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級中學初中化學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如圖是鈉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關的4種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鈉、氯都屬于金屬元素B.氯化鈉是由a,d兩種粒子構成的C.氯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45gD.a表示的是一種陰離子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CO2驗滿 B.測溶液pHC.加熱液體 D.量筒讀數(shù)3.過氧碳酸鈉(Na2CO4)是一種新型氧系漂白劑,其水溶液顯堿性。下列有關過氧碳酸鈉的說法正確的是A.過氧碳酸鈉由三個元素組成B.過氧碳酸鈉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2:1:4C.過氧碳酸鈉不是氧化物D.過氧碳酸鈉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2g4.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鋼鐵銹蝕 B.海水曬鹽 C.冰雪消融 D.玉石雕刻5.黃銅渣中約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為雜質(雜質不溶于水,不參與反應)。處理黃銅渣可得到硫酸鋅,其主要流程如圖所示,操作中加熱蒸發(fā)后冷卻至原溫度:有關上述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液A的溶質有三種B.溶液A的質量小于溶液BC.溶液C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溶液BD.溶液A中ZnSO4的質量大于CuSO46.下列各圖中“○”“●”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7.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置換反應有單質生成,所以有單質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C.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所以金屬腐蝕過程中一定有能量變化D.液態(tài)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所以水由氧氣和氫氣組成8.小方同學的學習檔案中,對下列符號中數(shù)字“2”所表示的含義有如下記載,其中正確的是A.Ca2+中的“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B.2CO中的“2”表示二個一氧化碳分子C.CO2中的“2”表示一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D.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9.戰(zhàn)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指牡蠣殼之類的貝殼),并把這種灰稱為“蜃”。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中,用“蜃”溶于水制得的堿液將樹皮脫膠?!膀住钡闹饕煞质茿.氯化鈉 B.氫氧化鈣 C.碳酸鈣 D.氧化鈣10.歸納和總結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法,下列歸納與總結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A.羊毛、棉花、塑料、橡膠都是有機合成材料B.H2、CO、C都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C.CO2和水都常用來滅火,是利用CO2和水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干冰、生石灰、小蘇打都屬于氧化物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研究主題:水溶液中復分解反應的實質資料:一定體積的溶液中,離子的數(shù)目越多,其濃度越大。電導率傳感器用于測量溶液的導電性強弱,能反映離子濃度大小。相同溫度下同和溶液電導率越大,離子濃度越大。方案一:恒溫條件下,向一定體積定濃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試液,插入電導率傳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變化如圖中甲曲線所示。①寫出Ba(OH)2與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③甲曲線M點時混合液體呈_____色;④通過對甲曲線的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填序號)AM點前曲線下滑的過程中,H+和OH-結合成H2O,Ba2+和SO42-結合成BaSO4BM點時離子濃度幾乎為零CM點后溶液電導率逐漸增大,僅由于溶液中H+在逐漸增大方案二:恒溫條件下,向等量同濃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無色酚肽試液。插入電導率傳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變化如圖乙曲線所示。①通過對乙曲線的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填序號)。A開始至完全反應過程中,電導率減小,溶液由紅色逐漸變?yōu)闊o色B電導率下降到最低點時仍然較大,表明溶液中還存在較多離子C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中Na+數(shù)目一直增大②N點時,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____(填離子符號)。③通過比較分析,結合已學知識可知,溶液中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參與反應的離子,結合生成了沉淀、氣體或水導致其濃度____(填“增大”或“減小”)。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某食用純堿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測定該純堿中碳酸鈉(Na2CO3)的含量,現(xiàn)取該純堿樣品12.5g,加入150.0g稀鹽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測得反應后溶液總質量變成158.1g。請計算:(1)反應中產生CO2的質量為_____g(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_____(精確到0.1%)。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純堿工業(yè)始于18世紀,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侯德榜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其生產過程涉及的主要化學反應有:①NH3+X+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H2O+CO2↑。反應①中的X的化學式為________。反應②所得的NH4Cl屬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NH4Cl中N的化合價為_______。所制得的“堿”的化學名稱為______

