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語言-展開想象-故都的秋課堂實錄-人教課標版_第1頁
品味語言-展開想象-故都的秋課堂實錄-人教課標版_第2頁
品味語言-展開想象-故都的秋課堂實錄-人教課標版_第3頁
品味語言-展開想象-故都的秋課堂實錄-人教課標版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品味語言,展開想象——《故都的秋》一、引言北大教授錢理群說:“中學語文教學最基本任務(wù)應(yīng)該喚起人的這樣一種想象力,一種探索熱情,一種人文精神,使人與人的心靠近一點,一個要飯子在雪地里死亡,某個角落的嬰兒的眼淚,都不應(yīng)該漠視……不能將他人的生與死攔在窗外,不能將一個人的孤苦當作笑話;第二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就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的美的能力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另一任務(wù)是啟發(fā)閱讀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參與對作品的解釋,因為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是多層次、多義的、模糊的,甚至是無法言傳,并且常讀常新。”錢教授的這一番話頗能反映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要教育學生變得更好,更善良,要學會愛,學會一種人文關(guān)懷,要關(guān)注小人物的命運;要通過品味語言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和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教學法上,要盡可能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fā)想象力,鼓勵創(chuàng)造。二、背景我任課的班級是文科班,相對理科班的學生來說,知識面較廣,思維靈活,上課氣氛活躍,他們最喜歡上的每周二的閱讀課,在收上來的摘抄本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精美的小短文,并賦有簡短的點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所以,這為《故都的秋》教學作了必要的儲備。三、教學過程(一)導入師:在正式上課文之前,先請同學生朗讀以前學過的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山居秋瞑王維登高杜甫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師:這兩首詩歌題材相同,寫得都是秋天的景色,但有什么不同呢?生:第一首描繪的是秋天傍晚時分山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居民淳樸的風俗,作者用淡淡幾筆就描繪出雨后山村的傍晚時,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反映了這正是作者向往的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第二首詩歌描寫的是一幅蕭瑟、悲涼的秋天景色,反映了孤獨寂寞、憂愁苦痛的思想感情。師:你是如何感受出來的,能結(jié)合詩歌本身來具體地說說?生:在第一首中,我是根據(jù)“雨、晚、明月、清泉、浣女、漁舟”來感受的,在第二首中,主要是“哀、無邊落木、不盡長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獨、艱難苦恨、潦倒”這些詞和意象。師:回答地很好,能抓住詩歌中景物(意象)的特點,來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故都的秋》一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文意平實流暢,這兩首詩歌已在前面單元學習過,這樣導入,是結(ji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喚起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興趣,營造一種輕松的閱讀氣氛。讓學生通過讀詩歌,對詩的整體感知,獲得對景物特點的感知,從而來體會作者蘊藏在“景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為散文閱讀教學作了必要的輔墊。(二)學習課文、重視讀,感知景物師:今天我們也來感受下郁達夫筆下的秋天的景色,品嘗下故都的秋味。作者不遠千里,從杭州來到青島,再從青島趕到故都,目的只不過是要飽嘗下故都的秋味。那么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作者著重描寫了哪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一起來朗讀課文。生:(全班讀畢)從第一段中可以明白故都的秋天的特色是“清、靜、悲涼”(原句請學生讀一讀)。師:那作者當時在江南,江南的秋天也是有的,可作者為何會不遠千里,特意從江南到北平,來飽嘗一下故都的秋呢?生:在第二段中作者告訴我們:江南的秋天的特點是“慢、潤、淡”,作者對“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睅煟鹤髡甙压识嫉那锾斓奶攸c和江南秋天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從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都的秋天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生:一種喜愛、向往之情感受: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平實流暢的寫景抒情散文,景情交融是這篇散文的最大特點,所以要重視課文朗讀。至此,學生通過讀,能整體地感知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色,從而能理解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但是這種體味出來的情感是膚淺的,還需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內(nèi)在意味。、細品味,體驗景物,師:可是作者為什么會對故都“清、靜、悲涼”的秋景如此喜愛和向往呢?感受:這個問題是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語言,深入地理解作者蘊藏在“秋景”的思想感情,但這個問題有點難,在此,我向?qū)W生作了必要的提示點拔:散文在內(nèi)容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景交融,具體地說,作者眼中的“景”是心中的“情”的體現(xiàn),心中的“情”是眼中的“景”的源泉,兩者相輔相成,所以“清、靜、悲涼”秋景正是作者當時情感體現(xiàn)。師:請同學們看課文找找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要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生:秋花、秋樹、秋蟬、秋雨和秋果師:北平有許多高大雄偉的建筑物,讓人留流忘返的旅游勝地,有美麗動人的奇花異草,作者一概沒寫,同學生看作者筆下這些景物,卻是北平最常見的,最普通的事物,這也是作者獨到的地方。我們先來仔細品味作者筆下的“秋花”的特點,請讀這一段。(讀畢),牽?;?,同學生都見過,作者沒有寫其搖曳多恣的藤蘿,也沒有寫扶疏映襯的花葉,只寫它的顏色,而且只寫他喜歡的藍色,為什么,先回答你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生:我喜歡白色,代表著純潔、美麗;我喜歡……感受:學生有的說是紅色,也有的說黃色,并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理由,那作者喜歡藍色的理由同樣是作者孤獨、憂郁心情的表現(xiàn)。在借助“景物”來體會感情,要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師:請你劃出本段的動詞,體味其中所含的意境。生:看、聽、數(shù)、對等,這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靜、憂閑,自得其樂,充滿北國情調(diào)的民俗畫面,同時也感到十分的秋意。師:朗讀北國的秋樹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生:此段作者動用了各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這些都似乎因“清靜”而停止了,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通過觸覺。師: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無法言傳的觸覺,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沒人寂清的環(huán)境,作者會有如此的細微的體驗嗎,如果作者沒有寧靜似水的情懷,這一切能感受得到嗎,所以說,景情是交融的,作者用寥寥幾筆就把這常人屑一顧的落蕊較細膩地傳達了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其它的景物都有共同的特點。