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1頁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2頁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3頁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4頁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問題一:當前,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條約主要有哪些?問題二:什么是瀕危等級?問題三:生物多樣性保護辦法有哪些?問題四: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現實狀況怎樣?問題五:怎樣有效利用生物多樣性?1/43問題一:當前,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條約、計劃主要有哪些?

1、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組織

當前,國際上相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主要有以下幾個:

(1)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

成立于1973年1月,其職能包含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2)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IUCN)

成立于1948年10月,是國際性民間組織,其主要活動包含瀕危物種保護等內容。

(3)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

成立于1961年,是致力于保護野生生物國際性基金會,已資助130多個國家進行多個保護野生生物項目。

(4)國際科學聯合會(ICSU)

(5)國科聯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

(6)國科聯環(huán)境問題委員會(SCOPE)

(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432、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條約(1)生物多樣性條約

于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訂立,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當前已經有175個國家簽署了這一條約,我國在1992年6月11日簽署了該條約。《生物多樣性條約》是第一份全球保護和可連續(xù)利用生物多樣性協定,目標是為了人類當代和后代利益,以及為了生物多樣性固有價值,盡最大可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使其得到可連續(xù)利用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利益?!渡锒鄻有詶l約》主要內容包含:野生和家養(yǎng)種就地和遷地保護,加強研究、教育、培訓,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編目,遺傳資源和相關技術分享,生物技術安全管理,尊重傳統(tǒng)和鄉(xiāng)土知識以及尋求新財政起源等。

知識鏈接:年05月17日,依據第55屆聯合國大會第201號決議,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每年05月22日,在此之前為每年12月29日。3/43(2)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條約

于1975年7月1日生效,我國于1981年加入這一條約。該條約意在國際貿易中采取許可證制度,以保護有滅絕危險野生動植物。(3)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條約

于1975年12月17日生效,我國于1985年11月22日加入該條約,至年6月,我國共有45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目》,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8處,世界自然遺產10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3處。4/43

(4)關于尤其是作為水禽棲息地國際主要濕地條約

簡稱“拉薩姆”條約,于1975年12月21日生效,至年已經有134個締約國,我國于1992年加入,并有41個濕地保護區(qū)列入國際主要濕地名目,如黑龍江扎龍、吉林向海、海南東寨港、青海鳥島等。(5)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條約

簡稱“CMS”,1979年6月簽署于波恩,1983年11月1日生效,意在采取國際合作保護遷徙物種,締約各方認可種類繁多野生動物是地球自然系統(tǒng)中無可代替一部分,為了全人類利益,必須加以保護,當前已經有50多個國家加入。5/433、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1)人與生物圈計劃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持成立了“人與生物圈”(MAB),1971年開始執(zhí)行,當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政府加入該計劃,我國于1979年參加MAB,而且是理事國之一。MAB是一個國際性、政府間多學科綜合研究計劃。主要任務是研究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上不一樣區(qū)域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功效及其發(fā)展趨勢,預報生物圈及其資源改變和這些改變對人類本身影響,目標在于研究人類今天行為對未來世界影響,為改進全球性人類于環(huán)境相互關系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在人口不停增加情況下合理管理與利用環(huán)境和資源,確保人類社會連續(xù)協調發(fā)展。6/43(2)生物多樣性科學國際計劃

前身是“生物多樣性協作計劃”,1996年更名為生物多樣性科學國際計劃,計劃內容分為兩部分:主計劃針對生物多樣性起源、保持與喪失,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功效,生物多樣性清查、分類和相互關系,生物多樣性評定與監(jiān)測、保護、恢復和連續(xù)利用;跨學科計劃包含生物多樣性人文方面,土壤和沉積物多樣性,海洋生物多樣性,微生物多樣性等。(3)生物多樣性計劃與實施戰(zhàn)略

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于1991年發(fā)起制訂“生物多樣性計劃與實施戰(zhàn)略”(BDPS),是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次前所未有規(guī)模龐大行動計劃,將對保護和搶救瀕危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生物資源可連續(xù)利用發(fā)揮巨大作用,因而受到世界各國主動響應。我國已于1994年完成“行動計劃”,1997年完成“國情研究匯報”。7/43問題二:什么是瀕危等級?1、什么是瀕危等級?

