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諫太宗十思疏》_第1頁
【高中+語文】《諫太宗十思疏》_第2頁
【高中+語文】《諫太宗十思疏》_第3頁
【高中+語文】《諫太宗十思疏》_第4頁
【高中+語文】《諫太宗十思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學(xué)習(xí)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領(lǐng)悟“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和“十思”在當(dāng)時的積極意義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文化傳承與理解:學(xué)習(xí)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培養(yǎng)學(xué)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xué)生虛心接納別人的建議,虛懷若谷的情操。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李世民畏魏征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魏征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為霽威。嘗謁告上冢,還,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yán)裝已畢,而競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鄙蠂L得佳鷂,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鷂竟死懷中。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社會,能被所效忠的君王尊稱為人生一面鏡子的恐怕只有一位,那就是唐代名相魏征。“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nèi)防己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薄杜f唐書·魏徵傳》魏征:字玄成,唐朝宰相。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不得重用。后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勣jì,授太子洗xiǎn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被稱為“錚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納。輔佐唐太宗共創(chuàng)“貞觀之治”,成為“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謚號“文貞”。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凌煙閣:是唐代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于唐京師長安城太極宮東北隅。作者簡介不面譽以求親,不愉悅以茍合。榮辱之責(zé),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山有朽壤而崩,古人不以為患;唯政教有失,乃以為災(zāi)。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焚林而收,非不獲獸,明年無獸。魏征名言解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本文內(nèi)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疏。文體知識

疏:通稱奏疏,是“疏通事理,分條陳述”的意思。奏議類文章是古代官員進呈給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疏的用途較廣,論諫、陳乞、待罪、推薦、辭官等都可以用“疏”。著名的“疏”類文章有《論貴粟疏》(晁錯)、《論積貯疏》(賈誼)等?!罢乱灾x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薄?/p>

《文心雕龍·章表》諷——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諫——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謗——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誹:背地里議論)譏——微言諷刺指責(zé)別人的過失說——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背景介紹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很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xùn),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jǐn)慎的作風(fēng),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治理,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邊防鞏固,內(nèi)外無事,國家安定。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背后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保ù藶榈诙瑁?jù)說太宗看了這些奏疏,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將從諫改過,并把這篇奏疏置于案頭,奉為座銘。整體感知臣聞求木之長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chánɡ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fú在殷yīn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zài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整體感知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lè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yōng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chán邪,則思正身以黜chù惡è,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miù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gǒng,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細(xì)讀全文,理清思路勸唐太宗在“善始”以后,仍要“克終”,以“積其德義”,使國家達到長治久安的局面。人君當(dāng)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1.提出問題以“固本思源”為喻細(xì)讀全文,理清思路為什么思載舟覆舟所宜深慎2.分析問題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思些什么誠能十思垂拱而治3.解決問題提出具體做法通篇只重一“思”字

——《古文觀止》第1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聞:聽說。之: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之間,取獨。

長:生長,這里指長得好。固:形→使動,使……牢固。根本:樹根。本:樹的根部。流:泉流,名詞??#菏柰ㄋ?。德義:德行道義。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遠(yuǎn),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他們的道德仁義。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而:連詞,前三個表轉(zhuǎn)折,第四個表遞進。望、求、思:指望。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雖:雖然。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這里用作謙辭。

明哲:明智的人。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譯文:

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yuǎn),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

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當(dāng):主持,掌握。神器:帝位。

重:形→名,重權(quán),重位。

域中:天地間。大:形→名,重位。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休:喜慶,福祿。居安思危:處在安定環(huán)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危難禍害。安、危:形→名,安樂的環(huán)境,危險的可能。戒奢以儉:戒奢侈,行節(jié)儉。勝:能承受,能承擔(dān)。以:連詞,表轉(zhuǎn)折。

塞:堵,填。

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譯文: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yuǎn)保持政權(quán)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yuǎn)啊。思考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答:比喻論證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答:“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作者認(rèn)為人君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思考本段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述觀點呢?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喻第一段排比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正反對比第2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凡百:指所有的。元首:古指帝王;今指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景:大,重大。

莫:代詞,沒有誰。殷:深。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繁:多。

克:能夠。終:堅持到底。蓋:語氣副詞,表推斷,大概。豈:難道。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譯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昔:先前,當(dāng)初。殷憂:深切的憂慮。

以:連詞,而,表修飾。下:指臣民。既:已經(jīng)。得志:達到目的,實現(xiàn)愿望。則:連詞,表順承,就??v情:古義:放縱情感。今義:盡情。傲物:看不起別人。物,人。一體:整體。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親。行路:陌生的路人。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jié)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譯文:

