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9/3C/wKhkGWYw6UWAM16xAANivBbw27g250.jpg)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9/3C/wKhkGWYw6UWAM16xAANivBbw27g2502.jpg)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9/3C/wKhkGWYw6UWAM16xAANivBbw27g2503.jpg)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9/3C/wKhkGWYw6UWAM16xAANivBbw27g2504.jpg)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9/3C/wKhkGWYw6UWAM16xAANivBbw27g25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余家,還于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笔甏?,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摘編自《三國志·諸葛亮傳》)10.材料一畫雙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至有A街亭違命之闕B咎C皆在臣D授任無方E臣明不知F人G恤事多暗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戮謖以謝眾”與“多謝后世人”(《孔雀東南飛》),這兩句中的“謝”含義不同。B.旄鉞,又稱白旄黃鉞。白旄是一種軍旗,黃鉞是以黃金為飾的斧,旄鉞指君主。C.“使己志不申”和“又申之以攬茝”(《離騷》),這兩句中的“申”含義不同。D.《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據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諸葛亮忠心輔佐,深得劉備信任。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沒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劉備又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可以說把蜀國托付給了諸葛亮。B.諸葛亮勇于認錯,主動承擔責任。當手下的將領打了敗仗,他認為自己身居高位,責任應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貶職三級,來懲罰自己的過失。C.諸葛亮治軍嚴謹,敵人為之感嘆。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雜著居住在一起,卻不會去擾民??戳耸褴姷臓I壘,魏將司馬宣王忍不住稱贊。D.諸葛亮生活簡樸,嚴格約束自己。他的個人生活用品,都是來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園和薄田為生,他從不經營其他產業(yè)為自己謀取私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2)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14.作者陳壽在文中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請簡要概括。(3分)10.(3分)BEG句子意思是:致使有馬謖在街亭違背命令,作戰(zhàn)失敗的過錯,這都是我用人不當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慮事情多有不智?!瓣I”是名詞,意思是“過失”,做“有”的賓語,且“咎”是做下一句的主語,所以在“闕”和“咎”之間應該斷開;“知”的賓語是“人”,主語是“臣”,主謂賓俱全,結構完整,前后斷開。且“多暗”說的是“恤事”,所以“多暗”和“恤事”之間不能斷開。11.(3分)B“旄鉞指君主”錯誤,“旄鉞”指白旄和黃鉞,借指軍權,不指君主。12.(3分)A“劉備又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錯誤,文中說的是“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由此可知,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的是劉禪,不是劉備。13.(1)劉備在永安宮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身后事情囑托給他。(得分點為:“病篤”“召”“屬”,“屬以后事”為狀語后置)(4分)(2)等到蜀軍撤退以后,司馬懿去巡察蜀軍的營壘、住所,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得分點:“及”“案行”“營壘”,“天下奇才也”為判斷句)(4分)14.①明白治世之道,可與管仲、蕭何媲美;②不擅長臨機應變、用兵謀略。(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3分)[參考譯文]諸葛亮,字孔明,是瑯邪郡陽都縣人,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劉備在白帝城的永安宮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后事情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后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如果太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那就拜托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敝T葛亮流著眼淚說:“臣一定會竭盡所有輔佐的力量,獻上忠貞的節(jié)操,堅持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告誡劉禪說:“你和丞相共掌國事,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他!”建興元年,劉后主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設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興六年春天,諸葛亮發(fā)出消息說要從斜谷道去攻打眉縣,諸葛亮親自率領各路軍隊攻打祁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而號令明白。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軍前進,和張郃在街亭大戰(zhàn)。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約束規(guī)定,舉動失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將西縣百姓一千多戶遷回漢中,斬殺馬謖向大家謝罪。上奏疏說:“臣憑著微弱的才能,竊居著不該占據的高位,親率軍隊掌握大權,總是嚴格地訓練三軍,但是不能訓導規(guī)章,嚴明法度,面臨大事幾乎無措,致使有馬謖在街亭違背命令,作戰(zhàn)失敗的過錯,這都是我用人不當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慮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軍事失利責罰主帥的原則,過錯應由臣來承當。