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_第1頁
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_第2頁
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_第3頁
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_第4頁
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極具參考價值,如若有用請打賞支持我們!不勝感激!王朝管理的5個思維支柱(職場經(jīng)驗)■文/周永亮國富經(jīng)濟研究院院長

思維支柱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性而不是事務

人心是萬物的核心,管理人心等于把握人性。

只要將這個核心要素管理到位,其他外在的要素也就不難控制了。因此,人性的管理就成為歷代帝王研究的課題。

自古以來,在儒家學說的引導下,歷代帝王認定了人性中善的因素較多,因此將教化民眾、以德治國視為最基本的原則。

朱元璋的教化“發(fā)明”

明太祖朱元璋在這方面很有特點。在大肆殺戮貪官污吏,為人們樹立典型的同時,他還祭出了一些自己的“發(fā)明”。

比如,為了興起孝廉之風,朱元璋要求各地的官員選派村里的老人,在黃昏時派人在路上呼喊:“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鄉(xiāng)鄰和睦,教導子孫,各安生理,莫做壞事?!?/p>

短短六句話,語意明了,提醒百姓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為了落實教化之功,他還提出了具體的措施以培養(yǎng)尊老的時尚,如“凡耆民八十以上,鄉(xiāng)黨稱善,貧無產(chǎn)也者,月給米三斗,肉五斤”

當然,對于陳規(guī)陋習,他照樣痛恨革除。明洪武年間,山東日照縣有一個叫做江伯兒的百姓,母親生病期間,他仿效古人割股肉熬湯給母親治病,結果母親仍未痊愈,于是向神許愿:如果母親病愈,我將殺子祭祀您。過了些日子,母親漸漸痊愈了,江伯兒就把三歲的兒子殺了祭祀神靈。鄉(xiāng)里覺得這可是孝比古人,于是將他的事跡報到了上邊。朱元璋看了推薦信后,大怒:“這哪里還有天倫?簡直是滅絕天理!”

于是,當即下令逮捕江伯兒,杖刑一百后流放海南,并詔令百姓:如有割股療親、臥冰求魚之人,不得表彰。

同時,朱元璋還“創(chuàng)造”了很多教化的招數(shù)。其一,在各地建立各種各樣的學校,用以發(fā)揮教化人心的作用。其二,在每個鄉(xiāng)村設立“旌善亭”和“申明亭”各一座,前者專門用來表彰好人好事;后者將那些壞人壞事書寫在亭上,有點像官方的“大字報”。其三,每年正月和十月,在全國各地的鄉(xiāng)村舉行全體村民大會餐,這其中有強烈的政治意義。在聚會中既要頒布國家法規(guī),又要對那些行為不軌者當面進行批評,嚴重者要送交官府。其四,要求在每個村莊都置鼓一面,凡到農(nóng)忙季節(jié),指定專人于清晨五更時分擂鼓,令人們黎明即起,下田耕作,借此讓所有的人養(yǎng)成早起干活的習慣。

可見,朱元璋推出的教化之策細致之極。實際上,從劉邦到漢光武帝劉秀,從唐太宗李世民到宋太祖趙匡胤都比較重視教化的作用。

思維支柱二:管理的原則是治理而不是無為

領導者要理解規(guī)律、順其自然,并不是要求人們無所作為,而是要求領導者具有更高超的領導藝術。王朝開創(chuàng)者信奉的道家理論的典型人物,如劉邦、李世民等實際上都是“治”的行家,“治理”才是真正的帝王管理原則,“無為”則成為“治”的策略和目標。

劉邦的原則:治理還是無為?

劉邦在國家治理上花的功夫非常之大,如對于軍功臣子的治理、管理機構與制度的設立、相關法律的完善、家族統(tǒng)治機制的建設等都是費盡了心機。他不僅采用了叔孫通制定的禮儀,還要陸賈著書論述秦朝失掉天下的教訓及治國之道。

可見,劉邦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并在“無為”的信念下運用了儒家、法家等派的大量治理原則。他明白:不管是什么“家”,只要能夠治理國家就是有用的“家”。縱觀其行為,治民基本上奉行的是無為,治臣用的是儒家思想,治將則采取法家方式。他所謂的“無為”僅僅是不再折騰老百姓,對于文臣武將的管理可是半點都沒落下,所以,“治理”才是他真正的原則。

唐太宗的心態(tài):無為是追求,治理才是道路

輕徭薄賦、安定人心成為最基本的要求,黃老“無為而治”的理念也似乎成為李世民的治國方針。實際上,這種方針只是其治國的底色,他心里清楚,如果不能很好地“有為”治理,脆弱的唐王朝可能重蹈隋王朝的覆轍。李世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群臣的意見,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治國原則。

他認為,身處尊位,要有恭敬之心,不可以傲慢態(tài)度待人。將全部身心傾注于勤勞國事,推行德義,這就是為君最根本的事情。要治理好天下,不可一人獨斷,必須與他人一道負責;保守君位,不可一人努力,必須與他人一道守成。因此,分封親戚子弟為侯王,作為王室的藩衛(wèi),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天子與諸侯同心同德,安危與共,風雨同舟,齊心協(xié)力,才能鞏固江山。分封諸侯實力過強,就有以下叛上,危害心腹之患;分封諸侯實力太弱,又沒有鞏固朝廷的根基。由此看來,最好的辦法是采取多分封諸侯而減少其實力的政策,使他們既能拱衛(wèi)王室,又沒有過強的實力與朝廷對抗,與朝廷憂樂與共,利害一致。帝王之基業(yè)深厚,必須依靠賢才的匡輔。雖然帝王訪求賢才很艱難,但賢才一旦為我所用,必抱知遇之恩,成就大業(yè)??v有滿載光彩照人珠寶的馬車和成千上萬的黃金,又怎比得上人才濟濟,賢能為用的朝廷?