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雖:即使。董:督察。

以:介詞,用。

振:同“震”,威嚇。

茍免:茍且免于刑罰。茍:茍且,隨便。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懷:懷念,感激。

貌:名→狀,表面上。

恭:恭順。惟:只是。

覆:動→使動,使……傾覆。宜:應(yīng)該。慎:注意,小心,警惕。其:難道,怎么。

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譯文:即使用嚴(yán)酷的刑罰來督責(zé)(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fù)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yīng)當(dāng)深切謹(jǐn)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論語·為政》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庇谜顏碛?xùn)導(dǎo)百姓,用刑罰來整頓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過但沒有羞恥心;用道德來訓(xùn)導(dǎo)百姓,用禮教來整頓百姓,百姓就會有羞恥心而內(nèi)心歸依。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①,振之以威怒①,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總結(jié)歷史,引出警告,說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請你分析一這段的勸諫思路、勸諫手法、和勸諫技巧。善始(繁)克終(寡)竭誠待下縱情傲物胡越一體骨肉行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現(xiàn)象原因結(jié)果本質(zhì)殷憂功成概括歷代君主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普遍規(guī)律第二段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以______引出分析論證,用“殷憂”和“得志”的不同心態(tài)說明?用古人的論述以______的關(guān)系比______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設(shè)問水和舟民和君第3段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誠:連詞,表假設(shè)。假如,如果。作:興作,建筑。安:動→使動,使……安寧。危:高。謙沖:謙虛。沖,謙虛。牧:約束。滿溢: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下:名→動,居……之下。樂:形→意動,以……為樂。盤游:游樂。這里指田獵。盤,快樂,娛樂。三驅(qū):古王者田獵之制。謂田獵時須讓開一面,三面驅(qū)趕,以示好生之德。譯文:作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憂:意動用法,以……為憂。懈怠:松懈懶散。敬:慎。壅蔽:(被)隔絕蒙蔽。壅,堵塞。虛:形→使動,使……虛。讒邪: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讒,說人壞話,造謠中傷。正:形→使動,使……正。黜惡:貶斥邪惡。黜,排斥,罷免。惡,形→名,奸惡的人。謬賞:不恰當(dāng)?shù)鬲勝p。擔(dān)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dān)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dāng);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譯文: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偅嚎偫?,歸納。弘:使動用法,使……光大。

茲:這,此。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簡:選拔。能:形→名,賢能的人。而:順承連詞。擇:挑選。善:形→名,好的建議。盡:形→動,竭盡,用盡。播:擴大,散播。

惠:仁愛,寬厚。信者:誠信的人。效:獻出。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皋陶說:“寬宏大量而又嚴(yán)肅恭謹(jǐn),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yán)肅,具有才干而又辦事認(rèn)真,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態(tài)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jié),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能在行為中表現(xiàn)出這九種品德,就會吉祥順利??!《逸周書.常訓(xùn)》中,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九德譯文: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盡:形→動,盡情享受。養(yǎng):頤養(yǎng)。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xiàn)大治了。

而:連詞,表結(jié)果,就。

化:教化。勞:形→使動,使……疲勞。

苦:形→使動,使……勞苦。司:管理。

役:役使,勞損。聰明:古義,耳聰目明。虧:使……虧,毀壞。無為:無為而治。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大道:最高境界。

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圣南極南岳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相傳為神農(nóng)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fēng)雨而上下。

王子喬,周靈王的太子。為道士浮丘公引上嵩山三十余年,得道成仙,喜吹笙作鳳鳴聲。嘗游伊洛中,遇道人浮丘公接引至嵩山,修煉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傳說三十余年后,家人見王子喬在緱氏山,乘白鶴升天而去。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譯文:文臣武將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么事情(煩心),可以盡享游玩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wù)),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wù)呢?勞損聰明的耳目,違背無為而治的方針呢!第三段3.念高危4.懼滿溢5.樂盤游6.憂懈怠7.慮雍蔽8.懼讒邪9.恩所加10.罰所及1.見可欲2.將有作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戒奢侈擾民

戒驕傲自滿戒縱欲過度戒輕信人言戒賞罰不公思知足以自戒(克制欲望)思知止以安人(適可而止)思謙沖以自牧(謙虛自養(yǎng))思江海下百川(廣開言路)思三驅(qū)以為度(三面為限)思慎始而敬終(慎始慎終)思虛心以納下(虛心納諫)思正身以黜惡(端身黜惡)思無因喜以謬賞(獎賞得當(dāng))思無因怒而濫刑(用刑有度)(生活)(待人)(處事)(用人)(執(zhí)法)作者認(rèn)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處?作者認(rèn)為,國君倘若能做到“十思”,堅守好的品德,“文武爭馳”“鳴琴垂拱”的政治局面就會出現(xiàn),到那時,就不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換句話說,國君善于“用思”,就可以“無思”,國君不用自己操勞,天下就可以治理好,這樣的境界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這樣說,無非是希望唐太宗采納自己的意見,“居安思危”,使唐王朝能夠長治久安。魏征提出的“十思”在構(gòu)思和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特點:陳述意見具有針對性。這奏疏是給皇帝的,所以“十疏”的內(nèi)容無不針對皇帝的易犯病,無不為“垂拱而治”的封建統(tǒng)治者著想,使唐太宗樂于接受。思考問題具有全面性?!笆肌钡膬?nèi)容涉及與帝王治國興邦有關(guān)的十個問題。安排條款具有序列性?!笆肌钡呐帕芯袟l,多而不亂。語言表達具有齊整性?!笆肌笔洌涫酱笾孪嗤?,構(gòu)成排比,一氣呵成。第三段3.聽從善言1.宏九德2.選拔任用人才智者盡其謀除十思外,還要文武并用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繪制美好藍(lán)圖使人心向往之增強說服力請概括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并說說在論證上的作用?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總結(jié)歷史(對比)說明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正面解決問題文章小結(jié)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固本思源<比喻>論證為什么思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善始實繁克終蓋寡品味鑒賞魏征為什么能夠說服太宗?思辨213②說理透徹,語言簡練而生動,特別是正反論述、前后對比、引經(jīng)據(jù)典,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充分展現(xiàn)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進諫藝術(shù)。③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勵精圖治,以國事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對于魏征的進諫大都能夠虛心接受。①態(tài)度謙恭誠摯,語言委婉得體。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在進諫時,他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極盡忠誠。本文論證有力,論證方法多樣,請簡要說明。類比入手,親切生動。

