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法國作家羅蘭·巴特曾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他的觀點徹底顛覆了以作者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或詮釋文本的方法,他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jīng)寫成“文”后,則蕩然無存;而文章也不是封閉完整的單一個體,其開放和多元性,為讀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詮釋文本的方式,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每一次閱讀,同時也是一種寫作——每一次閱讀皆帶著讀者本身獨有的批判、詮釋、解釋,其用自身經(jīng)驗或興趣想法等重新寫作了文本,從而瓦解了傳統(tǒng)閱讀方法;更甚者,巴特要人們忘卻自己的歷史經(jīng)歷及知識,進而擺脫記憶的束縛。他將詮釋權從作者的權威中解放,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而是語言,如果有什么地方凝聚了豐富的多樣性,那也不是作者,而是讀者。因為真正在訴說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作者,所有語言排序背后所隱藏的眾多文化含義,并非作者一人的絕對意義。所以,讀者不必以作者賦予的意義為依歸。我們所閱讀的是讀者的文本,而文本本身并不存在單一意義,在閱讀中,文本意義自讀者延伸,因讀者而多元,讀者和作者進行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競賽,于是作者的權威消失,留下文本本身借著閱讀創(chuàng)造出多元的意義,文本變成個人表現(xiàn)與自我記載的記錄。(摘編自李妍妍《淺析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論》)材料二: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作品是作者寫的,正如戲是演員演的,讀者和觀眾欣賞的當然是作家和演員的才華。而讀者中心論宣稱作者死了,讀者是第一性的,這就好像演員死了,觀眾還可以自我欣賞似的。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人的心理并不是一塊白板,人的認識只有與其內心圖式“同化”時才會有反應,讀者看到的往往是與自己預期一致的信息,對預期之外的信息往往視而不見,感而不覺。故中國早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說,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鬧秘事”也是這個道理。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文學形象其實是多層次結構的,不同形式分化著文學形象的感染力,由于它處于最深層,因而也有一定的封閉性或者隱蔽性,一般讀者憑原生的直覺難以洞察。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樸園坦然告訴周萍,梅侍萍就是他的生母,不能因為她出身底層,就喪失人倫道德。這樣普通的語言,其藝術震撼力在于,周樸園自以為光明正大的告白,造成了與周萍珠胎暗結的四鳳觸電死亡,周沖追救,隨之死亡。蘩漪喚出周樸園,本為阻止周萍與四鳳出走,讓他留在自己身邊,結果周萍自殺了。梅侍萍本想隱瞞周萍與四鳳的兄妹關系,面對這樣的結果,她崩潰了。周樸園本以為自己在兒子面前公開懺悔,可以表明自己的光明正大,卻導致自己雖然活著卻是在精神的孤島上。幾句平常的語言,導致幾乎全部人物的命運向相反的極端轉化。作家匠心獨運,把眾多人物調集在一起,讓他們在這些話面前活不下去。這樣強烈的戲劇性是戲劇形式凝聚起來的,如果無視文學形式的審美積淀功能是無法通曉的。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把作品作為靜止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一個作者死亡論。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脫離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研究,完全根據(jù)作品自身來描述作品,這種做法已經(jīng)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說,無視創(chuàng)作過程的作品評論不可能揭示其豐富的內在奧秘。其實,對一切事物奧秘的揭示都離不開對其生成過程的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文學理論與批評應該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之對話。許多評論者就與這一原則背道而馳,如對《祝福》思想藝術奧秘的解讀,有學者根據(jù)法國格列瑪斯的“矩陣模式”,得出結論是柳媽作為封建禮教文化的代表直接導致祥林嫂的死亡。其實,只要去分析魯迅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不難理解其創(chuàng)作苦心。魯迅在五四時期為什么不寫封建禮教壓制寡婦,不讓改嫁?相反,他寫的是寡婦拒絕改嫁,卻被強迫以野蠻的搶親形式改嫁。因為前者只能暴露封建禮教的夫權不人道,而后者則能揭示封建禮教夫權與族權的矛盾。在祥林嫂平靜地和丈夫、兒子生活了以后,魯迅為什么又要讓她的丈夫、兒子死去?目的就是讓她回到魯鎮(zhèn),遇見好心的柳媽,勸她去捐門檻贖罪。最終在于表現(xiàn)比夫權族權更荒謬的神權。《祝?!纷钌铄渲幠嗽谙榱稚┑乃劳鍪菦]有兇手的,真正的兇手乃是一種對于寡婦荒謬、野蠻的成見,這種成見之所以能殺人,就是因為它在魯鎮(zhèn)每一個人頭腦中被當成神圣的最高準則。這樣揭示作品的思想藝術奧秘,對封建禮教進行的文化批評才有更堅實的基礎??梢哉f,在西方理論宣稱自己已經(jīng)失敗之時,建構文學理論和批評的中國學派的歷史機遇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當研其失敗之因,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摘編自孫紹振《文學批評“西方霸權”的終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羅蘭·巴特認為,作品被完成后就沒有了作者的聲音,同時也將讀者的地位提高到比作者更高的程度。B.材料一認為,讀者的閱讀過程是在作者的基礎上融入了讀者獨有的判斷、詮釋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C.孫紹振認為,如果無視文學形式的審美積淀功能,就無法真正理解隱藏在作品最深處的具有一定封閉性的文學形象。D.材料二認為,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應該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并就創(chuàng)作問題與作者展開對話。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已死”的觀點顛覆了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其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相似,認為閱讀創(chuàng)造了文本的多元意義。B.文本引用魯迅說《紅樓夢》的例子是想證明:讀者的每一次閱讀都帶著本身獨有的視角,往往只能看到與自己心理預期一致的信息。C.中國古代有“以意逆志”的閱讀方法,即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種閱讀方法與材料二的觀點有相似之處。D.要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我們當研究西方文論失敗之因,并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B.讀者的具體化是作品意義的源泉,而未定性的文本只不過是承載意義的載體而已。C.篇章雜沓,質文交加,欣賞者又多有偏好,不能全面品評一部作品。D.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4.材料一與材料二對閱讀中作者地位的認知有什么不同?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即鸢浮?.A2.C3.B4.①材料一認為作品一經(jīng)完成,作者即宣告“死亡”,文本的意義并非來自作者,作者不具有權威性。②材料二認為作者是第一性的,讀者只有深入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抵達作品的本源。5.①采用駁論的方式,駁斥了讀者中心論的錯誤觀點,來立正確的觀點。(或破立結合)②全文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結構,從讀者的心理、作品的形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三個角度進行論證。③論證時綜合使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類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等。〖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在作者的基礎上”曲解文意,原文“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說的是并非來自作者;C.“文學形象”錯誤,由原文“文學形象其實是多層次結構的,不同形式分化著文學形象的感染力,由于它處于最深層,因而也有一定的封閉性或者隱蔽性,一般讀者憑原生的直覺難以洞察”可知,“處于最深層、有一定的封閉性”的是文學形象的感染力,而非文學形象;D.“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曲解文意,批評家也是主動的參與者,并非“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是“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與之對話”,是“設想進入”。【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有相似之處”錯誤,材料二強調的閱讀方法是在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解讀作品,而不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批駁讀者中心論。B.是讀者中心論,與材料二相悖?!?