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0A/wKhkFmYjemaATEWdAAM5-feJT-E898.jpg)
![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0A/wKhkFmYjemaATEWdAAM5-feJT-E8982.jpg)
![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0A/wKhkFmYjemaATEWdAAM5-feJT-E8983.jpg)
![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0A/wKhkFmYjemaATEWdAAM5-feJT-E8984.jpg)
![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0E/0A/wKhkFmYjemaATEWdAAM5-feJT-E89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整體學習設計
-S“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整體學習設計的思路:
本單元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安排的第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內容圍繞生
活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時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
收集信息、獲取知識、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華文化展覽,弘揚華夏
千年古韻”為主題的項目式活動開展學習,以有效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豐富
學習資源,拓展學習空間。這樣的學習過程基于體驗、基于表達、基于問題、
基于創(chuàng)造,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整體化思維的結構化學習在語文大單元整體學習中的運用
從單元的主題出發(fā),圍繞“傳統(tǒng)文化’’到課文內容中探索發(fā)現,體現了
整讀課文、歸類識字、品析詞句的系統(tǒng)學習思維。本單元包含古詩與說明文,
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使得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更加豐富傳統(tǒng)文化知識,也引
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促使學生自發(fā)地查閱課外資料進行知識擴充。本
單元首次出現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傳統(tǒng)節(jié)日展開,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都可
以進行實踐,并通過交流與寫作展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
力。雖然教材將綜合性學習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結合學生體驗和古詩的引入
放在單元之初,讓任務布置前置,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課文任務引導學生自
主學習探究,完成目標的學習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單元的閱讀學習中學
生會發(fā)現課文能夠圍繞一個意思進行展開,進而產生思考,學習“怎樣圍繞
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學生在理解課文整合語文能力知識點的過程中
逐步培養(yǎng)整體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學習能力目標。結合單元學習內容,設計
了《清明上河圖,十三郎》進行整體閱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學習閱讀
圖文的方法,在提高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整體學習設計
單元主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年級三年級
核心素養(yǎng)1.注重積累語言:積累文中的好詞、好久、好段落。
2.領悟語言:能根據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對有關的
現象或成因作出解釋。
3.語言實踐: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的,學會根
據一段話照樣子仿寫。
課標要求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聽說讀寫
的整合,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
整體發(fā)展。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紙
的發(fā)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4篇課文,從不同
側面展現了中華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
"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本單元
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這個活動既和單元主題密切相關,
有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區(qū)域、不同學科展開。
旨在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
并通過寫過節(jié)的過程和交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等方式,展示學習
成果,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身邊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古詩三首》選編目的:了解元日、清明和重陽這三個中
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紙的發(fā)明》選編目的: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概括段落
_1_J?
后、o
《趙州橋》選編目的:了解“趙州橋”設計的“精巧”和
"美觀’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選編目的:找出重點句。
大概念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
學情分析在三年級上冊曾經學過“借助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
思”。三年級上冊主要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提出的,這個單元
主要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出的。在上期的學習中,大部分學
生已基本掌握關鍵句出現的規(guī)律,并能準確找出一段話中的關
鍵句、關鍵詞。少部分存在閱讀困難的學生,也可以在老師的
提示和幫助下,找到關鍵句所在位置。
而三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穩(wěn)定、持久,有意注意雖然有所
發(fā)展,但還不夠完善,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此外,
他們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開
展提升思維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很有必要。
已學過的相關本單元主要內容后續(xù)學習相關內容
內容
三年級上三年級下冊第一四年級上冊第四
冊語文教材第單元《寓言故事》導單元了解故事的起因、
六單元:借助語:寓言是生活的一經過、結果,學習把握
關鍵語句理解面鏡子。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段話的大意
單元目標1.認識44個生字,讀準8個多音字,會寫36個字,會寫
30個詞語。了解、積累“文房四寶”等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
化的四字詞語。
2.能背誦、默寫指定的古詩。抄寫指定的課文段落。
3.能根據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對有關的現象或
