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雙石中學校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1頁
重慶市永川雙石中學校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2頁
重慶市永川雙石中學校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3頁
重慶市永川雙石中學校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4頁
重慶市永川雙石中學校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密2023年11月1日上午10:50前永川區(qū)雙石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上期高2024級歷史半期試題命題人陳能介審校陶濤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1.《曾子大孝第五十二》云:“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陣無勇,非孝也?!睋?jù)此可推知,當時“孝”()A.重視血緣倫理 B.孝道融入禮法 C.社會行為規(guī)范 D.國家政治倫理2.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今中亞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與漢通使往來的大宛等國的歡迎。其間,漢設置河西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直接交通。張騫在出使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打開絲綢之路和建立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據(jù)此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功績是()A.開啟了中國與中亞的交往 B.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權C.建立了漢朝與西方的聯(lián)系 D.開辟了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3.兩稅法的實施在當年就給唐王朝的財政經(jīng)濟帶來的顯著效果,唐王朝實際控制的納稅人戶由一百二三十萬增至三百多萬戶;全年征收的稅錢由一千二百多萬貫增至三千多萬貫;全年征的稅糧也“倍增而余”。這個成績是()A.提高收稅稅率 B.擴大收稅對象 C.加重農(nóng)民負擔 D.簡化收稅名目4.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jù)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州府權力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軍事能力 D.規(guī)范地方行政5.兩宋時期,土地作為農(nóng)業(yè)社會最主要的生產(chǎn)資料可以自由買賣,民間典賣買土地的契約需經(jīng)官府印押,即“應典賣倚當宅田土,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錢主,一付業(yè)主,一納商稅院,一留本縣”。這反映了當時()A.契約作為書證使用 B.政府干預土地買賣C.重農(nóng)抑商開始瓦解 D.國家對社會控制松弛6.清軍入關后即封禁東北。順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張尚賢上奏日:臺河東河之邊海以觀之,黃沙滿目,一望荒涼,此外患之可慮者。獨寧遠等3地人民湊集,然僅有佐領一員,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臺河東河西之腹里以觀之,有土無人,全無可恃,此內憂之甚者。此奏意在()A.說明東北自然環(huán)境惡劣 B.呼吁東北邊務亟待充實C.強調東北地勢易攻難守 D.彈劾東北官員疏于管理7.下圖為《1894年前新式企業(yè)實存資本構成表》,它反映了近代中國新式企業(yè):()表661894年前新式企業(yè)實存資本構成表(資本單位:萬元)資本類別企業(yè)種類國家資本外債資本買辦、官僚股本一般紳商股本增值資本Ⅰ增值資本Ⅱ實存資本總計軍用工業(yè)9311401071官辦民用工業(yè)91341954官督商辦工業(yè)10885875265261401403007商辦工業(yè)2805602925851717合計293276880610864327256749占總數(shù)%43.4411.3811.9416.096.4010.74100資料來源: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第2卷:嚴中平《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18401894)》;張國輝(論外國資本對洋務企業(yè)的貸款》,以及上文所論及的有關部分。說明:(1)買辦和官僚對官督商辦企業(yè)的投資,按1894年各企業(yè)股本的半數(shù)計算,對商辦企業(yè)的投資按各企業(yè)創(chuàng)辦股本的1/3計算。(2)“增值I”為買辦、官僚資本的增值,“增值Ⅱ”為一般商人資本的增值。A.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區(qū) B.受封建勢力和外資壓迫C.紳商資本在主導地位 D.國家資本占主導的地位8.民國初期,封建傳統(tǒng)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漸改變?yōu)橄扔筛改缸h定,再征本人同意,也有男女兩情相悅再征求父母同意者;結婚自由、戀愛自由,甚至離婚再嫁自由,貞操觀、節(jié)烈觀逐漸松動;婚俗禮節(jié)也由繁到簡,逐漸推行新式婚禮。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婚姻觀念影響 B.女性經(jīng)濟獨立 C.社會制度的變革 D.近代教育促進9.在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中,鄉(xiāng)參議會是鄉(xiāng)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由全鄉(xiāng)公民直接選舉的鄉(xiāng)參議員組成,任期1年。1941年陜甘寧邊區(qū)裴莊鄉(xiāng)25名參議員中,貧農(nóng)3名占12%;中農(nóng)13名,占52%;富農(nóng)6名,占24%;地主3名,占12%。這反映了抗日根據(jù)地()A.鄉(xiāng)村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 B.擴大了陜甘寧邊區(qū)階級基礎C.代表根據(jù)地社會全體意志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10.1946年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采取了發(fā)行土地公債的方式,征購地主的多余土地,規(guī)定由無地或者少地的農(nóng)民進行承購。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后,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貧農(nóng),團結中農(nóng),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這一變化在當時()A.結束了中國鄉(xiāng)村的剝削關系 B.犯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C.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D.