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材料一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jīng)寫成‘文’”后,則蕩然無存”“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他將詮釋權從作者的權威中解放,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而是語言,如果有什么地方凝聚了豐富的多樣性,那也不是作者,而是讀者”。由此概括出材料一認為作品經(jīng)完成,作者即宣告“死亡”,文本的意義并非來自作者,作者不具有權威性。材料二認為“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脫離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研究,完全根據(jù)作品自身來描述作品,這種做法已經(jīng)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認為作者是第一性的,讀者只有深入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抵達作品的本源?!?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的論證方式是先破后立,文章第一段提出“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樹立了批駁的靶子;第二段從“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第三段從“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第四段從“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了把作品視為靜止的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作者死亡論”角度反駁讀者中心論的觀點,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結構上采用總分總式結構,第一段提出問題,“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二、三、四段是并列結構,“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了把作品視為靜止的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作者死亡論”,從讀者的心理、作品的形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三個角度對“讀者中心論”的觀點提出批判;接著從不同角度分析“讀者中心論”的錯誤,“無視創(chuàng)作過程的作品評論不可能揭示作品豐富的內在奧秘”“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與之對話。許多評論者卻與這一原則背道而馳”;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批評家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我們當研究其失敗之因,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應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類比論證,“作品是作者寫的,正如戲是演員演的,讀者和觀眾欣賞的當然是作家和演員的才華。而讀者中心論宣稱作者死了,讀者是第一性的,這就好像演員死了,觀眾還可以自我欣賞似的”;引用論證,“中國早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說”;舉例論證,舉出曹禺的《雷雨》、魯迅的《祝?!返壤诱撟C觀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八歲的李響蔡楠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亂,冷不丁就出現(xiàn)在我的辦公室。他耳不聾眼不花,就是說話含混不清。我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不好嗎?還有,我怕他蹦來跳去的,要是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yī)院。李直也沒時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給他端過去,他卻輕飄飄地躲開我,像個氣球一樣飄到窗戶前。我趕緊關嚴窗戶,怕他飄出去。我把茶水送到他的嘴邊,說,喝點茶吧,喝了你就回吧,我明天還要出門呢!李響把茶喝光了,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喉嚨里的東西。他完全沒有要走的意思,他說,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我吃了一驚,他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怕他說胡話犯病,又搬座椅出來,放到他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盯著我,大聲說,李游,你說,到底帶不帶我去?我去是有項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給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瞞著父母偷著跑出去的,連新婚十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因為當年你偷著離開家。我那不是偷跑,是當兵抗日去了。賀龍在冀中打了齊會戰(zhàn)斗,大獲全勝,部隊需要補充兵員,我就跟上隊伍走了。李響爭辯著。那你打仗了嗎?打了,不過……李響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緩緩地說,我跟上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蛇€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我撲哧一聲笑了,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問,那后來呢?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說到這,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說,我是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的。那時候,我和戰(zhàn)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wèi)延安啊!可是……上級卻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了。你是說,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怎么這些年沒聽你說過呢?我覺得李響的話有點離譜。種地而已,有什么好炫耀的!再說了,你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啥時候耐心地聽我說過話呀?李響說得對,我和李直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十八歲就扔下媳婦偷著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和娘在動亂的時光里能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李響嘆了口氣,接著說,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你別找理由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對李響喊道。別……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確實難纏,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挖野菜也當糧,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去開荒了……聽到這,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把李響的包裹送回來時,里面確實有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說,你相信我說的是真的吧,那就帶我去吧!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我決定帶李響走,不乘飛機了,我要親自開車去南泥灣。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鎮(zhèn),卻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聲了,任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qū)政府舊址,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qū),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看,我就是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李響在一個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的領導們早已等在那里。我拿出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看不見他的蹤影。這下我可急壞了,弄丟了李響,我沒法向我的父親李直交代。我猜到李響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趕到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這時,我聽到了導游的講解: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我的眼淚疾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ㄓ袆h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直討厭父親李響是因為李響十八歲就扔下父母和新婚的媳婦,偷著離家去參加革命,沒有盡到做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B.小說前面說李響要給“我”當向導,后來卻變成“我”給李響當向導,情節(jié)前后照應,側面寫出不同時代的南泥灣變化之大。C.從一線戰(zhàn)士到炊事員再到開荒者,李響身份的變化,既豐富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使人物形象更鮮明,又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D.小說采用“自由直接引語”描寫人物對話,去掉引號,人物話語以第一人稱講述,對話內容多采用短句,使得小說節(jié)奏明快。7.關于文中“南泥灣墾荒”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響回憶南泥灣開荒的情形,表現(xiàn)出生產運動的艱苦,反映了當時革命形勢的嚴峻。B.“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等細節(jié),以點帶面,展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堅韌頑強的品質。C.李響南泥灣開荒的經(jīng)歷,集中體現(xiàn)南泥灣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D.南泥灣墾荒的情節(jié)是李游與李響故事的紐帶,也是后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8.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毙≌f描寫了李響眼神的兩次明顯變化,請找出并分別分析眼神變化所折射出的人物心理。9.本文榮獲“南泥灣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請結合文本從構思和主題兩方面分析小說獲獎原因。〖答案〗6.C7.D8.①第一處是“他的眼神有些黯淡”,心理:回想起了令他遺憾的往事,因為剛參加戰(zhàn)斗就受傷,后來腿瘸了,只能去當炊事員。