成因作出解釋。
4.了解課文相關段落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并記錄這
些節(jié)日的相關風俗。
6.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
節(jié)的過程,進行展示、評價、改進。
7.能按活動的步驟,介紹某一手工活動的過程。
8.能說出有關句子的特點,并模仿著寫一寫。
情境任務在課堂上,學生閱讀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在課
余時間,和小伙伴們一起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了解傳
統(tǒng)節(jié)日,感受身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要求學生通過不同渠
道,收集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并通過寫過節(jié)的過程和交
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使學生在活動中進
一步了解身邊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
魅力。
課程整合的1.幫助學生感受、體會、實踐本單元的人文主題。
思路2.激發(fā)探究性趣,感受中國文化之美,產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3.讓學生初步掌握圍繞一個意思把話寫清楚這一語文技能。
4?了解段落中的總分結構形式特點。
課時安排13課時(2節(jié)單元整體感知,6節(jié)精讀課,2課時習作課,2
節(jié)綜合學習,1節(jié)梳理課)
9.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屠、蘇”等7個生字,會寫"符、欲"等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了解節(jié)日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氣氛,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
魅力。
語言應用: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深厚內涵及獨特的過節(jié)風俗。
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餓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的風俗。
審美創(chuàng)造: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2.將課文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難點: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讀三首古詩中的“屠、蘇”等7個生字。
2.能正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元日》。背誦《元日》。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元日情景。了解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的風俗習慣,感受作者的心情。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
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語言應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思維能力:在吟誦中感受詩中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感受作者的心情。
審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孩子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熱愛。
課時重難點
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在這燦若星河的歷史長卷中,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更是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古詩三首》,
一起感受古代節(jié)日的別樣魅力!
2.教師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齊讀課題。請同學們自由齊讀這三首古詩。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首的第一首古詩:元日
二、學習古詩
(-)解詩題
元日元:頭,表示開始、第一元日指正月初一,二日歷又分陰歷和
陽歷,我們中國人過節(jié)日基本上都是陰歷的。陽歷也叫公歷,陰歷則叫農歷。
春節(jié)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古時不同的叫法:元日、上日、
新元、歲日等等。
(-)知詩人,懂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稱臨川先生。他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
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受人喜愛和稱贊的詩文。他的詩,
不僅數量高達1500多首,更擅長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感受和自己的政治
理想寫進詩里。
當時,王安石任朝廷的宰相??赡菚r的北宋政治經濟都陷入了困境,加
上連年的戰(zhàn)事,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開始主持變法,廢除舊政策,實行新
政策,希望改變社會的情況,使國家強大起來。
(三)讀詩句,明注釋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小歲除,春風送甲k屠蘇。千門萬放瞳日,總把新科*舊符。
1.自由讀古詩2.按照節(jié)奏跟著老師示范讀古詩。3找個別同學按
照節(jié)奏讀古詩。
4.注釋:
符: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動軍隊用的憑證
屠蘇:這里指一種酒,根據古代的風俗,常在元日飲用。
瞳瞳:形容太陽出來后天色明亮的樣子。
(四)明詩意
1.找一找宋朝人民在春節(jié)做了哪些事情呢?用筆圈一圈。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小歲除,春風送出屠蘇。千門萬日瞳日,總把新科*舊符。
人們活動:放爆竹喝屠蘇酒換桃符
放爆竹:相傳每年除夕,年獸就會出來傷人,但是年獸卻怕鞭炮聲,所
以每年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放鞭炮,以示求平安。
2.選一選:以下三幅圖中哪一幅是桃符呢?
桃符
總把新桃換舊符
桃符(驅鬼辟邪)春聯(美好祝愿)
3?讀一讀古詩,想一想詩人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節(jié)日情景呢?
詩歌為我們秒回了一幅喜慶、熱鬧的節(jié)日情景。
4.解詩句大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意: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
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大意: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
新的桃符。
(五)悟詩情
好一個熱鬧、喜慶的元日,如果用文中的一個字來形容王安石此時的心
情,那莫過于一個“暖”字吧。板書:(暖)
在“嚅里啪啦”的鞭炮聲中,人們喝著屠蘇酒,在和煦的春風中,板書:
(春風)感受著這暖暖的春意,迎接著新的一年。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
戶,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上了新的桃符。多么喜慶、祥和、熱鬧的新春佳
節(jié)??!詩人觸景生情,聯想到了自己推行的新法,能使底層勞動人民能過上
幸福的生活,實現千門萬戶瞳瞳日情景,板書:(瞳瞳日)內心無比喜悅。
讓我們在背誦中再次感受作者的心情!抽取學生參照板書、課件提示進
行背誦。
三、古詩遷移,拓展延伸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這些節(jié)日都有著深厚的文化
內涵和獨特的習俗,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和有關的風俗習慣呢?你們
是怎樣知道的,又是如何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的?
