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知識介紹演示模板兩篇_第1頁
恐龍知識介紹演示模板兩篇_第2頁
恐龍知識介紹演示模板兩篇_第3頁
恐龍知識介紹演示模板兩篇_第4頁
恐龍知識介紹演示模板兩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食恐龍:大部分體形龐大的恐龍都是食草的。肉食恐龍:兇猛、殘暴,以捕獵其它恐龍為食劍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草恐龍Stegosaurus劍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1.56億年~1.4億年前的晚侏羅世體形大型恐龍,體長8-9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化石標本許多完整的骨骼,不同個體的頭骨劍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草恐龍學名:劍龍,因為它們身上有尖尖的板,像寶劍一樣而得名,成年劍龍大約12公尺長和7公尺高,長12米,重達4噸。它們屬于鳥臀目的劍龍類,背上有板狀的骨頭,尾巴尖端有長刺,是最知名的恐龍之一。巨大的劍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劍龍是典型的食草恐龍,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蘚、蕨類、木賊、蘇鐵、松柏與一些果實。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劍龍也是侏羅紀中數量眾多的著名恐龍,外觀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哈氏梁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侏羅紀食草恐龍D.hallorum哈氏梁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1.56億年~1.4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體形超巨型恐龍,體長34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化石標本不完整的骨骼,包括一些肋骨,脊椎骨和部分髕骨哈氏梁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侏羅紀食草恐龍哈氏梁龍是恐龍中超大的恐龍。體長約42米,40噸重,而之前科學家估計它的身長超過50米,體重超過100噸。它長著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以及一條細長但有力的尾巴。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它的頭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圓形牙齒,后部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腳有5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它用四只腳走路,走得很慢。副櫛龍:叫聲最響白堊紀食草恐龍Parasaurolophus副櫛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7600萬年~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巨型恐龍,體長10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加拿大化石標本許多骨頭和頭骨副櫛龍:叫聲最響白堊紀食草恐龍副櫛龍("櫛"這個字讀:zhi)又名副龍櫛龍,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生存于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到7,300萬年前,它們身長9.5公尺,頭骨與冠飾長1.6公尺,體重2.5噸。副櫛龍與人類的比例圖副櫛龍與人類的比例圖副櫛龍是種二足草食性恐龍,但可以轉換成四足行走。副櫛龍可能在尋找食物時采用四足方式,而在奔跑時采用二足方式。副櫛龍最著名的特征是頭頂上的冠飾,由前上顎骨與鼻骨所構成,從頭部后方延伸出去。副櫛龍的冠飾是中空的,內部有從鼻孔到冠飾尾端,再繞回頭后方,直到頭顱內部的管。由于冠飾中空性,科學家認為,這就類似我們現在看見的小號,所以可能副櫛龍是恐龍中叫聲最響的恐龍。三角龍:犀牛一樣的白堊紀食草恐龍Triceratops三角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7200萬年~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大型恐龍,體長8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加拿大化石標本約500具不完整的骨骼三角龍:犀牛一樣的白堊紀食草恐龍三角龍,也叫碎嘴龍。三角龍生活在白堊紀,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食草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10公尺,臀部高度為2.9到3公尺,重達6.1到12噸。