②第二處是“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心理:回想起了自己引以為豪(光榮)的往事,雖然腿瘸了,“我”還是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堅持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9.構思:①小說采用幻想與現(xiàn)實相交融的手法,講述李響的故事,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②小說采用雙線結構,將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使小說結構精巧,敘事集中。主題:①塑造李響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頌了他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②贊美了新一代青年傳承革命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擔當?!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又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錯誤。李響因為腿瘸了,不能跟著隊伍上戰(zhàn)場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釋懷投入到同樣能為革命做貢獻的南泥灣開荒事業(yè)中,身份的變化更能凸顯為國奉獻的主題,而不是“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是后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錯誤?!澳夏酁场边@個地名把祖孫兩代緊密相連,“我”要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我”的爺爺為革命犧牲在南泥灣,“南泥灣”見證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南泥灣墾荒的情節(jié)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是我不能丟棄爺爺?shù)母锩?。?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描寫手法,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找出文中關于李響眼神變化的描寫,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心理。第一處是“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根據(jù)下文“我跟上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可還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可知,李響回想起了令他遺憾的往事,因為剛參加戰(zhàn)斗就受傷,后來腿瘸了,只能去當炊事員;第二處是“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根據(jù)前文“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和后文“我是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的”可知,回想起了自己引以為豪(光榮)的往事,雖然腿瘸了,“我”還是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堅持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構思:“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原來爺爺早已成為烈士,這場祖孫的對話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顯荒誕,但這種虛實結合的獨特寫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結局令讀者恍然大悟,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小說采用雙線結構,通過祖孫對話這種虛寫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響的人物經(jīng)歷,又實寫革命先烈后代——“我”到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我從電腦包里拿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這樣虛實穿插交織,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繼承了“爺爺”的遺志,革命精神后繼有人,薪火相傳,將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使小說結構精巧,敘事集中。主題:“你當年是瞞著父母偷著跑出去的,連新婚十天的媳婦都瞞著”“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他十八歲就扔下媳婦偷著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塑造以“李響”為代表的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歌頌了他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我從電腦包里拿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繼承了“爺爺”的遺志,贊美了新一代青年傳承革命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擔當。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蔡澤見逐于趙,而入韓、魏,遇奪釜鬲于涂。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容蔡澤,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睉盥勚?,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嘗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睉钤唬骸罢埪勂湔f。”蔡澤曰:“吁!何君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若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亦可愿矣?"應侯曰:"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私,信賞罰以致治,攘地千里。吳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行義不圖毀譽,不辭禍兇。大夫種事越王,悉忠而不解,主雖亡絕,盡能而不離,多功而不矜。若此三子者,義之至,忠之節(jié)也。故君子殺身以成名,義之所在,身雖死,無憾悔,何為不可哉?”蔡澤曰:“主圣臣賢,天下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吳。是有忠臣孝子,國家滅亂,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于是應侯稱善。蔡澤因曰:“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愿矣。君之為主,正亂、披患、強主,不過商君、吳起、大夫種,而君之祿位貴盛,而身不退,竊為君危之。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巳诱?,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睉钤唬骸吧啤!蹦搜尤胱鵀樯峡?。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蔡澤,其人辯士。臣之見人甚眾,莫有及者,臣不如也?!鼻卣淹跽僖?,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奏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B.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C.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D.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時,多義詞,可指春、夏、秋、冬四季,也可指一天中的朝、夕、晝、夜,文中指前者。B.商君,名鞅,法家代表性人物,曾經(jīng)輔佐秦孝公積極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C.山東,戰(zhàn)國時常指函谷關、崤山以東廣大地區(qū),文中“山東”與今天所說的“齊魯”基本相同。D.