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針灸穴位定位主治總結(jié)_第1頁
新建針灸穴位定位主治總結(jié)_第2頁
新建針灸穴位定位主治總結(jié)_第3頁
新建針灸穴位定位主治總結(jié)_第4頁
新建針灸穴位定位主治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luò)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

循㈱內(nèi),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nèi)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

從腕后,直出次指內(nèi)廉,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中府(LU1)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肺部病證;肩背痛。

2.尺澤(LU5)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槎側(cè)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實熱性病證;肘臂攣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

急癥。

3.孔最(LU6)都穴

【定位】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主治】咯血、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肘臂攣痛。

4.列缺(LU7)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

【定位】槎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槎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槎骨莖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頭痛、牙痛、項部強痛、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

5.太淵(LU9)輸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定位】在腕掌側(cè)橫紋槎側(cè),槎動脈的橫側(cè)凹陷中。

【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疾患;無脈癥;腕臂痛。

6.魚際(LU10)滎穴

【定位】第1掌骨中點槎側(cè),赤白肉際處。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系熱性病證;小兒疳積。

7.少商(LU11)井穴

【定位】拇指槎側(cè)指甲根角旁0」寸。

【主治】咽喉腫痛、鼻蚓、熱病、昏迷等肺系實熱證;癲狂。

第九單元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上膈外前廉,上肩,出胭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luò)肺,卜.膈屬大腸。其支

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L商陽(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節(jié)榴側(cè),指甲根角旁0」寸。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熱病、昏迷等熱證、急癥。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掌骨槎側(cè)的中點處。簡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guān)節(jié)橫

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蹊緣上,當I拇指尖卜是穴。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牙痛、鼻蚓、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五官諸疾;發(fā)熱惡寒等外感病證,熱

病無汗或多汗;經(jīng)閉、滯產(chǎn)等婦產(chǎn)科病證。

3.陽溪(LI5)經(jīng)穴

【定位】腕背橫紋槌側(cè),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手腕痛:頭痛、目赤腫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4.偏歷(LI6)絡(luò)穴

【定位】屈肘,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主治】耳鳴、鼻蚓等五官疾患:手臂酸痛;腹部脹滿;水腫。

5.手三里(LUO)

【定位】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手臂無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腹痛、腹瀉;齒痛、頰腫。

6.曲池(LI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cè)端與肱骨外上股連線中點。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熱?。桓哐獕?;掘狂;腹痛、吐瀉等胃腸病證;咽喉腫痛、

齒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癮疹、濕疹、瘵病等皮外科疾患。

7.臂牖(LI14)

【定位】在曲池穴與肩胭穴連線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點處。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頸項拘攣等肩、頸項病證;瘵瘍;目疾。

8.肩髓(LI15)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jié)節(jié)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xiàn)兩個

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證;癮疹。

9.扶突(LII8)

【定位】在喉結(jié)旁約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主治】咽喉腫痛、暴喑等咽喉病證;瘦氣、瘵痂;咳嗽、氣喘;頸部手術(shù)針麻用穴。

10.迎香(LI20)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主治】鼻塞、鼻融、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證;膽道蛔蟲癥。

第十單元足陽明胃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i!?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夾口,

環(huán)唇,卜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

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luò)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nèi)廉,下夾臍,入氣街中。其

支者,起于胃口,卜.循腹里,卜一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guān),抵伏兔,下膝骸中,下循脛外廉,下足附,入

中指內(nèi)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附匕入大指間,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承泣(ST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眼瞼動、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近視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2.四白(ST2)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目赤痛癢、眼嗡動、面痛、目翳等目疾;Q眼歪斜、三叉神經(jīng)痛、面肌痙攣等面部病證;頭

痛、眩暈。

3.地倉(ST4)

【定位】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唇緩不收、齒痛頰腫等局部病證。

4.頰車(ST6)

【定位】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按之凹陷處,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主治】齒痛、牙關(guān)不利、頰腫、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證。

5.下關(guā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踝狀突前方,當頷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宜閉口取穴。

