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北京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北京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北京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北京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北京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圖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浩骄霃剑?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地球的認識過程:

(1)古代認為天圓地方;

(2)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

其他證明地球是球體:月食;站得高,看得遠;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海邊看遠方來的船,先見桅桿

后見船身。

(3)赤道: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

二、地球儀

1.地球儀定義:地球的模型。

(1)用不同的符號和顏色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用文字注記地理

事物名稱,用數(shù)字注記經緯度等。

(2)地軸:地球儀繞著一根固定的軸旋轉,代表地球自轉軸一一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個

點固定不動,最北端的交點是北極,最南端的交點是南極。

三、緯線和緯度

1.緯線:地球儀上有繪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圈,在其中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最大的圓圈是赤道,

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圓圈統(tǒng)稱為緯線圈,也稱為緯線,有無數(shù)條。

2.緯度:緯線標注了不同的度數(shù),叫做緯度。赤道的緯度是0。,南北兩極點的緯度都是90°。

3.緯度的劃分:以赤道為界,地球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以北的緯度是北緯,用N表示,赤道

以南的緯度是南緯,用S表示。南北緯各分為90°,從赤道向兩極緯度越來越高。

4.高低緯: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定義:地球儀上許多連接南北兩極的圓弧線(半圓),統(tǒng)稱經線,也稱為子午線,有無數(shù)條。

經線標注了度數(shù),叫經度。

2.本初子午線:0°經線。

3.東經和西經:由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分別稱為東經(用E表示)和西經(用W表

示)。

第1頁共17頁

4.180°E經線和180°W經線是同一條經線。

5.00經線跨越:0°經線除了經過闊的海洋之外,還穿過歐洲和非洲。

6.東西半球劃分:20°W和160°E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從20°W向東160°E為東半球,從20°

W向西到160°E為西半球。

7.緯線、經線的對比

比較內容緯線經線

形狀圓圈弧形線(半圓)

長度是否相等不等相等

指示方向東西南北

零度線名稱赤道本初子午線

度數(shù)變化規(guī)律自赤道向兩極度數(shù)遞增從零度線向東向西遞增

8.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1)經緯度判斷方法:

①先明確東經還是西經。0°經線以東和180°經線以西,為東經XX度;

0°經線以西和180°經線以東,為西經XX度。

②再明確南緯還是北緯:赤道以南,為南緯XX度;赤道以北,為北緯XX度。

(2)東西半球判斷方法:

①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

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

②注意:0°—20°W雖為西經,但是處于東半球;160°E-1800雖為東經,但是西半球。

第2頁共17頁

五、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1.地球的自轉:

(1)方向: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

(2)周期:自轉周期是一日。

(3)影響: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

2.地球的公轉:

(1)方向:地球繞太陽轉動叫公轉。

(2)方向:自西向東。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公轉時地軸傾斜,北端總是指向北極星。

(3)周期:公轉周期是一年。

(4)影響:由于地球公轉,也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3.回歸線及極圈:

23°26'N(或23.5°N)為北回歸線;66°34'N(或66.5°N)為北極圈;

23°26'S(或23.5°S)為南回歸線;66°34'N(或66.5°S)為南極圈。

4.太陽射點的運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5.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地球自轉和公轉。

6.晝夜長短變化的規(guī)律:

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南半球夜最短晝最長;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即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

穹21日前后

直射北回歸線直射南回歸線

冬至

夏至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直射赤道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地球公轉示意圖

第3頁共17頁

六、溫度帶的形成與劃分

原因:由于不同緯度接受太陽光熱的不同,地球表面分為五帶。

劃分: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

北溫帶: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

北寒帶:北極圈以北;

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南寒帶:南極圈以南。

北極

」隅圈

(66.5°N)^gf?

北回歸線

(23.5°N)J

赤道0°

南極圈y

(66.5°S)南寒帶

南極

第二節(jié)地圖

一、地圖和平面圖

1.地圖定義:把地球表面某一地區(qū)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用不同的符號和顏色繪制在平面上,

并標注上相關的文字和數(shù)字,就成了地圖。

2.平面圖定義:把地球表面小范圍區(qū)域當做平面繪制而成的地圖。

二、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三、地圖上的方向

1.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3.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極地判斷方向:離極點遠近判斷南北,地球自轉方向確定東西?!?/p>

(北逆南順,北極房屋,四面朝南,南極房屋,四面朝北)

第4頁共17頁

4.閱讀地圖方法:要首先判斷地圖上的方向。

方法是:先看經緯線或指向標;如果沒有經緯線或指向標,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法則確定地圖

方向。

如果有經緯線,但沒有注明東經或西經、南緯或北緯,要根據變化規(guī)律加以判斷。如:經度自西向東

增大,屬于東經,自西向東減小,屬于西經;繞度自北向南增大,屬于南緯,自北向南減小,屬于北緯。

四、比例尺

1.定義:就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表示圖上的長度比實際長度縮小的程度。

3.形式:A.數(shù)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單位是cm,千米是五個0);

