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課件_第1頁
望天門山課件_第2頁
望天門山課件_第3頁
望天門山課件_第4頁
望天門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望天門山課件

《望天門山》課堂教學實錄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

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授課老師:王玲湘整理與評析:江海英(徽州區(qū)巖寺學校)

師:同學們《趕?!烦锰貏e悅耳,我想請同學背首詩怎么樣?誰會背杜甫的《絕句》?(很多同學表示不會背,最終一名女生完整背出。)師:真不錯。咱們學了古詩就要記住它。

師:咱們做個嬉戲,剛才咱們唱了《趕?!罚覀儸F在把詩的詞填到旋律中去。誰能用《絕句》的詞來唱唱《趕海》?會嗎?

生:不會。

師:那你來唱《趕海》,我來唱《絕句》。(同學唱一句《趕?!?,老師唱一句《絕句》)

師:有意思嗎?我們會不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漿》?(師生一起唱。)

師:用這首歌咱們來填填詞,我們一起把《絕句》的詞填到這首歌里面,老師開頭,你們漸漸跟著哼。(師生一起唱)

師:有意思吧!好!,我們下課再來。

[有新意!不但消退了同學的緊急心情,拉近了師生距離,還讓同學明白了古詩不但能吟誦還能唱。]

一、導入。

1.引出課題,板書課堂,理解課題。

師:咱們先來認一個字,有點難度,因為是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嗎?生:古代人制造的字。

師:刻在龜甲上的。看清晰了,這是什么字?(老師板書甲骨文“天”,指導同學觀看分析。)

師:再看這什么字?(老師板書:甲骨文“門”)生:門。

師:對,你看左邊一扇右邊一扇。(指導同學觀看。)

師:再加一個字,(老師板書:山)讀一讀。生:天門山。

師:咱們漢字是表意的,就這“天、門、山”三個字,你想一想應當是一座怎樣的山?生:很高的。

師:你關注了“天”字,那你說的這個山可以叫“天山”。生:很大的山。師:“門”那該是??看看門的外形??生:面對面的。

師:左邊一座,右邊一座。那就是?..生:天門山。

師:公元727年,唐代聞名的大詩人李白曾經巡游天門山,寫下了《望天門山》。(老師板書:望)

師:什么叫“望”?生:看。

師:怎樣看才叫“望”?生:向上看。

師:還有嗎?生:從高往下看。

師:那叫俯視。向遠處看就是望。

2.同學齊讀課題《望天門山》。

師:一塊兒讀課題。(同學讀課題。)

師:讀出向遠處看的感覺。(同學再讀課題。)

[通過出示甲骨文,引導同學觀看字形,不但關心同學理解了課題,還使同學體會到漢字具有表意的特點。]

二、初讀感知。

1.同學自讀古詩。

師:李白的《望天門山》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呢?拿出你們的課文紙,自由讀幾遍。留意字音讀精確?????,節(jié)奏讀清晰,讀完了結合下面的解釋和課文的插圖想一想詩的意思。讀自己的。(同學自讀詩句,老師巡察。)

2.匯報自讀成果,老師相機指正。

師:讀幾遍了?生:兩遍、三遍。

師:誰能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

師:洪亮、大聲地讀,咱們仔細聽,聽聽他的字音是不是讀準了。

[對讀的同學和聽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人都有事可做。]

師:比較流暢,再讀讀這詞。生:中斷、至此回。

師:“至”是翹舌音,“此”是平舌音。(同學跟老師學讀“中斷”、“至此回”)

3.初步指導讀詩。

師:誰再來讀讀這首詩?我們要聽聽字音讀準了沒有,節(jié)奏讀清晰了沒有。(請一名女同學讀)

師:聽出她的停頓了嗎?你給了大家很好的提示這叫“二二二一”,老師還有給你提個建議,讀得再慢一點,你跟著老師的手勢來。(同學看老師的手勢讀古詩第一句。)

師:我們一起看老師的手勢讀后三句,感受一下詩的節(jié)奏。留意不要跑到老師手勢的前面。(全班同學看老師的手勢讀詩句。

[用手勢語這種無聲的語言指導同學讀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師:有味道吧。詩歌讀起來就有歌的味道,唱歌時,我們有時要重唱,今日我們讀詩就來疊讀,怎么讀呢?你們讀一句,老師依你們的節(jié)奏讀后三個字,把握好節(jié)奏,我們一起來。(師生合作讀詩)