促進了農(nóng)民的革命積極性11.杜勒斯在一次致駐外使領館的電報中說,國務院意識到“中共可能會把會議當做宣傳場所,可能會制造出一種共產(chǎn)黨和非共產(chǎn)黨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團結的表象,以及亞洲和非洲的非共產(chǎn)黨國家與西方不在一個陣營的表象”。這份電報是針對()A.波茨坦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日內瓦會議 D.萬隆會議12.1981年,北京京劇團實行改革,職工工資只發(fā)70%,國家不再負擔大部分福利;劇團演出費用自行解決,演出盈余留存公積金30%,上交劇院10%,其余根據(jù)“按勞分配”原則分紅。經(jīng)過試驗,職工收入明顯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A.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新分配方式激發(fā)職工積極性C.國有事業(yè)單位整體改為企業(yè) D.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確立13.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nóng)牧生產(chǎn)。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這一變化表明羅馬共和國時期()A.系統(tǒng)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形成 B.法律注重保護公民的利益C.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 D.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14.13世紀時,英格蘭的一則小品劇中,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價格。無獨有偶,《田莊總管職責》也提醒領主和總管,羊毛應該論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為單位出售,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上述材料反映英格蘭()A.封建莊園制度已瀕臨崩潰 B.莊園農(nóng)產(chǎn)品獲利豐厚C.農(nóng)業(yè)的經(jīng)濟轉型趨勢初顯 D.圈地運動正迅速開展15.在十七、十八世紀,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技術傳入中國的同時,中國的物質文化,藝術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傳到了歐洲形成了另一東學西漸的潮流。它構成了中國之道影響法國啟蒙運動,或法國啟蒙運動接受中國思想的壯闊的歷史背景。這主要是因為:()A.跨國文化交流奠定了理性主義思想基礎 B.人民主權學說與儒家民本思想趨于一致C.啟蒙思想家借助外來學說抨擊宗教神學 D.理學傳入歐洲奠定了理性主義思想基礎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第16題28分,第17題15分,第18題12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依據(jù)波茨坦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一切敵占城鎮(zhèn)交通要道,把淪陷區(qū)一萬萬六千萬同胞趕快解救出來……一定要堅決掃除前進途中的一切障礙,逼迫敵偽軍向我投降,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收繳敵偽軍的武裝,占領城鎮(zhèn)和交通要道,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解放日報)社論》(1945年8月13日)材料二1945年8月10日,蔣介石電令各戰(zhàn)區(qū):對敵可能之抵抗的阻撓,應有應戰(zhàn)準備;并應警告轄區(qū)以內敵軍,不得向我已指定之軍事長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繳械;對封鎖地偽軍應策動反正,并迅即確保聯(lián)絡掌握,令其先期包圍集中之敵,先期控制敵軍撤離后之要點要線,以待國軍到達?!幾岳钚驴偩帯吨腥A民國史》材料三日本戰(zhàn)敗之際,杜魯門認為,“蔣介石的權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8月10日,美國政府下達指令: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chǎn)黨前進,以待美國幫助國民黨把軍隊運送到華南并把美國海軍調到中國海港,15日,杜魯門的《一號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國戰(zhàn)區(qū)的日本海陸空將領(除滿洲外)都向蔣介石投降。根據(jù)這一方針,美國大力幫助蔣介石運兵到華北、華東,美國軍隊在天津、青島等地登陸,10月下旬起開始助蔣向東北運兵?!幾苑竭B慶等主編《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chǎn)黨、國民黨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問題上的主張。12分(2)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采取的措施。8分(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共產(chǎn)黨、國民黨政府、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的做法。8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慶朝,大批異籍農(nóng)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墾荒為生,被稱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寧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將山場租給棚民種苞谷。隨著開種山場規(guī)模擴大,部分族人與棚民發(fā)生糾紛并持續(xù)多年,遂于嘉慶十二年以族長程元通名義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狀詞“我們住居地方,環(huán)抱皆山,禍遭流匪方會中等向無業(yè)地棍程金谷等盜租山場,搭棚糾集多人,私行開墾,種植苞谷,以致山傾石泄,漲塞河道,山上墳塋盡行挖掘,山下田廬皆受其害。該棚匪千百成群,實為地方之患”嘉慶上諭“或設立禁約,責令逐漸遷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為安插,不致無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為害地方,亦不至驅逐過驟,激成事端。..以期永杜爭端,輯寧民業(yè)為要?!钡胤教幚硪庖娮脭嗌街魍诉€部分租價銀,“方會中等遵即拆棚領銀,挈屬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飭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舊編甲"。程怡仁“照虛捏情節(jié)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據(jù)供母老丁單,斥縣查明照例辦理”。其他人等,按律處理。嗣后,禁“山場混召異籍之人搭棚開墾”,“嚴定專條,有犯從重科罪”,令各族長、祠長“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幾灾袊谝粴v史檔案館《嘉慶朝安徵浙江棚民史料》(1)該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發(fā)的?6分(2)案件的處理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治理的哪些特點?9分18.