B.文字式:如“圖上1厘米等于實地距離1千米”;

010阡米T1000100200300千米

C.線段式:如:

4.規(guī)律:比例尺越大,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實地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

五、圖例

定義: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和注記的說明。

六、地圖家族新成員

(1)影像地圖:分為航空影像地圖和衛(wèi)星影像地圖??梢灾苯臃从车乩硎挛锟臻g分布和環(huán)境狀況。

(2)電子地圖:利于計算機計算,以數(shù)字方式存儲和可供查閱的地圖。

第三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

一、在地圖上確定地面高度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以米為單位。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以米為單位。

3.等高線:(1)定義:地圖上海拔相等的各點依次連接成的曲線稱為等高線。

(2)特點:同等高線海拔相同。

二、在地形圖上識別地形

1.地形的五種基本類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寬廣平坦,起伏??;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頂面寬闊,平緩的高地,邊緣有崖壁;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地勢起伏不大、坡度緩;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高度、起伏大,多呈脈狀分布;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周圍是山地或高原,中間是平原或丘陵;

第5頁共17頁

2.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山區(qū)。

3.形狀特征:山:中間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圖上一般用表示;

山頂: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鞍部: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

陡崖:等高線重合在一起;陡坡:等高線密集;緩坡:等高線稀疏;

山脊: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

山谷: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

三、應用

1.建壩:水庫壩址選擇峽谷地段(水平距離窄,垂直落差大),峽谷上游要有蓄水庫區(qū)。

2.建路:鐵路、公路應建在坡度平緩的地區(qū),盡量避免跨越多條等高線。

3.翻山:應選擇緩坡,并通過鞍部。

4.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發(fā)展林業(yè)。

5.露宿:不能選擇在山谷,規(guī)避夜晚河水上漲。

6.迷路:沿溪流,到達平原、村莊,水源豐富。

7.漂流:等高線密集,坡陡流速快。

第二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jié)位置和疆域

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1.中國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在亞洲東部(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太平洋(太平洋的西岸),

海陸兼?zhèn)?,地理位置?yōu)越。

2.中國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位于寒帶地區(qū))。

二、遼闊的國土

1.南北5500km,東西5200km,陸地總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

位。

2.中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3.中國面積最大的臺灣島,其次是海南島。

4.中國的陸上邊界長2.2萬多千米,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

有14個陸上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

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5.中國領土四至點:

第6頁共17頁

最北端一一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53。N);

最南端一一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屬南沙群島);

最東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135°E);

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73°E)o

第二節(jié)行政區(qū)劃

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劃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

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名稱簡稱行政中心

北京市京北京湖南省湘長沙

天津市津天津廣東省粵廣州

河北省冀石家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南寧

山西省晉太原海南省瓊???/p>

內蒙古自治區(qū)內蒙古呼和浩特重慶市渝重慶

遼寧省遼沈陽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吉林省吉長春貴州省貴或黔貴陽

黑龍江省黑哈爾濱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上海市滬上海西藏自治區(qū)藏拉薩

江蘇省蘇南京陜西省陜或秦西安

浙江省浙杭州甘肅省甘或隴蘭州

安徽省皖合肥青海省青西寧

福建省閩福州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銀川

江西省贛南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烏魯木齊

山東省魯濟南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港香港

河南省豫鄭州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澳澳門

湖北省鄂武漢臺灣省A臺北

名稱(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疆)云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陜,內海臺重北上天,還

有港澳好河山。

簡稱(順口溜):七區(qū)四市省二三,遼吉黑渝京滬天,晉魯冀豫陜寧甘,蘇浙皖贛湘鄂川,臺閩粵桂

瓊滇黔,蒙新青藏港澳還。

第三節(jié)人口和民族

一、人口最多的國家

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為14.4億。人口分布不均衡,各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顯著差異。

第7頁共17頁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一年內出生人數(shù)一一年內死亡人數(shù))4■年平均人口數(shù)X1000%?!?/p>

2.中國人口地理界線:(黑龍江)黑河一一騰沖(云南)一線(胡煥庸1935年提出)。

3.中國有人口密度約為每平千米150人。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人口密度:把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shù)叫做人口密度?!?/p>

表示為:人口密度=人口總數(shù)/面積(人/千米2)

二、人口政策

1.中國人口特點:人口眾多,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2.人口過多會帶來的問題:交通擁堵、就業(yè)壓力增大、住房條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

3.我國人口政策(計劃生育)的內容:調控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量。

4.我國提倡適齡婚育、優(yōu)生優(yōu)育。從2021年開始實施“三孩政策”。

三、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55個少數(shù)民族中,壯

族人口最多(超過1900萬)。

2.中國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漢族遍布全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

