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語言學名著導讀

云南大學漢字系楊立權l(xiāng)iquan.yang@.9.1第1頁綱領第1講語言學史第2講說文解字(許慎)第3講廣韻(陳彭年)第4講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第5講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薩丕爾)第6講語言論(布龍菲爾德)第7講中國話文法(趙元任)第8講句法結構(喬姆斯基)第9講漢藏語言概論(白保羅)第10講語言改變原理(拉波夫)第11講認知語法基礎(蘭蓋克)第2頁必讀書目0.語言學史*0.1.0[英]羅賓斯,1997,《簡明語言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0.1.1岑麒祥,1988,《語言學史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0.1.2馮志偉,1987,《當代語言學流派》,陜西人民出版社。0.1.3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0.1.4何九盈,,《中國當代語言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0.1.5劉堅(主編),1998,《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3頁0.2.0-0.3.3*0.2.0胡明揚(主編),1988,《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人民大學出版社。0.2.1劉潤清、史蒂文·麥基、趙桐、閻曉天(編),1988,《當代語言學名著選讀(上、下)》,測繪出版社。0.2.2郭成韜,1998,《中國古代語言學名著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0.2.3洪誠,1982,《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江蘇人民出版社。*0.3.0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0.3.1伍鐵平,1992,《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科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0.3.2徐超,,《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山東大學出版社。0.3.3張延福,1999,《國外語言學通觀(上、下)》,山東教育出版社。第4頁1.普通語言學*1.0.1[瑞士]費·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1949,(CoursedeLinguistiqueGenerale,第四版,巴黎)。高名凱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一版。1.0.2[丹麥]葉斯帕森(O.Jespersen),1922,《語言論》(Language,倫敦);何勇等譯,語文出版社。*1.0.3[德]威廉·馮·洪堡特,1999,《論人類語言結構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影響》,姚小平譯,商務印書館。第5頁1.0.4-1.0.71.0.4[法]房德里斯(J.Bendryes),1921,《語言論》(LeLanguage,巴黎);英譯本(1925年,倫敦,譯者P.Radin)。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一版。*1.0.5[美]布龍菲爾德,1935,《語言論》(Language,倫敦);袁家驊等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一版。*1.0.6[美]薩丕爾,1921,《語言論》(Language,紐約);陸卓元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1版。1.0.7[法]安托尼·阿爾諾、克洛德·朗斯洛,,《普遍唯理語法》,湖南教育出版社。第6頁1.1.0-1.1.61.1.0[德]威廉·馮·洪保特,,《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1[美]羅曼·雅各布森,,《雅各布森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2[美]本杰明·李·沃爾夫,,《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沃爾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3[丹麥]奧托·葉斯柏森,,《葉斯柏森語言學選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4[丹麥]路易斯·葉姆斯列夫,,《葉姆斯列夫語符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5[美]倫納德·布魯菲爾德,,《布魯姆爾德語言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6[英]唐納德·韓禮德,,《韓禮德語言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7頁1.1.7-1.1.121.1.7[美]諾姆·喬姆斯基,,《喬姆斯基語言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8[美]王士元,,《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參考《語言探索: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選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年1版)。1.1.9[美]趙元任,1980,《語言問題》,商務印書館。1.1.10[美]趙元任,,《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1.11高名凱,1999,《語言論》,商務印書館。*1.1.12徐通鏘,1997,《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東北師大出版社。第8頁1.2.0-1.2.81.2.0[美]霍凱特,1958,《當代語言學教程》,索振羽、葉蜚聲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版。1.2.1呂叔湘,1980,《語文常談》,三聯(lián)書店。1.2.2[美]DwightBolinger,1999,《語言要略》,方立等譯,外研社。1.2.3[英]羅賓斯,1986,《普通語言學概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2.4[英]戴維·克里斯特爾,,《當代語言學詞典》,沈家煊譯,商務印書館。1.2.5黃長著,,《各國語言手冊(修訂增補版)》,重慶出版社。1.2.6葉蜚聲、徐通鏘,1981,《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2.7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2.8馬學良,1985,《語言學概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第9頁2.歷史語言學*2.1[法]梅耶,1925,《歷史語言學中比較方法》,岑麒祥譯,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2.2[美]伯納德·科姆里,1981,《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沈家煊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1版。2.3[美]簡·愛切生(JeanAitchison),1997,《語言改變:進步還是退化》,徐家楨譯,語文出版社。*2.4徐通鏘,1991,《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第10頁3.民族語言學*3.1[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P.K),1972,《漢藏語言概論》,樂賽月、羅美珍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語言室,1984。3.2馬學良等,1991,《漢藏語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3.3江荻,,《漢藏語言演化歷史音變模型》,民族出版社。3.4吳安其,,《漢藏語同源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3.5邢公畹,1999,《漢臺語比較手冊》,商務印書館。*3.6陳保亞,1996,《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lián)盟—漢越(侗臺)語源關系解釋》,語文出版社。3.7傅懋勣,1998,《論民族語言調查研究》,語文出版社。3.8王遠新,1993,《中國民族語言學史》,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3.9王遠新,1994,《中國民族語言學論綱》,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第11頁4.音韻學*4.1[瑞典]高本漢,1915-1926,《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譯,商務印書館1948年第1版。