客卿,春秋戰(zhàn)國時授予非本國而在本國當高級官員的人,這里與《諫逐客書》中的“客”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澤想人秦國拜見昭王,對外揚言自己是雄辯豪杰之士,將來必定會取代應侯擔任秦國相國,目的在于得到應侯召見。B.蔡澤以四時的轉移需要遵循自然法則,太陽、月亮的滿盈虧損等為例,告誡應侯應當及時隱退,否則會招致殺身之禍。C.商鞅、吳起、文種都對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也都是忠貞的典范,最終慘遭厄運,蔡澤認為這和他們不能急流勇退相關。D.昭王見到蔡澤后,十分高興,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就任命他為相國取代應侯,秦國最終在蔡澤的幫助下吞并了東周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蔡澤見逐于趙,而入韓、魏,遇奪釜鬲于涂。(2)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14.秦國應侯范雎對蔡澤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簡要分析?!即鸢浮?0.B11.C12.D13.(1)蔡澤被趙國驅逐,逃亡到韓、魏,途中又被人搶走炊具。(2)昭王強行起用應侯,應侯范雎便推言病重,昭王于是免了他的相位。14.①應侯聽說蔡澤揚言要取代自己的相國地位時,派人找來蔡澤,很不高興,并且責難他。②當蔡澤闡述了功成身退的道理后,應侯表示肯定,并認為他說得對。③在蔡澤為應侯分析利弊后,蔡澤被以上賓之禮對待并被引薦給秦昭王?!冀馕觥健?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蔡澤出任相國沒幾個月,便有人惡意誹謗他,由于害怕招致殺身之禍,便稱病辭官,得封為剛成君。最后任職于秦始皇朝,曾出使燕國,三年之后,燕國令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相印”是“歸”的賓語,二者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C;“于燕”是“使”的后置狀語,“三年”是下句的時間狀語,應在“三年”前斷開,排除D。【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C.“與今天所說的‘齊魯’基本相同”錯誤,“齊魯”現(xiàn)在是中國區(qū)域范圍名稱,指今山東省,與文中“山東”含義不同?!?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就任命他為相國取代應侯”分析有誤,由原文“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可知,從文中看當是應侯借病辭官,昭王只得答應,后來才任命蔡澤為相?!?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見”,被;“涂”,通“途”,途中;“遇奪釜鬲于涂”,狀語后置。(2)“強起”,強行起用;“篤”,病重;“因”,于是?!?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應侯聞之,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可知,應侯聽說蔡澤揚言要取代自己的相國地位時,派人找來蔡澤,很不高興,并且責難他。②由原文“蔡澤因曰:‘……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應侯曰:‘善’”可知,當蔡澤闡述了功成身退的道理后,應侯表示肯定,并認為他說得對。③由原文“乃延入坐為上客。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可知,在蔡澤為應侯分析利弊后,蔡澤被以上賓之禮對待并被引薦給秦昭王。參考譯文:蔡澤被趙國驅逐,逃亡到韓、魏,途中又被人搶走炊具。蔡澤便決定西行入秦,想要拜見秦昭王,(于是)使人揚言以激怒范雎:“燕國大縱橫家蔡澤,乃是天下雄辯豪杰之士。只要他一見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為相國,替代應侯的地位。”應侯聽說之后,就派人找來蔡澤。蔡澤進入,并未行禮只是拱了拱手,致使應侯很不高興;談吐之間,蔡澤更是偌傲無禮。應侯于是責問他說:“你曾揚言將取代我的秦國相國職位,有沒有這回事呢?”蔡澤回答說,“有?!睉钫f:“那我倒愿意聽聽是什么道理。”蔡澤說:“唉!閣下為什么這樣見識遲鈍呢。即使是四季的轉移,也是本著‘功成身退’的自然法則。像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他們最后的結局也可羨慕嗎?應侯回答說:“商鞅侍奉秦孝公,終身盡忠,絕無二心,公而忘私,賞罰分明,秦國大治,擴充疆土達一千里之多。吳起侍奉楚悼王,絕對不以私損公,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奉行大義,不顧毀譽,不畏一切災禍和邪惡勢力。大夫文種侍奉越王勾踐,竭盡忠心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輔助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夸。像以上這三位忠臣,可以說是義行極致和忠貞的典范。所以君子總是犧牲性命來樹立名聲,只要是大義所在的地方,即使犧牲生命,也無所懊悔,為什么不可以呢?”蔡澤說:“君主圣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所以比干忠君愛國,卻不能維護殷朝的存在,伍子胥雖然賢能,卻不能使吳國保存不滅。這就是雖然有忠臣孝子,國家仍然不免滅亡騷亂,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沒有明君賢父來采納的緣故。”這時范雎認為蔡澤的話很對。蔡澤趁勢說:“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忠誠建立功績,那是令人仰慕的。閣下侍奉君主,在平定內亂、消除禍患、強化君主等方面,并沒有超過商鞅、吳起、文種三位名臣,但是閣下的地位和俸祿超過他們三人,然而閣下還是不隱退,我深為閣下?lián)鷳n。古語說:‘太陽升到正午時就開始偏移,月亮圓到滿盈時就開始虧缺?!@三位賢臣,都是因為功成而不退,才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睉钫f:“先生的說法太有道理了?!庇谑钦埐虧扇胱?,待以上賓之禮。應侯入朝拜見昭王,對他說:“有位新從山東來的人蔡澤,其人雄辯。臣閱人無數(shù),沒有誰能夠與之相比,臣自愧不如。”于是昭王召見蔡澤,相與言語,昭王十分贊賞他,拜他為客卿。應侯于是稱病,辭去官職。昭王強行起用應侯,應侯范雎便推言病重,昭王于是免了他的相位。昭王對蔡澤的計謀十分欣賞,任命他為相。蔡澤助秦昭王吞并了東周國。蔡澤出任相國沒幾個月,便有人惡意誹謗他,由于害怕招致殺身之禍,便稱病辭官,得封為剛成君。最后任職于秦始皇朝,曾出使燕國,三年之后,燕國令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落梅①劉克莊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飄如遷客②來過嶺,墜似騷人③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shù),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紓渥ⅰ舰偌味ㄊ吣辏?224),劉克莊被貶為建陽(在今福建北部)令,在當時屬荒僻之地。②遷客:“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韓愈。③騷人:慘遭流放的屈原。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凄涼衰敗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濃重的感傷,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情感基調。B.頸聯(lián)寫落梅之結局,其實是寫那些命運不幸而不易志節(jié)的“遷客”“騷人”,運筆委婉,寄托遙深。C.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抒發(fā)了作者仕途不遇的感傷以及對當前這個棄毀賢才的時代的不滿之情,卒章顯志。D.全詩不著一“梅”字,卻不僅刻畫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處處透露出詩人的自我感情,托物言志。16.詩歌題目為“落梅”,詩歌中間兩聯(lián)是如何緊扣“落”字來寫梅花的?請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用“飄”“墜”“點”“粘”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飄然而落的動態(tài).②用梅花飄落數(shù)量的多和落得很慘來寫落梅飄零的遭遇之慘。③用對仗、比喻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了梅花的悲慘境遇,表達了對梅花以及具有梅花般命運及高潔品格的遷客騷人的贊美之情?!冀馕觥健?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尾聯(lián)直接抒情”錯誤。尾聯(lián)看似指“東風”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即不憐香惜玉。實際上,“東風”者,指控的是執(zhí)掌權柄者,詩人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是借“東風”里抒發(fā)情感的,不是直抒胸臆,屬間接抒情。【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中間兩聯(lián)寫到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騷人。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還久久不去。在描寫梅花時運用了“飄”“墜”“點”“粘”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飄然而落的動態(tài)?!皝y點莓苔多莫數(shù)”寫到原來美好高潔的梅花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寫出了梅花飄落的凄涼,同時“亂點”,寫出了梅花飄落之多,從而寫出了落梅飄零的遭遇之慘?!帮h如遷客來過嶺”和“墜似騷人去赴湘”中“飄如遷客”對“墜似騷人”,“來過嶺”對“去赴湘”對仗嚴格;“亂點莓苔多莫數(shù)”和“偶粘衣袖久猶香”中“亂點”對“偶粘”,“莓苔”對“衣袖”“多莫數(shù)”對“久猶香”,對仗工整。并且“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中將飄零的梅花比作匆匆過嶺的遷客,不得已赴湘的騷人。