【主治】牙關(guān)不利、三叉神經(jīng)痛、齒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證;耳聾、耳鳴、聘耳等耳部疾患。

6.頭維(ST8)

【定位】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等頭目病證。

7.人迎(ST9)

【定位】喉結(jié)旁1.5寸,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之后。

【主治】瘦氣、瘵瘍;咽喉腫痛:高血壓;氣喘。

8.粱門(ST21)

【定位】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9.天樞(ST25)大腸之募穴

【I定位】臍中旁開2寸。

【主治】腹痛、腹脹、便秘、泄瀉、痢疾等腸胃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婦科疾患。

10.水道(ST28)

【定位】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等水液輸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氣;痛經(jīng)、不孕等婦科疾患。

歸來(ST29)

【定位】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氣;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挺等婦科疾患。

12.伏兔(ST32)

【定位】在解前上棘與骸骨底外緣連線上,骸骨外上緣上6寸。

【主治】卜.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證。

13.梁丘(ST34)都穴

【定位】屈膝,在骼前上棘與骸骨外上緣連線上,饌骨外上緣上2寸。

【主治】急性胃?。幌ツ[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證:乳癰、乳癌等乳疾。

14.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崎外1橫指處。

【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便秘、痢疾等胃腸病證;卜.肢痿痹證;癲狂等心神病;乳

癰、腸癰等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15.上巨虛(ST37)大腸下合穴

【定位】在犢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腸鳴、腹痛、泄瀉、便秘、腸癰等胃腸病證;卜.肢痿痹。

16.條口(ST38)

【定位】上巨虛穴下2寸。

【主治】下肢痿痹,轉(zhuǎn)筋;肩臂痛;骯腹疼痛。

17.下巨虛(ST39)小腸下合穴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主治】腹瀉、痢疾、小腹痛等胃腸病;下肢痿痹;乳癰。

18.豐隆(ST40)絡(luò)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崎外2橫指處。

【主治】頭痛、眩暈;癩狂;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19.解溪(ST41)經(jīng)穴

【定位】足背踝關(guān)節(jié)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卜.肢痿痹、踝關(guān)節(jié)病、足卜一垂等下肢、踝關(guān)節(jié)疾患;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

20.內(nèi)庭(ST44]滎穴

【定位】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鼻蚓等五官熱性病證;熱病;吐酸、泄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足背

腫痛、跖趾關(guān)節(jié)痛。

21.厲兌(ST45)井穴

【定位】第2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齒痛、鼻蚓、咽喉腫痛等實熱性五官病證;熱??;多夢、癲狂等神志疾患。

第十一單元足太陰脾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nèi)側(cè)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nèi)踝前廉,上踹內(nèi),

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nèi)前廉,入腹,屬脾,絡(luò)胃,上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復(fù)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二、主治概要

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隱白(SP1)井穴

【定位】足大趾內(nèi)側(cè)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經(jīng)過多、崩漏等婦科??;吐血、I?血、尿血、便血等出血證;癲狂、多夢;慢驚風;腹?jié)M、

暴泄。

2.太白(SP3)輸穴;原穴

【定位】第1跖骨小頭后緣,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便秘、胃痛、嘔吐等脾胃病證;體重節(jié)痛。

3.公孫(SP4)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

【定位】當?shù)?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脾胃腸腑病證;心煩失眠、發(fā)狂等神志病證;逆氣里急、

氣上沖心(奔豚氣)等沖脈病證。

4.三陰交(SP6)

【定位】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后緣。

【主治】腸鳴、腹脹、腹瀉等脾胃虛弱諸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難產(chǎn)、陰挺、不孕等婦產(chǎn)科病

證;遺精、陽痿、遺尿、水腫等生殖泌尿系統(tǒng)疾患;失眠、多夢、高血壓、中風;下肢痿痹;陰虛諸證。

5.地機(SP8)?穴

【定位】在內(nèi)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痛經(jīng)、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婦科病;腹痛、腹瀉等脾胃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脾不運化水濕

病證。

6.陰陵泉(SP9)合穴

【定位】脛骨內(nèi)側(cè)黑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膝痛。

7.血海(SP10)

