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
繼承人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學位
全國聯(lián)考考試大綱
(醫(yī)古文、中醫(yī)綜合)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編印
二O一二年
目錄
醫(yī)古文考試大綱...................................................................
一、學科的性質(zhì)與作用.............................................................
二、考試的內(nèi)容與要求.............................................................
三、考試的方式與用時.............................................................
四、試卷結(jié)構(gòu).....................................................................
五、本大綱使用說明...............................................................
六、參考用書.....................................................................
附錄:題型舉例...................................................................
中醫(yī)綜合考試大綱
I.前言.........................................................................16
n.考查內(nèi)容.....................................................................17
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17
一、結(jié)論........................................................................17
二、陰陽五行....................................................................17
三、藏象........................................................................18
四、氣、血、津液................................................................18
五、經(jīng)絡........................................................................19
六、病因與發(fā)病..................................................................20
七、病機........................................................................21
八、防治原則....................................................................22
中醫(yī)診斷學.....................................................................23
一、緒論........................................................................23
二、問診........................................................................23
三、望診........................................................................25
四、舌診........................................................................26
五、聞診........................................................................26
六、脈診........................................................................27
七、按診........................................................................27
八、八綱辨證....................................................................28
九、病性辨證...................................................................28
十、臟腑辨證...................................................................29
T-一、其它辨證方法.............................................................30
中藥學31
一、中藥的產(chǎn)地..................................................................31
二、中藥的炮制..................................................................31
三、藥性理論....................................................................31
四、中藥的配伍..................................................................31
五、用藥禁忌....................................................................32
六、中藥的劑量與用法...........................................................32
七、解表藥......................................................................32
八、清熱藥......................................................................32
九、瀉下藥......................................................................33
十、祛風濕藥....................................................................33
十一、化濕藥....................................................................34
十二、利水滲濕藥................................................................34
十三、溫里藥....................................................................34
十四、理氣藥....................................................................35
十五、消食藥....................................................................35
十六、驅(qū)蟲藥....................................................................35
十七、止血藥....................................................................36
十八、活血化瘀藥................................................................36
十九、化痰止咳平喘藥...........................................................36
二十、安神藥....................................................................37
二十一、平肝息風藥.............................................................37
二十二、開竅藥..................................................................38
二十三、補益藥..................................................................38
二十四、收澀藥..................................................................38