預設
生1:我還知道大年初一還要給長輩拜年,我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給
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祝福他們新年快樂!
生2:我知道端午節(jié)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南方有賽龍舟的習俗。這些
都是在語文課本上學到的。
生3:我還知道每年的清明節(jié)大概在4月4日至4月6日左右。今年清
明節(jié)前,我特意在網上查了查相關資料,并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到了我的日
記本上。
生答,師匯總。
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不僅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真實生活的場面,更是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希望同學們做個有心人,在生活中細細觀察,感
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元日》。
2.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并查閱相關的資料。
3.讀一讀王安石寫的《梅花》和《泊船瓜洲》,想一想這兩首詩又表達
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放爆竹喝屠蘇酒
元日I>暖(春風瞳瞳日)
換桃符
10.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屠、蘇”等7個生字,會寫"符、欲"等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了解節(jié)日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氣氛,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
魅力。
語言應用: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深厚內涵及獨特的過節(jié)風俗。
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餓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的風俗。
審美創(chuàng)造: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2.將課文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難點: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語言應用: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古詩的重點詞句感受詩中蘊涵的思鄉(xiāng)之情。引導學生
想象畫面,讀中再現古詩所表達的情境。從古詩中感受到作者對
家鄉(xiāng)、思念之情。
審美創(chuàng)造: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
古詩、積累古詩的興趣。
課時重難點
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導入新課
1.復習古詩《元日》。
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在古代春節(jié)這一天,人們便有了放爆
竹、喝屠蘇酒和換桃符、貼對聯等節(jié)日習俗。
2.回憶《元日》的學習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就運用《元日》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
弟》這兩首古詩。
板書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初讀古詩,會讀會分節(jié)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那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自由讀古詩2.老師范讀,學生跟著讀,讀出節(jié)奏。
三、懂方法,學古詩。
1.知詩人: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北宋蘇軾稱
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
(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3.解詩題
D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即中國傳統(tǒng)的
的重陽節(jié);“憶”,回想,想念。“山東”,華山以東的地區(qū)。
題目意思: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想念家中的親人。
2)也可按照我們寫作的六要素從題目中能知道的是哪些要素?
時間:重陽節(jié)
地點:外地他鄉(xiāng)
人物:詩人王維
事情:思念家鄉(xiāng)親人
3)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又稱老人節(jié)。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古
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所以重九也叫“重陽”。主要節(jié)俗活動是
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重陽糕。
4)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呢?
注釋:
獨:單獨。
異:別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知:想到。
遍:都。
茱萸(zhtiyu):一種落葉小喬木,有濃烈香味,莖可入藥。古時
候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說這樣可以
避邪、消災。
4?曉詩意
D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獨:獨自
異:一個人在他鄉(xiāng)居住客:作客
解釋: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每
逢佳節(jié)倍思親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次到了節(jié)日的時候更加想念親人
解釋: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
我雖然在遙遠的地方,但是我知道今天是重陽節(jié),兄弟們都在爬山
4)遍插茱萸一人
茱萸:一種植物可以辟邪每個人
都在手臂上佩帶茱萸卻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解釋: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5?悟詩情本詩表達了詩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鄉(xiāng),思念
親人的思想感情。
6.回憶學過的表達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句,并背誦出來。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7.小結這首詩寫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人一開頭便寫異鄉(xiāng)異土
生活的孤獨凄然,所以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
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千百年來,“每
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句詩已成為表達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名句,打動了無數游
子的心。
8.教你寫法:詩人先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親人,后寫想像中家鄉(xiāng)親人思
念自己。這種為親人設想的體貼心情,即表現了親人的手足之情,又表
現了自己思親的真摯情感。
這種表現手法委婉曲折,更能表達思念之苦。我們在寫作時可借鑒
這一寫法,本來要寫自己思念他人,卻換個角度,寫他人思念自己,這
樣就會將思念之情表達得更深刻。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感受親情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親情。時
刻記得關心我們身邊的人,也讓他們感受到幸福。
四、板書設計
‘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倍思鄉(xiāng)懷親
少一人
11.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屠、蘇”等7個生字,會寫"符、欲"等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了解節(jié)日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氣氛,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
魅力。
語言應用: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深厚內涵及獨特的過節(jié)風俗。
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餓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的風俗。
審美創(chuàng)造: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2.將課文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難點: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L會認“魂、酒”3個生字,會寫“魂、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復雜的情緒。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了解清明節(jié)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tǒng)習俗。
語言應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清明》。
思維能力:體會并能描述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審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課時重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復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L師: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關于春天的詩句,誰能說說有哪些詩句?