【定位】屈膝,在骸骨內(nèi)上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隆起處。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崩漏、閉經(jīng)等月經(jīng)??;癮疹、濕疹、丹毒等血熱性皮膚病。

8.大橫(SP15)

【定位】臍中旁開4寸。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便秘等脾胃病證。

9.大包(SP21)脾之大絡(luò)

【定位】在側(cè)胸部腋中線上,當?shù)?叨間隙處。

【主治】氣喘;胸脅痛;全身疼痛;岔氣;四肢無力。

第十二單元手少陰心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luò)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夾咽,系目

系。其直者,復(fù)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卜一循1S內(nèi)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nèi),循臂后廉,抵

掌后銳骨之端,入學(xué)內(nèi)后廉,循小指之內(nèi),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心、胸病,神志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極泉(HT1)

【定位】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肩臂疼痛、脅肋疼痛、臂從神經(jīng)損傷等痛證;瘵??;腋臭;上肢針麻用

穴。

2.少海(HT3)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橫紋內(nèi)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鏢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心痛、痛病等心病、神志?。粫r臂攣痛、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脅部痛:爆瘍。

3.通里(HT5)絡(luò)穴

【定位】腕橫紋上1寸,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梯側(cè)緣。

【主治】心悸、怔忡等心??;舌強不語、暴喑;腕臂痛。

4.陰郊(HT6)郊穴

【定位】腕橫紋上0.5寸,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梯側(cè)緣。

【主治】心痛、驚悸等心病;骨蒸盜汗:吐血、蚓血等血證。

5.神門(HT7)原穴;輸穴

【定位】腕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梯側(cè)凹陷處。

【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不寐、健忘、癡呆、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證;高血壓;胸脅痛。

6.少府(HT8)滎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

【主治】心愫、胸痛等心胸?。魂幇W、陰痛;癰瘍;小指攣痛。

7.少沖(HT9)井穴

【定位】小指槎側(cè)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癲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證;熱?。恍孛{痛。

第十三單元手太陽小腸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cè)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nèi)

側(cè)兩骨之間,上循襦外后廉,出肩解,繞肩朋I,交肩上,入缺盆,絡(luò)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

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nèi)眥(斜絡(luò)于顆)。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少澤(SI1)井穴

【定位】小指尺側(cè)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乳癰、乳汁少等乳疾:昏迷、熱病等急癥、熱證;頭痛、目翳、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病證。

2.后溪(SI3)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關(guān)節(jié)后尺側(cè)的遠側(cè)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癮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3.腕骨(SI4)原穴

【定位】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主治】指攣腕痛、頭項強痛;目翳;黃疸:熱病、瘧疾。

4.養(yǎng)老(SI6)郊穴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當尺骨莖突槎側(cè)骨縫凹陷中。

【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5.支正(SI7)絡(luò)穴

【定位】掌心向胸,陽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主治】頭痛、項強、肘臂酸痛;熱病;癲狂:疣證。

6.肩貞(SI9)

【定位】臂內(nèi)收,腋后紋頭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瘵瘍。

7.天宗(SI11)

【定位】肩胛骨岡卜.窩中央凹陷處,約當肩胛岡卜緣與肩胛卜.角之間的上1/3折點處取穴。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氣喘。

8.額修(SI18)

【定位】目外眥直下,頷骨下緣凹陷處。

【主治】口眼歪斜、眼瞼動、齒痛、三叉神經(jīng)痛等面部病證。

9.聽宮[S119)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鐮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聘耳等耳疾;齒痛。

第十四單元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顛。其支者,從顛至耳上角;其直者,從顛

入絡(luò)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nèi),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luò)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

入胭中。其支者,從膊內(nèi)左右,別卜貫胛,夾脊內(nèi),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一合胭中,以下貫踹內(nèi),出外踝

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cè)。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病證,項、背、腰、下肢病證及神志?。晃挥诒巢績蓷l側(cè)線的背俞穴及其他腌穴主治相應(yīng)臟

腑及相關(guān)組織器官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睛明(BLI)