本詩的題目是“落梅”,通過描寫落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了梅花的悲慘境遇,表達了對梅花以及具有梅花般命運及高潔品格的遷客騷人的贊美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jīng)·氓》中表現(xiàn)女子回憶年少時兩情相悅的歡樂場面,表達兩小無猜的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秦論》結尾處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陳涉起義引發(fā)秦朝滅亡的史實,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揭示出秦朝滅亡的原因。(3)古人詩詞中常用疊詞,或摹寫聲音,或描繪形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總角之宴言笑晏晏(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可是一點影響也沒有,無論你靠著枕兒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墻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的秋蟲的聲息。并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里本沒有秋蟲這東西。呵,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留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鄉(xiāng)間,這時令滿耳是蟲聲了。白天與夜間一樣地安閑,一切人物或動或靜,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陽光或者輕淡的云影覆蓋在場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緩的涼風看守著整夜,在這境界這時間唯一的足以感動心情的就是蟲兒們的合奏。它們高、低、宏、細、疾、徐、作、歇,仿佛曾經(jīng)過樂師的精心訓練,所以這樣地無可批評,躊躇滿志。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眾妙畢集,哪有不成人間絕響的呢?雖然這些蟲聲會引起勞人的感嘆,秋士的傷懷,獨客的微喟,思婦的低泣;但是這正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不獨是旁人最歡喜吟味的,就是當境者也感受一種酸酸的麻麻的味道,這種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雋永的。(節(jié)選自葉圣陶《沒有秋蟲的地方》)18.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點字“呢”表達的語氣相同的一項是()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只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趣味干燥呢。A.還有四五個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B.你不信嗎?院子里還有一棵更老的呢。C.有什么好玩的等會兒再說,我看書呢。D.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19.同樣是表達這里沒有秋蟲的意思,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不容留秋蟲的地方!”和“秋蟲所不屑留的地方!”卻有著不同意味。請簡要說明。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表達效果?!即鸢浮?8.B19.“不容留秋蟲的地方”強調這個地方與自然隔絕,缺少生機;“秋蟲不屑留的地方”強調這個地方令人厭惡,不值得留戀。20.①比喻:將秋蟲比作神妙的樂師,生動形象地說明每一個秋蟲的演奏都非常精妙。②反問:以反問的語氣突出強調秋蟲的合奏確實屬于人間絕響,其美妙無與倫比?!冀馕觥健?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語氣詞含義作用的能力。用在句末,指明某種事實。A.用在句末,表疑問。B.用在句末,指明某種事實。C.用在敘述句的末尾,表持續(xù)的狀態(tài)。D.用在句中,表停頓?!?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安蝗萘羟锵x的地方”著眼點在“地方”,強調這個地方?jīng)]有容留秋蟲的條件,與自然隔絕,缺少生機;“秋蟲不屑留的地方”著眼點在“秋蟲”,“不屑留”說明秋蟲都不喜歡這里,強調這個地方令人厭惡,不值得留戀?!?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他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運用比喻修辭,本體為“秋蟲”,喻體為“樂師”,比喻詞是“是”。句子以神妙的樂師喻秋蟲,生動形象地說明每一個秋蟲的演奏都非常精妙,就好比是音樂大師?!澳挠胁怀扇碎g絕響的呢”運用反問修辭,表達相反的意思,即秋蟲的合奏確實屬于人間絕響。此處用反問的語氣可以突出強調秋蟲的合奏確實屬于人間絕響,其美妙無與倫比。(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熬夜會變笨”是真的!熬夜睡不好,身體就會很受傷——白天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墒菫槭裁次覀冊诤煤盟艘挥X后就覺得神清氣爽?因為你的大腦,①!科學家拍下了人在睡著后的自我“洗腦”過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腦——腦脊液趁機涌入——清除毒素,并且這種“清洗”活動只在睡著時才能實現(xiàn)。是的,就像機器用一段時間需要檢修一樣,睡眠就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維護”時間,如果總熬夜,久而久之,大腦里的“垃圾”就會越來越多。這就像在身體里埋了一顆炸彈,平時你不會覺得承受了多大威脅,而且次數(shù)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fā)。毀掉你的生活,甚至損傷你的身體。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還清就行,②。熬夜其實是一種用健康賒債的賭博行為,心里應該有一桿秤,權衡利弊就知道哪邊的價值更高。晚上就是用來休息的,不要覺得“偷不到”的時間就被浪費掉了。其實不困與熬夜不是一個問題,前者是生理機制問題,③。那還等什么?從現(xiàn)在開始,早點睡!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平時你不會覺得承受了多大威脅,而且次數(shù)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fā),損傷你的身體,甚至毀掉你的生活。B.平時你不會覺得受到了多大威脅,而且次數(shù)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fā),毀掉你的生活,甚至損傷你的身體。C.平時你不會覺得受到了多大威脅,但次數(shù)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fā),損傷你的身體,甚至毀掉你的生活。D.平時你不會覺得承受了多大威脅,但次數(shù)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fā),毀掉你的生活,甚至損傷你的身體。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即鸢浮?1.C22.①在睡著后被悄悄清洗②被剝奪的睡眠無法恢復③后者是心理機制問題〖解析〗【2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語病有:一是“承受……威脅”搭配不當,應把“承受”改為“收到”,排除AD;二是“毀掉你的生活,甚至損傷你的身體”語序不當,應改為“損傷你的身體,甚至毀掉你的生活”,排除B;三是“而且次數(shù)多了”關聯(lián)詞語使用錯誤,應把“而且”改為“但”。以上修改全部正確的只有C。【2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景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根據(jù)前句“好好睡了一覺后就覺得神清氣爽”和后面“人在睡著后的自我‘洗腦’過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腦——腦脊液趁機涌入——清除毒素,并且這種‘清洗’活動只在睡著時才能實現(xiàn)”等信息,可知此處的關鍵詞是“睡著”“清洗”,是說人在睡著后,大腦“清洗”才能進行,故補寫內容為“在睡著后被悄悄清洗”。第二空,根據(jù)前句“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還清就行”,可知此處是把睡眠和信用卡作對比,睡眠不像信用卡那樣被剝奪后可以恢復,所以補寫內容為“被剝奪的睡眠無法恢復”。第三空,由前句“其實不困與熬夜不是一個問題,前者是生理機制問題”可知,此處是說熬夜是心理機制問題,可以補寫內容為“后者是心理機制問題”。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認識事物時,我們的判斷常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篤信古人、權威和書本,聽信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等?!白怨乓詠怼薄爸麑<冶硎尽薄皶险f”“大多數(shù)人認為”等常見說法,就體現(xiàn)了這種影響。前人留下的知識、經(jīng)驗在指導我們工作、生活的同時,也可能制約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曾經(jīng)被認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也可能不再適用于今天。請對材料作延伸思考,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法國作家羅蘭·巴特曾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他的觀點徹底顛覆了以作者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或詮釋文本的方法,他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jīng)寫成“文”后,則蕩然無存;而文章也不是封閉完整的單一個體,其開放和多元性,為讀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詮釋文本的方式,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每一次閱讀,同時也是一種寫作——每一次閱讀皆帶著讀者本身獨有的批判、詮釋、解釋,其用自身經(jīng)驗或興趣想法等重新寫作了文本,從而瓦解了傳統(tǒng)閱讀方法;更甚者,巴特要人們忘卻自己的歷史經(jīng)歷及知識,進而擺脫記憶的束縛。