師:咱們換一下,老師讀一句,你們依著老師的節(jié)奏來,老師讀一句,你們重復后面三個字。(師生合作讀詩)

[以這種嬉戲的形式,將詩的讀法教給了同學。讓同學在玩中學,同學學得輕松,學得開心,效果好。]

4.初步了解詩的內容。

師:這詩中有歌,詩中還有畫呢。不信,我們悄悄地默讀一邊遍,這《望天門山》一句一景,是連環(huán)畫。下面我們悄悄地默讀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筆圈畫下來。(同學默讀詩,邊讀遍圈。)(指名匯報)

生: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師:有沒有補充?生:天門、日邊。

師:這叫讀得細致,找得清晰。瞧,詩中就是寫了這些景物,“天門、青山”寫的都是天門山,“楚江、碧水”寫的都是楚江,前三句從不同視角反復寫了天門山、楚江,最終一句寫了遠處的“孤帆、日”,現在我們都是李白,讓我們一起乘著小船去“望天門山”。

三、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同學齊讀古詩第一句。)

師:什么叫“中斷”?生:就是斷掉了。

師:那“中”呢?生:中間斷了。

師:就是從中間斷了。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斷”的小篆寫法。(老師板書“斷”的小篆寫法)

師:中間是一把刀把兩束絲全都剪斷了,右邊是一把銳利的斧頭,就這個“斷”字,你知道天門山是怎么斷的嗎?生:劈開的。

師:用刀給劈開的。這就是詩人奇怪的想象。那把利斧,那把刀是什么?生:江水。

師:楚江開,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開”(板書)一雙大手把門栓給拉開,假如天門山就是一扇門,那么你覺得大手是誰的?生:是楚江。

師:楚江是大手,楚江是利斧?!皵唷焙汀伴_”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閉上眼睛想一想。(老師讀第一句詩,同學想象畫面。)你看到了什么?生:有兩座山相對出,楚江水從中間流出來。

師:把它沖開了。你看這就是詩人奇怪的想象。楚江把山都沖開了,你們感覺楚江怎么樣?生:兇。

師:換個詞“洶涌”。這樣洶涌的江水,這樣的氣概,誰來讀。(指名讀,再讀,男生讀,全班讀。)

[通過讓同學理解關鍵詞、想象畫面,使同學對詩句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時指導朗讀,水到渠成。]

2.學習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

師:李白坐在船上又看到了??生:碧水東流至此回。

師:“回”字特別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個旋轉的漩渦,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種意思。(老師翻開字典。)誰給大家讀一讀?

生:一回旋,二回轉轉變方向,三返回。

師:“回”在詩中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由。(指名說)生:一回旋。

師:你認為水中間有漩渦,對嗎?有不同理解嗎?

生:我覺得是二,因為我覺得“碧水東流至此回”“東流”就是往回走。師:你是憑感覺走。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師:沒有了。那我們把這個字再送回去,你們再讀讀這句詩。(同學再讀本句。)碧水之西向東流,流的時候碰上了??生:天門山。

師:于是,它不得不折向北流。那是第幾種意思?生:第二種。

師:對,是流到這兒轉變方向。你們知道天門山相聚有多遠嗎?老師告知你們,據記載這兩山相聚數公里,也就是江面寬十幾里,這么寬的江面,這么洶涌浩蕩的江水。這天門山硬生生地讓它們掉了個頭,你覺得天門山怎么樣?生1:宏偉。生2:天門山很寬敞。

師:很有力氣的意思嗎?真是有一種奇妙的力氣,這樣的力氣,這樣的氣概,誰愿來讀。(指名讀。)

師:那是浩蕩的水,那是山和水在較量,要讀好那個“回”字。(再指名讀)師:是水和山在較量。一起讀。(全班齊讀本句。)

師:同學們,山是險峻的山,水是浩蕩的水,水沖山開,山阻水回,形成了這樣的狀景。再讀。(同學齊讀一二兩句。)

[本環(huán)節(jié)對于“回”的處理特別好,將三種意思都告知同學,讓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來選擇答案,還要說明緣由。這樣,同學自然而然地將字帶入詩句中去理解,不僅理解了字意,同時也明白了詩句的意思。]

3.學習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真好。李白順流而下,這船離青山近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