我自請降職三級,來督責我的過失?!苯ㄅd十二年春天,諸葛亮帶領所有軍隊從斜谷出發(fā),用流馬運送軍糧,占據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將司馬懿在渭水南邊列陣對抗。諸葛亮常常憂慮糧食供應不上,讓自己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無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為長久駐扎的基礎。耕田的士兵混雜在渭水邊的居民間,而百姓都安居樂業(yè),軍隊不曾侵擾百姓謀取私利。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生重病,死在軍中享年五十四歲。等到蜀軍撤退以后,司馬懿去巡察蜀軍的營壘、住所,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起初,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說:“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樹,貧瘠的田地十五頃,我子孫們穿衣吃飯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職當官,別無開銷,隨身的衣物和飲食,完全由官府供給,也沒有另外經營其他產業(yè),來增加家財。等到臣死的時候,不要讓我家里頭有多余的幣帛,外面有多余的錢財,以致辜負了陛下?!钡街T葛亮死的時候,果真和他說的一樣。史官評論說:諸葛亮擔任丞相,撫恤百姓,明示法規(guī),規(guī)定官吏的職責,制定合乎時宜的制度,誠心待人,公正無私;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凡是觸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對以真情認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酌情減釋;對說話浮夸、巧辯文過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輕罪也必定會重責;對無論多么小的善行,沒有不獎賞的;對無論多么小的惡行,沒有不貶斥的,處理事務非常精明干練,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據人的言論而觀察他的行為,從不與虛偽的人為伍;在蜀國境內,大家都敬畏他,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誡分明。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與管仲、蕭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都未能成功,大概臨機應變,以及用兵謀略,并非他所擅長的吧!江蘇省常州市聯盟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余家,還于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笔甏?,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ü?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涂黑,每涂對一處給一分,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君才十倍A曹丕B必能安C國終定大事D若嗣子E可輔F輔之如G其不才君H可自取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后主,劉備為先主,劉禪為后主,人們將與劉禪有相似經歷,被俘的割據政權的末代君主均稱為后主。B.旄鉞,又稱白旄黃鉞。白旄是一種軍旗,黃鉞是以黃金為飾的斧,旄鉞指軍權。C.“屬以后事”中的“屬”字,與《屈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的“屬”字都是“撰寫”的意思。D.《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時魯國從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間歷史大事。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諸葛亮深得信任。劉備臨終前托孤,若劉禪無能,可取而代之,并封武鄉(xiāng)侯,將蜀國托付給諸葛亮。B.諸葛亮敢于擔責。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打敗,他上疏言責,向皇帝要求貶職三級,來懲罰自己的過失。C.諸葛亮治軍嚴謹。為解決軍糧之患,他讓士兵屯田,和百姓混雜著居住在一起,卻不會去擾民。D.諸葛亮生活簡樸。他的個人生活用品,都是來自官府,從不經營其他產業(yè)為自己謀取私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4分)(2)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4分)14.作者陳壽在文中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請簡要概括。(3分)10【答案】BDF11【答案】C【解析】前一個意思是囑咐,后一個是撰寫1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項,“劉備……他又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候”錯誤,文中說的是“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由此可知,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的是劉禪,不是劉備。故選A。13【答案】(1)等到蜀軍撤退以后,司馬懿去巡察蜀軍的營壘、住所,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2)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誡分明?!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中,“及”,等到;“案行”,巡查;“天下奇才也”,判斷句。(2)中,“雖”,雖然;“峻”,嚴厲;“以”,因為;“明”,分明。14【答案】①懂得治世之道的良才;可與管仲、蕭何媲美;(2分)②臨機應變、用兵謀略并不是他的長處。(1分)【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言文內容要點。解答該題可以抓住文章結尾的句子進行概括。從“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可概括出其優(yōu)點,從“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可概括出其缺陷。