李世民的“安民之道”、“為君之道”實際上都是同一條道,就是維護王朝的持續(xù)!而其主要的思維就是“治理”,在盡量不騷擾老百姓的基礎上,強化有效的治理。

看來,任何優(yōu)秀的帝王在思考“無為”的時候,都不會為這個詞匯所誤導,他們都很清楚,老百姓的安定樂業(yè)是統(tǒng)治的基礎,盡量不加重這一統(tǒng)治基礎的負擔是長治久安的前提,而為了鞏固這一前提、讓王朝持續(xù),有效的治理措施是顯示帝王領導力的重要指標。

思維支柱三:管理的依據(jù)是利弊而不是是非

沉重的帝王決策

在涉及到帝王的爭奪中,兄弟反目甚至父子相殘都是歷史中常見的情景。難道他們在殺死自己親骨肉的時候沒有歉疚感嗎?難道他們在踩著親人的尸骨,走上權力頂峰時就沒有一點道德恐懼嗎?

從歷史的痕跡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同樣有著不同程度的歉疚感,他們畢竟也是人。《哈姆雷特》中,王子的叔父不是常常做惡夢嗎?但是沒有辦法,他們都站在了權力的頂端,面臨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險境。由此可見,這些王朝開創(chuàng)者們的思維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做出決策,特別是關鍵決策的依據(jù)不是社會道德中的是非曲直,而是整個王朝延續(xù)的利弊得失。

俗話說:選擇即命運。這句話對于帝王建設王朝中的選擇決策同樣適用。優(yōu)秀的帝王往往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出超越一般人想象的選擇,也能夠做出一般人不敢或不愿意嘗試的選擇。

是非與利弊:有限理性的帝王決策

恩格斯說過一句話:當真理觸犯利益的時候,也是謬誤。這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很多人面對利益的時候是如何決策的??v觀歷史上一幕幕決策的瞬間,成功的帝王們似乎都有類似的思維。對此,韓非曾有過明確的論述:“世主美仁義之名,可不察其實,是以大者國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今學者之說人主也,不乘必勝之勢,而務仁義則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數(shù)也?!?/p>

也就是說,君主的決策行動不能拘泥于所謂“仁義”而失去機會,丟掉前途。那么,是不是說,這些帝王們就沒有所謂的是非觀念呢?實際上,他們的是非觀念不同于一般的世俗是非觀。在關鍵時刻,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符合長遠利益的是非。這種抉擇來源于人們所處的位置與要完成的使命,以及其對于是非觀的理解。他們對這種利弊得失的衡量并不是不擇手段,否則那就變成了暴君。

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帝王都充分地認識到,通過取得民眾的支持獲取自己的統(tǒng)治利益,這是其判斷利弊得失的重大是非觀。為此,開明帝王都很注意制定適合民心民意的決策。《尚書·盤庚》篇說“罔不惟民之承”,就是要順承人民的心理和意見去辦事;“視民利用遷”,也是要求統(tǒng)治者在實際行動上注意順應民心。

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觀察,這是帝王作為理性人決策的必然結果。在新古典主義經(jīng)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看來,理性人的決策方式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決策,其決策思維的原則是“邊際主義”(衡量決策形成的行為是否是在代價最小的情況下的利益最大化)。盡管,西蒙認為純粹的理性人是不存在的,“有限理性”才是決策的基本原則,但帝王的“有限理性”決策(在信息非常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的理性決策)仍然是依靠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再強大的君主也要從民眾共同關心的角度出發(fā),推行符合民眾心愿的政策。這符合帝王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如果政順民心,就可以使民心與君心保持一致,使得王朝持續(xù)下去;如果政逆民心,民眾必然與君主離心離德。在這種情況下,君主即使擁有廣袤的土地、眾多的人民也不得安寧,最終會導致王朝的更替。《管子》舉例說:“《泰誓》曰:‘紂有臣億萬人,亦有億萬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始q以億萬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國之君,茍不能同人心,一國威,齊士義,通上之治以為下法,則雖有廣地眾民,猶不能以為安也?!?/p>

《呂氏春秋》認為,能否順應民心,是能否建立功名的決定因素。周文王拒絕紂賜予的千里之地而為民請求免去炮烙之刑,就是為了得民心,而得民心遠遠勝過得千里之地。所以,要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新王朝,必須順民心;順民心則功成名立,失民心則國破身亡。這就要求君主在施政時要考慮到民眾的意愿,推行愛民利民的政策。

陸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當?shù)伦趩査爱斀窦眲铡钡臅r候,陸贄回答說:“當今急務,在于審查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夫理亂之本,系于人心,況乎當變故動搖之時,在危疑向背之際,人之所歸則直,人之所去則傾,陛下安可不審察群情,同其欲惡,使億兆歸趣,以靖邦家乎!此誠當今之所急也?!边@其中的“審查群情”、“同其欲惡”等,強調了即使是至高無上的君主也要重視人民的意愿,順應民心。

北宋的李覯也認為:“民心可畏哉!是故古先哲王皆孳孳焉以安民為務也?!彼e例說,如果得到民心,少康有五百人也稱得上得到了民眾;如果失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