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_第1頁
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_第2頁
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_第3頁
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_第4頁
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1

前言:知道羅翔老師這個人因為“法外狂徒張三”,后續(xù)也在b站上看過羅翔老師講法,“郭利案”,“韓國N號房事件”等等,對于沒有法律基礎(chǔ)的人來說,很難知道法律的邊界在哪。羅翔老師公益性講法,的確讓枯燥晦澀的法律變得生動起來。但讓我對羅老師最肅然起敬的瞬間其實是那次在B站盛典獲獎的羅老師,真所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內(nèi)不愧心”,熠熠生輝!

一、精彩瞬間

1、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

2、沒有以懲罰為后盾的法律規(guī)則,社會將變得混亂不堪,烏托邦的結(jié)局可能是人間地獄。

3、法律的規(guī)定可能無法改變?nèi)诵?,但它能管制那喪失良心的——法律不能使一個雇主愛我,但它能管制他,使他不能因為我的膚色而不雇傭我。

4、只有秩序才能讓人類的行為具有相對的確定性。

5、哲學王的完美統(tǒng)治不具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如果追求最優(yōu)選項,反而會導(dǎo)致最壞的結(jié)果,法治雖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一個避免最壞結(jié)果的“次優(yōu)”選項。

6、法律不是一種工具,它具有獨立的價值。

7、任何事物一旦成為工具,就必須為使用者服務(wù),當工具可以滿足使用者的目的,工具可以獲得各種贊美,而當工具妨礙了使用者的目的,自然也就會被棄之敝履。

8、法治最重要的精神是對權(quán)利的限制,只有河陽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9、人類的有限性決定了我們的認識永遠是局限的,因為人類的經(jīng)驗是有限的,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走出世界看到整體。

10、我們需要接受批評,沒有批評的聲音,人很容易輕信各種看似合理的觀念,被種種虛假的信念所淹沒。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不能因為萬象否定了一,也不能因為一,就無視萬象的豐富多樣性。

12、我們每個人都并不優(yōu)越于他人,每個人都是有限的。我們時常需要聆聽蘇格拉底德爾菲神諭,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有限,渺小和幽暗。

二、感受

1、羅翔老師的書于我而言更像一本哲學書,他說踐行法治就像是在畫圓,我們理想是畫一個完美的圓,也就是我們心中所信仰與追求的公平與公正,但是畫的過程中,我們卻永遠也畫不出一個完美的圓,也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相對的公平與公正。這也讓我想到了之前所學的哲學。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人永遠是在追求絕對真理的路途中,不停的探索,不停的突破相對真理。

2、人類是有局限性的。之前在學中國歷史的時候,教科書一直在重復(fù)的一句話就是“某某階級是有局限性的`,某某階級是不能帶領(lǐng)我們?nèi)〉酶锩膭倮!鄙贤犟R哲,看完三體,在看過法治的細節(jié),對這局限性印象非常深刻。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或是原生家庭打下的烙印,或是周遭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每個民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就像你不能讓吉普賽人,這樣跨境不再流浪一樣。無法絕對克服。我們能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局限性,縮小局限性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3、無知,對法律的無知是我至今都沒有辦法克服的。但是我也坦然接受這樣的無知并欣喜我能意識到這樣的無知。因為彌補這樣的無知還不晚,來得及。也希望中國的普法教育能在義務(wù)教育階段重復(fù)普及。不再停留于紙面,以更為實際現(xiàn)實的方式普及。

4、書后續(xù)的大部分都在以實例去解釋法律,科普法律。有很多“轟動一時”,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在這本書里都有深刻的剖析到。

三、結(jié)尾

7月看的書,8月才寫感悟。懶癌患者真的是懶到家了,希望自己一直可以堅持拓展認知,由絕對無知慢慢轉(zhuǎn)變成相對無知。

《法治的細節(jié)》讀后感2

有幸第一時間讀完了羅翔老師最新的這本法律隨筆集。

如我這般于法律學問只有淺薄認知的人,顯然沒有能力去述評羅翔老師對于案件的分析和法理的思辨,所以只能像去年讀《刑法學講義》時一樣,記錄一些我覺得格外觸動,或者值得長久回味思考的內(nèi)容。

感謝如今還有這樣的文字,讓人可以不斷反思自己的淺薄與荒謬。

愛具體的人,關(guān)心活生生的細節(jié)。

1、人總要對焦于某種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別習以為常的平庸與膚淺。

2、人總是想追求最優(yōu)選擇,但是最后會事與愿違。與其這樣,我們不如退而求其次,通過次優(yōu)選

擇來避免最壞的結(jié)果。

3、人們很容易把價值觀與偏見等同起來,但兩者有云泥之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這種偏見其實就是一種價值觀,有偏見的價值觀并不可恥,可恥的是不愿意傾聽他人的觀點,也拒絕通過他人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價值觀。

4、我非常欣賞一種叫做道德功利主義的.做法,也就是說,追求結(jié)果本身并不壞,關(guān)鍵看這種結(jié)果是否符合道義。

5、看似仁慈的人道主義刑罰觀很容易因著抽象的博愛觀,而放棄對具體之人的責任。

6、抽象的關(guān)愛與具體的幫扶之間的距離也許比從天到地都遠。

7、有的人覺得讀書效用很低,浪費金錢和時間,是當代的反智主義;有的人過于崇尚智慧,把知識推高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是尚智主義。這兩種觀點在我看來也許都是錯誤的,反智主義是一種愚蠢的偏見,但是尚智主義何嘗不是一種同樣愚蠢的偏見。

8、拒絕讀書當然是一種愚蠢,但是因為讀書而滋生出驕傲與傲慢是一種更大的愚蠢。

9、當你像鴕鳥一樣,把腦袋埋進書籍的沙土之中,這個世界并不真正變得完美。這種營造的美并

不真實,而且?guī)в袕娏业奶搨魏妥晕移垓_。

10、我讀很多反映戰(zhàn)亂、饑荒、貧困的書籍時會流淚,進而獲得一種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我為他人的苦難感同身受,為他人苦難的故事流淚,為他人苦難的故事傷心欲絕,就自我感覺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真的身臨其境嗎?我付出實實在在的幫助了嗎?

11、自我強加的使命是否只是一種自我欺騙?

12、“你希望別人怎么對你,你也要怎么對待別人”,這是普適的道德金律。人不能成為實現(xiàn)他人目的的純粹工具。

13、那些深入人心的大詞,含義往往非常模糊,它在鼓動人們情緒的同時也很有可能走向倡導(dǎo)者始料未及的反面。

14、我們的愛有時候經(jīng)常飄忽不定,我們愛的似乎是抽象的對象。你在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愛上了他,但是你愛的其實不過是他的某種氣質(zhì),而這種氣質(zhì)投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你也會輕而易舉地愛上他。

15、人越是喜歡探討抽象概念,人越是覺得自己崇高。你越覺得抽象的人可愛,你就會越覺得身邊的人不可愛。因為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