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模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關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表述,錯誤的是A.戰(zhàn)后世界格局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B.都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zhàn)爭C.爆發(fā)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D.德國在兩次大戰(zhàn)中都是戰(zhàn)敗國2.下表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近代中國中國近代產業(yè)結構的變動(1887-1936年)國民收入就業(yè)人口年份1887年1936年1887年1936年農業(yè)(%)69.6264.5080.0075.62工業(yè)和服務業(yè)(%)30.3835.5020.0024.48A.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受到了阻滯B.城市化進程的步驟加快C.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受到打擊D.對工業(yè)文明的適應與抗爭3.據統(tǒng)計,“民族”一詞在1911年底前,《申報》可檢索出的條目為243條,而到了1939年,則高達2369條;“中華民族”一詞在《申報》首次出現(xiàn)是在1912年,1939年則達到了372條。這些變化的關鍵因素是A.國民革命運動推動了反帝斗爭日益高漲B.紅軍長征宣傳了北上抗日主張C.百團大戰(zhàn)等捷報鼓舞了民眾抗日的信心D.全民族抗戰(zhàn)激發(fā)了空前愛國熱情4.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顧部分保守貴族廷臣的反對,宣布廢除農奴制度,他稱“若不棄小利,則大利難?!?。材料表明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農奴為自由人 B.走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C.擺脫國家民族危機 D.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5.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zhàn),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huán)境。內部事物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這里所講的“內部事務萬分火急”主要是指A.清政府準備發(fā)起洋務運動B.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tǒng)治C.清政府內部進行權力之爭D.維新派試圖改變中國落后現(xiàn)狀6.1876年,李鴻章說:“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彼麖娬{興辦(

)A.軍事工業(yè) B.民用工業(yè) C.新式海軍 D.新式學堂7.“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在遭受嚴重挫折之后在這里重新煥發(fā)生機?!辈牧现械摹斑@里”是指()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8.俄國二月革命后出現(xiàn)的兩個并立的政權是()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員會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比較法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和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較,他們的共同之處是A.屬于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B.實行無條件的土地分封C.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 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10.李明同學出生于1998年7月,也就是()A.19世紀8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C.19世紀9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11.人們稱今河北省為燕趙大地,山東省為齊魯大地,“燕趙”“齊魯”這些名字與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關A.分封制B.世襲制C.禪讓制D.郡縣制12.如下圖是工業(yè)革命動力演進示意圖,從示意圖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A.蒸汽機出現(xiàn)前,工業(yè)領域的動力是機械力B.改良蒸汽機的使用推動了生產部門的變革C.改良蒸汽機的使用標志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D.改良蒸汽機的使用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墼唬骸胺蛎徽?、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魏主”指的是誰?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項?你能列舉出其改革中改變鮮卑族風俗的其他內容嗎?本次改革有何影響?從“魏主”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社會特征是什么?14.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請你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說出發(fā)生在近代、現(xiàn)代歷史上,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的重大事件。(至少五件)(2)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結合大連發(fā)展前景,談談美國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有什么因素值得我們家鄉(xiāng)借鑒?15.觀察下圖,請將下列人物的航線畫在答題卡圖,且在相應航線上標出A或B。A.他在1492年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了美洲。B.他率船隊由大西洋西行,他死后,其同伴沿西非海岸返回西班牙,實現(xiàn)了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帝國主義性質的掠奪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所以說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是帝國主義掠奪戰(zhàn)爭有錯誤,故選B。2、D【解析】

根據題中農業(yè)、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數據變化可知,近代產業(yè)機構在逐漸發(fā)展變化,近代工業(yè)在緩慢發(fā)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通過向西方學習逐漸適應工業(yè)文明,同時當時的產業(yè)結構并不合理,農業(yè)仍然占主導地位,說明小農經濟的解體非常緩慢,說明了對工業(yè)文明的適應與抗爭。D符合題意,A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3、D【解析】