(2017·新課標全國I卷高考·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時間中國外國14世紀~15世紀朱元璋在位期間,與占城、爪哇、暹羅等30余國進行官方貿易。廢除丞相制度。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史上的壯舉。德國人古登堡發(fā)明了最早的印刷機。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佛羅倫薩200余家紡織工場雇傭3萬余名工人。16世紀張居正進行賦役合一、統(tǒng)一征銀的“一條鞭法”改革。李時珍《本草綱目》刊刻。玉米、番薯、馬鈴薯等高產(chǎn)作物傳入中國。湯顯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現(xiàn)男女主人公沖破禮教束縛,追求愛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中國,傳播了西方自然科學知識。莎士比亞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紀朱子學在日本為官方推崇,成為顯學。茶葉大量輸往歐洲。宋應星《天工開物》刊刻。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鄭成功收復臺灣。英國入侵印度,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開展殖民活動。英國早期移民乘“五月花號”到達北美?!獡?jù)李亞凡編《世界歷史年表》等表4為14~17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永川區(qū)雙石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上期高2024級歷史半期試題答案一、選擇題1—5CABDA6—10BDCAD11—15DBBCC二、非選擇題:第16題題28分,第17題題15分,第18題題12分,共55分。16(1)12分(1)主張:中國共產(chǎn)黨:依據(jù)國際會議要求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敵占區(qū);2分掃除一切障礙,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2分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2分國民黨:準備應戰(zhàn)敵軍反抗;2分敵軍必須蔣介石指定軍官投降;2分對封鎖地偽軍策動反正。2分【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45年的中國。中共的主張:根據(jù)材料“依據(jù)波茨坦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一切敵占城鎮(zhèn)交通要道,把淪陷區(qū)一萬萬六千萬同胞趕快解救出來”可知依據(jù)國際會議要求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敵占區(qū);根據(jù)材料“.一定要堅決掃除前進途中的一切障礙,逼迫敵偽軍向我投降,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收繳敵偽軍的武裝”可知掃除一切障礙,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根據(jù)材料“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可知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國民黨主張:根據(jù)材料“蔣介石電令各戰(zhàn)區(qū):對敵可能之抵抗的阻撓,應有應戰(zhàn)準備”可知準備應戰(zhàn)敵軍反抗;根據(jù)材料“并應警告轄區(qū)以內敵軍,不得向我已指定之軍事長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繳械”可知敵軍必須蔣介石指定軍官投降;根據(jù)材料“對封鎖地偽軍應策動反正,并迅即確保聯(lián)絡掌握”可知對封鎖地偽軍策動反正。16.(2)[參考答案]8分措施: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chǎn)黨前進;2分要求中國戰(zhàn)區(qū)日軍向蔣介石投降;2分美國利用此次時機直接干涉中國內政,助蔣反共;2分保留日本實力,使其成為反共前線。2分【詳解】(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45年的美國。措施:根據(jù)材料“。8月10日,美國政府下達指令: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chǎn)黨前進,以待美國幫助國民黨把軍隊運送到華南并把美國海軍調到中國海港”可知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chǎn)黨前進;根據(jù)材料“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國戰(zhàn)區(qū)的日本海陸空將領(除滿洲外)都向蔣介石投降”可知要求中國戰(zhàn)區(qū)日軍向蔣介石投降;根據(jù)材料“根據(jù)這一方針,美國大力幫助蔣介石運兵到華北、華東,美國軍隊在天津、青島等地登陸,10月下旬起開始助蔣向東北運兵”可知美國利用此次時機直接干涉中國內政,助蔣反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后期美國沒有過分削弱日本,保留日本實力,使其成為反共前線。16.(3)評價:8分中共:中共是堅決要求徹底消滅敵偽軍及其勢力,1分維持革命秩序,1分建立人民政權,代表了最廣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符合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1分國民黨:國民黨提出準備應戰(zhàn)敵軍反抗,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1分但其要求敵軍必須其指定軍官投降;1分對封鎖地偽軍策動反正,都體現(xiàn)出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在維護國民政府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大眾和中華民族的利益。1分美國: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利用日軍,支持蔣介石進行積極反共,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這是以美國利益優(yōu)先的霸權主義的表現(xiàn),1分這不利于戰(zhàn)后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也不符合全人類的利益。1分【詳解】(3)本題是評價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45年的中美。評價:本題要根據(jù)第一小題和第二小題的主張和措施去分析,由三者采取的不同主張和措施結合三者的階級屬性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評價。