人為制訂衡量物種或生態(tài)系統(tǒng)瀕危程度或受威脅情況等級系統(tǒng)。常依據物種滅絕危險程度來劃分。

經過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屢次研討,于1994年11月30日經過了新物種瀕危標準體系,將物種瀕危劃分為八個等級:(1)滅絕

假如含有確鑿證據證實一個分類單元最終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絕滅。(2)野生滅絕

假如已知一個分類單元只生活在栽培、圈養(yǎng)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被自然化后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于野生絕滅。(3)極危

當一個分類單元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幾率非常高,即符合極危標準中任何一條標按時,該分類單元被列為極危。(4)瀕危

當一個分類單元未到達極危標準,不過其野生種群在很快未來面臨絕滅幾率很高,即符合瀕危標準中任何一條標按時,該分類單元被列為瀕危。8/43(5)易危

當一個分類單元未到達極危或瀕危標準,但在未來一段時間,野生種群絕滅幾率較高,即符合易危標準中任何一條標按時,該分類單元被列為易危。(6)低危

經過評定被不符合極危、瀕?;蛞孜5燃壷腥魏我粋€等級分類單元。列為低危分類單元能夠再分為三個亞等級,即依賴保護、靠近受危和需要給予關準。(7)數據缺乏

假如沒有足夠資料來直接、間接地依據一個分類單元分布和種群情況來評定其絕滅受危程度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于數據缺乏。(8)未評定

假如一個分類單元未經應用本標準進行評定,剛可將該分類單元列為未評定。9/432、我國物種瀕危等級(1)植物紅皮書

參考IUCN紅皮書等級制訂,采取“瀕?!?、“稀有”、“漸?!?個等級。

1)瀕危物種在分布范圍內,隨時存在滅絕風險,種群特征(數量少,生長差,分布狹窄)。2)稀有雖暫無滅絕風險,但分布范圍狹窄,或屬于特有種。3)漸危生存受到人類或自然威脅,假如不加保護,未來有可能進入“瀕?!毙辛小?984年,我國公布了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目,共包含388種植物,以下8種植物被列為一級保護植物(現為30種):桫欏(Alsophilaspinulosa)、人參(Panaxginseng)、銀杉(Cathayaargyrophyll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禿杉(Taiwaniaflousiana)、望天樹(Parashoreachinensis)、珙桐(Davidiainvolucrata)、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10/4311/43(2)動物紅皮書參考1996年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目,依據中國國情,使用了“野生滅絕”、“絕跡”、“瀕?!?、“易?!?、“稀有”、“未定”6個等級。1988年,我國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目”使用了兩個保護等級。一級保護中國特產、稀有或瀕于滅絕野生動物。二級保護數量較少或者瀕于滅絕危險野生動物。

因為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標需要獵捕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同意。因為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標需要獵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省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同意。12/43

問題三:生物多樣性保護辦法有哪些?

1、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自然保護區(qū)概念:國家為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將一定面積陸地或水域規(guī)劃出來,并經各級人民政府同意而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區(qū)域。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意義:a、為人類提供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天然“本底”;b、是生物物種及其群體天然貯存庫;c、有利于維持所在地域生態(tài)平衡;d、是科學研究天然試驗室、專業(yè)教學課堂;e、是活自然博物館;f、是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最正確場所。

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主要而有效辦法之一,瀕危物種經過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得到挽救例子越來越多。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主要適合用于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13/43就地保護

指對有代表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天然集中分布區(qū)、有特殊意義自然遺址等保護對象所在在陸地、陸地水體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給予特殊保護和管理,是拯救生物多樣性必要伎倆。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森林公園等是就地保護主要場所,也是就地保護詳細表達。

在功效分區(qū)上劃分為關鍵區(qū)、緩沖區(qū)和試驗區(qū)三個部分。

關鍵區(qū):未經或極少經人為干擾過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在,或者是即使遭受過破壞,但有希望逐步恢復成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地域,該區(qū)以保護種源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所在地,而且還是為保護和監(jiān)測環(huán)境提供評價起源地,區(qū)內嚴禁一切干擾。

緩沖區(qū):圍繞關鍵區(qū)周圍地域,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察活動。

試驗區(qū):位于緩沖區(qū)周圍,是一個多用途地域。能夠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查、旅游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還包含有一定范圍生產活動,還可有少許居民點和旅游設施。14/43遷地保護

又叫易地保護,指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殖中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是對就地保護補充。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種子庫、基因庫等,正是實施遷地保護主要伎倆。

普通情況下,當物種種群數量極低,或者物種原有生存環(huán)境被自然或者人為原因破壞甚至不復存在時,遷地保護成為保護物種主要伎倆。15/432、應對全球氣候改變,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事實,緊接下來10年、20年或更長時間,人們將逐步地越來越顯著地體會到全球變暖影響。所以,需要制訂長久規(guī)劃和其它策略,以盡可能降低全球變暖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本身沖擊。

16/433、應用當代科學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當代科學技術對于改進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含有十分主要意義??茖W技術能夠使生物資源充分發(fā)揮潛力,使一樣數量生物資源發(fā)揮出更大效益,使其它資源轉變?yōu)樯镔Y源替換物,并能有效地治理污染和拯救物種生存。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敗于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親密相關,并取決于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目標和方式。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可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并防止高毒農藥污染和對有益生物傷害,維持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核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技術開發(fā)應用,有利于對森林資源保護,減輕對生物多樣性壓力;