A.國民革命運動的時間是1924—1927年,故A不符合題意;B.紅軍長征的時間是1934—1936年,故B不符合題意;C.百團大戰(zhàn)的時間是1940年下半年,故C不符合題意;D.1939年民族一詞高達2369條,1939年中華民族一詞達到372條,說明當時全面抗戰(zhàn)激發(fā)了空前愛國熱情,民族認同感加強,故D正確。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4、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挽救統(tǒng)治危機,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題文的“若不棄小利,則大利難保”表明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故A項符合題意;歷山大二世改革前,俄國不存在民族危機,C項不符合題意;走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是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結果,不是目的。故B項不符合題意;解放農奴為自由人是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內容,不是根本目的。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5、B【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部事務”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英、法認為訛詐清政府的機會到了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在遭到拒絕后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處于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清政府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tǒng)治。所以以“安內”為主,“攘外”為輔,“攘外"與“安內”交替為重。這就決定清朝將把自己的大部分兵力放在平息太平天國運動上,把少部分兵力放在對外作戰(zhàn)上,這就直接導致了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王朝的失敗。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6、B【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時間(1876年)、人物(李鴻章)和“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以及所學可得知,為此,他強調興辦民用工業(yè)。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B符合題意。軍事工業(yè)與題干“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不符,A不符合題意。新式海軍、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不是針對“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的,C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军c睛】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熟記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目的、口號、內容及意義等。7、B【解析】

根據材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社會主義在遭受嚴重挫折之后在這里重新煥發(fā)生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故B項正確。中共八大對中國國內的矛盾做出了正確的判斷,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根據課本所學,二月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統(tǒng)治。在起義過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革命后成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選擇答案B??键c: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蘇聯(lián)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9、A【解析】

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法蘭克王國的土地分封制都促進了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A正確;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的條件是以軍事義務為條件,B排除;C適用于日本,排除;D符合大化改新的內容,排除。故選A。10、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1998年為20世紀90年代。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1、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初年,為了鞏固統(tǒng)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因此“燕趙”“齊魯”這些名字與分封制相關。選項A符合題意;世襲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將君王的位置轉給自己子孫的傳承制度;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lián)盟推選首領的制度;郡縣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實行的制度。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B【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良蒸汽機的使用,使生產部門的機器得到了改革,故B正確。蒸汽機出現(xiàn)之前,工業(yè)領域的動力是人力、水力和風力,故排除A項。珍妮紡紗機的發(fā)明是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故排除C項。改良蒸汽機的使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故排除D項。故選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北魏孝文帝(2)學習漢語。(3)穿漢服;采用漢姓;與漢人通婚(4)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fā)展。(5)富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6)政權分立【解析】

(1)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魏主是孝文帝。(2)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學習漢語內容改革的描述。(3)根據所學可知,除了學習漢語,還有采用漢姓;在朝廷上官員必須穿戴漢族服飾;鼓勵鮮卑人與漢族貴族通婚等。(4)依據所學知識,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還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fā)展。(5)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學生主要圍繞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富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等。(6)依據所學知識,公元220-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融合,所以另一特征是政權分立?!军c睛】本題主要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特征等內容的掌握情況,回答問題要注重根據材料展開并根據題目言簡意賅的回答問題。14、(1)獨立戰(zhàn)爭、美國內戰(zhàn)(南北戰(zhàn)爭),羅斯福新政,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戰(zhàn)(2)經濟迅猛發(fā)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高新科技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并成為支柱產業(yè)外向型經濟,對外直接投資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fā)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3)大力發(fā)展科技,引進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視人才,實行科教興市戰(zhàn)略。其它觀點可酌情【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5-1783的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獨立戰(zhàn)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由1861-1865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通過南北戰(zhàn)爭,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掃清了障礙。19世紀開始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這一時期美國走在世界的前列,發(fā)展最快。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經濟迅猛發(fā)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高新科技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并成為支柱產業(yè);屬于外向型經濟,對外直接投資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fā)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新經濟逐漸有了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且發(fā)展速度名列西方發(fā)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