學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清明》。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清明)
3.清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天有掃墓、踏
青、插柳等活動。
二、走近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
(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
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
三、初讀詩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
路上行人/欲斷魂。
L我會認
≡jiu酒家牧mil牧童魂hun斷魂
1)自由讀讀生字、詞語2)小老師帶讀,教師正音
3)記生字
魂=云+鬼酒=酉+5牧=牛+攵
2.注釋: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
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jié)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后人
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四、悟詩情
1詩句中寫到了什么景物
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時節(jié):節(jié)令、季節(jié)紛紛:細雨不停地下
這句寫出了雨細、密、輕
此句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
清明時節(jié),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
綿不絕。
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征。
2)路上行人欲斷魂
欲:將要魂:指情緒、心情斷魂:就是心情惆悵
3)那么“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痹娨馐鞘裁茨??
清明節(jié)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
心里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
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心里很是哀傷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打聽,詢問
遙指:指向遠處
如何排遣愁緒呢?
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
一來歇歇腳,避避雨;
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
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
說明上句問的對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
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
這兩句詩的大意: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
可酒館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館,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里有酒
館。
五、朗讀指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語速要緩慢,聲音低沉。)
路上行人欲斷魂。(讀出悲傷語氣,語調低沉。)
(輕聲讀。)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重讀。)杏花村。(讀清晰。)
詩人通過描述清明時節(jié)的所見所聞,觸景傷懷來表達自己的內心。
表達了詩人心里的落寞與深深的思念之情。
情感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并默寫《清明》。
2、積累有關清明的詩句。
七、板書設計
’雨紛紛
清明《欲斷魂愁悶
遙
10.紙的發(fā)明
教學目標
1.認識“創(chuàng)、存”等9個字,讀準“累、切”等4個多音字,會寫“偉、
錄”等11個字,會寫“造紙術、偉大”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
4.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
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學習蔡倫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之情。
語言應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思維能力:借助課后圖表,理清課文脈絡,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審美創(chuàng)造: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為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
2.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并從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難點: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創(chuàng)、存”等9個字,讀準“累、切”等4個多音字,會寫“偉、
錄”等11個字,理解并積累相應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能了解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