水泥、塑料、金屬材料、化纖、人造革等新技術產品極大降低了人類對生物資源開發(fā);

遙感技術應用于森林生態(tài)監(jiān)測,并取得顯著成效;

人工授精和胚胎轉移等技術可成功繁殖珍稀瀕危種植物;

超低溫技術采取使一大批遺傳材料得以離體保留……17/434、關注生物安全

狹義生物安全:指防范由當代生物技術開發(fā)和應用(主要指轉基因技術)所產生負面影響,即對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及人體健康可能組成危險或潛在風險。

廣義生物安全不但涵蓋狹義生物安全概念,而且包含更廣泛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a、人類健康安全;b、人類賴以生存農業(yè)生物安全;c、與人類生存相關環(huán)境安全。

所以,廣義生物安全包括多個學科和領域:預防醫(yī)學、環(huán)境保護、植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農藥、林業(yè)等。由此管理工作分屬不一樣行政管理部門。

一些發(fā)達國家在實際管理中已經應用了生物安全廣義內涵,而且將檢疫作為保障國家生物安全主要組成部分,我國對生物安全認識還有待普及和加強,需努力提升公眾生物安全意識。

鏈接:《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18/43問題四: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現實狀況怎樣?

中國既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國家,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保護關系到中國生存與發(fā)展。截止到年,我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qū)2588個,保護區(qū)總面積約14944萬hm2,陸地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約占國土面積14.9%,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19個,面積9267.56萬hm2,有效保護了我國90%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47%天然濕地、20%天然優(yōu)質森林、85%野生動物種群、65%高等植物群落,還涵蓋了30%以上荒漠地域。19/431、保護法規(guī)和政策

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一項緊迫戰(zhàn)略任務,已收到國家重視,制訂、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保護和連續(xù)利用生物多樣性行之有效方針、政策和辦法。

1986年,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同意并轉發(fā)全國《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是一部以政府名義公布全國性自然保護戰(zhàn)略文件。近20多年來,中國頒布相關保護法規(guī)主要有《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yè)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huán)境保護法》、《野生動物搶救管理要求》、《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另外,各級地方政府為了切實保護當地域生物資源,依據國家相關法律,結合當地域實際情況,陸續(xù)制訂頒布了一些地方法規(guī)。20/432、確定國家優(yōu)先保護關鍵地域

為保護寶貴生物資源,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在保護力量有限情況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域應該優(yōu)先得到保護?!笆晃濉逼陂g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提出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10項優(yōu)先行動和55個優(yōu)先項目,確定優(yōu)先保護17個含有全球性保護意義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域,并決定對這些關鍵地域采取特殊辦法、進行優(yōu)先保護。中國優(yōu)先保護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域是:橫斷山南段;岷山—橫斷山北段;新疆、青海、西藏交界高原山地;滇南西雙版納地域;湘、黔、川、鄂邊境山地;海南島中南部山地;桂西南石灰?guī)r地域;浙、閩、贛交界山地;秦嶺山地;伊犁—西段天山山地;長白山山地;沿海灘涂濕地,包含遼河口海域、黃河三角洲濱海地域、鹽城沿海、上海嵩明島東灘;東北松嫩—三江平遠;長江下游湖區(qū);閩江口外—南澳島海區(qū);渤海海峽及海區(qū);舟山—南麂島海區(qū)。21/43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域●●●●●●●●●●●●●●●●●22/43針對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域采取了以下保護辦法: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對建設項目進行事先生物多樣性和環(huán)境影響評定制度,禁止建設污染項目;加強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和監(jiān)測評定;有選擇地建設一批不一樣類型國家級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基地。23/433、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保護

中國自然保護區(qū)主要包含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野生生物和自然遺址三個類別,其中生態(tài)系統(tǒng)類自然保護區(qū)可分為5種類型,即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與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與海岸生態(tài)系統(tǒng)。

年,全國共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19處,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全國自然保護區(qū)網絡。長白山、臥龍、神農架等26處自然保護區(qū)已納入“國際生物圈保護網絡”;扎龍、向海等30處濕地列入“國際主要濕地名目”,得到很好保護。24/434、物種多樣性保護(1)物種就地保護

自然保護區(qū)是就地保護最有效辦法。中國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qū)建立始于20世紀60年代,至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野生生物(包含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類)自然保護區(qū)數百處。國家公布“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目”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目”中大多數種已得到就地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標明,部分野生生物種群數量穩(wěn)中有升,棲息環(huán)境逐步改進,揚子鱷、朱鹮、海南坡鹿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成倍增加,大熊貓數量增加了40%;被調查18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野外種群到達穩(wěn)定存活標準占71%。25/43(2)物種遷地保護

