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學設想_第1頁
岳陽樓記教學設想_第2頁
岳陽樓記教學設想_第3頁
岳陽樓記教學設想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岳陽樓記教學設想

《岳陽樓記》多媒體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觀賞本文的立意美、語言美、結構美,學習景物描寫虛實結合、環(huán)境渲染的寫作方法。

2、情感目標:體會本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理想,培育同學的健康人生觀和世界觀

3、學會觀賞古代經(jīng)典詩文立意、語言及結構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2、爭論法3、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設計

一、導入課題

由旅游學問圖片引導同學直觀感受岳陽樓的形制特征,導入《岳陽樓》的話題,引出岳陽樓的一副對聯(lián):“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此步驟要求同學初步理解對聯(lián)的含義,為下文學習課文和閱讀拓展奠定基礎)

二、整體感知

1、播放配樂朗誦《岳陽樓記》(fiash),朗讀前老師提出要求,同學可以隨著朗讀,體會文章的節(jié)奏美感。

2、同學分組朗讀,然后進行朗讀競賽,看哪一組朗讀體現(xiàn)了文章的節(jié)奏美和情感表達。

3、相關背景介紹依據(jù)課前預習提問同學及文章寫作背景介紹,不要涉及太多,只了解相關內(nèi)容即可。

4、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結構(此步驟在同學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完成):“寫作緣由——總攬景觀——陰晴異景——卒章顯志”

三、課堂爭論

在充分閱讀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同學深化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分組爭論:

1、文章描寫的岳陽樓的景色是怎樣的,哪部分是實寫,哪部分是虛寫?

(此問題引導同學理解文章中景物描寫的特點,總攬洞庭湖景是實寫,陰晴景物是虛寫,目的是渲染情感氛圍,為抒情奠定基礎)

2、文章中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此問題在于引導同學理解和體會景物描寫不僅僅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為抒情而張本的,正是通過景物描寫的極度渲染,才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鋪墊,使的抒情來得順理成章而不顯得做作,這就是以借景抒情的方法。而虛寫的兩段景物的目的就在于此。)

3、在文章結尾處表達的觀點你是怎樣理解的?

(主要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體現(xiàn)出的不同于其他“遷客騷人”的博大情懷,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遠大政治理想)

4、文章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此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同學理解環(huán)境描寫對于抒發(fā)感情的重要作用,以及“卒章顯志”的創(chuàng)作手法。

5、孟子主見國君應當“樂以天下,憂以天下”,這跟范仲淹的名句內(nèi)容上有何聯(lián)系?

6、“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7、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憂樂觀。

(以上問題的爭論在于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遷移,引導同學現(xiàn)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發(fā)揚古人憂樂知天下的胸懷和理想)

四、拓展閱讀

在對課文有了比較深刻的熟悉和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同學進一步理解岳陽樓上的對聯(lián)(開頭時引用的)由下聯(lián)引出杜甫的《登岳陽樓》。

1、播放配樂朗誦《登岳陽樓》(fiash):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同學理解詩文大意:早就聽說洞庭湖的水勢浩大,今日最終登上了這座著名遐邇的岳陽城樓。洞庭湖如此寬闊,東南面的吳地和楚地,好像被割成兩國。洞庭湖的水勢浩瀚,整個天與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濤上漂移。望著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親友連一點消息也沒有,而今年邁多病,棲息在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在關山以北依舊戰(zhàn)火不斷,憑軒遠眺,默思著國難家愁,我最終涕淚溝通。

2、爭論:

找出描寫洞庭湖景色的詩句,與課文第二段的描寫有何異同

本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課文的有何異同

(此問題同學可充分發(fā)表看法,合理即可)

提示:兩篇都寫了岳陽樓四周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懷的方法。兩篇的開頭都交代寫作緣由:《登》是慕名登臨而作,《記》是應約有感而發(fā)。兩篇中間都是寫景?!兜恰罚骸皡浅|南坼,乾坤日夜浮”,氣魄宏大,意境寬闊?!队洝分械摹般曔h山,吞長江”也有著同樣的氣概。不過《記》在寫陰雨、睛明景色時,情景相生;而《登》詩三聯(lián)寫自身經(jīng)受“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與次聯(lián)寫景沒有直接聯(lián)系,兩篇最終都抒懷,但《記》是在與前文的“悲”“喜”之情對比中提出了“先憂后樂”的主見,顯示了志趣的高遠;《登》詩是由自己的遭受聯(lián)想到吐蕃入境,邊疆不寧,百姓遭戰(zhàn)亂而流離。“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同樣于“憂時傷亂”中見其憂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可以說范仲淹與杜甫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詩、文),大致相同的結構(述因——寫景——抒懷),寫同一對象(岳陽樓),表達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與民同憂樂)。

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