二十五、涌吐藥..................................................................39
二十六、攻毒殺蟲止癢藥.........................................................39
二十七、拔毒化腐生肌藥.........................................................39
方劑學..........................................................................40
一、總論........................................................................40
二、解表劑.....................................................................41
三、瀉下劑.....................................................................42
四、和解劑......................................................................43
五、清熱劑......................................................................44
六、祛暑劑......................................................................46
七、溫里劑......................................................................47
八、補益劑......................................................................48
九、固澀劑......................................................................49
十、安神劑......................................................................50
十一、開竅劑....................................................................51
十二、理氣劑....................................................................51
十三、理血劑....................................................................52
十四、治風劑....................................................................53
十五、治燥劑....................................................................54
十六、祛濕劑....................................................................55
十七、祛痰劑....................................................................56
十八、消食劑....................................................................58
十九、其它......................................................................58
ffl.考試形式和試卷結(jié)構(gòu).........................................................59
IV.樣題......................................................................60
V.推薦的參考教材............................................................64
醫(yī)古文考試大綱
為貫徹落實原人事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衛(wèi)生部、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五部門印發(fā)的《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
工作管理規(guī)定(試行)》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印發(fā)的《第五批全國
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第
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繼承人攻讀臨床醫(yī)學(中
醫(yī)師承)專業(yè)學位醫(yī)古文考試大綱。
一、學科的性質(zhì)與作用
醫(yī)古文是研究古代醫(yī)藥文獻語言文化現(xiàn)象的一門學科,是在職
人員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必備的
結(jié)構(gòu)性知識,對提高在職人員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碩士、
博士學位研究生的語言能力、文化修養(yǎng),進而增強學術(shù)素養(yǎng),深入
研究中醫(yī)藥古籍,促進中醫(yī)藥學術(shù)和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繼承與發(fā)展,都
具有非常切實的作用。
二、考試的內(nèi)容與要求
(一)考試內(nèi)容
1、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內(nèi)容
第一部分:文選
序號內(nèi)容(篇目)
1扁鵲傳(《史記》)
2華佗傳(《三國志》)
3錢仲陽傳(劉踐)
4丹溪翁傳(戴良)
5《漢書?藝文志》序及方技略(《漢書》)
6《傷寒論》序(張機)
7《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注》序(王冰)
8《銅人腌穴針灸圖經(jīng)》序(夏竦)
9《本草綱目》原序(王世貞)
10《類經(jīng)》序(張介賓)
11《串雅》序(趙學敏)
12《溫病條辨》敘(汪廷珍)
13寶命全形論(《素問》)
14養(yǎng)生論(嵇康)
15大醫(yī)精誠(孫思邈)
16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張從正)
17諸醫(yī)論(呂復)
18贈賈思誠序(宋濂)
19醫(yī)俗亭記(吳寬)
20病家兩要說(張介賓)
21不失人情論(李中梓)
22元氣存亡論(徐大椿)
23與薛壽魚書(袁枚)
24醫(yī)學源流(陳念祖)
25醫(yī)案六則(許叔微等)
26藥論四則(雷教等)
27醫(yī)書凡例三則(高保衡等)
28方論三則(羅美等)
29醫(yī)書提要三則(紀的等)
30醫(yī)話四則(顧文短等)
第二部分:基礎(chǔ)知識
1工具書
2漢字
3詞義
4句讀
5今譯
6文意理解
2、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博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內(nèi)容
除與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內(nèi)容相同者外(見上),另加文選10篇,基礎(chǔ)知識兩章,具體篇章
如下:
第一部分文選
1皇甫謐傳(《晉書》)
2明處士江民瑩墓志銘(汪道昆)
3《新修本草》序(孔志約)
4《外臺秘要》序(王希)
5極言(葛洪)
6諸家得失策(楊濟時)
7秋燥論(喻昌)
8《素問》注文四則(楊上善等)
9《理渝駢文》三則(吳尚先)
10《素問》校記四則(俞槌等)
第二部分基礎(chǔ)知識
1注釋
2古代文化知識
(二)考試要求
1、文選部分考試要求
熟讀并理解全部文章,背誦部分文章與篇段,積累1200個(攻
讀博士學位的考生積累1500個)以上的常用詞語及其主要義項,
包括實詞和成語典故的意義、常用虛詞的作用及其相應的意義,尤
應注意古今意義不同的實詞、同形詞以及偏義復詞和一詞多義的現(xiàn)
象。掌握借字與本字、古字與今字、異體字與正體字的對應關(guān)系,
掌握常見固定結(jié)構(gòu)的今譯規(guī)律,掌握實詞的臨時性語法功能和古人
安排語序的慣例,掌握各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識,理解各篇
文章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2、基礎(chǔ)知識部分考試要求
熟悉古代漢語的基礎(chǔ)知識,掌握有助于增強閱讀理解古代醫(yī)藥
學著作能力的方法,包括詞義辨別、文意理解以及句讀、今譯等方
法(攻讀博士學位的考生并應熟悉注釋與古代文化知識等方面問
題),從理性認識上予以深化,進而用以指導閱讀理解中醫(yī)藥古籍。
具體要求如下:
(1)工具書
了解辭典編排法和目錄、索引、類書、叢書的基本情況,熟悉
常用的古漢語與中醫(yī)藥工具書,掌握查檢有關(guān)資料的方法。
(2)漢字
了解“六書”的概念與漢字的結(jié)構(gòu),熟悉形聲字形符與聲符的