【參考譯文】諸葛亮,字孔明,是瑯琊郡陽都縣人,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劉備在白帝城的永安宮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后事情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后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如果太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那就拜托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敝T葛亮流著眼淚說:“臣一定會竭盡所有輔佐的力量,獻上忠貞的節(jié)操,堅持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告誡劉禪說:“你和丞相共掌國事,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他!”建興元年,劉后主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設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興六年春天,諸葛亮發(fā)出消息說要從斜谷道去攻打眉縣,諸葛亮親自率領各路軍隊攻打祁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而號令明白。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軍前進,和張郃在街亭大戰(zhàn)。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約束規(guī)定,舉動失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將西縣百姓一千多戶遷回漢中,斬殺馬謖向大家謝罪。上奏疏說:“臣憑著微弱的才能,竊居著不該占據的高位,親率軍隊掌握大權,總是嚴格地訓練三軍,但是不能訓導規(guī)章,嚴明法度,面臨大事幾乎無措,致使有馬謖在街亭違背命令,作戰(zhàn)失敗的過錯,這都是我用人不當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慮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軍事失利責罰主帥的原則,過錯應由臣來承當。我自請降職三級,來督責我的過失?!苯ㄅd十二年春天,諸葛亮帶領所有軍隊從斜谷出發(fā),用流馬運送軍糧,占據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將司馬懿在渭水南邊列陣對抗。諸葛亮常常憂慮糧食供應不上,讓自己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無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為長久駐扎的基礎。耕田的士兵混雜在渭水邊的居民間,而百姓都安居樂業(yè),軍隊不曾侵擾百姓謀取私利。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生重病,死在軍中享年五十四歲。等到蜀軍撤退以后,司馬懿去巡察蜀軍的營壘、住所,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逼鸪?,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說:“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樹,貧瘠的田地十五頃,我子孫們穿衣吃飯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職當官,別無開銷,隨身的衣物和飲食,完全由官府供給,也沒有另外經營其他產業(yè),來增加家財。等到臣死的時候,不要讓我家里頭有多余的幣帛,外面有多余的錢財,以致辜負了陛下?!钡街T葛亮死的時候,果真和他說的一樣。史官評論說:諸葛亮擔任丞相,撫恤百姓,明示法規(guī),規(guī)定官吏的職責,制定合乎時宜的制度,誠心待人,公正無私;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凡是觸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對以真情認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酌情減釋;對說話浮夸、巧辯文過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輕罪也必定會重責;對無論多么小的善行,沒有不獎賞的;對無論多么小的惡行,沒有不貶斥的,處理事務非常精明干練,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據人的言論而觀察他的行為,從不與虛偽的人為伍;在蜀國境內,大家都敬畏他,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誡分明。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與管仲、蕭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都未能成功,大概臨機應變,以及用兵謀略,并非他所擅長的吧!江蘇省鹽城市響水中學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節(jié)選自蘇洵《心術》)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CEH(每處1分,多涂不給分)11.C12.B13.(1)漢兵因此乘勝追擊,于是全部俘虜了叛軍,并使他們投降,又懸賞千金買吳王人頭。(關鍵詞“降”“購”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2)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戰(zhàn)士也不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的軍隊經歷了七十次戰(zhàn)斗仍不懈怠的原因。(關鍵詞“并”“殆”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14.①梁國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詔命其救援,周亞夫均不為所動,堅決執(zhí)行自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②叛軍缺糧,屢次挑戰(zhàn),周亞夫始終不出兵應戰(zhàn)。③夜里營中驚擾,甚至鬧到自己帳前,周亞夫也靜臥不起。④叛軍使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周亞夫不為所惑。(每點1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孝文帝將要去世的時候,告誡太子說:“假使發(fā)生危急情況,周亞夫是真正可以擔當領兵重任的?!蔽牡廴ナ篮?,孝景帝授予周亞夫車騎將軍的官職。孝景帝三年,吳、楚兩國叛亂。周亞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領兵向東攻打吳、楚叛軍。于是周亞夫親自請示皇帝說:“楚兵勇猛輕捷,很難與他們針鋒相對。我希望先把梁國放棄,讓他們進攻,我們去斷絕他們的糧道,這樣才能把他們制服?!毙⒕暗弁馑囊庖?。太尉周亞夫已經在滎陽會軍,吳國叛軍正在進攻梁國,梁國形勢危急,請求援救。而太尉卻領兵向東北跑到昌邑,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梁國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認為堅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國上書報告孝景帝,孝景帝隨即派使者詔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從皇帝的詔令,堅守營壘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輕騎兵弓高侯等人去斷絕吳、楚叛軍后方的糧道。