【定位】目內(nèi)眥角稍內(nèi)上方凹陷處。

【主治】日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等目疾;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jīng)痛;

心動過速。

2.攢竹(BL2)

【定位】眉頭凹陷中,約在目內(nèi)眥直上。

【主治】頭痛、眉棱骨痛、眼瞼動、眼瞼下垂、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等眼部病證;

呃逆。

3.天柱(BL10)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主治】后頭痛、項強、肩背腰痛等痹證;鼻塞;癲狂痛;熱病。

4.大杼(BLU)八會穴之骨會

【定位】第1胸椎棘突F,旁開1.5寸。

【主治】咳嗽;項強、肩背痛。

5.風門(BL12)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感冒、咳嗽、發(fā)熱、頭痛等表證;項強、胸背痛。

6.肺俞(BL1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稚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等肺疾:盜汗、骨蒸潮熱等陰虛病證。

7.心俞(BL15)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盜汗、遺精。

8.膈俞(BL17)八會穴之血會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嘔吐、呃逆、氣喘等上逆之證:貧血:癮疹、皮膚瘙癢;潮熱、盜汗。

9.肝俞(BL18)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脅痛、黃疽等肝膽疾患;目赤、目視不明、夜盲、迎風流淚等日疾;癲狂癇;脊背痛。

10.膽俞(BL19)膽之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黃疸、口苦、脅痛等肝膽病證;肺疹、潮熱。

11.脾俞(BL20)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n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腹脹、納呆、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等脾胃腸腑疾患;背痛。

12.胃俞(BL21)胄之背俞穴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脫痛、嘔葉.、腹脹、腸鳴等胃疾。

13.三焦俞(BL22)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腸鳴、腹脹、腹瀉、水腫等脾胃腸腑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三焦氣化不利病證;腰背強痛。

14.腎俞(BL23)腎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頭暈、耳鳴、耳聾、腰酸痛等腎虛病證;遺尿、遺精、陽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

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不孕等婦科病證。

15.大腸俞(BL25)大腸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腰腿痛;腹痛、腹脹、腸嗚、泄瀉、便秘等胃腸病證。

16.小腸俞(BL27)小腸之背俞穴

【定位】第1微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1舐后孔。

【生治】遺精、遺尿、尿蚓、尿痛、帶下等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患;腹瀉、痢疾;疝氣;腰IS痛。

17.膀胱俞(BL28)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第2舐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2舐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遺尿等膀胱氣化功能失調(diào)病證;腰舐痛:腹痛、泄瀉、便秘。

18.次修(BL32)

【定位】第2慨后孔中,約當骼后上棘下與后正中線之間。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入痛經(jīng)等婦科病證;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疝氣;腰舐痛、卜.肢痿痹。

19.承扶(BL36)

【定位】臀橫紋的中點。

【主治】腰、慨、臀、股部疼痛;痔疾。

20.委陽(BL39)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幗橫紋外側(cè)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nèi)側(cè)。

【主治】腹?jié)M、小便不利;腰脊強痛,腿足攣痛。

21.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胭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腹痛;急性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22.膏肓(BL43)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咳嗽、氣喘、肺跨等肺之虛損證;盜汗、健忘、遺精等虛勞諸疾;肩胛痛。

23.志室(BL52)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遺精、陽痿等腎虛病證;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

24.秩邊(BL54)

【定位】平第4舐后孔,慨正中崎旁開3寸。

【主治】腰瓢痛、卜.肢痿痹等腰及卜.肢病證;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陰痛。

25.承山(BL57)

【定位】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與昆侖之間中點。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26.飛揚(BL58)絡(luò)穴

【定位】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主治】頭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27.昆侖(BL60)經(jīng)穴

【定位】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后頭痛、項強、腰能疼痛、足踝腫痛等痛證;癲癇;滯產(chǎn)。

28.申脈(BL62)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證、失眠等神志疾患;腰腿酸痛。

29.束骨(BL65)輸穴

【定位】第5跖骨小頭的后緣,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痛、頸強、目眩等頭部疾患;腰腿痛;癲狂。

