朝廷)。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
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
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
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27.D28.A29.B30.(1)然而周迪輕財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
他不善言辭,但胸懷誠實,臨川人都感激他。
(2)如果秦國統(tǒng)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
世都為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
【解析】2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
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日月轉(zhuǎn)久,相隨
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臨川太守駱牙,牙執(zhí)之,
令取迪自效”,這段話是說“日長月久,跟隨他的人都不免覺得苦了。后來周迪派人悄悄跑出
臨川郡買魚,此人腳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臨川太守駱牙報告,駱牙抓住他,命令
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贖”,圈出句子中的名詞和代詞,如“相隨者”“之”“魚鞋”“足”“邑子”等,
然后根據(jù)句意和語法關系進行排除,“相隨者亦稍苦之”“相隨者”是主語,“者”后不應斷開,
排除B項,“潛出”是動詞,其后賓語應該是“臨川郡”,后面的句子“臨川郡市魚鞋”不合邏輯,
“出”后不能斷開,排除AC項,故選D。
28.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
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
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
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A項““受禪”指中國古代帝王在
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錯誤,“受禪”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禪讓的帝
第7頁共19頁
位,“封禪”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故選A。
2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
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
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B項,原文是“文育使長史陸山才說迪,迪
乃大出糧餉”,而不是周迪“主動提供”。故選B。
3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
行調(diào)、換、冊U,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周贍”,施舍;“毫厘
必鈞”,毫厘不差;“訥于言語”,不善言辭;“德”,感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數(shù)學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質(zhì)量考核模擬題大全附答案
- 滬科版 信息技術 必修 5.1.1信息技術對個人的影響說課稿
- 個人不服借款合同仲裁裁決起訴狀范本
- 2025年度房地產(chǎn)金融服務保密合同模板
- 實習人員勞動合同
- 公共服務中心裝修施工合同
- 企業(yè)與合作銀行共同借款合同
- 冷凍食品倉儲設施建設合同
- 計劃外畢業(yè)生與用人單位勞動合同協(xié)議
- 南京市二手房產(chǎn)銷售合同
- 皮膚感染的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
- 中考語文真題雙向細目表
- 2024年江蘇省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藥品集采培訓課件
- 高中物理考試成績分析報告
- 動靜脈內(nèi)瘺血栓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同步練習試題含答案(全冊)
- 朗誦《詩頌風華》
- 血性胸水的護理課件
- 醫(yī)共體人財物管理系統(tǒng)需求說明
- 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