作用、位置,掌握古醫(yī)籍中“異寫字”的識別方法,正確讀寫中醫(yī)
藥常用字。
(3)詞義
了解詞義的演變與引申,掌握同形詞語、復用詞語、簡略詞語
與表數(shù)詞語,掌握辨別詞語意義的常用方法,正確辨識詞句的語法、
修辭意義。
(4)句讀
了解句讀的名稱、符號與位置,熟悉誤讀的表現(xiàn)與原因,掌握
句讀的方法。
(5)今譯
了解今譯的標準與類別,熟悉誤譯的表現(xiàn)與原因,掌握今譯的
方法。
(6)文意理解
了解誤解文意的原因,通過文意理解實例的分析,掌握正確理
解文意的方法。
(7)注釋
熟悉注釋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注釋的術(shù)語與體例,掌握注釋的常
用方法。
(8)古代文化知識
熟悉古代記時、年齡稱謂、避諱、中醫(yī)藥命名的方法與度量衡
制度。
三、考試的方式與用時
(一)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二)考試用時:150分鐘。
四、試卷結(jié)構(gòu)
(一)試卷總分:200分。
(二)在職人員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碩士學位研究
生試卷結(jié)構(gòu)
1、單項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2、多項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填空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4、詞語解釋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5、今譯題:共30分;
6、閱讀題:40分;
7、簡答題:2小題,共20分。
(三)在職人員攻讀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師承)專業(yè)博士學位研究
生試卷結(jié)構(gòu)
1、單項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2、多項選擇題: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填空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4、詞語解釋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5、今譯題:共30分;
6、閱讀題:2小題,共50分;
7、簡答題:3小題,共30分。
五、本大綱使用說明
為使醫(yī)古文的考試內(nèi)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
出考試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而規(guī)定考試要求。明確考試要求,應考者
可以更有目的地系統(tǒng)學習參考用書,命題者可以更恰當?shù)匕盐彰}
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重點、知識能力層次、難易度與題型。
(一)攻讀碩士與攻讀博士的考生之考試大綱的區(qū)別。
1、考試內(nèi)容容量有差別:攻讀碩士學位考試內(nèi)容容量為文選
30篇,基礎(chǔ)知識6章;攻讀博士學位考試內(nèi)容容量為文選40篇,
基礎(chǔ)知識8章。
2、考試要求有差別:對攻讀博士學位的考生,在對攻讀碩士
學位考生的要求的基礎(chǔ)上,加重了閱讀理解的能力的考核。
(二)醫(yī)古文考試的命題應根據(jù)本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試內(nèi)容進行
操作,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試要求??荚?/p>
命題要盡量覆蓋到各篇章,并適當突出重點,體現(xiàn)本課程的性質(zhì)、
作用與目的、要求。
(三)本大綱規(guī)定考試內(nèi)容的范圍,包括兩個部分,即參考用
書的文選(含相關(guān)閱讀實踐)與基礎(chǔ)知識(含相關(guān)閱讀實踐)。獻題
中的分值比例,文選(含相關(guān)閱讀實踐)占80%,基礎(chǔ)知識(含相關(guān)
閱讀實踐)20%。
(四)本大綱在考試要求中,根據(jù)內(nèi)容的重要程度,分為掌握、
熟悉、了解三個方面。在試題中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掌握占70%,
熟悉占20%,了解占10%。
(五)能力層次包括識記、領(lǐng)會與應用。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guān)
系。根據(jù)本課程的特點,各能力層次的含義和內(nèi)容一般為:
識記:能知道有關(guān)詞語、成語典故以及概念、知識的含義,并
能正確表述。
領(lǐng)會:在識記的基礎(chǔ)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
相互之間的區(qū)別,全面把握與辨識有關(guān)語言(包括字、詞、句)現(xiàn)象
的特點與意義。
應用:在領(lǐng)會的基礎(chǔ)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字、
詞、句的知識分析與解決閱讀(包括今譯、句讀、理解、簡答)等問
題。
本課程在試題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識記
20%,領(lǐng)會35%,應用45%。
(六)試卷要合理安排試題難易度的比例。試題的難易度可分
為易、中、難三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shù)比例
一般為:易占30%,中占40%,難占30%。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
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難易度的問題,注
意不要混淆。
六、參考用書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醫(yī)古文》(段逸山
主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年7月)
附錄:題型舉例
一、罩項逗擇題(要求彳他四他借逗答案中逗探1彳固正碓答案,
加揩其序虢填入題干彳麥的括弧內(nèi))
1.在“永言肇削,未暇尸之”中,“尸”的意羲是()
A竦列
B主持
C整理
D嘉作
2.“郢善燕比喻()
A.捏造事胡編尚L造
B.聚止馨佻,惹人言寸)靛
C.穿^附曾,曲解原意
D.口不擇言,引起麻煩
3.《盒公傅》中,公乘HJS堂寸淳于意^“翥去而方善,非是
也”,道句^的意思是()
A.全部拋粢你原來擘雪的方耆是不封的。
B.全部拋粢原央擘雪的方善,不是造棣的。
C.全部拋粢你原央阜雪的方善,不是造值I意思。
D.全部拋粢你原來擘雪的方善,因卷它儼]是不舉寸的。
4.“重身,言胃身中有身,見JT襄妊者也?!保ā端貑?奇病
王冰注)探用的注釋方法是()
A.器寸釋法
B.定羲法
C.比較法
D.描述法
二、多項逗攆題(要求:彳他四佰答案中逗攆2至4彳固正硅
答案,加符其序虢依次填入題干彳爰的括弧內(nèi)。多逗、少逗、金昔il均
不得分)
1.具有“畤^短暫”羲的言司言吾是()()()()
A.“於今困劣,救命呼嗡”的“呼嗡,‘
B.“修途之累,非移辱所臻”的“移香”
C.“輾何聚於細^,又十年成迤士”的“輾何”
D.綿青急H,旋被口者吾”的“旋”
2.於古今字后到系的是()()()()
A.然---燃
B.解----懈
C.兌---
D.淚一一演
三、填空題
1.古代句^符虢主要有^音如"主”的和^音如
“曲”的O
2.“其視吾民之顛速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雒槃”的“秦
越”比喻。
四、言司言吾解釋題
1.羞人之生也,雇直夏蠹而郤笑。
II:谷比
五、今群題
1.乙非^其瞽可耦也,其第行似儒,其奇^似俠,街盛行而
身n條勺,又^夫有道者。
六、
黃帝冏曰九緘之解虛^之道岐伯婁j■曰刺虛即之者緘下都
也^^乃熟也滿而泄之者^下寒也氟虛乃寒也荒竦即除之者出悲
血也邪瞞即虛之者出疑勿按徐而疾即^者徐出^而疾按之疾而徐
刖虛者疾出^而徐按之言^輿虛者寒溫氧多少也若輾若有者疾不
可知也察彳爰輿先者知病先彳爰也焉虛輿^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
雕其法也虛^之要九筑最妙者篇其各有所宜也襁潟之畤者輿^
IW相合也九^之名各不同形者緘鱷其所常禱潟也刺其虛者留
£咸隙氧隆至乃去金成也刺虛須其^者隨氟隆至緘下熟乃去筑也^氟
已至慎守勿失者勿燮更也深渙在志者知病之內(nèi)外也近速如一者深
漫其候等也如陶深淵者不敢埴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出:也神輾管於聚
物者靜志^病人輾左右祝也羲輾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
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氟易行也所需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li胃附之者聚
膝分易兄也巨虛者腐足曾行褐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要求:
1、用用”虢幺合上文斷句;
2、曾答:
①“篇虛輿寅者,工勿失其法”告^瞽者愿注意什麼?