中共主張堅決要求徹底消滅敵偽軍及其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這說明中國代表了最廣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符合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國民黨主張準備應戰(zhàn)敵軍反抗,這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但其要求敵軍必須其指定軍官投降;對封鎖地偽軍策動反正,都體現(xiàn)出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在維護國民政府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大眾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而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利用日軍,支持蔣介石進行積極反共,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這是以美國利益優(yōu)先的霸權主義的表現(xiàn),這不利于戰(zhàn)后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也不符合全人類的利益。17.【參考答案】15分(1)棚民聚集過多與當?shù)鼗鶎由鐣伟膊环€(wěn)定的矛盾;3分棚民租種程氏族人山場與當?shù)刈迦松瞽h(huán)境被破壞的矛盾。3分(2)從中央到地方重視;3分法律與教化的結合;3分宗族治理的色彩。3分【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清代。據(jù)材料“安徽徽州休寧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將山場租給棚民種苞谷。隨著開種山場規(guī)模擴大,部分族人與棚民發(fā)生糾紛并持續(xù)多年”可知,棚民聚集過多與當?shù)鼗鶎由鐣伟膊环€(wěn)定的矛盾;據(jù)材料“我們住居地方,環(huán)抱皆山,禍遭流匪方會中等向無業(yè)地棍程金谷等盜租山場,搭棚糾集多人,私行開墾,種植苞谷,以致山傾石泄,漲塞河道,山上墳塋盡行挖掘,山下田廬皆受其害”可知,棚民租種程氏族人山場與當?shù)刈迦松瞽h(huán)境被破壞的矛盾;18.12分以開放型試題,歷來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參考答案,但亦應符合解題要求:首先,論點科學、合理,符合時空范疇,源于1417世紀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信息;其次,論據(jù)充分,內涵典型,取自表中的歷史事件;再次,邏輯要求嚴謹,語言表述條理清晰,論據(jù)緊扣論點,史論結合。提出論點,并援引相關的史實證據(jù),附以解題思路。此題所給的信息很多、范圍很廣。既有中國,也有外國;既有政治經(jīng)濟,也有科技文化。示范一論題:和平交往和殖民擴張是東西方對外交往的重要方式論述: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不計經(jīng)濟效益,給明朝財政造成了嚴重的負擔,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絕響。但是它不僅傳播了古代中國和平交往的觀念,密切了古代中國和亞非各國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交流,而且對外傳播了先進的華夏文化,對內豐富了古代中國人的地理和航海知識。它是世界航海史和古代中國對外交往史上的壯舉。半個世紀后的新航路開辟,美洲的開發(fā)和印度新航線的發(fā)現(xiàn),給新興崛起的工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提供了嶄新的活動場所,從而開啟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隨之而來的“價格革命”與“商業(yè)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關系的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也拉開了西歐殖民擴張的序幕,隨著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海外掠奪,美洲的傳統(tǒng)文明遭受滅頂之災,非洲成為殖民者掠奪奴隸的場所。歐洲殖民擴張與掠奪是一部充滿卑鄙貪欲、血腥野蠻的歷史??傊?,文化交往夾雜著暴力與和平兩種方式,和平交往與殖民擴張的對外交往方式,深刻地影響了東西方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方向,中國逐步遠離世界的發(fā)展潮流,西方逐步確立以己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思路:以東西方對外交往方式為切入點,經(jīng)濟貿易往來和思想文化交流屬于和平交往方式,軍事沖突與殖民戰(zhàn)爭是暴力交往方式,文化交往夾雜著暴力與和平兩種方式。緊扣東西方對外“交往影響"并立足于對史料素材的高度概括,全面地剖析了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不同特征,進而得出結論:主動開放和積極交往是國家與文明進步的永恒動力。18.示范二論題:新航路的開辟,標志著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論述:1492年,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標志著全球化開始起步。新航路的開辟促使歐洲貿易中心開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轉移,使國際貿易由局部貿易向全球貿易轉變,也使國際貿易的商品種類大大增加,從而引發(fā)了歐洲的商業(yè)革命。此外,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掠奪,使得大量白銀、黃金涌人歐洲,造成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引發(fā)價格革命,推動了歐洲封建勢力的衰落及資產(chǎn)階級的壯大,加快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為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與此同時,新航路的開辟也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第一,大量涌人歐洲(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的白銀通過中西貿易又涌人中國,促使了明朝中后期白銀的普遍流通,也催生了江南的資本主義萌芽。第二,新航路開辟以后,美洲的許多物產(chǎn)傳播到中國,如玉米、番薯等,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生活,而且大大促進了中國人口的發(fā)展。第三,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伴隨著新航路開辟到中國傳教,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第四,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隨之東來,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對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和臺灣的侵略。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wèi)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傊?,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逐漸形成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經(jīng)濟體系,人類告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