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

3.民族節(jié)日:蒙古族一一那達慕大會(射箭、騎馬、摔跤等);

藏族一一曬佛節(jié)、集體舞、雪頓節(jié);

彝族一一火把節(jié)回族一一古爾邦節(jié)、開齋節(jié);

壯族一一三月三歌節(jié)傣族一一潑水節(jié)。

4.樂器:蒙古族一一馬頭琴;哈薩克族一一冬不拉。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區(qū)

一、地形特征一一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

二、地勢特征

1.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優(yōu)勢:有利于海洋氣流向陸地深入,形成降水;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

三、主要地形區(qū)分布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地形主要地形區(qū)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分界線:昆侖山一一祁連山一一橫斷山脈一一喜馬拉雅

第8頁共17頁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準喝爾盆地、塔里木盆

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地、四川盆地

分界線:大興安嶺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四、主要山脈

北:天山一一陰山

東西走向中:昆侖山——秦嶺

南:東南丘陵

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東北西南

中:長白山——武夷山

走向

東: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阿爾泰山---祁連山

其他南北:橫斷山脈一一賀蘭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五、山脈兩側地形區(qū)

西側東側

橫斷山脈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

巫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脈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北側南側

天山山脈準喝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脈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六、省份分界線

新疆和西藏以昆侖山為界山西和河北以太行山脈為界福建與江西以武夷山為界

西藏和四川以橫斷山為界重慶和湖北以巫山為界河北和遼寧以燕山山脈的東部為界

青海和甘肅以祁連山為界陜西和四川以秦嶺為界內蒙古和黑龍江吉林以大興安嶺為界

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四大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高原

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喀斯特地貌廣布

第9頁共17頁

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一望無垠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盆地,我國最大沙漠一一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最大內流河一一塔里木河

四大準喝爾盆地面積第二大盆地,緯度最高

盆地柴達木盆地地勢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農業(yè)發(fā)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美譽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勢平坦,黑土廣布,稱“黑土地”

二大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稱“黃土地”

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水鄉(xiāng)”

第二節(jié)氣溫、降水和氣候特征

一、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態(tài)及其變化,如晴、陰等。(多變)

2.氣候:一個地區(qū)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穩(wěn)定)

3.常用天氣符號

二、氣溫和降水

1.氣溫:大氣的冷暖程度。用攝氏度表示。

2.降水: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態(tài)或液態(tài)的水。用毫米表示。

三、冬夏氣溫狀況

1.冬季氣溫一一以1月平均氣溫表示我國各地的冬季氣溫。

0度等溫線:準河一一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在海南島南部和南海諸島,

第10頁共17頁

最低的地方在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2.夏季氣溫一一以7月平均氣溫表示我國的夏季氣溫。

特點: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方氣溫相差不大。

氣溫最高的地方在西北內陸的低凹盆地,其中吐魯番盆地最熱,氣溫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四、降水量的變化

8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臧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4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南端一線。

特點:東部多、西部少;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燒寮(臺灣);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遜(吐魯番盆地)。

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

同一地區(qū)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差異很大。

五、氣候特征

規(guī)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特征:復雜多樣,季風顯著。

東部地區(qū):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藏地區(qū):高原高山氣候。

呼和浩特r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高山氣候

第11頁共17頁

我國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主要原因:①緯度位置;②海陸位置;③地形位置。

不同氣候類型的主要氣候特征

氣候類型主要特征城市舉例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北京、哈爾濱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上海、昆明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海口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高原高山氣候氣候呈垂直變化拉薩

溫度帶與耕作制度和農作物

溫度帶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

熱帶一年三熟水稻、熱帶經濟作物

亞熱帶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冬小麥、亞熱帶經濟作物

暖溫帶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溫帶水果

中溫帶一年一熟春小麥、亞麻、大豆、甜菜

寒溫帶一年一熟春小麥、馬鈴薯

青藏高原高寒區(qū)部分地區(qū)一年一熟青裸

第三節(jié)主要河流和湖泊

一、水系分布

外流河:流入海洋;內流河:流入內陸湖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

我國大部分河流是外流河,多數(shù)流入太平洋,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洋,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外流河。

二、長江

廣7

中/

,

X幺j

34J

、774

拉^

.7餐

-517

湖s

f

?治.

薯?>

//

筆C%

/一

,

、

鄉(xiāng)-\

廠".