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語言應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維能力: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
審美創(chuàng)造: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造紙術對世界的影響。
課時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L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對世界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們知道是哪四大
發(fā)明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我們一起看看紙是怎么被
發(fā)明出來的。板書課題:紙的發(fā)明。
2.認識蔡倫
蔡倫,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東漢發(fā)明家。他在總結前人經
驗的基礎上,制造出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時稱“蔡侯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一遍。制
2.我會讀,學習生字詞。
1)字詞樂園
創(chuàng)(Ch*ng)辦攜(X⑹帶生存(Ccln)制(ZhD作姓蔡(Cai)
似Ieln)理積累(1爸i)切(qiG)開便(P匕n)宜
鮮(X匕n)有歐(OU)盟非洲(ZhoU)社(ShV)區(qū)
自由讀詞語,小老師帶讀,老師正音。
2)識字方法
“加一加'’法
鮮=魚+羊攜=雋可社今+±蔡=祭”
倫=yf+侖累=系+田切=土+刀便=更+彳
歐=區(qū)+欠洲=州+5創(chuàng)=倉+U
3)“形近字”法
制——刺存——在
制作刺刀保存現在
4)趣識字——存
W存
篆書楷書
篆書是形聲字,子為形,才為聲。本義表示存恤、問候等;常用義為存
在、生存。
3?我會寫
術(Shco偉(w6i)錄(1匕)保(%o)存(CCIn)約(yue)驗(yjn)阿⑶
歐(Ou)洲(ZhoU)社(Shj)
D自由拼讀生字。2)小老師帶讀,老師正音。
3)全班齊讀
4)給生字組詞
生(生存)阿(阿姨)歐(北歐)洲(亞洲)
社(社會)術(技術)偉(偉大)錄(記錄)
保(保護)驗(考驗)約(大約)
5)重點字講解
錄結構:上下結構部首:3組詞:錄像錄音錄取收錄
造句:姐姐被北京大學錄取了。
書寫指導:上短下長,第四筆居中,第五筆是點,第六筆是提,第七筆
是撇,第八筆是捺。
存結構:半包圍結構部首:子組詞:存款存心生存
造句:陽光、空氣和水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
書寫指導:第一筆橫要短,長撇要舒展,“子”的橫略向外伸展。
洲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組詞:非洲亞洲綠洲大洋洲
造句:長江三角洲是一塊富饒的寶地。
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呈弧形分布,“州”的第二筆是豎撇,豎撇和
后面的兩豎間距要均勻。
4?多音字
鮮xian(鮮艷)xian(朝鮮)
辨析:當意思是表示“少”時和在“朝鮮”一詞中讀xiM。其余情況一般讀
xiano
例句:他知道許多鮮(x≡)為人知的新鮮(XiM)事情。
切qie(切開)qie(急切
辨析:表示“用刀從上往下割”時,讀qie;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
條弧線相接于一點,也讀qi&其他情況一般都讀qi6。
例句:他關切(qi6)地說:“切(qie)菜的時候要小心點?!?/p>
累⑥(果實累累)閑(勞累)位i(積累)
辨析:表示“連綴或捆”“多余的負擔,麻煩”時,讀幅i。表示“疲乏,過勞”
或'使疲勞”時,讀廟。其他情況一般讀位i。
例句:他事業(yè)上果實累(而)累,積累(面)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
身體也被累(畫)垮了。
便pian(便宜)bian(方便)
辨析:形容肥胖或價錢低時,讀仇行。其他情況一般讀b訪n。
例句:這家便(bi&n)利店的商品很便(Pian)宜。
5?解詞義
①氣勢雄偉;規(guī)模宏大;超出尋常,令人敬仰欽佩的。(偉大)
②促使前進,?推動使發(fā)展。(促進)
③龐大沉重;不靈巧。(笨重)
④隨身帶著。(攜帶)
⑤形容讀書多,學問大。(學富五車)
⑥重量較小,建造較易,或使用方便。(輕便)
⑦普遍推廣,使大眾化。(普及)
⑧(質料)不精細;不光滑。(粗糙)
⑨改變舊有情況,使有所進步。(改進)
⑩拿出物資、力量、經驗等獻給國家或公眾。(貢獻)
三、初讀感知
1.聽課文朗讀音頻。
2.齊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為什么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
偉大貢獻之一呢?
3.默讀課文,想一想:人們先后用了哪幾種材質來記錄文字?
預設:人們先后用了龜甲、獸骨、青銅器、竹片、木片、帛、麻紙、蔡
侯紙來記錄文字。
小結:紙的發(fā)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4.默讀第二至四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時間書寫材料不足之處
造紙術發(fā)明幾千年龜甲、獸骨、青銅器費時費力
以前后來竹片、木片笨重
再后來帛昂貴
西漢時代麻紙粗糙
東漢時代用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造輕便、好用、可大
的紙量制造、便宜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chuàng)造了文字??赡菚r候還沒有紙,要記錄
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
甲骨文銘文
5.如果要把生活中的一些事記錄下來,每次都要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
鑄刻在青銅器上,你有什么感受?