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征是它們的大型頭顱,是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的之一,同時也是最受人們熟知和喜歡的一種恐龍。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2公尺,可以達到整個動物身長的1/3。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可長達1公尺。頭顱后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三角龍的頭盾則是明顯地堅硬。正因為它們和犀牛一樣,有渾厚的皮膚和堅硬的角和頭盾,使三角龍的攻擊力是白堊紀最強的草食恐龍之一,霸王龍也不敢輕易捕食它們,一只成年三角龍完全可能逼退一只成年霸王龍。霸王龍(雷克斯暴龍):最兇猛的白堊紀食肉恐龍Tyrannosaursrex霸王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巨型恐龍,體長12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加拿大化石標本超過二十副完整的骨骼霸王龍(雷克斯暴龍):最兇猛的白堊紀食肉恐龍雷克斯暴龍,也叫暴龍,大家通常叫它:霸王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霸王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霸王龍擁有非常小的前肢,長度僅有80厘米左右,相對霸王龍的巨大體型和后肢來說,前肢顯得非常細小,無法摸到自己的嘴,可能其作用僅僅是用來平衡它們的巨大的頭部吧。霸王龍的巨大的頭部長了張巨大的嘴,它們的牙齒和香蕉一樣大,而且咬力驚人,據科學家計算,成年霸王龍的咬力可以達到10萬到20萬牛頓之間,可以輕易的咬穿其它恐龍的皮膚,并且咬斷它們的骨骼,大概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叫它們暴龍的吧。棘龍:白堊紀非洲肉食恐龍Spinosaurus棘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975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巨型恐龍,體長13.7米發(fā)現地點非洲,埃及,摩洛哥化石標本幾副部分骨骼棘龍:白堊紀非洲肉食恐龍棘龍,也叫棘背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非洲肉食恐龍,體重6-7噸,身長12-13米。棘龍的背上有一個醒目的標志,那就是如同扇面一樣高高豎起的“帆”。這種“帆”就是長在棘龍脊柱上的突起,據說最高可以達到2米。這么大的一面帆其實就是一個天然的體溫調節(jié)器,棘龍可以通過它隨著外部溫度的變化來調節(jié)自己的體溫。棘龍是一種體形比暴龍更加龐大的恐龍,雖然它的塊頭看起來很大,因此它會顯得有些笨重,但實際上它的身體相當敏捷,后腿粗壯,能夠快速地追趕獵物。棘龍的頭部像鱷魚一般細長,口中的牙齒暴露出口腔外,如同錐子一樣尖利。無齒翼龍:白堊紀肉食翼龍類爬行動物Pteranodon無齒翼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6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巨型恐龍,體長10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歐洲,英國化石標本部分骨骼無齒翼龍:白堊紀肉食翼龍類爬行動物無齒翼龍是生活在北美洲的白堊紀肉食翼龍類爬行動物,并非真正的恐龍,體重20公斤,身長10米。無齒翼龍主要生活在海邊的懸崖峭壁上,靠捕食海洋中的魚類為生。它們有一種專門的“食物口袋”,可以用來暫時存儲捕獲到的獵物。它們在海面上盤旋,一旦發(fā)現獵物便會一個俯沖,用長長的嘴巴把魚叼起。雖然口腔中沒有牙齒,但是因為有強健的下顎肌肉,他們也可以緊緊的咬住獵物,不會輕易丟掉到嘴的食物。無齒翼龍頭部的后側有著尖尖突起的冠,據說這種冠可以在飛翔時保持平衡。伶盜龍【迅猛龍】:敏捷而快速的白堊紀食肉恐龍Velociraptor早期想象復原形象近期想象復原形象伶盜龍小檔案生存年代距今8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形小型恐龍,體長2米發(fā)現地點北美洲,,歐洲,羅馬尼亞化石標本幾副完整的骨骼伶盜龍【迅猛龍】:敏捷而快速的白堊紀食肉恐龍伶盜龍生活在大約于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伶盜龍有兩個種類,一個是蒙古伶盜龍,化石發(fā)現于蒙古國及中國內蒙古等地。第二個種為奧氏伶盜龍,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個發(fā)現于中國內蒙古的頭骨。伶盜龍身長大約2.07米,臀部高約0.5米,體重推測約15公斤。伶盜龍具有相當長的頭顱骨,長達25厘米;它們的嘴部有26到28顆牙齒,牙齒間隔寬,它們的大腦較大,猜測它們應該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而且活躍矯健,是出色的奔跑者,可以捕食行動迅速的獵物。各種形態(tài)不同的恐龍