依據物種拯救迫切需要,中國選擇了大熊貓、虎、金絲猴、蘭科植物、蘇鐵等15大物種納入國家工程給予拯救。各地也確定了重點拯救上百個物種,主動強化保護。全國建立各種珍稀瀕危動物繁育和繁殖中心,并建立了大熊貓、朱鹮、海南坡鹿、揚子鱷、麋鹿、高鼻羚羊、野馬、東北虎等珍稀動物馴養(yǎng)中心和寶貴動物救護中心。到年,全國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育或基因保留中心400多處,使200各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上千種野生植物建立了穩(wěn)定人工種群,朱鹮、揚子鱷、野馬等相當一批物種已成功回歸大自然。26/435、遺傳多樣性保護

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建立了微生物菌種保留庫、野生動物細胞庫、藥用植物種質保留庫、大型作物種質資源長久保留庫、各種作物種質資源中期保留庫、果樹資源保留圃、多年生作物種質資源圃、淡水魚類種質資源綜合庫、魚類冷凍精液庫、試驗性牛和羊精液庫與胚胎庫等一批當代化遺傳資源保留設施。

在就地保護方面,在新疆伊犁地域已建有保護果樹野生親緣種新疆鞏留野核桃和塔城巴旦杏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野生花卉種質資源湖北保康臘梅、廣西金花茶和黑龍江老山頭荷花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魚類種質資源江西鄱陽湖鯉、鯽魚產卵場自然保護區(qū)等。另外,在各種畜產區(qū),先后建立了近處馬、牛、羊、兔、禽等品種選育場和繁殖場及少數保護區(qū)。27/4328/436、多路徑保護生物多樣性(1)野生動植物人工養(yǎng)殖和栽培

發(fā)展野生動物養(yǎng)殖業(yè)和野生植物種植業(yè),是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資源一條主要路徑,能夠為市場提供大量皮毛、藥材等產品,從而緩解對野生生物資源開發(fā)需求,促進資源可連續(xù)利用。

野生動物喂養(yǎng)、海洋動物養(yǎng)殖(海珍品人工養(yǎng)殖)、中草藥種植……29/4330/43(2)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

生態(tài)旅游本身是以保護生態(tài)為宗旨一個旅游方式,含有對游客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和生物多樣性認識任務,可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提升鄉(xiāng)村居民收入,增加其保護自然資源經濟動力。比如:成城市五朵金花---花鄉(xiāng)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

“五朵金花”因地制宜,各擇其優(yōu),競相開放,“花鄉(xiāng)農居”紅砂村成為了國家4A級風景區(qū),以發(fā)展小盆花、鮮切花和旅游產業(yè)為主導;“幸福梅林”幸福村圍繞梅花文化和梅花產業(yè)鏈,發(fā)展旅游觀光產業(yè);“江家菜地”大安橋村以認種莊稼方式,把傳統(tǒng)種植業(yè)變?yōu)槌抢锶梭w驗農耕文化休閑產業(yè),實現城鎮(zhèn)互動;“東籬菊園”附馬村突出菊花各種類和菊園大規(guī)模,形成了“環(huán)境、人文、菊韻、花?!苯蝗冢弧昂商猎律比f福村以上千畝荷塘美景和優(yōu)美田園風光,成為了藝術家紛至沓來創(chuàng)作基地。

31/4332/4333/4334/43(3)漁業(yè)可連續(xù)發(fā)展

劃定禁漁區(qū)、禁漁期,實施休漁制度和漁業(yè)許可證制度,大力開展海洋、河流和淡水湖泊水產資源人工增值和自然增殖,有效促進漁業(yè)資源保護和可連續(xù)利用。35/43(4)加強生態(tài)建設

為了恢復和重建破壞和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辦法,投資重大生態(tài)建設項目,尤其是植樹造林項目。如“三北”防護林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國家速生豐產用材造林項目等。-年,國家先后又正式開啟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域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工程、重點地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六大工程。自開啟實施以來,工程區(qū)生態(tài)情況得到顯著改進,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新建和擴建了一批自然保護區(qū)。

另外,為了使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得以實施,中國政府于1994年7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意在采取有效辦法以防止生物多樣性深入破壞,并使這一嚴峻現實狀況得到減輕或扭轉。36/4337/43問題五:怎樣有效利用生物多樣性?1、遺傳多樣性利用

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在遺傳多樣性利用中應用非常廣泛,由此產生生物安全問題不容忽略,為確保遺傳多樣性有效利用,應尤其注意生物安全問題。

年5月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