②“神輾譽於聚物者”一段文字封瞽者陶提出什麼要求?
七、曾答題
1、曾述“六害”加聚例^明。
中醫(yī)綜合考試大綱
I.前言
中醫(yī)綜合考試范圍為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方
劑學四個部分。要求考生比較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中醫(yī)藥學的基礎(chǔ)理
論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
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繼承人攻讀臨床醫(yī)學
(中醫(yī)師承)專業(yè)學位中醫(yī)綜合考試之需要。
本考試大綱旨在從三個層次上考查考生對中醫(yī)藥學基礎(chǔ)理論
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四部分內(nèi)容中知識點的記憶程
度,包括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診斷方法、辨證方法、藥物與方劑的組成
功效等,運用科學、明晰的中醫(yī)學術(shù)語,準確地表述其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斷能力:考查考生運用中醫(yī)藥學的基本理論,分析、
解釋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診治的原理,并對不同的藥物、方劑進行鑒
別與判斷。
3.綜合運用能力:考查考生綜合運用中醫(yī)藥學基本理論和方
法,并能夠?qū)ΤS梅絼┻M行靈活運用。
n.考查內(nèi)容
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
一、緒論
1.中醫(yī)學和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的概念。
2.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
《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著作,對
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義。
歷代著名醫(yī)家對中醫(yī)學理論的充實和發(fā)展;金元四大家、溫
病學派的主要貢獻。
3.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
(1)整體觀念的含義、內(nèi)容及其應用。
(2)辨證論治的含義、內(nèi)容及其應用。
二、陰陽五行
1.陰陽學說
(1)陰陽的基本概念。
(2)陰陽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
長平衡、相互轉(zhuǎn)化的含義及其在自然界、人體生理和病理上的體現(xiàn)。
(3)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說明人體的組織結(jié)構(gòu)、生
理功能、病理變化,并用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2.五行學說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屬性的推
演與歸類,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及相
互關(guān)系,五臟與形體、官竅的關(guān)系;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與傳
變;用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3.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關(guān)系及綜合運用。
三、藏象
1.藏象與藏象學說的含義;藏象學說形成的基礎(chǔ)與主要特點。
2.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點和區(qū)別。
3.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與五志、五液、五體、官竅的關(guān)
系。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腦、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臟腑之間的關(guān)系:五臟之間的關(guān)系,六腑之間的關(guān)系,臟
腑之間的關(guān)系。
四、氣、血、津液
1.氣
(1)氣的概念。
(2)氣的生成。
(3)氣的生理功能。
(4)氣的運動和運動形式。
(5)氣的分類: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的概念、組成、分
布與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和運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脾、肺、腎及三焦在津液代
謝中的作用及調(diào)節(jié)機制。
4.氣血津液之間的關(guān)系
(1)氣和血的關(guān)系: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
氣母。
(2)氣和津液的關(guān)系:氣能生津、氣能行(化)津、氣能攝
津、津能載氣。
(3)血和津液的關(guān)系:津血同源。
五、經(jīng)絡
1.經(jīng)絡的概念及經(jīng)絡系統(tǒng)。
2.十二經(jīng)脈的名稱、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表里關(guān)系
及流注次序。
3.十二經(jīng)脈的循行部位。
4.奇經(jīng)八脈的含義、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經(jīng)別、別絡、經(jīng)筋、皮部的含義和生理功能。
6.經(jīng)絡的生理功能及經(jīng)絡學說的應用。
六、病因與發(fā)病
1.病因
(1)中醫(yī)學病因分類的沿革及中醫(yī)認識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義,六淫致病的一般特點,六淫外感與內(nèi)生五
邪之區(qū)別。
(3)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病邪的性質(zhì)及致病特點。
(4)疣氣病邪的含義及致病特點。
(5)七情內(nèi)傷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點。
(6)飲食不節(jié)的致病特點及病理表現(xiàn)。
(7)勞倦內(nèi)傷的致病特點及病理表現(xiàn)。
(8)痰飲、瘀血、結(jié)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致病特點。
2.發(fā)病機制
(1)邪正與發(fā)?。盒皻夂驼龤獾母拍罴捌湓诩膊“l(fā)生、發(fā)展
和變化中的關(guān)系。
(2)內(nèi)外環(huán)境與發(fā)病的關(guān)系。
七、病機
1.病機的概念及其層次。
2.邪正盛衰病機