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對象又是國君。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為人君所接受。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這個基礎(chǔ)上,作者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正反論述,務(wù)盡其旨。

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使說理更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浚源”,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guān)于“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復(fù)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應(yīng))與理性自制的對舉,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文章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比喻作為一種推理手段,起到生動、直觀的效果;全文的論述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在這篇奏疏中,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光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即“忘記隋亡的教訓(xùn)”)的根本問題,提出“十思”,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文本小結(jié)精神品格

智者不諫,諫或不智。智者盡言,國家之利。鄭公達節(jié),才周經(jīng)濟。太宗用之,子孫長世?!杜f唐書·魏征傳》

“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dān)當(dāng)。”古代優(yōu)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自覺承擔(dān)匡世濟民的責(zé)任,在其位,謀其政,以期有補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廟堂,時時牽掛國事,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拳拳之心。魏征的精神品質(zhì)對于當(dāng)下的我們有什么借鑒意義?時至今日,我們每一個人仍需涵養(yǎng)勇于擔(dān)當(dāng)?shù)木衿犯?,心有所系、行有所戒,練就?zé)任之心,成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在當(dāng)今社會,《諫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睦斫?。觀點一:

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在當(dāng)今社會仍然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jīng)濟已經(jīng)獲得長足的發(fā)展,但國內(nèi)國際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費之風(fēng)也有所泛濫。因此,我們?nèi)匀灰影菜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fēng)。思維延伸觀點二: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訴我們,黨和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觀點三: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告訴我們,作為領(lǐng)導(dǎo)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夠聽取下屬的合理化建議。如果領(lǐng)導(dǎo)者在開展工作時,下屬當(dāng)面附和、背后議論、心中不服,工作將無法正常開展。只有做到“擇善而從之”,下屬才能發(fā)揮出所有的力量。勸懈怠者之書假日余音已去,我班學(xué)子依舊沉迷于昔日歡樂,東有偷玩手機、私看漫畫之人,西有課堂大睡、上課喧囂之徒。鄙人聞蘇秦之求學(xué),引錐刺股,血流至足;仲舒之求學(xué),目不窺園,足不出戶;宋濂之求學(xué),俯身側(cè)耳,色恭禮至??芍獙W(xué)習(xí)優(yōu)異者,必慎獨自律,刻苦勤奮;沉著穩(wěn)健者,必不驕不躁,腳踏實地;能成大事者,必愛惜光陰,砥礪前行,此孩童亦可明白之理,何況是吾之同門乎?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國之棟梁也,當(dāng)不辱使命,成志于學(xué),不可得過且過,荒廢青春。吾輩青年,承國家重任,引時代風(fēng)潮,莫不戒驕戒躁,潛心鉆研。然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初始時,志存高遠(yuǎn),奮發(fā)向上,懈怠后,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勤奮則未來可期,萎靡則前途黯淡,雖逃之于網(wǎng)絡(luò),耽之于夢境,終不是長久之策。錯不在大,可畏唯長,日積月累,悔之晚矣!當(dāng)今后浪,誠能見手機則思知恥而后勇,看漫畫則思知止而后定,打瞌睡則思作銘以自策,染陋習(xí)則思知羞以自省,樂盤游則思書山以勤為徑,懼落伍則思學(xué)海以苦作舟,神不振則思聚精以會神,心不安則思專心以致志,解難題則思另辟蹊徑,憂懈怠則思不忘使命。總此十思,以解三惑,入心入腦,聽之改之,定能心有所思,習(xí)有所得,學(xué)有所成,何必執(zhí)著片刻歡愉,舍大好前程,做青年之懈怠者乎!胡越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比喻相隔遙遠(yuǎn),也比喻敵人或?qū)α㈥P(guān)系。百越

居于長江中下游以南各個越族的合稱。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常指桂、浙、閩、粵等地。朔漠

北方沙漠地區(qū)。四夷

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的合稱,是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的統(tǒng)稱,亦泛指外族、外國。古代地理分布范圍東夷是農(nóng)耕和漁獵民族,善于射箭,主要分布在今中國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