距今2億多年到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是個“爬行動物時代”或“恐龍時代”,這些大型爬行動物形態(tài)多樣,各成系統(tǒng),成為一方霸主。向海洋發(fā)展的魚龍和蛇頸龍,成了海洋中顯赫一時的大動物;向空中發(fā)展的是飛龍和翼龍,它們是當年空中的霸主;向陸地發(fā)展的恐龍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陸地的統(tǒng)治者。恐龍在地球上曾經大約生活了1.3億年,種類繁多,是當年地球的統(tǒng)治者。鱷龍:

它是生活在美洲且非常依賴水生生活的一種中型鱷類,身長2到3米以水中的小型魚類、龜類、軟體動物為生,其嘴里密布的小而強健的牙齒足以咬碎獵物的殼體。鱷龍大鴨龍:

是一種非常大的恐龍,完全成長的有12多米長,頭顱骨亦非常的長、低矮。與其他鴨嘴龍科恐龍一樣,大鴨龍的口鼻部有著很明顯的鴨嘴外形。它大部分的時光是在陸地上度過的,因此不能總是靠碰進水中逃避敵人。大鴨龍是十分機敏的動物,依靠其發(fā)達的視力,聽力和嗅覺,能逃過大部分敵人的追捕。大鴨龍三角龍:

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8米左右,臀部高度為2.8到3.3米,一般體重6噸到7噸之間。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lián)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fā)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fā)現的大量部分骨骸標本而著名。三角龍:霸王龍:

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米,體重約7公噸,生存于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霸王龍禽龍:

(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于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類。禽龍是種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10米,高3到4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xié)助進食。

禽龍似鳥龍:

腳掌擁有3個腳趾、手臂修長、長頸部、頭顱類似鳥類。身長3.5米,高度為2.1米,重量約100到150公斤。是二足恐龍,外表類似鴕鳥,但它們擁有長尾巴。似鳥龍的骨頭輕而中空,應該是種快速的奔跑者,硬挺的尾巴具有平衡的作用,上有多達40節(jié)尾椎。似鳥龍包頭龍:

體型與細小的象相若。包頭龍約有6米長及重2噸。它的身體闊2.4米,身體低及四肢短。后肢比前肢大,四肢都有像蹄的爪。包頭龍是以一般速度行動。它的頭顱骨像其他的甲龍下目是扁平、厚及呈三角形的,只有很小的空間存放腦部。口部是有角的喙,牙齒很弱小及像釘子。它的頸部很短。包頭龍蛇頸龍:

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干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為生。許多種類的身體非常龐大,長達到11~15米,個別種類達18米。蛇頸龍類可根據它們頸部的長短分為長頸型蛇頸龍和短頸型蛇頸龍兩類。馬門溪龍:

是中國發(fā)現的一中大型蜥腳類恐龍,大小不一,小的有20米大的有30多米體重在22-70噸左右,這個數據在恐龍家族中并不新奇,但頸部的長度是任何國家的恐龍都比不了的,最短的頸部也得8-9米長,最長的可以長到15-17米,這是恐龍世界中脖子最長的恐龍。馬門溪龍平滑側齒龍:

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于蛇頸龍目里短頸部的上龍亞目?;X龍生存于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游蕩?;X龍的長顎里滿部尖銳的牙齒?;X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梁龍:

是個巨大的恐龍,它脖子長7.5米,尾巴13.4米。體重約10噸,梁龍的腦袋卻是纖細小巧。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嘴的前部長著扁平的牙齒,嘴的側面和后部則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腳上有五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梁龍的腦袋非小所以它不聰明。梁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

梁龍翼龍:

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動物,共有近100多個品種。盡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并不是恐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于身體側面到四節(jié)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較早的物種有長而布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厘米長,有巨大的尖嘴。翼龍?zhí)摴驱垼?/p>

又名空尾龍,是虛骨龍科下的一屬,生活于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至提通階,距今約1億5000萬年前。虛骨龍是種小型、二足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為2.4米,體重最大可達20公斤。族群從小到大皆有,包括偷蛋龍及奔龍,一般認為鳥類起源于小型的虛骨龍。另一個理論認為暴龍為虛骨龍進化而來。虛骨龍腕龍腕龍:

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體長:長25米,高15米,體重:30噸,腕龍有一個巨大的身軀,還有著長長的脖子,它們的身體過于笨重,由于身體太重都是四足支撐。盡管這樣,行動依舊不便,只好在有水的地方活動,靠水的浮力來減輕一些體重,同時也躲避食肉恐龍的襲擊。

劍龍:

一種巨大的恐龍,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全長7米,身高可達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