30.至陰(BL67)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滯產(chǎn);頭痛、目痛;鼻塞、鼻蚓。

第十五單元足少陰腎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nèi)踝之后,別入

跟中,以上踹內(nèi),出胭內(nèi)廉,上股內(nèi)后廉,貫脊屬腎,絡(luò)膀胱。其支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

嚨,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luò)心,注胸中。

二、主治概要

婦科病,前陰病,腎臟病,與腎有關(guān)的肺、心、肝、腦及咽喉病、舌病,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U俞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涌泉(KI1)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主治】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狂痛等急癥及神志疾患;頭痛、頭暈、目眩、失眠;咯血、咽喉

腫痛、喉痹等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足心熱。

2.然谷(KI2)滎穴

【定位】內(nèi)踝前卜.方,足舟骨粗隆卜.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挺、陰癢、白濁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咯血、

咽喉腫痛;消渴;腹瀉;小兒臍風、口噤。

3.太溪(KI3)輸穴;原穴

【定位】內(nèi)躁高點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等腎虛證;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等陰虛性五

官病證;咳嗽、氣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頻數(shù)、便秘;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脊痛,卜.肢厥冷。

4.大鐘(KI4)絡(luò)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稍后,當跟腱內(nèi)緣處。

【主治】癡呆;癖閉、遺尿、便秘:月經(jīng)不調(diào):咯血、氣喘;腰脊強痛、足跟痛。

5.照海(KI6)八脈交會穴(通于陰蹺脈)

【定位】內(nèi)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主治】失眠、癲癇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疾患;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

挺等婦科病證;小便頻數(shù)、癖閉。

6.復(fù)溜(K17)經(jīng)穴

【定位】太溪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主治】水腫、汗證等津液輸布失調(diào)疾患;腹脹、腹瀉等胃腸疾患;腰脊強痛、卜.肢痿痹。

7.陰谷(K110)合穴

【定位】屈膝,胴窩內(nèi)側(cè),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主治】癲狂;陽痿、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內(nèi)側(cè)痛。

8.肓俞(KI16)

【定位】臍旁0.5-Jo

【主治】腹痛、泄瀉、便秘等胃腸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疝氣。

第十六單元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luò)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luò),下膈,歷絡(luò)三焦。其支者,循胸出

脅,卜.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般內(nèi),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卜.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

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病證,神志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天池(PC1)

【定位】乳頭外側(cè)1寸,當?shù)?肋間隙中。

【主治】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胸痛等肺心病證;乳癰:瘵瘍。

2.曲澤(PC3)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cè)緣。

【主治、心悸、善驚等心系病證;胃痛、嘔血.、嘔吐等熱性胃?。皇顭岵?;肘臂攣痛。

3.那門(PC4)郡穴

【定位】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槎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心煩、胸痛等心胸病證;嘔血、咳血;疔瘡;癲癇。

4.間使(PC5)經(jīng)穴

【定位】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樓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胃痛、嘔吐等熱性胃?。粺岵?、瘧疾;癲狂癇。

5.內(nèi)關(guān)(PC6)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槎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疾;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中風;失眠、郁證、

癲狂癇等神志病證;眩暈癥;肘臂攣痛。

6.大陵(PC7)原穴;輸穴

【定位】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槎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胸脅滿痛:胃痛、嘔吐、口臭等胃腑病證;喜笑悲恐、癲狂癇等神志疾患;臂

肘攣痛。

7.勞宮(PC8)滎穴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2、3掌骨之間。簡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中風昏迷、中暑等急癥;心痛、煩悶、瘢狂癇等神志疾患;口瘡,口臭;鵝學(xué)風。

8.中沖{PC9)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等急癥。

第十七單元手少陽三焦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

上貫肘,循胎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luò)心包,卜一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

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

人,前交頰,至日銳眥。

二、主治概要

頭、目、耳、頰、咽喉病證,胸脅病證,熱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關(guān)沖(SJ1)井穴

【定位】無名指尺側(cè)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等頭面五官病證;熱病、中暑。

2.中渚(SJ3)輸穴

【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頭后緣之間凹陷中,當液門穴后1寸。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等頭面五官病證;熱??;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