他將詮釋權從作者的權威中解放,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而是語言,如果有什么地方凝聚了豐富的多樣性,那也不是作者,而是讀者。因為真正在訴說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作者,所有語言排序背后所隱藏的眾多文化含義,并非作者一人的絕對意義。所以,讀者不必以作者賦予的意義為依歸。我們所閱讀的是讀者的文本,而文本本身并不存在單一意義,在閱讀中,文本意義自讀者延伸,因讀者而多元,讀者和作者進行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競賽,于是作者的權威消失,留下文本本身借著閱讀創(chuàng)造出多元的意義,文本變成個人表現(xiàn)與自我記載的記錄。(摘編自李妍妍《淺析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論》)材料二: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作品是作者寫的,正如戲是演員演的,讀者和觀眾欣賞的當然是作家和演員的才華。而讀者中心論宣稱作者死了,讀者是第一性的,這就好像演員死了,觀眾還可以自我欣賞似的。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人的心理并不是一塊白板,人的認識只有與其內心圖式“同化”時才會有反應,讀者看到的往往是與自己預期一致的信息,對預期之外的信息往往視而不見,感而不覺。故中國早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說,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鬧秘事”也是這個道理。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文學形象其實是多層次結構的,不同形式分化著文學形象的感染力,由于它處于最深層,因而也有一定的封閉性或者隱蔽性,一般讀者憑原生的直覺難以洞察。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樸園坦然告訴周萍,梅侍萍就是他的生母,不能因為她出身底層,就喪失人倫道德。這樣普通的語言,其藝術震撼力在于,周樸園自以為光明正大的告白,造成了與周萍珠胎暗結的四鳳觸電死亡,周沖追救,隨之死亡。蘩漪喚出周樸園,本為阻止周萍與四鳳出走,讓他留在自己身邊,結果周萍自殺了。梅侍萍本想隱瞞周萍與四鳳的兄妹關系,面對這樣的結果,她崩潰了。周樸園本以為自己在兒子面前公開懺悔,可以表明自己的光明正大,卻導致自己雖然活著卻是在精神的孤島上。幾句平常的語言,導致幾乎全部人物的命運向相反的極端轉化。作家匠心獨運,把眾多人物調集在一起,讓他們在這些話面前活不下去。這樣強烈的戲劇性是戲劇形式凝聚起來的,如果無視文學形式的審美積淀功能是無法通曉的。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把作品作為靜止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一個作者死亡論。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脫離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研究,完全根據(jù)作品自身來描述作品,這種做法已經(jīng)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說,無視創(chuàng)作過程的作品評論不可能揭示其豐富的內在奧秘。其實,對一切事物奧秘的揭示都離不開對其生成過程的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文學理論與批評應該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之對話。許多評論者就與這一原則背道而馳,如對《祝福》思想藝術奧秘的解讀,有學者根據(jù)法國格列瑪斯的“矩陣模式”,得出結論是柳媽作為封建禮教文化的代表直接導致祥林嫂的死亡。其實,只要去分析魯迅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不難理解其創(chuàng)作苦心。魯迅在五四時期為什么不寫封建禮教壓制寡婦,不讓改嫁?相反,他寫的是寡婦拒絕改嫁,卻被強迫以野蠻的搶親形式改嫁。因為前者只能暴露封建禮教的夫權不人道,而后者則能揭示封建禮教夫權與族權的矛盾。在祥林嫂平靜地和丈夫、兒子生活了以后,魯迅為什么又要讓她的丈夫、兒子死去?目的就是讓她回到魯鎮(zhèn),遇見好心的柳媽,勸她去捐門檻贖罪。最終在于表現(xiàn)比夫權族權更荒謬的神權。《祝?!纷钌铄渲幠嗽谙榱稚┑乃劳鍪菦]有兇手的,真正的兇手乃是一種對于寡婦荒謬、野蠻的成見,這種成見之所以能殺人,就是因為它在魯鎮(zhèn)每一個人頭腦中被當成神圣的最高準則。這樣揭示作品的思想藝術奧秘,對封建禮教進行的文化批評才有更堅實的基礎??梢哉f,在西方理論宣稱自己已經(jīng)失敗之時,建構文學理論和批評的中國學派的歷史機遇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當研其失敗之因,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摘編自孫紹振《文學批評“西方霸權”的終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羅蘭·巴特認為,作品被完成后就沒有了作者的聲音,同時也將讀者的地位提高到比作者更高的程度。B.材料一認為,讀者的閱讀過程是在作者的基礎上融入了讀者獨有的判斷、詮釋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C.孫紹振認為,如果無視文學形式的審美積淀功能,就無法真正理解隱藏在作品最深處的具有一定封閉性的文學形象。D.材料二認為,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應該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并就創(chuàng)作問題與作者展開對話。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已死”的觀點顛覆了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其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相似,認為閱讀創(chuàng)造了文本的多元意義。B.文本引用魯迅說《紅樓夢》的例子是想證明:讀者的每一次閱讀都帶著本身獨有的視角,往往只能看到與自己心理預期一致的信息。C.中國古代有“以意逆志”的閱讀方法,即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種閱讀方法與材料二的觀點有相似之處。D.要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我們當研究西方文論失敗之因,并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B.讀者的具體化是作品意義的源泉,而未定性的文本只不過是承載意義的載體而已。C.篇章雜沓,質文交加,欣賞者又多有偏好,不能全面品評一部作品。D.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4.材料一與材料二對閱讀中作者地位的認知有什么不同?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即鸢浮?.A2.C3.B4.①材料一認為作品一經(jīng)完成,作者即宣告“死亡”,文本的意義并非來自作者,作者不具有權威性。②材料二認為作者是第一性的,讀者只有深入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抵達作品的本源。5.①采用駁論的方式,駁斥了讀者中心論的錯誤觀點,來立正確的觀點。(或破立結合)②全文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結構,從讀者的心理、作品的形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三個角度進行論證。③論證時綜合使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類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等?!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在作者的基礎上”曲解文意,原文“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說的是并非來自作者;C.“文學形象”錯誤,由原文“文學形象其實是多層次結構的,不同形式分化著文學形象的感染力,由于它處于最深層,因而也有一定的封閉性或者隱蔽性,一般讀者憑原生的直覺難以洞察”可知,“處于最深層、有一定的封閉性”的是文學形象的感染力,而非文學形象;D.“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曲解文意,批評家也是主動的參與者,并非“主動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是“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與之對話”,是“設想進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有相似之處”錯誤,材料二強調的閱讀方法是在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解讀作品,而不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批駁讀者中心論。B.是讀者中心論,與材料二相悖?!?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材料一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jīng)寫成‘文’”后,則蕩然無存”“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文本的意義由讀者個人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他將詮釋權從作者的權威中解放,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而是語言,如果有什么地方凝聚了豐富的多樣性,那也不是作者,而是讀者”。由此概括出材料一認為作品經(jīng)完成,作者即宣告“死亡”,文本的意義并非來自作者,作者不具有權威性。材料二認為“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脫離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研究,完全根據(jù)作品自身來描述作品,這種做法已經(jīng)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認為作者是第一性的,讀者只有深入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抵達作品的本源?!?