(1)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虛實變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由實轉(zhuǎn)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
(2)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轉(zhuǎn)歸:正勝邪退、邪勝正衰、邪正相
持、正虛邪戀。
3.陰陽失調(diào)病機
(1)陰陽失調(diào)病機的概念。
(2)陰陽失調(diào)病機的內(nèi)容: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
陰陽格拒、陰陽亡失等病機的概念、特點、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4.氣血失常病機
(1)氣血失常病機的概念。
(2)氣血失常病機的內(nèi)容
氣的失常:氣虛、氣機失調(diào)(氣滯、氣逆、氣閉和氣脫);
血的失常:血虛、血瘀、血熱;
氣血關(guān)系失調(diào):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氣血兩虛、
氣血不榮經(jīng)脈等。
5.津液代謝失常病機
(1)津液代謝失常病機的概念。
(2)津液代謝失常病機的內(nèi)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輸布、排
泄障礙;津液與氣血功能的失調(diào);津停氣阻、氣隨液脫、津枯血燥、
津虧血瘀等病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6.內(nèi)生五邪的病機
(1)內(nèi)生五邪病機的概念。
(2)內(nèi)生五邪病機的內(nèi)容:風氣內(nèi)動(肝陽化風、熱極生風、
陰虛風動、血虛生風、血燥生風)、寒從中生、濕濁內(nèi)生、津傷化
燥、火熱內(nèi)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7.經(jīng)絡病機
(1)經(jīng)絡病機的概念。
(2)經(jīng)絡病機的內(nèi)容:經(jīng)絡氣血偏盛偏衰、經(jīng)絡氣血逆亂、
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絡氣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現(xiàn)。
8.臟腑病機
(1)臟腑病機的概念、臟腑病機學說的形成及沿革。
(2)五臟的陰陽氣血失調(diào):心陽、心氣的失調(diào),心陰、心血
的失調(diào);肺氣的失調(diào)、肺陰的失調(diào);脾陽、脾氣的失調(diào),脾陰的失
調(diào);肝氣、肝陽的失調(diào),肝血、肝陰的失調(diào);腎的精氣不足,腎的
陰陽失調(diào)。
(3)六腑功能失調(diào)病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xiàn)。
(4)奇恒之腑腦、髓、骨、脈、女子胞等功能失調(diào)的形成原
因及病理表現(xiàn)。
八、防治原則
1.預防
(1)未病先防:調(diào)養(yǎng)身體,提高正氣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
害。
(2)既病防變:早期診治,控制傳變。
2.治則
(1)治則的概念,治則和治法的關(guān)系。
(2)治病求本:標和本的含義,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義;
正治與反治的含義及其適應范圍;治標與治本的運用方法及其適應
范圍;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治。
(3)扶正與祛邪的基本概念、適應范圍及其運用原則和方法。
(4)調(diào)整陰陽:調(diào)整陰陽的概念和原則,損其偏盛的基本方
法及其適應范圍,補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適應范圍。
(5)調(diào)整臟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6)調(diào)理氣血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7)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義及其運用。
中醫(yī)診斷學
一、緒論
1.★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內(nèi)、見微知著、以常達變。
2.中醫(yī)診斷的基本法則:整體審察、四診合參、病證結(jié)合。
3.★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
二、問診
1.問寒熱
(1)寒、熱的基本概念。
(2)寒熱的分類:惡寒發(fā)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壯熱、
潮熱、微熱)、寒熱往來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2.問汗
(1)表證辨汗:無汗與有汗的病機及臨床意義。
(2)里證辨汗:自汗、盜汗、大汗、戰(zhàn)汗的表現(xiàn)、病機及臨
床意義。
(3)局部辨汗:頭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3.問疼痛
(1)問疼痛的性質(zhì):脹痛、刺痛、冷痛、灼痛、隱痛、重痛
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2)問疼痛的部位:頭痛、胸痛、脅痛、胃脫痛、腹痛、背
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的臨床意義。
4.問頭身胸腹不適:頭暈、胸悶、心悸、脅脹、皖痞、腹脹、
身重、麻木、乏力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5.問耳目:耳鳴、耳聾、目痛、目眩、目昏、雀盲的表現(xiàn)及
臨床意義。
6.問睡眠
(1)失眠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2)嗜睡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7.問飲食口味
(1)口渴與飲水:口不渴、口渴多飲、渴不多飲等的表現(xiàn)及
臨床意義。
(2)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多食易饑、饑不欲食、
偏嗜食物等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3)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澀、口黏膩
的臨床意義。
8.問二便
(1)大便:大便便次、便質(zhì)及排便感異常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2)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異常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9.問婦女
(1)月經(jīng):月經(jīng)異常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2)帶下:帶下異常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三、望診