吳國軍隊缺乏糧食,士兵饑餓,屢次挑戰(zhàn),可是太尉始終不出戰(zhàn)。夜里,漢軍營中驚亂,軍內互相攻擊擾亂,甚至鬧到了太尉的營帳之下。太尉卻始終靜臥不起。不久,就恢復了安定。后來吳軍朝漢軍軍營東南角奔來,太尉卻讓士兵注意防備西北角。后來吳國精兵果然奔到了漢軍營壘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吳兵已經很饑餓了,于是就率領士兵離去。太尉派精兵去追擊,大敗吳軍。吳王劉濞拋棄了他的大軍,與幾千名精壯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漢兵因此乘勝追擊,于是全部俘虜了叛軍,并使他們投降,又懸賞千金買吳王人頭。過了一個多月,越人斬了吳王的頭來報告漢王朝。雙方攻守共三個月,吳、楚叛亂就被打敗平定了。這時將領們才認識到太尉的計謀是正確的。可是由于這次平叛,梁孝王卻和太尉有了仇怨。材料二:作為將領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yǎng)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突然出現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對付敵人。凡是用兵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并非一動就有危害,而是因為后來將有不能應付的事情發(fā)生。只有正義能夠激憤士氣,戰(zhàn)士因正義而激起義憤,才可以連續(xù)戰(zhàn)斗。作戰(zhàn)的方法大致是:當戰(zhàn)爭尚未發(fā)生的時候,要積蓄財力;當戰(zhàn)爭即將發(fā)生的時候,要培養(yǎng)戰(zhàn)斗力;當戰(zhàn)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要保持士氣;當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修養(yǎng)心性。小心謹慎地設置報警的烽火,嚴格認真地在邊境巡邏放哨,使農民無所顧忌,安心耕種,這就是積蓄財力的做法;重重地犒賞戰(zhàn)士,讓他們悠閑自在,養(yǎng)精蓄銳,這就是培養(yǎng)戰(zhàn)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勝利,要使戰(zhàn)士感到更加緊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讓戰(zhàn)士得到更大的激勵,這就是培養(yǎng)士氣的做法;使用戰(zhàn)士要注意不要完全滿足他們的欲望,這就是修養(yǎng)心性的做法。所以戰(zhàn)士們常常積蓄著怒氣,心中懷有欲望卻不能完全實現。怒氣沒有全部爆發(fā)就有更多的勇氣,欲望沒有完全實現就將繼續(xù)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戰(zhàn)士也不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的軍隊經歷了七十次戰(zhàn)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養(yǎng)心性,戰(zhàn)士們打了一次勝仗后就不能繼續(xù)作戰(zhàn)了。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質量調研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材料一: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荨褵o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酰颗c汝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保ü?jié)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介子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文公即位,賞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唬骸耙嗍怪??!蓖圃唬骸把裕碇囊?,身將隱,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與若俱隱。”至死不復見。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遍天下。龍饑無食,一蛇割股,龍返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于中野?!蔽墓?,見書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其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介子推不受祿》)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滿。(3分)使人召之A則亡B遂求其所C在D聞其入綿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綿F上山中G而封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唯君在矣”與“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唯”字含義不同。B.“身之文也”的“文”為文飾、修飾之意,與“義過飾非”的“文”含義不同。C.懸書,指把情況和意見要求寫在縑帛上懸掛出來,多是對當局者的批評和指責,后發(fā)展成為“揭帖”。D.表,指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如《出師表》。文中“表”則不同,為立石碑之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晉文公流亡歸國后酬勞功臣,唯獨把介子推遺漏了,但介子推認為晉文公當上國君,實為天意,功臣不應邀功求賞。B.文中用不少的筆墨刻畫了介子推母親,她的三番設問,并不是催促兒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驗兒子的意志是否堅決。C.材料二較材料一多了“龍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現眾人對介子推的同情,又贊美晉文公愛賢改過的品格。D.兩文都談到介子推對漏賞無怨的至純、介母對其的支持;關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贊文公,材料二偏重寫文公悔愧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4分)(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4分)14.后人評價介子推為“士君子”,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理解。(3分)10.BDE11.B12.D13.(1)光陰似箭總是追趕不上,我怕這年歲不等我。早上采摘山坡上的木蘭花,傍晚采摘洲畔的宿莽。