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的論證方式是先破后立,文章第一段提出“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樹立了批駁的靶子;第二段從“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第三段從“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第四段從“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了把作品視為靜止的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作者死亡論”角度反駁讀者中心論的觀點,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事實上,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結構上采用總分總式結構,第一段提出問題,“西方文論顛倒作者和讀者的位置,提出讀者中心論”;二、三、四段是并列結構,“讀者中心論之誤在于以為讀者心理是完全開放的,實際上讀者心理的開放與封閉是矛盾的統(tǒng)一”“西方文論認為20世紀是文學理論語言學轉向的世紀,這樣的線性思維取消了文學形式的審美歷史積淀功能”“讀者中心論的極端化,造成了把作品視為靜止的結果,完全排斥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理論上還衍生出作者死亡論”,從讀者的心理、作品的形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三個角度對“讀者中心論”的觀點提出批判;接著從不同角度分析“讀者中心論”的錯誤,“無視創(chuàng)作過程的作品評論不可能揭示作品豐富的內在奧秘”“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應該而且能夠設想自己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與之對話。許多評論者卻與這一原則背道而馳”;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只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可能抵達藝術作品的本源”,應深入領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建立在創(chuàng)作論基礎上的批評家不只是被動的讀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批評家也是主動的參與者;“我們當研究其失敗之因,創(chuàng)造性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化資源,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應建立起有中國精神的文藝理論。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類比論證,“作品是作者寫的,正如戲是演員演的,讀者和觀眾欣賞的當然是作家和演員的才華。而讀者中心論宣稱作者死了,讀者是第一性的,這就好像演員死了,觀眾還可以自我欣賞似的”;引用論證,“中國早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說”;舉例論證,舉出曹禺的《雷雨》、魯迅的《祝福》等例子論證觀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八歲的李響蔡楠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亂,冷不丁就出現(xiàn)在我的辦公室。他耳不聾眼不花,就是說話含混不清。我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不好嗎?還有,我怕他蹦來跳去的,要是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yī)院。李直也沒時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給他端過去,他卻輕飄飄地躲開我,像個氣球一樣飄到窗戶前。我趕緊關嚴窗戶,怕他飄出去。我把茶水送到他的嘴邊,說,喝點茶吧,喝了你就回吧,我明天還要出門呢!李響把茶喝光了,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喉嚨里的東西。他完全沒有要走的意思,他說,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我吃了一驚,他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怕他說胡話犯病,又搬座椅出來,放到他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盯著我,大聲說,李游,你說,到底帶不帶我去?我去是有項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給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瞞著父母偷著跑出去的,連新婚十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因為當年你偷著離開家。我那不是偷跑,是當兵抗日去了。賀龍在冀中打了齊會戰(zhàn)斗,大獲全勝,部隊需要補充兵員,我就跟上隊伍走了。李響爭辯著。那你打仗了嗎?打了,不過……李響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緩緩地說,我跟上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可還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我撲哧一聲笑了,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問,那后來呢?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說到這,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說,我是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的。那時候,我和戰(zhàn)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wèi)延安啊!可是……上級卻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了。你是說,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怎么這些年沒聽你說過呢?我覺得李響的話有點離譜。種地而已,有什么好炫耀的!再說了,你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啥時候耐心地聽我說過話呀?李響說得對,我和李直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十八歲就扔下媳婦偷著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和娘在動亂的時光里能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李響嘆了口氣,接著說,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你別找理由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對李響喊道。別……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確實難纏,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挖野菜也當糧,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糠凑?,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去開荒了……聽到這,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把李響的包裹送回來時,里面確實有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說,你相信我說的是真的吧,那就帶我去吧!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我決定帶李響走,不乘飛機了,我要親自開車去南泥灣。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鎮(zhèn),卻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聲了,任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qū)政府舊址,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qū),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看,我就是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李響在一個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的領導們早已等在那里。我拿出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看不見他的蹤影。這下我可急壞了,弄丟了李響,我沒法向我的父親李直交代。我猜到李響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趕到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這時,我聽到了導游的講解: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我的眼淚疾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ㄓ袆h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直討厭父親李響是因為李響十八歲就扔下父母和新婚的媳婦,偷著離家去參加革命,沒有盡到做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B.小說前面說李響要給“我”當向導,后來卻變成“我”給李響當向導,情節(jié)前后照應,側面寫出不同時代的南泥灣變化之大。C.從一線戰(zhàn)士到炊事員再到開荒者,李響身份的變化,既豐富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使人物形象更鮮明,又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D.小說采用“自由直接引語”描寫人物對話,去掉引號,人物話語以第一人稱講述,對話內容多采用短句,使得小說節(jié)奏明快。7.關于文中“南泥灣墾荒”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響回憶南泥灣開荒的情形,表現(xiàn)出生產運動的艱苦,反映了當時革命形勢的嚴峻。B.“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等細節(jié),以點帶面,展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堅韌頑強的品質。C.李響南泥灣開荒的經(jīng)歷,集中體現(xiàn)南泥灣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D.南泥灣墾荒的情節(jié)是李游與李響故事的紐帶,也是后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8.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毙≌f描寫了李響眼神的兩次明顯變化,請找出并分別分析眼神變化所折射出的人物心理。9.本文榮獲“南泥灣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請結合文本從構思和主題兩方面分析小說獲獎原因?!即鸢浮?.C7.D8.①第一處是“他的眼神有些黯淡”,心理:回想起了令他遺憾的往事,因為剛參加戰(zhàn)斗就受傷,后來腿瘸了,只能去當炊事員。