1.望診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少神及神亂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臟腑分屬部位。
4.五色的主病的臨床意義和機理。
5.望形體:強、弱、胖、瘦及常見畸形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6.望姿態(tài):常見異常姿態(tài)的表現(xiàn)特點及臨床意義。
7.望頭面五官:頭面、囪門與發(fā)、耳、口與唇、齒齦及咽喉
的常見異常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目部的臟腑相關(guān)部位,望目形、目態(tài)
的主要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8.望軀體:頸項、胸脅、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見異常
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9.★望二陰:前陰、后陰的常見異常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10.望皮膚:全身皮膚色澤變化及斑疹、水皰、癰、疽、疔、
療等的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11.望排出物變化的總規(guī)律:觀察痰、涕、嘔吐物的臨床意
義。
12.大觀察大便、小便等色、質(zhì)、量變化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13.望小兒食指絡脈:望食指絡脈的方法及常見食指絡脈變
化的臨床意義。
四、舌診
1.舌診的原理;舌與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的關(guān)系。正常舌象的
特點及臨床意義。
2.望舌質(zhì):望舌神、舌色(淡白、紅、絳、紫)、舌形(老
嫩、胖瘦、點刺、裂紋、齒痕)、舌態(tài)(強硬、痿軟、顫動、歪斜、
吐弄、短縮)及舌下絡脈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3.望舌苔:望苔質(zhì)(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真假)、苔
色(白、黃、灰、黑)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4.舌質(zhì)和舌苔的綜合診察。舌診的臨床意義。
五、聞診
1.聽聲音:音啞與失音、語聲、語言(澹語、鄭聲、獨語、
錯語)、呼吸、咳嗽、喘、哮、短氣、少氣、嘔吐、呃逆、曖氣、
太息、噴嚏、呵欠、腸鳴等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
2.嗅氣味:病體與病室異常氣味的臨床意義。
六、脈診
1.脈診的原理,寸口脈與臟腑的關(guān)系,寸口“三部九候”的
概念。
2.診脈的部位和方法,切脈指法。
3.正常脈象:正常脈象的特點;胃、神、根的含義及其脈象
表現(xiàn)特征;*脈象的生理變異。
4.二十八脈的脈象特征及其主病。
5.相似脈的鑒別;常見相兼脈的主病。
6.★真臟脈的概念、特征和臨床意義。
7.診婦人脈與小兒脈。
8.★脈癥的順逆與從舍。
9.脈診的臨床意義。
七、按診
1.按診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2.按肌膚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滿、積聚的要點。
4.按胸部虛里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5.*按胸脅、按手足、按臉穴的內(nèi)容及其臨床意義。
八、八綱辨證
1.八綱基本證候
(1)表里:表證、里證、半表半里證的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表
證和里證的鑒別要點。
(2)寒熱:寒證和熱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和★證
候分析。
(3)虛實:虛證和實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和*證
候分析。
(4)陰陽:陰證和陽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鑒別要點。
2.八綱證候間的關(guān)系
(1)證候相兼的概念。
(2)證候錯雜:寒熱錯雜的類型和臨床表現(xiàn),虛證夾雜的類
型和臨床表現(xiàn)。
(3)證候真假:寒熱真假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和*
證候分析。虛實真假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和★證候分析。
(4)*證候轉(zhuǎn)化:表里出入的概念及臨床意義,寒熱轉(zhuǎn)化的
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虛實轉(zhuǎn)化的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
九、病性辨證
1.六淫證候:風淫證候、寒淫證候、暑淫證候、濕淫證候、
燥淫證候與火熱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
2.陰陽虛損證候:陽虛證、陰虛證、亡陽證、亡陰證的概念
及臨床表現(xiàn);亡陽證和亡陰證的鑒別。
3.氣血病證候:氣虛證、氣陷證、氣脫證、氣滯證、氣逆證、
血虛證、血瘀證、血熱證、血寒證的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常見氣血同
病的類型。
4.津液證候:痰證、飲證、水停證、津液虧虛證的概念及臨
床意義。
5.*情志證候:喜證、怒證、憂證、思證、悲證、恐證、驚
證的臨床表現(xiàn)。
十、臟腑辨證
1.臟腑辨證的概念、基本方法、運用范圍及意義。
2.心病的常見病證:心血虛證、心陰虛證、心氣虛證、心陽
虛證、心陽虛脫證、心火亢盛證、心脈痹阻證、痰蒙心神證、痰火
擾神證、瘀阻腦絡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分析。
3.肺病的常見病證:肺氣虛證、肺陰虛證、風寒犯肺證、風
熱犯肺證、燥邪犯肺證、肺熱熾盛證、痰熱壅肺證、寒痰阻肺證、
飲停胸脅證、風水相搏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分析。
4.脾病的常見病證:脾氣虛證、脾虛氣陷證、脾陽虛證、脾
不統(tǒng)血證、寒濕困脾證、濕熱蘊脾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分
析。
5.肝病的常見病證:肝血虛證、肝陰虛證、肝郁氣滯證、肝
火熾盛證、肝陽上亢證、肝風內(nèi)動證、寒滯肝脈證的概念、臨床表
現(xiàn)和★證候分析。
6.腎病的常見病證:腎陽虛證、腎虛水泛證、腎陰虛證、腎
精不足證、腎氣不固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分析。
7.腑病證候:胃氣虛證、胃陽虛證、胃陰虛證、胃熱熾盛證、
寒飲停胃證、寒滯胃腸證、食滯胃腸證、胃腸氣滯證、蟲積腸道證、
腸熱腑實證、腸燥津虧證、腸道濕熱證、膀胱濕熱證、膽郁痰擾證