感受:散文中有許多無法言傳的感受,要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才能豐富作品的意義。在想象過程中,學生能參與對景物進行增補,使活起來的景物成為學生心靈的意象,這時的“景物”,既帶著作家的原創(chuàng)特點,又有著學生的再創(chuàng)的特點。、討論表達,領(lǐng)悟景物師:我們通過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積累,運用想象體驗了作者筆下的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點。可見,對“清、靜、悲涼”秋天的喜愛,正反映出他在“景物”蘊藏著另一種思想感情,請同學們討論是什么的思想感情。生:從筆下描寫的景物的特點看出他的一種淡淡的哀愁、憂郁。師:很好,這要結(jié)合他的生活背景:郁達夫是位典型的傷感文人,幼年喪父,從小就體驗了生活的艱辛,養(yǎng)成憂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去了日本留學,飽受異族的歧視,更添苦悶、消沉的心理,所以造成他的文風有種傷感、灰冷的情調(diào)。寫此文時,北平正遭受日寇的踐踏,作者懷著最后看一眼秀麗的秋色的心情,重游舊地,就像一位母親離開自己的孩子一樣,那種悲涼、無奈的心情自然地反映到文中去了。感受:討論表達的過程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它的內(nèi)容也隨著變化,學生的思維的活躍程度也在變化。至此,通過學生的讀,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景物”,在此基礎(chǔ)上,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仔細品味“景物”,運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過個體和群體探論表達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對“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層的領(lǐng)悟,從而實現(xiàn)散文閱讀教學由景入情的過程。、拓展延伸師:其實,不僅郁達夫?qū)识嫉那镉刑貏e的深味,名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guān)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這是為什么呢?請朗讀文章倒數(shù)第三段。生:(讀)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感受:這是文章議論部分,作者告訴我們秋天為何會引起許多人的傷感,提升作品的主題。(三)布置作業(yè)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要求感情真實,自然流暢,題目自擬。板書設(shè)計:故景情結(jié)合點都秋花清秋樹喜愛的秋蟬靜秋雨哀愁秋秋果悲涼【教學反思】《故都的秋》一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文意平實流暢,景情交融是這篇散文的最大特點,所以要重視課文朗讀。散文中有許多無法言傳的感受,要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才能豐富作品的意義。在想象過程中,學生能參與對景物進行增補,使活起來的景物成為學生心靈的意象,這時的“景物”,既帶著作家的原創(chuàng)特點,又有著學生的再創(chuàng)的特點。通過學生的讀,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象”,在此基礎(chǔ)上,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仔細品味“景物”,運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過個體和群體探論表達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對“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層的領(lǐng)悟,從而實現(xiàn)散文閱讀教學由景入情的過程。通過嘗試,我有以下的幾點收獲和啟示:、讀,各種形式的品讀是這次教學的始終貫之的。課文中選編的散文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我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全班朗讀、個人讀、分角色朗讀,還有讀各別段落或者各別詞句等,使學生對故都的秋天的景物的特色有了初步的感知,為進入作者的深層思想感情作了輔墊。北平的秋景都有“清、靜、悲涼”的特點,散文是情景交融的產(chǎn)物,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領(lǐng)悟深層的思想感情時,要求學生調(diào)動全部的生活積累,運用想象去品味這些“景物”,從而接近作者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了作者對故都的秋景除了有喜愛、向往之情,還有一種深深憂郁感。所以我認為教學生成的意義是要給學生充分自由的閱讀時間與本文的直接對話,只有使學生帶著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去品讀語言,和作者對話,達到一種物我兩忘、人文合一的境地和效果,從而可以獲得對課文的真正的理解,產(chǎn)生有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要通過多讀才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描寫的各種形式的“景物”,引導學生調(diào)動全部的生活體驗,運用想象去仔細品味這“景物”,從而真切地理解作者隱藏在這“景物”中的“情”味。、在處理教材時,要敢于大膽取舍,要忍痛割愛,不能面面俱到?!豆识嫉那铩芬晃?,就是把握住“情景交融”的特點,重點就是如何通過“景象”轉(zhuǎn)換到“意味”,教學證明,通過學生讀、品、悟所取得的效果比單純的講解分析要好。、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lǐng)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引鄭逸農(nóng)老師的話),學生就會是不斷的擦出思維的火花,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學會審美感悟,學會人文的關(guān)懷,才能使學生感到閱讀文學作品的美好體驗,但教師要對集體的思維及時加以引導,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很好地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手段為課堂服務(wù),展現(xiàn)當時北平的圖片或者北平的作者提到的景物,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適當?shù)夭逍┯暨_夫的原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使教學內(nèi)容緊湊些,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結(jié)束時,沒能更好地進行必要拓展和延伸,沒能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葉圣陶說過“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讓學生通過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自讀,學會自學,學會生活,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更符合中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賞識、期待使她們的心中時刻升騰著愛的靈焰,情的靈光。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培育愛的心靈的過程中,追求著未來的事業(yè),成就著輝煌的人生。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更不缺少語文,而是缺少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的眼睛,善于發(fā)問的心。讓我們在生活中,去尋找更有趣、更廣闊、更豐富的語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發(fā)憤圖強,永不停息,就讓所有的困苦艱難一起來吧,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你做什么事,一開始時不要被唱反調(diào)的人把信心擊潰。請記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