伸。

3.陽池(SJ4)原穴

【定位】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cè)緣凹陷中。

【主治】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五官病證;消渴、口干;腕痛、肩臂痛。

4.外關(guān)(SJ5)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槎骨正中間。

【主治】熱??;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病證;覆痂;脅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5.支溝(SJ6)經(jīng)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槎骨正中間。

【主治】便秘;耳鳴、耳聾;暴暗;痕瘍;脅勵痛:熱病。

6.肩髏(SJ14)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時,當肩胭穴后寸許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不舉、上肢痿痹。

7.翳風(SJ17)

【定位】乳突前下方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等耳疾;口眼歪斜、面風、牙關(guān)緊閉、頰腫等面、口病證:瘵瘍。

8.角孫(SJ20)

【定位】折耳郭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主治】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目翳;齒痛、頰腫。

9.耳門(SJ21)

【定位】耳屏上切跡前,卜.頜骨佛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脖耳等耳疾;齒痛、頸頜痛。

10.絲竹空(SJ23)

【定位】眉梢的凹陷處。

【主治】癲癇;頭痛、目眩、目赤腫痛、眼瞼動等頭目病證;齒痛。

第十八單元足少陽膽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毗,I: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

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

合于手少陽,抵于,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luò)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

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卜.合髀厭中。以卜循髀陽,出膝外廉,卜.外輔骨之前,

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跑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附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

骨內(nèi),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二、主治概要

肝膽病,側(cè)頭、目、耳、咽喉病,胸脅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瞳子髏(GB1)

【定位】目外眥外側(cè)約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羞明流淚、內(nèi)障、目翳等目疾。

2.聽會(GB2)

【定位】耳屏間切跡前,卜.頜骨微狀突后緣,張口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脖耳等耳疾;齒痛、而痛、口眼歪斜、口噤。

3.完骨(GB12)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頭痛、頰腫、口眼歪斜、喉痹、齒痛等頭面五官病證;頸項強痛;癲癇。

4.陽白(GB14)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前頭痛:目痛、視物模糊、眼瞼動等目疾。

5.頭臨泣(GB15)

【定位】目正視,晡孔直上入前發(fā)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目痛、目眩、流淚、目翳等目疾;鼻塞、鼻淵;小兒驚癇。

6.風池(GB20)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

【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內(nèi)風所致的病證;感冒、鼻塞、就加、目赤腫痛、

口眼歪斜等外風所致的病證;頸項強痛。

7.肩井(GB21)

【定位】肩上,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上。

【主治】頸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難產(chǎn)、乳癰、乳汁不下等婦產(chǎn)科及乳房疾患;瘵瘍。

8.日月(GB24)膽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

【主治】黃疸、脅肋疼痛等肝膽病證;嘔吐、吞酸、呃逆等肝膽犯胃病證。

9.帶脈(GB26)

【定位】側(cè)腹部,第II肋骨游離端直下平臍處。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赤白帶下等婦科經(jīng)帶病證;疝氣;腰痛、脅痛。

10.環(huán)跳(GB30)

【定位】側(cè)臥屈股,當股骨大轉(zhuǎn)子高點與舐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nèi)2/3交點處。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風疹。

11.風市(GB31)

【定位】大腿外側(cè)正中,胴橫紋上7寸。簡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時,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遍身瘙癢。

12.陽陵泉(GB34)合穴;膽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黃疸、脅痛、口苦、嘔吐、吞酸等肝膽犯胃病證;膝腫痛、卜.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關(guān)節(jié)

疾患;小兒驚風。

13.光明(GB37)絡(luò)穴

【定位】外踝高點上5寸,腓骨前緣。

【主治】目痛、夜盲、近視、目花等目疾;胸乳脹痛;卜.肢痿痹。

14.懸鐘(GB39)八會穴之髓會

【定位】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癡呆、中風等髓海不足疾患;頸項強痛、胸脅滿痛、下肢痿痹。