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
8.臟腑兼證:心腎不交證、心腎陽虛證、心肺氣虛證、心脾
氣血虛證、心肝血虛證、肺脾氣虛證、肺腎氣虛證、肺腎陰虛證、
肝火犯肺證、肝膽濕熱證、肝胃不和證、肝郁脾虛證、肝腎陰虛證、
脾腎陽虛證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分析。
9.★各臟腑類似證鑒別要點。
十一、其它辨證方法
1.六經(jīng)辨證的概念;太陽病證(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太陽
蓄水、太陽蓄血)的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xiàn);太陽蓄水、太陽蓄血證
的鑒別要點;陽明病證(陽明經(jīng)證、陽明腑證)、少陽病證、太陰
病證、少陰病證、厥陰病證的概念、發(fā)病機理及其臨床表現(xiàn);六經(jīng)
病證的傳變形式(傳經(jīng)、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
2.★六經(jīng)病提綱。
3.衛(wèi)氣營血辨證的概念;衛(wèi)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
證的概念、發(fā)病機理及其臨床表現(xiàn);衛(wèi)氣營血病證的傳變形式。
4.三焦辨證的概念;上焦病證、中焦病證、下焦病證的概
念、發(fā)病機理及其臨床表現(xiàn);三焦病證的傳變形式。
注:注有★者為博士學位考試內(nèi)容,未注有★者系碩、博
士考試通用內(nèi)容。
中藥學
一、中藥的產(chǎn)地
1.道地藥材的概念。
2.產(chǎn)地與藥效的關(guān)系。
二、中藥的炮制
1.中藥炮制的概念。
2.中藥炮制的目的。
三、藥性理論
1.藥性、藥性理論的概念。
2.四氣、五味、歸經(jīng)、升降浮沉的概念與確定的依據(jù),所代
表藥性的作用及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影響升降浮沉的因素。
3.中藥毒性的概念,中藥中毒的原因,以及應用有毒藥物的
注意事項。
四、中藥的配伍
1.中藥配伍的概念與目的。
2.藥物七情的含義,掌握藥物七情對于指導臨床的意義。
五、用藥禁忌
1.配伍禁忌的含義及內(nèi)容。
2.妊娠用藥禁忌的概念,妊娠禁忌藥的分類與使用原則。
3.★證候禁忌、服藥時的飲食禁忌的含義與內(nèi)容。
六、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1.中藥劑量的概念,確定中藥劑量的依據(jù)。
2.中藥的煎煮方法與服用方法。
七、解表藥
1.解表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麻黃、桂枝、紫蘇、荊芥、羌活、白芷、細辛、薄荷、牛
茅子、菊花、葛根、柴胡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
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生姜、防風、香蕾、★蒼耳子、蟬蛻、桑葉、升麻、★蔓荊
子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八、清熱藥
1.清熱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石膏、知母、桅子、夏枯草、黃苓、黃連、黃柏、龍膽草、
金銀花、連翹、魚腥草、射干、白頭翁、大青葉、生地黃、玄參、
牡丹皮、青蒿、地骨皮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及相似功用鑒別。
3.天花粉、蘆根、決明子、苦參、白鮮皮、蒲公英、紫花地
丁、★穿心蓮、山豆根、板藍根、青黛、貫眾、★蚤休、土茯苓、熊
膽、赤芍、水牛角、*銀柴胡、*白薇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
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九、瀉下藥
1.瀉下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大黃、芒硝、甘遂、巴豆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番瀉葉、*蘆薈、*郁李仁、火麻仁、牽牛子、大戟、★芫
花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祛風濕藥
1.祛風濕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
注意。
2.獨活、木瓜、秦蕪、桑寄生、五加皮的藥性、功效、應用、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威靈仙、*桑枝、防己、嶄蛇、*川烏、*絡石藤的功效、
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一、化濕藥
1.化濕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蒼術(shù)、厚樸、蕾香、砂仁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佩蘭、白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
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二、利水滲濕藥
1.利水滲濕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
用注意。
2.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茵陳蒿、金錢草的藥性、功
效、應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意茂仁、豬苓、★香加皮、通草、滑石、石韋、瞿麥、★地
膚子、草莓、*虎杖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三、溫里藥
1.溫里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
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四、理氣藥
1.理氣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橘皮、枳實、木香、香附、蓮白的藥性、功效、應用、用
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青皮、★枳殼、烏藥、沉香、檀香、★佛手、川楝子、*柿
蒂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五、消食藥
1.消食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山楂、萊版子、雞內(nèi)金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神曲、★麥芽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
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六、驅(qū)蟲藥
1.驅(qū)蟲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使君子、檳榔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及相似功用鑒別。