很不方便。所以當時只有軍事、占卜等國家大事才能記錄在甲骨和獸骨
上或青銅器上。
后來,人們又把文字寫在竹片和木片上。
<q
.(Q?
<JI
氣?7?
i*
?
f
/.
木牘
竹片、木片,竹制稱竹簡,木制稱木牘。
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
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時候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是
因為書多的時候需要用車來拉。
寫用木片、竹片記錄的不足。
引號起強調作用,目的是強調用竹片、木片做成的書笨重、不易攜帶。
再后來,有了蠶絲織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寫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輕
便,但是價錢太貴,只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
把帛與竹片、木片比較,突出布帛輕便,也強調帛造價很高,這是帛不
能普及的主要原因。
考古學家發(fā)現,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用麻來造紙。
但麻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
寫用麻紙記錄的不足。
6.回顧第二、三自然段,畫出寫幾種記錄文字所用材料不足之處的句子。
①這些竹片、木片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
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
②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貴,只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
③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用麻來造紙。但麻紙比較
粗糙,不便書寫。
小結:“但是”或“但”后面的內容都寫出了這些記錄文字所用材料的不足
之處。
四、課后作業(yè)
結束語: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解決了生字詞,掃清了閱讀障礙。
還初讀了課文,并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課文按時間的先后
順序介紹了造紙術的發(fā)明過程。請大家課后將課文讀熟,并把要求會寫的生
字認真書寫兩遍。
五、板書設計
10紙的發(fā)明
偉大貢獻之一發(fā)明過程影響了全世界
11.紙的發(fā)明
教學目標
1.認識“創(chuàng)、存”等9個字,讀準“累、切”等4個多音字,會寫“偉、
錄”等11個字,會寫“造紙術、偉大”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
4.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
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學習蔡倫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之情。
語言應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思維能力:借助課后圖表,理清課文脈絡,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審美創(chuàng)造: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為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
2.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并從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難點: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2.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
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3.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為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
語言應用:
思維能力:
審美創(chuàng)造:
課時重難點
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
進步的促進作用
教學過程
造紙術發(fā)明以前
西漢時代
課前導入
龜甲、獸骨、青銅器、竹片、木片、帛
麻紙
使用不便
價錢太貴
粗糙難寫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造紙術發(fā)明前和西漢時代造紙術的發(fā)展歷程。這節(jié)課我
們將走進東漢時代,看看為什么只有蔡倫的造紙術被傳承下來并影響了世
界。
通過對時間變化的描寫,說明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
經驗,改進了造紙術。
品讀鑒賞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依據。
幾千年前、兩千多年前
按照先后順序介紹蔡倫造紙的方法,思路清晰,表達有序,介紹具體。
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
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
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
“……所以……”是因果關系的句子,說明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
的原因。
這種紙的優(yōu)點。
先總寫造紙術是蔡倫改進的,然后介紹了造紙術的造紙過程和好處,圍繞第
一句話,層層分述。
說說這一段中三句話之間的關系?
細讀第2句話,圈畫出蔡倫造紙術的步驟。
剪碎或切斷()()()()
浸水里
搗成漿
撈出
曬干
根據第2句話中的步驟提示,介紹蔡倫的造紙方法。
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
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
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為什么蔡倫的造紙方法可以傳承下來?
