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研優(yōu)卷)_第1頁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研優(yōu)卷)_第2頁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研優(yōu)卷)_第3頁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研優(yōu)卷)_第4頁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研優(yōu)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在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中,我們通常用各種小球來模擬(

)。A.月球表面

B.不同大小的隕石

C.各種環(huán)形山2.在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是(

)。A.圓形—弧形—圓形

B.弧形—圓形—弧形

C.弧形—圓形3.做影子觀察實驗時可以用(

)來確定方向。A.指南針

B.北極星

C.太陽4.農(nóng)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規(guī)律是(

)。A.從新月到滿月

B.從滿月到新月

C.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5.一天早晨,小亮測得一棵小樹在陽光下的影子長度為5米,過一小時再去測量這棵小樹的影子,會發(fā)現(xiàn)(

)。A.影子的長度小于5米

B.影子的長度大于5米

C.影子的長度沒有發(fā)生變化6.古代(

)認為高高的大山支撐著天空,而星星則從天上垂懸著。A.印度人

B.中國人

C.埃及人7.一般情況下,如果連續(xù)(

)不喝水,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A.4天

B.5天

C.6天8.太陽和月球中,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是(

)。A.太陽

B.月球

C.一樣近9.下面的物體中,不能產(chǎn)生影子的是(

)。A.無色透明玻璃

B.木球

C.石塊10.用手電筒從上面和側面照射一個杯子,所產(chǎn)生的影子(

)。A.形狀相同

B.形狀不同

C.方位相同二.填空題(共10題,共48分)1.(

)上有黑子,(

)上有環(huán)形山。太陽和月亮的大小,看上去(

)。但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比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要(

)得多。2.航海家(

)繞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發(fā)點,進一步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

)的觀點。他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

)。3.“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

)。4.月球自轉的方向是(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

)、(

)、(

)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guī)律的變動,而地球上人們看到的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狀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產(chǎn)生(

)5.上午10點時,在陽光下一個木樁的影子朝向(

),5個小時后影子朝向(

)。6.(

)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wèi)星。7.(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的(

)。8.1609年,意大利的(

)用望遠鏡觀測球,并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969年7月20日,(

)和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9.太陽高度越高,地球上物體產(chǎn)生的影子越(

);太陽高度越低,地球上物體產(chǎn)生的影子越(

)。10.改變光的照射角度,可以改變木圓柱影子的(

);改變木圓柱的擺放位置可以改變影子的(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大陽和月球是兩個星球,它們的形狀都是球體,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個球體。(

)2.月球和太陽一樣有黑子。(

)3.月亮、鏡子和太陽都是光源。(

)4.從地球儀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陸地少。(

)5.月球一會變成彎的,一會變成圓的所以有月相的變化。(

)6.光源離遮光物越近,物體的影子就越小。(

)7.一個正方體,無論從哪個方向照射,得到的影子都是正方形。(

)8.手影舞、皮影戲和木偶戲都是利用光和影子的原理。(

)9.我國農(nóng)歷中的月份是根據(jù)月相變化的周期確定的。(

)10.從清晨到黃昏,太陽在天空中的高低變化:高—低—高。(

)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1.請將下列天體與其對應的特點連線。

有生命太陽

能發(fā)光地球

有水月球

有環(huán)形山

有黑子五.填表題(共1題,共8分)1.填表題。小芳想制作月球檔案卡,請你幫助她一起完成。六.簡答題(共5題,共30分)1.制作以地球為主題的海報,應該如何選取資料?2.太陽的位置與影子的變化有什么關系?3.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4.請你寫出中國嫦娥探月工程計劃分為哪三個階段。5.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zhì)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如果沒有月球,地球上可能會發(fā)生哪些現(xiàn)象?七.材料題(共1題,共6分)1.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月亮美稱知多少月亮,這顆美麗的星球,人類為它編織了許許多多神奇的傳說,它也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千古流傳的美名。僅在我國古代典籍和文學作品中,就有近90個富有詩意的美稱和雅號。這些形象、美妙的別稱在古詩詞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翖壖惨构狻构夂蔚拢绖t又育。——屈原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礁晒鹌恰鹌秋w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Z島顧兔——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李白嬋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玉盤——汗漫鋪澄碧,朦朧吐玉盤。——李群玉玉壺——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玉輪——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樫e王玉弓——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你還知道關于月亮的哪些美稱?請寫出兩個。八.綜合題(共3題,共26分)1.小軍同學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月球,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運行到靠近月球時,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到月球表面,與月球表面發(fā)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軍同學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流星的質(zhì)量、體積及下落高度有關。于是,他設計了一個用一只鋪滿厚厚的細沙的盤子和幾個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進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擬實驗,如圖所示。經(jīng)過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請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回答下列問題。(1)由①②③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

)。(2)由(

)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質(zhì)量有關。(3)通過③④⑤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

)。2.讓影子發(fā)生變化,用簡圖記錄下來。讓影子的長短發(fā)生變化

讓影子的大小發(fā)生變化

讓影子的方向發(fā)生變化3.為找到地球球形的證據(jù),選用正方體和球體做實驗。對比正方體和長方體投射的影子,把影子畫下來。正方體投射的影子:球體投射的影子: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2.B3.A4.A5.A6.C7.B8.B9.A10.B二.填空題1.太陽;月球;差不多;遠2.麥哲倫;球體;環(huán)球航行3.時長4.自西向東;日;地;月;月相5.西;東6.月球7.月球;環(huán)形山8.伽利略;阿姆斯特朗9.短;長10.方向;長短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如下:五.填表題1.四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八十分之一;六分之一六.簡答題1.答:確定資料來源→判斷資料的科學性→比較資料→選用資料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3.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性的。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4.答:一期工程為“繞”,即繞月探測;二期工程為“落”,即實施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三期工程為“回”,即實現(xiàn)月球樣品采樣后自動返回。5.如果沒有月球,潮汐會非常弱,有些植物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