(2)譴責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重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吃國君的俸祿了?!?4.①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請求爵祿而選擇退隱,淡泊世祿,清高自持。②居功不做,固守節(jié)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歸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介母勸說他告之于眾,介子推仍固守節(jié)操。③言出必行的高潔之士:隱居山林,直到死去?!窘馕觥繌脑摹皶x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來看,介子推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請求爵祿而選擇退隱,淡泊世祿,清高自持;從原文“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來看,他居功不做,固守節(jié)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歸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從原文“其母曰:‘亦使知之?!圃唬骸裕碇囊?,身將隱,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與若俱隱。’至死不復見”來看,介母勸說他告之于眾,介子推仍固守節(jié)操;從原文“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祀[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來看,他是言出必行的高潔之士:隱居山林,直到死去。參考譯文:材料一:晉文公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賞賜爵祿,(晉文公)賞賜爵祿也沒有考慮到他。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在只有國君在世了。惠公、懷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都厭棄他們。上天不讓晉國滅絕,就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又是誰呢?這實在是上天的安排,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以為是自己的力量,這不是欺罔嗎?偷竊別人的財物,都稱之為盜,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他們的罪過當作合乎道義的事情,上面的人對奸邪行為給予賞賜,上下相互欺騙,難以和(他們)相處啊?!彼哪赣H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請求賞賜?就這樣死了,又能怨恨誰呢?”介之推回答說:“譴責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大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吃國君的俸祿了?!彼哪赣H說:“也要讓國君知道這件事,怎么樣?”介之推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品。身子將要隱藏,哪里還要用言語去裝飾它?這樣做就是去求顯露了?!彼哪赣H說:“你能夠像你說的這樣去做嗎?我和你一起隱居。”于是母子倆隱居到死去。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辈牧隙航樽油普f:“獻公的兒子有九個,只有公子您還活著。老天不滅絕晉國,晉國一定會有君主的。主持晉國宗廟祭祀的人,不是您還能是誰呢?只是那幾個隨從流亡的人以為您復國是他們的力量,這不是胡說嗎?”文公即位后,賞賜功臣,沒有賞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親說:“為什么不也去請求賞賜呢?”介子推說:“譴責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重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吃國君的俸祿了?!彼哪赣H說:“也應該讓他們知道你的心思。”介子推說:“言語是自身的漂亮的裝飾,自身即將隱居,哪里還需要漂亮的裝飾呢?”他的母親說:“能像這樣,我和你一道去隱居?!币恢钡剿溃樽油颇缸釉贈]有露過面。曾經與介子推一起跟隨文公流亡的人很同情他們,于是就寫了文章掛在宮門上,說:“有一條龍英姿勃勃,忽然喪失了生活場所,五條蛇跟隨著它,游遍了天下。龍餓了沒有吃的,一條蛇割下大腿肉給龍充饑,龍回到自己的深淵,對它的生活土壤感到滿意。四條蛇進入洞穴,也都有了生活場所,只剩下一條蛇沒有自己的洞穴,在野外哀號。”文公出來,看見文章,說:“這條蛇就是介子推了。我正在擔憂王族間的事情,沒有考慮到他的功勞?!蔽墓闩扇巳フ僖娊樽油?,但他已經出走,又派人尋求他隱居的地方,聽說他已經住進綿上的山里。于是文公就在綿上立起界石,把整個綿山封給他,作為介子推的田地,叫作介山。江蘇省連云港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漢祖至南鄭,韓信亡去,蕭何自追之。上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至如信國士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蹦税菪糯髮?,遂成漢業(yè)。唐太宗為秦王時,府屬多外遷,王患之。房喬曰:“去者雖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經營四方,舍如晦無共功者?!蹦吮砹裟桓?,遂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興替治亂如此,蕭、房之知人,所以為莫及也。樊噲從高祖起豐、沛,勸霸上之還,解鴻門之厄,功亦不細矣,而韓信羞與為伍。唐儉贊太宗建大策,發(fā)薄津之謀,定突厥之計,非庸臣也,而李靖以為不足惜。蓋以信、靖而視噲、儉,猶熊羆之與貍牲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將如韓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難乎!惟能置蕭、房于帷幄中,拔茅匯進,則珠玉無脛而至矣。(節(jié)選自《容齋隨筆》)材料二: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賢佐者士歸之。文王請除炮烙之刑而殷民從,湯去張網者之三面而夏民從,以其所為之順于民心也。故聲同則處異而相應,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賢者立于本朝,則天下之豪,相率而趨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賊也。鮑叔以為賢于己而進之為相,七十言而說乃聽。遂使桓公除報讎之心而委國政焉?;腹构盁o事而朝諸侯,鮑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無自危之心者,同聲于鮑叔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鄒衍、樂毅以齊、趙至,蘇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舉兵而攻齊,棲閔王于莒。