②第二處是“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心理:回想起了自己引以為豪(光榮)的往事,雖然腿瘸了,“我”還是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堅持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9.構思:①小說采用幻想與現(xiàn)實相交融的手法,講述李響的故事,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②小說采用雙線結構,將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使小說結構精巧,敘事集中。主題:①塑造李響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頌了他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②贊美了新一代青年傳承革命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擔當?!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又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錯誤。李響因為腿瘸了,不能跟著隊伍上戰(zhàn)場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釋懷投入到同樣能為革命做貢獻的南泥灣開荒事業(yè)中,身份的變化更能凸顯為國奉獻的主題,而不是“使小說主題更加多元化”?!?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是后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錯誤。“南泥灣”這個地名把祖孫兩代緊密相連,“我”要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我”的爺爺為革命犧牲在南泥灣,“南泥灣”見證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南泥灣墾荒的情節(jié)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我不能弄丟李響”的原因是我不能丟棄爺爺?shù)母锩?。?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描寫手法,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找出文中關于李響眼神變化的描寫,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心理。第一處是“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根據(jù)下文“我跟上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可還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可知,李響回想起了令他遺憾的往事,因為剛參加戰(zhàn)斗就受傷,后來腿瘸了,只能去當炊事員;第二處是“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根據(jù)前文“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和后文“我是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的”可知,回想起了自己引以為豪(光榮)的往事,雖然腿瘸了,“我”還是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堅持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構思:“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原來爺爺早已成為烈士,這場祖孫的對話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顯荒誕,但這種虛實結合的獨特寫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結局令讀者恍然大悟,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小說采用雙線結構,通過祖孫對話這種虛寫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響的人物經(jīng)歷,又實寫革命先烈后代——“我”到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我從電腦包里拿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這樣虛實穿插交織,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繼承了“爺爺”的遺志,革命精神后繼有人,薪火相傳,將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使小說結構精巧,敘事集中。主題:“你當年是瞞著父母偷著跑出去的,連新婚十天的媳婦都瞞著”“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他十八歲就扔下媳婦偷著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塑造以“李響”為代表的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歌頌了他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我從電腦包里拿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xiàn)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jīng)在路上了……”,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繼承了“爺爺”的遺志,贊美了新一代青年傳承革命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擔當。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蔡澤見逐于趙,而入韓、魏,遇奪釜鬲于涂。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容蔡澤,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睉盥勚?,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嘗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睉钤唬骸罢埪勂湔f?!辈虧稍唬骸坝?!何君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若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亦可愿矣?"應侯曰:"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私,信賞罰以致治,攘地千里。吳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行義不圖毀譽,不辭禍兇。大夫種事越王,悉忠而不解,主雖亡絕,盡能而不離,多功而不矜。若此三子者,義之至,忠之節(jié)也。故君子殺身以成名,義之所在,身雖死,無憾悔,何為不可哉?”蔡澤曰:“主圣臣賢,天下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吳。是有忠臣孝子,國家滅亂,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于是應侯稱善。蔡澤因曰:“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愿矣。君之為主,正亂、披患、強主,不過商君、吳起、大夫種,而君之祿位貴盛,而身不退,竊為君危之。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睉钤唬骸吧?。”乃延入坐為上客。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蔡澤,其人辯士。臣之見人甚眾,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篤,因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奏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B.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C.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剛成君/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D.蔡澤相秦王數(shù)月/人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