3.苦楝皮、★雷丸、*鶴草芽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
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七、止血藥
1.止血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小薊、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葉的藥性、功效、應
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大薊、槐花、白茅根、★側(cè)柏葉、★共麻根、仙鶴草、蒲黃、
★炮姜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
別。
十八、活血化瘀藥
1.活血化瘀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
用注意。
2.川莒、延胡索、郁金、丹參、紅花、益母草、牛膝、馬錢
子、莪術(shù)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
別。
3.姜黃、乳香、沒藥、五靈脂、桃仁、澤蘭、雞血藤、王不
留行、血竭、土鱉蟲、★骨碎補、三棱、水蛭、斑螫、穿山甲的功
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十九、化痰止咳平喘藥
1.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
及使用注意。
2.半夏、天南星、浙貝母、川貝母、瓜萎、桔梗、苦杏仁、
百部、桑白皮、孽蕩子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及相似功用鑒別。
3.禹白附、白芥子、*馬兜鈴、旋覆花、白前、膽南星、竹
茹、★前胡、紫蘇子、★款冬花、紫莞、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證、特
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安神藥
1.安神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朱砂、龍骨、酸棗仁、遠志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
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磁石、琥珀、柏子仁、★合歡皮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一、平肝息風藥
1.平肝息風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
用注意。
2.石決明、牡蠣、代赭石、羚羊角、牛黃、天麻的藥性、功
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鉤藤、地龍、全蝎、娛蚣、僵蠶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二、開竅藥
1.開竅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麝香、石菖蒲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及相似功用鑒別。
3.冰片、★蘇合香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
注意。
二十三、補益藥
1.補虛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人參、黃苣、白術(shù)、甘草、鹿茸、淫羊蕾、杜仲、補骨脂、
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北沙參、南沙參、麥門冬、枸杞子、
龜甲、鱉甲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
鑒別。
3.西洋參、黨參、太子參、山藥、續(xù)斷、菟絲子、巴戟天、
紫河車、肉茨蓉、蛤蛉、冬蟲夏草、何首烏、天門冬、玉竹、石斛、
百合、黃精、墨旱蓮、女貞子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四、收澀藥
1.收澀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及使用注
意。
2.五味子、烏梅、肉豆蔻、山茱萸、椿皮、海螺峭的藥性、
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3.*麻黃根、*五倍子、訶子、赤石脂、覆盆子、金櫻子、蓮
子、英實、桑蝶峭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
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五、涌吐藥
1.涌吐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及使用注意。
2.常山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
用鑒別。
3.★瓜蒂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
似功用鑒別。
二十六、攻毒殺蟲止癢藥
1.攻毒殺蟲止癢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分類
及使用注意。
2.硫黃、雄黃的藥性、功效、應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
相似功用鑒別。
3.蟾酥、蛇床子、*土荊皮、*白磯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鑒別。
二十七、拔毒化腐生肌藥
1.拔毒化腐生肌藥的概念、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含子女撫養(yǎng)的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
- 企業(yè)運營管理咨詢協(xié)議樣本
- 2024工程挖掘機租賃合同標準范文
- 新住宅按揭貸款合同樣本
- 2024錄制合同模板
- 2024廣告刊登協(xié)議范本
- 動物醫(yī)院聘用合同2024年
- 省級代理合作協(xié)議書的注意事項
- 我國自學考試網(wǎng)上輔導協(xié)議書樣本大全
-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卷-(河北A卷)(全解全析)
- 每日消防安全巡查記錄表
- 起重作業(yè)吊裝令
- 三角函數(shù)知識點復習總結(jié)填空
- 大學鋼琴即興伴奏教案
- 最新VTE指南解讀(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臨床護理指南解讀)
- 博鰲亞洲論壇海南年會PPT模板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三全冊教學課件
- 2023年銀行業(yè)風險管理(中級)考試考試題庫(真題整理)
- 監(jiān)護儀培訓-PPT課件
- 溝通技巧游戲
- 教室的衛(wèi)生調(diào)查及測量方法林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