燕校地計眾,非與齊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節(jié)選自《說苑》)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答題卡上寫出相應位置字母標號涂黑。至如A信B國士C亡雙D必欲爭E天下F非信G無可H與計事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羞,對……感到羞恥,與《師說》“不恥相師”中“恥”的用法相同。B.珠玉,原本指珍珠和玉石,可泛指珠寶;在文中指杰出的人才。C.賊,敵人,與《伶官傳序》“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中的“賊”詞義相同。D.舉,發(fā)動,與《過秦論》“席卷天下,包舉宇內”中的“舉”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杜如晦最終成為一代名相,首先因為自身的才能出眾,但也離不開當初房喬的大力推薦以及秦王的虛心納賢。B.帝王想要成就霸業(yè),就必須重用韓信、杜如晦這樣的人才,即使他們十分少有而難以遇到,也依然值得等待。C.管仲曾經得罪桓公,但后來仍然能夠在朝中安心為相,桓公不必花費多少氣力就令其他諸侯臣服,其中有鮑叔的功勞。D.燕昭王在土地與人員方面都不如齊國,但因為得到郭隗等士人的支持,最終能夠圍困住閔王,實現自己的意愿。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唐太宗為秦王時,府屬多外遷,王患之。(2)鮑叔以為賢于己而進之為相,七十言而說乃聽。14.對于招攬賢士的策略,兩則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10.答案:BDF(句意:至于韓信這樣的人,則是天下無雙的國士。您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他再也沒有一起討論大事的人了。)11.答案:D(舉,發(fā)動;被攻占,例句與文中語意不同)12.答案:B(“依然值得等待”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不能坐等大才之人,而要先起用有其他有才能的人,因為帝王要成就功業(yè),不能光依靠單個賢士的謀略。)13.(1)參考答案: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份)還是秦王的時候,幕府的屬吏很多外調任職,秦王對此感到憂慮。(“府屬”,幕府的屬吏;“外遷”,外調任職;“患”,感到憂慮;共4分)(2)參考答案:鮑叔認為他比自己賢能,就舉薦他給齊桓公做宰相,進言七十多次桓公才聽從。(“以為”,認為;“賢于己”,比自己賢能;“進”,舉;共4分)14.參考答案:①材料一:重用能識人的謀士(1),以便廣納賢才(1);②材料二:重用賢能之士(1),以吸引同道者前來歸附(1)。(三點3分)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四校2023-2024學年度春學期四校期中聯考高二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談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稱也,余以為不然。夫信公非無才者也。當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已去,而信公以一遠郡守,募萬余烏合之眾,率以勤王,而眾不潰,此非有駕馭之術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竄免間關萬死而后至閩復能合其眾,以收已失之郡邑。而所遣張汴、鄒?遇李恒悉敗,既再散而再合矣;而舉軍皆大疫,死者過半,五坡之役,復遇張弘范以敗。凡天祥之所用將,皆非恒、范敵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殲夷女真以至宋。宋自朱仙①之后未有能抽一矢、發(fā)一騎而北馳者。元舉太山之勢以壓宋卵,而信公欲以單辭羈身鼓舞其病婦弱息,以與賁、育②之徒抗,蓋未接刃而魄先奪矣,雖有韓、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數敗而能數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數起而數敗,吾不謂其才之不稱也。(節(jié)選自《王世貞文選·文天祥論》)材料二: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彼沃恋滤蔚v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zhí)。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jié),又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進士,進士莫盛于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注】①朱仙:朱仙鎮(zhèn),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西南,相傳岳飛在此大戰(zhàn)金兵。②賁、育:古代勇士名。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三處相應位置的字母(3分)丹徒之役A能以智竄B免C間關D萬死E而后F至閩G復能H合其眾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非有駕馭之術不能”中“術”與《種樹郭橐駝傳》中“得養(yǎng)人術”中“術”詞義相同。B.“蓋未接刃而魄先奪矣”中“奪”與《陳情表》“舅奪母志”中“奪”詞義不同。C.“不期而會者”中“期”與《歸去來兮辭》“帝鄉(xiāng)不可期”中“期”詞義不同。D.“兵敗身執(zhí)”中“執(zhí)”與《離騷》“謇朝誶而夕替”中“替”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咸淳末年,文天祥面對宋朝衰敗的危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企業(yè)機器質押借款合同
- 2025年勞動解除合同標準條款
- 2025年抗瘧藥項目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貨車租賃與運輸服務合同樣本
- 2025年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與慣例
- 2025年專業(yè)清潔人員派遣協(xié)議
- 2025年二手車購買合同范本
- 2025年三板市場股權買賣協(xié)議
- 2025年伙伴開設教育機構合作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繼電器研發(fā)策劃技術協(xié)議書范本
- 小報:人工智能科技科學小報手抄報電子小報word小報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全面介紹現貨中遠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檢
- 孫權勸學教案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企業(yè)生產現場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第10課時 練習課 蘇教版(共11張PPT)
- 電梯口包邊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我是獨特的
- 青年卒中 幻燈
- 典型倒閘操作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