因為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紙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價格便宜,而且用
這種方法造的紙輕便好用,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
承了下來。
造紙術的傳播路徑。
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后來又傳到阿拉伯世界和歐
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影響了全世界。
造紙術的重大作用。
說明造紙術具有世界性的影響,照應開頭。
我國發(fā)明的造紙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
展。
造紙術這一發(fā)明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課文敘述了沒有紙之前人們用文字記錄事件的不便和紙的發(fā)明過程,說明中
國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
偉大貢獻之一,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美和對祖國悠久歷史文
化的敬仰。
主旨提煉
總起——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發(fā)明過程——西漢麻紙、東漢
造紙術
發(fā)明前一一不同器物
發(fā)明后——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文化發(fā)展
聰明才智偉大貢獻
紙的發(fā)明
板書設計
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圖表。
教材習題答案
造紙術發(fā)明以前
西漢時代
東漢時代
后來
點撥:默讀課文,圈出每段的內容要點,再根據這些要點,用連貫的話說一
說每段話的意思。填寫圖表時,抓住“造紙術發(fā)明以前”“西漢時代”“東漢時代”
這三個表示時間的關鍵詞,帶著關鍵詞分別從文段中提取相關信息。
造紙術發(fā)明以前
西漢時代
東漢時代
后來
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鑄在青銅器上,后來在竹片、木片和帛上寫
字。
人們用麻來造紙。
蔡倫改進造紙術,這種造紙方法傳承下來。
造紙術傳到了全世界,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
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點撥:先聯系課文,想想蔡倫改進造紙術前書寫材料的缺點,再對比用蔡倫
改進的造紙術造的紙的優(yōu)點,然后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傳承下來的原因。
參考答案:因為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紙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價格便
宜,而且用這種方法造的紙輕便好用,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蔡倫改進
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
選做。我國古代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張衡發(fā)明了檢測
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祖沖之把圓周率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畢
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查找相關資料,和同學交流。
參考答案:
張衡與地動儀的故事
東漢時期,經常發(fā)生地震,皇帝和百姓們都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有的
人趁機宣傳迷信思想。當時有個人叫張衡,對天文歷法很有研究。他不相信
這些迷信說法,認為地震是
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是人們對它的認識太少了。鑒于這種情況,他加緊了對
地震的研究。
張衡細心觀察和記錄每一次地震現象,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了地震發(fā)生的原
因。經過多年實驗,他發(fā)明了“地動儀”。這架儀器是用青銅鑄造而成的,形
狀像個大酒壇,上面鑄著八條龍,龍頭分別朝向東、南、西、北等八個方
向。龍嘴是活動的,每條
龍的嘴里都含著一顆銅球;
龍頭下面各蹲著一只張大
嘴巴的大蛤蟆。按照張衡
的設計,如果哪個方向發(fā)
生地震,朝著哪個方向的龍嘴里的小銅球就會自動掉到蛤蟆的嘴里,發(fā)出
"鐺''的一聲,向人們發(fā)出地震警報。
祖沖之與圓周率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精確計算。東漢的《周髀算經》
中已有“徑一周三''的記載,這是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圓周率值,被稱為“古率”。
后來人們發(fā)現古率誤差太大,于
于是將其改為“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人們意見不一。直到
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即用園內接正多
邊形的周長來接近圓周長,求得圓周率為3.14。劉徽指出,園內接正多邊形
的邊數閱讀,所求得的圓周率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刻
苦鉆研,反復演
算,求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
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的數學家。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
數學家建議把圓周率叫做“祖率”。
畢昇,北宋人,是活字印
刷術的發(fā)明者。他原是印刷鋪
工人,專門從事手工印刷。據
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畢
昇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fā)明活字
印刷術。他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印刷時排版,一版印完以后,排版
再印,字印可以重復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的故事
印完以后,排版再印,字印可以重復使用。和調版印刷相比,大大提高了書
籍的印刷速度,是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活動提不
你們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了解了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小組內交流一下。
活動任務
一是交流組內成員課外收集到的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習俗的資料,二是商量用怎
樣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
活動指導
(1)整理資料。把收集到的資料,按照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分類,也
可以把這些資料按照不同的節(jié)日主題分類。
(2)小組討論。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檢查這些資料是否完整。
比如,是否收集了如何過節(jié)的資料等。
(3)補充資料。根據交流意見補充相關資
料,再次查找資料時要把握中心,避免資料重復。
(4)展示成果。小組商量用什么方式呈現活動成果,如用卡板、圖表等。
活動展ZF
⑴端午節(jié)介紹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別稱: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正陽節(jié)。
起源:天象崇拜。
習俗: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系五色絲線等。
地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意義:祈福安康,弘揚愛國精神。
⑵有關中秋節(jié)的詩詞名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隱《嫦娥》
憶對中秋丹桂叢?;ㄔ诒校略诒?。
一宋.辛棄疾《一剪梅.中秋無月》
(3)關于七夕節(jié)的傳說
七夕節(jié)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傳說牛郎身世凄慘,和老黃牛相依為命。后
來在老黃牛的指點下,牛郎找到了
下凡的仙女們戲水的地
方,拿走了其中一個仙
女的紗衣,那個仙女就
是織女。兩人相識后墜
入愛河,后生育一雙兒女。但王母娘娘對織女下凡這件事非常生氣,織女被
帶回天界。老黃牛讓牛郎在它死后把它的皮留著,碰上緊急事就披上它的皮,
可以騰云駕霧。后來牛郎終于到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織女團聚,結果王母娘