15.丘墟(GB40)原穴

【定位】足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的外側(cè)凹陷中。

【主治】目赤腫痛、目翳等目疾;頸項痛、腋卜.腫、胸脅痛、外踝腫痛等痛證;足內(nèi)翻、足下垂。

16.足臨泣(GB41)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帶脈)

【定位】第4跖趾關(guān)節(jié)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側(cè)。

【主治】偏頭痛、目赤腫痛、脅肋疼痛、足時腫痛等痛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癰;瘵瘍。

17.俠溪(GB43)滎穴

【定位】足背,第4、5趾間,趾蹊緣后方赤白肉際處紋頭上凹陷處。

【主治】頭痛、耳鳴、耳聾、目痛、眩暈等頭面五官病證;胸脅脹痛;足船腫痛;熱病。

18.足竅陰(GB44)井穴

【定位】第4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實熱病證;喉痹:胸脅痛、足則腫痛。

第十九單元足厥陰肝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射上廉,去內(nèi)踝?寸,上踝八寸,交出太

陰之后,上幗內(nèi)廉,循股陰,入毛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luò)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

后,上入頑領(lǐng),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顛。其支者,從日系下頰里,環(huán)唇內(nèi)。其支者,復(fù)從肝別貫

膈,上注肺。

二、主治概要

肝、膽、脾、胃病證,婦科、少腹、前陰病證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大敦(LR1)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疝氣、少腹痛;遺尿、瘴閉、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陰縮、陰中痛、

陰挺等月經(jīng)病及前陰病證;癲癇、善寐。

2.行間(LR2)滎穴

【定位】足背,當?shù)贗、2趾間趾蹊緣上方紋頭處。

【主治】中風、掘癇、頭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歪等肝經(jīng)風熱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

崩漏、帶下等婦科經(jīng)帶病證;陰中痛、疝氣:遺尿、癖閉、五淋等泌尿系病證:胸脅滿痛。

3.太沖(LR3)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眼歪斜、咽痛等肝經(jīng)風熱病證;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崩漏、帶下等婦科經(jīng)帶病證;黃疸、脅痛、腹脹、嘔逆等肝胃病證:遺尿、痛閉;

下肢痿痹、足附腫痛。

4.蠡溝(LR5)絡(luò)穴

【定位】內(nèi)踝尖上5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的中央。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陰挺、睪丸腫痛、遺尿等婦科及前陰病證;疝氣;小便不利;足脛疼

痛。

5.曲泉(LR8)合穴

【定位】屈膝,當膝內(nèi)側(cè)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陰挺、陰癢、產(chǎn)后腹痛等婦科病證;疝氣、陽摟、遺精;小便不利;

膝能腫痛、卜.肢痿痹。

6.章門(LR13)睥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

【定位】第11肋游離端下際。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等胃腸病證:脅痛、黃疸、痞塊等肝脾病證。

7.期門(LR14)肝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胸脅脹痛、嘔吐、吞酸、呃逆、腹脹等肝胃病證;奔豚氣;乳癰。

第二十單元督脈、穴

?,經(jīng)脈循行

《難經(jīng)?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輸,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

二、主治概要

神志病,熱病,腰舐、背、頭項等局部病證及相應(yīng)的內(nèi)臟病證。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長強(DU1)絡(luò)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當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腹瀉、痢疾、便血、便秘、痔瘡、脫肛等腸腑病證:癲狂癇:腰脊和尾舐部疼痛。

2.腰陽關(guān)(DU3)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骼崎相平。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等男科病證;腰悵痛、下肢痿痹。

3.命門(DU4)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強痛、下肢痿痹;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痛經(jīng)、經(jīng)閉、不孕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

精冷不育、小便頻數(shù)等男性腎陽不足性病證;小腹冷痛、腹瀉。

4.至陽(DU9)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黃疸、胸脅脹滿等肝膽病證;咳喘:脊強、腰背疼痛。

5.身柱(DUI2)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cè)肩胛岡高點相平。

【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強痛;癲狂、小兒風癇。

6.大椎(DU14)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發(fā)熱惡寒、咳嗽、氣喘等外感病證;骨蒸潮熱;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等神志病