。14.能源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使燃料充分燃燒,對于節(jié)約能源非常重要。你認為使燃料充分燃燒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為防止煤自燃,煤場將大煤堆分散成若干小煤堆,這樣做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許多家庭以天然氣為燃料,當發(fā)現(xiàn)燃氣泄漏時,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A趕緊打開換氣扇B關閉氣源閥門C打開門窗通風D在廚房內及時用手機撥打報警電話實驗室常用液體燃料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研究小組設計下列實驗方案探究CO2與NaOH溶液是否發(fā)生反應。方案一:[查閱資料]①乙醇不與NaOH、Na2CO3、CO2反應;②25℃時,NaOH和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質NaOHNa2CO3溶解度/g17.3<0.01[實驗裝置]如圖1。[實驗步驟]i.打開K1,關閉K2,從導管口a通入CO2氣體,直至觀察到飽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產生大量沉淀,停止通CO2;ii.從導管口a通入足量氮氣;iii.關閉K1,打開K2,向裝置甲的試管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裝置乙的現(xiàn)象。(1)步驟i產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i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驟iii裝置乙中產生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方案二:[實驗裝置]如圖2(三頸瓶內集滿CO2氣體;裝藥品后的注射器B的活塞用夾子固定)。[實驗步驟]按以下步驟完成實驗,通過相對壓強傳感器測量瓶內壓強的變化。整個實驗過程的壓強隨時間變化如圖3。i.將注射器A內的NaOH溶液注入瓶中,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ii.取下夾子,將注射器B內的鹽酸注入瓶中,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iii.將兩個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都用夾子固定,測量壓強直至不再改變。(4)檢查圖2裝置氣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5)為縮短①→④中反應的時間,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6)寫出導致⑤→⑥壓強變化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7)步驟iii結束后瓶內壓強比注入NaOH溶液前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8)請結合圖3信息,說明NaOH與CO2發(fā)生了反應。_________。16.某探究學習小組在幫助實驗員整理化學試劑時,發(fā)現(xiàn)一個盛有無色溶液(初中化學常用試劑)的試劑瓶,標簽破損(如圖所示),請你對該試劑作出猜想,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這種試劑可能是_____溶液,也可能是_____溶液。實驗驗證(要求驗證一種物質,寫出操作、現(xiàn)象、結論):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B【解析】試題分析:A選項氯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B選項氯化鈉是由a、d兩種粒子構成的是正確的敘述;C選項氯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45;D選項a表示的是一種陽離子;故答案選擇B考點: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結構示意圖2、D【解析】

此題根據二氧化碳氣體驗滿的方法、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量筒讀數(shù)的方法平進行分析判斷即可?!驹斀狻緼、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B、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圖中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D、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所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3、C【解析】

A、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故選項說法錯誤。

B、過氧碳酸鈉中鈉、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3×2):(12×1):(16×4)≠2:1:4,故選項說法錯誤。

C、過氧碳酸鈉是由鈉、碳、氧三種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D、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寫,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4、A【解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A.鋼鐵銹蝕,有新的物質(鐵銹)生成,是化學變化;B.海水曬鹽,只是物質的分離,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C.冰雪消融,只有物質狀態(tài)的改變,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D.玉石雕刻,只有物質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A。5、C【解析】

A、向黃銅渣中加入過量稀硫酸,黃銅渣中的鋅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鋅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故溶液A中的溶質有硫酸鋅、硫酸銅和過量的硫酸共三種,不符合題意;B、加入過量鋅,鋅與稀硫酸反應,65份的鋅置換出2份的氫氣,溶液質量增加,鋅與硫酸銅反應,,65份的鋅置換出64份銅,固體質量減少,溶液質量增加,故溶液A的質量小于溶液B,不符合題意;C、溶液C是晶體析出后得到的溶液,所以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由題干可知“加熱蒸發(fā)后冷卻至原溫度”,所以溶液C和溶液B為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故溶液C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于溶液B,符合題意;D、黃銅渣中7%的鋅、31%的氧化鋅都轉化為了硫酸鋅,而只有5%的氧化銅轉化為了硫酸銅,所以溶液A中硫酸鋅的質量大于硫酸銅的質量,不符合題意。故選C。6、B【解析】