娘用頭上的簪子劃出一條天河,攔住了牛郎的去路。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
情感動,化作了
“鵲橋”,牛郎織女得以團聚。王母娘娘看到此景,有些動容,便允許兩人每
年農歷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之后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即七夕,牛郎就挑
著兩個孩子,上天與織女團聚。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傳為一段佳話。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指南針
課外拓展
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司南是世界上
最早的指南儀器。后來,人們制成了指南針,北宋時
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南宋海外貿易發(fā)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
傳入歐洲,這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顒觿?chuàng)造了條件。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r”,錯的打“X”。
1.相比竹片,帛比較笨重。()
2.麻紙粗糙,不便書寫。()
3.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常聰明。()
×
√
隨堂練習
二、我國古代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請你為大家介紹一種科
技成就。
示例: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的。唐中期的書籍里,已有火藥配方的記
載;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宋朝,火藥武器廣泛應用于戰(zhàn)爭。12、
13世紀,火藥首先傳入
阿拉伯國家,然后傳至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鹚幍陌l(fā)明和傳播,改
變了中世紀的戰(zhàn)爭模式,是軍事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2.搜集關于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故事讀一讀并與家人分享。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課后作業(yè)
11.趙州橋
教學目標
1.認識”趙、省、縣”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爪”,會寫“趙、省”
等13個字,會寫“趙州橋、石匠”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過列舉橋欄上雕刻著的圖案把“美觀”寫清楚的,并
正確抄寫這一自然段。
4.能用給定的詞語向他人介紹趙州橋,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從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體會我
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語言應用: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思維能力:知道趙州橋是世界出名的石拱橋及它鞏固、美觀的特點。理解趙
州橋設計的獨創(chuàng)性及其作用。
審美創(chuàng)造:感受趙州橋鞏固、美觀的特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過列舉的方法把橋欄上雕刻的“美觀”圖案寫
清楚的。
2.了解趙州橋堅固、美觀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詞的準確。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縣、拱、濟”等10個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爪、橫”,并會用
另外一個讀音組詞,會寫“趙、省、縣”等13個字,會寫“趙州橋、石匠、
設計”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核心素養(yǎng)】
文化自信: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語言應用:把課文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思維能力: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審美創(chuàng)造: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和對中國歷史遺產的熱愛與保護。
課時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趣。
L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石拱橋的圖像
2.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座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建造的石拱橋——趙州
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3.助學資料
石拱橋是用天然石料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橋。這種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
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
發(fā)揮作用。
我國的石拱橋歷史悠久。《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
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
人的杰作。最著名的石拱橋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市豐臺區(qū)的
盧溝橋,其中趙州橋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老的石橋。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
教師導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通讀一遍。
2.我會讀
縣(X匕n)長拱(g3ng)門救濟Gi)木匠(jijng)計。)算縱橫(hCng)
史(Shi)料爪(ZhUm)牙智(ZhD者慧(hui)眼歷(ID代
1)自由拼讀2)小老師帶讀,老師正音3)全班齊讀
4)玩識字游戲
3?我會寫
趙(ZhjO)省(s*ng)縣(Xi臺n)匠(ji^ng)設(Shv)計
史(ShD創(chuàng)(ChUjng)舉Oei)且(q語)智(ZhD慧(hu])歷(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全銅水槽落水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音頻電療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窗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電腦花織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無紡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掛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奧運熒光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全自動圓角切斷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便攜式酒精檢測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T/C染色線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考物理復習備考策略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小報:人工智能科技科學小報手抄報電子小報word小報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全面介紹現貨中遠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檢
- 孫權勸學教案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企業(yè)生產現場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第10課時 練習課 蘇教版(共11張PPT)
- 電梯口包邊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我是獨特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