*卞

;■奧>

長江干流流經的

省級行政區(qū)域解7,

長江上.中.下~

游分界處0

長江流域

杜4a

主要M溉區(qū)域

第12頁共17頁

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北側,干流流經11個省區(qū),注入東海。干流全長6300余千米,是我

國第一長河。

重要支流:雅碧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

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

著名水電站有:三峽、龔嘴、葛洲壩、丹江口等。

長江是我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道,被稱為我國的“黃金水道”,宜賓以下即可通行輪船。

四川省的都江堰灌區(qū)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灌區(qū)之一。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jié),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峽水利樞紐有防洪、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和供水等功能。

三、黃河

呼和浩特

4可口

就南

<-

西安

黃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北麓,干流自西向東流經9個省區(qū),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是

我國第二長河。

渭河和汾河是黃河的兩大支流。

內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省桃花峪是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處。

黃河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交界地帶,著名水電站有:龍羊峽、拉西瓦等電站(“西電

東送”工程)。

黃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黃河上游和下游的部分河段容易發(fā)生凌汛。凌汛是因為河道里的冰凌對水流的阻礙而引起的漲水現(xiàn)象。

為減少黃河泥沙,防止下游的洪水和凌汛災害,也為灌溉和發(fā)電,黃河中游修建了小浪底等水利工程。

黃河灌溉區(qū)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和黃河下游地區(qū)。

注意:長江、黃河都流經的省區(qū)有:青海、四川。

第13頁共17頁

第四節(jié)自然災害

一、地震和自然災害

1.地震

地震是地下深入巖層發(fā)生急劇破裂或錯動,引發(fā)地面震動的現(xiàn)象。

地震具有突發(fā)性,強烈時會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交通和通信中斷,并引發(fā)次生災害,如火災、

水災和山體滑坡等。

我國有8個地震帶。北京位于華北地震帶。躲避傷亡措施:躲到結實的床或桌子下、墻角、衛(wèi)生間。

不可從樓上跳下,不要停在高大建筑物附近,不要待在樓梯、電梯里。家里備應急用品。

2.自然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二、氣象災害

概念:大氣的運動和演變對人類生命財產、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害被稱為氣象

災害。

分類:洪澇、干早、臺風、寒潮、凍雨和沙塵暴等。

特點:我國自然災害特點:分布廣,頻次高,群發(fā)性。

我國氣象災害主要分布區(qū)

主要影響地區(qū)影響應對措施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完善水利工程,調蓄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

干造成農作物減產,

(以華北的春旱、長江中下游的跨流域調水,解決空間分配不均;

旱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伏旱最為典型)加強節(jié)水意識,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洪淹沒農田和聚落,造成人加強預報,災害發(fā)生時

東南沿海地區(qū)、江淮地區(qū)

澇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向地勢較高處轉移

摧毀植被或建筑、影響交

臺加強天氣預報,避免出行,

東南沿海地區(qū)通出行,同時伴有強降水,

風盡量待在室內,禁閉門窗

可緩解早情

帶來寒冷天氣,農作物發(fā)

寒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及南部及時清理道路積雪(冰),

生凍害,道路結冰等,同

潮沿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區(qū)調控作物溫度環(huán)境

時可以減少農作物病蟲害

三、海洋災害

類型影響主要發(fā)生區(qū)域

災害性海浪常能掀翻船只,摧毀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受臺風影響的海區(qū)

海冰造成海港封鎖,阻礙航行渤海和黃海北部

第14頁共17頁

赤潮造成海洋水質惡化,海洋生物死亡我國沿海地區(qū)

第四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概述

、自然資源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夠為人類利用與生產生活的物質與能量。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資源豐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自然資源分類: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

、自然資源的分類與合理利用

劃分依據自然資源能否循環(huán)再生或不斷更新

分類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

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可以循環(huán)使用。形成、再生過程緩慢,幾乎不可能再生,用一點

概念

例如:土地、陽光、森林、水和水能等資源。就少一點。例如:鐵礦、煤礦等礦產資源。

盡可能綜合、可持續(xù)利用,注意節(jié)約,避免破壞

利用方式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fā)利用

浪費

三、循環(huán)經濟

一、水資源的數(shù)量

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淡水資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一般來說,降水多的地區(qū),淡水資源豐富:降水少的地區(qū),淡水資源貧乏。

第15頁共17頁

中國的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很少。

二、水資源的分布

1.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點:時間分配不均勻、空間分布不平衡。

①在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際變化大。

影響:水旱災害一一降水過于集中,夏季洪災,

春季旱災:降水的年際變化大,造成徑流年際變化大,連續(xù)幾年的豐水或連續(xù)幾年的枯水。

解決措施:修建水庫。如:三峽水庫。

可以調控徑流和水量季節(jié)變化,夏季儲水防洪,春冬供水抗旱。

②在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水資源分布總體呈現(xiàn)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影響:北方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加劇北方缺水的狀況。

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引黃入晉。

2.南水北調工程

把長江流域的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這項工程規(guī)模巨大,分東、

中、西三條調水線路。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抽引長江水,主要引用京杭運河輸送,北達山東與天津。

中線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