純凈物是指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

所含微粒

微粒種類

物質種類

純凈物或混合物

A

1

1

純凈物

B

3

3

混合物

C

1

1

純凈物

D

1

1

純凈物

點評: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根據微粒的種類可判斷物質的種類。7、C【解析】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硫酸鉀,屬于鹽,故A錯誤;B、置換反應有單質生成,有單質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或氧化鐵,有單質生成但不是置換反應,故B錯誤;C、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所以金屬腐蝕過程中一定有能量變化,金屬腐蝕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D、液態(tài)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所以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故D錯誤。點睛∶氧化物是一種特殊的化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8、B【解析】

Ca2+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2CO中的“2”表示二個一氧化碳分子;CO2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個氧原子;中的“2”表示氧化鈣中鈣的化合價是+2價。故選B.9、D【解析】

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高溫的條件下,碳酸鈣會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

故選:D。10、B【解析】

A、羊毛、棉花和天然橡膠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屬于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題意;B、H2、CO、C都能燃燒,都具有可燃性,H2、CO、C在化學反應中都能得到氧,具有還原性,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用來滅火,是因為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的目的,水滅火是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達到滅火的目的,不符合題意;D、干冰、生石灰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屬于氧化物,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由鈉元素、氫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Ba(OH)2+H2SO4=BaSO4↓+2H2O無CANa+、OH-、SO42-減小【解析】

一定體積的溶液中,離子的數(shù)目越多,其濃度越大,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溶液中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參與反應的離子,結合生成了沉淀、氣體或水?!驹斀狻浚?)①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Ba(OH)2與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③甲曲線M點時表示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酚酞為無色,混合液體呈無色。④A、M點前曲線下滑的過程中,和結合成,和結合成,故A正確;B、M點時二者剛好完全反應,離子濃度幾乎為零,故B正確;C、M點后溶液電導率逐漸增大,溶液中和都在增大,故C不正確。故選C。(2)①A、開始至完全反應過程中,電導率減小,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呈堿性,溶液為紅色,故A不正確;B、電導率下降到最低點時仍然較大,表明溶液中還存在較多離子,故B正確;C、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中Na+數(shù)目一直增大,故C正確。故選A。②N點時,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過量的硫酸鈉,故含有的離子是鈉離子、氫氧根離子、硫酸根離子,離子符號為、、。③通過比較分析,結合已學知識可知,溶液中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參與反應的離子,結合生成了沉淀、氣體或水導致其濃度減小?!军c睛】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4.4g8.6%【解析】

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二氧化碳和水,稀鹽酸和氯化鈉不反應。【詳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2.5g+150.0g-158.1g=4.4g;(2)設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解得:x=10.6gy=11.7g。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8.6%。答:(1)生成氣體的質量為4.4g;(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8.6%。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CO2氮-3碳酸鈉【解析】

(1)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反應①中的X的化學式為CO2;(2)反應②所得的NH4Cl只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化肥中的氮肥;(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設NH4Cl中N的化合價為x,則x+(+1)×4+(-1)=0,x=-3;(4)所制得的“堿”是指純堿,化學名稱為碳酸鈉

。14、燃燒時提供充足的氧氣(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散失熱量,使溫度達不到煤的著火點BCC2H5OH+3O22CO2+3H2O【解析】

(1)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燒,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應采取的措施是:燃燒時要有足量的空氣;增大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2)煤場將大煤堆分散成若干個小煤堆,是為了能把煤堆中積累的熱量及時散發(fā)出去,防止因溫度升高達到煤的著火點而發(fā)生自燃;當發(fā)現(xiàn)燃氣泄漏時,應采取的措施立即關閉閥門,然后開窗通風,天然氣屬于可燃性氣體,遇明火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如果廚房里發(fā)生燃氣泄漏,不能打開換氣扇,不能在廚房內及時用手機撥打火警電話“119”。故選BC。(3)實驗室常用液體燃料是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2CO2+3H2O。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反應生成的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排盡裝置內氣體向下推其中一個注射器活塞,另一注射器活塞會向外移動,說明該裝置氣密性良好振蕩溶液中的水溶解了部分①→④的壓強減小量明顯大于①→⑦的壓強減小量【解析】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驹斀狻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