4.2[瑞典]高本漢,1957,《漢文典(修訂本)》,潘悟云等譯,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4.3[日]太田辰夫,1987/,《中國語歷史文法》,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4.4[日]太田辰夫,1991,《漢語史通考》,江藍生、白維國譯,重慶出版社。第12頁4.5-4.10*4.5李方桂,1968,《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1980年1版。4.6[美]王士元主編,,《漢語祖先》,李葆嘉主譯,中華書局。4.7[美]薛鳳生,1999,《漢語音韻史十講》,華語教學出版社。4.8董同龢,1970,《漢語音韻學》,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書局年版。4.9王力,1980,《漢語史稿》(上中下),中華書局。*4.10鄭張尚芳,,《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3頁5.文字學*5.1裘錫圭,1988,《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5.2唐蘭,1979,《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5.3周有光,1961,《漢字改革概論》,文字改革出版社。5.4周有光,1997,《世界文字發(fā)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4頁6.訓詁學6.1楊樹達,1954,《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6.2俞樾等,1956,《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6.3陸宗達,1980,《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6.4洪誠,1984/,《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6.5張相,1953,《詩詞曲語詞匯釋》(二冊),中華書局。6.6蔣禮鴻,1997,《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頁7.語音學7.1羅常培、王均,1981,《普通語音學綱要》,商務印書館。7.2吳宗濟、林茂燦,1989,《試驗語音學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7.3孔江平,,《論語言發(fā)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第16頁8.語法學*8.1[美]喬姆斯基,《句法結構》,邢公畹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8.2馬建忠,1898,《馬氏文通》,中華書局1956年校注本。8.3陳承澤,1920,《國文法草創(chuàng)》,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8.4黎錦熙,1924,《新著國語文法》,上海商務印書館。8.5陳望道,1943,《中國文法改革論叢》,中華書局1958年重版。*8.6高名凱,1948,《漢語語法論》,商務印書館。*8.7呂叔湘,1942,《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1982年重印。*8.8王力,1943,《中國當代語法》,中華書局。*8.9王力,1944,《中國語法理論》,商務印書館。*8.10王力,1946,《中國語法綱要》,開明書店。第17頁8.11-8.21*8.11丁聲樹等,1961,《當代漢語語法講話》,商務印書館。*8.12趙元任,1968,《中國話文法》,載《趙元任全集》第四卷,商務印書館年1版。*8.13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8.14朱德熙,1980,《當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8.15朱德熙,1980,《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8.16石毓智,1992,《必定和否定對稱與不對稱》,臺灣學生書局。8.17邢福義,1998,《漢語語法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8.18陳亞川,鄭懿德,,《呂叔湘著<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語文出版社。8.19呂叔湘等,,《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8.20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8.21屈承熹,,《漢語篇章語法》,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第18頁9.語義學*9.1[英]利奇,1987,《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9.2[法]格雷馬斯,1999,《結構語義學—方法研究》,吳泓渺譯,三聯(lián)書店。9.3賈彥德,1987,《語義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9頁10.方言學*10.1[比]賀登崧,,《漢語方言地理學》,石汝杰等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10.2[日]橋本萬太郎,1985,《語言地理類型學》,余志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10.3北京大學漢字系語言學教研室,1962,《漢語方音字匯》,文字改革出版社。10.4北京大學漢字系語言學教研室,1963,《漢語方言詞匯》,語文出版社1995新版。10.5李如龍,,《漢語方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0.6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語文出版社。第20頁11.詞匯學11.1蔣紹愚,1989,《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1.2劉叔新,1990,《漢語描寫詞匯學》,商務印書館。第21頁12.修辭學*12.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1991,《修辭學》,羅念生譯,三聯(lián)書店。12.2陳望道,1932,《修辭學發(fā)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新1版。12.3鄭子瑜,1984,《中國修辭學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2頁13.文化語言學*13.1羅常培,1950,《語言與文化》,語文出版社1989年重印。13.2陳保亞,1993,《語言文化論》,云南大學出版社。13.3鄧曉華,1993,《人類文化語言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3.4李葆嘉,,《中國語言文化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3.5邢福義,1993,《文化語言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3.6游汝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上海辭書出版社。第23頁14.語言學轉向*14.1[法]羅蘭?巴爾特,1999,《符號學原理》,王東亮等譯,三聯(lián)書店。14.2[法]海然熱1999,《語言人—論語言學對人文科學貢獻》,三聯(lián)書店。14.3陳嘉映,,《語言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4.4.1馮志偉,,《計算語言學基礎》,商務印書館。14.4.2朱民雄等,,《計算機語音技術(修訂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4.5馮志偉,1985,《數(shù)理語言學》,知識出版社。14.6哈平安,1998,《病理語言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24頁名單學號姓名專業(yè)性別民族籍貫本科就讀學校與專業(yè)聯(lián)絡方式第25頁名單學號姓名專業(yè)性別民族籍貫本科就讀學校與專業(yè)聯(lián)絡方式第26頁名單學號姓名專業(yè)性別民族籍貫本科就讀學校與專業(yè)聯(lián)絡方式第27頁名單學號姓名專業(yè)性別民族籍貫本科就讀學校與專業(yè)聯(lián)絡方式第28頁期末考評1.題目:(1)《說文解字》注疏:包含原文、音義、字體演變、歷代注疏;(2)《普通語言學教程》譯注:包含英文版原文和漢字不一樣譯本文本對照。2.要求:(1)每人完成兩題,每小題按50%作為本門課程最終成績依據(jù);(2)必須用鋼筆手寫,不接收打印稿和電子稿;(3)《說文解字》注疏必須使用繁體字。第29頁期末考評序號題目姓名學號1.1《說文解字》一[10639]1.2《說文解字》二[8498]1.3《說文解字》三[8684]第30頁期末考評序號題目姓名學號1.4《說文解字》四[7638]1.5《說文解字》五[7273]1.6《說文解字》六[9443]第31頁期末考評序號題目姓名學號1.7《說文解字》七[8647]1.8《說文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