證;項強、脊痛;風疹、座瘡。

7.啞門(DU15)

【定位】第1頸椎卜,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暗、舌緩不語;癲狂癇、痛病等神志病證;頭瑞、頸項強痛。

8.風府(DU16)

【定位】正坐,頭微前傾,后正中線上,入后發(fā)際上1寸。

【主治】中風、癲狂癇、疫病等內(nèi)風為患的神志病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失音、目

痛、鼻UM等內(nèi)、外風證。

9.百會(DU20)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或當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主治】癡呆、中風、失語、失眠、健忘、癲狂癇汪、痛病等神志病證;頭風、頭痛、眩暈、耳鳴等

頭面病證;脫肛、陰挺、胃下垂等氣不固攝而致的下陷性病證。

10.上星(DU23)

【定位】囪會穴前1寸或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主治】頭痛、目痛、鼻姆、鼻淵等頭面部病證;熱病、瘧疾;癲狂。

11.素髏(DU25)

【定位】鼻尖正中。

【主治】昏厥、驚厥、新生兒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證;鼻塞、鼻蚓、鼻淵等鼻病。

12.水溝(DU26)

【定位】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主治】昏迷、暈厥、中風、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證;瘡病、癲狂癇、急慢驚風等神志病

證;鼻塞、鼻赳、面腫、口眼歪斜、齒痛、牙關(guān)緊閉等面鼻口部病證;閃挫腰痛。

第二十一單元任脈、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guān)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日。

二、主治概要

腹、脫、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yīng)的內(nèi)臟病證,部分腌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

三、常用腌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中極(RN3)膀胱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主治】遺尿、小便不利、癮閉等泌尿系病證;遺精、陽痿、不育等男科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陰

挺、陰癢、不孕、產(chǎn)后惡露不盡、帶下等婦科病證。

2.關(guān)元(RN4)小腸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主治】中風脫證、虛勞冷憊、贏瘦無力等元氣虛損證;少腹疼痛、疝氣;腹瀉、痢疾、脫肛、便血

等腸腑病證;五淋、尿血、尿閉、尿頻等泌尿系病證;遺精、陽痿、早泄、自濁等男科??;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

經(jīng)、閉經(jīng)、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3.氣海(RN6)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卜.1.5寸。

【主治】虛脫、形體贏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便秘等

腸腑病證;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

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4.神闕(RN8)

【定位】臍窩中央。

【主治】虛脫、中風脫證等元陽暴脫;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脫肛等腸腑病證;水腫、小

便不利。

5.卜?皖(RN10)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2寸。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嘔吐、飲食不化、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痞塊。

6.建里(RN11)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3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嘔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證;水腫。

7.中皖(RN12)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黃疸;癲狂、臟躁。

8.上院(RN13)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呃逆等胃腑病證:瘢癇。

9.膻中(RN17)心包之募;八會穴之氣會

【定位】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或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氣機不暢的病證;乳少、乳癰、乳癖等乳部疾

患。

10.天突(RN22)

【定位】胸骨上窩正中。

【主治】哮喘、咳嗽、胸痛、咽喉腫痛、暴喑等肺系病證;瘦氣、梅核氣、噎膈等氣機不暢病證。

11.廉泉(RN23)

【定位】微仰頭,在喉結(jié)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凹陷處。

【主治】中風失語、暴喑、吞咽困難、舌緩流涎、舌下腫痛、口舌生瘡、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證。

12.承漿(RN24)

【定位】領(lǐng)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主治】口眼歪斜、齒齦腫痛、流涎等口部病證;暴喑、癲狂。

第二十二單元常用奇穴

1.四神聰(EX-HND

【定位】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中風、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狂亂;目疾。

2.印堂(EX-HN3)

【定位】在額部,當兩眉頭的中間。

【主治】癡呆、癇證、失眠、健忘;頭痛、眩暈;鼻淵、鼻蝴:小兒急慢驚風、產(chǎn)后血暈、子癇。

3.太陽(EX-HN5)

【定位】在顏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疾;面癱。

4.球后(EX-HN7)

【定位】在面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